中国金矿类型

合集下载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课件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课件

01
研发更加高效、精准的勘探技术和方法,提高对绿岩带型金矿 的识别和发现能力。
02
加强勘探队伍建设,提高勘探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提
升勘探效率和准确性。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推动勘探技术的不断创新
03
和升级。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
加强绿岩带型金矿的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实现资 源的最大化利用和节约。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的特征
绿岩带型金矿是一种重要的金矿类型,其特点是金矿体主要产于绿岩带中,呈层状或透镜状产出,与 围岩界线清晰。
绿岩带型金矿的矿石多为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和方铅矿化等,具有较高的金品位和较大的单矿体规模。
绿岩带型金矿的形成与绿岩带的形成和演化密切相关,受到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绿岩带型金矿的研究意义
1 2 3
资源保障
绿岩带型金矿是中国金矿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 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黄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科学探索
研究绿岩带型金矿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有助于深入 了解地壳演化和成矿过程,推动地质学和地球科 学的发展。
社会经济
绿岩带型金矿的开发利用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和增加就业机会,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相关产业链 的发展。
02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的分布与特征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的分布
东北地区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如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地区。
华北地区
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内蒙古等省份,如 太行山、燕山等地区。
华东地区
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等省份,如沂 蒙山、大别山等地区。
华南地区
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等省份,如武 夷山、南岭等地区。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ppt课件

金矿的成因类型及各类型基本特征

金矿的成因类型及各类型基本特征

金矿的成因类型及各类型基本特征我国金矿资源非常丰富,而金矿属于我国最主要的矿种。

为确保国内金矿资源被有效的利用,需加强对于金矿资源特征、成矿规律的研究。

此外,还需要提高金矿资源的储量,以促使金矿业获得更大的突破,造福于人类和社会、国家。

1.1资源量的分析国内金矿研发、利用的时间较为久远,同时资源同时非常丰富。

新中国设立,国内黄金产业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建国后,完成了胶东和小秦岭、燕辽、辽吉东部低于和黑龙江流域等金矿的三角区,以及一些黄金的基底,如陈毓川等。

(2)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地质方面的工作,大力的资金投入金矿方面的工作,使全部最为主要的成矿带以2:25万化读取面,促进了新型金矿和崭新矿区的勘测工作,以及旧有矿山的摸底发展。

此外,技术方面和大型贵金属有关企业均赢得较好的发展。

国内金矿勘测活动了以往没的进展,使其向代莱发展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3)近年来,地质业的不断发展,使得黄金科研方面的工作量出现一定的变化,而商业对于勘察方面的工作也投入了更多的心血。

近期发现大批的大型的金矿和特大型的金矿,多集中于旧矿山的边部、深部位置,或是重点金矿的矿集中地点,这对于我国的金矿业非常有利,可有效的上涨我国的金矿资源。

结合国土资源部门的矿产资源储量内容,对近年来我国新增的金矿资源量进行统计和分析,资源量达到.34t,为每年新发现的大型的`金矿床的5倍。

也可以统计为26.5个大型的金矿床,这样计算每年会增加8.67%.最新的统计数据表示,我国的金矿矿产地为处,其中特大型为15处、大型为处、中型为处,小型为处,矿点为处。

全国共发现资源量.49t,其中排在前列的为山东、河南、江西,以及黑龙江等省份。

其中山东省属于金矿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深部矿源较为丰富。

矿产的数量进行衡量,黑龙江和新疆、青海,以及辽宁和湖北均位于前几位。

近几年,青海大场和新疆西天山等地区,均找到金矿床。

由此可见,我国的西部地区矿源丰富,可作为未来的主要找矿地区。

世界金矿的分布、世界、中国十大金矿

世界金矿的分布、世界、中国十大金矿

世界金矿的分布、世界、中国十大金矿黄金是一种在人类经济和金融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的金属。

它的独特物理化学特性和XXX,使得黄金在人类历史上一直保持着神圣的地位。

金矿指的是含有足够黄金并可工业利用的矿物集合体,金矿山则是指通过采矿作业获得黄金的场所。

世界现有黄金储量为8.9万吨,其中南非占了50%的查明黄金资源量和储量基础,占世界储量的38%。

美国占世界查明资源量的12%,占世界储量基础的8%,世界储量的12%。

除此之外,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也是主要的黄金资源国。

在80多个黄金生产国中,美洲的产量占世界33%,非洲占28%(其中南非22%),亚太地区占29%。

2017年,中国的黄金产量为355吨,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

澳大利亚的黄金产量为270吨,大部分来自西澳大利亚的XXX古利超级矿坑。

美国的黄金产量为237吨,大多数金矿位于内华达州。

总之,黄金是一种具有重要地位的金属,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

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之一,它们的黄金产量和储量在世界范围内都占有重要地位。

4、俄罗斯的黄金产量为200吨,比2010年增加了8吨。

虽然俄罗斯的黄金产量排名第四,但其黄金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二位。

俄罗斯的黄金主要产自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Polyus Gold nal是俄罗斯最大的黄金生产商,同时在这两个地区生产黄金。

5、南非的黄金产量为190吨,位于排行榜中游。

南非曾经是非洲最大的黄金生产国,虽然现在已不再是黄金生产的王者,但它仍是世界上金矿储量最多的国家,并在Witswatersrand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金矿床。

6、秘鲁的黄金产量为150吨,是十大产金国中产量下降的两个国家之一,与2010年相比减少了14吨。

尽管如此,秘鲁的XXX(Minera Yanacocha)依然是拉丁美洲最大的黄金生产商,拥有三座露天金矿。

7、加拿大的黄金产量为110吨,与其南部邻国一样,2011年开始黄金产量有所增加,产量从91吨增加到110吨。

黄金矿山分类

黄金矿山分类

黄金矿山分类
黄金矿山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地质条件、采矿方法和开采深度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黄金矿山类型:
1. 砂金矿山:这种类型的矿山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海滩等水体中,矿石主要由砂金组成。

开采方法主要是通过淘金或冲积来获取黄金。

2. 岩金矿山:这种类型的矿山主要分布在山区,矿石主要由岩石中的金矿石组成。

开采方法主要是通过钻孔爆破、破碎和选矿等过程来获取黄金。

3. 海底矿山:这种类型的矿山主要分布在海洋底部,矿石主要由海底沉积物中的金矿石组成。

开采方法主要是通过潜水器或机器人进行深海采矿。

4. 矿山尾矿:这种类型的矿山是指已经开采过的矿山,矿石主要来源于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开采方法主要是通过回收和再利用这些废弃物中的黄金。

5. 矿山废石:这种类型的矿山是指已经开采过的
矿山,矿石主要来源于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石。

开采方法主要是通过回收和再利用这些废石中的黄金。

以上就是黄金矿山的一些常见类型,每种类型的矿山都有其特定的开采方法和环境影响,因此在开采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和技术手段,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中国储量最大的金矿

中国储量最大的金矿

中国储量最大的金矿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采和利用黄金的国家之一,中国目前已查明的金矿资源量有吨、银吨。

金矿资源可分为矿金、伴生金和岩金三大类。

岩金是目前金矿开发的主要对象。

近年来,我国黄金消费总量达吨,占亚洲总消费量的65%,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5%左右。

中国排名前十位的金矿为:1、紫金山金铜矿位于上杭县,该矿到年产金公斤,主要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中国唯一的世界级特大金矿。

年被中国黄金协会授予“中国第一大金矿”称号。

2、焦家金矿位于山东莱州掖县。

年建成投产,生产规模发展成为日处理矿量吨,年产黄金6万两,是集采矿、选矿、冶炼于一体的以金为主、多业发展的现代化黄金矿山。

焦家金矿累计向国家交售黄金33吨。

3、三山岛金矿位于山东莱州湾畔,是中国家最大有色金属矿采企业之一,也是目前国内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地下开采黄金矿山。

年投产已累计生产黄金48.57吨,主要产品为金锭、银锭。

4、贵州烂泥沟金矿位于黔西南州贞丰县,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金矿远景储量在吨以上,已探明储量在全国黄金矿中位居第一,年炼出第一炉黄金,建成亚洲最大的金矿。

5、鹤庆北衙金矿云南鹤庆县北衙多金属矿已探明黄金储量吨、银资源量吨、铜资源量22万吨、铁资源量万吨、铅锌资源量万吨。

年产黄金成品5吨,白银17吨,60万吨铁金粉。

6、内蒙古长山壕金矿位于内蒙古包头市西北。

是一座采用堆浸工艺的露天金矿,年投产,年的产量达到,盎司。

7、夏甸金矿位于招远市夏甸镇西北,年投产,金矿生产规模5.6万吨/年,查明金矿石量万吨,金金属量千克。

8、新城金矿地处山东渤海湾畔,年投产,是一座具有采矿、选矿、冶炼综合生产的大型二档黄金矿山。

矿石储量为****52吨,平均品位8.18克/吨,金量为公斤,矿体集中,品位稳定,矿脉埋藏浅,易采易选。

9、青海小柴旦金矿青海省大柴旦矿滩间山金矿,面积平方公里。

金资源储量22.7吨。

加拿大埃尔拉多黄金公司主要投资建成滩间山金矿。

金的矿石类型及选矿方法范本

金的矿石类型及选矿方法范本

金的矿石类型及选矿方法范本金矿石是指含有金属元素金的矿石。

金属金以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稀缺性而备受关注,被广泛用于珠宝首饰、货币、化工和电子工业等领域。

在矿石资源中,金矿石的开采和选矿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高风险的任务。

金矿石类型:金矿石的形成多受到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及热液运动的影响,它存在于岩石、孔隙、砂石和铁锈等不同的地质背景中。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金矿石类型:1. 硫化金矿石:硫化金矿石是最常见的金矿石类型之一。

它是由金与硫化物矿物(如黄铁矿、辉锑矿和黄铜矿等)组成的。

硫化金矿石多分布于岩石中的脉石矿床、层状矿床和浸染矿床中。

2. 氧化金矿石:氧化金矿石是指含有氧化态金矿石的矿体。

它通常出现在岩浆岩或沉积岩中,由金与氧化物矿物(如赤铁矿、自然金和石英等)组成。

氧化金矿石常存在于堆积矿床、溶蚀矿床和滨海河流矿床中。

3. 粒状金矿石:粒状金矿石是指以粒状结构形式出现的金矿石。

它由金与其他矿物(如石英、黑云母和少量的黄铁矿等)组成。

粒状金矿石多分布在黄河河床、滨海沙地和河流冲洪积砂矿中。

金矿石的选矿方法:金的选矿过程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将金从矿石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金矿石选矿方法:1. 重选法:重选法是利用矿石中金的比重较大的特点,通过重力分离将金矿石中的金与其他矿物分离。

常用的重选设备包括摇床、螺旋浮选机和震荡台等。

2. 浮选法:浮选法是利用矿石和水之间的密度差异和表面性质的差异,通过气泡吸附或胶体粒子吸附将金从矿石中分离。

浮选法常用的设备包括浮选机、顶流浮选机和离心浮选机等。

3. 间接氰化法:间接氰化法是指将金矿石浸出金的方法。

它通过将金矿石粉碎成细粉,然后与氰化钠溶液反应,金与氰化物形成有机络合物,最后通过电解、水解或化学还原将金分离。

间接氰化法适用于高浓度金矿石的选矿。

4. 直接氰化法:直接氰化法是指将金矿石浸出金的方法。

它通过将金矿石粉碎成细粉,然后与氰化钠溶液反应,金与氰化物形成氰化金络合物,再通过吸附、解吸或水解将金分离出来。

金的矿石类型及选矿方法

金的矿石类型及选矿方法

金的矿石类型及选矿方法金是一种珍贵的金属,常用于制造首饰和货币。

在地质学中,金以矿石的形式存在,有不同的矿石类型。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金的常见矿石类型及其选矿方法。

1. 自然金自然金是一种纯正的金,通常以金块、金粒或金片的形式出现。

它可以在河床、砂石、矿山或矿床中找到。

选择自然金的方法通常是通过水力选矿法或重力选矿法。

水力选矿法使用水流将杂质从金矿中分离出来,而重力选矿法则是通过不同的密度将黄金与杂质分开。

2. 硫化金硫化金是一种与硫或其他非金属元素结合的金化合物。

最常见的硫化金矿石是黄铁矿,它包含铁和硫。

其他一些硫化金矿石有黄铜矿、白铜矿和黄钾矾。

硫化金矿石的选矿方法通常是通过浮选法。

浮选法是利用矿石与油或水相不溶的性质,将金提取出来。

浮选的原理是将矿石破碎并与油或水混合,创建气泡,黄金颗粒会附着在气泡上浮到液面,然后收集和提取黄金。

3. 氧化金氧化金是一种与氧元素结合的金化合物。

常见的氧化金矿石有赤铁矿、红铁矿和黄铁矿。

对于氧化金矿石,常用的选矿方法是氰化浸出法。

氰化浸出法是将矿石细粉与含氰化物的液体混合,金会溶于液体中形成金氰化物。

然后通过吸附剂、电解或其他方法将金从溶液中提取出来。

4. 碳酸盐金碳酸盐金是一种与碳酸盐矿物结合的金化合物。

最常见的碳酸盐金矿石是白钙石和黑钙石。

对于碳酸盐金矿石,通常使用浮选法进行选矿。

首先将矿石细粉与液体混合,并加入气泡,然后黄金将附着在气泡上浮到液面,最后收集和提取黄金。

以上介绍了金的常见矿石类型及其选矿方法。

不同类型的金矿石需要不同的选矿方法,这些方法通常包括水力选矿法、重力选矿法、浮选法和氰化浸出法等。

选矿过程中需要考虑矿石的性质、经济性和环保性,以确保高效提取金矿,同时保护环境。

中国的金矿类型

中国的金矿类型

内新构造运动明显,周期性升降运动形成1一4级阶地。

共圈定表内矿体五个Ⅰ、Ⅱ、Ⅲ、号矿体位于汉阴阴矿床、Ⅳ、Ⅴ号矿体位于恒口矿床,Ⅳ号矿体规模最大,Ⅴ号矿体规模最小。

Ⅳ号矿体位于恒口矿床(图2-18),东起长松岭,西至铁岭关,呈北西西向展布于月河Ⅰ级阶地及河漫滩,在平面上呈长条状,时有膨缩分枝,剖面上近水平层状(图2-19)全长2 4699m,宽54-1207 m,平均593m,厚一般2.6—6. 83m,平均厚4.42m,,品位一般为0.135-0.803g/m3平均品位0.242g/m3.,总储量占矿床70%,品位变化系数为119%,比较均匀;厚度变化系数为42%,属均匀型的。

矿层与顶,底板界线一般较清楚。

底板的控矿作用明显,个别老基岩板,者裂碱发育时含金1.043g/m3.矿层顶底板在纵横向上均有起伏,一般横向坡降大于纵向坡降;并有小凹槽,对砂金富集十分有利。

自然金以圆板状、片状为主,磨蚀程度较高,颜色较深,石英连生体和不规则状金少见。

自然金一般粒级0.1—1 mm,探矿工程最大粒径为5.5mm,恒口后头沟坡积层中群采的最大粒径为16.3mm,重4.2085g,外形为三角形厚板状。

自然金成色为1000。

月河砂金矿按自然类型属河漫滩,阶地砂金矿的综合类型。

(二)洪积砂金矿床洪积砂金矿是由季节性水流洪水造成的含金堆积物。

由于山洪暴发,把山上的含金碎屑连同砂泥一起倾泻于冲沟、峡谷及季节性河流中,形成勺、锥形、扇形砂金矿。

这种砂金具有快速搬运、快速沉积特点,砾石与泥砂混杂,分选不良。

一般含金较贫且不均匀,有时在壶穴形成富矿窝。

洪积砂金与冲积砂金相互过渡,形成洪冲积砂金矿。

这类矿床主要分布于北方干早地区及隆起丘陵区边缘地带,代表性矿床有内蒙金盆大沟及胶东诸流河砂金矿等,规模小至中型。

(三)岩溶砂金矿床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石灰岩发育地区的暗河、溶洞及河床的岩溶漏斗中。

沉积堆积物可以是冲积啊或冲洪积物。

砂金常富集干低洼部,矿体形态极不规则,随岩溶漏斗或暗河形态而异,可成层状、巢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金矿床类型矿床类型的划分,是矿床研究中的主要课题之一。

我国对金矿分类方法的研究,近年提出的论述较多,矿床分类的目的在于应用,便于有效地指导矿床勘查和评价。

故本书选择了以金矿容矿岩系与矿化体产出形式为基础的分类方案,将我国金矿床分为10类22个亚类(下表)。

(一)产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绿岩带)中的金矿(绿岩带型金矿)本类金矿系指赋存于变中基性火山岩系和部分沉积岩系中的金矿床。

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老地台区,如乌拉山—大青山、燕辽、清原—桦甸、小秦岭与胶东地区。

容矿岩系是一套中深变质的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原岩为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一般称为绿岩带)。

它是我国金矿床主要类型之一,极具经济意义,分布点多面广,储量与产量都很大。

已知该类金矿床(点)100多处,约占全国岩金矿床总数22%,储量约占岩金总储量29%,矿床平均规模约为5.5t/个。

据矿体产出形式,可将金矿分为二个亚类:①石英脉(包括石英-钾长石脉)型,如吉林夹皮沟、河北小营盘、河南小秦岭、内蒙古包头金矿;②复脉带(或片理化带),如河北金厂峪、浙江诸暨金矿床。

本类金矿主要地质特征是:1)金矿化主要赋存于太古宙古老基底隆起区,基底的地球化学场与金矿成矿作用关系十分密切。

大多数金矿分布于深大断裂系统中。

2)金矿化与古老中基性火山岩类变质而成的绿岩密切相关。

容矿层位在夹皮沟地区为鞍山群三道沟组、杨家店组、燕辽地区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迁西群上川组,乌拉山—大青山地区为乌拉山群、集宁群,小秦岭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变质较深,普遍遭受混合岩化作用。

3)该类金矿赋存区多有岩浆活动,矿床距中酸性侵入体一般0.5~5km,常见矿脉与岩脉伴生。

4)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其次为碳酸盐化、钠化、绿泥石化等。

5)矿化体主要呈脉状,矿脉延伸较大,且延伸大于延长。

6)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不等量的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为石英、绢云母、钠长石、绿泥石及碳酸盐类等。

7)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是碲金矿、银金矿。

金主要赋存于黄铁矿中。

(二)产于元古宙变碎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中的金矿泛指与元古宙变碎屑岩、千枚岩、板岩及片岩类有空间关系的金矿床,主要分布在江南古陆,辽东、内蒙古白云、阿尔泰及广东云开等地。

容矿岩系为变碎屑岩、千枚岩、板岩及片岩类,原岩为碎屑岩、泥质-半泥质岩石。

据统计,已知该类金矿床(点)100多处,占全国岩金矿床总数20%,探获储量占岩金总储量14%,矿床平均规模4.3t/个,找矿远景较大。

根据矿化体产出形式划分为两个亚类:①脉型金矿,如湘西、黄金洞、四道沟、银洞坡等金矿床;②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如猫岭、金山、河台金矿床。

本类金矿地质特征是:1)区域性大断裂的次级断裂或层间断裂是控矿重要条件。

2)容矿层主要是辽河群、白云鄂博群、阿尔泰群、双桥山群、板溪群等。

容矿岩系为中浅变质岩类的变碎屑岩、板岩、云英片岩类,并含中基、中酸性火山岩。

3)矿体多与层理一致,呈脉状、交错脉状,矿化集中在背斜轴部或其附近。

4)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次为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

5)矿石矿物主要有自然金、黄铁矿、毒矿、辉锑矿、白钨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和绿泥石等。

(三)产于震旦纪-三叠纪粉砂岩、泥质岩、碳酸盐岩中的金矿这是我国金矿中的一个新类型。

自80年代以来,在广西田林、隆林、凌云、凤山、乐业、天峨及百色,贵州望谟、册亨、兴仁、兴义、安龙及云南文山等地,陆续找到一批不同规模的矿床,构成了滇桂黔“金三角”区。

另在川西北、秦岭、湘中、鄂西南、赣西北等地也找到一批类似的金矿床(点)。

这类金矿一般品位低、矿物颗粒细,但矿化均匀,储量大,埋藏浅,适于露采,因此,是一种具有重要工业意义和广阔开发远景的金矿类型。

据统计,我国已知这类金矿床约150个,探获储量占岩金总储量的13%,矿床平均规模3.4t/个。

根据矿化体产出形式可分为3个亚类:①微细浸染型金矿,如广西凤山、金牙,贵州板其、丫他、戈塘、紫木凼,四川东北寨、丘洛、毛儿盖,湖南高家坳等金矿床;②脉型金矿,如广西叫曼金矿床;③构造角砾岩型金矿,如陕西双王、二台子金矿床。

该类金矿具有以下特征:1)金矿主要分布于显生宙褶皱带中,具有明显层控性,其容矿岩系为沉积-浅变质沉积岩,如粉砂岩、泥质岩及碳酸盐岩。

这些地层大多含有碳质、泥质。

矿化富集常产出在两种不同岩性的层间破碎带、层间裂隙、层间滑动带、背斜轴部或近轴部的有利部位。

2)含金地质体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破碎-蚀变岩体,本身就是矿体,矿化呈微细浸染状,品位低,规模大;另一类是脉型(含金石英-方解石脉和含金黄铁矿脉),为可见金,品位较高,规模小。

3)围岩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为主,其次为重晶石化、碳酸盐化等。

其中硅化、黄铁矿化与金关系密切。

4)常见矿石矿物有黄铁矿、毒砂、雄黄和辉锑矿,还有少量白铁矿、雌黄、辰砂,偶见铜、铅、锌硫化物,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碳酸盐矿物和泥质矿物。

5)金多呈微粒和显微粒状,矿体与围岩没有明显界线,黄铁矿和粘土类矿物为载金矿物。

6)矿区发育有中-基性、超基性岩脉,在空间上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7)矿床(点)或其附近往往有锑、砷、汞、黄铁矿等矿床(矿物)伴生,并有一定成因联系。

(四)产于花岗岩类侵入体中的金矿指古生代以来,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产于花岗岩类侵入体(包括内带和外带)中的金矿床。

该类金矿床(点),无论在我国北方和南方均分布很广,尤以燕辽及胶辽地区为多。

据统计,已知该类矿床(点)120余处,探获储量占岩金总储量的37%,矿床平均规模7.9t/个。

根据矿体产出形式划分为4个亚类:①石英脉型金矿,如玲珑、峪耳崖、龙水金矿床;②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如焦家、新城金矿床;③细脉浸染型(也称花岗岩型)金矿,如界河金矿床;④夕卡岩型金矿,如鸡冠嘴、鸡笼山金矿床。

本类金矿的主要地质特征是:1)主要分布在基底隆起区的构造-岩浆活动带中,区域性深大断裂为控岩导矿构造,次级断裂为控矿构造。

2)成矿作用与重熔、同熔岩浆侵入活动有关,成矿时代有加里东期、海西期和燕山期,燕山期是主要的。

复式岩体与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

3)金矿化带内通常有数条平行矿体。

矿体与矿化带、矿化带与围岩呈渐变过渡,唯石英脉型与围岩界线清楚。

4)矿化类型主要是石英脉型和破碎蚀变岩型。

前者规模较小,但品位富;后者规模大,品位偏低。

5)围岩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钾化为主,碳酸盐化及绿泥石化等次之。

6)矿石矿物组合较简单,金属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

7)金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碲金矿等。

金矿成色波动较大(454‰~950‰)。

需要指出: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是我国60年代后期在胶东发现的一种重要的金矿类型,矿床规模与储量都很大,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②花岗岩中细脉浸染型金矿,继1987年招远市黄金公司首先发现于胶东界河金矿后,在邻区河东金矿、玲珑金矿、河北峪耳崖等地也发现类似的矿体,这是很值得重视的金矿新类型。

③夕卡岩型金矿,过去金只是在勘查夕卡岩型矿床时作为伴生组分,未作主要勘查对象,大量资料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夕卡岩型矿床分布普遍,大都含金。

有的属伴生金或共生金,有的形成独立金矿,甚至大型金矿。

如鄂东鸡冠嘴等金矿。

因此重新认识、重视含金夕卡岩型矿床的勘查,对于扩大我国黄金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五)产于碱性侵入岩中的金矿指产于碱性侵入岩体内部或近矿围岩裂隙中的金矿床。

矿化类型一般为石英脉-蚀变岩型。

这类金矿,1985年首先发现于河北东坪,之后在邻区后沟及滇西也发现类似的矿床,目前正在勘探,矿床规模较大。

本类金矿地质特征(以东坪金矿为例)简介如下:1)碱性侵入岩为金矿直接围岩。

岩体长33km,宽5.5~7.7km,面积215km2。

岩性复杂,主要由二长岩-石英二长岩系列、正长岩系列组成。

岩体时代为燕山期。

2)岩体受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矿化空间展布。

岩体的围岩为太古宇变质岩系。

3)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钾长石化、绢英岩化、碳酸盐化、重晶石化及绿泥石化等。

其中硅化、钾长石化、绢英岩化与金矿化关系最密切。

4)矿体呈脉状,已发现数条。

脉带长数百至千余米,矿体长数十到数百米,厚0.n~5m,延深数十至数百米。

呈边幕式排列产出。

5)矿体由石英单脉及其上下盘石英复脉,钾长石化带及矿化钾长石化二长岩、石英二长岩组成。

金品位以石英脉为中心,向钾长石化带、矿化围岩逐渐降低。

6)矿石组分复杂,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磁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碲铋矿、自然银等。

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绢云母等。

7) 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为碲金矿。

金矿物一般较粗,常见明金。

金成色为934‰~969‰。

成矿温度270~380℃。

(六)产于显生宙基性、超基性岩(包括蛇绿岩套)中的金矿指金的成矿作用与基性、超基性岩有一定关系,并赋存于基性、超基性岩中或构造接触破碎带内的金矿床(蛇绿岩套型金矿)。

这类金矿于70年代首先发现于云南墨江金厂,以后相继在新疆托里、青海小松树南沟、陕西煎茶岭、河北金家庄等地也发现类似金矿。

全国已知有23条蛇绿岩带,过去对其中的金矿调查研究不够。

根据容矿岩系产生特点划分为两个亚类:①产于基性、超基性岩体中的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如云南墨江金厂、冀北金家庄、陕西煎茶岭金矿床。

②产于显生宙海相基性火山杂岩中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如青海小松树南沟、新疆托里金矿床。

本类金矿主要地质特征是:1)主要分布于板块构造边缘深大断裂的次级断裂构造中。

2) 金矿化产出形式有石英脉-蚀变岩型、蚀变岩型。

含金石英脉呈单脉或网脉状产出。

3)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铁锰碳酸盐化、铬水云母化、滑石及绿泥石化,其中硅化和黄铁矿化与金矿关系最为密切。

4)矿化以Au、Ag为主,常含有Pb、Zn、Cu、Ni、Pt、Se等。

金常呈自然金、银金矿、硒金矿、铂金矿等微粒包裹于硫化物中。

5)矿区内常有花岗岩类侵入体。

矿化富集地段一般为强硅化带、破碎带及晚期脉岩发育地段。

(七)产于中、新生代陆相火山岩(包括次火山岩)中的金矿系指在成因上与中、新生代的火山作用有关,矿体直接产于火山岩及次火山岩体内或其附近的浅成热液金矿床。

这类金矿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属环太平洋成矿带的外带。

该带广泛发育中生代火山岩系,按其分布特点分为3个岩带:即大兴安岭-燕山火山岩带、东北东部-胶东火山岩带、东南沿海火山岩带。

岩性为酸性、中酸性,部分为中基性及碱性火山岩类。

时代为侏罗纪—白垩纪。

这类金矿分布很广,与上述火山岩、次火山岩带分布一致。

目前已探明的有团结构、五凤、赤卫沟、红石、奈林沟、义兴寨、洪山、祁雨沟、赵家沟、霍山、八宝山等金矿床。

探获储量约占岩金总储量7%,矿床平均规模5.5t/个,仍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