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坝地震安全评价与抗震设计

合集下载

高土石坝地震安全评价及抗震设计思考

高土石坝地震安全评价及抗震设计思考
收稿 日期 : 00 0 — 9 2 1— 2 0
基 金项 目:国 家 自然科 学 基 金 资 助项 目( 0 10 4 ; 十 一 五 ” 家科 技 支 撑 计 划 资 助 项 目 (0 9 A 5 B 2 ; 家重 点 9852 ) “ 国 20 B K 6 0 ) 国 基 础研 究 发 展规 划 资 助项 目( 07 B 113 2 0 C 74 0 ) 作 者 简 介 :陈 生水 ( 92 ) 男 , 苏 高 淳 人 , 授 级 高 级 工 程 师 , 16 一 , 江 教 主要 从事 土 石 坝 工 程 的 科 学 研 究 和 技 术 咨 询 工 作 .
峰值超 过 0 5 主要震 害是 大坝 产生 了明显 的变 形 . . g, 安装在 防 浪墙顶 的变 形标点 瞬 间产生 了 6 3 9m 的沉 8 . m
降 , 于坝顶 河床 中部 大坝 最 大 断 面 , 位 由于余 震 和 大 坝震 后 应 力 、 变形 重 分 布 , 后 第 5天 , 降量 增 大 到 震 沉
中图分类 号 : V 4 . T 6 11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10 — 4 X(0 10 一 07 0 0 9 60 2 1 ) l 0 1 — 5
我 国已建 和拟建 的百米 级 以上高 土石 坝近百 座 , 大 多位 于高地 震烈 度 区 , 且 这些 高坝 大库一 旦 因地震 失 事 , 果将是 灾难 性 的 , 后 因此 对高 土石坝 的地 震安 全应 十分 重视 .0世纪 6 2 0年代 以前 , 内外 主要 采用 以地 国
施工时需特别予以关注. 最后 , 高土石坝 安全评价 和抗震设 计方法提 出了若干建议 , 对 并特别 指 出, 考虑到地 震
的 随 机 性 和 高 土 石 坝 安 全 的 绝 对 重 要 性 , 必 要 研 究 高 土 石 坝 的极 限抗 震 能 力 . 有

地震作用下土石坝抗震稳定的谱元分析

地震作用下土石坝抗震稳定的谱元分析
Ke r : r h r c a Se s i e it n e Sp c r l l me t y wo dsEa t . o k d m; im c r ssa c ; e t a e e n t o me h d
l 土石坝抗震稳定性分析的重要性
土 石 坝 是 应 用 很 广 的一 种 坝 型 ,在 我 国广 泛 用 作 水 库
关键 词:土石坝 ;抗 震稳 定;谱元法
D I 1 .9 9 Ji n1 7 —6 9 .01 .4 0 O : 3 6 / .s.6 1 5 62 0 . 1 o s 1 0
S e ta e e p crl El m nt Anay i fS im i t b l y o r h- o k Da u d r S im i to l sso e s c S a i t f i Ea t r c m n e e s cAc i n W AN G Yu
特别 是中等 高度 以下的土石坝 ,数量 更多,并且有些
已有 悠 久 的历 史 。它 们 在 灌 溉 农 田 、 水利 发 电 、 洪 水 控 制 等 方 面 发 挥 着 重 要 的作 用 。 新建 或拟 建 土 石坝 , 有 一 些 位
于 地 震 易 发 生 区 ,在 地 震 力 作用 卜, 坝 体 会产 生 裂 缝 和 坍
基础上 的滑 动稳 定计算和变形计算 。我 国也对建在高 烈度 区
的土 石 坝进 行 了 动 力 分 析 ,用 来 研 究 使 用 拟 静 力 方 法 无法 得 出 的坝 体 和 坝 基 内的 动 应 力 分 布 及地 震 引起 的坝 体 变 形 。 然 而 , 虽 然 地 震 动 力 作 用 下 土 石 坝 的动 力 反应 计 算方 法 有 了 很 大 的 发 展 , 但 计 算 地 震 动 力 作 用 下坝 体 边 坡 的 稳 定 性

土石坝知识点总结

土石坝知识点总结

土石坝知识点总结土石坝是一种利用土石材料修筑而成的水利工程建筑,用于储水、防洪和发电等各种目的。

历史上,土石坝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水坝形式,它将土石材料紧密地堆积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可容水的大坝。

土石坝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因此在古代就被广泛使用。

而如今,土石坝依然是世界各地重要的水利设施之一。

土石坝的类型土石坝有多种类型,根据其结构和材料可以分为土石坝、重力坝、砂石坝、砼面板坝等。

其中,土石坝是一种用土石料垒积而成的坝体,通常是采用采用天然土石料修筑而成的坝体。

而重力坝则是靠坝体自身的重力来抵抗水压力和地基稳定力的作用。

砂石坝由砂石混凝土组成,砂石拦河坝体可以用于固体废物填埋库的防渗线坝体、陡岸坝体等。

而砼面板坝则是由混凝土面板构成,它采用筏板基础的坝体、抛筑或摊铺混凝土表面的坝体、在碾压式混凝土底板上施工板体的坝体等。

土石坝的设计和施工土石坝的设计和施工需要经过严格的规划和实施。

首先,工程师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和水文特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坝址和种类,然后进行地质勘察和水文勘测,确定坝址和参数。

接下来,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到土石坝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包括坝顶、坝体和坝基等要素,确定坝顶宽度、坝体高度、坝基宽度等参数。

最后,设计人员需要进行坝体开挖和土石料回填等工程实施。

土石坝的特点和优势土石坝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水坝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土石坝有着灵活的建筑方式和廉价的建筑成本,能够利用周边丰富的土石料资源,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和时间。

其次,土石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较高,可以经受较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和山崩等。

再者,土石坝的环境适应性强,能够适应各种地质和水文条件,不受周边环境的影响。

最后,土石坝的使用寿命长,能够满足长期的水利需求和发电需求。

土石坝的养护和管理土石坝的养护和管理是保证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键。

首先,需要加强对土石坝坝址地质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定期对坝址地质环境、地震状况、水文特性等进行检测和分析。

土石坝规范

土石坝规范

土石坝规范土石坝是一种以土石料为主要材料,利用自然地质和地形条件进行筑坝堵水的人工坝体。

在土石坝的设计、施工和维护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以确保坝体的安全可靠。

下面是关于土石坝规范的一些内容。

土石坝的设计应该基于坝址地质、水文、工程地质、地震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结果,整体设计应考虑降低灾害风险和河床稳定性,尽量减小坝体面积和高度,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土石坝在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坝址勘测,包括地表形态、土质、地下水位、地下岩层等方面的调查。

根据勘测结果,确定坝址的适宜性以及坝体的设计参数。

土石坝的坝体必须有足够稳定的高度和宽度,以防止因坝破坏而引发的洪水灾害。

坝体的稳定性主要依靠土石的抗剪强度和抗滑稳定性来保证。

设计和施工中,需要合理选择土石料,以确保坝体的稳定性。

土石坝的上、下游坡面要防止水土流失和整体稳定,可采用保护措施,如草坡、砂袋、石子等。

坝体顶部应有足够的宽度,以放置坝后的排水管道和设备,并进行防渗处理,以防止渗漏。

土石坝需要有足够的排泄系统,包括坝内、坝体和坝基的排水系统。

排泄系统应合理布置,以防止积水和渗水引起的坝体破坏。

各排泄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土石坝施工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坝体的稳定性和施工质量。

施工材料应符合规范要求,施工过程中要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测。

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验收和监测,确保坝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土石坝的维护和管理是保证坝体安全的重要环节。

坝体的巡视和检查应定期进行,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对于坝体的沉降、渗漏、裂缝等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坝体的维护和修复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

最后,土石坝的拆除过程也需要遵循相应的规范。

拆除前需要进行勘测和评估,确定拆除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坍塌和对环境的污染。

总之,土石坝规范的制定和遵守是保障坝体安全可靠的重要保证。

在设计、施工、维护和拆除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土石坝抗震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现实意义

土石坝抗震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现实意义

土石坝抗震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现实意义摘要:随着生产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水和电的需要量都在逐年增加;而科学技术和设计理论的提高,又为水利工程特别是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一大批的高坝大库型水利水电工程正在或已经兴建。

土石坝是当今世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最常见的一种坝型,也是世界水利水电工程界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

对地震区的土石坝进行抗震设计并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利水电;土石坝;抗震1土石坝的发展随着生产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水和电的需要量都在逐年增加;而科学技术和设计理论的提高,又为水利工程特别是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一大批的高坝大库型水利水电工程正在或已经兴建。

从国外看,近几年来大水库、大水电站和高坝在逐年增加,出现了一批库容在1000亿m3以上的大水库,其中,最大的是乌干达的欧文瀑布,总库容为2048亿m3;100m以上的高坝,1950年以前仅42座,现今已建和在建的有400多座。

如此多的高坝大库,一旦失事,后果不堪设想。

土石坝是当今世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最常见的一种坝型,也是世界水利水电工程界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

全世界超过15m的土石坝有3万多座,而在我国,各种坝高的拦河坝有86000多座,其中土石坝占95%以上[1][2]。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库容在10万m3以上的水库达85000多座,高度在15m及以上的大坝有18600多座,其中土石坝占90%以上。

土石坝主要包括均质土坝、心墙坝和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等[3]。

早在19世纪末,国外的水力冲填坝就己经开始起步和发展,到1900年,国内外土坝总数还不超过116座,最高坝高仅61m.随着固结理论[4]5][6]、击实原理[7]、有效应力原理[8]等的形成,以及碾压机械、原位观测、施工工艺、水文学先后得到应用,世界各地的土石坝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大型碾压设备如振动碾的出现以及电子计算机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各种粒径的土、沙、砂砾石、石渣都能方便的碾压密实,土石坝的高度越来越高,数量也迅速增加[9],据统计,至80年代末期,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百米以上的高坝中,土石坝的比例已达到75%以上。

某土石坝安全计算分析与评价

某土石坝安全计算分析与评价

1 土质 心墙 堆 石 坝 坝 体 剖 面 及 分 区设 计
根据规范 、 工程 经验及交 通要求 . 坝顶 宽度 拟定为 1 5 m. 坝顶长 4 5 5 m. 最大 坝高为 l 1 2 m 。坝顶 上游侧设置 1 . 2 m高的混凝 土防浪墙 . 防浪墙底 部深人 心墙 。 大坝上游坝坡坡率初拟为 1 : 2 . 0 . 下游坝坡坡率 初拟为 1 : 1 . 9. 上 游在 2 0 3 0 m高程 , 下游在 2 0 4 0 m、 2 0 0 0 m高程各 设一 宽度为 4 . 5 m 的马道 上游坝壳与围堰结合布置 . 采用石渣 回填 围堰 与 坝体之间的空间。心墙顶 高程 为 2 0 7 8 m. 顶部宽度 为 5 m. 心墙坡 比为
1 : 0 . 2 5 。
根据坝壳各部 分对强度 、 渗流 的要求 , 并尽量利用开挖石渣料 , 对 坝壳进行 分区设计 上游 坝壳设 1 个主堆石 区. 采用料场开采 的花 岗 岩堆石料 填筑 . 下游 坝壳在过渡料下游设次堆石 区. 采用开挖料填筑 . 次堆石区外围为主堆石 区. 采用料场堆石料填筑 。心墙采用碎石 土料 填筑 . 为提高两岸心墙 对岸坡 变形 的适应性 , 提高抗渗能力 . 在心墙 底 部设厚度 4 m 的高塑性土 区. 同时 . 为减 少坝基廊 道和 防渗墙承受 的 坝体压力 . 增 强心墙 和廊道及防渗墙之 间的变形能力 . 在廊道 和防渗 墙周边设厚度 3 . 5 m的高塑性 土区。 两岸心墙基础开挖到弱风化岩层 , 为 了防止 因基岩裂隙造成心墙底部土料 在渗 流作用下发生渗 透破 坏 . 在 基岩 面上设 厚 1 m的混凝 土盖板 心墙上下游各设两道反 滤层 . 下 游两层反滤层水平宽度各为 6 m.上游两 层反滤层水平宽度各为 4 m。 为 防止坝基覆盖层基础产生渗透破坏 。 在心墙底部 和下游 坝壳底部设 两层反滤层 . 每层厚度 2 . 5 m 在反 滤和坝壳之间设水平宽度 6 m的过 渡层 上游坝壳 2 0 6 0 m高程 以上坝 面设厚 度 1 m的抛 石护坡 . 下游坝 面采用厚度 l m的干砌石护坡 。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土石坝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设施,用于调节水流、防洪和蓄水等功能。

土石坝的安全监测是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避免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土石坝安全监测的技术规范。

1.监测目标土石坝安全监测的目标是全面掌握土石坝的变形、渗流、应力和地表沉降等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监测的目标主要包括土石坝的稳定性、渗流情况、变形变化、水位变化、地震动情况等。

2.监测手段土石坝的安全监测主要借助于现代化的监测仪器和设备。

包括但不限于位移仪、沉降仪、倾斜仪、压力计、渗透计、水位计、地震仪等。

这些仪器设备应当具备准确度高、稳定性好、数据传输方便等特点。

3.监测频率土石坝安全监测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监测频率。

一般情况下,应每月对土石坝进行一次全面监测,检测各种参数的变化情况。

在特殊情况下,如大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应及时增加监测频率,以确保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

4.数据处理与分析监测所得的数据应及时汇总、存档和分析。

数据处理应采用适当的软件进行,以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和直观分析。

对于连续监测数据,可以采用自动化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实时传输和处理,提高监测效率。

5.报警机制土石坝监测系统应设有报警机制,一旦出现超过预设范围的异常情况,系统应能够及时报警并通知相关人员。

报警方式可以采取声光报警、短信通知等形式,以便及时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6.监测结果评价监测数据分析后,应进行监测结果评价。

评价结果应包括对土石坝稳定性、渗流性能、变形情况等的综合评价。

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准确反映土石坝的安全状态。

7.监测报告土石坝安全监测结果应及时编制监测报告,并报送相关部门。

监测报告中应包括监测结果、异常情况、处理措施和建议等内容。

监测报告的编制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确保其准确、完整和可靠。

8.定期检修土石坝应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

检修内容包括坝体巡视、渗流井及降水记录、坝体排水系统清理等。

科技成果——300m级特高坝抗震安全评价与控制关键技术

科技成果——300m级特高坝抗震安全评价与控制关键技术

科技成果——300m级特高坝抗震安全评价与控制关键技术技术开发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研究背景我国在西南、西北地震高烈度区,已建或在建了许多300米级特高坝。

为保障特高坝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实现在最大可信地震作用下不溃坝的战略目标,需要研究包括地震动输入、地震响应、大坝抗力这三个不可或缺且相互配套的内容,在以下六个课题的研究方向上形成研发和创新成果,构建完整的抗震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与震灾防御技术。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坝址最大可信地震动确定、强震作用下特高坝多耦合体系的损伤演化和破坏机理、特高坝抗震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理论。

(2)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是:坝址近断裂最大可信地震动确定理论与方法、水库诱发地震形成机制和判别准则、基于15MN超大型动态试验机的全级配大坝混凝土试验技术和超大型动三轴仪的堆石料动态试验技术、基于精细化模型和高性能云计算的特高坝多耦合系统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特高坝大型振动台破坏试验技术、土石坝离心机振动台试验技术、特高坝极限抗震能力评价量化指标体系、特高坝震灾应急对策与防御技术。

研究内容(1)坝址地震动输入研究;拟采用地质、地震和地球物理等多种方法,识别近源发震构造,构建能够反映近断裂大震特点的震源模型,用克服点源模型缺陷的随机有限断层法确定坝址地震动输入。

研发万核万亿次量级以上,计算规模超100亿自由度的大规模并行地震波强地面运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直接得到坝址输入地震波。

基于持续十几年的水库地震监测数据,研究水库诱发地震形成机制和判别准则。

本课题为特高坝抗震分析提供地震作用。

(2)筑坝材料动态特性试验与机理研究;利用国内唯一的15MN 大型材料动态试验机、直径达1m的大型动三轴仪,开展全级配大坝混凝土动态特性和筑坝土石料缩尺效应、变形特性、强度特性及其破坏规律研究,确定筑坝材料的本构模型与基本参数。

(3)强震作用下特高拱坝多耦合体系损伤演化机理及安全评价准则研究;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千万级自由度的抗震分析软件,基于精细化网格模型和高性能云计算,实现大坝混凝土动态拉压损伤演化全过程模拟、坝肩稳定、基岩材料损伤等多因素耦合的特高拱坝地震破损和极限抗震能力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国内外土石坝震害表现
地震导致大坝坝顶瞬间发生了最大为68.4cm的震陷,
地震后(5月17日)5天,最大震陷发展为74.3cm
一、国内外土石坝震害表现
坝体内部测点测得的最大震陷81.0cm位于850m
高程(坝顶高程为884m),最大震陷100cm?
一、国内外土石坝震害表现
坝轴向变形为由两岸向河谷中央变形,最大值
一、国内外土石坝震害表现
美国Hebgen土坝(坝高35m)
1959年8月17日遭遇7.6 级地震。发震断层通过 水库北岸,距右坝肩 210m。地震造成巨大涌 浪,漫顶水头高达1m (2002年新疆喀什西克尔 水库因地震溃坝)
3

震造成全国2380座水 库出现险情,其中四 川1803座,四川出险 的水库中有溃坝险情 的69座,高危险情的 310座,次高危险情 的1424座,绝大部分 为土石坝
Infiernilo坝顶粘土心墙和上下游堆石坝壳接触部 位出现断续绵延全坝长335m的宽0.2-15 cm的纵向裂 缝,深达粘土心墙顶部
一、国内外土石坝震害表现
美国Austrian土坝(最大坝高61 m)经受
1989年Loma Prieta地震(M=7.1)
✓ 坝顶最大反应加速度分别达0.6g ✓ 最大震陷量达85.34cm,下游坝坡的最大水平位移为
一、国内外土石坝震害表现
两座坝的震害非常相似
✓ 沉降: La Villita坝和Infiernilo坝坝顶粘土心墙分别产
生了11cm和9cm的沉降
✓ 裂缝:粘土心墙和堆石坝壳接触部位坝顶出现明显裂缝
La Villita坝顶粘土心墙和上下游堆石坝壳接触部 位裂缝长达350m的连续裂缝,最大缝宽约10cm,最大 深度达50 cm
粘土心墙和上下游堆石坝壳接触部位也出现了深 达1.5 m的纵向裂缝
智利高85m的cogoti面板抛填堆石坝,稍加缓边
坡并设置柔性多层钢筋混凝土面板,遇9度地震 后面板无损坏,只是坝顶沉陷42cm
我国最大坝高101.8 m的碧口粘土心墙坝经受汶
川特大地震后产生了24 cm的震陷,上游坝坡最 大水平达28.1 cm,坝体也出现了多条裂缝
1975年海城地震,坝址烈度7°
震后1小时20分,发现右坝段 175m范围内,有两处由水位以 上2m开始向下滑坡,其长度分 别为33m和26.3m,在坝高 35m以下普遍滑动,滑动面积 为15000㎡,方量约3万方,滑 坡最大铅直深度为4.7m
一、国内外土石坝震害表现
日本坝高105 m的牧尾粘土心墙堆石坝震后坝顶
33.53cm,指向坝体下游
✓ Austrian土坝上下游坝坡上部1/4坝高范围内出现了多条纵
向裂缝,最深达4.27m,两坝肩也出现了横向裂缝,其中坐 落于风化岩体上的左坝肩裂缝最大深度为9.14m,右坝肩与 溢洪道接触部位裂缝最大深度为7m
一、国内外土石坝震害表现
辽宁石门水库粘土心墙坝(坝高46m)
22.6cm;顺河向永久变形指向下游,最大值20cm
一、国内外土石坝震害表现
下游坝坡水平位移指向下游, 850m高程处(坝顶
高程为884m)最大约27cm,最水平位移?
一、国内外土石坝震害表现
坝顶人行道与大坝路面结合处最大裂缝宽度
63cm;坝顶路面与溢洪道顶产生20cm的错台
一、国内外土石坝震害表现
永久变形矢量指向坝内,表明地震导致坝体产
生体积收缩
一、国内外土石坝震害表现
面板施工缝错台严重,最大 17cm;垂直缝挤压破坏
一、国内外土石坝震害表现
面板脱空,高程愈大,脱空愈明显,最大脱空达23cm
二、目前土石坝抗震安全评价方法的不足
1、筑坝材料本构模型不能正确反映高围压和地震
荷载联合作用下的强度和变形特性
一、国内外土石坝震害表现
5.12地震中德阳柏林水库上游坝坡塌滑
一、国内外土石坝震害表现
成都新油坊土坝裂缝
一、国内外土石坝震害表现
紫坪铺面板坝震害
✓2008年“5.12”汶川地震震中位于大坝以
西17km,震中烈度达11度,持续时间2分 钟,从坝顶动力反应推断,基岩地震加 速度峰值当在0.5g~0.7g左右,烈度将 超过9度,远超过大坝的设防烈度,导致 大坝发生明显损伤
一、国内外土石坝震害表现
密云水库白河主坝(坝高66.4m)
1976年唐山地震, 导致水下防渗斜墙 砂砾石保护层滑落 ,长度约500m;水 上约20m砂砾石保 护层没有出现滑动 (地震液化)
一、国内外土石坝震害表现
河北陡河水库均质土坝(坝高22m)
1976年唐山地震,坝址烈度9° 主坝严重裂缝:全坝有横缝100余条, 缝宽一般为0.1~0.5cm,穿过坝顶, 最大缝宽达3cm,深度不大。另有贯主 坝全长1700m,平行于坝轴线的纵缝 带2条,一条在上游坡面高程35~36m ,另一条在下游坡面高程34~35m, 裂缝垂直地面,缝宽最大达30cm,深 度直达坝基,下游坡纵缝两侧土体发现 有错距,下高出上10~30cm
1985年的墨西哥发生8.1级地震,震中位于上述两坝约 75km,地震持续时间60s
La Villita坝:坝基基岩最大水平加速度为0.125g,坝 顶最大反应加速度为0.45g
Infiernilo坝:坝基基岩最大水平加速度为0.13g;下 游马道中部(坝基以上100 m )的最大反应加速度为0.38g, 据此推断Infiernilo坝坝顶中部最大反应加速度应在0.5g 左右
报告内容
国内外土石坝震害表现 目前土石坝抗震安全评价方法的不足 土石坝抗震安全评价方法的改进 土石坝抗震设计的几点思考
一、国内外土石坝震害表现
La Villita和Infiernilo粘土心墙堆石坝
(墨西哥)
✓ La Villita坝:最大坝高59.7m+70m厚砂砾石覆盖层 ✓ Infiernilo坝:最大坝高148m
✓粘弹性、等效线性
弹塑性非线性
✓颗粒破碎
剪缩增强、剪胀抑制
相对高估水平位移
低估震陷、
✓流变、震陷 面板脱空 受力状态变化 损伤
二、目前土石坝抗震安全评价方法的不足
2、1g振动台模型试验与离心机振动台模型
试验
✓应力一致性
✓振动台功率
✓模型箱尺寸
二、目前土石坝抗震安全评价方法的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