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林型金矿

合集下载

第六章+卡林型金矿剖析

第六章+卡林型金矿剖析
⑵ 赋矿地层主要是含钙碎屑岩或不纯的碳酸盐岩,或二者呈 薄层互层。其中岩石中铁含量在0.5-2.5%之间,这是形成含金 黄铁矿的物质基础,碳质成分也是重要的有利因素;
⑶ 蚀变主要有碳酸盐化、硅化、伊利石化和粘土化;其中碳 酸盐化和伊利石化通常在浅部,硅化在深部,而粘土化与岩浆 岩的蚀变有关;
⑷ 不纯碳酸盐岩中的角砾岩化是形成高品位富矿的重要条件; ⑸ 成矿温度在200-250℃之间,盐度小于10%wt;
控矿构造和含矿岩体非常重要; • 较深的探矿钻孔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的卡林型金矿
一、中国卡林型金矿的地质背景
▪ 与美国内华达卡林地区有相似的地质背 景. 滇黔桂和陕甘川卡林型金矿集中区分 别位于扬子地台的南北被动陆缘。该地 区有晚古生界到志留系的薄层碎屑岩及 台地碳酸盐岩、泥盆系—三叠系巨厚的 陆棚碎屑沉积岩。经 印支—燕山期强烈 的造山运动,发生褶皱与断裂变形,以 脆性变形为主;岩石发生低级变质作用, 形成板岩和千枚岩;
Deep star
50t@30g/t
Griffin
45t@ 15g/t
2、成矿地质背景
⑴ 晚元古-早古生代的大陆裂陷槽,向西部过度为被动大陆 边缘的沉积岩层(碎屑岩到碳酸盐岩);
⑵ 晚古生代-中生代的强烈造山运动使该地区发生强烈的褶 皱和冲断,并伴生多期岩浆侵入活动。早第三纪早期发生伸 展作用,伴生岩浆活动,导致含矿流体的大规模活动与成矿;
⑶ 主பைடு நூலகம்矿期的年龄在38-39 Ma; ⑷ 主要赋矿地层是泥盆系的一套浊积岩建造;
⑸ 北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了主要矿床的分布;以高 角度正断层为主;
⑹ 岩浆岩有三期,但以晚侏罗纪和早第三纪的中性-中酸性 岩浆岩为主,其本身大多有一定矿化;

印支晚期冲断-褶皱活动在黔西南中部卡林型金矿成矿中的作用——以地震勘探资料为例

印支晚期冲断-褶皱活动在黔西南中部卡林型金矿成矿中的作用——以地震勘探资料为例

印支晚期冲断-褶皱活动在黔西南中部卡林型金矿成矿中的作用——以地震勘探资料为例印支晚期冲断-褶皱活动在黔西南中部卡林型金矿成矿中的作用——以地震勘探资料为例卡林型金矿是指位于花岗岩类岩体中的金矿床。

黔西南中部地区为卡林型金矿经济带,其中的金矿成矿与印支晚期的冲断-褶皱活动密切相关。

通过地震勘探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冲断-褶皱活动对卡林型金矿成矿的影响。

首先,冲断活动为金矿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

从地震勘探成果中,可以看出区域内发育了一条走向东北-西南的大型断裂带,该断裂带在晚期经历了多次的活动,形成了多次的拉张和挤压岩体的过程。

在岩体变形的过程中,地下水和热液迅速流动并吸附了大量的金、银、铜等金属元素,这些物质沿着断裂通道积聚并成为金矿床的种子。

其次,褶皱活动对金矿成矿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在区域内晚期的褶皱变形作用导致局部岩体发生了强烈的挤压和剪切变形,使得岩石中原有的微细裂隙得到了不断扩张和延展。

同时,在区域内的众多基底断裂和褶皱带中,有少量的断层在成矿阶段发挥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它们作为传播成矿流体的通道,使得金矿床在成矿过程中得到高度的浓缩,形成了丰富的金矿脉。

最后,压力-温度变化对矿物转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黔西南地区晚期的冲断-褶皱活动导致了区域内高的压力-温度值,这使得各种物质在地下发生了深刻的结构变化。

金矿床中的矿物成分在这种高压-高温环境下发生了不断的转化,增加了岩石中金矿物的含量,使得岩体成为了一座伟大的金矿矿床。

总之,冲断-褶皱活动在黔西南中部卡林型金矿成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地震勘探技术,可以深入研究区域内的地质构造特点和成矿规律,为该区域的金矿勘探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同时,对于其他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黔西南中部地区的地震勘探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与卡林型金矿成矿有关的数据,对于研究该区域的金矿成矿规律是非常有帮助的。

以下是一些相关数据及分析。

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控制及找矿问题备课讲稿

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控制及找矿问题备课讲稿
– 我国滇黔桂卡林型金矿分布区,控矿褶皱主要表 现为短轴背斜和穹隆构造,并控制着板其、戈塘 等金矿田分布。背斜构造倾伏端和背斜轴转折端, 以及背斜翼部发育断裂破碎带、层间破碎带地段, 往往是各种裂隙纵横交错、复合叠加的有利成矿 地带。
• 断裂构造控矿 • 在褶皱轴部和翼部,发育的以压扭性为主的断裂构造,
蚀变类型
• 围岩蚀变是卡林型金矿床的重要标志,包括硅化似碧玉岩化(硅化碳酸盐岩)、黄铁矿化、碳酸盐 化(方解石化、白云石化和铁白云石化)、粘土化 (水云母化、绢云母化、高岭石化、地开石化)、 重晶石化、毒砂化、雄(雌)黄化、辉锑矿化和辰 砂化等。
• 与美国卡林型金矿相比,我国卡林型金矿雄(雌) 黄化不发育,而毒砂化、辉锑矿化和辰砂化普遍 较强,但对围岩蚀变中似碧玉岩化和碳酸盐化的 成矿作用研究尚不够。
岩浆活动与成矿
• 卡林型金矿床与岩浆活动的关系尚无确切的结论。
• 美国卡林地区火成岩呈两个小型岩株和许多岩墙产出,主要 成分为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闪长岩,沿NW向高角度断 层侵位,多遭受强烈的蚀变与金矿化。该区出露的喷出岩为 流纹岩和流纹英安岩。
• 我国卡林型金矿集中分布于火成岩活动区。但金矿多位于较 大规模侵入岩或火山岩分布区的边缘地带和邻区,矿区内仅 见少量花岗斑岩、石英斑岩、辉绿岩、煌斑岩等脉岩;滇黔 桂地区为右江裂谷火成岩活动区,火山凝灰岩、喷流沉积的 大厂层和燕山期超基性岩体等均与成矿密切相关;甘肃早仁 道金(锑)矿床产于三叠系地层与花岗闪长斑岩体接触带;川西 北丘洛金矿床的金矿化发生于三叠系碎屑岩中的顺层蚀变玄 武岩中;滇西上芒岗矿区不仅就产在龙陵-瑞丽基性-超基性岩 带范围内,而且岩体中金的含量明显较高,羊石山矿段基性 煌斑岩金的含量远高于一般基性岩体(李红阳,2001)。

卡林型金矿的矿石特征及其选矿

卡林型金矿的矿石特征及其选矿

卡林型金矿的矿石特征及其选矿1. 引言卡林型金矿是一种常见的金矿类型,其开发和选矿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了解卡林型金矿的矿石特征以及选矿方法对于高效地开发金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卡林型金矿的矿石特征进行深入探讨,并介绍目前常用的选矿技术。

2. 卡林型金矿的矿石特征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在火山岩与沉积岩的接触带,矿石主要由金矿物和伴生矿物组成。

以下是卡林型金矿的一些常见矿石特征:•矿石成分复杂:卡林型金矿石中含有多种矿物,包括黄铁矿、黄金、辉铜矿、斑铜矿等。

这些矿物的存在对于金矿的提取和选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矿石粒度较细:卡林型金矿石的粒度一般较细,一般在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之间。

这对于矿石的选矿和提取增加了难度,需要采用适当的选矿工艺。

•黄金颗粒分散性强:黄金颗粒在卡林型金矿石中呈现出分散性较强的特点,黄金粒度通常较小,颗粒间距较远。

这要求选矿过程中采用一些有效的提取方法,以提高黄金的回收率。

•矿石中含有较高的有害元素:卡林型金矿石中常常含有一些有害元素,如砷、汞等。

这些有害元素对于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一定的危害,需要在选矿过程中加以处理和去除。

3. 卡林型金矿的选矿方法为了提高卡林型金矿的选矿效果,目前采用了一些常见的选矿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选矿技术:3.1 浮选法浮选法是一种常用的选矿方法,适用于卡林型金矿的选矿过程。

浮选法通过使用不同的浮选剂和调节剂,将黄金颗粒从矿石中分离出来。

浮选法具有操作简便、适应性强等优点,但对于矿石中的伴生矿物分离效果较差。

3.2 重选法重选是根据矿石中不同矿物的密度差异进行矿物分离的一种方法。

在卡林型金矿选矿中,可以通过重选法将含金矿石与伴生矿物分离,达到提取黄金的效果。

重选法对于矿石矿物粒度控制要求较高,矿石粒度太细或太粗都会影响重选效果。

3.3 氰化法氰化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提取金矿的方法之一。

在卡林型金矿的选矿过程中,可以采用氰化法将黄金颗粒溶解出来。

这种方法具有提取效果好、回收率高等特点,但需要注意对废水的处理和有害氰化物的排放。

卡林型金矿

卡林型金矿

卡林型金矿卡林型金矿(Carlin-Type Gold Deposit),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的卡林镇被发现而得名的,是一种主要产于碳酸盐岩建造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该类型金矿床具有品位低、规模大、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明显,金主要呈显微-次显微形式分散产出,普遍发育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以及Au、As、Hg等微量元素组合。

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于美国内华达州、犹他州和中国的滇黔桂、川陕甘两个金三角内,在东南亚以及南美洲的秘鲁也有分布。

成矿地质背景1. 大地构造环境:卡林型金矿主要形成于裂谷带和弧后盆地内。

从更大的大地构造背景来看,美国与我国的卡林型金矿主要构成基本相似,同为地幔柱构造活动区。

2. 岩浆岩条件:在几乎所有的卡林型金矿区内或者其附近都存在以岩墙和岩脉产出的长英质侵入体,成分从花岗闪长质到花岗质变化。

这些浅成的侵入体有可能为卡林型金矿成矿作用的热源,也有可能是提供热液流体。

卡林金矿集中区的岩浆作用可以分为三期:①4334Ma,大量的中性到富硅高钾钙碱性熔岩及凝灰岩喷发;②3418Ma,中性到长英质的岩浆作用;③186Ma,典型的双峰式火山作用。

第一期的岩浆作用、与地壳扩张有关的变形作用、变质核杂岩的侵入作用与主要卡林型金矿的成矿作用基本同时。

喜马拉雅期是美国卡林型金矿的主成矿期。

3. 容矿围岩条件:卡林型金矿床的含矿围岩时代广泛,岩性主要为海相沉积岩,岩性主要为不纯的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等,富含炭质。

在某些矿床中,少量的金矿化的围岩主要是火成岩。

卡林Trend中的金矿的容矿围岩可以分为三种情况:①原地的大陆架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层序(即东部组合);②外来的主要是硅质碎屑岩层序(即西部组合);③密西西比纪晚期的超覆层序(在Rain地区也容矿)。

4. 构造控矿:构造是主要的因素,现在已经明确,构造对于金矿化的控制作用甚至强于地层,但构造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区的矿区有着不同的表现,可以概括为:⑴高角度、NW 走向断层系主要的导矿构造,通常被煌斑岩和二长岩岩墙充填。

卡林型金矿床的特征和成因综述

卡林型金矿床的特征和成因综述

卡林型金矿床的特征和成因综述卡林型金矿床指产于未经区域性变质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硅质岩中的微细浸染型中低温热液金矿床,又称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渗透热(卤) 水型金矿床、沉积岩型金矿床以及“化学上有利于成矿的沉积岩层中的浸染状矿床”。

该类型金矿床的贱金属含量低,具有一套中低温热液硫化物和蚀变矿物组合,形成环境以中温为主,不是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热泉型金矿床。

卡林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美国和中国,在东南亚以及南美洲的秘鲁可能也有分布。

自60年代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首先发现卡林金矿床以来,在该地区又陆续发现了30多个金矿床,内华达卡林金矿带的探明储量超过2000吨。

美国卡林型金矿床的总储量达到3075吨,随着勘探工作的进行,储量还在增加。

卡林型金矿床的规模大,形成许多大型和超大型金矿床,卡林金矿带中4个矿床的金储量超过100吨,其中,Goldstike金矿床的储量达到627吨。

该类型金矿床在我国发现于80年代,已发现的矿床主要分布于滇黔桂和川陕甘“金三角”区。

在滇黔桂地区已发现200多处矿化点、矿点和矿床,探明了一批大型和中小型矿床,少数矿床的储量接近超大型矿床的规模。

一、宏观地质背景1. 空间和时间分布卡林型金矿床具有分布局限和集中的特点,如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和犹他州形成Getchell等9个金矿集中区;在中国贵州形成黔西南金矿集中区、西秦岭地区形成川西北的松潘-平武成矿区。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卡林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北美大盆地地区科迪勒拉造山带,少数分布于科罗拉多地台上;我国矿床主要分布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板内古生代-中生代沉降带和西北缘古生代-中生代冒地槽。

美国西部卡林型金矿床的成矿定年从侏罗纪到第三纪,矿床主要形成于中、晚第三纪。

部分矿床形成作用持续较长,如Getchell 和TwinCreeks 金矿床早期含金矽卡岩型矿化的年龄为95Ma 和92Ma;第三期为典型卡林型矿化,形成年龄为83Ma;第四期低品位金矿化的形成年龄为75Ma;第五期为典型卡林型金矿化,可以分为3 个阶段,形成年龄42Ma。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研究现状及展望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研究现状及展望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研究现状及展望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是指在黔西南自治州地区出现的一种金矿类型,主要分布在钟山、望谟、普安等县的花岗岩中。

研究这一类型金矿的现状及展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金矿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关于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的文章发表。

研究发现,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及热液成矿作用有关,金矿出现在高温、高压、高硫、低氧等环境下。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的矿石中主要为黄金矿、银硫化物和黄铁矿等成分。

近年来,通过对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的矿物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使得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

未来,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的研究还有许多方向可以发展。

首先,可以进一步探讨矿床的形成机制和成矿地质条件,深化对金矿成因的认识。

其次,可以借鉴其他成矿地区的经验,针对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开展有效评价方法的研究,加强对金矿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同时,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的勘探、开发和利用也是重点研究的方向,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该金矿资源,并保护当地环境,也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综上所述,随着对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金矿矿床的形成、成因和开发利用等各方面的了解也会越来越全面。

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将会有更多新的成果得到取得。

黔西南自治州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金矿产区之一,其中卡林型金矿储量浩大,得到广泛关注。

下面将列出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1.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面积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分布在钟山、望谟、普安等县境内,面积达到3,000多平方千米。

其中钟山县金矿储量占到了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总储量的近90%。

2.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储量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储量一直居于国内同类矿区的前列,据统计,目前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探明储量达到了530吨,其中钟山县金矿储量为460吨,占总储量的86.8%。

此外,钟山县还有超过100吨的金矿尚待探明,矿区潜力巨大。

卡林型金矿床

卡林型金矿床

卡林型金矿床卡林型金矿床(Carlin-type gold deposits)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的卡林镇被发现而得名的,是一种主要产于碳酸盐岩建造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该类型金矿床具有品位低、规模大、矿体与围岩界限不明显,金主要呈显微-次显微形式分散产出,普遍发育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以及Au、As、Hg、Sb、Tl等微量元素组合。

卡林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美国内华达州和犹他州及中国的滇黔桂和川陕甘两个“金三角”内,在东南亚以及南美洲的秘鲁也有分布。

自1961年Newmont公司的地质学家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首先发现卡林金矿床以来,在长60km的NNW向线状分布的卡林金矿带(称为Carlin Trend)内又先后发现了40多个金矿床,现在内华达卡林金矿带的探明储量超过2000t,成为当今世界上第三大金矿产地。

该类型金矿床在我国发现于80年代,已发现的矿床主要分布于滇黔桂和川陕甘“金三角”区。

在滇黔桂地区已发现200多处矿化点、矿点和矿床,探明了一批大型和中小型矿床,少数矿床的储量接近超大型规模。

(一)成矿条件1. 大地构造环境卡林型金矿主要形成于裂谷带和弧后盆地内。

太平洋东岸的卡林型金矿位于美国西部新生代的弧(陆缘弧)后盆岭式裂谷带内。

我国目前发现的卡林型金矿大多分布于扬子板块周缘的古裂谷带和弧后盆地。

滇黔桂金三角区的卡林型金矿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的晚加里东-海西期右江裂谷带;川甘陕金三角区的卡林型金矿与扬子板块西北缘加里东-印支期秦岭陆间裂谷活动有关。

从更大的大地构造背景来看,有人认为美国卡林型金矿区域成矿构造背景与我国滇黔桂、川陕甘两个“金三角”卡林型金集中区基本类似,同为地幔柱构造活动区。

美国卡林型金矿集中位于黄石公园地幔柱活动区;我国滇黔桂、川陕甘两个“金三角”卡林型金矿矿集区位于以峨眉山玄武岩为中心的峨眉山地幔柱活动区。

2. 岩浆岩条件在几乎所有的卡林型金矿区内或者其附近都存在以岩墙和岩脉形式产出的长英质侵入体,成分从花岗闪长质到花岗质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林型金矿(Carlin-typegold deposit)又称卡林氏金矿,是一种以沉积岩为主要容矿岩石的金矿类型,属微粒型金矿。

其主要特征是:(1)分布于斑岩体周围的中酸性岩脉发育区;(2)容矿岩石为薄层状-纹层状和角砾状碳酸盐岩;(3)矿体主要受高角度断层控制。

通常产于岩脉的一侧或附近;(4)矿石普遍具白色细网脉状方解石化和碳泥化,裂面上常见黑色碳质被膜;(5)金主要为次显微金;(6)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矿源层,部分来自岩浆,成矿热液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在世界范围内,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中西部和我国西南部地区。

以下为补充
卡林型金矿(Carlin-type gold deposit)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的卡林镇被发现而得名的,是一种主要产于碳酸盐岩建造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给类型金矿床具有品位低、规模大、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明显,金主要呈显微-次显微形式分散产出,普遍发育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以及Au、As、Hg等微量元素组合。

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于美国内华达州、犹他州和中国的滇黔贵、川陕甘两个金三角内,在东南亚以及南美洲的秘鲁也有分布。

(一)成矿条件
1.大地构造环境
卡林型金矿主要形成于裂谷带和弧后盆地内。

太平洋东海岸的卡林型金矿位于美国西部新生代的弧后盆岭式裂谷带内。

我国目前发现的卡林型金矿大多数分布在扬子板块周缘的古裂谷带和弧后盆地。

滇黔桂金三角区的卡林型金矿位于扬子板块西南边缘的晚加里东-海西期右江裂谷带;川甘陕金三角区的卡林型金矿玉扬子板块北西缘加里东-印支期秦岭陆间裂谷
带活动有关。

卡林型金矿(Carlin-typegold deposit)又称卡林氏金矿,是一种以沉积岩为主要容矿岩石的金矿类型,属微粒型金矿。

其主要特征是:(1)分布于斑岩体周围的中酸性岩脉发育区;(2)容矿岩石为薄层状-纹层状和角砾状碳酸盐岩;(3)矿体主要受高角度断层控制。

通常产于岩脉的一侧或附近;(4)矿石普遍具白色细网脉状方解石化和碳泥化,裂面上常见黑色碳质被膜;(5)金主要为次显微金;(6)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矿源层,部分来自岩浆,成矿热液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在世界范围内,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中西部和我国西南部地区。

卡林型金矿(Carlin-type gold deposit)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的卡林镇被发现而得名的,是一种主要产于碳酸盐岩建造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给类型金矿床具有品位低、规模大、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明显,金主要呈显微-次显微形式分散产出,普遍发育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以及Au、As、Hg等微量元素组合。

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于美国内华
达州、犹他州和中国的滇黔贵、川陕甘两个金三角内,在东南亚以及南美洲的秘鲁也有分布。

成矿条件:
1. 大地构造环境:卡林型金矿主要形成于裂谷带和弧后盆地内。

从更大的大地构造背景来看,美国与我国的卡林型金矿主要构成基本相似,同为地幔柱构造活动区。

2. 岩浆岩条件:在几乎所有的卡林型金矿区内或者其附近都存在以岩墙和岩脉产出的长英质侵入体,成分从花岗闪长质到花岗质变化。

这些浅成的侵入体有可能为卡林型金矿成矿作用的热源,也有可能是提供热液流体。

卡林金矿集中区的岩浆作用可以分为三期:①4334Ma,大量的中性到富硅高钾钙碱性熔岩及凝灰岩喷发;②3418Ma,中性到长英质的岩浆作用;
③186Ma,典型的双峰式火山作用。

第一期的岩浆作用、与地壳扩张有关的变形作用、变质核杂岩的侵入作用与主要卡林型金矿的成矿作用基本同时。

喜马拉雅期是美国卡林型金矿的住成矿期。

3. 容矿围岩条件:卡林型金矿床的含矿围岩时代广泛,岩性主要为海相沉积岩,岩性主要为不纯的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等,富含炭质。

在某些矿床中,少量的金矿化的围岩主要是火成岩。

卡林Trend中的金矿的容矿围岩可以分为三种情况:①原地的大陆架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层序(即东部组合);②外来的主要是硅质碎屑岩层序(即西部组合);③密西西比纪晚期的超覆层序(在Rain地区也容矿)。

4. 构造控矿:构造是主要的因素,现在已经明确,构造对于金矿化的控制作用甚至强于低层,但构造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区的矿区有着不同的表现,可以概括为:⑴高角度、NW走向断层系主要的导矿构造,通常被煌斑岩和二长岩岩墙充填。

如,在卡林Trend北部,南北走向的Bootstrap断层是Boot-strap-Capstone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北西向的Castle Reef
断层是North Lantern和West Carlin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等等。

⑵高角度、被动走向的断层是次要的导矿构造,尤其是在与北西向断层教会的部位,如Gold Quarry矿床和Meikle矿床。

1993年Moore发现了Newmont 的Hardie Footwall矿床,他认为北东走向地垒的直接底板对于构造流体的捕获具有重大的意义。

根据他的模式,1994年在北北东走向West Bouding 断层下盘发现了Newmont的West Leeville矿床;⑶ 原地碳酸盐岩中宽缓带中等的背斜。

一般的说,北西走向的宽缓背斜无论是对于单个矿床还是区域性流体的捕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⑷高角度和控层的成矿前的坍塌角砾岩体。

在Meikle、Rain地下矿床等地都可以找到角砾岩化作用的实例,角砾岩化对于增强后期的成矿流体的渗透性是非常必要的。

在粗粒的沉积岩中,矿化比较好,也正是由于渗透性好的缘故。

在卡林Trend北部,矿化集中于碳酸盐岩相由块状含化石灰岩向微晶灰岩和粉砂质灰岩过渡的部位。

如Lower Betze和Doop Post矿床的高品位矿化出现在下Popovich组
的碎屑流相的沉积岩中;在Gold-bug-Rodeo矿床,高品位矿化出现在碎屑支撑的垮塌角砾岩带;在Baeerl矿床也有类似的情况。

矿床地质特征:
1. 矿体特点:矿体一般呈现不规则的似层状、透镜,这类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清楚,矿体亦有脉状、条带状。

在整个卡林金矿带,大多数矿体赋存在具有相似特征的地质环境中,形成3种不同的矿化类型:一种是罗伯茨山组砂质碳酸盐岩层中的层控交代矿体,矿体一般是层控整合的;另一种是脉状矿体,矿石品位较高,金矿化和相关的蚀变局限于断裂构造中;还有一种矿化为网脉状,矿化形成于构造交叉部位,含矿岩石强烈变形和破碎矿石具有浸染状构造。

我国的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同样受到有利岩性和断层的控制,很大一部分矿体受层间断层的控制。

2. 围岩蚀变:卡林型金矿床的围岩蚀变有去碳酸盐化、硅化、泥化和重晶石化等。

一般去碳酸盐化和硅化与金矿化时间接近,矿化在晚期去碳酸盐化和硅化的岩石中最强烈。

3. 矿石特征:常见矿石矿物包括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雄黄、雌黄及辰砂等并以缺少其他贱金属硫化物为特点。

脉石矿物以石英、方解石为主。

次为重晶石、伊利石、高岭石、蒙脱石、绢云母、明矾石等粘土矿物。

4.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金是以羟基二硫络合物的形式搬运。

含金流体是高度演化的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流体。

流体盐度低(1~7wt% NaCl),富H2S和CO2。

H2S 的富集度有助于硫化作用和含金黄铁矿的沉淀,CO2的富集意味着卡林型金矿形成于4.4±2.0km范围的深度,成矿温度为180~245℃。

5. 成矿原因:成矿的热源,热液和水源暂且不清楚,没有确切定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