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差异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不同类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差异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不同类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差异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Advances in Education教育进展, 2020, 10(5), 665-670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124476916.html,/journal/ae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24476916.html,/10.12677/ae.2020.105112

不同类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差异分析

——以湖北省为例

柳笑笑

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湖北武汉

收稿日期:2020年8月11日;录用日期:2020年8月25日;发布日期:2020年9月1日

摘要

城市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是该城市发展潜力的关键因素,高水平的人力资本主导着城市的经济发展。然而湖北虽然作为高等教育大省,坐拥数量庞大的高校大学生,仍然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

文章详细分析了湖北省不同类型、层次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省份的分布差异,结果表明:与综合类高校相比,专业性高校的毕业生更倾向于留在本省工作,尤其是医科类高校;其次,东部发达城市成为湖北高校毕业生在迁移就业时的首要选择,其中广东省对湖北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最强;高校毕业生迁移就业意愿与院校选拔息息相关,院校选拔性越高,毕业生迁移就业的意愿也随之增高,高层次院校毕业生迁移就业比例也就越高。文章根据以上发现提出提高湖北省毕业生保留能力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迁移就业,高校类型,就业分布

An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Xiaoxiao Liu

School of Law and Business,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Received: Aug. 11th, 2020; accepted: Aug. 25th, 2020; published: Sep. 1st, 2020

柳笑笑

Abstract

High level human capital dominate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ities. Although Hubei is a big province of higher education, it still faces the problem of brain drain. 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distribution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types and levels of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areas and cities in Hubei Province. Compared with comprehensiv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fess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nd to stay in the province, among which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most prominent ones. Secondly, the eastern developed cities become the primary choice for college graduates in Hubei Province when they move to work, and Guangdong Province is the first one to finish college work in Hubei Province. Finally, the higher the sele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higher the willingness of graduates to move and employment, and the higher the proportion of graduates in high-level colleges.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retention capacity of graduates in Hu-bei Province.

Keywords

Employment Migration, Typ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mployment Distribution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s://www.360docs.net/doc/124476916.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自21世纪,中国进入信息时代,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城市的社会和经济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人力资源的存量和质量成为决定一个地区增长的潜力的关键因素,高水平的人力资本主导城市的经济发展。因此,一个城市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城市的经济状况。但是现今毕业生就业问题愈发尖锐,高校毕业生供给与社会对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突出,毕业生“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现象并存,为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促进高校毕业生跨地区、跨省份、跨城市之间的合理流动、有效配置人才资源则显得日趋迫切。因此分析不同类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区域流向有利于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高效流动。

以湖北省高校为例,根据2019年湖北省15所高校(包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湖北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武汉工商学院、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毕业生就业地所在城市进行分析。观察不同类型、层次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差异。

其次,随机挑选全国36所高校,挑选规则为遍布华中、华北、中南、西南、西北、东北六个区域,且高校层次包含985、211类高层次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根据以上规则随机挑选院校为: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合肥工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南京医科大学、西安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东北财

Open Access

柳笑笑

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华东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

2. 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空间布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东部沿海城市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再到中部崛起,这些措施都有力的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但是中国区域发展差异仍在不断扩大。于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区域选择受到大量学者的关注,有以下两种现象:第一,聚焦东部一线城市,这是高校毕业生流动的主要趋势,大量学者通过实证研究的数据分析证明这种流动现状的存在,国内顶尖大学的优质毕业生近八成选择东部就业,并且比例逐年增加[1]。第二,东西部发散就业,虽然大部分毕业就业地选择倾向于东部发达城市,但是选择东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呈现发散就业的倾向,不再聚焦于某些经济发达城市,而是选择家乡城市或者学校城市就业。最后聚集模式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发散模式[2]。

同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更加关注毕业生省际流动和城际流动的重要性,代表学者有岳昌君、马莉萍等。通过微观调研数据分析大学毕业生的省际流动特征,发现其就业地点大多为毕业院校与生源地所在省份;东部地区的跨省就业发生率高于中西部地区,跨省就业发生率随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增加[3]。

1、不发生省际流动

不发生省际流动即就业地为毕业院校或生源地所在省份。根据高校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表1):湖北省15所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发生省际流动的平均比例达到48.6%,不足半数的毕业生会选择留在湖北省工作,其中本省就业率最高的是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占比达70.61%其次为武汉体育学院,比例为68.33%,其中最低的是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留在本省工作的比例仅占16.83%、30.95%、27.02%。

Table 1.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employment rate in Hubei Province

表1. 湖北省本省就业率描述统计

N 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偏差本省就业率14 16.83 70.61 48.596 17.1073

有效个案数(成列) 14

数据来源:湖北省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注:武汉纺织大学未找到2019年数据)。

根据全国其他省份高校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表2),毕业生留在学校所在省份就业的平均比例占到61.54%,与之相比,湖北省对于毕业生的保留能力相对较弱。

Table 2.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employment rate of the whole country (except Hubei Province)

表2.全国(除湖北省)本省就业率描述统计

N 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偏差本省就业率34 27.04 86.77 61.542 15.3246

有效个案数(成列) 34

数据来源:全国(除湖北省)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聚焦一线东部城市

笔者对湖北省15所高校毕业生流向的省份比例进行前五排名(除湖北省),根据排名结果发现,除湖北省以外,广东省在15所湖北高校就业率省份排名中出现15次,均为除湖北省外就业率最高的省份,

柳笑笑

其余按照出现频率排名,依次为江苏(11次)、浙江(11)、上海(9次)、和北京(8次),湖南(4次)、河南(4次)、福建(3次)、重庆(2次)。可以发现出现频率较多的省份为江苏、浙江、上海和北京均为东部发达城市,其他中西部城市流向占比较少并且分散。

对全国其他省份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进行同样的研究,将除高校所在省份的其他省份就业率进行前五排名,按照省份出现频率依次为:北京(23次)、广东(21次)、上海(19次)、浙江(17次)、江苏(13次)。根据以上研究发现,毕业生在就业地域流动时明显偏好东部发达城市,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是毕业生就业流动的主要省份。

3、主要省份流向分布

根据前文研究发现湖北省毕业生流向广东省就业的比例较高,甚至出现超过湖北省就业的比例,同时,从湖北省与全国来看,主要省份流向为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如下表3所示可以发现湖北省毕业生流向广东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省份。

Table 3. Flow direction analysis of main provinces

表3.主要省份流向分析

N 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偏差全国(除湖北):主要省份19 2.92 88.99 32.035 25.7969

全国(除湖北):广东26 .68 86.77 9.7896 17.0584

湖北省:主要省份11 17.69 51.17 30.776 11.6665

湖北省:广东12 6.60 28.28 14.259 7.58030

3. 不同类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差异

在上述通过毕业生的本省就业率与外省就业分布研究中基本证实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的普遍趋势,本文进一步对高校的层次和类型进行分类,按照院校层次分为:985高校、211高校、双一流高校(非985/211)、普通一本院校、普通二本院校。按照院校类型,将高校分为:人文社科类院校(包括:财经类院校、艺体类院校、师范类院校)、理工科院校、农林类院校、医科类院校。

对院校层次和院校类型进行本省就业率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根据方差分析结果可知,院校层次对本省就业率的显著性影响为0,可知p值<0.001结果极其显著,同时院校类型与本省就业率的显著性研究为0.033 < 0.05,院校层次与院校类型对毕业生本省就业有显著影响。

Table 4.Analysis of variance between the levels and typ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employment rate of the prov-ince

表4. 院校层次和类型与本省就业率的方差分析

因变量:本省就业率

源III类平方和自由度均方 F 显著性修正模型2718.834a 2 1359.42 24.107 0.000

截距 5.567 1 5.567 0.099 0.760

院校类型344.579 1 344.579 6.111 0.033

院校层次2702.814 1 2702.81 47.931 0.000

误差563.902 10 56.390

总计31881.42 13

修正后总计3282.736 12

a. R方= 0.828 (调整后R方= 0.794)。

柳笑笑

1、院校层次差异

针对高校层次对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动的研究,进行外省就业与院校层次的交叉分析,得出结论:985高校毕业生的外省就业率为71.02%,211类高校毕业生的外省就业率为58.23%,其他一本院校毕业生的外省就业率为47.64%,二本院校毕业生的外省就业率为47.61%。结果证实院校选拔性越高的高校毕业生外省就业率越高,院校选拔性与高校毕业就业迁移率成反比趋势,院校选拔性越高的毕业生越倾向于迁移就业。

2、院校类型差异

分析不同院校类型毕业生的本省就业率(表5),根据数据发现:首先,医科类和理工类类高校留在本省工作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院校,分别占比67%和65.31%均超过半数;甚至有理工科院校流向广东省就业的比例超过留在本省就业的比例。其次,艺体类和农林类院校毕业生留在本省工作的比例较低仅占32.99%和35.76%,针对这不同高校类型的毕业就业区域流向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首先,综合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和农林类院校更倾向于向东部城市流动,而医科类院校、纺织类院校、民族类院校、财经政法类院校、艺术体育类院校更倾向于向中部城市流动。其次民族类院校和财经政法类院校较为突出的表现出流向西部城市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院校。最后,湖北省高校毕业生流向东北地区的比例较少。

Table 5. Cross analysis of college type and graduate employment rate

表5.院校类型与本生就业率交叉分析

人文社科类理工科类医科类农林类学科类型

财经类艺体类师范类

本省就业率(均值%) 51.64 35.765 57.85 65.315 67 32.99 4. 问题与建议

根据上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地选择时出现不同的模式:首先,与综合类高校相比专业性高校更倾向于留在本省工作,其中医科类高校表现最为突出,而综合类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迁移就业;其次,东部发达城市成为湖北高校毕业生在迁移就业时的首要选择,其中广东省对湖北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最强;最后,院校选拔性越高,毕业生迁移就业的意愿也随之越高,高层次院校毕业生迁移就业比例较高,而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迁移就业意愿较低,更倾向于本省就业。

众所周知,湖北是教育大省甚至武汉成为拥有最多大学生数量的城市,但是湖北依然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境地,大量优秀毕业生正流向其他省份城市。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保留率成为湖北省高等教育应当重视的问题,湖北省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培养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城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帮助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1、政府作为促进就业的总指挥官,应当积极承担责任,借鉴其他省份成功经验,进一步建立明确的政策目标和完善政策体系,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政府部门应增加对高水平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投入力度,在加强有形就业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的建设,实现毕业生就业“质”与“量”的结合。

2、大力推进校企合作。高校应当积极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实现湖北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联动。高校在深化与企业合作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创新和创业实践中,使得当地企业能够更好的对学生的创业知识和成果进行价值评估与合作支持。

3、加大人才引进的政策力度。广东省引进高层次人才、高学历人才(博士、博士后)和高技能人才的

柳笑笑

相关政策,是配套服务如住房保障、奖励补贴、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人才服务政策。针对创新人才(包含医疗)广东省有千万元资助项目。湖北与之相比则显得较为薄弱,以武汉为例,武汉的“百万大学生留汉政策”更多体现在毕业生租房补贴和增加就业岗位方面。虽然武汉的人才政策近年来收到一定成效,但是也许多“唱衰”声音,表现在:1、经济补贴较低、非经济补贴不足;2、武汉工资水平低,现在的新政是为了“炒房”烘托官员政绩,是些口头上的政策;3、高学历人才吸引力较弱等方面,认为这不是留人才,只是在留人而已;4、武汉的各个创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整体而言在服务质量,租金优惠,政策扶持等多方面都与深圳、广州有明显差距。

面对这些声音,湖北尤其是武汉需要认真思考新政存在的不足,虚心学习广东、深圳的优秀经验。

只有先把创业者服务好,提高自身的企业和经济水平,才能吸引更多的创业者和就业者来武汉打拼。

参考文献

[1]马莉萍, 岳昌君. 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 2011, 31(3): 1-7.

[2]刘彦林, 马莉萍. 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的影响因素及就业质量研究——基于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

实证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2): 80-88.

[3]岳昌君, 李欣. 高校毕业生跨省流动的特征分析[J]. 教育与经济, 2016(4): 11-20.

学生就业工作管理实施办法

宁德财经学校 学生就业工作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我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更好的贯彻“全程化”、“全员化”就业服务理念,确保国家和省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政策和要求落到实处,维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各系调动学工主任及参与就业工作相关人员工作积极性,正确激励先进,合理实施奖惩,推动我校学生就业工作在持续发展中不断提高,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成立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管全校学生就业工作。学校招生就业处为学校学生就业工作管理、协调和服务专门机构,在学校学生就业领导小组领导下归口管理全校学生就业工作。各系成立学生就业工作小组,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负责本系学生的就业工作。招生就业处和各系围绕学校工作中心,以服务学生和用人单位为目标,共同为学生就业做好服务工作。 第二章就业工作主要内容 第三条做好就业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总结,毕业生生源汇总整理和统计上报工作。 第四条组织开展就业指导课、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能力提升活动、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咨询并做好创业典型毕业生的宣传工作,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培训服务工作。 第五条负责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收集、审核需求信息并向毕业生发布,积极推荐学生就业,加强学校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为毕业生、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 第六条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就业“双选”活动,负责举办校内大型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和组织校园各种小型专场招聘会。 第七条落实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 第八条负责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的发放和审核,就业审批表、单位接收函等材料的签订或收集工作,负责毕业生报到证发放、档案整理转递工作。 第九条及时统计、上报学校初次就业率、年度就业率、专业对口率,撰写就业情况统计分析报告。

就业推荐协议书(标准版)范本

合同编号:YT-FS-9130-49 就业推荐协议书(标准版) 范本 Clarify Each Clause Under The Cooperation Framework, And Formulate It According To The Agreement Reached By The Parties Through Consensus, Which Is Legally Binding On The Partie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就业推荐协议书(标准版)范本 备注:该合同书文本主要阐明合作框架下每个条款,并根据当事人一致协商达成协议,同时也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而制定。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为做好学生就业推荐工作,保障学校和学生的正当权益,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特签订如下合同: 一、甲方责任 1.负责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及完善的教学设施; 2.按国家相关专业课程设置要求安排课程,并配置相关专业教师授课; 3.在乙方毕业前三个月或毕业后三个月,负责将毕业生推荐到_____相关单位工作。 二、乙方责任 1.严格遵守国家法令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2.学完本专业规定全部课程,全部科目考试合格,道德操行评分合格; 3.服从学校管理和工作安排。

三、待遇及费用 1.学校保证所推荐的单位试用期间每月总收入不少于_____元; 2.学生在前五个学期综合测评总成绩排在学校前十名者,或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者,优先推荐就业并免交就业推荐费,其余学生在最后一学期需另交纳就业推荐费_____元; 3.面试期间学生的差旅费、住宿费由学生本人负责,学校不给予补贴; 4.无须学校推荐就业的学生,可退还就业推荐费。 四、违约及责任 1.乙方符合推荐就业的各项条件并同时需要学校推荐的,而甲方不能给予推荐就业,甲方退回乙方所交学费; 2.乙方在校就读期间,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甲方不予推荐就业,由乙方自谋职业: (1)未能通过甲方组织的全部课程考试; (2)有打架、斗殴或其它严重违纪行为、影响恶劣;

推荐学生就业协议书范本

推荐学生就业协议书范本 推荐学生就业协议书范本 就业协议书 甲方:乙方: 地址:地址: 电话:电话: 传真:传真: 劳务费用:学生就业满两个月后,甲方根据实际人数按人均元费用(注:其中人均元为“劳务费”,人均元为来厂“交通费”)。 甲乙双方秉承平等自愿、协商一致之则,就甲方接收乙方推荐学生到甲方企业就业事宜签订本协议书,双方承诺共同遵守以下所协议: 一、操作方式 根据甲方用工条件,乙方负责协调、组织学生人(其中女生人,男生人)到甲方企业就业。注:在年月日到名女生和名男生。 二、甲方对就业学生的要求与条件 甲方在招聘时所提供的带有承诺内容的宣传材料作为本协议的附件,乙方在应聘时所提供的自荐材料亦作为本协议的附件;

1、初中/中专以上学历,年龄18-25周岁,视力0.8以上;持本人有效身份证;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并能按期服务于甲方。 2、学生入厂均需由甲方安排体检(体检费从学生第一个月工资中扣),体检合格后方能录用。 三、中介推荐费用结算 1、劳务费用:学生就业满两个月后,甲方根据实际人数按人均元费用(注:其中人均元为“劳务费”,人均元为来厂“交通费”)。 2、支付方式: 学生在前五个学期综合测评总成绩排在学校前十名者,或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者,优先推荐就业并免交就业推荐费,其余学生在最后一学期需另交纳就业推荐费_________元; “劳务费”:元/人,按实际在职人数计算,凭乙方开具的“劳务费”发票,甲方分两个月打入乙方指定账户:(户名:、开户行:帐号:)。(注:学生在甲方就业工作满一个月支付元/人,满两个月支付剩余的元/人)。 “交通费”:元/人,按实际到厂人数计算,凭乙方提供的学生来厂“火车票”或“汽车票”,分两次现 金报销,学生到厂当天支付现金一部分(相当于来程从到惠州的火车票金额),剩余部分在学生上班一周内凭车票报销现金。 四、争议解决 第一条本《就业协议书》适用于参加初次就业的普通高校(含研究生培养单位)毕业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部队以及依照中国法律核准登记的外因公司、分支机构。

我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 摘要:区域经济差异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收入水平却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并且这种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不仅不利于资源合理配置,而且会影响到社会安定和国家政治、经济的统一。因此,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是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地区差异,经济发展,缩小差距 一、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现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对沿海的部分重点地区和城市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外部资源,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总的发展思想是:鼓励先富、带动后富、东西联合、共同富裕、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有了明显的差异。总的趋势就是: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中部地区经济又了明显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还比价缓慢。各地区经济差距呈拉大的趋势。 以下通过对经济增长率、人均GDP的分析,围绕经济增长下的地区差异现状,分析历史因素、经济发展规律、区位资源、文化意识、思想观念、人力资源、国家政策等因素造成的地区差异的影响。地区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所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要通过各种途径缩小地区差异,形成东西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一)经济增长率 GDP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通常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

就业协议书简洁版

就业协议书 为做好学生就业推荐工作,保障学校和学生的正当权益,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特签订如下合同: 一、甲方责任 1.负责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及完善的教学设施; 2.按国家相关专业课程设置要求安排课程,并配置相关专业教师授课; 3.在乙方毕业前三个月或毕业后三个月,负责将毕业生推荐到_________相关单位工作。 二、乙方责任 1.严格遵守国家法令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2.学完本专业规定全部课程,全部科目考试合格,道德操行评分合格; 3.服从学校管理和工作安排。 三、待遇及费用

1.学校保证所推荐的单位试用期间每月总收入不少于 _________元; 2.学生在前五个学期综合测评总成绩排在学校前十名者,或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者,优先推荐就业并免交就业推荐费,其余学生在最后一学期需另交纳就业推荐费_________元; 3.面试期间学生的差旅费、住宿费由学生本人负责,学校不给予补贴; 4.无须学校推荐就业的学生,可退还就业推荐费。 四、违约及责任 1.乙方符合推荐就业的各项条件并同时需要学校推荐的,而甲方不能给予推荐就业,甲方退回乙方所交学费; 2.乙方在校就读期间,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甲方不予推荐就业,由乙方自谋职业: (1)未能通过甲方组织的全部课程考试; (2)有打架、斗殴或其它严重违纪行为、影响恶劣; (3)受记过或以上处分(被撤消处分除外); (4)未按甲方规定交清学、杂费,就业推荐费或其他所欠费

用者,或中途退学、转学。 3.乙方有下列情形者,学校不再安排就业: (1)不服从学校安排或学校通知面试而不到达三次者; (2)学校安排成功,学生已同意就业而不上班者; (3)就业后无正当理由自己辞职或因主观原因被单位辞退者。 五、其它约定 1.学生一经报名交费,如因学生本身原因中途退学或被学校开除,学校一律不退费。 2.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同具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签字)_________ 法人代表(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毕业生落实率:专科生最高 从被调查的毕业生总体统计来看,如果将上表中第1~6项均视 为“确定去向”的话,则毕业生毕业时的“落实率”达83.1%。 从学历层次的比较来看,落实率差异不大,都在80%以上。专科 生的落实率最高,均为87.4%;其次是硕士生,为84.5%;第三是本科生,为81.5%;博士生的落实率最低,为81.3%。 从性别之间的比较来看:男性落实率高于女性。男性落实率为85.3%,女性为80.8%,两者差距主要体现在“已确定单位”上,男 性高出4.8个百分点。 从学校类型的比较来看:高职大专院校的落实率最高,为89.4%;其次是“211”(包括“985”)重点大学,为86.5%;独立学院和民办 高校排第三,为80.6%;普通本科院校最低,为77.7%。 从学校所在地的比较来看:东、中、西部地区高校之间存在差异,西部地区高校的落实率低于东部和中部。东、中、西部高校的落实 率分别为85.9%、81.6%、78.4%。 起薪比较:科研单位最高 为了排除奇异值,调查只统计了月起薪在500~30000元之间的 观测值。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的算术平均值为4187元。 第一,学历越高起薪越多。从算术平均值看,专科生为2640元;本科生为4010元;硕士生为6363元;博士生为6753元。 第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看,男性为4448元, 女性为3896元,两者相差553元。

第三,学校类型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看,“211”(包括“985”)重点高校为5571元,一般本科院校为3944元,高职院校 为2597元,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为2993元。 第四,就业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看,京津沪为 5449元,东部地区为3401元,中部地区为2866元,西部地区为2680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2.03倍。 第五,就业地点之间存在差异: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平均收入最高,为4721元;地级市的平均收入为3605元;县级市或县城的收入 平均为3066元;乡镇和农村的收入分别为2909元和3247元。最高 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63倍。 第六,工作单位性质之间存在差异,11个单位类型按照平均起 薪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科研单位5407元;三资企业5329元;国有企业4801元;高等学校4404元;医疗卫生单位4056元;党政机 关3967;其他企业3889元;其他事业单位3740元;私营企业(民营、个体)3647元;中小学3422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58倍。 由于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有充分的选择权,因此毕业生对自己所找到工作的满意程度较高。在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中,有25.9%的毕业生对找到的工作感到非常满意;53.6%的毕业生感到满意;19.0%的毕业生感到一般;1.2%的毕业生感到不太满意;只有0.3%的毕业生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历之间存在差异:博士生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硕士生和本科生,专科生的满意度最低。 第二,就业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在京津沪地区就业的满意度最高;第二是西部地区;第三是东部地区;在中部地区就业的满意度最低。 第三,就业地点之间存在差异,城市越大满意度越高: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就业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地级市;第三是县级市或县城;第四是农村,在乡镇就业的满意度最低。 第四,工作单位性质之间存在差异,11个单位类型按照满意度 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党政机关;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国有企

区域差异分析常用指标

衡量区域差异的几种方法 一、概述 (一)区域差异的定义 所谓区域差异是指经济区域之间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现有水平以及经济发展可预期的前景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二)国外文献中描述地区差异的定量测算方法。 根据测算指标个数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1]: 第一类,测算单个经济指标的地区差异。在单变量地区差异的测算中,穆勒、赫斯特、史密斯 (W.Molle,Holst.B.van,Smith.H,1980)等人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将单变量地区差异分为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分析单个变量的极值,二是分析样本观察值的离散趋势。衡量单个变量极值差异的主要方法有:极值差幅(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额)、极值差率(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率)、极均值差幅(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平均值或平均值与最小值之差额)、极均值差率(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平均值或平均值与最小值之比率)、相对差距系数(即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额除以最大值)。分析样本观察值离散趋势的主要方法有:相对平均离差、加权平均离差、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对数变异系数等。这些指标均大于或等于零,当系数等于零时,表示最大的平等,系数值越大,表明地区间差异越大。 第二类,比较两个经济指标的地域分布。研究双变量地区差异,就是比较两个经济指标的地区分布,这种方法通常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单一效果系数,二是可分解系数。单一效果系数是比较两个经济指标地区差异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其指标很多,其中以基尼系数的应用最为广泛,它是在洛伦兹曲线(M.o.Lrenz,1905)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外单一效果系数还包括两变量的平均离差、两变量的标准差和地理联系率等。 以上是对国外描述地区差异的定量测算方法的概括,下面是就我们在实际运用中常常用到的一般用法。 二、测算区域差距的一般方法 (一)变异系数法[2]。

关于就业协议书范文集合八篇

关于就业协议书范文集合八篇 关于就业协议书范文集合八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各种协议书频频出现,签订了协议书就有了法律依靠。那么写协议书真的很难吗?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就业协议书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就业协议书篇1 甲方:_________大学学生处 乙方:_________ 丙方:_________ 为保证就业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保护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的合法权益,甲乙丙三方本着自愿合作的原则,经慎重协商,甲乙丙三方承认《_________大学大学生就业实习管理规定》对三方均有的约束力,并达成如下就业实习协议: 一、乙方要求甲方为其介绍丙方从事就业实习工作,其中 1.工作内容:_________ 2.工作时间:_________ 3.就业实习报酬和福利待遇:_________ 二、在办理实习信息登记时,乙方在就业实习报酬外应向甲方支付管理费用_________元。管理费用于为丙方购买人身保险等。 三、乙方在丙方实习期间,不得无故克扣丙方的劳动报酬。无论乙方辞退或丙方辞职,乙方均需付足学生自劳动开始之日至离开之日

的全部报酬。乙方有权根据其用工需要而终止与丙方实习用工关系,乙方终止用工关系需提前10天通知甲方、丙方。如丙方因无故离职,或因表现不佳被辞退,学校将按考勤等校规处理。 四、乙方在_________日以前,将丙方的报酬付给甲方,统一由甲方发放,乙方不直接与丙方发生经济关系。 五、丙方就业实习依法享受劳动保护,乙方不得安排丙方从事易对人体造成伤害或危险的特殊行业或专业的劳动及违法活动;乙方应对丙方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不得损害或变相损害丙方在劳动保护方面的合法权益。否则,造成的后果由乙方负责。但是,甲方应为丙方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障,乙方对丙方的医疗不承担责任。在工作期间,乙方对丙方的故意行为造成的自身人身伤害事故不负责任。有关劳动保护的其他内容参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甲方是具体负责指导大学生就业实习的组织管理机构。在工作中甲方教育丙方遵纪守法,执行用人单位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履行就业实习协议中的各项义务,如乙方与丙方发生纠纷,甲方主持调解双方的争议。在调解前,乙方或丙方不可申请仲裁和诉讼。 七、乙方有权与丙方签定有关知识产权、保密义务等协议。甲方督促丙方执行上述协议。 八、本协议发生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由甲方所在地法院管辖。 九、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综述

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 【摘要】:由于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取得的巨大的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地区间的经济差异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人均消费东部要高出许多,而西部有的甚至还停留在解放前的状态。 由于地理文化的差异造成现在的现象。正文更加充分揭示了差异的原因以及实证分析。 。 【关键词】经济增长经济差异区域经济差异 引言: 中国20多年经济改革所取得的绩效已经被很多人视为“中国的奇迹”,而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些地区间差距的扩大迹象,正在成为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们注意的焦点。与此相平行的是,大多数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或问题的早期研究,一般是将中国经济视为一个同质的整体,而近来的理论研究则越来越注重各个地区之间的差距。 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和数据可得性的差异,已有研究中对地区的划分,按划分程度的粗细,通常包括:按行政单位划分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沿海和内陆,城镇和乡村。少数研究中也有按华北、东北、东南、南部和西部五大区划分,以及以长江为界划分的南北。 地区差距是指经济、社会以及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要素差距组成的“集合体”,即地区间社会经济综合实力水平的差距。在经济学研究

中,衡量地区差距的指标,主要集中在人均或者劳均GDPGNP 人均收入,人均消费等,少数研究中也涉及其他一些社会指标,如平均受教育年龄、人均卫生支出,有的甚至构造了系统的指标体系。本文关注的核心是各地经济增长水平的差距及其形成原因,所采用的指标大多是反映地区产出或收入差距的指标,如人均GDP不同省份的有效人口增长、人均消费等。 中国的学者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差距的研究还是相当多的,不管是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面都有很多的文献去查。笔者基于今年9月份2006 年的统计年鉴,从实证方面做一个时间上的跟进,以及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的原因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正文:(一)开放对经济增长的空间影响 我国地区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即随着开放进程的推进,开放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关系逐渐凸现出来,同时地域差异被放大。在开放的第一个阶段,全国开放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相对生产增长率,也即相对人均产出增长率并不必然位于全国前列,如相对开放度较高的广东、浙江、海南、江苏、福建、山东等地,劳动生产率排在全国前10名之内,而同样是相对开放度较高的北京、天津、辽宁和上海的劳动增长率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很显然,在这个时期内,开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也为下一阶段各地的进一步开放做了准备,但总的来说,开放对各地经济的推动作用并不显著,地方优势并未随着开放得到充分发挥,此时开放的地域性差异不显著。在开放的第二个阶段,广东、上海、天津、福建、江苏、浙江及山东处于全国开放的前十位,而它们所对应的1995-2003年的生产率提高分别排在第8 2、1、4、7、3、9。这也表明,在开放的第二个阶段,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劳动生产增长率相应较快。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逐步显现出来,开放的地域差异

学生就业推荐协议书实用版

YF-ED-J4848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学生就业推荐协议书实用 版 An Agreement Between Civil Subjects To Establish, Change And Terminate Civil Legal Relations. Please Sign After Consensus, So As To Solve And Prevent Disputes And Realize Common Interes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学生就业推荐协议书实用版 提示:该协议文档适合使用于民事主体之间建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请经过一致协商再签订,从而达到解决和预防纠纷实现共同利益的效果。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为做好学生就业推荐工作,保障学校和学 生的正当权益,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特签订如 下合同: 一、甲方责任 1.负责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及完善 的教学设施; 2.按国家相关专业课程设置要求安排课 程,并配置相关专业教师授课; 3.在乙方毕业前三个月或毕业后三个月, 负责将毕业生推荐到_________相关单位工作。 二、乙方责任

1.严格遵守国家法令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2.学完本专业规定全部课程,全部科目考试合格,道德操行评分合格; 3.服从学校管理和工作安排。 三、待遇及费用 1.学校保证所推荐的单位试用期间每月总收入不少于_________元; 2.学生在前五个学期综合测评总成绩排在学校前十名者,或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者,优先推荐就业并免交就业推荐费,其余学生在最后一学期需另交纳就业推荐费 _________元; 3.面试期间学生的差旅费、住宿费由学生本人负责,学校不给予补贴;

推荐学生就业协议书(协议样本)

Restri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both parties to the agreement, the termination of cooperation, and clear regulations on related businesses. (协议范本)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学生就业协议书(协议样本)

推荐学生就业协议书(协议样本)说明:本协议书适用于协议双方同意签署协议后,约束协议双方的履行责任,合作终止以及相关业务明确规定,如果需要,可以直接下载打印或用于电子存档。 甲方:乙方: 地址:地址: 电话:电话: 传真:传真: 甲乙双方秉承平等自愿、协商一致之则,就甲方接收乙方推荐学生到甲方企业就业事宜签订本协议书,双方承诺共同遵守以下所协议: 一、操作方式 根据甲方用工条件,乙方负责协调、组织学生人(其中女生人,男生人)到甲方企业就业。注:在年月日到名女生和名男生。 二、甲方对就业学生的要求与条件 1、初中/中专以上学历,年龄18-25周岁,视力0.8以上;持本人有效身份证;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并能按期服务于甲方。 2、学生入厂均需由甲方安排体检(体检费从学生第一个月工资中扣),体检合格后方能录用。

三、中介推荐费用结算 1、劳务费用:学生就业满两个月后,甲方根据实际人数按人均元费用(注:其中人均元为“劳务费”,人均元为来厂“交通费”)。 2、支付方式: “劳务费”:元/人,按实际在职人数计算,凭乙方开具的“劳务费”发票,甲方分两个月打入乙方指定账户:(户名:、开户行:帐号:)。(注:学生在甲方就业工作满一个月支付元/人,满两个月支付剩余的元/人)。 “交通费”:元/人,按实际到厂人数计算,凭乙方提供的学生来厂“火车票”或“汽车票”,分两次现 金报销,学生到厂当天支付现金一部分(相当于来程从到惠州的火车票金额),剩余部分在学生上班一周内凭车票报销现金。 四、争议解决 未尽事宜或在执行本协议过程中发生争议时,甲乙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未果时,可提交仲裁委员会依法仲裁。 五、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代表签字并盖章后正式生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区域差异分析

5 / 5 9.区域差异分析类 设问1: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设问2: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设问3: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 设问4: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 背景:山地垂直带内部分异概况及苔原带受干扰后植物多样性差异变化示意图 考向: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差异表现及原因分析 背景:茉莉生长习性及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示意图 考向:农业生产区位条件差异分析 背景:卤虫生长习性、美国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变迁及大盐湖位置示意图 考向:产业规模的时间差异 背景:冻土基本特征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特点、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 考向: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差异 考向 区域环境差异的分析

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下图,回答下题。 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10分) 解答示例: 答案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1.自然要素差异 思考方向答题模板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南温带、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 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 气候气温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降水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不同期);有明 显旱、雨两季 地形地形类型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广) 地势起伏 状况 地势起伏大(小);×高×低;自×向×倾斜 5 / 5

毕业生就业状况评价和反馈机制研究(1)

毕业生就业状况评价和反馈机制研究 【摘要】: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进行理性分析,阐述就业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政府主导、高校协助、学生自觉登记、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机制的概念,以期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有所改观。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信息统计反馈机制 大学生就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1999年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就逐年加大,同时由于国企改制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国内出现了大规模的下岗人群,再加上农村富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大学生就业的形势越来越难。2008 年的世界金融危机,我国出口加工型企业纷纷减产或关闭,一大批产业工人下岗,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2009 年政府为刺激就业,想了很多办法,如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工作; 在大学毕业生中征兵; 硕士研究生扩招; 鼓励有科研课题的教授招收毕业生参加科研实验等; 但是,就业难的问题依然没有改变。今年,经济有复苏的迹象,就业难还将持续。在就业率逐层下达任务的情况下,学校想了许多办法,组织各种招聘会,给考研学生提供必要条件,组织学生考公务员,征兵工作下达指标等等,许多高校层层定就业率指标,完不成,有惩处。同时在一些学校出现了就业率作假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尽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就业信息统计机制,是解决高校就业率失真的根本。 一、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其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是近一个时期的社会问题。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一是就业总量压力大。参考各种统计数据,2009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 611 万人,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约六百三十万人,加上 2009 届三百多万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在 2010 年涌入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史无前例的千万人。二是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滞后。近十年来的扩招,造成高校硬件规模急剧膨胀,而相对应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等软件建设严重滞后,有的专业和市场需要衔接不好,专业和课程建设缺乏前瞻性,学生学非所用,市场不予认可; 学历层次与社会需求也不对称,市场需要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缺口大,供给少; 另外,扩招以后各个层次的大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下降,浮躁、不踏实是通病,个人定位不准、职业生涯目标模糊; 三是金融危机使很多企业陷入困境,企业需求量大减。2008 年的世界性金融风暴,不仅结束了中国股市的神话,同时使中国这个

毕业生就业推荐协议书精装版

毕业生就业推荐协议书精装版 Effectively restrain the parties’ actions and ensure tha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state, collectives and individuals are not harmed ( 协议范本 )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编号:MZ-HT-025997

毕业生就业推荐协议书精装版 甲方:________________学校 法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监护人:_________________ 与乙方的关系:_______________ 乙方于______年______月就读于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专业,为保证乙方学业完成及今后的发展,减少学生及家长的后顾之忧,拓宽学生毕业后就业渠道,依据甲方和该校的有关协议,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就乙方毕业后继续深造及就业安置问题达成协议内容如下: 一、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依据全日制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学计划,甲方组织乙方到大

连相关专业用工单位实习。 2.甲方负责为乙方的就业提供安置机会,就业安置率100%,甲方为乙方提供就业安置机会不少于三次(不能取得毕业证书者除外)。 二、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可获得______________学校毕业证书; 2.乙方有权放弃甲方提供的就业安置机会,放弃三次就业安置,甲方不再提供就业安排; 3.乙方身体条件要符合用工单位标准。 三、其它 1.协议期限自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至_______年 _______日,甲方为乙方完成三次就业安置; 2.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3.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主管部门各执一份; 4.本协议自双方签订后生效。

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正式版)范本

YOUR LOGO 如有logo可在此插入合同书—CONTRACT TEMPLATE— 精诚合作携手共赢 Sincere Cooperation And Win-Win Cooperation

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正式版)范本The Purpose Of This Document Is T o Clarify The Civi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ies Or Both Parties. After Reaching An Agreement Through Mutual Consultation, This Document Is Hereby Prepared 注意事项:此协议书文件主要为明确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的民事关系,同时保障各自的合法权益,经共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特此编制,文件下载即可修改,可根据实际情况套用。 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范本(一) 用人单位(甲方): 毕业生(乙方): 学校: 填写说明 1、本协议书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正式确立劳动人事关系前,经双向选择,在规定期限内就确立就业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而达成的书面协议;是用人单位确认毕业生相关信息真实可靠以及接收毕业生的重要凭据;是政府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各高校进行毕业生就业管理、编制就业方案以及毕业生办理就业落户手续等有关事项的重要依据。用人单位、毕业生应逐项准确填写,学校应认真审核

毕业生有关信息,政府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依据本协议书,办理毕业生就业登记审核和报到证签发等工作。 2、本协议书由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和毕业生双方当事人亲自签订,代签无效。 3、本协议书中的空栏,由双方协商确定后填写,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本协议书的未尽事宜,可另行签订补充协议,作为本协议书的附件,与本协议书一并履行。 4、本协议书内的年、月、日一律使用公历,除落款日期外,均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工资报酬等金额一律使用大写。 5、填写本协议书一律用蓝、黑色墨水书写,字迹清晰、工整,涂改处必须(签名)或加盖校对章,否则无效。 6、毕业生离校后签订本协议书的,学校可不签注意见。 甲方:***

大学生就业率的统计学分析

大学生就业率的统计学分析 一.近年就业趋势概述; 改革开放的30年来,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经济体制的改革导致就业体制和就业结构的变革。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国企职工下岗等中国特有的基本国情使我国的就业问题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经济环境。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而另一方面 高校扩招又使得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导致每年大学生毕业生数量剧增 。 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由于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而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由于工资差距,地域差距,毕业生普遍流东部发达地区,私营企业相比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就业人数迅猛增加。由专业之间供求不平衡更是使学非所用的矛盾逐渐显现 非重点院校毕业生和低学历毕业生就业相对困难。在这基础之上 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程度降低,岗位流动的速率趋势加快。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现在的年轻一代,实际上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代,注定要承受付出转型代价的一代。他们的上一代,实际上仍然在吃传统体制的旧饭,并未真正的投入到市场竞争中;他们的下一代,将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获得很大程度的劳动保障;而他们这一代,将注定在20年后的“白领失业浪潮”中变成中国社会最悲惨的人。这是时代的代价,没有办法的。 二.就业局势的统计学分析; 2014年各专业类的毕业生人数: 2008年到2014年大学生毕业生人数:

区域差异分析方法

专题复习《区域差异分析》 作者:杨村一中金玉玲 指导教师:宋印海顾启凤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区域,比较区域的不同点,掌握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解决区域发展方面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材料、图片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从材料、图片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最终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2、通过对习题总结和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会解决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不同区域差异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观,充分认识到人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贡献。 二、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 运用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解决不同区域异同及其区域发展问题。 四、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法、综合程序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 五、教学用具 自制幻灯片、相关材料和图片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最近我收到了两位好朋友的来信,信上的邮票吸引了我。(呈现出两幅邮票的画面)同学们能判断出我的朋友是来自哪里的吗?你是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一个朋友是来自江南地区,另一位来自内蒙古。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地区的民居判断出来。 【承接】建筑是不同地区区域特征的缩影,而建筑形式、风格都充分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试着分别说明,两处的建筑怎样反映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当地地理环境的特征究竟是什么那? 【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提问并总结】 1、江南水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湿度大,通风散热是建筑房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屋脊高,房间空间大,利于通风;屋檐宽,利于遮挡阳光,降低室内的温度。南方房屋顶坡度陡是为了容易排水,屋檐宽也是为了雨水排得更远。 2、温带大陆性气候,日夜温差大,风也很大,这里的居民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所以便于移动又可以御风保温——蒙古包。 【小结】 民居只是反映不同地区区域特征的一部分,而一个区域的主要差别体现在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方面。我们具体来讨论一下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 【教师承接提问】 区域是人为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我们怎么分析一个区域的特征,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板书】一、描述区域特征。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时间为两分钟)

毕业就业推荐协议书范本正式版

YOUR LOGO 毕业就业推荐协议书范本正式版 After The Contract Is Signed, There Will Be Legal Reliance And Binding On All Parties. And During The Period Of Cooperation, There Are Laws To Follow And Evidence To Find 专业合同范本系列,下载即可用

毕业就业推荐协议书范本正式版 使用说明:当事人在信任或者不信任的状态下,使用合同文本签订完毕,就有了法律依靠,对当事人多方皆有约束力。且在履行合作期间,有法可依,有据可寻,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甲方: 乙方: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以社会需求为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建立“需求、培养、实训、就业”的教学模式,使毕业生能够学以致用,经甲乙双方协商签订本协议。 一、甲方应履行的职责 1、根据乙方提供的入学材料,到省教育厅办理正式录取手续,负责学生毕业证及就业报到证的办理工作。 2、按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保质保量地完成各学科的教学任务。 3、学生毕业后负责推荐就业,并为每位学生至少提供一个就业岗位。 4、负责毕业生岗前培训工作。 5、负责推荐就业的专业包括我院本年招生的各个高职专业。 二、乙方应履行的职责 1、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学时。 2、在校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刻苦学习,成绩必须达到合格以上。

3、学生必须向学院提供真实、有效的入学录取材料。 4、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配合学院进行上岗培训及推荐就业。 三、如果乙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甲方不负责安置工作。 1、在校期间不认真学习,所学课程成绩有不合格的,不能按时取得毕业证者。 2、不按时交纳学费或经学院允许缓交,但在毕业前仍未交齐全部学费者。 3、在校期间受到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者。 4、毕业后自行就业者。 5、无正当理由,出于个人好恶,不服从推荐就业者。 四、其它规定 1、如发生协议条款之外的事情,由双方协商解决。 2、十八周岁以下的学生必须由监护人签字。 3、本协议一式两份,学院和学生各一份。 甲方:_____ 乙方:_____(学生) 法定代表人(盖章)监护人:(家长) x年x月x日 可在本位置填写公司名或地址 YOU CAN FILL IN THE COMPANY NAME OR ADDRESS IN THIS POSITION

推荐学生就业协议书201N

推荐学生就业协议书201N 推荐学生就业协议书201N 甲方: 乙方: 地址: 地址: 电话: 电话: 传真: 传真: 甲乙双方秉承平等自愿、协商一致之则,就甲方接收乙方学生到甲方企业就业事宜签订本协议书,双方承诺共同遵守以下所协议: 一、操作方式 根据甲方用工条件,乙方负责协调、组织学生人到甲方企业就业。 在年月日到名女生和名男生。 二、甲方对就业学生的要求与条件 1、初中/中专以上学历,年龄18-25周岁,视力0.8以上;持本人有效身份证;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并能按期服务于甲方。 2、学生入厂均需由甲方安排体检,体检合格后方能录用。 三、中介费用结算 1、劳务费用: 学生就业满两个月后,甲方根据实际人数按人均元费用。

2、支付方式: 劳务费: 元/人,按实际在职人数计算,凭乙方开具的劳务费发票,甲方分两个月打入乙方指定账户: 。。 交通费: 元/人,按实际到厂人数计算,凭乙方提供的学生来厂火车票或汽车票,分两次现 金报销,学生到厂当天支付现金一部分,剩余部分在学生上班一周内凭车票报销现金。 四、争议解决 未尽事宜或在执行本协议过程中发生争议时,甲乙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未果时,可提交仲裁委员会依法仲裁。 五、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代表签字并盖章后正式生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附送: 推荐教师节献词

推荐教师节献词 合: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祝贺!祝贺!热烈祝贺! 甲: 听!这是虹螺山激情的祝辞,这是址锚湾欢乐的和声。 乙: 激荡长空的碧海浪涛哟,怎比这千万红领巾的热烈祝愿!丙:连绵不断的金色海滩哟,怎容下千万少先队员的雀跃狂欢!丁: 我们,带着童年的乐,露着稚气的笑。甲: 我们,踏着历史的浪,追着时代的涛。 乙: 我们,把欢庆编织成花海,把祝贺汇集成歌潮。 四人合: 我们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群合: 祝贺!祝贺!祝贺! 四人合: 我们向参加大会的领导以及各位老师,表示亲切的问候: 群合: 你们好!你们好!你们好! 甲: 老师啊,您是慈祥的化身,您是奉献的写真乙: 您,把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交给了连山大地丙: 您,把一份挚诚的拳拳之志献给了连山的父老乡亲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