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一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合集下载

高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化学高三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高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化学高三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2-2023高三上化学期中模拟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2、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三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X的最低负价为-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r(Y)>r(Z)>r(W)B.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比Z的弱C.W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一定比X的强D.W与Z形成的化合物ZW2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Cl2通入NaOH溶液:Cl2+OH− = Cl− +ClO− +H2OB.Cu溶于稀HNO3:3Cu+8H+ +2NO3− = 3Cu2++2NO↑+4H2OC.NaHCO3溶液中加入稀HCl:CO32− +2H+ = CO2↑+H2OD.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Al3++3OH− = Al(OH)3↓4、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置入一定量的NO(g)和足量C(s),发生反应C(s)+2NO(g) CO2(g)+N2(g),平衡状态时NO(g)的物质的量浓度[NO]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ΔH>0B.若该反应在T1、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C.在T2时,若反应体系处于状态D,则此时一定有v正<v逆D.在T3时,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则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5、频哪醇重排反应是有机反应中的一类重要反应。

2016-2017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如图甲所示,Q1、Q2为两个固定的点电荷,其中Q1带负电,a、b、c三点在它们连线的延长线上.现有一带负电的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直线从a点开始向远处运动经过b、c 两点(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粒子经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 a、v b、v c,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Q2一定带正电B.Q2的电量一定小于Q1的电量C.b点的电场强度最大D.粒子由a点运动到c点运动过程中,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2.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的三条电场线,实线为一带负电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的运动轨迹,P、R、Q是这条轨迹上的三点,由此可知()A.带电粒子在R点时的速度大小大于在Q点时的速度大小B.带电粒子在P点时的电势能比在Q点时的电势能大C.带电粒子在R点时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比在Q点时的小,比在P点时的大D.带电粒子在R点时的加速度大小小于在Q点时的加速度大小3.如图所示,A、B、C、D、E、F为匀强电场中一个边长为1m的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A、B、C三点电势分别为10V、20V、30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E一定处在同一等势面上B.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10V/mC.正点电荷从E点移到F点,则电场力做负功D.电子从F点移到D点,电荷的电势能减少20eV4.如图所示,一面积为S,电阻为R的N匝矩形线圈处于一个交变的磁场中,磁感应强度的变化规律为B=B0sinω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线框中会产生交变电流B.在t=时刻,线框中感应电流达到最大值C.从t=0到t=这一过程中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荷量为D.若只增大变化磁场的频率,则线框中感应电流的频率也将增加,但电流的有效值不变5.(2007•居巢区校级模拟)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率V0在水平地面上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乙车先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当速率减小到0时,甲车也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为了避免碰车,在乙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时,甲、乙两车的距离至少应为()A.B. C.3D.26.(2015春•嘉兴校级期中)下列科学家中,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是()A.开普勒B.牛顿 C.卡文迪许 D.爱因斯坦7.(2012秋•宁波校级期中)在一光滑水平面内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物体从t=0时刻起,由坐标原点O(0,0)开始运动,其沿x轴和y轴方向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前2 s内物体沿x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后2 s内物体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但加速度沿y轴方向C.4 s末物体坐标为(4 m,4 m)D.4 s末物体坐标为(6 m,2 m)8.(2011•广东)图为静电除尘机理的示意图,尘埃在电场中通过某种机制带电,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集尘极迁移并沉积,以达到除尘目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到达集尘极的尘埃带正电荷B.电场方向由集尘极指向放电极C.带电尘埃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同D.同一位置带电荷量越多的尘埃所受电场力越大9.(2015•四川)如图所示,半圆槽光滑、绝缘、固定、圆心是O,最低点是P,直径MN 水平,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带正电小球(视为点电荷),b固定在M点,a从N点静止释放,沿半圆槽运动经过P点到达某点Q(图中未画出)时速度为零.则小球a()A.从N到Q的过程中,重力与库仑力的合力先增大后减小B.从N到P的过程中,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从N到Q的过程中,电势能一直增加D.从P到Q的过程中,动能减少量小于电势能增加量10.(2014•天门模拟)如图所示,x轴在水平地面上,y轴竖直向上,在y轴上的P点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y轴正方向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抛出两个小球a和b,不计空气阻力,若b 上行的最大高度等于P点离地的高度,则从抛出到落地,有()A.a的运动时间是b的运动时间的倍B.a的位移大小是b的位移大小的倍C.a、b落地时的速度相同,因此动能一定相同D.a、b落地时的速度不同,但动能可能相同二、实验题(共2小题,共20分)11.(10分)(2013秋•天津期末)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以测定重力和速度.(1)所需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______(填字母代号)中的器材.A.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B.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C.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D.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2)通过作图象的方法可以剔除偶然误差较大的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为使图线的斜率等于重力加速度,除作v﹣t图象外,还可作______图象,其纵轴表示的是______,横轴表示的是______.12.(10分)(2014秋•射洪县期末)实验室备有以下实验器材:A.一个已校准的电流表A(量程lmA,内阻约几百欧)B.一个标准电压表V(量程3V)C.一个电源E(电动势约为4V)D.一个电阻箱R1(阻值范围:0~9 999Q)E.一个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50Ω)F.一个单刀单掷开关S、另有导线若干(I)现要先测出电流表A的内阻,然后将其改装成量程也为3V的电压表,最后利用上述标准电压表V对改装成的电压表进行校对,则标准电压表与改装的电压表______.(串联或并联)(Ⅱ)若要求只设计一个电路,既可以较精确地测量A表的内阻,又能对改装的电压表进行校对.①请在虚线框中画出你设计的实验电路图.②若在测A表内阻的实验中,调节电阻箱R1,使其接人电路中的电阻为R时,读出A表和V表的示数分别为I和U,则电流表内阻的大小表达式为______.(用I、U和R表示)③将A表改装成量程为3V的电压表后,在进行校对时,发现改装后的电压表的读数总比标准电压表的读数小,这可能是因为电流表A的内阻测量值比实际值______,(填“大”,或“小”),应适当调节电阻箱使其接人的电阻值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三、计算题(共4小题,共40分)13.(10分)(2016秋•定州市校级月考)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使正负电子以相同速率对撞(撞前速度在同一直线上的碰撞)并进行高能物理研究的实验装置(如图甲),该装置一般由高能加速器(同步加速器或直线加速器)、环形储存室(把高能加速器在不同时间加速出来的电子束进行积累的环形真空室)和对撞测量区(对撞时发生的新粒子、新现象进行测量)三个部分组成.为了使正负电子在测量区内不同位置进行对撞,在对撞测量区内设置两个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区域.对撞区域设计的简化原理如图乙所示:MN和PQ为足够长的竖直边界,水平边界EF将整个区域分成上下两部分,Ⅰ区域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内,Ⅱ区域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现有一对正负电子以相同速率分别从注入口C和注入口D同时水平射入,在对撞测量区发生对撞.已知两注入口到EF的距离均为d,边界MN和PQ的间距为L,正电子的质量为m,电量为+e,负电子的质量为m,电量为﹣e.(1)试判断从注入口C入射的是正电子还是负电子;(2)若L=4d,要使正负电子经过水平边界EF一次后对撞,求正负电子注入时的初速度大小;(3)若只从注入口C射入电子,间距L=13(2﹣)d,要使电子从PQ边界飞出,求电子射入的最小速率,及以此速度入射到从PQ边界飞出所需的时间.14.(10分)(2015春•滨州期末)如图所示,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密封在烧瓶内,烧瓶通过细玻璃管与注射器和装有水银的U形管连接,最初竖直放置的U形管两臂中的水银柱等高,烧瓶中气体体积为400ml,现用注射器缓慢向烧瓶中注水,稳定后两臂中水银面的高度差为25cm,已知大气压强为75cmHg柱,不计玻璃管中气体的体积,环境温度不变,求:(1)共向玻璃管中注入了多大体积的水?(2)试分析此过程中气体吸热还是放热,气体的内能如何变化.15.(10分)(2016•衡水校级模拟)如图甲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足够长的粗糙水平面上,木板质量为M=4kg,长为L=1.4m;木块右端放的一小滑块,小滑块质量为m=1kg,可视为质点.现用水平恒力F作用在木板M右端,恒力F取不同数值时,小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分别对应不同数值,两者的a﹣F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10m/s2.求:(1)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以及木板与地面的滑动摩擦因数.(2)若水平恒力F=27.8N,且始终作用在木板M上,当小滑块m从木板上滑落时,经历的时间为多长.16.(10分)(2016•甘肃校级一模)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B相连,B静止在水平面上的O点,此时弹簧处于原长.另一质量与B相同的滑块A从P点以初速度v0向B滑行,经过时间t时,与B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B粘在一起运动.滑块均可视为质点,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求:(1)碰后瞬间,A、B共同的速度大小;(2)若A、B压缩弹簧后恰能返回到O点并停止,求弹簧的最大压缩量;(3)整个过程中滑块B对滑块A做的功.2016-2017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如图甲所示,Q1、Q2为两个固定的点电荷,其中Q1带负电,a、b、c三点在它们连线的延长线上.现有一带负电的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直线从a点开始向远处运动经过b、c 两点(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粒子经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 a、v b、v c,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Q2一定带正电B.Q2的电量一定小于Q1的电量C.b点的电场强度最大D.粒子由a点运动到c点运动过程中,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考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场强度;电势能【分析】速度时间图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斜率表示瞬时加速度,可见a到b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到b点加速度为0.从而知道b点的电场力及电场强度.通过B点的场强可以分析出两个点电荷电量的大小.通过能量守恒判断电势能的变化.【解答】解:AC、从速度图象上看,可见a到b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在b点时粒子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则电场力为零,所以该点场强为零,负电荷在ab上做减速运动,电场力向左,合场强向右,b点左侧合电场主要取决于,故带正电;负电荷在bc上做加速运动,电场力向右,合电场向左,b点右侧合电场主要取决于,说明带负电,故A正确,C错误;B、b点的电场强度为0,根据点电荷场强公式,因为,故,即的电量一定小于的电量,故B正确;D、负电荷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故粒子从a到b到c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小,故D 正确;故选:AB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根据图象b点的加速度为0,根据这一突破口,从而判断Q2的电性及Q1和Q2的电量大小.2.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的三条电场线,实线为一带负电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的运动轨迹,P、R、Q是这条轨迹上的三点,由此可知()A.带电粒子在R点时的速度大小大于在Q点时的速度大小B.带电粒子在P点时的电势能比在Q点时的电势能大C.带电粒子在R点时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比在Q点时的小,比在P点时的大D.带电粒子在R点时的加速度大小小于在Q点时的加速度大小【考点】电场线;电场强度【分析】根据轨迹弯曲的方向可知,电场力的方向沿电场线向右,根据受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判断出电场力做功的正负,从而判断出电荷电势能和动能的变化;总能量守恒;由电场线疏密确定出,P点场强大,电场力大,加速度大.【解答】解:A、电荷做曲线运动,电场力指向曲线的内侧,所以电场力的方向沿电场线向右,若粒子从P运动到Q,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动能减小,R点速度小于Q点速度,若粒子从Q运动到P,则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大,Q点速度小于R点速度,P点时的电势能比在Q点时的电势能小,故A正确,B错误;C、只有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和动能之和守恒,故带电质点在P点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等于在Q点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保持不变.故C错误;D、由电场线疏密确定出,R点场强大比Q大,电场力大,加速度大,故D错误;故选:A【点评】该类题目中,首先根据轨迹弯曲的方向判断出粒子受力的方向是解题的关键.根据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作出电场线,得到一些特殊点(电场线与等势面交点以及已知点)的电场力方向,同时结合能量的观点分析是解决这类问题常用方法.3.如图所示,A、B、C、D、E、F为匀强电场中一个边长为1m的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A、B、C三点电势分别为10V、20V、30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E一定处在同一等势面上B.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10V/mC.正点电荷从E点移到F点,则电场力做负功D.电子从F点移到D点,电荷的电势能减少20eV【考点】电势;元电荷、点电荷【分析】连接AC,根据匀强电场电势随距离均匀变化(除等势面)的特点,则知AC中点的电势为2V,连接EB,EB即为一条等势线,CA连线即为一条电场线,由BA间的电势差,由公式U=Ed求出场强大小.由W=qU,则电场力做功就可以求解.【解答】解:A、连接AC,AC中点电势为20V,与B电势相等,则EB连线必为一条等势线,故A正确.B、BA间的电势差为U BA=10V,又U BA=Ed AB cos30°,得场强E==V/m=V/m.故B错误;C、由上得知,E的电势为20V,F点与A点的电势相等为10V,则正电荷从E点移到F点,电势能减小,则电场力做正功,故C错误.D、由上得知,F的电势为10V,D点与C点的电势相等为30V,则电子从F点移到D点,电场力做功W FD=eU FD=e(φF﹣φD)=﹣(10﹣30)eV=20eV,那么电势能将减小20eV.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的关键找等势点,作出电场线,这是解决这类问题常用方法.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正六边形的对称性分析匀强电场中各点电势的关系.4.如图所示,一面积为S,电阻为R的N匝矩形线圈处于一个交变的磁场中,磁感应强度的变化规律为B=B0sinω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线框中会产生交变电流B.在t=时刻,线框中感应电流达到最大值C.从t=0到t=这一过程中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荷量为D.若只增大变化磁场的频率,则线框中感应电流的频率也将增加,但电流的有效值不变【考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分析】根据交流电产生条件: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即可求解;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出感应电流的瞬时表达式,从而可确定感应电流的最大值;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与电量表达式,即可求解电量的大小;根据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瞬时表达式,结合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从而确定有效值.【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矩形线圈处于一个交变的磁场中,从而导致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则产生感应电流,故A正确;B、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瞬时表达式,为i=cosωt,当在t=时刻,线框中感应电流达到最大值,故B正确;C、根据电量的表达式,q=N,从t=0到t=这一过程中通过导体磁通量变化为B0S,所以横截面积的电荷量为为N,故C错误;D、若只增大变化磁场的频率,则线框中感应电流的频率也将增加,导致最大值也增加,所以有效值也增大,故D错误.故选:AB【点评】考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学会如何求解横截面积的电荷量,注意横截面积的电荷量还与线圈的匝数有关,同时掌握最大值与频率有关,以及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5.(2007•居巢区校级模拟)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率V0在水平地面上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乙车先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当速率减小到0时,甲车也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为了避免碰车,在乙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时,甲、乙两车的距离至少应为()A.B. C.3D.2【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乙车先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根据运动学的公式求出车停止的时间和停止时的位移;该时间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公式x=vt求得甲的第一段位移.之后甲做匀减速运动,再根据运动学的公式即可求得.甲、乙两车的距离最小是两车位移的和.【解答】解:乙车停止的时间为t1,则:①乙的位移:该时间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为:之后甲做减速运动,由于甲与乙的初速度、加速度都相同,所以甲停止的时间与停止时的位移都与乙的相同,所以甲减速的位移为:甲、乙两车的距离最小是两车位移的和:所以选项D正确.故选:D.【点评】甲、乙两车在水平地面上相向运动,它们之间的最小距离为两车位移的和.这是该类题目的共同点.6.(2015春•嘉兴校级期中)下列科学家中,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是()A.开普勒B.牛顿 C.卡文迪许 D.爱因斯坦【考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万有引力恒量的测定【分析】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前人(开普勒、胡克、雷恩、哈雷)研究的基础上,凭借他超凡的数学能力证明,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发表的.【解答】解: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推论了物体不受力时运动规律,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牛顿在前人(开普勒、胡克、雷恩、哈雷)研究的基础上,凭借他超凡的数学能力,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经过了100多年后,卡文迪许测量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对于物理学上重要实验、发现和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高考考查内容之一.7.(2012秋•宁波校级期中)在一光滑水平面内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物体从t=0时刻起,由坐标原点O(0,0)开始运动,其沿x轴和y轴方向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前2 s内物体沿x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后2 s内物体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但加速度沿y轴方向C.4 s末物体坐标为(4 m,4 m)D.4 s末物体坐标为(6 m,2 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前2s内物体在y轴方向没有速度,只有x轴方向有速度,由图看出,物体在x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2s内物体在x和y两个方向都有速度,x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y方向做匀加直线运动,根据运动的合成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公式分别求出4s 内物体两个方向的坐标.【解答】解:A、前2s内,物体在y轴方向没有速度,由图看出,物体沿x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在后2s内,物体在x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y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的合成得知,物体做匀加速曲线运动,加速度沿y轴方向.故B错误.C、D在前2s内,物体在x轴方向的位移为:x1=t=×2m=2m.在后2s内,x轴方向的位移为:x2=v x t=2×2m=4m,y轴方向位移为:y=×2m=2m,则4s末物体的坐标为(6m,2m).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采用程序法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的合成法求解物体的位移.8.(2011•广东)图为静电除尘机理的示意图,尘埃在电场中通过某种机制带电,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集尘极迁移并沉积,以达到除尘目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到达集尘极的尘埃带正电荷B.电场方向由集尘极指向放电极C.带电尘埃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同D.同一位置带电荷量越多的尘埃所受电场力越大【考点】* 静电的利用和防止【分析】从静电除尘机理出发即可解题.由于集尘极与电池的正极连接,电场方向有集尘极指向放电极.而尘埃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集尘极迁移并沉积,说明尘埃带负电.负电荷在电场中受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力方向相反,根据F=Eq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由于集尘极与电池的正极连接,电场方向有集尘板指向放电极,B正确.而尘埃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集尘极迁移并沉积,说明尘埃带负电,A错误.负电荷在电场中受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力方向相反,C错误.根据F=Eq可得,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是关于静电的防止与应用,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静电的防止与应用的具体实例9.(2015•四川)如图所示,半圆槽光滑、绝缘、固定、圆心是O,最低点是P,直径MN 水平,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带正电小球(视为点电荷),b固定在M点,a从N点静止释放,沿半圆槽运动经过P点到达某点Q(图中未画出)时速度为零.则小球a()A.从N到Q的过程中,重力与库仑力的合力先增大后减小B.从N到P的过程中,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从N到Q的过程中,电势能一直增加D.从P到Q的过程中,动能减少量小于电势能增加量【考点】电势能;功能关系【分析】分析库仑力及重力的合力,根据功的公式明确合力做功情况;再根据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的特点与势能的关系分析电势能的变化.【解答】解:A、a由N到Q的过程中,重力竖直向下,而库仑力一直沿二者的连线方向,则可知,重力与库仑力的夹角一直减小,同时库仑力在增大;故合力一直在增大;故A错误;B、在整个过程中合力先与运动方向的夹角均为锐角,合力做正功;而后一过程中合力与运动方向夹角为钝角,合力做负功;故从N到P的过程中,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B正确;C、由于在下降过程中,库仑力一直与运动方向夹角大于90度,故库仑力一直做负功;电势能一直增加;故C正确;D、从P到Q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知,﹣mgh﹣W E=0﹣mv2;故动能的减小量等于重力势能增加量和电势能的增加量;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功能关系,要注意明确电场力和重力具有相同的性质,即重力做功量度重力势能的改变量;而电场力做功量度电势能的改变量.10.(2014•天门模拟)如图所示,x轴在水平地面上,y轴竖直向上,在y轴上的P点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y轴正方向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抛出两个小球a和b,不计空气阻力,若b 上行的最大高度等于P点离地的高度,则从抛出到落地,有()A.a的运动时间是b的运动时间的倍B.a的位移大小是b的位移大小的倍C.a、b落地时的速度相同,因此动能一定相同D.a、b落地时的速度不同,但动能可能相同【考点】平抛运动【分析】a做平抛运动,运动平抛运动的规律得出时间与高度的关系.b做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做匀减速运动,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分两段求运动时间,即可求解时间关系;b 的位移大小等于抛出时的高度.根据b的最大高度,求出初速度与高度的关系,即可研究位移关系;根据机械能守恒分析落地时动能关系.【解答】解:A、设P点离地的高度为h.对于b:b做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与下落过程对称,则b 上升到最大的时间为t1=,从最高点到落地的时间为t2=,故b运动的总时间t b=t1+t2=(+1);对于a:做平抛运动,运动时间为t a=;则有t b=(+1)t a.故A错误.B、对于b:h=,则得v0=;对于a:水平位移为x=v0t=•=2h,a的位移为x a==h,而b的位移大小为h,则a的位移大小是b的位移大小的倍.故B错误.C、D、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E k=mgh+m,则知两球落地时动能可能相同.而速度方向不同,则落地时速度不同.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平衡力--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法

平衡力--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法

平衡力--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多选题1.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小球用橡皮筋悬挂在竖直墙的O点,小球静止在M点,N为O点正下方一点,ON间的距离等于橡皮筋原长,在N点固定一铁钉,铁钉位于橡皮筋右侧。

现对小球施加拉力F,使小球沿以MN为直径的圆弧缓慢向N运动,P为圆弧上的点,角PNM为60°。

橡皮筋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则A. 在P点橡皮筋弹力大小为B. 在P点时拉力F大小为C. 小球在M向N运动的过程中拉力F的方向始终跟橡皮筋垂直D. 小球在M向N运动的过程中拉力F先变大后变小【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物理试题【答案】AC【解析】A、设圆的半径为R,则,ON为橡皮筋的原长,设劲度系数为k,开始时小球二力平衡有;当小球到达P点时,由几何知识可得,则橡皮筋的弹力为,联立解得,故A正确。

B、小球缓慢移动,即运动到任意位置均平衡,小球所受三个力平衡满足相似三角形,即,,因,可得,故B错误。

C、同理在缓慢运动过程中由相似三角形原理可知,则拉力F始终垂直于橡皮筋的弹力,C正确。

D、在两相似三角形中,代表F大小的边MP的长度一直增大,故F一直增大,故D错误。

则选AC。

【点睛】三力平衡可以运用合成法、作用效果分解法和正交分解法,而三力的动态平衡就要用图解法或相似三角形法,若有直角的还可以选择正交分解法。

2.如图所示,有一个固定的1/4圆弧形阻挡墙PQ,其半径OP水平、OQ竖直.在PQ墙和斜面体A之间卡着一个表面光滑的重球B,斜面体A放在光滑的地面上并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推着,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改变推力F的大小,推动斜面体A沿着水平地面向左缓慢运动,使球B沿斜面上升一很小高度.在球B缓慢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斜面体A与球B之间的弹力逐渐减小B. 阻挡墙PQ与球B之间的弹力逐渐减小C. 水平推力F逐渐增大D. 水平地面对斜面体A的弹力不变【来源】江西省赣州市赣州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B)物理试题【答案】AB【解析】小球B 处于平衡状态,对B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当球B 沿斜面上升一很小高度时,圆弧阻挡墙对B 的压力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减小,根据图象可知,斜面体A 与球B 之间的弹力2N 逐渐减小,阻挡墙PQ 与球B 之间的弹力1N 逐渐减小,故AB 正确;以斜面体为研究对象,则有上述解析可知球B 对斜面A 的弹力减小,则可以将该力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该力与水平竖直所成夹角不变,所以竖直与水平分力都减小,而F 等于其水平分力,故F 减小,地面对A 的支持力等于A 的重力加上该力的竖直分力,故地面对A 的支持力也减小,故CD 错误。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mdash;3题。

汉代的印章(节选)汉代的印章,在印章史上历来被人们称为是古代玺印艺术的巅峰。

汉初的官私印都继承了秦印的制度,官印仍用田字格和日字格,私印也带有框栏。

汉初官印作为当时官方的法物,所用的文字均为小篆结构,结体方正平直,不做任何增损处理,以示严肃。

这类文字,笔画都比秦官印文字粗壮。

它们被用在带框格的布局中,整体显得庄重浑穆,平整规矩。

汉初的官印布局尽管套用秦制,但印文面目有了改进,印风自有异于秦,为汉代后来印章的风格起了奠基的作用。

汉初官印在布局中取消田字格,应不晚于吕后二年。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的“轪(dagrave;i)侯之印”殉葬印,布局已不用田字格,便是有力的见证。

轪侯卒于吕后二年,离汉开国(公元206年)仅20年。

汉官印的布局和风格并不因用田字格二显得单调,有的作多字一排或二排布局,有的作四字二排布局,有的作四字以上的三排布局。

在风格方面,铸印印文布排严实整齐,笔画圆润浑穆;凿印印文布排活泼,笔画生涩,转折处时见锋芒和棱角。

汉私印在脱离秦制后,多方面有了重要的发展。

这种发展首先表现在印文方面。

它们运用了增损之法,笔画繁者省,简者增,按印文布排的疏密需要,应情而定,非常灵活。

这类印文与小篆相较,结构很不规范,但被大量使用,约定俗成,得到了当时社会的认可,成了作为专用于印章中的文字,称为缪篆,被列为汉六书之一。

此外,还用装饰感极强的鸟虫书入印。

鸟虫书的笔画,往往带有鸟形、虫形、鱼形,因此得名。

所谓鸟虫,放大后,鸟即鸾凤,虫即螭龙。

按汉人习惯,以龙凤形象入印,象征吉祥辟邪,以鱼入印象征相思和爱情,并非仅为美化印文。

其次,表现在形式结构上,敢于创新,敢于变化,重艺术效果和装饰趣味。

白文印,不论满白或细白文,均朴实大方,印文布排或匀称、或对比。

朱白相间的印,在同一方印中,或用一半朱文一半白文,或用三朱一白,或用三白一朱,通常将笔画少的字作朱文,笔画多的字作白文,使朱文笔画的粗细近同于白文笔画的间隙,使朱白二者的量感接近。

2016届成都一诊数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文理科)解析

2016届成都一诊数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文理科)解析

开始结束是否成都市高2016级“一诊”考试数学试题(文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已知集合{|(1)(2)0}A x x x =+-≤,{|22}B x x =-<<,则AB =(A ){|12}x x -≤≤ (B ){|12}x x -≤< (C ){|12}x x -<< (D ){|21}x x -<≤2.在ABC ∆中,“4A π=”是“2cos 2A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如图为一个半球挖去一个圆锥后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剩余部分与挖去部分的体积之比为(A )3:1 (B )2:1 (C )1:1(D )1:24.设147()9a-=,159()7b =,27log 9c =,则a , b , c 的大小顺序是 (A )b a c <<(B )c a b << (C )c b a <<(D )b c a <<5.已知n m ,为空间中两条不同的直线,βα,为空间中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若βα//,//m m ,则βα// (B )若,m m n α⊥⊥,则//n α(C )若n m m //,//α,则α//n (D )若βα//,m m ⊥,则βα⊥6.已知实数,x y 满足402020x y x y y -+≥⎧⎪+-≤⎨⎪-≥⎩,则2z y x =-的最大值是(A )2 (B )4 (C )5 (D )67.执行如图所示程序框图,若使输出的结果不大于50,则输入的整数k 的最大值为(A )4 (B )5 (C )6 (D )78.已知菱形ABCD 边长为2,3B π∠=,点P 满足AP AB λ=,λ∈R .若3BD CP ⋅=-,则λ的值为(A )12 (B )12- (C )13(D ) 13-4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9.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E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若E 上存在点P 使12F F P ∆为等腰三角形,且其顶角为23π,则22a b 的值是(A )43(B )233 (C )34(D )3210.已知函数232log (2),0()33,x x kf x x x k x a-≤<⎧=⎨-+≤≤⎩ .若存在实数k 使得函数()f x 的值域为[1,1]-,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3[,13]2+ (B )[2,13]+ (C )[1,3] (D ) [2,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1.设复数z 满足i (32i )(1z -=+-(其中i 为虚数单位),则z = .12.已知函数3()sin 1f x xx -=++.若()3f a =,则()f a -= .13.甲、乙两人在5次综合测评中成绩的茎叶图如图所示,其中一个数字被污损,记甲,乙的平均成绩分别为x 甲,x 乙.则x >甲x 乙的概率是 .14. 已知圆422=+y x ,过点(0,1)P 的直线l 交该圆于B A ,两点,O 为坐标原点,则OAB ∆面积的最大值是 .15.某房地产公司要在一块矩形宽阔地面(如图)上开发物业 ,阴影部分是不能开发的古建筑群,且要求用在一条直线上的栏栅进行隔离,古建筑群的边界为曲线2413y x =-的一部分,栏栅与矩形区域边界交于点M ,N .则当能开发的面积达到最大时,OM 的长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16.(12分)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1q >,且212()5n n n a a a +++=.(Ⅰ)求q 的值; (Ⅱ)若2510a a =,求数列{}3nn a 的前n 项和n S . 17.(12分)有编号为129,,,A A A 的9道题,其难度系数如下表:其中难度系数小于0.50的为难题.编号难度系数0.48 0.56 0.52 0.37 0.69 0.47 0.47 0.58 0.50(Ⅰ)从上述9道题中,随机抽取1道,求这道题为难题的概率; (Ⅱ)从难题中随机抽取2道,求这两道题目难度系数相等的概率.甲 乙 4 7 5 8 7 699 24118.已知函数22531()cos sin cos sin 424f x x x x x =--. (Ⅰ)求函数()f x 取得最大值时x 取值的集合; (Ⅱ)设A ,B ,C 为锐角三角形ABC 的三个内角.若3cos 5B =,1()4f C =-,求sin A 的值. 19.(12分)如图,菱形ABCD 与正三角形BCE 的边长均为2,它们所在平面互相垂直,FD ⊥平面ABCD ,且3FD =.(Ⅰ)求证://EF 平面ABCD ;(Ⅱ)若60CBA ∠=︒,求几何体EFABCD 的体积.20.(13分)已知椭圆22:132x y E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B ,点P 为椭圆上异于,A B 的任意一点.(Ⅰ)求直线PA 与PB 的斜率之积;(Ⅱ)过点3(,0)5Q -作与x 轴不重合的任意直线交椭圆E 于M ,N 两点.证明:以MN 为直径的圆恒过点A . 21.(14分)已知函数21()(1)ln ()2f x ax a x x a =-++-∈R . (Ⅰ)当0a >时,求函数()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Ⅱ)当0a =时,设函数()()(2)2g x xf x k x =-++.若函数()g x 在区间1[,)2+∞上有两个零点,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数学(文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第I 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B ; 2.B ; 3.C ; 4.C ; 5.D ; 6.D ; 7.A ; 8.A ; 9.D ; 10.B .第II 卷(非选择题,共10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15i +; 12.-1; 13.25; 14.3; 15.1.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 16.解:(Ⅰ)212()5,n n n a a a +++=22()5.n n n a a q a q ∴+=由题意,得0n a ≠,∴22520.q q -+=2q ∴=或1.21q >, 2.q ∴= ……………………6分(Ⅱ)2510,a a =42911().a q a q ∴=12a ∴=.∴122[1()]2332.2313n n n n S +-==--……………………12分 17.解:(Ⅰ)记“从9道题中,随机抽取1道为难题”为事件M ,9道题中难题有1A ,4A ,6A ,7A 四道. ∴4().9P M =……………6分(Ⅱ)记“从难题中随机抽取2道难度系数相等”为事件N ,则基本事件为:14{,}A A ,16{,}A A ,17{,}A A ,46{,}A A ,47{,}A A ,67{,}A A 共6个;难题中有且仅有6A ,7A 的难度系数相等. ∴1().6P N =……………12分18.解:(Ⅰ)22531()cos sin cos sin 424f x x x x x =-- 13sin(2).223x π=--……………………3分 要使()f x 取得最大值,须满足sin(2)3x π-取得最小值. ∴,12x k k π=π-∈Z.……………………5分 ∴当()f x 取得最大值时,x 取值的集合为{|,}.12x x k k π=π-∈Z ……………………6分(Ⅱ)由题意,得3sin(2).32C π-=- (0,),2C π∈22(,).333C πππ∴-∈-3C π∴=. ………………9分(0,)2B π∈,4sin .5B ∴=4133433.525210+=⨯+⨯=………………12分 19.解:(Ⅰ)如图,过点E 作EH BC ⊥于H ,连接.HD 平面ABCD ⊥平面BCE ,EH ⊆平面BCE , 平面ABCD平面BCE 于BC ,∴EH ⊥平面.ABCD又FD ⊥平面ABCD , 3.FD =∴四边形EHDF 为平行四边形.EF ⊄平面ABCD ,HD ⊆平面,ABCD//EF ∴平面.ABCD ………6分(Ⅱ)连接,CF HA .由题意,得HA BC ⊥.HA ⊆平面,ABCD 平面ABCD ⊥平面BCE 于BC ,C BDAEFH∴HA ⊥平面BCE .//FD EH ,EH ⊆平面BCE ,FD ⊄平面BCE ,//FD ∴平面.BCE同理,由//HB DA 可证,//DA 平面.BCEFD DA 于D ,FD ⊆平面ADF ,DA ⊆平面ADF ,∴平面BCE //平面.ADFF ∴到平面BCE 的距离等于HA 的长. FD 为四棱锥F ABCD -的高,3.= ……………………………12分20.解:(Ⅰ)(3,0),(3,0)A B -.设点(,)P x y (0)y ≠.则有22132x y +=,即22222(1)(3).33x y x =-=- 22333PA PBy y yk k x x x ∴⋅=⋅=-+-222(3)23.33x x -==-- ……………………4分 (Ⅱ)设11(,)M x y ,22(,)N x y ,MN 与x 轴不重合,∴设直线3:()5MN l x ty t =-∈R . 由223,52360x ty x y ⎧=-⎪⎨⎪+-=⎩得2243144(23)0.525t y ty +--= 由题意,可知0∆>成立,且12212243523.1442523t y y t y y t ⎧⎪+=⎪⎪+⎨⎪-⎪=⎪+⎩……(*)将(*)代入上式,化简得∴AMAN ⊥,即以MN 为直径的圆恒过点A . ………………13分21.解:(Ⅰ)()f x 的定义域为(0,)+∞,(1)(1)()(0).ax x f x a x--'=->①当(0,1)a ∈时,11a >.由()0f x '<,得1x a >或1x <.∴当(0,1)x ∈,1(,)x a∈+∞时,()f x 单调递减.∴()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1),1(,)a+∞.②当1a =时,恒有()0f x '≤,∴()f x 单调递减. ∴()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③当(1,)a ∈+∞时,11a<. 由()0f x '<,得1x >或1x a <.∴当1(0,)x a ∈,(1,)x ∈+∞时,()f x 单调递减.∴()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1(0,)a,(1,)+∞.综上,当(0,1)a ∈时,()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1),1(,)a+∞;当1a =时,()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当(1,)a ∈+∞时,()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1(0,)a ,(1,)+∞. ………6分(Ⅱ)2()ln (2)2g x x x x k x =--++在1[,)2x ∈+∞上有零点,即关于x 的方程2ln 22x x x k x -+=+在1[,)2x ∈+∞上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令函数2ln 21(),[,)22x x x h x x x -+=∈+∞+. 则2232ln 4()(2)x x x h x x +--'=+. 令函数21()32ln 4,[,)2p x x x x x =+--∈+∞. 则(21)(2)()x x p x x -+'=在1[,)2+∞上有()0p x '≥.故()p x 在1[,)2+∞上单调递增.(1)0p =,∴当1[,1)2x ∈时,有()0p x <即()0h x '<.∴()h x 单调递减;当(1,)x ∈+∞时,有()0p x >即()0h x '>,∴()h x 单调递增.19ln 2()2105h =+,(1)1,h =10210ln 21021023(10)12123h --=>=>1()2h , ∴k 的取值范围为9ln 2(1,].105+…………14分 成都市高2016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数学试题(理科)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1)(2)0}A x x x =∈+-≤Z ,{|22}B x x =-<<,则AB =(A ){|12}x x -≤< (B ){1,0,1}- (C ){0,1,2} (D ){1,1}-开始结束是否2.在ABC ∆中,“4A π=”是“2cos 2A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如图为一个半球挖去一个圆锥后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剩余部分与挖去部分的体积之比为(A )3:1 (B )2:1 (C )1:1 (D )1:24.设147()9a -=,159()7b =,27log 9c =,则a , b , c 的大小顺序是 (A )b a c <<(B )c a b <<(C )c b a << (D )b c a <<5.已知n m ,为空间中两条不同的直线,βα,为空间中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若βα//,//m m ,则βα//(B )若,m m n α⊥⊥,则//n α(C )若n m m //,//α,则α//n (D )若βα//,m m ⊥,则βα⊥6.执行如图所示程序框图,若使输出的结果不大于50,则输入的整数k 的最大值为(A )4 (B )5 (C )6 (D )77.已知菱形ABCD 边长为2,3B π∠=,点P 满足AP AB λ=,λ∈R .若3BD CP ⋅=-,则λ的值为(A )12 (B )12- (C )13 (D ) 13-8.过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的左顶点A 作斜率为1的直线,该直线与双曲线两条渐近线的交点分别为,B C .若12AB BC =,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 )10 (B )5 (C )3 (D )29.设不等式组402020x y x y y -+≤⎧⎪+-≤⎨⎪-≥⎩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 .若指数函数(0xy a a =>且1)a ≠的图象经过区域D 上的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A )[2]3, (B )[3,)+∞ (C )(0]13, (D )1[,1)310.如果数列{}n a 中任意连续三项奇数项与连续三项偶数项均能构成一个三角形的边长,则称{}n a 为“亚三角形”数列;对于“亚三角形”数列{}n a ,如果函数()y f x =使得()n n b f a =仍为一个“亚三角形”数列,则称()y f x =4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是数列{}n a 的一个“保亚三角形函数”(*n ∈N ).记数列{}n c 的前n 项和为n S ,12016c =,且15410080n n S S +-=,若()lg g x x =是数列{}n c 的“保亚三角形函数”,则{}n c 的项数n 的最大值为 (参考数据:lg 20.301≈,lg 2016 3.304≈) (A )33 (B )34(C )35(D )36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1.设复数z 满足i (32i)(1i)z -=+-(其中i 为虚数单位),则z = .12.7(2)x -的展开式中,2x 的系数是 .13.甲、乙两人在5次综合测评中成绩的茎叶图如图所示,其中一个数字被污损,记甲,乙的平均成绩分别为x 甲,x 乙,则x >甲x 乙的概率是 . 14.如图,某房地产公司要在一块矩形宽阔地面上开发物业 ,阴影部分是不能开发的古建筑群,且要求用在一条直线上的栏栅进行隔离,古建筑群的边界为曲线2413y x =-的一部分,栏栅与矩形区域边界交于点M ,N .则MON ∆面积的最小值为 .15.已知函数232log (2),0()33,x x kf x x x k x a -≤<⎧=⎨-+≤≤⎩.若存在k 使得函数()f x 的值域为[1,1]-,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1q >,且212()5n n n a a a +++=. (Ⅰ)求q 的值;(Ⅱ)若2510a a =,求数列{}3nn a 的前n项和n S . 17.(本小题满分12分)某类题库中有9道题,其中5道甲类题,每题10分,4道乙类题,每题5分.现从中任意选取三道题组成问卷,记随机变量X 为此问卷的总分. (Ⅰ)求X 的分布列;(Ⅱ)求X 的数学期望()E X . 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向量m31(cos 2,sin cos )22x x x =-,n 31(1,sin cos )22x x =-,设函数()f x =m n . (Ⅰ)求函数()f x 取得最大值时x 取值的集合;(Ⅱ)设A ,B ,C 为锐角三角形ABC 的三个内角.若3cos 5B =,1()4f C =-,求sin A 的值.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菱形ABCD 与正三角形BCE 的边长均为2,它们所在平面互相垂直,FD ⊥平面ABCD ,且3FD =.(Ⅰ)求证://EF 平面ABCD ;(Ⅱ)若60CBA ∠=︒,求二面角A FB E --的余弦值. 20.(本小题满分13分)甲 乙 4 7 5 8 7 699241CDEF已知椭圆22:132x y E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B ,点P 为椭圆上异于,A B 的任意一点. (Ⅰ)求直线PA 与PB 的斜率之积;(Ⅱ)设(,0)(3)Q t t ≠-,过点Q 作与x 轴不重合的任意直线交椭圆E 于M ,N 两点.则是否存在实数t ,使得以MN 为直径的圆恒过点A ?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21()(1)ln ()2f x ax a x x a =-++-∈R .(Ⅰ)当0a >时,求函数()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Ⅱ)当0a =时,设函数()()g x xf x =.若存在区间1[,][,)2m n ⊆+∞,使得函数()g x 在[,]m n 上的值域为[(2)2,(2)2]k m k n +-+-,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数学(理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第I 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B ;2.B ;3.C ;4.C ;5.D ;6.A ;7.A ;8.B ;9.D ; 10.A.第II 卷(非选择题,共10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15i +; 12.280-; 13.25; 14.23; 15.[2,13]+.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 16.解:(Ⅰ)212()5,n n n a a a +++=22()5.n n n a a q a q ∴+= 由题意,得0n a ≠,∴22520.q q -+=2q ∴=或1.21q >, 2.q ∴= ……………………6分(Ⅱ)2510,a a =42911().a q a q ∴=12a ∴=.∴122[1()]2332.2313n n n n S +-==--……………………12分 17.解:(Ⅰ)由题意,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15,20,25,30.∵3439C 1(15)=C 21P X ==,214539C C 5(20)=,C 14P X ⋅==124539C C 10(25)=C 21P X ⋅==,3539C 5(30)=C 42P X ==, ∴X 的分布列为:15202530………………7分(Ⅱ)()E X 151051520253021142142=⨯+⨯+⨯+⨯70.3= ………………12分 18.解:(Ⅰ)231()cos 2(sin cos )22f x x x x =+- 13sin(2).223x π=--……………………3分 要使()f x 取得最大值,须满足sin(2)3x π-取得最小值. ∴,12x k k π=π-∈Z.……………………5分∴当()f x 取得最大值时,x 取值的集合为{|,}.12x x k k π=π-∈Z ……………………6分 (Ⅱ)由题意,得3sin(2).32C π-=- (0,),2C π∈22(,).333C πππ∴-∈-3C π∴=. ………………9分(0,)2B π∈,4sin .5B ∴=4133433.525210+=⨯+⨯= ………………12分 19.解:(Ⅰ)如图,过点E 作EH BC ⊥于H ,连接.HD3EH ∴=.平面ABCD ⊥平面BCE ,EH ⊆平面BCE ,平面ABCD平面BCE 于BC ,∴EH ⊥平面.ABCD又FD ⊥平面ABCD , 3.FD =∴四边形EHDF 为平行四边形.EF ⊄平面ABCD ,HD ⊆平面,ABCD//EF ∴平面.ABCD ………6分(Ⅱ)连接.HA 由(Ⅰ),得H 为BC 中点,又60CBA ∠=︒,ABC ∆为等边三角形,∴.HA BC ⊥分别以,,HB HA HE 为,,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H xyz -.则(1,0,0),(2,3,3),(0,03),(0,3,0).B F E A -(3,3,3)BF =-,(1,3,0)BA =-,(1,0,3).BE =-设平面EBF 的法向量为1111(,,)x y z =n .由1100BF BE ⎧⋅=⎪⎨⋅=⎪⎩,n n 得111113330.30x y z x z ⎧-++=⎪⎨-+=⎪⎩令11z =,得1(3,2,1)=n . zyxC BDAEFH C BDAEFH设平面ABF 的法向量为2222(,,)x y z =n .由2200BF BA ⎧⋅=⎪⎨⋅=⎪⎩,n n 得222223330.30x y z x y ⎧-++=⎪⎨-+=⎪⎩令21y =,得2(3,1,2)=n . 故二面角A FB E --的余弦值是78-. ………………………12分 20.解:(Ⅰ)(3,0),(3,0)A B -.设点(,)P x y (0)y ≠.则有22132x y +=,即22222(1)(3).33x y x =-=- 22333PA PBy y y k k x x x ∴⋅=⋅=-+-222(3)23.33x x -==-- …………………4分 (Ⅱ)令11(,)M x y ,22(,)N x y .MN 与x 轴不重合,∴设:()MN l x my t m =+∈R .由222360x my tx y =+⎧⎨+-=⎩,得222(23)4260.m y mty t +++-=22221222122164(23)(26)04.232623m t m t mt y y m t y y m ⎧⎪∆=-+->⎪-⎪∴+=⎨+⎪⎪-⋅=⎪+⎩……(*) 由题意,得AMAN ⊥.即0.AM AN ⋅=将(*)式代入上式,得22222264(1)(3)(3)0.2323t mtm m t t m m --+++++=++ 即2222222222626443(23)(233)0.t m t m m t m t m t t -+---++++= 展开,得22222222222626443243t m t m m t m t m t m t -+---++整理,得256330t t ++=.解得35t =-或3t =-(舍去). 经检验,35t =-能使0∆>成立. 故存在35t =-满足题意. …………………………13分21.解:(Ⅰ)()f x 的定义域为(0,)+∞,(1)(1)()(0).ax x f x a x--'=->①当(0,1)a ∈时,11a >. 由()0f x '<,得1x a >或1x <.∴当(0,1)x ∈,1(,)x a∈+∞时,()f x 单调递减.∴()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1),1(,)a+∞.②当1a =时,恒有()0f x '≤,∴()f x 单调递减. ∴()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③当(1,)a ∈+∞时,11a<.由()0f x '<,得1x >或1x a <.∴当1(0,)x a ∈,(1,)x ∈+∞时,()f x 单调递减.∴()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1(0,)a,(1,)+∞.综上,当(0,1)a ∈时,()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1),1(,)a+∞;当1a =时,()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当(1,)a ∈+∞时,()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1(0,)a,(1,).+∞ .………6分(Ⅱ)当0a =时,2()ln ,(0,)g x x x x x =-∈+∞,()2ln 1g x x x '=--,1[()]2g x x ''=-.当1[,)2x ∈+∞时,1[()]20g x x ''=-≥,∴()g x '在1[,)2+∞上单调递增. 又1()ln 20,2g '=>1()()02g x g ''∴≥>在1[,)2+∞上恒成立.()g x ∴在1[,)2+∞上单调递增.由题意,得22ln (2)2.ln (2)2m m m k m n n n k n ⎧-=+-⎪⎨-=+-⎪⎩ 原问题转化为关于x 的方程2l n (2)2x xx k x -=+-在1[,)2+∞上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9分即方程2ln 22x x x k x -+=+在1[,)2+∞上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令函数2ln 21(),[,)22x x x h x x x -+=∈+∞+. 则2232ln 4()(2)x x x h x x +--'=+. 令函数21()32ln 4,[,)2p x x x x x =+--∈+∞. 则(21)(2)()x x p x x -+'=在1[,)2+∞上有()0p x '≥.故()p x 在1[,)2+∞上单调递增.(1)0p =,∴当1[,1)2x ∈时,有()0p x <即()0h x '<.∴()h x 单调递减;当(1,)x ∈+∞时,有()0p x >即()0h x '>,∴()h x 单调递增.19ln 2()2105h =+,(1)1,h =10210ln 21021023(10)12123h --=>=>1()2h , ∴k 的取值范围为9ln 2(1,].105+…………14分。

湖南省益阳市高平中学高三物理联考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益阳市高平中学高三物理联考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益阳市高平中学高三物理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如图所示,电场申有一倾角为θ的光滑绝缘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长为认一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0由斜面底端A沿斜面上滑,到达顶端B时速度仍为V0,则A.该电场一定是场强大小为的匀强电场B.小球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C.读电场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一定为D.小球在B点的电势能一定大于在A点的电势能参考答案:C2.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一交流电源,副线圈回路中有一定值电阻R和两个小灯泡L1、L2,最初电键S是断开的,现闭合电键S,则A.副线圈两端电压变大B.灯泡L1变亮C.电流表A1示数变大D.电阻R中的电流变小参考答案:C3. 如图所示,由两种材料做成的半球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右侧面是光滑的,左侧面粗糙,O点为球心,A、B是两个相同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物块A静止在左侧面上,物块B在图示水平力F作用下静止在右侧面上,A、B处在同一高度,AO、B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则A、B分别对球面的压力大小之比为A.sin2θ :1 B.sinθ :1C.cos2θ :1 D.cosθ :1参考答案:C4. (单选题)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带电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电荷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微元法B.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采用了假设法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理想模型法D.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倾角为90°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参考答案:D5. (多选题)一个带电粒子在静电场中由静止释放,仅受电场力的作用,则正确的是()A.加速度一定不变B.运动轨迹一定与电场线重合C.运动轨迹可能与电场线重合D.电势能可能逐渐减少参考答案:CD【考点】电势能.【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加速度.带电粒子的运动情况与电场力、初速度都有关.由电场力做功分析电势能的变化.【解答】解:A、该电场可能是匀强电场,也可能是非匀强电场,所以带电粒子所受的电场力可能是恒力,也可能是变力,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可能不变,也可能变化,故A 错误.BC、只有电场线是直线时,运动轨迹才与电场线重合,若电场线是曲线,运动轨迹与电场线不重合,故B错误,C正确.D、带电粒子在静电场中由静止释放,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故D正确.故选:CD.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质量为0.2kg的物体以24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由于空气阻力,经2s达到最高点,设物体运动中所受的空气阻力大小不变,g=10m/s2,则物体上升的高度为,物体从最高点落回抛出点的时间为.参考答案:24m,s.【考点】竖直上抛运动.【分析】物体上升到最高点做匀减速运动,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求得最大高度;先求出阻力的大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向下运动时的加速度,再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解最高点落回抛出点所用的时间.【解答】解:物体上升到最高点做匀减速运动,则:h=t=×2=24m;物体向上运动时有:a1===12m/s2解得:f=0.4N;当物体向下运动时有:a2==8m/s2所以h=a2=24m解得:t2=s故答案为:24m,s.7. 镭核(Ra)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变成铅核(Pb) ,其中经过α衰变的次数是_____,镭核(Ra)衰变成铅核(Pb)的过程中损失了_______个中子.参考答案:L为10m左右,在东偏北、西偏南11°的沿垂直于地磁场方向的两个位置上,面对面将一并联铜芯双绞线,象甩跳绳一样摇动,并将线的两端分别接在灵敏电流计上。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总结(精选8篇)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总结(精选8篇)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总结(精选8篇)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总结篇1一模考试已经结束,高三x班x线上线人数x人,x线上线人数x 人,较好的完成了一轮复习的目标。

为了给高三二轮复习奠定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对今后的工作起到提示作用,更好的完成高三的教学任务,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搭建平台,我们班教导组认真对一模成绩进行了分析,对上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坚定了信心,查摆出了问题,并制定了其实可行的措施。

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复习备考及班级工作。

一、工作回顾工作需要,高三我校重新进行了分班,高三x班不例外,是一个全新的实验班,共有学生x名,其中男生x名,女生x名。

虽然是实验班,但本班初始阶段纪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很多以前养成一些不良习惯,纪律观念差,学习习惯差。

新组建的班级,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人心不齐,缺少核心人物,集体缺少凝聚力。

在全体任课老师支持和全体同学的努力下,经过一学期的教育疏导,班级的整体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学生的学习行为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学期以来,我做了如下工作:(一)常规管理方面:坚持不懈的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自己的严格管理,以及班级文化的熏陶作用,使班级很快步入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班内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同学们比学习,比上进,大家以为班级争光为荣,以为班级抹黑为耻,班内纪律在的改变,违纪现象越来越少,大部分学生能够把精力投上课入学习。

卫生、作息、两操等常规方面也不落后,从学期初我便把班级的卫生工作放在第一位去抓。

从要求卫生委员严格监督开始,到卫生干完以后的检查落实,直到卫生反馈和最后的奖惩都一一落实,且常抓不懈,尤其是想办法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和责任感,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学习管理方面:1、狠抓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习惯成就未来”,“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是我们班级文化中的几句话。

可见我对习惯养成的重视。

学习习惯的培养更为重要。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东北育才学校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高三语文科试卷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创造了辉煌文明的所有古代民族中,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人对来世的执着真可谓无出其右者。

对死后永生的热烈追求使埃及人不仅建金字塔,也修神庙。

而且总趋势是,越往后,神庙便修得越宏伟高大,在豪华奢侈上无所不用其极。

与之相应的是,祭司作为一个特殊阶层,人数众多,能量极大,而且越往后便越膨胀,越强势。

最初僧权还没有从王权中分化出来,国王就是最大的僧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结构越来越复杂,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僧权便从王权中分离出来了。

既然国王必须依靠僧侣才能进行有效的统治,那么国王与祭司之间很自然地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合作关系,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种宿命般的矛盾和冲突关系。

这里的关键是,两种势力在此消彼长的同时如何维持起码的平衡。

随着祭司阶级权势日增,王权与僧侣势力间的平衡越来越难维持,两者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冲突越来越严重,且越到后来,越显得不可调和。

事实上,从古王国后期起,祭司阶层就变得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强势,与王权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激烈。

埃及社会在被迫供养一个强大的世俗统治阶级以外,还得遭受庞大祭司阶层的经济压迫和掠夺。

在太阳神崇拜之新神学的强制下,埃及社会被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把法老当作太阳神来崇拜,为之举行极其繁琐而又费用昂贵的仪式。

同时,埃及人还为形形色色的小神祇修庙塑像,而且还举行复杂的祭拜仪式。

这些都大大加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负担。

不用说,祭司作为一个寄生阶层,具有极强的剥削性、掠夺性和压迫性。

及至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期间,僧侣的权势达到一个令人目眩的新高度,阿蒙高僧的职务竟已不再由国王任命,而改为父子世袭!在拉美西斯二世在位第四十六年的一次审判中,十名审判官中竟有九人为僧侣。

僧侣阶级权势之大,无以复加,即便这一时期埃及国势日衰,也未见他们有所收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平一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8单选,9-12多选。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如果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减小,速度可能会增大.②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会增大.③作用在物体上的滑动摩擦力只能使物体减速,不可能使物体加速.④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但静止的物体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⑤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没有力就没有加速度.⑥速度变化越快的物体惯性越大,匀速运动或静止时没有惯性.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2.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I、II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t2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I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II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B.在第一次相遇之前,t1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C.t2时刻两物体相遇D.I、II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3.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则下图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叠放着A、B两物体,B物体受力F作用,A、B一起相对地面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B物体的受力个数为()A.4个 B.5个 C.6个 D.7个5.质量均为m的a、b两木块叠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a受到斜向上与水平面成θ角的力F作用,b 受到斜向下与水平面成θ角等大的力F作用,两力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此时两木块保持静止,则()A.b对a的支持力一定等于mgB.水平面对b的支持力可能大于2mgC.b与水平面之间可能存在静摩擦力D.a、b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6.如图所示,粗糙的斜面体M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块m恰好能在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斜面体静止不动,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F1;若用平行力于斜面向下的力F推动物块,使物块加速下滑,斜面体仍静止不动,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F2;若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推动物块,使物块减速下滑,斜面体仍静止不动,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F3.则()A.F2>F3>F1 B.F3>F2>F1 C.F2>F1>F3 D.F1=F2=F37.长度不同的两根细绳悬于同一点,另一端各系一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使它们在同一水平面内作圆锥摆运动,如图所示,则两个圆锥摆相同的物理量是()A.周期 B.线速度的大小C.向心力 D.绳的拉力8.一轻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物体a,b,在水平力作用下共同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时,力为F1,弹簧长为L1,在斜面上时,力为F2,弹簧长为L2,已知a,b两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轻弹簧的原长为()A.B.C.D.9.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上,物块A、B质量分别为m和2m.物块A静止在轻弹簧上面,物块B用细线与斜面顶端相连,A、B紧挨在但A、B之间无弹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某时刻细线剪断,则细线剪断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B的加速度为g B.物块A、B间的弹力为mgC.弹簧的弹力为mg D.物块A的加速度为g10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和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将质量为M的滑块A放在倾斜滑板B上,C为位移传感器,它能将滑块A到传感器C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出滑块A的速度﹣时间(v﹣t)图象.先给滑块A一个沿滑板B向上的初速度,得到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A.滑块A上滑时加速度的大小为8m/s2B.滑块A下滑时加速度的大小为8m/s2C.滑块与滑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D.滑块A上滑时运动的位移为2m11.如图所示,某物体自空间O点以水平初速度v0抛出,落在地面上的A点,其轨迹为一抛物线.现仿此抛物线制作一个光滑滑道并固定在与OA完全重合的位置上,然后将此物体从O点由静止释放,受微小扰动而沿此滑道滑下,在下滑过程中物体未脱离滑道.P为滑道上一点,OP连线与竖直方向成45°角,则此物体()A.由O运动到P点的时间为B.物体经过P点时,速度的水平分量为C.物体经过P点时,速度的竖直分量为v0D.物体经过P点时的速度大小为2v012.2010年6月21日正午时刻,在北半球的A城阳光与竖直方向成7.5°角下射,而在A城正南方,与A 城的地面距离为L的B城,阳光恰好沿竖直方向下射,射到地球的太阳光可视为平行光,将地球视为均匀球体,忽略地球自转,用g表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表示引力常量,由此可估算出()A.地球半径R=B.地球的平均密度ρ=C.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表达式v=D.近地卫星的周期T=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4分)1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2)图2是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画出的a﹣F图象,该图象表明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实验,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3所示,说明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___________取值不同.并比较其大小___________.14.为了测量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用铁架台将长木板倾斜支在水平桌面上.组成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所提供的器材有.长木板、木块(其前端固定有用于挡光的窄片K)、光电计时器、米尺、铁架台等.在长木板上标出A,B两点,B点处放置光电门(图中未画出),用于记录窄片通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该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1)用游标卡尺测量窄片K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___________mm,测量长木板上,A,B两点间的距离L和竖直高度差h.(2)从A点由静止释放木块使其沿斜面下滑,测得木块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为△t=2.50×10﹣3s算出木块经B点时的速度v=___________m/s,由L和v得出滑块的加速度a.(3)由以上测量和算出的物理量可以得出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µ=_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h、L、a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三、解答题(共4小题)15.(8分)如图所示,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车厢中,悬挂小球的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7°角,小球和车厢相对静止,球的质量为1kg.(g取10m/s2,sin37°=0.6,cos37°=0.8)(1)求车厢运动的加速度,并说明车厢的运动情况.(2)求悬线对球的拉力.16.(8分)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速度v0水平抛出一小球,设斜面足够长,则从抛出开始计时,经多长时间小球离斜面的距离达到最大?最大距离为多大?17.(10分)某行星上的卫星以第一宇宙速度运动时的周期为T,在该行星表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用位移传感器测得该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行星的自转,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行量的质量M.18.(12分)如图甲所示,由斜面A B和水平面BC组成的物块,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斜面AB部分光滑、AB长度为S=2.5m,水平部分BC粗糙.物块左侧与竖直墙壁之间连接着一个力传感器,当传感器受压时示数为正值,被拉时为负值.上表面与BC等高且粗糙程度相同的木板DE紧靠在物块的右端,木板DE质量M=4kg,长度L=1.5m.一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B点由斜面转到水平面时速度大小不变.滑块从A到C过程中,传感器记录到力和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m/s2,求:(1)斜面AB的倾角θ;(2)滑块的质量m;(3)滑块到达木板DE右端时的速度大小.高平一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13秋•红岗区校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如果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减小,速度可能会增大.②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会增大.③作用在物体上的滑动摩擦力只能使物体减速,不可能使物体加速.④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但静止的物体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⑤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没有力就没有加速度.⑥速度变化越快的物体惯性越大,匀速运动或静止时没有惯性.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分析】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将做加速运动,方向相反时做减速运动,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也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解答】解:①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加速度减小时,物体将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①正确;②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将减小,故②错误;③滑动摩擦力既可以对物体提供动力,也可以提供阻力,故滑动摩擦力可以使物体加速,故③错误;④运动的物体相对于他接触的物体是静止的时此时时静摩擦力,故④错误;⑤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没有力就没有加速度,故⑤正确;⑥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无关,故⑥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之间的关系,及惯性,属于基本问题.2.(2015•宝鸡模拟)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I、II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t2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I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II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B.在第一次相遇之前,t1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C.t2时刻两物体相遇D.I、II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分析】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相遇要求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为.【解答】解:由图象可知I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II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受的合外力不变,故A错误;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可知在t1时刻两物体面积差最大,相距最远,故B正确,C 错误;由图象可知I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II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等于,故D错误.故选B.【点评】该题考查了速度﹣时间图象相关知识点,要求同学们能根据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从图中读取有用信息解题,难度不大.3.(2008•潍坊模拟)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则下图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分析】要找出小木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先要分析出初始状态物体的受力情况,本题中明显重力的分力与摩擦力均沿着斜面向下,且都是恒力,所以物体先沿斜面匀加速直线运动,有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a1;当小木块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由μ<tanθ知道木块继续沿传送带加速向下,但是此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此时的加速度a2;比较知道a1>a2【解答】解:初状态时:重力的分力与摩擦力均沿着斜面向下,且都是恒力,所以物体先沿斜面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a1==gsinθ+μgcosθ;当小木块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由μ<tanθ知道木块继续沿传送带加速向下,但是此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此时的加速度:a2==gsinθ﹣μgcosθ;比较知道a1>a2,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第二段的斜率变小.故选D【点评】本题的关键1、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等时物体会继续加速下滑.2、小木块两段的加速度不一样大.是一道易错题.4.(2015•兴平市校级一模)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叠放着A、B两物体,B物体受力F作用,A、B一起相对地面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B物体的受力个数为()A.4个B.5个C.6个D.7个【分析】对整体及A分析可知B受摩擦力的情况,再分析B的受力情况可知B受力个数.【解答】解:由A分析,可知A受重力、支持力,由于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水平方向受到B对A的静摩擦力,所以A对B也静摩擦力;对B分析可知B受重力、支持力、压力、拉力及地面对B的摩擦力,还有A对B也静摩擦力,故B受6个力;故选C.【点评】本题要注意摩擦力的判断,必要时可以用假设法进行判断;并且要灵活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5.(2014•东莞模拟)质量均为m的a、b两木块叠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a受到斜向上与水平面成θ角的力F作用,b受到斜向下与水平面成θ角等大的力F作用,两力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此时两木块保持静止,则()A.b对a的支持力一定等于mgB.水平面对b的支持力可能大于2mgC.b与水平面之间可能存在静摩擦力D.a、b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分析】对a进行受力分析,根据a的受力情况,抓住合力为零判断b对a的支持力以及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对整体分析,根据整体受力情况判断地面对b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大小.【解答】解:AD、a受重力、支持力、拉力以及b对a的静摩擦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上有:f a=Fcosθ,Fsin θ+N a=mg,则N a=mg﹣Fsinθ<mg.故A错误,D正确.BC、对整体分析,在水平方向上,F的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地面对b无摩擦力,在竖直方向上,F 的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地面的支持力为2mg.故B、C错误.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合适地选择研究的对象,进行受力分析,运用共点力平衡知识求解,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运用.6.(2011•山西模拟)如图所示,粗糙的斜面体M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块m恰好能在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斜面体静止不动,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F1;若用平行力于斜面向下的力F推动物块,使物块加速下滑,斜面体仍静止不动,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F2;若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推动物块,使物块减速下滑,斜面体仍静止不动,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F3.则()A.F2>F3>F1B.F3>F2>F1C.F2>F1>F3D.F1=F2=F3【分析】先对滑块受力分析,得到滑块对斜面的压力和摩擦力,然后对斜面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进行判断.【解答】解:先对滑块研究,受重力、支持力、沿着斜面向上的摩擦力,图二和图三中有推力,垂直斜面方向平衡,故支持力N=mgcosθ,故滑动摩擦力f=μN=μmgcosθ;即三幅图中支持力和摩擦力均相同;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滑块对斜面题的力也相同;最后对斜面体受力分析,受重力、压力、滑动摩擦力、支持力、地面对其可能有静摩擦力,三种情况下力一样,故静摩擦力相同;故F1=F2=F3故选D.【点评】本题关键三种情况下滑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和滑动摩擦力都没有变化,故斜面体受力情况相同,简单题.7.(2010•惠州二模)长度不同的两根细绳悬于同一点,另一端各系一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使它们在同一水平面内作圆锥摆运动,如图所示,则两个圆锥摆相同的物理量是()A.周期 B.线速度的大小 C.向心力D.绳的拉力【分析】小球靠重力和绳子的拉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角速度、线速度的大小,向心力的大小,看与什么因素有关.【解答】解:对其中一个小球受力分析,如图,受重力,绳子的拉力,由于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故合力提供向心力;将重力与拉力合成,合力指向圆心,由几何关系得,合力:F=mgtanθ①;由向心力公式得到,F=mω2r ②;设绳子与悬挂点间的高度差为h,由几何关系,得:r=htanθ③;由①②③三式得,ω=,与绳子的长度和转动半径无关;又由T=,故周期与绳子的长度和转动半径无关,故A正确;由v=wr,两球转动半径不等,故线速度不同,故B错误;绳子拉力:T=,故绳子拉力不同,故C错误;由F=ma=mω2r,两球转动半径不等,故向心力不同,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关键要对球受力分析,找向心力来源,求角速度;同时要灵活应用角速度与线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公式!8.(2015秋•陆丰市校级期末)一轻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物体a,b,在水平力作用下共同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时,力为F1,弹簧长为L1,在斜面上时,力为F2,弹簧长为L2,已知a,b两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轻弹簧的原长为()A.B.C.D.【分析】分别把两物体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分析受力,结合动摩擦因数相同,加速度相同,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胡克定律结合可以求得.【解答】解:设物体a、b的质量分别为m1、m2,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弹簧原长为L0.在水平面上时,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1﹣μ(m1+m2)g=(m1+m2)a,①隔离a物体,有:k(L1﹣L0)﹣μm1g=m1a,②联立解得:k(L1﹣L0)=F1,③同理在斜面上运动时,可得:k(L2﹣L0)=F2,④联立③④可得轻弹簧的原长为L0=故选:C.【点评】此题给的物理量很少,关键是理清各种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各种用法.9.(2015秋•息县月考)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上,物块A、B质量分别为m和2m.物块A静止在轻弹簧上面,物块B用细线与斜面顶端相连,A、B紧挨在但A、B之间无弹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某时刻细线剪断,则细线剪断瞬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块B的加速度为g B.物块A、B间的弹力为mgC.弹簧的弹力为mg D.物块A的加速度为g【分析】剪断细绳前,隔离对A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求出弹簧的弹力大小,剪断细线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对整体分析,求出整体的加速度,隔离分析求出A、B间的弹力大小.【解答】解:A、剪断细绳前,对A分析,弹簧的弹力,则细线剪断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对AB整体分析,加速度a=,故A错误,CD正确.B、隔离对B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mgsin30°﹣N=2ma,解得N=,故B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问题,抓住剪断细线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掌握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灵活运用.10.(2012秋•大连期末)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和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将质量为M的滑块A放在倾斜滑板B上,C为位移传感器,它能将滑块A到传感器C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出滑块A的速度﹣时间(v﹣t)图象.先给滑块A一个沿滑板B向上的初速度,得到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A.滑块A上滑时加速度的大小为8m/s2B.滑块A下滑时加速度的大小为8m/s2C.滑块与滑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D.滑块A上滑时运动的位移为2m【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求出上滑和下滑的加速度大小.根据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求出上滑的位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解答】解:A、上滑的加速度大小为:,故A正确;B、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故B错误.C、上滑过程中,根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由牛顿第二定律A上滑时:mgsinθ+μmgcosθ=ma1A下滑时:mgsinθ﹣μmgcosθ=ma2解得:μ=0.25.故C正确.D、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有:x=.故D错误.故选:A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11.(2015•南昌校级二模)如图所示,某物体自空间O点以水平初速度v0抛出,落在地面上的A点,其轨迹为一抛物线.现仿此抛物线制作一个光滑滑道并固定在与OA完全重合的位置上,然后将此物体从O点由静止释放,受微小扰动而沿此滑道滑下,在下滑过程中物体未脱离滑道.P为滑道上一点,OP连线与竖直方向成45°角,则此物体()A.由O运动到P点的时间为B.物体经过P点时,速度的水平分量为C.物体经过P点时,速度的竖直分量为v0D.物体经过P点时的速度大小为2v0【分析】若做平抛运动,OP连线与竖直方向成45°角,所以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大小相等,根据时间可求出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和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若从O点由静止释放,受微小扰动而沿此滑道滑下,则物体做圆周运动,且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速度方向沿切线方向.【解答】解: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大小相等,有v0t=,t=,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v y=gt=2v0.设瞬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角,则tanθ=,从O到P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则做圆周运动时,时间不为,故A错误;若从O点由静止释放,受微小扰动而沿此滑道滑下,运动到P点,根据动能定理得:而平抛运动时v y2=2gh解得:v=2v0,故D正确.物体经过P点时,速度的水平分量为v x=vcosθ=2v0=,故B正确,C错误;故选B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处理平抛运动的方法,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且分运动与合运动具有等时性.12.(2011•太原一模)2010年6月21日正午时刻,在北半球的A城阳光与竖直方向成7.5°角下射,而在A城正南方,与A城的地面距离为L的B城,阳光恰好沿竖直方向下射,射到地球的太阳光可视为平行光,将地球视为均匀球体,忽略地球自转,用g表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表示引力常量,由此可估算出()A.地球半径R=B.地球的平均密度ρ=C.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表达式v=D.近地卫星的周期T=【分析】在同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根据题意作出光路图,根据光路图,由几何知识得到L与地球半径的关系,即可求得地球半径;根据重力加速度公式g=求解地球的质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第一宇宙速度和周期.【解答】解:A、作出示意图如图所示.由题意得A∥B∠1=∠2=7.5°L=2πR×可得R=L,故A错误;B、用g表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根据公式g=,有:M=故密度:ρ====;故B正确;C、地球第一宇宙速度:v==,故C正确;D、对于近地卫星,有:mg=m解得:T=2π=2π×=;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难点在于利用几何关系得到地球的半径,然后结合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列式分析.二.填空题(共1小题)13.(2015秋•嘉峪关校级期末)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M>>m 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2)图2是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画出的a﹣F图象,该图象表明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不足.(3)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实验,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3所示,说明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质量取值不同.并比较其大小M乙<M丙.【分析】(1)要求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需求出绳子的拉力,而要求绳子的拉力,应先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求出整体的加速度,再以M为研究对象求出绳子的拉力,通过比较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和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的大小关系得出只有m<<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2)图中有拉力时没有加速度,说明没有(完全)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3)a﹣F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质量的倒数,故斜率不同则物体的质量不同.【解答】解:(1)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mg=(m+M)a解得:a=,以M为研究对象有绳子的拉力为:F=Ma=显然要有F=mg必有m+M=M,故有M>>m,即只有M>>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2)图中有拉力时没有加速度,是由于实验前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造成的;(3)根据F=Ma可得,即a﹣F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质量倒数,所以两小车的质量不同,根据图象可知,M乙<M丙.故答案为:(1)M>>m;(2)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不足;(3)质量,M乙<M丙【点评】本题关键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就能顺利解决此类实验题目,而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都与实验原理有关,故要加强对实验原理的学习和掌握.三.解答题(共5小题)14.(2014•哈尔滨校级模拟)为了测量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用铁架台将长木板倾斜支在水平桌面上.组成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所提供的器材有.长木板、木块(其前端固定有用于挡光的窄片K)、光电计时器、米尺、铁架台等.在长木板上标出A,B两点,B点处放置光电门(图中未画出),用于记录窄片通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该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