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作业,关于论语中一句话的感慨
《论语》摘抄及感悟

《论语》摘抄及感悟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我对一些摘抄的感悟: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
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地重复、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只有
这样,我们才能感到满足和快乐。
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这
句话告诉我们,对于一个人来说,了解某个领域的知识只是基础,真
正的成功在于对此充满热爱和乐趣,这样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3.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句话强调了友情的
重要性,朋友可以给我们带来欢乐和温暖,也可以支持我们度过困难。
朋友之间的信任和支持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4.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告诉我们,假话和虚
伪的笑容可能会让我们获得短暂的好处,但是追求仁爱和真实的品格
才是长久的、有价值的事情。
5.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提醒我们,应该注重理解和了解他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和谐的关系,
避免因误解或冲突而造成的不必要的烦恼。
总的来说,《论语》中充满了智慧、道德与人生哲学的经典词句。
它们远离表面的功利和虚荣,让人思考最基本的人性和道德标准,有
助于我们成长和完善自我。
论语读书笔记摘抄与感悟5篇

论语读书笔记摘抄与感悟5篇论语读书笔记摘抄与感悟篇1在学习班里,同初一预备班的学哥学姐们读到了初一上册的课本,其中,《论语十则》这篇*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起初,我看不懂这奇怪的古文,看不懂那极其深奥、奇怪的文字。
之后,教文言文的那位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其中的大意,让我们读三遍,然后,背下来,我觉得十分容易,比死记硬背强多了。
最后,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下面,我选了几则论语,分享给大家。
论语之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大意是:学习之后按必须的时间复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到来,不也很快乐吗所以我觉得,人生,好比一块面包,你已经把一块面包吃完了,不必须你的一生就过完了,你能够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更好吃,更有用处的东西,不是吗论语之二: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大意是:我每日反省自己:替别人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读到这篇论语的时候,我觉得此刻的孩子一般都很任性,不会反省自己。
我就应学会检讨,学会反省自己,同学们你们也就应行动了!论语之三:子曰:岁寒,然后之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大意:碰上寒冷的冬天,才明白松柏最后凋谢。
读了这篇论语。
我明白人的知识是无穷的。
随时随地都能够想出一个创意。
以上几句中,有好几句论语是孔子先生写的,他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儒家创始人,是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读了上面几句论语,你是否感觉自己又增长了一些知识,又懂了几分道理,那就请继续在论语中遨游吧……论语读书笔记摘抄与感悟篇2简洁而经典的句子是中国古诗文的特色,正因如此,中国古诗文以其共同的魅力倍受注目。
我以为,在中国古代文明的珍宝中,《论语》就是其间精品之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正人乎?”贫穷的人仰慕富豪,由于他有让他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而富豪却仰慕那些平凡的人,由于他们很快活,不会整天杞人忧天地忧虑钱是不是被用光、是不是被偷走。
《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

《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
一、引言
《论语》是一部蕴含着深刻智慧的经典之作,其中许多名句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之中。
这些名句不仅传递了孔子的教诲与思考,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论语》中的经典名句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强调了不断学习与复习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提醒我们,只有通过回顾过去并从中学习,我们才能获得新的知识和理解。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教导我们,真正的学问不在于知识的积累,而在于对知识的热爱和享受。
三、从《论语》中获得的感悟
1. 学习的价值:从《论语》中,我认识到学习的价值不在于单纯的记忆或理解,而在于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指导生活和实践。
例如,“学而时习之”的理念就提醒我,要不断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2. 独立思考: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如“温故而知新”所表达的,我们需要对过去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和认知。
3. 热爱知识:通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我理解到热爱知识的重要性。
对知识的热爱和享受是推动我们不断学习的强大动力。
四、结论
《论语》作为一部蕴含深刻智慧的经典之作,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教会了我学习的价值、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对知识的热爱和享受。
这些智慧将帮助我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挑战。
《论语》摘抄名句及感悟

《论语》摘抄名句及感悟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感悟: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感悟: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感悟:自己不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感悟: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感悟: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感悟: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感悟: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8.道不同,不相为谋。
感悟:立场、观点不同,也就不要在一起共事了。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感悟:《诗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真诚,不虚伪。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感悟: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也不会超出规矩。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感悟: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感悟: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感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感悟: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15.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感悟: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感悟: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即使死去,也是值得的。
17.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

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是孔子在《论语》中的名言之一,提示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首先要反思自己,找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才能在以后的做事中避免同样的错误,提高自己的水平。
我们无法改变他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和提高,成为更好的自己。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提倡的一种做人的道德准则。
它告诉我们,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以他人为参照,避免做出对他人有害的事情。
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不要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
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是孔子在《论语》中的名言之一。
它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不断提高的过程。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才能获得更高的成就和更广阔的视野。
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快乐的,只有乐在其中,才能坚持下去。
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把知识变成实践,变成实际行动,才能真正了解知识的价值。
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成能力,只有通过乐在其中的方式,才能真正享受到知识的乐趣。
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要轻易地抛弃别人的观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六、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会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不要去抱怨他人或者埋怨命运。
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去改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向上发展。
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格和道德水平,是通过他对待“义”和“利”的态度来体现的。
君子注重道义和公正,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做出对他人不利的行为;而小人则只关注个人的利益,不顾他人的感受和权利。
八、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言行应该是一致的,说到做到,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只有我们能够言出必信,行出必果,才能在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更高的地位。
用论语的一句话写一篇作文加事例六年级

用论语的一句话写一篇作文加事例六年级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题目:用论语的一句话写一篇作文加事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是一句出自《论语》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到的东西如果经常温习,这不是很快乐的事吗?老实说,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真有道理。
就拿上学期我学习数学的经历来说吧。
那时候,老师讲了"分数"这个知识点,我觉得很简单,就没怎么复习。
可没过多久,功课就开始叠起来了。
第一次家庭作业我就卡在分数的加减运算上,完全不会做。
我问了妈妈,她提醒我按老师上课时讲的步骤去做,可我完全想不起来了。
最后只好去翻教科书,查阅老师上课时留下的笔记。
经过这次教训,我意识到温习确实很重要。
于是在学习新知识后,我都会抽出时间温习复习。
比如在学习"分数的乘除运算"时,我不光听老师讲解并做笔记,回家后还会按笔记重新过一遍。
如果有不理解的,会马上记下来,第二天请教老师。
就这样一遍遍地温习,我慢慢把分数运算融会贯通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的几次月考,我的分数成绩都很理想,妈妈看到我的好成绩也很高兴。
除了温习数学知识,我在学习其他科目时也能体会到勤加复习的好处。
比如背诵古诗词,如果只是死记硬背而不温习,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可如果每天抽出时间多温习几遍,诗词就会牢牢地记在脑子里了。
英语单词也是如此,只有坚持每天温习,才能真正地掌握。
现在回想起来,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真是太有智慧了。
多亏了这句箴言,我从中领悟到了知识获取的真谛——温故知新。
刚开始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会感觉很简单,但如果不及时巩固温习,这些知识就会像过眼云烟般一去不复返。
只有沉下心来,经常温习巩固,知识才能真正地夯实下来。
除了温习知识,我在生活中也学会了时常复习的好习惯。
妈妈总是嘱咐我做作业时要仔细检查,别马虎了事。
检查作业其实就是复习的一种形式,能帮助我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论语感悟心得体会(优秀8篇)

论语感悟心得体会(优秀8篇)论语感悟心得体会篇1高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不嫌弃一粒粒比自己小的石子。
密林之所以密,是因为它不嫌弃一棵棵比自己小的树苗。
——题记《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
其中不少言论富含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读了这篇著作,我受益匪浅,不仅对孔子了解的更深更多,还知道了许多读书学习的方法和为人处事的道理。
这本书,记载着孔子说的每一句有道理的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表现了孔子好问好学的学习精神,他自己成了老师,但仍然不断求学,而我们,遇到一点点奖励就万分骄傲,遇到小小的困难就不理不睬。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生活中我们常常能接触到有长处的人。
这些长处值得我们学习。
因为只有谦虚,才能有进步。
所以,我们应该放下骄傲,虚心向别人请教。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对这句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它说的是: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有害。
我觉得很有道理,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学习重要,学习方法更为重要,如果只是死读书,肯定没有多少收获,所以就应该将读书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才会有所收益。
论语中还有一话我也很喜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是我不喜欢的,你肯定也不喜欢,所以我不会给你,他不愿意做我肯定也不愿意做,所以你不会勉强我去做这件事情。
让我深刻领悟到,做人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绝不要强人所难。
《论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我们应该认真地去读。
它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诉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
《论语》,我喜欢!论语感悟心得体会篇2说到学问,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论语》,而《论语》是至圣先师——孔子所言之记录。
论语之所以被全世界所推崇是因为这本书包含了“仁德孝学礼和知”七个方面,是人们共同追求的。
时至今日,论语已经被世人们牢牢铭记在心。
其中,让我深有感触的一句话是我对《论语》敬佩的原因“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意思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根本。
学习《论语》的心得8篇

学习《论语》的心得8篇学习《论语》的心得8篇《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
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
学习《论语》的心得精选篇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意思是: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为什么孔子在谈到为政,要作自我报告呢?孔子是七十二岁死的。
他用简单几句话,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苦奋斗的精神。
他的身世很可怜,父亲去世的时候他还有一个半残废的哥哥和一个姐姐,对家庭,他要挑起这担子来,他的责任很重。
他说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作学问,经过十五年,根据他丰富的经验,以及人生的磨炼,到了三十岁而立”。
立就是不动,作人做事处世的道理不变了确定了,也就是个人的价值观确定了。
这个人生非走这个路子不可。
但是这时候还有怀疑,还有摇摆的现象,“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但这是对形而下的学问人生而言。
还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岁,才“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是哲学的宇宙来源,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体范围。
到了“六十而耳顺”的道理就是说,自十五岁开始作人处世,学问修养,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得进去,心里平静。
注意!心里平静不是死气沉沉,是很活泼,很明确是非善恶,对好的人觉得可爱,对坏的人,更觉得要帮助改成好人,要这样平静,这个学问是很难的。
然后再加十年,才“从心所欲”。
西方的文化就是自由,但下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不逾矩”。
我们上街去看看,这家包子做得好,就拿来吃,“从心所欲”嘛!行吗?要“不逾矩”。
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个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论语之略有所得
——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一点想法论语,是一本书,一本大书。
孔子,是一位圣人,一位至圣先师。
每周三晚,清风相随,皓月相伴,读论语,诵论语,在论语课上认真又学习了这门圣人之学说。
如今,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已经过去,我对论语也有了新的认识,感谢颜老师带领给我走近论语、走近孔子,感谢颜老师带给我的思考和感慨。
且不说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对于世俗教化亦影响重大。
众所周知的是论语中充满孔子对弟子关于如何成“仁”的教诲,由此可见,孔子教育我们的是要“修身”,让自己成长,做最好的自己,努力让自己成为“君子”,是将来才有为对家国社会服务、负责第一前提。
修身养性,便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谨言慎行,礼行天下,强大内心,完善自我,善待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论语·颜渊篇》和《论语·卫灵公》两次出现,意思是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
我对这句话感触也很深。
如果仔细对比这两句话在不同的情景下的相同之处,我觉得都是孔子在教育弟子要知礼行礼,向仁学仁。
而这句话,在当今社会,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人活于世,必有所欲所想,亦必有所厌所恶。
我们行当所行,乐当所乐,得当所得,生活就应该充满如此乐趣。
但是,在我们行自己所欲所想之事时,我们不仅要守法,还要一切行为要以“礼”为标准,在道德的标尺上写下越攀越高的注脚。
我们应该时刻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准则,时刻提醒自己,让这句名言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尝试去强加给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相互尊重、平等,学会“爱人”。
有时候,我会思考为什么我能和一些人成为关系很好的朋友,其实恰恰就是因为我们彼此之间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会设身处地为彼此考虑,能够做到互相温暖,即便有时有了矛盾,彼此也能恕人恕己,最终以欢声笑语收尾。
从身边做起,从与朋友、与家人相处做起,再到与社会上各色人等相处,让我们秉持“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相信,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更加符合“礼”的规范,更加和谐。
我觉得孔子所言的周礼,放在21世纪的今天,可以理解为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制度和普适的道德。
我们仔细思考设想一下两千年前,当时虽没有发达的物质条件,但是孔子携儒家学说横空出世,孔子以其宽广的胸襟、浩瀚的智慧、高尚的操守为后世树立起圣人的榜样。
孔子以“仁”教育弟子,引导弟子知礼、学礼、行礼,不得不说当时的社会风气良好,民风淳朴。
同时又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想在我们所处的时代,让我想起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我们现在生活水平比之两千年前简直有如天壤之别,但是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即“礼”行的程度十分让人堪忧。
其实,一直以来新闻中总会有不和谐的事件产生,每次都使我开始思考社会和时代,却似乎一直不得要领。
在仔细学习了论语之后,我意识到根源也许就是人的本性之一——自私。
人的本性在没有受到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而显现出其丑恶的一面,所以十分有必要重新进行“礼”的洗礼。
我们应该牢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刻反思己身。
其实也可
以这样说,我们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方式,那么自已也不要以那种言行方式对待他人。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意识和决心,通过努力,实现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具有健康价值体系的社会岂不之日可得?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去仔细诵读论语,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完善自我。
我们读论语,不仅是更深刻理解论语、了解圣人学说,更是要将论语中的精华在日常生活中发扬光大,让“礼”之实质得到践行,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我的努力,为构建一个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让我们着微笑一起努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共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