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印支晚期冲断-褶皱活动在黔西南中部卡林型金矿成矿中的作用——以地震勘探资料为例

印支晚期冲断-褶皱活动在黔西南中部卡林型金矿成矿中的作用——以地震勘探资料为例印支晚期冲断-褶皱活动在黔西南中部卡林型金矿成矿中的作用——以地震勘探资料为例卡林型金矿是指位于花岗岩类岩体中的金矿床。
黔西南中部地区为卡林型金矿经济带,其中的金矿成矿与印支晚期的冲断-褶皱活动密切相关。
通过地震勘探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冲断-褶皱活动对卡林型金矿成矿的影响。
首先,冲断活动为金矿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
从地震勘探成果中,可以看出区域内发育了一条走向东北-西南的大型断裂带,该断裂带在晚期经历了多次的活动,形成了多次的拉张和挤压岩体的过程。
在岩体变形的过程中,地下水和热液迅速流动并吸附了大量的金、银、铜等金属元素,这些物质沿着断裂通道积聚并成为金矿床的种子。
其次,褶皱活动对金矿成矿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在区域内晚期的褶皱变形作用导致局部岩体发生了强烈的挤压和剪切变形,使得岩石中原有的微细裂隙得到了不断扩张和延展。
同时,在区域内的众多基底断裂和褶皱带中,有少量的断层在成矿阶段发挥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它们作为传播成矿流体的通道,使得金矿床在成矿过程中得到高度的浓缩,形成了丰富的金矿脉。
最后,压力-温度变化对矿物转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黔西南地区晚期的冲断-褶皱活动导致了区域内高的压力-温度值,这使得各种物质在地下发生了深刻的结构变化。
金矿床中的矿物成分在这种高压-高温环境下发生了不断的转化,增加了岩石中金矿物的含量,使得岩体成为了一座伟大的金矿矿床。
总之,冲断-褶皱活动在黔西南中部卡林型金矿成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地震勘探技术,可以深入研究区域内的地质构造特点和成矿规律,为该区域的金矿勘探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同时,对于其他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黔西南中部地区的地震勘探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与卡林型金矿成矿有关的数据,对于研究该区域的金矿成矿规律是非常有帮助的。
以下是一些相关数据及分析。
卡林型金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

卡林型金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可能你在黔西南金矿工作了若干年,都没有见到过上两图的金矿石——明金、自然金,这是因为黔西南金矿为卡林型金矿,即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没有肉眼可见的明金。
那么,卡林型金矿中的金赋存状态如何呢?请看下文。
卡林型金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资料来源于互联网,未署名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国内外卡林型金矿床中的金,主要呈超显微粒级,其次呈显微粒级。
而且,载金的主矿物也呈微细粒(料径<0.1毫米)。
这也是卡林型金矿床的主要特征。
换一种说法就是,卡林型金矿最主要的特征是绝大部分金在矿石中为“不可见金”(即指在高倍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都难以看到的金)。
由于金的赋存状态和赋存形式对金矿石的回收利用、加工处理以及金矿床的找矿勘探、工业评估等工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金在矿床中的赋存形式和赋存状态始终是科研与生产部门重视的共同课题。
这是因为呈极为细微的不可见金的形式赋存的金主要呈固溶体形式存在于载金主矿物的晶格中,只有当载金矿物的晶格被在于时,金才可能游离出来被浸取回收。
因此,在卡林型金矿床中,那些未被氧化的原生矿石常因难以用氰化法萃取回收而不具工业价值,而只有那些暴露于地表或地表浅处风化矿石才有圈套工业意义。
卡林型金矿床中的金矿物,主要是自然金,其次有银金矿和金银矿,按其粒度大小可分为两种赋存状态:即显生粒级和次显微粒级。
其中次显微级的金主要与主矿物同时沉淀,而粗粒的金则在主矿物之后形成。
按照金的赋存方式与载金主矿物的共生关系又可分为四种形式:即“晶隙金”,“晶间金”,“晶格金”和“包体金”。
晶隙金:又称裂隙金,指金矿物产于载金的主矿物的晶体构造裂隙中,或产于载金矿物的构造错位(在电子显微镜下显示的矿物晶格位移部位)之中。
这种金矿物显然比主矿物生成时间要晚。
晶间金:指金矿物产于不同的矿物晶体之间。
这种金矿物的形成时间可能早于、也可能晚于主矿物,还有可能与主矿物同时结晶生成。
晶格金(或固溶体金):指金呈原子或离子状态呈类质同像的形式替代了黄铁矿、毒砂等主矿物中某些原子或离子的位置,占据了主矿物的晶格,构成了主矿物的一个组成部分。
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概述

贵州水银洞金矿地质及地球化学研究现状摘要:水银洞金矿床为贵州20世纪90年代中期通过成矿预测发现的层控型隐伏矿床,为中国第一个I勘探类型的卡林型金矿。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阐述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及其成因。
关键词:水银洞地质特征成矿模式成因地球化学特征一.基本地质特征1.区域地质背景简介黔西南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系2个I级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大部分地区属华南褶皱系右江褶皱带。
(图2-1)大致以云南个旧一贵州普定一广西宾阳3点连线的三角形区域,由区域性北东向弥勒一师宗深断裂、东西向个旧一宾阳深断裂、北西向南丹一昆仑关深断裂围限的三角形夹块,构成了滇黔桂“金三角”(图1)。
3条深断裂制约了泥盆系和三叠系围限盆地的发育和演化,具有同生断裂的性质。
区域出露地层以三叠系地层分布最广,其次是二叠系;主要岩浆岩为峨眉山玄武岩。
二.矿床基本特征1.矿体基本特征水银洞金矿床为赋存于二叠系龙潭组地层中,是以层状矿体为主、断裂型矿体为辅的复合型隐伏矿床。
层状矿体:按容矿岩石类型可分为碳酸盐岩型和强硅化角砾状粘土岩型。
碳酸盐岩型矿体受灰家堡背斜核部生物碎屑灰岩控制,矿体产出于灰家堡背斜轴两侧近300 m 范围内,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具厚度薄、品位富,走向上具波状起伏向东倾没、空间上多个矿体上下重叠的特点;强硅化角砾状粘土岩型矿体产出于构造蚀变体(Sbt )中,矿体形态与不整合面一致。
断裂型:矿体产出于背斜近轴部的断距很小的缓倾斜逆断层中,严格受断层破碎带控制。
2.矿石类型水银洞金矿的矿石,根据容矿岩性划分,有:碳酸盐岩型(不纯灰岩)、角砾岩型、钙质砂岩型(钙质砂岩、钙质粉砂岩)、泥岩型等类型。
其中,以碳酸盐岩型为主,产于生物碎屑灰岩或生物屑砂屑灰岩矿体中;角砾岩型次之,产于矿床底部和断层破碎带中;钙质砂岩型则产于小矿体中;泥岩型不是主要类型。
碳酸盐岩型:为矿床最主要的矿石类型,容矿岩石为硅化、白云石化、生物(碎屑)灰岩或硅化白云石化生物屑砂屑灰岩。
卡林型金矿床研究进展简述

卡林型金矿床研究进展简述从卡林型金矿床被人们所认识、开发利用直到至今已成为世界四大金矿床类型之一,其矿床理论研究取得了丰富的进展。
文章作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卡林型金矿床的定义、分布、形成条件、成矿成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与论述。
标签:卡林型金矿床;地质特征;研究1 卡林型金矿床概念最早发现卡林型金矿是美国纽蒙特矿业公司,于1962在内华达州的卡林镇勘探到该地具有开采价值的金矿,由于独特的地质特征和一般金矿床有很大不同,被命名为卡林型金矿床[1]。
卡林型金矿床指产在未发生区域性变质岩石中低温微细侵染型热液金矿床,其赋存围岩主要为碳酸盐岩、细碎屑岩和硅质岩等沉积岩为主,还可以是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低级变质沉积岩等。
矿床中容矿岩石普遍发育浸染状构造,金以显微状-次显微细状分散产出,常见中低温热液硫化物、蚀变矿物的矿物组合和微量元素组合(Au-As-Hg-Sh-Tl),但并非是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2、3、4、5]。
2 卡林型金矿主要产地目前已发现的卡林型金矿主要在美国和中国地区,少量分布在南美洲地区和东南亚地区。
卡林型金矿在我国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成群性、区域性,构成了几个规模不等的金矿化集中区,比如滇-黔-桂、陕-甘-川、西南秦岭等金矿点富集区[2、3]。
3 卡林型金矿床地质条件3.1 地质构造背景(1)以沉积岩为容矿围岩的卡林型金矿床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在区域上具有较稳定的沉积史,发育厚的区域上大面积分布的一套沉积建造,成为成矿期赋存围岩,分布最广为中至古生代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硅质岩沉积建造,主要产在洋陆和陆陆俯冲-碰撞带两侧的局部拉张裂陷盆地[4、7]。
(2)与火山有关的卡林型金矿床在成矿期岩浆活动强烈,提供各种地热液来源。
(3)矿床区域内成矿期常发育构造活动,以剧烈的地壳构造拉张为特点[2、4]。
3.2 矿床地质特征3.2.1 围岩卡林型金矿床赋存围岩主要是寒武纪到早石炭纪地层,而一些金矿点的围岩为岩浆岩[2],比如煎茶岭卡林型金矿成因就与超基性岩有联系[4]。
贵州烂泥沟卡林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林 型金矿的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 于深部 ,并非 围岩 ,矿床 的形成 与该 地区的深 部地质过程有 密切联系 。
关键词 烂泥沟 卡林型金矿床
成矿 物质来 源
我 国卡 林 型金矿 床 主要分 布 在滇黔 桂 、川 陕甘 一带 E 。贵州烂 泥 沟 卡林 型金 矿 处 于黔 西 南卡 林
石 一 下部 围岩 采集 的一 组样 品 。部分 元 素分析 结果
如表 3所示 。
型金 矿带 ,属 于特 大型 金矿 床 。
1 矿 区地 质 背 景
烂 泥 沟金 矿处在 一个 过 渡性 构造 单元 的构 造环 境上 ,该 构造单 元 断裂构 造 活动强 烈 ,形成 了一
-
I . . . . . . . . . . . . . _ _j
因
, :
:
固 园 t
矿 床 的形成 与燕 山晚期 构造 运动有 关 ,可能 与该 时期发 生 的深 部地 质过程 有关 。
矿产地 质
表 2 金 矿 床 成 矿 年 龄
・4 3・
3 金矿 床 地 球 化 学特 征
3 . 1 元 素地 球化 学特 征 研究 的 样 品是 在 矿 区 内某 处 从 上 部 围岩一 矿
1 0 I . . . . . . . . . . . . . . _ _ J
圈
图 1 烂 泥 沟 金 矿 区地 质 简 图
“
1 . 边 阳组 ;2 .尼罗组 ;3 .许满组 四段 ;4 .许满组三段 ;5 .罗楼组 ;6 .吴家坪组二段 ; 7 .吴家坪组一段 ;8 .茅 口组 ;9 .栖霞组 ;1 0 .碱灰岩 ;1 1 .黄龙 一马坪组 ;1 2 .背斜 ;1 3 .向斜 ; 1 4 .逆断层及编号 ;1 5 .剪切断层及编号 ;1 6 . 性 质不明断层及编号 ;1 7 .金矿体及矿化体
卡林型金矿的矿石特征及其选矿

卡林型金矿的矿石特征及其选矿1. 引言卡林型金矿是一种常见的金矿类型,其开发和选矿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了解卡林型金矿的矿石特征以及选矿方法对于高效地开发金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卡林型金矿的矿石特征进行深入探讨,并介绍目前常用的选矿技术。
2. 卡林型金矿的矿石特征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在火山岩与沉积岩的接触带,矿石主要由金矿物和伴生矿物组成。
以下是卡林型金矿的一些常见矿石特征:•矿石成分复杂:卡林型金矿石中含有多种矿物,包括黄铁矿、黄金、辉铜矿、斑铜矿等。
这些矿物的存在对于金矿的提取和选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矿石粒度较细:卡林型金矿石的粒度一般较细,一般在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之间。
这对于矿石的选矿和提取增加了难度,需要采用适当的选矿工艺。
•黄金颗粒分散性强:黄金颗粒在卡林型金矿石中呈现出分散性较强的特点,黄金粒度通常较小,颗粒间距较远。
这要求选矿过程中采用一些有效的提取方法,以提高黄金的回收率。
•矿石中含有较高的有害元素:卡林型金矿石中常常含有一些有害元素,如砷、汞等。
这些有害元素对于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一定的危害,需要在选矿过程中加以处理和去除。
3. 卡林型金矿的选矿方法为了提高卡林型金矿的选矿效果,目前采用了一些常见的选矿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选矿技术:3.1 浮选法浮选法是一种常用的选矿方法,适用于卡林型金矿的选矿过程。
浮选法通过使用不同的浮选剂和调节剂,将黄金颗粒从矿石中分离出来。
浮选法具有操作简便、适应性强等优点,但对于矿石中的伴生矿物分离效果较差。
3.2 重选法重选是根据矿石中不同矿物的密度差异进行矿物分离的一种方法。
在卡林型金矿选矿中,可以通过重选法将含金矿石与伴生矿物分离,达到提取黄金的效果。
重选法对于矿石矿物粒度控制要求较高,矿石粒度太细或太粗都会影响重选效果。
3.3 氰化法氰化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提取金矿的方法之一。
在卡林型金矿的选矿过程中,可以采用氰化法将黄金颗粒溶解出来。
这种方法具有提取效果好、回收率高等特点,但需要注意对废水的处理和有害氰化物的排放。
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床控矿因素浅析

矿 床 地 质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床控矿因素浅析*赵廷严1,董树义2**,程文斌2,何朝鑫2(1成都理工大学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2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卡林型金矿床是一种主要产于碳酸盐岩建造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该类型金矿床具有品位低、规模大、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明显等特征。
金主要以显微-次显微形式赋存于黄铁矿、毒砂等载金矿物中,普遍发育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以及Au-As-Hg-Sb (-Tl )等微量元素组合。
卡林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美国内华达州、犹他州和中国的滇黔桂、川陕甘两个金三角内,在东南亚以及南美洲的秘鲁也有分布。
国内外已发现的卡林型金矿床数量多,矿床形成条件各异,至今尚无一个适用于所有卡林型金矿床的通用的成矿模式。
本文从大地构造背景、构造控矿和地层控矿三方面着手,对我国黔西南地区的卡林型金矿的控矿因素作初步分析。
1 大地构造背景卡林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北美大盆地地区科迪勒拉造山带、科罗拉多地台和我国扬子地块西南缘的板内古生代—中生代沉降带和西北缘古生代—中生代冒地槽(应汉龙,2001)。
黔西南地区地跨扬子陆块与右江造山带两个构造单元,在大地构造上属扬子陆块西南缘与华南褶皱系西段的交接部位,并受区域深断裂控制的三角形地带(聂爱国,2008)(图1)。
右江盆地印支期末挤压造山,形成各矿区变形强烈的褶断带。
随着印支运动的结束以及燕山旋回的开始,矿区构造变形场发生了重大改变,早期的构造格局被晚期的构造所干扰和改造。
两者有明显的斜跨叠加关系。
我国黔西南地区的卡林型金矿床集中分布于扬子板块边缘的古生代右江裂谷带内,矿床的形成及其时空分布与裂谷的产生、发展和时空演化密切相关。
2 构造控矿卡林型金矿床的矿体产出受构造影响显著,其控矿构造条件复杂多样,在国内外已知的卡林型金矿床(田)中,断裂构造和背斜褶皱构造是主要的成矿控矿构造,裂隙构造控矿也是重要的控矿构造之一,它*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0930423)的资助第一作者简介 赵廷严,男,1984年生,在读硕士,地球化学专业。
黔西南水银洞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S uii o g g l e o i b l n st o m e im e p r t r ( 6 7~ 2 0℃ ),l w a iiy (4 2 2 ± 2 2 0 h ynd n od d p st eo g o l w du t m e a u e 9 . 2 o s l t 1. 8 n . 6
黔 西 南 水 银 洞 金 矿 床 流 体 包 裹 体 研 究
陈本金 , 温春齐 霍 艳 曹盛远 宋发治 周 玉 , , , ,
1 .成 都 理 工 大 学 , 都 6 0 5 ; .贵 州 省 地 震 局 , 阳 5 0 0 成 1092 贵 50 1
摘 要 : 银 洞金 矿 床 是 黔 西 南 典 型 的特 大 型 卡林 型 金 矿 床 之 一 。 但 其 成 矿 流 体 来 源 尚 有 争 议 。 通 过 对 水 银 洞 金 矿 床 脉 石 水 英 和 方 解 石 中流 体 包 裹 体 的 温度 与压 力 、 盐度 与 密度 、 裹 体 成 分 和包 裹体 H 和 O 同 位 素 等 方 面 的研 究 , 出水 银 洞 卡 林 型 包 指 金 矿 床 成 矿 流 体 属 中低 温( 6 7 2 0 ) 低 盐度 ( C)0 6 5 ~ 9 8 1 , 均 值 为 4 2 2 - 2 2 0 、 9.~ 2℃ 、 Na 1 . 3 . 6 平 . 8 4 . 6 中等 密度 (. 2 ~ - 075 0 97g c , 均 值 为 0 9 0 . 6 /m。 ; 石 英 阶段 流 体 水 化 学 类 型 属 C 一 型 或 S . 7 /m。 平 . 1 ±0 0 1 c ) 脉 g 1 Na 0i — 1N 型 , 解 石 阶段 属 C一 a 方
i u rz a d c lie ic u in n v i ft o d d p st St d e u t ndc t d t tt r —o m i g fu d o h n q a t n act n l so si enso heg l e o i. u y r s lsi ia e ha heo e f r n li ft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 造运动及喜 山构造运 动。这表明该地 区金矿 床的 形成 与燕山晚期构造运动 有关 ,并且很可能与燕 山
晚期所发 生的深部 地质过 程有关。
2 金矿化 主要特征
21 金矿床 主要特征 .
3 成矿物质来 源
一
该 地区卡林型金矿床主要特征见表 l 。
般而 言 ,成矿物质来源通常包括成矿元素米
9 .Ma O 8 。这些 年龄值所对应 的地 质事件 为燕 山晚期
变化较 大的碳质物等 一套低 温矿物组合 ,有 的还有
毒砂 、 辰砂 、 辉锑矿 、 雄黄 、 黄与重 晶石等 。关 于本 雌 区金矿床 的成矿物质来 源及成矿机制 ,前人做 了大
量研究 , 为金矿床成矿 物质 来源于地 层 , 认 金矿床 是 循 环大气降水或地层 建造水 淋滤地层 岩石的产物 。
( 成都 理X 大学 ,成都 -
摘
60 5) 10 9
要 :我 国卡 林型金矿床 主要 分布在 黔 西南地 区。本 文试图通过 成矿物 质来 源研 究,即通过
成矿元 素、含矿流体及矿化 剂来源研 究揭 示矿床 成 因。研 究结 果表明 :A 、A 来 自地层岩石 及 u s
岩浆岩; 含矿流体及矿化荆则主要来自深部,卡林型金矿床的形成与深部地质过程有关。
金 的 粒 度 < m, 部 分< I 5 大 Im . L
3 . 地层岩石提供 A .1 1 u和成矿元 素 ‘
.
对 黔 西南 地 区部 分典 型金 矿 床 围岩 吸矿 石 中
A u和其他元 素含量 , 并计算 了相 关元素 比值 , 结果
四 川 有 色 金 属
・
l - 0
S c ua No f r o s ih n n e r u M e a s t l
文 章 编 号 :1 0 - 0 9 ( 0 )0 - 0 0 0 0647 2 1 1 4 01-5
黔西南卡林 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韩 雪 , 明友 , 海 , 治 , 伦 , 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何 张 杨 代 写
及 特征 锑 矿 形 式 存 在 的 A 、b晚 于 A sS u矿 化
6 4 4 6
9 . 08 8. 55
ER S ER S
裂 变 径 逊 裂 变 径 迹
BD Ol BD 2 0
百 地
烂 泥 沟
烂 泥 沟
LG l N o
L NGo 2
石英
石英
8I 23
Ab t a t h a l - y e g l e o i n C i a a e ma n y d srb td i o t we t r ih u T e a t l s r c :T e C ri tp od d p s si h n r i l i i u e n S u h s n Gu z o . h ri e n t t e c at mp st e e l h e e i o r e o i y su y n n t e s u c so eo e fr n u sa c n l d n t e t o r v a e g n ss f e d p st b t d i g o o r e ft r - o mi g s b t n e i c u i g t o s h h
板块 东南缘展布 ,实际上产于江南古 岛弧西北侧 的 元古 宙弧后 盆地 中; 区域出露的地层 主要 为泥盆 系 、 石炭系 、 二叠系及三叠系。赋矿围岩为细碎 屑岩一碳
。
本 文研究 区域位于滇黔桂三省交界地带 , 于扬 处
子 地块南 缘 , 江造 山带北 侧 , 右 与华南褶 皱带 毗邻 。 在构造环境上 , 地处过渡型构造单元 。 该构造单元所 处地壳具 不稳定性 , 断裂构造活动强烈 , 形成 一系列
关 键词 :卡 林型金 矿床 ; 成矿 物质 来 源 ; 黔 西南 中图分 类号 :P 1 61 文献 标识 码 :A
S u yo h o r e f r - o m i gs b t n e f ri — y eg l e o is t d nt es u c so e f r n u sa c s o e Ca l t p od d p st n i o t n S u hwe t r ih u se n Gu z o
T h2 T eman mi e aia ina eo l e o i a h i n r l t g f od d p st z o g s
名称
主 要 特征
矿 床 丫他 戈塘
百 地
样 品 号 测 试矿 物 年 龄/ 测 试方 法 Ma Y 0 T1 ∞ 1 石英 石英
o e fr n l me t, r - o mi gfui n n r lzn g n.Th e ul S O h t Au、 Asa e fo t e r c r - o mi ge e ns o e f r n l d a d mi e a ii g a e t e r s t H WS ta : r r m h o k
素组成 。
I
3 A . u和成矿元素 的来源 ’ 1 .
’
.
一 、{
1
‘ , ~
矿 体 特 征
呈 似 层 状 、 镜 状 和脉 状 透
、
I
I
以 自然 金 为 主 ,主 要 以包 体 金 和 部 分 裂 金 的 存 在 形式 隙金 存 在 于 黄 铁 矿 、 砂 中 , 有 被包 裹 毒 还 于 枯 土 矿 物 与碳 质 物 中
1 . 矿床: 汞铊 矿床 : 0锑 1. 1
矿床 ( ) 号 : . 泥 沟; . 点 编 1烂 2三岔 河; . 木 厂 ; . 3烂 4紫木 凼: . 5大厂 ; . 6戈塘 : . 武 : . 7雄 8鲁布 格 : . 纳: 0者 隘; . 武 : 2 丫他 9陇 1. 1雄 1 1. 1 . 其 ; 4 百地 ; 5浪 全; 6 赛鸭 :‘ 高龙; 8八 渡 ; . 利 ; . 档 ;1 牙; . 楼 ; . 山; . 午; 3板 1. 1. 1. 1. 7 1. 1 木 9 2 革 0 2. 金 2 逻 2 2 明 3 2 六 4 2 . 布 ; . 曼;7丹 寨;8 苗 龙; 5林 2 叫 2. 6 2.
HAN e HE Mi g o ZHANG i YANG iDAILu 。 E Xi Xu , n y u, Ha , Zh, n XI
(h o ee f c a c l o a o n i eigC e g uU iesy f e h o g, h n d 10 9C i£ T e l g Nul ra Au r t n gn r h n d nvri T c n l yC e g u6 0 5 , hn Cl o e " u tn i E e n to o
切 割 ,由此构成 了本 区特有 的交叉式三 角形构造格
l 区域地质 背景
黔 西南 地 区是 我 国卡林 型 金矿 的集 中产 地之
一
架见 图 1 。
黔西南卡林 型金矿带位 于扬子 板块 东南隅的晚 加里东一海西 期右 江裂谷带 ; 皖南 、 赣北 、 湘西 和黔 东等地的卡林型金矿构成北东 向的金矿 带 ,沿扬 子
第 4期
黔 西 南 卡 林 型 金 矿 床 成 矿 物 质 来 源研 究
图 l 黔西 南地 区地 质略 图
Fg1 i. Ge lg c l k t hma o twe t r ih H oo ia ec pi S uh s n Guz O s n e
1 叠 系; . 生界 ;. 古宇一 旦 系; 岗岩;. 岗王岩 ;. 斑岩 ;偏碱 性超 基性 岩;. . 三 2古 3元 震 4色 5 花 i 6 E 石英 7 . 8 断裂;金矿床 ( : 9 . 点)
8 . 34
裂 变 径 迹
裂 变 径 迹
注 :S E R由成 都理 工大学 地学核技 术 四川省 重点实 验室 洲 斌
矿 石 构 造
源 ,流体来源及矿化剂来源 。为了探 讨成矿物 质来 源, 分析了围岩 中成矿元素含量 , 液成因矿物 的硫 热 同位素组成 、 同位素组成 、 同位 素组成和氧 同位 碳 氢
sr t n g t o k , r -o mi g f i n n r l i g a e ta e ma n y f m h l tn c sr t.T e t a a d ma ma i r c s o e fr n l d a d mi e a i n g n r i l r t e p u o i taa h a c u z o f r t n o a l -y e g l e o i ea e i l t n cg o o i a r c s. o ma i f ri tp o dd p st r l td w t p u o i e l gc l o e s o C n s h p Ke wo d : a l - y eg l e o i ; o r e f r - o mi gs b t n e ; o t w se n G ih u y r s C r n tp o dd p st S u c so e f r n u s c s S u h e tr u z o i s o a
深 大断裂带 。 按其展布方 向, 可分 为北东 向深大 断裂
带 和北 西向深大断裂带 。这两组 向深 大断裂 带交错
酸盐岩建造 的沉积岩 , 矿区 内岩浆活动较弱 。 矿化受 地层 层位 控制 , 围岩蚀 变主要 为硅化 、 土化 、 粘 碳酸
作者简 介 :韩雪 ( 9 6 ) 1 8 - .男 ,山西朔 州人 ,在读硕 士 。主要 研究方 向 :矿床地 球化学 。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