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作业
11《〈论语〉十二章》作业(第一课时)(含解析)

11《〈论语〉十二章》作业(第一课时)(含解析)《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一、基础题1.《论语》是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
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之()博学而笃志()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4)温故而知新新:(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6)逝者如斯夫逝:斯:(7)曲肱而枕之肱:(8)博学而笃志笃:4.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5.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___ D.曲肱而枕之6.《〈论语〉十二章》谈“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8.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10.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⑥学而时习之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⑧吾日三省吾身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1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不思/则罔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二、课内精读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课时作业----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课时作业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4.1《论语》十二章一、语言基础落实练1.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食无求饱求:追求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君子喻于义喻:知晓, 明白D.质胜文则野野:粗野、鄙俗2.下列加点虚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而不仁而:如果B.小人喻于利于:在C.不亦重乎乎:句末语气助词, 相当于“吗”D.其“恕”乎其:它3.下列各句, 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B.可谓好学也已C.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士不可以不弘毅4.下列各句中, 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B.见贤思齐焉C.天下归仁焉 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卫灵公》中阐述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 ”。
(2)孔子认为, 有道德的人对工作勤勉, 说话小心谨慎, 经常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论语》中与此论点相关的语句是“, ”。
(3)《论语》中强调用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来补己之短、提升自己, 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的句子是“, ”。
(4)《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 ”。
(5)孔子及其弟子认为实现“仁”的理想崇高而远大, 要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终生奋斗的目标, 用《论语》中的话来说就是“, ?, ?”(6)《论语》中阐述努力约束自己, 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 天下就可以达到仁的理想境界的句子是“。
, ”。
(7)《论语》中阐述从眼睛、耳朵、嘴巴、身体四方面严格管束自己, 由外在规范熏陶自己, 以克制礼让的态度调和社会矛盾的句子是“, , , ”。
6.用“儒学”作开头, 重组下面的句子, 不得改变原意。
中国人民在国际事务中主张国家之间不分大小、强弱, 一律平等, 互相尊重。
《论语》十二章 课时作业(带答案)-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课时作业一、课内练习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敏于事而慎于言①敏:机敏②慎:谨慎B.质胜文则野①文:华美、文采②野:不受拘束C.小人喻于利①喻:比喻②利:利益D.迩之事父①迩:近②事:侍奉D【解析】A项,①敏:勤勉;B项,②野:粗野、鄙俗;C项,①喻:知晓,明白。
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就有道而正焉天下归仁焉B.质胜文则野故木受绳则直C.敏于事而慎于言不能容于远近D.人而不仁死而后已B【解析】A项,代词,代指自己/语气助词,用于句末;B项,连词,表承接,就;C项,介词,在……方面/介词,表被动。
D项,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顺承。
故选B。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譬如平地B. 可以为师矣C. 仁以为己任。
D. 朝闻道,夕死可矣A【解析】譬如:都是比如的意思。
B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闻道:古义,听说道理;今义,听说。
4.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后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的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字子贡。
B.《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称“五经”。
C.小人,西周、春秋时代对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称谓,又指道德低下的人。
前者与“大人”相对,后者与“君子”相对。
D.士,在春秋时期,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
也泛指读书人。
本文中就是后一种用法。
B【解析】B项,“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部书。
《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合称“四书”。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的问题。
儒家学派的孔子一生“修身”,他主张并践行的做人要做君子,不做小人,成为儒家对后世的遗嘱。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分层作业)(原卷版)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名句默写】1.(12分)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 ”来表示。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6)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课内阅读】(12分)(23-24七年级上·安徽黄山·期中)阅读《论语》,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2.(4分)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说:(2)人不知而不愠.愠:(3)传.不习乎传:(4)博学而笃.志笃:3.(2分)翻译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2分)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传/不习乎C.可以为/师矣D.择其善者/而从之5.(4分)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
(18分)(20-21七年级上·江苏常州·期中)阅读《论语》,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分层作业)(解析版)

《论语十二章》分层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shuō)不愠(yùn)三省.吾身(xǐng)B.传.不习乎(chuán)逾矩.(jù)学而不思则罔.(máng)C.好.之者(hào)论.语(lún)思而不学则殆.(dài)D.为.人谋(wéi)曾.子(zēng)乐.之者(lè)【答案】C【详解】考查字音。
A.不亦说乎(shuō)——yuè;B.逾矩(jù)——jǔ,学而不思则罔(máng)——wǎng;D.为人谋(wéi)——wèi;故选C。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为人谋/而不忠乎C.学/而不思/则罔D.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划分朗读停顿。
文言语句的划分朗读停顿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C.本句的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学而不思”是主语,“则罔”是谓语,中间可断开,故根据句意即可断句为:学而不思/则罔;故选C。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饭疏食饮水.水:指饮用水B.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C.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D.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答案】A【详解】A.句意:吃粗粮,喝冷水。
水:冷水;故选A。
4.下面对《论语》的介绍,不恰当...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B.《论语》与《大学》《中庸》《诗经》合称为“四书”。
C.《论语》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D.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有误,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论语六则作业终稿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论语六则》常村镇中心学校吕敏议题:圣人光辉伴我前行学习目标:1、理解文意,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格言、名句。
2、了解孔子及《论语》。
3、对照自己,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受到启发。
选文一精彩《论语》一、关于人生态度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1)。
《论语·述而》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1)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
尔同耳,而已,罢了。
二、关于做人1、、……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篇》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三、关于学习1、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泰伯》2、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论语·述而》四、关于孝道1、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2、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
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
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五、关于仁1、子曰:“巧言令色(1),鲜(2)矣仁!”《论语·学而》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
”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
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的意思。
六、关于诚信1、子曰:“人而无信(1),不知其(2)可(3)也。
《论语》十二章同步作业--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论语》十二章同步作业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第06课《论语》十二章【基础练习】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
B.《礼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
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
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
D.“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B.请事斯语矣事:听从C.致知在格物格:推究D.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端:萌芽,发端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质胜文则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见贤思齐焉盘盘焉,囷囷焉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D.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若火之始然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知者不惑温故而知新B.任重而道远得道者多助C.迩之事父不足以事父母D.敏于事而慎于言回虽不敏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孔子曰所谓圣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谓圣人也。
6.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语文《论语》十二章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论语》十二章分层作业一、单选题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可以兴,可以观兴:激发人的感情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文胜质则史史:虚饰,浮夸D.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2.下列有关《论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D.“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3.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可以兴,可以观兴:激发人的感情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文胜质则史史:虚饰,浮夸D.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4.下列有关《论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D.“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四书五经”。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而不仁,如礼何任重而道远B.虽覆一篑回虽不敏C.请问其目其“恕”乎D.见贤思齐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6.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敏.于事而慎.于言①敏:机敏②慎:谨慎B.质胜文.则野.①文:华美、文采②野:不受拘束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①喻:比喻②利:利益D.迩.之事.父①迩:近②事:侍奉7.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②敏于事而慎于言③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④见不贤而内自省也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8.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止于至善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9.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尧舜其犹病诸B.问知C.举直错诸枉D.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见贤.思齐焉②见贤思齐.焉③可以群.④远之事.君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择善.而从之⑦草.菅人命A.①⑤/②③⑦/④⑥B.①②/③④⑦/⑤⑥C.①⑥/②⑤/③④/⑦D.①④⑤/②③/⑥⑦二、语言表达11.学校计划举办以“《论语》修身思想与现代社会青年成长”为主题的论坛,请你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八则作业设计
一、巩固基础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①实词:②虚词:
2、积累文章中出现的成语、名言警句。
①成语:②名言警句:
3、填空
(1)孔子,名字是时期的家、家、是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根据鲁国的史料,编撰了我国第一部史书《》。
(2)《》、《》、《》、《》合称为四书,《论语》是记录及其的言行的书,共篇,是体散文,是家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其中有不少是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内容。
二、课堂延生
1、你还知道哪些《论语》中的名句?你是如何理解的?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面对当今涌起的“国学热”、“孔子热”,作为当代中学生,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课文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好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注重个人
的修养,你还知道哪些作品中也表现了这些内容的?给大家推荐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知识反馈
[基础知识积累]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10分)
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
)
诲女知之乎()是知()也罔()殆()而内自省()也默而识之()何有于我哉()2. 解释加点的词。
(13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温故而知新()()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见贤思齐焉,则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3. 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6分)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诲女知之乎?
C.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 解释下面的一词多义。
(7分)
5. 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8分)
()不亦君子乎古义今义
()择其善者而从之古义今义
()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
()学而不厌古义今义
1 2 3 4
∙∙
∙∙
∙∙
∙
⎧
⎨
⎩
⎧
⎨
⎩
⎧
⎨
⎩
⎧
⎨
⎩
6. 根据提示,用课文中的语句填空。
(6分)
(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为应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翻译下列句子。
(12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论语》八则中,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各有哪些论述?(12分)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9.“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6分)
⑴学而时习之()⑵人不知而不愠()
⑶学而不思则罔()⑷敏而好学()
⑷学而不厌()⑹择其善者而从之()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店铺),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久而不闻其香”与“人不知而不愠”中“而”字的用法相同。
B、“与善人居”中“居”的意思是居住。
C.“鲍鱼之肆”代指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D.“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可译为: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2.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近朱者赤,”。
3.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