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点滴做起
传承优良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承优良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是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传统,是家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血脉。
在当代社会,家风的传承与发扬,对于培养子孙后代的积极心态和道德品质,对于构建和谐家庭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灵魂和价值取向,传承和践行这一核心价值观是每个中国家庭应尽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就传承优良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传承优良家风是一项重要使命。
优良的家风,是由辈辈相传的家庭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构成的。
这些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积淀着家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风貌,代代相传,堆积成为了中国家庭的精神财富。
孝顺父母、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等,都是中华传统家风的重要内容。
传承优良家风,需要每一代人都能够认识到家风对于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并将这些优良家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动中。
而传承优良家风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弘扬和发扬的过程。
只有让传统文化变为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够让家风得以传承和发扬。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提倡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一系列优良品质和道德规范。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做一个守法、诚信、友善的好公民。
尤其是对于孩子的教育,更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教育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就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的有益成员。
传承优良家风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机的统一。
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是不同的概念和内涵,但是二者却又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传承优良家风,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家风就是每个家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家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的具体表现。
如何积极践行核心主义价值观200字

如何积极践行核心主义价值观200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只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要积极学习、宣传和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价值观,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正确地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加强自我修养和实践锻炼。
自我修养和实践锻炼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要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是一种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行为方式,可以培养人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和生活,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先进人物事迹。
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价值取向,也可以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
只有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享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体验 谈谈自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做法

分享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体验谈谈自己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做法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议:
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生活目标和道德准则的看法。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他人奉献社会。
2.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之一。
可以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捐款捐物等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
3. 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在重大事件中体现出来,还需要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中体现出来。
例如,尊重他人、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等都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4. 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和精神。
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和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
可以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总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点滴做起》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点滴做起。
是鹰,就要搏击长空,翱翔千里;是虎,就要雄啸深山,威震一方。
花开一季,自有其艳;青草一生,自成其景。
每一片山水,有每一片山水的责任;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使命。
当代青年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层次分明、各有侧重、各具功能而又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炼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短短的24个字给我们以启迪,我们当代青年应做什么样的人?答案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自己的梦想艰苦奋斗是每一个学生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不可或缺的理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把个人追求和价值观融入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去,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拥有发展进步的广阔空间,才能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信念理想的追求,爱国主义的展现,和谐文明的构造,敬业爱岗的奉献,这些都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维系中国社会的繁荣与昌盛的精神纽带。
同学们,让我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人民服务之志,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以实际行动谱写更加壮丽的青春乐章!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昌理工学院许嵩N代弟子Ven小增娱乐馆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
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
我国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
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
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
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
“德者,本也。
”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
”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
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
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
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
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
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
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及感悟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及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及感悟,希望大家喜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及感悟1在现教中心党支部组织下,我集中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现就所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点滴体会。
党的_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从适应国内国际大局深刻变化看,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
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看,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引导人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
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定位明确以后,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又应该怎么去做。
我们已经进入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阶段,将来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那如何才能承担起这份重任呢?就当下来说,首要的就是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面对社会大变革和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大学生价值观日趋多样化的新形势下,我认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精神实质。
古语云:“论先后,知为先”。
没有深入地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做后盾,我们又怎么能在社会实践中切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必须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我们不仅要记住文字的表述,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和体会其真正的内涵,从而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要自觉地学习,更要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认识深度。
在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党校培训,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机会好好认真学习。
党校中不仅有理论功底非常扎实的老师,也有敏而好学的同学,我们应积极向老师请教,和同学探讨,这是一个增强理论认识的主要途径。
党校培训是目前我们进行理论学习的主要形式,但是却绝不是我们学习的唯一形式。
日常生活中,在许多场合都可以见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比如说公交站的广告牌上、公交车内的移动电视中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宣传,只要我们把低头玩手机的时间用来关注一下这些宣传,在头脑中思考一下,我们总能有所收获,而且,这种学习方式可能比我们专门拿出时间来死记硬背的效果更好。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学习的机会,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只要我们抓住机会,我们就能学到许多知识,就能够不断增进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理论认识水平。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90后的我们,承载着祖国的新希望。
因而建设祖国,为祖国做贡献我们责无旁贷。
为了这巨大的重担我们应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精神本质以及它四个方面的科学内涵。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法,明确学习使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第一要务,清楚我们身上所肩负的责任。
俗话说的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伟大祖国的富强不但是政治上的,包括经济、科学文化上昂首世界名族之林。
作为一名中国人民,国家富强是当代人民的共同理想。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责无旁贷。
为实现祖国伟大复兴这一目标,我们必须用无产阶级思想武装头脑,建立符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有明确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面对社会大变革和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大学生价值观日趋多样化的新形势下,我认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一、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精神实质。
俗话说“论先后,知为先”。
没有深入的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做后盾,我们又怎么能在实践中切实践行和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所以,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其中最主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
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点滴做起
近日,刘云山同志在《求是》撰文,要求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他指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具体的,必须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动员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三个倡导”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增强自觉奉行和日常践行的能力。
的确,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中楼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土壤就在于人民群众真实鲜活的日常工作
和生活,就在于人民群众为梦想而拼搏为生活而努力的奋斗中。
作为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三个倡导”的24个字,要像种子一样播种中华大地,要融汇在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体现在人民群众的一言一行,才能根深叶茂,彰显其活力。
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奢侈品,恰恰是最体现民意、最接地气的。
对于我们身边的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理论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似乎是抽象的,甚至是虚空的。
所谓“高不可攀”的误解,根源在于不知晓不了解。
我们生活在当下社会主义中国,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的价值追求,是我们的道德坚守,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难点,其生命力也恰恰在于认知认同基础上的身体力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2.3%的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日常行为有影响。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集聚社会正能量的粘合剂,特别是要在个人层面彰显“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
要从群众的生活点滴、工作细节入手,从群众的潜在的心理需求出发,尊重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活力,强化道德养成,注重道德践行,让群众从被动参与到主动付出,从刻意为之到习以为常,在潜移默化中常为小善、修身立德,增强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把价值认同和道德实践结合起来,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意志品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精髓。
十八大报告从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出凝炼、概括,即:在国家理想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秩序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行为规范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下面,我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原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意义
首先,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迫切需要、是紧迫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中国国情、反映时代精神、研究中国问题、回答时代课题、引领社会……
明显地体现着中国精神,那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进一步坚定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凝聚到继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上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内在逻辑。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指明了中国要到哪里去,它揭示了民族复兴的目标。
富强指向经济目标,民主指向政治目标,文明指向文化目标,和谐指向社会目标,展示了人民幸福、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四大共同愿景:富强实现民富国强,民主追求政治昌明,文明彰显人类共识,和谐体现华夏精神。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明确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它们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基。
自由彰显人的个性,平等呼唤公民尊严,公正提供社会良知,法治保障正当权益。
全面发展以自由为基,市场经济以平等为先,政府治理以公正为要,社会秩序以法治为准。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强调了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公民,它是公民道德行为的准则。
爱国体现社会公德、敬业突出职业道德、诚信彰显人伦美德、友善重在个人品德。
对国家的忠诚使我们爱国,对职业的热爱使我们敬业,对家庭社会的关怀使我们诚信,善待他人使我们友善。
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重要论述,所包含的都
是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理念。
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
这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
可以说,这一表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一贯主张,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共性又涵盖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性,既坚守国家社会的目标又张扬了人的主体性,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历史、合乎实践,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发挥出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原则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兴国之魂”建设的伟大工程。
十八大之后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中央雷厉风行地推出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政,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命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干”出来的,道路自信、理论
自信、制度自信正是源于这种实干。
而核心价值观体现的目标、根基和准则要落在实处也需要“实干”。
实干就是实践,就是践行。
而要践行,首先要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共识,就要使整个社会和每位公民通过自己的价值选择、价值认知、价值体验和价值信仰来接受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人民群众的日常行为和社会实践来真正践行它。
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真正成为人民大众的普遍共识。
价值观本身是一种方向、目标、理想和信念。
倡导价值观,关键在于践行。
但是,践行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强制灌输,而必须靠自觉地认同、接受,然后才能在行动中体现。
价值观本身就是一种内心的需求。
践行的目的是要在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共识”和“合力”。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需要最大可能地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个理论选择过程和实践认同过程的统一,它包含两个方面的任务: 一方面,要从理论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行合理的选择; 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上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们的共识,得到社会广泛遵从,并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
要实现这种转化,必须坚持以下几方面的践行原则:
第一,首先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素养,从我做起,率先垂范。
唐五代时有冯道其人,一生历5朝事11主,宋人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痛斥此人为不义之徒:“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
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欧阳修强调的是朝廷大臣尤其不能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否则天下必乱,国家必亡。
为什么古人要将官员的伦理道德要求提高到国家的生死存亡高度呢?这与官员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分不开。
自人类社会阶级分化以后,社会的管理者,或者说社会制度、社会原则、社会运行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就以管理者和领导者的身份面对人民大众。
如果官员以其自身的正确行为来示范他人遵循社会公共价值体系,众人就会因服气而从之。
否则,既不服,又效之。
因此,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与亲和力,常常在于凡人小事。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消除疏离感和隔膜感,最佳的桥梁和纽带,就是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很多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时代楷模等典型人物。
平民英雄可敬,凡人善举可学,正是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用自己的平凡和义举默默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言行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和要义,他们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在树起一座座价值丰碑的同时,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群众的内心深处,让群众切身感受并认同核心价值观,并升华为一种踏实、坚定的价值追求,从中获取前行的力量。
张帅
201312160115
美术学院
动画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