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的CT诊断
颅脑外伤的CT诊断

积液的性质不同,CT值也不同
• 血性积液,CT值最高,可达50HU左右; • 炎性渗出液,其内因含有一定量的蛋白,CT值可达20HU左右; • 脑脊液,CT值最低,在0-10HU之间。 • 在进行外伤性脑脊液鼻漏CT鉴别诊断时,最好
1. 选择薄层冠状面扫描技术进行测量,能最大程度的避 2. 免由前颅窝底骨质引起的伪影及部分容积效应所造成的伪影。
后而遗漏其他损伤,颅脑损伤多为复合性损 伤。
• 急性硬膜下血肿由于蛛网膜无张力,与硬脑膜 连接薄弱,故与硬膜外血肿比较血肿范围广, 呈新月形。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以下间接征象有助于识 别: ①脑白质挤压征; ②脑室受压变形; ③中线结构移位; ④脑灰白质结合部与颅 骨内板距离增大。
• 慢性硬膜下血肿:常 为低密度,可为新月 形或梭形。此期血肿 包膜形成,凝血块液 化,蛋白质分解,血 肿内渗透压增高,血 肿外液体渗入,血肿 逐渐膨胀而成梭形。 增强扫描时血肿壁强 化。血肿壁可钙化。 血肿可再次出血而呈 混杂密度。
帽状腱膜下血肿: 头皮下新月密度增 高影,范围大而弥 漫,可跨越骨缝, 可合并有帽状腱膜 下积气。
根据《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 试行) 》 之规定, 外伤性帽状腱膜下血肿为轻伤。
骨膜下血肿:出血于 骨膜与颅骨外板间, 头皮下紧贴颅外板的 新月形高密度结构, 范围小,不跨越颅缝, 占据1块颅骨。
颅脑外伤的CT诊断
头皮 损伤
颅骨 骨折
浅筋膜血肿
帽状腱膜下 血肿
骨膜下血肿 线形骨折 粉碎性骨折 凹陷性骨折 颅缝分离
脑膜
脑
损伤
损伤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蛛网膜 下腔出血
脑挫裂伤
脑内血肿
弥漫性 脑轴索损伤
头皮损伤
颅脑外伤的CT诊断ppt课件

案例二:颅内血肿的CT诊断
总结词
颅内血肿是颅脑外伤的严重并发症,CT诊 断可明确血肿的部位、大小和形态。
详细描述
颅内血肿的CT表现为脑实质内或脑室内高 密度影,形态各异,可单发或多发。CT诊 断可判断血肿的部位、大小和是否破入脑室 ,对于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三:复合型颅脑外伤的CT诊断
观察脑实质、脑室、脑池等结 构是否正常
观察头皮、颅骨等有无骨折或 异常
观察颅内有无积气、出血等异 常密度影
图像分析
01
02
03
04
分析脑实质有无挫裂伤、 水肿等异常改变
分析脑室、脑池有无受 压、变形或闭塞
分析颅 与颅内病变的关系
诊断报告与建议
根据初步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给出 初步诊断意见
总结词
复合型颅脑外伤是指同时存在多种颅脑损伤的类型,CT诊断可全面评估病情和治疗效 果。
详细描述
复合型颅脑外伤的CT表现多样,可同时存在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水肿等多种病变。 CT诊断可全面评估病情,指导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硬膜外血肿是由于外伤引起的硬膜外出血,CT图像上表现为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梭形或双凸透镜 形高密度影,可伴有脑室受压或中线结构移位。
硬膜下血肿
总结词
CT图像上表现为脑表面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可伴有脑室受压或中线结构移位。
详细描述
硬膜下血肿是由于外伤引起的硬膜下出血,CT图像上表现为脑表面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可伴有脑室受压或 中线结构移位。
颅脑外伤的CT诊断PPT课件
目录
• 颅脑外伤概述 • CT诊断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 • 颅脑外伤的CT表现 • 颅脑外伤的CT诊断流程 • 颅脑外伤的CT诊断案例分析
颅脑损伤患者183例的CT诊断

1 资料 与方 法 1 1 一 般 资 料 : 顾 性 分 析 颅 脑 外 伤 患 者 13例 , 性 . 回 8 男 12 , 性 7 1例 女 1例 , 龄 8个 月 至 7 年 9岁 , 均 3 平 6岁 。 在
1 3 中交 通 事 故 伤 16例 , 落 伤 8例 , 伤 1 8例 3 坠 跌 3例 , 伤 砸
质 损 伤 对 预 后 常 起 主 要 作 用 ] 。根 据 发 病 时 间可 分 为 原 发 性 损 伤 和继 发 性 损 伤 _ 。 由于 C 检 查 具 有 方 便 、 捷 、 2 ] T 快 敏 感 性 高 的特 点 , 而且 近 年 来 颅 脑 损 伤 的 诊 断 速 度 和 确 诊 率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以探 讨 颅 脑 损 伤 的 C T征 象 , 临 床 诊 治 为
提供依据 。
2 4 脑 损 伤 :0 . 1 3例 , 中脑 内血 肿 1 例 , T表 现 为 脑 内 其 1 C
圆 形 、 规 则 形 高 密 度 影 , 界 清 楚 、 利 , 径 在 2c 以 不 边 锐 直 m 上 , 围有 一 圈低 密 度 水 肿 带 环 绕 , 占位 效 应 ( 2例 为 周 有 有 迟 发脑 内 血 肿 , 次 C 检查 正 常 或 有 脑 挫 裂 伤 , 首 T 由于 临床 症 状 加 重 或 经 治 疗 症 状 无 改 善 而 复 查 C 脑 内 出 现 新 的 T, 血 肿 )有 2 破 入 脑 室 系 统 , T 表 现 为 脑 室 内 高 密 度 影 ; , 例 C
1 2 检 查 方 法 : 有 病 例 均 由 G 公 司 生 产 的 S tc10 . 所 E ee 6 0
型 C 机 进 行 扫 描 , 规 轴 位 扫 描 以 听 眦 线 为 基 线 向 上 连 T 常
200例颅脑损伤的CT诊断分析

损 伤较多见 。作者 自20 05年 5 月至 20 07年 3月通过 对 2O O
例颅 脑 损 伤 患 者 的 C T扫 描 分 析 , 断 其 预 后 并 指 导 治 疗 , 推
发现脑疝 , 应提示临床 医生 , 已发 生颅 内压增高 危象 , 导致 病情 急剧恶化 。外伤性脑梗 死是颅脑损 伤 1 后最常见并 周
颅骨 平 片 能 较 清楚 显 示 颅 盖 骨 骨 折 , 颅 底 骨 骨 折 , 对 由
铁屑 、 沙子 、 碎玻璃等 , 少数表 现低密度 , 如木屑等 。
22 颅 骨 骨折 . 底骨折 1例 。 4 6 (25 )其 中额 骨 骨折 7例 、 骨 骨 5例 3 .% , 颞 折 2 例 、 骨 骨 折 5 、 顶 骨 骨 折 l例 、 骨 骨折 9 、 ( 顶 】 例 颞 0 枕 例 颅
维普资讯
浙 江 临 床 医 学 20 08年 6月 第 1 第 6 O卷 期
・
8 7 ・ 4
20 0 例颅脑 损伤 的 c T诊 断分析
俞赵 军
目前 交 通 事 故 及 其 它 机 械 创 伤 日益 增 多 , 中 以 颅 脑 其 池 均 匀缩 小 , 大 孔 内可 见 圆 形 或 扁 长 舌 状 软 组 织 影 。如 枕
于颅底结构复杂 , 又互相重叠 , 病情危重 不宜作特殊 头颅检 查 , 颅平 片难 于显 示 颅 底 骨骨 折 线 , 出率 较 低 E 头 检 。C T颅
底横 断 面扫 描 , 骨 质 重 叠 , 折 发 现 率 较 平 片 高 , 准 确 无 骨 能 测量 骨 缝 宽 度 , 助 于骨 缝 分 离 的诊 断 。 C 有 T可 准 确 测 出 凹 陷性 骨 折 的深 度 和 异物 的存 在 部 位 及 脑 组 织 是 否 受 压及 移 位程 度 , T 示 颅 内积 气 , 窦 积 液 等骨 折 的 间接 征 象 更 优 c显 气 于平 片 , 能减 少 颅 底 骨 折 的 漏 诊 率 和误 诊 率 。 硬 膜 外 血 肿 、 膜 下 血 肿及 硬 膜 下 积 液 , 并 发 颅骨 骨 硬 常 折 及 脑 挫 裂 伤 。 颅 骨平 片发 现 明显 的骨 的 脑 沟 、 裂 池 、 底 池 , 重 可 见 于 双 侧 基 严
评价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核磁共振与CT检查价值

评价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核磁共振与CT检查价值急性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通常由头部外伤引起。
早期准确诊断和及时干预对于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
在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中,核磁共振(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两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它们能够提供对颅脑结构和功能的详细展示,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探讨核磁共振和CT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价值和应用。
我们来看一下核磁共振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核磁共振是一种利用磁共振现象来获取人体组织结构和功能信息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相比于CT,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脑部结构,包括脑组织、血管、神经等。
在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中,MRI能够帮助医生发现微小的脑出血、颅内血肿、脑干损伤等损伤情况,提供更详细、更全面的诊断信息。
MRI还能够通过功能性影像学技术,如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MRI)和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提供被损伤脑区的功能状态和代谢情况,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和预测康复情况。
MRI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软组织损伤的敏感性较高,可以提供更详细和全面的诊断信息,对于复杂和严重的颅脑损伤有重要帮助。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CT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利用X射线来获取人体结构影像的检查技术。
相比于MRI,CT对于颅骨和颅内出血的显示效果更好,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颅骨骨折、颅内出血、脑挫伤等损伤情况。
而且CT检查速度快,成本低,对于急性颅脑损伤的紧急诊断十分适用。
CT还可以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提供对颅内血管病变和血管损伤的显示,有助于评估患者颅内损伤的程度和严重性。
CT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颅骨和颅内出血的敏感性较高,检查速度快,适用于急性颅脑损伤的紧急诊断。
虽然MRI和CT各有其优势和适用场景,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检查需求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评价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核磁共振与CT检查价值

评价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核磁共振与CT检查价值急性颅脑损伤(ACI)是指短时间内发生的外力作用于脑部,引起的一种以脑功能障碍和颅内损伤为特征的疾病。
在现代医学中,对于ACI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关乎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情况。
在ACI的诊断中,核磁共振(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两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它们不仅对ACI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MRI和CT在ACI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MRI和CT影像学检查的原理和特点。
MRI是利用人体内水分子具有的磁共振信号来获得图像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它能够清晰地显示颅内软组织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对于软组织的损伤和炎症反应有很高的敏感性。
而CT是通过X射线的吸收能力来制作断层图像,它对于颅骨的损伤和出血等病变有很高的分辨率,尤其在急诊情况下,CT能够快速获取颅内出血和颅骨骨折的信息,对于ACI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MRI和CT对于ACI的诊断中都有着各自的优势。
在MRI中,其高对比分辨率和多种成像序列可以更好地显示软组织的病变情况,尤其是对于脑干、小脑和脑膜瘤等部位的损伤有更好的显示效果。
而在CT中,其快速成像和清晰的颅骨显示特点,使得它在颅骨骨折和出血等急诊情况下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MRI和CT在对比剂和成像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更好地显示血管和灌注情况,对于ACI伴随的脑缺血和脑梗死等病变也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MRI和CT也在ACI的鉴别诊断方面各有所长。
在MRI中,由于其高对比成像和多种序列的显示特点,可以更好地显示慢性颅内血肿、脑积水和脑膜炎等疾病,有助于与ACI进行鉴别诊断。
而在CT中,其对于颅骨骨折和颅内出血的显示效果更好,对于外伤性ACI和急性颅内血肿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度。
MRI和CT在ACI诊断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颅脑损伤患者中CT扫描的诊断意义

由外 界 暴 力 而造 成 大 脑 的 损 害称 为 颅 脑 损 伤 【。 脑 损 伤 通 1颅 ]
常 发 生 在 意 外 情 况 下 如 交通 事 故 、 震 、 伤 、 伤 等 事 故 。 伤 地 摔 工 创 伤 员死 因 中颅 脑 损 伤 占的 比 例 大 , 以抢 救 颅 脑 损 伤 是 处 理 创 伤 所 的重 点 。 颅 脑 损 伤 患 者 进 行 C 对 T扫 描 检 查是 目前 最 常 用 、 有 效 最
we e r t0p ci ey a ay e . d t e ci ia mae il n T r s l h s b e olce . e ut 8 a e c l l u y p te t , 0 r er s e tv l n l z d An h l c l t ras a d C e u t a e n cl t d R s l n e s 2 c s s sap ij r a in s 5 l cs s s u lij r ain s E ta u a le ig a d u d r t d r lbe d n 6 c ss 0 c ss p te th s be d n fs b rc n i s ae a e k l nu y p te t, x r d rlb e dn n n e - r u a le i g 1 ae .1 a e ain a le i g o u a a h od p c . a C n l in T k n C x m n n t H h a n u y p te t ,t e C e u twi u p r h ln cl te t e ta d wi r rcs o cu o a e T e a i e i i O e d ij r ai ns h T r s l s me l s p ot t e ci ia r a m n n n moe p e i l e
颅脑外伤CT诊断

机理
概述
分类
概述
分类
原发性颅脑损伤:伤后即出现的损伤
头皮撕裂和血肿、颅骨骨折或颅缝分离、 脑外出血(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蛛网 膜下腔出血)、脑内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 皮质/脑深部灰质及脑干的挫裂伤、脑室/脉 络丛出血、颅内血肿)
继发性颅脑损伤:伤后逐渐发生的损伤
脑疝、外伤性脑缺血、弥漫性脑水肿、 脑肿胀、缺氧性损伤
均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低密度区,CT值8~30HU 病变广泛者有占位效应:脑室变小、局部脑沟、
脑池变浅 儿童外伤后,少数病例CT显示基底节区低密度灶,
可能与水肿或缺血有关,可逆或不可逆
脑水肿与脑肿胀
如在外伤病人,临床有明显颅压高的 表现,CT或MRI显示脑室系统较小与年龄 不匹配,即使脑质密度/信号无明显减低, 也应当考虑脑水肿或脑肿胀
弥漫性轴索损伤
三、颅内血肿
按部位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脑内血肿 按病程和时间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硬膜外血肿
头部受直接外力,致颅骨骨折或变形、脑膜血管 破裂,血液进入内板与硬膜之间潜在的硬膜外间 隙形成血肿
多位于颞顶区,常为脑膜中动脉出血 硬膜与内板粘连紧密,故血肿围较局限,呈双凸
右额硬膜外血肿(外伤后1天)
右额硬膜外血肿(外伤后2周)
右额硬膜外血肿(外伤后1月余)
左颞顶区急性硬膜外血肿并颅骨骨折
硬膜下血肿
外伤致静脉窦或窦旁桥静脉或皮质小血管破裂,血 液流入硬膜与蛛网膜之间的硬膜下间隙
好发在大脑半球表面,范围均较广泛 多并发严重脑挫裂伤 按病程可分为:急性(3天以内)、亚急性(4天~3
周)、慢性(3周以上) 在临床,有1/3病人无明确外伤史,就诊时即已进
入亚急性或慢性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脑室内出血
病因:原发单纯脑室内出血罕见,为室管膜下 剪切伤;继发性脑室内出血多为脑内血肿破 入、脑室穿通伤、四室逆行的蛛网膜下腔出 血。
CT表现:1~2周高密度,脑积水。 (五)颅内积气
部位:蛛网下腔、脑室系统、硬膜下腔、硬膜 外血肿内、脑实质内。
局限;③局部脑组织受压明显,而无中线结 构移位;④常有骨折并存;⑤常位于脑膜中 动脉分布区。
3、CT表现:①多呈梭形;②内缘光滑锐利; ③急性期密度均匀;④常有骨折;⑤中线移 位较轻;⑥较为局限,常不越过颅缝(矢状 缝除外),但可过中线,累及幕上下。
(二)硬膜下血肿:占1/3,冲击性外伤所致;急 性3天内,亚急性4天至3周,慢性3周以上。
头皮血肿的病理基础:头皮血管、板障静脉 或硬脑膜血管破裂。
二、颅骨骨折
颅骨骨折的分类:(1)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闭合 型、开放型;(2)按形态分为线状、凹陷、粉碎、 穿通;(3)按部位分为颅盖、颅底。
(一)颅盖骨折:线状骨折、颅缝分离、凹陷骨折、 粉碎性骨折、穿通骨折。
1、线状骨折 最常见,几乎均为颅骨全层骨折,个别 为内板断裂。注意有颅内血肿时忘记报骨折,骨折 与颅缝、颅骨血管压迹的鉴别。
颅脑损伤的CT诊断
中心医院放射科 郑海军
CT检查的意义:
1、定位、定性、定量、判断预后。 2、目前是诊断颅脑损伤的首选方法。
CT较MR的优点:
1、检查时间短 2、急性或超急性出血 3、医患易接近 4、检查费用低 5、血肿定位抽吸
CT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检查方法
1.平扫:急性脑外伤 2.平扫+增强:亚急性
CT表现:①脑脊液密度②新月形③脑实质受压 ④老年人多双侧。
鉴别:主要与慢性硬膜下血肿鉴别。①测CT值 ②血肿包膜有强化③血肿多呈梭形(冠状面) ④外伤史⑤积液多双侧⑥占位效应。需要与 脑萎缩、蛛网膜囊肿鉴别。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因:蛛网膜下腔内皮层静脉破裂 外伤类型:对冲伤
血肿部位:脑沟、脑池,特别是脚间窝和侧 裂池。
复合损伤等。
一、头皮损伤
头皮的构造:额、顶、枕部,由皮肤、皮下 组织、颅顶肌和帽状腱膜、腱膜下组织及颅 骨外膜等五部分构成;颞部由皮肤、皮下组 织、颞浅筋膜、颞深筋膜、颞肌、骨膜等六 部分构成。
头皮损伤包括:头皮血肿(浅筋膜血肿)、 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三种血肿影 像学鉴别,临床意义不大。
(四)脑干损伤
影像学检查常被忽视,MR优于CT。 (五)脑肿胀和脑水肿
CT表现:①脑室受压变小,中线移位②脑 沟池、灰白质界限消失③密度减低④脑 疝
(六)血管损伤
包括:外伤的脑梗塞、外伤性假性动 脉瘤、动静脉漏、静脉栓塞。
外伤后的脑梗塞原因:对血管的压迫、 血管痉挛、脂肪栓塞、血管壁的剥离、 低氧征。
2、颅缝分离 多见于儿童。评判标准:两侧不对称, 大于2mm。
3、凹陷骨折 内板凹陷多于外板,内板单独凹陷, 凹陷较深常刺破硬脑膜,造成局部皮层和蛛网 膜下腔出血。婴幼儿颅骨较软,骨折部凹陷, 但不出现骨折线,称为乒乓球样骨折。
4、粉碎性骨折 有多个骨碎片,骨碎片刺破脑 膜形成血肿。
5、穿通性骨折、开放性骨折 多数为火器伤。
3、慢性硬膜下血肿
病理基础:血肿液化,蛋白质分解,血肿和硬脑 膜成纤维细胞形成包膜,内薄外厚。
CT表现:多呈梭形,也可新月形、“3”形,典 型病
灶多呈低密度甚至脑脊液密度,有占位效应。
4、硬膜下水瘤(积液)
病理基础:是蛛网膜破裂,脑脊液流入了硬膜 下腔,硬膜下只含脑脊液成分。说法不统一, 常发生在老年人和儿童。
2、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病理基础:早期血细胞沉淀,血清上浮,硬膜小 血管再出血;晚期细胞成分被替代。
CT表现:①早期高低密度分层,晚期混杂密度、 等或高密度②新月形或“3”形,冠状面可为梭 形③占位效应,白质挤压远离骨板、脑室变形、 皮层静脉内移、中线移位④增强扫描皮层强化, 血肿不强化。MR优势明显。
1、急性硬膜下血肿
分类:①单纯型,常为矢状窦旁桥静脉破裂或少 数静脉窦皮层动静脉损伤,脑原发损伤不明显 ②复合型,严重的脑挫裂伤致皮层动静脉破裂。
典型CT表现:①均匀高密度②新月形或“3”形 ③较广泛,位于侧裂处常向内突④中线移位⑤ 合并脑挫裂伤。
不典型表现:①密度不均匀(不凝固、血清外溢、 脑脊液漏入)②梭形(未及时散开)③同侧脑 室扩大(室间孔受压)。
和慢性脑外伤的鉴 别诊断
3.二、三维成像
注意事项
1.扫描范围全面 2.多窗观察,测量CT值 3.横切面与冠状切面
的合理选用
颅脑损伤的分类(不统一)
按发病的时间:原发性损伤,包括骨折、颅缝分 离、脑挫裂伤等;继发性损伤,包括脑水肿、脑 肿胀、颅内血肿及脑疝等。
按病期:急性、亚急性、慢性。 按受累及的范围:单纯性、复合性。 按部位:头皮、颅骨、颅内、血管神经、多发性
说明:①颅内外交通②是骨折的间接征象(颅 底)③硬膜下张力性积气需手术。
五、外伤性原发脑损伤
(一)脑挫伤/血肿
病理:早期(数日),出血为主的脑水肿和 脑坏死;中期(数日至数周后),脑组织液 化,含铁血黄素沉着,疤痕组织修复;晚期 (数日到数年后),液化囊变和脑萎缩。
分类:骨折性、冲击性、对冲性、合并脑疝、 滑动挫伤、中间挫伤、小脑挫伤;常伴有蛛 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
(二)颅底骨折
直接征象:骨折线、骨缝分离。 间接征象:气颅、蝶窦等副鼻窦及
乳突气房内的“液平”及“浑浊”。
三、脑脊液鼻漏
是一种常见的前颅窝底筛骨骨折。 采用CT脑池造影扫描,目前MR基本
取代。
四、脑外血肿、积液和积气
(一)硬膜外血肿
1、占1/3,常为脑膜中动脉破裂。 2、特点:①出血急,82%为急性;②血肿较为
典型CT表现:①高密度、周边水肿②皮层下、 白质深部③占位效应④软化灶、脑萎缩用,致神经轴或轴突 的损伤,后者常伴有并行血管破裂出血,多 发、量少。
典型部位:中央或周边的灰白质交界、胼胝体、 大脑脚,广泛损伤愈后不佳。
CT表现:急性血肿敏感,小病灶、水肿、坏死 不及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