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恩布什宏观名词解释

多恩布什宏观名词解释
多恩布什宏观名词解释

1、定义:在一定时期一国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

1)“一定时期”,流量概念,不包括已有商品的交易。例如:新的房屋建筑计算为GDP

的一部分,不包括已经存在的房屋的交易。不过,销售现有房屋的房产经纪人费用作为本期劳务应计算为GDP的一部分。

2)“一国经济中”是指地域范围。

3)“生产的”,以生产而非交易为标准

4)“最终产品和劳务”,不包括中间品,避免重复计算。隐含着GDP本质上指的是一国

在一年时间里各种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等)共同劳作而创造的新增的社会财富价值的总和。

5)“价值”,以市场价格而不是以要素的成本来衡量,包含物价因素。一般以当期价格计

算的为名义GDP,以一个基期价格来衡量的为实际GDP

2、核算:支出法——Y=C+I+G+NX

收入法——Y=工资+利润+利息+租金+间接税+折旧

3、计量GDP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计量不够充分,存在地下交易;

2)一些产品定价有问题;

3)现有GDP计量中引起资源消耗的成本并没有扣除掉,造成GDP虚夸现象;

4)产品异质性难以度量;

1、定义:在一定时期本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GDP-GNP =外国人在本国的收入-本国人在外国的收入= 外国人所获净收入

2、名义GNP——在一定时期的以该期价格计算的产出价值。

实际GNP——以相同的价格(基期价格)来衡量的各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目的是便于各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相互比较。

1、一定的支出增量带来的产出增量与自身之比,一般产出增量大于支出增量

2、凯恩斯乘数效应理论旨在说明政府政策对于纠正市场失灵的有效性

3、但只有当经济社会存在着闲置资源时,乘数才能发挥作用。相反,如果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社会资源已经没有闲置的时候,乘数效应对总产出不能发挥作用,如果一味推行,可能导致一些负面效果出现,如通货膨胀问题。比较“1929-1933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新政的出台对经济的效果”与“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在70年代产生的滞胀问题”。

G和增加税收t结合在一起以保持BS不变,将使产出的增加刚好等于政府支出的增加。此时,平衡预算乘数为1

1、一般认为节俭更能增加财富,但在宏观经济波动理论中,消费对产出有乘数的放大作用。如果国民越是节俭,则边际消费倾向越低,均衡产出水平就越低,国民越是贫穷(作图说明)。这种与传统观点相反的情况就叫做节俭悖论

2、节俭悖论在长期的增长模型中不复存在,罗默的内生增长模型表明,储蓄率较高的国家增长较快,巴罗虽然认为高储蓄对增长的影响倾向于暂时性的,但也承认高储蓄率的国家能

以更高的人均收入达到稳态

1、 定义:指公众准备在给定的利率水平上持有所供给的任何数量货币的情况。

2、 原因: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由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组成。当一定时期

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另一方面,当利率为零时,货币和债券利率都为零时,由于持有货币比持有债券更便于交易,人们不愿意持有任何债券货币。于是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3、 后果:当出现流动性陷阱时,靠增加货币供应量不再能影响利率或产出,货币政策就处

于对经济不起作用状态,相反,财政政策完全有效

4、 可图解说明,∞→h ,LM 曲线水平(通过图形演示)

5、 流动性陷阱的存在告诉我们,在经济衰退人们的预期悲观时,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要慎

用,日本上世纪90年代的情况就是教训之一。现在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努力走出衰退的同时也应该汲取这一教训

1、 狭义的以邻为壑政策是指当本币贬值的汇率政策。当本币贬值时,需求从外国商品转移

到本国商品,进而通过消费乘数和出口乘数带动本国的产出和就业,但是国外的产出与就业却因此下降。

2、 该政策是一种零和博弈,并未增加整个世界的福利,完全以他国出口下降、失业上升来

创造本国就业和产出的增长,因而被看做是“以邻为壑”

3、 但以邻为壑的贬值政策并不一定对邻国有害,当邻国处于过度繁荣(过度就业)时而本

国处于衰退时,本币贬值可能是双赢政策。在转移需求的同时,也有助于解决他国对充分就业背离的程度。

4、 当各国的经济周期是同步时,汇率调整不能纠正总需求的水平,而是在既定的世界需求

水平在各国之间重新分配。从个别国家来看,汇率贬值可以吸引国外需求,提高本国产出。如果各个国家都试图贬值以吸引世界需求,则是竞争性贬值。

W-N 曲线表达式中的ε(工资增长率对失业率的灵敏度)衡量,

如果ε很大,则工资对就业调整的变动敏感,跨期之间的工资联系(1-ε)越弱,粘性就越小,就业对工资就有较大影响,WN 曲线越陡峭

1) 弗里德曼、卢卡斯等提出的不完全信息——市场出清 (劳动力市场图解从B 点到B 次点的变化就反映了工资粘性)工资是完全灵活,可伸缩的。只是由于工人预期的短期错误,工资调整缓慢。工人单方面信息不完全。

2) 协调问题:厂商不可能聚在一起协同价格上升事宜,每家厂商只能通过在现行价格水平上商品需求的增加感受到货币存量变动(问题背景)的效果时,才缓慢提高价格。

3) 曼昆等人的劳动契约-----错开定价理论:并非所有工资都能同时协商,日期是错开的。这导致工资面对需求变动不能马上做出充分调整,只是先后被重新协商,相互超越,逐渐趋向充分就业均衡水平。

4) 另有菜单成本等解释

1、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影响利率、汇率和价格而使私人投资减少,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这种现象成为挤出效应

2、三种情况:财政扩张使利率上升,挤出投资;

浮动汇率下资本完全流动时,财政扩张使实际汇率下降,本币升值,挤出出口;

财政扩张导致出现超过充分就业产出的超额需求,长期内导致价格上升

(IS-LM 下价格不变),实际货币余额变小,导致LM 曲线向左移动,利率上

升,从而加重对投资的挤出

3、影响因素:1.支出乘数的大小,乘数越大,利率提高使投资减少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减也

越多,挤出效应越大。

2.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函数L=ky-hi 中k 的大小,k 越

大,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一定量产出水平增加所导致的对货币的交易需求

增加越大,使利率上升的越多,挤出效应越大。

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函数中h 的大小,h 越小,货币

需求稍有所变动,就会引起利率的大幅度变动,因此当政府支出增加引起

货币需求增加所导致的利率上升就越多,因而挤占效应越多;反之,h 越

大,挤出效应越小。

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敏感程度越高,一定量利率水平的变动

对投资水平的影响就越大,因而挤出效应就越大;反之越小;

1、 定义:指运用货币政策干预经济后,虽然短期内可能有效,但长期内只有价格受影响,

产量和利率以及实际货币余额等实际变量并无变化的现象。在长期内名义货币量的变化使价格、名义汇率和名义工资同方向同比例变化,而利率和产量维持不变(勿漏此句)。

2、 图形分析:(IS-LM 和AS-AD 联合分析)

3、 在货币政策有效性上,不同派别有不同的观点:

以庇古、马歇尔为代表的古典学派认为货币政策长短期都无效,应完全自由化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认为短期有效而长期无效,

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派认为长期肯定无效,而由于人们的理性预期,知道货币扩张会导致价格上升,所以货币政策短期也不一定有效,只有出其不意不能被预知的货币政策才会有效

凯恩斯学派认为长短期都有效,主张政府干预经济

2、摩擦性失业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暂时的不可避免的摩擦而导致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劳动力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不一致造成的失业

3、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人们的消费偏好改变等等因素,社会上总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一个社会的自然失业率会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产业升级而变化

1、定义:菲利普斯通过对英国1861-1957工资行为的研究总结而得的失业率与工资增长率

之间的一种反向变动关系。

2、可以表示为)(μμε*

--=g W ,其中g W 工资增长率;μ*自然失业率

μμ*-相对于充分就业状况的失业变动

ε 工资增长率对失业率的灵敏度

3、画图

4、评价:①菲利普斯曲线逐渐用来刻画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成为宏观经济政

策分析的基石。它表明政策执行者在短期可以选择不同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组合;

②但长期内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反向替代,长期菲曲线如图

③菲利普斯曲线隐含表明:工资或价格对总需求的变动反映迟缓。比如设经济现处于均衡,当货币扩张某比例时,价格和工资应同时上升相同的比例,但从菲

线的表达式可以看出,要使工资上升,失业率必须下降,在图中表示为从B 点

到B 次点,而不是到B1点,这就体现了工资的粘性

5、传统的菲利普斯在70-80年代受到了挑战,通胀与失业率表现为散落在菲线四周的任意

点。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由于原材料的价格上升使菲线遭受逆向供给冲击以及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导致了菲线的移动

1、 供给学派认为税率下调,可以极大的刺激供给,导致税收收入不降反增

2、 这一学说受到了多恩布什等经济学家的批判,他们认为当采取减税的财政扩张政策时,

即使产出能因为生产积极性的提高而上升,也只是短期效应,在长期由于价格的上升,产出会回到充分就业水平,虽然此时的充分就业产出由于降税的刺激有所提高,但提高的程度并不大,从而总体上不能使财政收入增加

1、增长理论中,引起产出增长的诸要素中不能通过资本积累和劳动投入来解释的部分

2、假设生产函数Y=AF (K 、N ),A 为全要素生产率,K 为资本,N 为劳动人口,则可推导出产出的增长率=(总量表达式)

3、由于产出和劳动、资本投入可以直接观察到,而A 却不能,经济学家测量“索洛剩余” A 利用:])1[(K K N N Y Y A A ?+?--?=?θθ(可以理解为技术进步(A A ?)带来的增长。实证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在产出增长中的贡献大约为80%左右。

N 以n 速率增长,Y 和K 以同样的n 速率增长而y 和k 增长速率为0 存在性分析:当N 、K 、Y 以速度n 增长,人均资本水平k 固定时,固定的人均

资本水平k 为多少?利用波动理论中的供需平衡条件求出k 。

1、由内生增长理论可知,一个社会所选择的储蓄率越高,其稳态资本与稳态收入越高。但稳态资本越高,所必需的维持现有资本与劳动比率的投资就越多,用作当期消费的也就越少。因此,过高的储蓄率会导致高收入,但也会带来现期的低消费。在解决这一矛盾过程中得出的,在一定资本总量下能使人均消费最大化的储蓄率和人均资本水平就是最优储蓄率和资本黄金率水平

2、稳态消费: k k y y c d n f s ***

**+-=*-=)()( 消费取最大值时满足:0)()(=+-'*d n f k

因此当稳态人均资本满足——

d n k MPK k d n k f s +=+=)()()(* 此时的k *叫做处于黄金律水平,此时的s 为最优储蓄率

3、图解:即过f(k)上某点做其切线,斜率为n+d 的点,该点横坐标为资本黄金率,过该点

1、 投资不仅产生新机器设备,而且产生新的生产方式。尽管厂商攫取了新机器的生产利益

(表现为资本的私人边际收益递减),但由于思想和方法易于复制,要将发明的新思想和新方法的好处攫取尽并不让其他企业获得好处要困难得多。这就是资本的外部报酬。

1、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分析,如果两个国家有相同人口增长率,相同储蓄率,相同生产函数,那麽他们最终会达到相同的人均收入水平

1、定义描述:解释一个高增长与无增长并存的两部门模型——假定有两种投资机会:一种是边际产品递减(新古典模型);一种是边际产品不变(内生增长模型),由于社会不仅要选择总投资,而且要在两种投资的分配上作选择,从而使f(k)呈现“先弯曲后平直”

2、阐释:可能是由于单要素资本的积累在初期因为在投资分配选择上几乎全部倾向于对机器设备的投资,没有能力引发技术因素的变动,所以在资本存量较小时,人均生产函数显现为边际收益递减。不过,当资本积累到一定水平时,投资分配的选择开始出现。一部分流向设备投资,另一部分流向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开发研究领域,从而出现技术内生于投资的生产特点 ,导致人均生产函数显现为边际收益不变。

3、评价:这张图只是讲了无增长与高增长并存的静态格局,没有指出一个处于无增长困境中的经济如何走出陷阱,获得高增长的动态调节过程。可以设想,一个处于无增长陷阱的经济要想跳到高增长的路径上,需要克服点A 的“ 引力”,不断在投资分配选择上注重流向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开发研究领域,最好能够借助外部力量的“助推”,使资本积累一下越过点A-B 之间的屏障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认为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一般说来,年轻人的收入偏低,这时消费可能会超过收入,随着他们进入壮年和中年,收入会日益增加,这时收入会大于消费,到年老退休,消费又会超过收入。其消费函数为:C=aWR+cYL ,WR 为实际财富,a 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YL 为工作收入,c 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经济学家托宾认为,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可以作为衡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他把这一比率称这“q ”,即q=企业的市场价值/新建企业的成本

如果q<1,说明买旧的企业比建设新企业要便宜,则不会有投资,相反,若q>1,则会有新投资。托宾的这种“q ”说,实际是在认为,股票价格上升,投资会增加。西文经济学家认为,并不存在这种因果关系,相反,倒是因为有了好的投资前景才引起股票价格的上升。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十版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概念题 1.如果政府雇用失业工人,他们曾领取TR美元的失业救济金,现在他们作为政府雇员支取TR美元,不做任何工作,GDP会发生什么情况?请解释。 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本国(地区)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NX之和。从支出法核算角度看:C、I、NX保持不变,由于转移支付TR美元变成了政府对劳务的购买即政府支出增加,使得G增加了TR美元,GDP会由于G的增加而增加。 2.GDP和GNP有什么区别?用于计算收入/产量是否一个比另一个更好呢?为什么? 答:(1)GNP和GDP的区别 GNP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它是本国国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是一个国民概念,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GDP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它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一个地域概念。 两者的区别:在经济封闭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开放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两者的关系可以表示为:GNP=GDP+[本国生产要素在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投资利润、劳务收入)-外国生产要素从本国获得的收入]。 (2)使用GDP比使用GNP用于计量产出会更好一些,原因如下: 1)从精确度角度看,GDP的精确度高; 2)GDP衡量综合国力时,比GNP好; 3)相对于GNP而言,GDP是对经济中就业潜力的一个较好的衡量指标。 由于美国经济中GDP和GNP的差异非常小,所以在分析美国经济时,使用这两种的任何一个指标,造成的差异都不会大。但对于其他有些国家的经济来说明,这个差别是相当大的,因此,使用GDP作为衡量指标会更好。但是,在衡量某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时GNP更好一点。 3.CPI和PPI都计量价格水平,它们有什么区别,什么时候你会选择其中一个,而不选择另一个? 答:(1)CPI与PPI的区别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反映消费品(包括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代表城市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固定的商品和服务的费用。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指建立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商品的市场篮子基础上的价格指数,计量既定的一篮子商品的成本。 PPI与CPI的区别在于:1)他们所包括的范围不同:CPI主要包括日用消费品;PPI包括原料和半成品。2)PPI被设计为对销售过程中开始阶段的价格的度量,而CPI衡量的是城市居民实际支付的价格——也即零售价格。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课后习题详解(联邦储备、货币与信用)【圣才出品】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6章联邦储备、货币与信用 一、概念题 1.信用(credit) 答:信用指未来偿还商品赊销或商品借贷的一种承诺,是关于债权债务关系的约定。它以商品货币的使用权为交易标的,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以信任为基础,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信用主要有银行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和国家信用四种形式。银行信用是指有银行参与的货币借贷活动;商业信用是指商品交易中的延期付款或交货;消费信用指由企业、银行或其他消费信用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国家信用是指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筹集资金的一种借贷行为。 2.外汇市场干预(foreign exchange intervention) 答:外汇市场干预指中央银行买卖外汇以稳定汇率的行为。各国中央银行经常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影响外汇市场供求状况,使得汇率朝有利于本国的方向波动。外汇市场干预会影响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应量。当中央银行购买黄金或外汇,会使基础货币供应量增加,使货币供应量数倍增加;反之会使货币供应量减少。外汇市场干预使货币供应量变动,会对本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一般情况下,一国中央银行在进行外汇市场干预时,会同时在国内货币市场采取反向的操作,使得货币供应量保持不变。 3.公开市场购买(open market purchase) 答:公开市场购买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或外汇。公开市场购买将产生

三方面的效果: (1)基础货币投放量增加,当货币乘数不变时,货币供应量将增加。美联储在公开市场购买有价证券或外汇时,以自身的负债进行支付,从而创造了高能货币,在货币乘数的影响下造成货币供应量的成倍增加,引起信用扩张。 (2)有价证券和票据的价格上升,市场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增加。 (3)向公众传达放松银根的信息,影响心理预期。 4.信用配给(credit rationing) 答:信用配给指在借贷人愿意支付规定利率甚至更高利率时,贷款人仍不愿发放贷款或发放贷款的数额小于申请贷款额的情形。信用配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银行拒绝发放任何数额的贷款,哪怕借款人愿意支付较高的利率;另一种是银行愿意发放贷款,但数额低于借款人的要求。 信用配额出现的原因是信贷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一般愿意支付高利率的借款人,投资项目的风险也相应高,银行不愿意发放此类贷款是因为投资风险太大,如果投资失败,贷款就难以偿还,银行宁愿不发放任何高利率贷款而进行信用配给;信用配给的第二个原因是为了防范道德风险,因为贷款规模越大,借款人从事那些难以归还贷款的活动的动力就越大,因此银行会进行信用配给,向借款人提供的资金少于申请额。 5.钉住利率(pegging the interest rate) 答:钉住利率是将利率设定在某个给定的水平,并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使之保持不变的政策。钉住利率制要求美联储必须时刻维持一定的利率水平,并将其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这有利于运用利率杠杆调节经济,但同时使得美联储失去了对货币供给的控制。美联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十版课后习题答案04

CHAPTER 4 GROWTH AND POLICY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in the Textbook Conceptual Problems: 1. Endogenous or self-sustained growth supposedly can be achieved by policies that affect a nation's savings rate and therefore the proportion of GDP that goes towards investment. The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 of Chapter 3 predicted that long-term growth can only be achieved through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at changes in the savings rate have only transitory effects. The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however, predicts that countries with a higher savings rate can achieve higher long-term growth and that a nation's government can affect the long-term growth rate by implementing policies that affect the savings rate. 2. A simple model with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to capital alone implies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to all factors taken together, which could cause a single large firm to dominate the economy. However, such a model ignores the possibility that external returns to capital exist, in addition to the internal (private) returns. In other words, more investment not only leads to a higher and more efficient capital stock but also to new ideas and new ways of doing things, which can then be copied by others. Therefore, a single firm does not necessarily reap all of the benefits of increased output. 3.In the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 an increase in the savings rate does not increase the long-term growth rate of output. However, because of the short-run adjustment process, there is some transitional gain that will lead to a higher level of output per capita. In the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however, the savings rate does affect the long-term growth rate of output. 4.a. Chapter 4 suggests that the key to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is investment in human and physical capital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b. (i) Investment tax credits may potentially affect economic growth in the long run by achieving a higher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i) R&D subsidies and grants lead to technological advances that will have private and social returns. They are very effective in stimulating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iii) According to the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policies designed to increase the savings rate will increase the long-term growth rate of output. However, empirical evidence does not lend much support to that notion. (iv) Increased funding for primary education has large private and social returns and

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正名 本章重点: 1)经济学的规范性和实证性定义的内涵与外延。 2)凯恩斯主义(及新凯恩斯主义)与古典(及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本章难点: 1)微观经济学均衡与宏观经济学均衡的区别及简单的动态经济学基础。 2)经济体制和经济人行为的相互关系。 一、判断题 1.“经济学研究如何有效配置稀缺资源”这种定义将经济学纳入规范科学领域。 2.“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宏观经济变量是如何决定的。”这种定义是将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 实证科学。 3.在新古典学派看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不完全竞争型市场经济。 4.由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政策在面对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时表现出 的无能,使得人们开始对传统的凯恩斯理论重新进行审视。 5.在宏观经济学研究中,当经济处于均衡时,供给等于需求。 6.因为企业所有制(产权制度)制约企业制度的设计,所以一种企业所有制,只能对应一 种企业制度。 7.在任何经济环境下,宏观经济变量的决定必然是经济人行为的综合结果。 8.在动态系统中,如果存在不动点,那么其只能收敛于一点,即只有一个不动点。 二、选择题 1.经济学中的规范含义是什么 A. 是指经济学的研究要符合规范要求、不能随心所意 B. 是指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解释经济现象,回答为什么等客观性问题 C. 是指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在于回答“好与不好”等价值判断的问题 D. 是指经济学研究能够对各种经济现象给出规范性的解释

2.经济学中的实证含义是什么? A. 实证顾名思义就是指经济学的理论要能够指导实践 B. 实际上实证的前提是要符合规范的要求 C.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能够回答“应不应该”或“好还是坏”等问题,并能得到来自实践的支持,就是实证 D. 通俗地讲,就是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为什么? 3.经济学的规范和实证的关系正确理解是 A. 规范和实证是彼此对立的,因而经济学要么是规范的,要么就是实证的 B. 因为经济学是社会学科,因而本质上经济学始终是规范的 C. 规范以实证为基础,实证以规范为目的,因为经济学的目的是造福于人类 D. 两者就是一回事,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4.以下那个判断属于实证经济学? A. 通货膨胀率下降了 B. 失业率太高了 C. 经理人的工资不应该太高 D. 降低失业率比抑制通货膨胀率更重要 5.下列哪种表述属于实证表述 A. 政府应该降低税收刺激经济以防经济恶化 B. 减少货币供给将降低通货膨胀率 C. 央行应该降低货币供给 D. 社会应该要求福利领取者去找工作 6.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宏观经济学中探讨的经济变量是: A、就业率 B、国民生产总值 C、通货膨胀率

多恩布什宏观名词解释

1、定义:在一定时期一国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 1)“一定时期”,流量概念,不包括已有商品的交易。例如:新的房屋建筑计算为GDP 的一部分,不包括已经存在的房屋的交易。不过,销售现有房屋的房产经纪人费用作为本期劳务应计算为GDP的一部分。 2)“一国经济中”是指地域范围。 3)“生产的”,以生产而非交易为标准 4)“最终产品和劳务”,不包括中间品,避免重复计算。隐含着GDP本质上指的是一国 在一年时间里各种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等)共同劳作而创造的新增的社会财富价值的总和。 5)“价值”,以市场价格而不是以要素的成本来衡量,包含物价因素。一般以当期价格计 算的为名义GDP,以一个基期价格来衡量的为实际GDP 2、核算:支出法——Y=C+I+G+NX 收入法——Y=工资+利润+利息+租金+间接税+折旧 3、计量GDP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计量不够充分,存在地下交易; 2)一些产品定价有问题; 3)现有GDP计量中引起资源消耗的成本并没有扣除掉,造成GDP虚夸现象; 4)产品异质性难以度量; 1、定义:在一定时期本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GDP-GNP =外国人在本国的收入-本国人在外国的收入= 外国人所获净收入 2、名义GNP——在一定时期的以该期价格计算的产出价值。 实际GNP——以相同的价格(基期价格)来衡量的各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目的是便于各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相互比较。 1、一定的支出增量带来的产出增量与自身之比,一般产出增量大于支出增量 2、凯恩斯乘数效应理论旨在说明政府政策对于纠正市场失灵的有效性 3、但只有当经济社会存在着闲置资源时,乘数才能发挥作用。相反,如果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社会资源已经没有闲置的时候,乘数效应对总产出不能发挥作用,如果一味推行,可能导致一些负面效果出现,如通货膨胀问题。比较“1929-1933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新政的出台对经济的效果”与“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在70年代产生的滞胀问题”。 G和增加税收t结合在一起以保持BS不变,将使产出的增加刚好等于政府支出的增加。此时,平衡预算乘数为1 1、一般认为节俭更能增加财富,但在宏观经济波动理论中,消费对产出有乘数的放大作用。如果国民越是节俭,则边际消费倾向越低,均衡产出水平就越低,国民越是贫穷(作图说明)。这种与传统观点相反的情况就叫做节俭悖论 2、节俭悖论在长期的增长模型中不复存在,罗默的内生增长模型表明,储蓄率较高的国家增长较快,巴罗虽然认为高储蓄对增长的影响倾向于暂时性的,但也承认高储蓄率的国家能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课后习题详解收入与支出【圣才出品】

第10章收入与支出 一、概念题 1.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答:总需求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减少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2.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 答:消费函数是描述消费与多种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的函数。宏观经济中,消费支出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国民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利率、收入分配、个人偏好和社会习俗等等。 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影响消费最重要、最稳定的因素,即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根据凯恩斯的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利率并不 重要,因而消费函数的表达式为,,,其中即是边际消费倾向

(),为自主消费。 依据收入—消费关系分析时间的长短,消费函数又分为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 3.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e,MPC) 答:边际消费倾向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美元时消费的增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表示增加的消费,代表增加的收入。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在西方经济学中,任何增加的收入无非两个用途:消费和储蓄。所以,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必定为1(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随之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却不断下降。即随着收入的上升,在增加的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储蓄所占的比重却越来越大。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意义:①凯恩斯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看成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之一。由于收入增加时消费增量所占比例逐步减少,故经济扩张会带来消费需求不足,从而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②一些西方学者利用该规律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他们认为,既然收入增加时增加的消费所占比例减少,表明高收入的资本家会比工人拿出更大比例的收入用于储蓄。他们的结论是,分配有利于资本家是合理的,可以促进资本循环,促进经济发展; ③还有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体现出经济制度的稳定性功能。经济衰退时人们收入水平较低,在增加的收入中将较大的比例用于消费。经济繁荣时人们收入水平较高,在增加的收入中将较小的比例用于消费。这样,该规律在衰退时有利于扩大总需求,在繁荣时有利于缩小总需求,具有使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作用。 4.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

多恩布什版宏观经济学英文练习题

Chapter 2 2. Assume a German tourist buys a Mexican beer in a pub in Houston, Texas. How will the U.S. GDP be affected? C A.U.S. GDP will be unaffected, since a foreigner buys a foreign product. B. U.S. GDP will decrease since the beer has to be imported from Mexico C. U.S. GDP will increase by the value added at the Houston pub D. U.S. GDP will increase, but only by the sales tax assessed on the beer 7. If nominal GDP is $10,406 billion and the GDP-deflator is 110, then real GDP is about $9,460 billion 8. The GDP-deflator and the CPI differ from each other since C A. the GDP-deflator does not include services but the CPI does B. the GDP-deflator includes imported goods but the CPI doesn't C. the CPI measures a fixed market basket but the GDP-deflator doesn't D. the CPI includes more goods than the GDP-deflator does 9. Assume you desire a real rate of return of 4% on an investment and you expect the annual average inflation rate to be 3.2%. What should the nominal interest rate be on this investment? 7.2% Chapter 9 3. Assume a model with no government and no foreign sector. I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 is defined as C = 800 + (0.8)Y, and the income level is Y = 2,000, then the level of total saving is -400 4. Assume a model with no government and no foreign sector. If we have a savings function that is defined as S = - 200 + (0.1)Y and autonomous investment decreases by 50, by how much will consumption change? -450 5. Assume a model without income taxation and no foreign sector. If government purchases are increased by $25 billion financed by a lump sum tax increase of $25 billion, then A A. national income will increase by $25 billion but the budget deficit is unaffected B. national income will increase $50 billion but the budget deficit is unaffected C. neither national income nor the budget deficit will be affected D. we cannot say for sure what will happen to national income or the budget deficit 6. The size of the expenditure multiplier in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C A. government transfer payments B. th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C.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D. the income tax rate 7. Assume the savings function is S = - 200 + (1/4)YD and the marginal tax rate is t = 20%. If the level of government spending increases by 100, by how much will the level of equilibrium income change? 250 8. Assume a model of the expenditure sector with income taxes. If the level of autonomous investment decreases (due to negative business expectation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ill be true? D A. the actual budget surplus will not be affected B. the actual budget surplus will increase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题库

第二章概念题 1.如果政府雇用失业工人,他们曾领取TR美元的失业救济金,现在他们作为政府雇员支取TR美元,不做任何工作,GDP会发生什么情况?请解释。 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本国(地区)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 供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NX之和。从支出法核算角度看:C、I、NX保持不变,由于转移支付TR美元变成了政府对劳务的 购买即政府支出增加,使得G增加了TR美元,GDP会由于G的增加而增加。 2.GDP和GNP有什么区别?用于计算收入/产量是否一个比另一个更好呢?为什么? 答:(1)GNP和GDP的区别 GNP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它是本国国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是一个国民概念,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 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GDP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它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一个地域概念。 两者的区别:在经济封闭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开放的国家或地区,国 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两者的关系可以表示为:GNP=GDP+[本国生产要素在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投资利润、劳务收入)-外国生产要素从本国获得的收入]。 (2)使用GDP比使用GNP用于计量产出会更好一些,原因如下: 1)从精确度角度看,GDP的精确度高; 2)GDP衡量综合国力时,比GNP好; 3)相对于GNP而言,GDP是对经济中就业潜力的一个较好的衡量指标。 由于美国经济中GDP和GNP的差异非常小,所以在分析美国经济时,使用这两种的任何一个指标, 造成的差异都不会大。但对于其他有些国家的经济来说明,这个差别是相当大的,因此,使用GDP 作为衡量指标会更好。但是,在衡量某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时GNP更好一点。 3.CPI和PPI都计量价格水平,它们有什么区别,什么时候你会选择其中一个,而不选择另一个? 答:(1)CPI与PPI的区别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反映消费品(包括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代表城市消 费者购买一篮子固定的商品和服务的费用。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指建立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商品的 市场篮子基础上的价格指数,计量既定的一篮子商品的成本。 PPI与CPI的区别在于:1)他们所包括的范围不同:CPI主要包括日用消费品;PPI包括原料和半成品。2)PPI被设计为对销售过程中开始阶段的价格的度量,而CPI衡量的是城市居民实际支付的价格——也即零售价格。 (2)两者选择其一的情形 当关注的是消费品价格波动或通货膨胀问题时,将使用CPI来度量;当关注的是经济周期问题或市场 价格波动预期时,应该使用PPI来度量。这是因为PPI是一种相对可变的价格指数,并且是经常发出 一般价格水平或CPI变化信号的价格指数,有时在它们出现之前就会发出信号。有鉴于此,PPI特别是其某些子指数,如“敏感材料”指数作为经济周期的指标,决策者会给与密切的关注。 4.GDP消胀指数指的是什么?它与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它计量价格比CPI和PPI更有用? 答:(1)GDP消胀指数的含义

(财务知识)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宏观名词解释总结 适合科目:815经济学 1.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概念。 2.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核算的方法有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3. 消费物价指数CPI 消费物价指数也称零售物价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是用通过对若干种主要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进行加权平均来编制。用公式表示为: 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4. 潜在产出 潜在产出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它不是一个实际产出量,一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潜在产出的途径是增加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实现技术进步。 5. GDP 平减指数 GDP 平减指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GDP 平减指数=报告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生产总值/基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生产总值 GDP 平减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向。 6.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 杜森贝利提出,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 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 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 的。按他的看法,消费与所得在长期维 持一固定比率,故长期消费函数是从原 点出发的直线,但短期消费函数则为有 正截距的曲线。 如图所示,当经济稳定增长时,消 费为收入的固定比率,故长期消费函数 为Y C L β=,但当经济景色变动时,短 期消费函数有着不同形态,例如原先收 入为Y 1时,消费为C 1,当收入由Y 1减少时,消费不遵循C L 途径,而是循C S1途径变动,1111Y C Y C t t >,即平均消费倾向变大,反之,当收入由Y t1逐渐恢复时,消费循着C S1的路径变动,直到达到原来的最大水平,当经济稳定增长时,又走Y C L β=的途径,如此,便形成了长期与短期消费函数的区别: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答案完整版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内容简介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编写,遵循教材第12版的章目编排,共分24章,每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第12版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目录 第1章导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增长与积累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增长与政策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总供给与总需求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失业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通货膨胀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政策预览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收入与支出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货币、利息与收入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国际联系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消费与储蓄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5章投资支出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6章货币需求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7章联邦储备、货币与信用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8章政策 18.1 复习笔记 1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9章金融市场与资产价格19.1 复习笔记 19.2 课后习题详解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考研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重点总结

1.如果政府雇用失业工人,他们曾领取TR美元的失业救济金,现在他们作为政府雇员支取TR美元,不做任何工作,GDP会发生什么情况?请解释。 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本国(地区)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NX之和。从支出法核算角度看:C、I、NX保持不变,由于转移支付TR美元变成了政府对劳务的购买即政府支出增加,使得G增加了TR美元,GDP会由于G的增加而增加。 2.GDP和GNP有什么区别?用于计算收入/产量是否一个比另一个更好呢?为什么? 答:(1)GNP和GDP的区别 GNP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它是本国国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是一个国民概念,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GDP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它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一个地域概念。

两者的区别:在经济封闭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开放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两者的关系可以表示为:GNP=GDP+[本国生产要素在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投资利润、劳务收入)-外国生产要素从本国获得的收入]。 (2)使用GDP比使用GNP用于计量产出会更好一些,原因如下:1)从精确度角度看,GDP的精确度高; 2)GDP衡量综合国力时,比GNP好; 3)相对于GNP而言,GDP是对经济中就业潜力的一个较好的衡量指标。 由于美国经济中GDP和GNP的差异非常小,所以在分析美国经济时,使用这两种的任何一个指标,造成的差异都不会大。但对于其他有些国家的经济来说明,这个差别是相当大的,因此,使用GDP作为衡量指标会更好。但是,在衡量某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时GNP更好一点。 3.CPI和PPI都计量价格水平,它们有什么区别,什么时候你会选择其中一个,而不选择另一个? 答:(1)CPI与PPI的区别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反映消费品(包括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代表城市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固定的商品和服务的费用。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指建立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商品的市场篮子基础上的价格指数,计量既定的一篮子商品的成本。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调整与相互依存【圣才出品】

第23章国际调整与相互依存 一、概念题 1.自动调节机制(automatic adjustment mechanisms) 答:自动调节机制指自动起作用消除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机制。在纯粹的自由经济中有货币—价格机制、收入机制及利率机制等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货币—价格机制,也称“价格—现金流动机制”,其描述的是国内货币供给存量与一般物价水平变动以及相对价格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当一国处于逆差状态时,对外支付大于收入,货币外流,物价下降,本国汇率也下降,由此导致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绝对或相对下降,从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入得到改善。收入机制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国民收入下降。国民收入下降引起社会总需求下降,从而进口需求也下降,进而改善贸易收支。 利率机制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本国货币供给存量减少,利率因此上升,这意味着本国金融资产的收益上升,从而对本国金融资产的需求上升,对外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下降。这样,资金外流减少或内流增加,资本与金融项目收支得到改善。当国际收支顺差时,上述的自动调节仍然起作用,只是方向相反而已。 2.支出转换政策(expenditure switching policies) 答:支出转换政策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只改变总需求和总支出方向的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补贴、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狭义的支出转换政策则专指汇率政策。 这种政策的目的在于在实现充分就业,增加国内总产出的同时实现国际收支的均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总需求可以分为对国内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以及对国外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两种,在总需求水平保持一定时,增加对国内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并减少对国外产品和服务的消

剖析几种经典中级宏观经济学教材

剖析几种经典中级宏观经济学教材 鲁峰 由于个人兴趣,把国内已经翻译出版的几种主要的中级宏观教材比较了一下,总结一点个人不成熟的学习建议。 本文主要比较的有:多恩布什(6版,人大);伯南克(6版,机械);布兰查德(3版,清华影印);易纲、张帆(人大);威廉森(2版,人大);巴罗(5版,人大);巴罗(现代观点,三联);曼昆(5版,人大);萨克斯(全球视角,三联)。除后两本粗略翻过以外,其他的均读过。 首先说说自己对这几种教材的一般看法和分类。类别自然是新凯恩斯与新古典两类,前者有多恩布什、伯南克、布兰查德、曼昆,后者有巴罗、威廉森。萨克斯是个特例,最后再讲。 其次说说学习顺序以及对不同教材的评价。个人觉得,我们国内的学生最好由新凯恩斯教材入手,一来与国内教材接轨密切,二来与现实结合紧密,能分析一些简单的政策问题,可以获得学习乐趣,三来如果你不想继续深造,那么新凯恩斯框架在你参与实际工作时能派上用场。接着,对于那些想继续深造的学生,我坚决推荐必须读上一本新古典的教材。至于为什么,我不再赘述,对现代经济学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 下面,我就几种教材分别评述: 在新凯恩斯主义的教材中,多恩布什应该是比较老的,优点是它把新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模型详细叙述了个遍,例如AD-AS模型的微观基础模型(这里的微观基础模型不同于新古典主义的微观基础)它有全面详细的介绍,而布兰查德就没有。缺点是全书体系不是很清楚,需要自己细心整理。曼昆的在体系方面就好了许多,而且也对新凯恩斯主义微观基础模型做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唯一的缺点就是他脱离不了“原理式”的写作风格,因此数理深度稍有欠缺。布兰查德与多恩布什刚好相反,体系十分严谨,结构十分清晰,论述也很有力,而且布兰查德是最不惮于在教材中运用数学的作者之一,因此他的书在数理模型方面远胜曼昆,唯一的缺点就是缺乏新凯恩斯主义微观基础模型。伯南克的书在以上三本教材风行以后被翻译过来,就在各方面都显得很平庸了。本来我对他教材的货币理论方面还给予了希望,结果也是很平庸。其实,他个人的一些主要货币理论,拿米什金(7版,人大)就可以做很好的补充学习。 在新古典主义的教材中,若以方法论来看,萨克斯的教材也可归入此类,但是他的本质思想仍然是凯恩斯主义的。这本教材的优点在于体系结构方面比较清晰,而且以新古典主义微观基础模型探讨了凯恩斯主义问题;但是他最大的缺点就是内容稍有过时。毕竟宏观经济学是要回归现实的,他的理论数据太老,一些新的思想更新也稍显迟缓,因此,无论在哪类书中我个人都不推荐它。巴罗的教材可以说开了真正意义上新古典主义教材的先河,第五版应该讲也是一个经典版本。只可惜人大经济学译丛的名誉就被这本书的翻译工作给毁了!我想用“眼泪打湿书页”来形容绝不为过,更可气的是,即便你眼泪打湿了书页,也还是搞不懂翻译者那晦涩的语言和错乱的字母、符号。在我们当前学习经济学过程中,很多人在论坛上吆喝着:“要读英文原版”。然而仔细看来,很多时候我们国内翻译的教材也还过得去,没有那样不堪入目,“不顾一切的读原版”只是某些爱炫耀的人自说自话罢了。但是对于梁晶工作室主持翻译的巴罗第五版,则必须读英文原版!幸好,巴罗在2008年新出了《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一书,三联引进翻译了。虽然翻译者仍然是沈XX、陈XX但是内容流畅了太多。结构体系在目录就能一览无余,内容也新;它的缺点是你读后能明白他想说什么,但是当你自己做起研究来,是否能顺利的从新古典主义出发来考虑问题,并建立模型就很可怀疑了。而这一点威廉森的书恰恰做到了。他的书不仅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而且全书使用的模型简洁漂亮,前后连续性强,是授人以渔一类的教材。更好的是,他在书后列出了每章模

15宏观经济学英文版(多恩布什)课后习题答案全解

CHAPTER 15 THE DEMAND FOR MONEY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in the Textbook: Conceptual Problems: 1. Money is any asset that is widely used as a medium of exchange. People want to hold money since it simplifies their current or future transactions. Since the nominal value of money is always known with certainty, it is a very safe and liquid asset, unless there is a very high rate of inflation. Therefore holding money protects asset holders against potential capital losses on riskier assets. 2. In a society in which there was no money, all trade would be completely based on barter. But barter is fairly inefficient, since suppliers of goods and services can't always find people who are both in need of the goods and services being offered and willing to trade something of value to the suppliers. Therefore, sooner or later, some form of money has to be invented to facilitate trade. A good example of a money substitute is U.S. cigarettes, which were used as medium of exchange during the hyperinflation in Germany in 1922/23, in P.O.W. camps after World War II, and in some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command economies to more market-based economies when people lost confidence in their own currencies. It is easier to imagine a society in which there is no currency but everyone has a credit or debit card. The cashless purchase of goods via credit or debit cards (or via e-commerce) is not only convenient for customers but can also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to sellers about the buying habits of consumers (which is one reason grocery stores now willingly accept credit or debit cards). In a cashless society all transactions would require electronic fund transfers through bank computers. At the end of the month, all accounts would have to be settled with the company that issued the credit or debit card, again through electronic fund transfers. This requires investment in computer technology, not only for banks but also for merchants. Such a system may seem highly efficient, but it may not work well for very small purchases, such as a magazine at a newspaper stand, a can of soda from a vending machine, or a local phone call. Howev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ve already developed pre-paid cash cards or phone cards that allow the purchase of smaller items or phone calls, with the amount of the purchase automatically deducted from the card. It should be noted, however, that a cashless society still requires money, that is, funds that can be stored in accounts, whether these are traditional bank accounts used to settle outstanding bills or accounts that exist simply for e-commerce. However, if pre-paid cash cards, debit and credit cards, or e-commerce funds are used increasingly, monetary aggregates may have to be redefined. 3. One could certainly make an argument for including credit card limits as part of money stock, since people substitute credit cards for cash as a means of payment. They may also use unused credit lines for precautionary purposes. But if we include this form of credit in the money stock, it becomes difficult to justify excluding others. Therefore it may be better not to include credit card limits in the definition of money. 4. In deciding how many traveler's checks to take on a vacation, an individual has to weigh the cost of obtaining the checks against the probability of cash being stolen and the possibility that personal checks or credit cards might not be honored. The lower the cost of traveler's checks and the higher the probability that cash may be stolen, the larger the sum that is likely to be carried in traveler's checks. On the other hand, holding cash or traveler's checks involves an opportunity cost, since no interest can be earned on cash or traveler's checks. Therefore, if credit cards are accepted at the vacation spot, vacationers may rely primarily on credit cards as a means of payments, since they can earn interest on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