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林型金矿的主要特点
某难选卡林型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矿床地质某难选卡林型金矿选矿试验研究陈慧杰,蒋升国(新疆矿产实验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0)甘肃某矿为典型的卡林型金矿类型。
卡林型金矿的主要特点是产于碎屑岩及碳酸盐岩类、沉积岩及浅变质岩中,显示中低温的矿物共生组合和围岩蚀变特点,金的粒度主要为次显微-显微级的浅成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根据矿石性质,主要通过浮选工艺、直接全泥氰化工艺、焙烧-全泥氰化等工艺研究了该氧化金矿,其中,焙烧-全泥氰化工艺比较适合该矿石,能够取得理想的技术指标,为该类型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1 矿石性质1.1 化学组成原矿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表略)。
1.2 矿物组成岩矿鉴定得出矿石主要有用矿物是自然金,杂质矿物有褐铁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其次有铁碳酸盐矿物、绢云母、白云石和电气石等。
矿石光片中看到4粒自然金,最大的一个呈片状,大小约在10 μm左右,还有三粒呈粒状,大小约5 μm 左右,矿区自然金均呈显微粒级赋存于碎裂方解石石英脉中,部分自然金与细小的褐铁矿、黄铁矿混杂。
1.3 原矿中金的物相分析原矿样中金的物相分析结果见表2(表略)。
从金的物相分析结果可知,裸露半裸露金和硫化物中的金共计24.74%,其余75.26%的金包裹在碳酸盐、氧化铁和硅酸盐中。
综上所述,该矿的矿物组成、围岩类型、金的嵌布粒度及赋存状态均符合卡林型金矿的特征,所以该矿为典型的难选卡林型氧化金矿。
2 选矿试验根据原矿矿石性质研究,决定采用单一浮选工艺、原矿直接全泥氰化工艺、原矿焙烧-全泥氰化工艺等进行选矿工艺试验研究。
2.1 单一浮选工艺通过考察影响浮选的主要因素(包括磨矿细度、药剂种类及用量等)对该金矿进行了系统的浮选试验研究。
浮选开路试验结果为金精矿品位17.78 g/t,回收率仅为23.57%,尾矿金品位1.95 g/t。
将浮选尾矿取样进行金的物相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表略)。
通过浮选,硫化物中的金和裸露半裸露金基本可全部回收;部分碳酸盐中金和氧化铁中金可回收;硅酸盐中的金没有变化。
第六章+卡林型金矿剖析

⑶ 蚀变主要有碳酸盐化、硅化、伊利石化和粘土化;其中碳 酸盐化和伊利石化通常在浅部,硅化在深部,而粘土化与岩浆 岩的蚀变有关;
⑷ 不纯碳酸盐岩中的角砾岩化是形成高品位富矿的重要条件; ⑸ 成矿温度在200-250℃之间,盐度小于10%wt;
控矿构造和含矿岩体非常重要; • 较深的探矿钻孔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的卡林型金矿
一、中国卡林型金矿的地质背景
▪ 与美国内华达卡林地区有相似的地质背 景. 滇黔桂和陕甘川卡林型金矿集中区分 别位于扬子地台的南北被动陆缘。该地 区有晚古生界到志留系的薄层碎屑岩及 台地碳酸盐岩、泥盆系—三叠系巨厚的 陆棚碎屑沉积岩。经 印支—燕山期强烈 的造山运动,发生褶皱与断裂变形,以 脆性变形为主;岩石发生低级变质作用, 形成板岩和千枚岩;
Deep star
50t@30g/t
Griffin
45t@ 15g/t
2、成矿地质背景
⑴ 晚元古-早古生代的大陆裂陷槽,向西部过度为被动大陆 边缘的沉积岩层(碎屑岩到碳酸盐岩);
⑵ 晚古生代-中生代的强烈造山运动使该地区发生强烈的褶 皱和冲断,并伴生多期岩浆侵入活动。早第三纪早期发生伸 展作用,伴生岩浆活动,导致含矿流体的大规模活动与成矿;
⑶ 主பைடு நூலகம்矿期的年龄在38-39 Ma; ⑷ 主要赋矿地层是泥盆系的一套浊积岩建造;
⑸ 北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了主要矿床的分布;以高 角度正断层为主;
⑹ 岩浆岩有三期,但以晚侏罗纪和早第三纪的中性-中酸性 岩浆岩为主,其本身大多有一定矿化;
中国卡林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探讨

碳 酸 盐 岩 和 硅 质 岩 中 。矿 石 多 为浸 染 状 , 的 粒度 多 为显 微 一 次 显 微 级 。 中 国的 卡 林 型 金 矿 的 成 矿 时 代 主 要 分 布 金 在 8 ~ 1 0Ma矿 石 多 赋 存 于 背 斜 构造 倾 伏 端 、 斜 轴 转 折 端 及 背 斜翼 部 , 构 造 控 制 明 显 。成矿 物质 和成 矿 热 液 O 7 , 背 受 流 体 具 有 多 源 性 , 矿 热 液 为 中一 弱 酸 性 的 低 盐 度 流体 , 中可 能 含 有 一 定 数 量 的 有 机 质 , 机 质 在 成 矿 过 程 中也 成 其 有
卡林型金矿的矿石特征及其选矿

卡林型金矿的矿石特征及其选矿1. 引言卡林型金矿是一种常见的金矿类型,其开发和选矿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了解卡林型金矿的矿石特征以及选矿方法对于高效地开发金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卡林型金矿的矿石特征进行深入探讨,并介绍目前常用的选矿技术。
2. 卡林型金矿的矿石特征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在火山岩与沉积岩的接触带,矿石主要由金矿物和伴生矿物组成。
以下是卡林型金矿的一些常见矿石特征:•矿石成分复杂:卡林型金矿石中含有多种矿物,包括黄铁矿、黄金、辉铜矿、斑铜矿等。
这些矿物的存在对于金矿的提取和选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矿石粒度较细:卡林型金矿石的粒度一般较细,一般在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之间。
这对于矿石的选矿和提取增加了难度,需要采用适当的选矿工艺。
•黄金颗粒分散性强:黄金颗粒在卡林型金矿石中呈现出分散性较强的特点,黄金粒度通常较小,颗粒间距较远。
这要求选矿过程中采用一些有效的提取方法,以提高黄金的回收率。
•矿石中含有较高的有害元素:卡林型金矿石中常常含有一些有害元素,如砷、汞等。
这些有害元素对于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一定的危害,需要在选矿过程中加以处理和去除。
3. 卡林型金矿的选矿方法为了提高卡林型金矿的选矿效果,目前采用了一些常见的选矿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选矿技术:3.1 浮选法浮选法是一种常用的选矿方法,适用于卡林型金矿的选矿过程。
浮选法通过使用不同的浮选剂和调节剂,将黄金颗粒从矿石中分离出来。
浮选法具有操作简便、适应性强等优点,但对于矿石中的伴生矿物分离效果较差。
3.2 重选法重选是根据矿石中不同矿物的密度差异进行矿物分离的一种方法。
在卡林型金矿选矿中,可以通过重选法将含金矿石与伴生矿物分离,达到提取黄金的效果。
重选法对于矿石矿物粒度控制要求较高,矿石粒度太细或太粗都会影响重选效果。
3.3 氰化法氰化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提取金矿的方法之一。
在卡林型金矿的选矿过程中,可以采用氰化法将黄金颗粒溶解出来。
这种方法具有提取效果好、回收率高等特点,但需要注意对废水的处理和有害氰化物的排放。
卡林型金矿床成矿

• 裂陷槽封闭造山挤压环境 – 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Antler造山运动,强烈影响 美国西部卡林型金矿的生成。Roberts山逆掩断层 把西部RodeoCreek 组向东推覆100km~200km, 使东部古生代沉积埋深在5km之下。晚三叠世~晚 侏罗世发育表层褶皱,并伴有NW向强烈岩浆活动。 – 我国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矿集区,亦发现类似美国 Roberts山断层的逆冲断层,其走向长约400km, 最大推覆距离约80km(索书田,1993);川西北卡 林型金矿集中区,逆冲推覆构造同样十分发育。
– 卡林型金矿的成矿区带,多处于不同性质大地构造单元的 接合部位或构造过渡带。而在地块边缘比较脆弱的区域, 发育裂陷槽或裂谷盆地,表现出某些冒地槽沉积特征地区 更显有利。(事实上,这种环境只是提供了卡林型金矿床 形成的基础)
• 美国卡林型金矿主要产于科罗拉多地台西侧古生代冒地槽沉积层中, 晚泥盆世主要表现为拉张的板内裂谷拗陷,晚泥盆世~始新世为强 烈挤压状态,早渐新世又处于拉张状态,并伴随火山活动。 • 我国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处于扬子地块西南缘与华南加里东褶皱 带西缘过渡部位的右江印支裂谷带或冒地槽中,成矿作用与右江裂 陷带的产生、发展和演化密切相关。川陕甘金三角地区同样分布在 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构造过渡区裂陷槽内。
• 我国已知卡林型金矿金矿化,大多选择富粘土质、 粉砂质和有机质细碎屑岩为容矿围岩,其次才是 不纯碳酸盐岩。 –滇黔桂金矿集中区以粘土岩、粉砂岩和细砂 岩为主,次为不纯碳酸盐岩; –川西北为砂岩、板岩和千枚岩,次为不纯碳 酸盐岩 ; 秦岭地区为砂、板岩,次为不纯碳酸 盐岩和火山凝灰岩、硅质岩。容矿岩石富含炭 质,是卡林型金矿的又一特点。 • 美国卡林型金矿床含有机炭0.17%~2.15%,炭质 矿石中可高达6%;我国滇黔桂烂泥沟金矿中有机 炭含量0.01%~2%。
卡林型金矿床的特征和成因综述

卡林型金矿床的特征和成因综述卡林型金矿床指产于未经区域性变质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硅质岩中的微细浸染型中低温热液金矿床,又称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渗透热(卤) 水型金矿床、沉积岩型金矿床以及“化学上有利于成矿的沉积岩层中的浸染状矿床”。
该类型金矿床的贱金属含量低,具有一套中低温热液硫化物和蚀变矿物组合,形成环境以中温为主,不是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热泉型金矿床。
卡林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美国和中国,在东南亚以及南美洲的秘鲁可能也有分布。
自60年代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首先发现卡林金矿床以来,在该地区又陆续发现了30多个金矿床,内华达卡林金矿带的探明储量超过2000吨。
美国卡林型金矿床的总储量达到3075吨,随着勘探工作的进行,储量还在增加。
卡林型金矿床的规模大,形成许多大型和超大型金矿床,卡林金矿带中4个矿床的金储量超过100吨,其中,Goldstike金矿床的储量达到627吨。
该类型金矿床在我国发现于80年代,已发现的矿床主要分布于滇黔桂和川陕甘“金三角”区。
在滇黔桂地区已发现200多处矿化点、矿点和矿床,探明了一批大型和中小型矿床,少数矿床的储量接近超大型矿床的规模。
一、宏观地质背景1. 空间和时间分布卡林型金矿床具有分布局限和集中的特点,如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和犹他州形成Getchell等9个金矿集中区;在中国贵州形成黔西南金矿集中区、西秦岭地区形成川西北的松潘-平武成矿区。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卡林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北美大盆地地区科迪勒拉造山带,少数分布于科罗拉多地台上;我国矿床主要分布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板内古生代-中生代沉降带和西北缘古生代-中生代冒地槽。
美国西部卡林型金矿床的成矿定年从侏罗纪到第三纪,矿床主要形成于中、晚第三纪。
部分矿床形成作用持续较长,如Getchell 和TwinCreeks 金矿床早期含金矽卡岩型矿化的年龄为95Ma 和92Ma;第三期为典型卡林型矿化,形成年龄为83Ma;第四期低品位金矿化的形成年龄为75Ma;第五期为典型卡林型金矿化,可以分为3 个阶段,形成年龄42Ma。
卡林型金矿的主要特点

卡林型金矿的主要特点卡林型金矿(Carlin-Type Gold Deposit),也叫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该类型金矿床具有品位低、规模大、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明显,金主要呈显微-次显微形式分散产出,普遍发育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以及Au、As、Hg等微量元素组合。
世界上已知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于美国内华达州、犹他州和中国的滇黔桂、川陕甘两个金三角内。
卡林型金矿的主要特点1.大地构造环境为陆内裂谷带和弧后盆地内。
2.容矿围岩主要为海相沉积岩,岩性主要为不纯的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等,富含炭质。
3.矿区中酸性岩脉发育。
4.矿区金、砷、锑、汞、铊、钡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显著5.矿体主要受高角度断层控制。
通常产于岩脉的一侧或附近。
6.金矿床品位低、规模大。
7.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清楚。
形成3种不同的矿化类型(1)砂质碳酸盐岩层中的层控交代矿体;(2)脉状矿体,矿石品位较高,金矿化和相关的蚀变局限于断裂构造中;(3)矿化为网脉状,矿化形成于构造交叉部位,含矿岩石强烈变形和破碎,矿石具有浸染状构造。
8. 金主要呈显微-次显微形式分散产出,主要存在于含砷高的黄铁矿及毒砂中,其赋存方式可能是以固溶体为主,少数为显微的包裹金。
9.围岩蚀变有去碳酸盐化、硅化、泥化和重晶石化等。
一般去碳酸盐化和硅化与金矿化时间接近,矿化在晚期去碳酸盐化和硅化的岩石中最强烈。
矿石普遍具白色细网脉状方解石化和碳泥化,裂面上常见黑色碳质被膜。
10. 普遍发育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
常见矿石矿物包括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雄黄、雌黄及辰砂等并以缺少其他贱金属硫化物为特点。
脉石矿物以石英、方解石为主。
次为重晶石、伊利石、高岭石、蒙脱石、绢云母、明矾石等粘土矿物。
11.矿石中具有典型的Au-As-Hg-Sb(-Tl)元素组合。
12.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金是以羟基二硫络合物的形式搬运。
含金流体是高度演化的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流体。
流体盐度低(1-7wt% NaCl),富H2S和CO2。
第六章+卡林型金矿剖析

⑸ 北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了主要矿床的分布;以高 角度正断层为主;
⑹ 岩浆岩有三期,但以晚侏罗纪和早第三纪的中性-中酸性 岩浆岩为主,其本身大多有一定矿化;
3、蚀变与矿化特征
⑴ 主要含金矿物是黄铁矿,部分在毒砂内,这些含金矿物在 矿床中的含量通常在3-5%;
方解石,有些矿床还有萤石 有色金属硫化物相当少,< 1%; 异常元素有As,Sb,Tl,Hg+Ba+Te+W, As、Sb、Tl、
Hg和Au一起赋存在黄铁矿中
蚀变特征
✓ 蚀变范围广,有脱碳化、黏土化、硅化、硫化和白云岩化; ✓ 脱碳化强度不同,有些矿床弱,有些则非常完全,并常引 起崩塌角砾岩的大范围分布 ✓黏土矿物有伊利石、高岭石/地开石,蒙脱石,绢云母。离 矿体从近到远依次为伊利石、高岭石、蒙脱石; ✓硅化强度不等,与脱碳化相似,分布于矿化附近。经常在 地表作为露头,是重要找矿标志; ✓白云岩,铁白云石,菱铁矿在有些矿床中作为蚀变矿物, 常分布在矿化的外围 ✓在Nevada地区,浅生矿床的蚀变深度大于200米,典型的蚀 变矿物有针铁矿、赤铁矿、黄钾铁矾、高岭石、明矾石和臭 葱石等。
• 低渗透性岩石作为盖层可以汇聚或捕获流体,例如碳酸盐 岩或岩床、岩脉顶部(同生或后生)的硅质碎屑岩系。
• 在某些区域,侵入体的年龄就是矿化年龄,如,Carlin Trend矿床 ,其矿化时间是150-90Ma)。
Geologic sketch map and typical cross section of the Dongbeizhai Au deposit, Sichuan Province,West Qinling fold bel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林型金矿的主要特点
卡林型金矿(Carlin-Type Gold Deposit),也叫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该类型金矿床具有品位低、规模大、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明显,金主要呈显微-次显微形式分散产出,普遍发育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以及Au、As、Hg等微量元素组合。
世界上已知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于美国内华达州、犹他州和中国的滇黔桂、川陕甘两个金三角内。
卡林型金矿的主要特点
1.大地构造环境为陆内裂谷带和弧后盆地内。
2.容矿围岩主要为海相沉积岩,岩性主要为不纯的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等,富含炭质。
3.矿区中酸性岩脉发育。
4.矿区金、砷、锑、汞、铊、钡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显著
5.矿体主要受高角度断层控制。
通常产于岩脉的一侧或附近。
6.金矿床品位低、规模大。
7.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清楚。
形成3种不同的矿化类型(1)砂质碳酸盐岩层中的层控交代矿体;(2)脉状矿体,矿石品位较高,金矿化和相关的蚀变局限于断裂构造中;(3)矿化为网脉状,矿化形成于构造交叉部位,含矿岩石强烈变形和破碎,矿石具有浸染状构造。
8. 金主要呈显微-次显微形式分散产出,主要存在于含砷高的黄铁矿及毒砂中,其赋存方式可能是以固溶体为主,少数为显微的包裹金。
9.围岩蚀变有去碳酸盐化、硅化、泥化和重晶石化等。
一般去碳酸盐化和硅化与金矿化时间接近,矿化在晚期去碳酸盐化和硅化的岩石中最强烈。
矿石普遍具白色细网脉状方解石化和碳泥化,裂面上常见黑色碳质被膜。
10. 普遍发育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
常见矿石矿物包括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雄黄、雌黄及辰砂等并以缺少其他贱金属硫化物为特点。
脉石矿物以石英、方解石为主。
次为重晶石、伊利石、高岭石、蒙脱石、绢云母、明矾石等粘土矿物。
11.矿石中具有典型的Au-As-Hg-Sb(-Tl)元素组合。
12.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金是以羟基二硫络合物的形式搬运。
含金流体是高度演化的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流体。
流体盐度低(1-7wt% NaCl),富H
2
S
和CO
2。
H
2
S 的富集度有助于硫化作用和含金黄铁矿的沉淀,CO
2
的富集意味着卡
林型金矿形成于4.4±2.0km范围的深度,成矿温度为180-245℃。
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矿源层,部分来自岩浆,成矿热液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13.该类型金矿的选矿技术难点,在于如何将包裹在黄铁矿和毒砂中的微细粒金(大多小于1μm)释放出来。
较为规范的处理流程中,除了氧化矿石之外,原生矿石需要经历粗破碎(颚形破碎机)、细破碎(球磨、半自磨,至200目粒度)、浮选(获得精矿粉),然后使用生物氧化或者高温焙烧,使黄铁矿和毒砂的晶体结构被破坏,微细粒金方可在后续浸出流程中被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