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测试-中职语文第三册综合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中等职业教育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三)含参考答案

中等职业教育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三)含参考答案

中等职业教育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三)含参考答案卷I(6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共6小题,第1~5题每小题3分,第6题5分,共20分)(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憧景.(jǐng)干涸.(hé) 粗犷.(kuàng) 安然无恙.(yàng)B. 繁衔.(yǎn) 发酵.(xiào) 誊.( téng)写郁郁寡.(guǎ)欢C. 尴尬.(gà) 摇曳.(yè)因地制宜.( yí) 乘.( chéng)凉D. 睿.(ruì)智桎梏.( gào) 和煦.(xùn) 风驰电掣.(chè)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之感。

A.退休后的李老师一日气重读了《老人与海》,大有相见恨晚....,B.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C...鬼斧神工....般流通在边远农村的D.春节临近,一些“三无”商品如雨后春笋....集贸市场。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B.你的生日——四月十八—一每年我总记得。

C.“请,请里边坐,”老板娘将他们带到去年同样的二号桌:“清汤荞麦面一碗——”D.至于人脑能利用视,听,味,触等感觉器官的信息,综合地感知外界的复杂情况,做岀相应的处理,更是电子计算机所望尘莫及的。

的一项是( )4.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A.祖国大地换新颜,一天等于二十年。

(夸张)B.敖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拟人)C.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设问)D.有一片云彩,那是母亲的头发;有一汪湖泊,那是母亲的眸子;有一片开花的原野,那是母亲微笑的脸庞。

职业中专语文第三册基础知识和技能综合练习(五篇材料)

职业中专语文第三册基础知识和技能综合练习(五篇材料)

职业中专语文第三册基础知识和技能综合练习(五篇材料)第一篇:职业中专语文第三册基础知识和技能综合练习综合练习(一):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奸佞(nìng)沉疴(kē)越俎代庖(bāo)器宇轩昂(xuān)....B.干坼(chè)击柝(tuò)桑梓之邦(zī)河水汤汤(tāng)....C.断碣(jié)不啻(chì)嗟来之食(jié)皓首穷经(gào)....D.咫尺(zhǐ)炽热(chì)一蹴而就(cù)良莠不分(yǒu)....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诅咒报消唾手可得贻笑大方B.包庇瞠目史无前列手不释卷C.愤懑联袂优柔寡断出奇制胜D.惋惜寒喧一暴十寒栩栩如生3、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意义相差最大的一组是A.我独自在礼堂外徘徊。

老汉拄着拐杖,背着草筐,整天孤独地踟躇在田野上。

....B.我们既不能狂妄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C.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 可是这复杂辗转的全过程....只用了七个多小时。

D.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

南宋统治者偏安于江南,整天沉湎....于酒色,不想收复失地,实在可恨。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则消息早已是明日黄花,但他还以为是新闻呢。

....B.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是休戚相关的。

....C.没有敢想敢干、无所不为的勇气,我们能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吗?....D.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一直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恰当的一组是不管是修缮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

人教版中职语文三册综合复习试题

人教版中职语文三册综合复习试题

三册语文五---八单元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颓.废(tuí)嫠.妇(lí)调.羹(tiáo)万顷.(qīng)B、椭.圆(tuó)愀.然(qiǎo)苋.菜(xiàn)潭柘.(zhè)C、花蕊.(ruǐ)横槊.(shuò)酾.酒(shī)筵.会(yán)D、壬.戌(rén)祈.祷(qí)潜.蛟(qián)渔樵.(jiāo)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严历譬如歧韵正襟危坐B、沧海旷代兰桨一缘破屋C、须臾紊乱遭殃杯盘狼藉D、轻捷阖眼桂棹变幻无常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A、由于所以更还B、但并且或只C、因为并且通还D、而不但和只4.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对偶)B、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

(比喻)C、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双关)D、明天见,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夸张)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作为一名演员,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自己的表演能与观众的情感融会贯通....。

B、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队员灵活的攻防转换战术,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早早奠定了胜局。

C、这部历史小说围绕着明末的内忧外患展开故事,情节生动曲折,扣人心弦....。

D、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6.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迎面吹过来的寒风使我不禁打了个冷战。

中职语文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

中职语文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

中职语文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一)选择题。

(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怜(nián)悯告禀(b?ng)诉讼(shòng) 腌臜(zā)B,恻隐(y?n) 蔑(mi?o)视松柏(bó) 契(qì)约C,处(ch?)罚还债(zhài ) 吹拂(fú) 皇冠 (guān)D,豁(huā)免癖(pì)性刽(huì)子手调(tiáo)剂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招手箫瑟花蕊B,步署漪轮诚恳C,作别融化星辉D,阡陌山峦漂缈3,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谈及汽车,13岁的王刚竟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得在场的大人们惊叹不已。

B,春天,公园里的梨花盛开了,姹紫嫣红,引来许多游客。

C,昔日的浪子,今天成了英雄,真让人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D,最近,省博物馆里展出了许多精美的西洋乐器,真是美轮美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B,通过此次检查活动,大家发现、讨论、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C,在登山之前,班主任反复强调要防止不发生事故。

D,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努力为建设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

5,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C,座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

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6,《致橡树》主要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是( )A,直抒胸臆B,象征C,借景抒情D,托物言志(二)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共5小题,共5分)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2)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含答题卡及参考答案

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含答题卡及参考答案

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卷一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共7小题,第7题4分,其它每小题3分,共22分)1.)A.支撑.(chēng)ù)2.A.自我吹嘘花序进贡移植B.冷嘲热讽希奇究竟烘干C.气侯宜人果蒂迁怒褐色D.副员辽阔绛囊眼帘呕气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项是( )A.闲静时如较花照水,行动处似弱都扶风心较比干多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B.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C.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时不忘。

D.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4.依次填人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组是( )她是有香一样的丁香一样的丁香一样的在雨中哀怨,哀怨又A. 颜色芬芳忧愁彷徨B.颜色芳香愁怨徘徊C. 色彩芳香忧愁彷徨D.色彩芬芳愁怨徘徊5.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A.谁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呢?B.通过大家的热烈讨论,使我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C. 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有助于自己改正缺点。

D. 这门课程对我特别有兴趣。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A. 《雷雨》是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老舍的代表作。

B.《将进酒》全诗感情奔放,气势磅礴,反映出李白独特的人格魅力,读来令人震撼。

C.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作品,全诗以诗人离别康桥时的情感起伏为线索。

D.苏轼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柳永则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7.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4分)(1) 一骑红尘妃子笑,。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2) 月光如流水一般,。

(朱自清《荷塘月色》)(3),,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将进酒》)(4) ,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7小题,第8、11、13题各2分,其余每小题3分,共18分(一)①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

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

学业测试-中职语文第三册综合模拟试卷

学业测试-中职语文第三册综合模拟试卷

2016学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语文学科第三册综合试卷【命题人:汽车工程系(系、部)丁立慈(教师)】本试卷分第I卷(客观题)和第II卷(主观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50分)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媲.美(pì)娇(yán)妍.开绽(..li..ǎ.n.)...zh..à.n.).横征暴敛(B.黯黮.(dǎn)镂.空(lǒu)锱.铢(.zh..ī)..骇.人听闻(hài)C.炽.热(.zh..ì)..菲.薄(fěi)立仆.(pǔ)殒身不恤.(xù)D.惩创.(chuàng)浸渍.(zì)恫吓.(xià)沉沦之渐.(jiān)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暗然至于泣下。

B.因此,我们必须谦虚。

归根结蒂,文明是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这一点我们还没有经历过。

C.至于匿名揭帖,受之者纵有过,也决不易改悔,而施之者则为丧失品性之开端。

D.有时和大女儿轮换着背二斗高粱,走三里路,到集上去粜卖。

3.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赁.屋(租借)媲.美(匹配,比得上)锱铢..必较(古代最小的重量单位)B.黯黮..(忧郁的样子)神乎.其神(这样)左睇.右盼(流下眼泪)C.粜.卖(卖粮食)横征暴敛.(搜刮)沉沦之渐.(沾染)D.浸渍..(浸润,渗透)殒身不恤.(顾虑)长治.久安(太平)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灰霾天气不仅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B.人的才能大小,完全是由于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决定的。

福建省中职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含参考答案

福建省中职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含参考答案

福建省中职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含参考答案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1.下列画横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鞭笞(tái)慰藉(jiè) 静谧(bì) 点缀(zhuì)B. 寒暄(xuān) 酗(xù)酒休憩(qì) 缥(piāo)缈C.教诲(huǐ) 嗜(shì)好婀娜(nà) 殷(yān)红D.粗犷(guǎng) 畸(qí)形玫瑰(guì)聆(líng)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鞭长莫及别出心裁有口皆碑谈笑风生B. 短小精悍目不瑕接愤世嫉俗娇揉造作C.若即若离笑容可掬棉里藏针委屈求全D.融汇贯通天网恢恢励精图治以逸代劳3.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做一个唐代的翩翩少年郎!想一想都让人热血沸腾。

B.李明的作文常常是文不加点,让张老师很生气。

C.邻里之间一定要相敬如宾,才能一团和气。

D.老奶奶每天都要到广场指手画脚地练习一遍太极拳。

4.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A.如果就就B.只要便就C.虽然却才D.虽然便才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我国的古书《山海经》中也有极光的记载。

B.牛顿发明了万有引力。

C.我不会蔑视平凡,因为我是平凡中的一员。

D.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不能用于十七八岁的小伙子。

B.第二课堂活动报名了,你是参加形体训练班呢?还是参加美容美发培训班呢?C.李白的诗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学业测试-中职语文第三册1-3单元模拟试卷

学业测试-中职语文第三册1-3单元模拟试卷

2016学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语文学科第三册第1-3单元试卷【命题人:汽修(系、部)周红(教师)】本试卷分第I卷(客观题)和第II卷(主观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共50分)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乳.虎(rǔ)桑梓.(zǐ)书籍.(jí)炽.热(zhì)B.窥.探(kuǐ)循.环(xún)锻炼.(liàn)钻.研(zuān)C.名讳.(huì)激励.(lì)锱.铢(zhī)契.约(qì)D.垄.断(lǒng)严峻.(jùn)内涵.(hán)妥.善(tuǒ)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廖落。

B.于是我又知道读《伦语》是要这样读的。

C.旧式婚姻,过去叫做“天作之和”,是非常偶然的。

D.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3.下列成语中加点字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锲而不舍.﹙停止﹚真知灼.见﹙确凿的﹚按部.就班﹙门类﹚B.盛气凌.人﹙越过﹚大彻.大悟﹙明白﹚出类拔萃.﹙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C.骇.人听闻﹙震惊﹚斤斤..计较﹙琐碎细小﹚息息..相通﹙呼吸进出的气息﹚D.昭然若揭.﹙明了﹚重蹈.覆辙﹙跳动﹚锱铢..必较﹙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这个大约50人左右的班级,已经有35个共青团员。

B.我们肩负着早日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的现代化国家的重任。

C.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

D.是否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时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

5.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的一项是()①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②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③这时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④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学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语文学科第三册综合试卷【命题人:汽车工程系(系、部)丁立慈(教师)】本试卷分第I卷(客观题)和第II卷(主观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50分)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媲.美(pì)娇(yán)妍.开绽(..li..ǎ.n.)...zh..à.n.).横征暴敛(B.黯黮.(dǎn)镂.空(lǒu)锱.铢(.zh..ī)..骇.人听闻(hài)C.炽.热(.zh..ì)..菲.薄(fěi)立仆.(pǔ)殒身不恤.(xù)D.惩创.(chuàng)浸渍.(zì)恫吓.(xià)沉沦之渐.(jiān)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暗然至于泣下。

B.因此,我们必须谦虚。

归根结蒂,文明是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这一点我们还没有经历过。

C.至于匿名揭帖,受之者纵有过,也决不易改悔,而施之者则为丧失品性之开端。

D.有时和大女儿轮换着背二斗高粱,走三里路,到集上去粜卖。

3.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赁.屋(租借)媲.美(匹配,比得上)锱铢..必较(古代最小的重量单位)B.黯黮..(忧郁的样子)神乎.其神(这样)左睇.右盼(流下眼泪)C.粜.卖(卖粮食)横征暴敛.(搜刮)沉沦之渐.(沾染)D.浸渍..(浸润,渗透)殒身不恤.(顾虑)长治.久安(太平)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灰霾天气不仅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B.人的才能大小,完全是由于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决定的。

C.为迎接青奥会的到来,彻底消除城市环境“脏乱差”和街巷“破烂不堪”的现象,我市近日开展了“大干一百天,环境大扫除”城市环境专项整治行动。

D.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合理手段?大规模运用武力是否会对国家安定大局造成不良影响?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5.对下列各项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这秋水,就是知识之水,就是独立思考的波涛和浪花。

(比喻)B.田野里会多些白色的孩子,山坡上会多一些白色的孩子,从山脚通向山顶的石级上会多一些白色的孩子。

(夸张)C.公司的这些力量源自何处?公司的力量来自它背后的某种精神和规则,这就是我们至今仍不十分熟悉的工商文明。

(设问)D.有知识,才有比较;有比较,才能发现问题。

(顶真)6.下列作品、文体、作者及其国籍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寻梦者》诗歌戴望舒中国B.《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议论文乔治·萨顿英国C.《获得教养的途径》随笔赫尔曼·黑塞法国D.《纪念刘和珍君》随笔鲁迅中国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3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一)①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段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②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

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③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④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⑤惨象,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7.第①与⑤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哪一组?()A.竟然不懂已也B.仍然不信竟还C.居然不信已尤D.居然不信已也8.和上文中“如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一句意思差不多的“她却常常微笑着。

态度很温和”、“她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微笑的和蔼的旧影”等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目的是什么?()A.以刘和珍的精神来反衬那些“苟活者。

”B.说明刘和珍是一个和蔼、善良的青年。

C.以刘和珍的和蔼善良反衬反动派凶残的虐杀。

D.赞颂刘和珍临危不惧的精神。

9.下列对文中第⑤句中的划线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作者运用排比、反复以及对比等修辞手法的叠加来强调所抒发的情感,更加震慑读者的心灵,表达作者对奋起反抗的呼唤。

B.表面上看,作者并不肯定哪一种,似乎只客观地指出衰亡民族的两种不同的发展前途,但是实际上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出路,作者肯定的是前者。

C.面对整个中国民众,他们“沉默”,他们漠然地对待刘和珍等青年学子的灭亡,他们甚至把这些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这就是当时中国的民众。

D.作者这样写,既是对反动派的警告:杀人者别得意,沉默到了极点的时刻将要爆发。

更是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鼓动。

(二)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

然而正是那目之所及的无尽的重复,才给游人以那种只有它才能给人的特殊感受。

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一根圆,一根八角,一根六角……;一根肥,一根瘦,一根曲,一根直……;一根木,一根石,一根铜,一根钢筋混凝土……;一根红,一根绿,一根黄,一根蓝……;一根素净无饰,一根高浮盘龙,一根浅雕卷草,一根彩绘团花……;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何景象!有人会问:那么走到长廊以前,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不是各具一格,千变万化的吗?是的。

就回廊整体来说,这正是一个“大同小异”,大统一中的小变化的问题。

既得花窗“小异”之谐趣,又无伤回廊“大同”之统一。

且先以花窗这样的小小变化,作为廊柱无尽重复的“前奏”,也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

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而取胜。

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

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

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

十二年来,在全国各城市的建筑中,我们规划设计人员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能尽如人意。

为了多快好省,我们做了大量标准设计,但是“好”中自应包括艺术的一面,也就是“百花齐放”。

我们有些住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有些街道又一幢房子一个样式、一个风格,互不和谐;即使它们本身各自都很美观,放在一起就都“损人” 且不“利已”,“千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

我们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律,单调枯燥。

这恼人的矛盾是建筑师们应该认真琢磨的问题。

——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10.下列各项对选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排比、设问、比喻、夸张等。

B. “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一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对上文的概括。

C. 选文既有具体实例的剖析,又从世界建筑史的广度和高度做了概述。

D. “我们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律,单调枯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11.下列有关语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街道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给人的美感。

B.“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指颐和园长廊无尽的重复能给游人以特殊感受。

C.“欲扬先抑”在文中的意思是:乐寿堂临湖回廊廊柱的“千篇一律”是为了更好地映衬回廊墙上的花窗的“千变万化”。

D.“‘损人’且不‘利己’”一句在文中的含义指一些街道上的房子互不和谐,相互减色。

12.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建筑与音乐、绘画都是在时间和空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

B.选文第一段中20个一连串的“一根”以重复的方式强化了“方”“圆”“八角”“六角”的所谓“千变万化”的芜杂和“荒谬绝伦”。

C.“‘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千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这两句话点明了当时城市建筑设计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D.结尾段生动、形象地举出建造的楼房不尽如人意的现实,对我们的建筑师们,对今后的建筑事业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三)若以为蔡先生能恕而不能严,便是大错了,蔡先生在大事上是丝毫不苟的。

有人若做了他以为大不可之事,他虽不说,心中却完全有数。

至于临艰危而不惧,当大难而不惑之处,直有古之大宗教家可比,虽然他是不重视宗教的。

关于这一类的事,我只举一个远例。

在“五四”前若干时,北京的空气,已因为北大师生的作品动荡得很了。

北洋政府很觉得不安,对蔡先生大施压力,强行恫吓;至于侦探之跟随,是极小的事了。

有一天晚上,蔡先生在他当时的一个“谋客”家中谈起此事,还有一个谋客也在。

当时蔡先生有此两谋客,专商量如何对付北洋政府的,其中的那个老谋客说了无穷的话,劝蔡先生解陈独秀先生之聘,并要约制胡适之先生一下。

其理由无非是要保存机关,保存北方读书人之类似是而非之谈。

蔡先生一直不说一句话。

直到他们说了几个钟头以后,蔡先生站起来说:“这些事我都不怕,我忍辱至此,皆为学校,但忍辱是有止境的。

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

”这话在现在听来惑不感觉如何,但试想当年的情景,北京城中,只是些北洋军匪、安福贼徒、袁氏遗孽。

具人形之识字这,寥寥可数,蔡先生一人在那里办北大,为国家种下读书爱国革命的种子,是何等大无畏的行事!—选自(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13.选文的结构方式是( )A.总分式B.分总式C.并列式D.递进式14.下列短语和选文中的蔡先生最符合的一项是( )A.克己待人、宽厚待人B.勇于担当、刚正不阿C.善良敦厚、卓尔不群D.诚真坦白、以德报怨15.下列不属于“五四”前夕,北京动荡表现的一项是( )A.北洋政府对蔡先生施加压力,进行恫吓。

B.蔡先生经常遭到特务的跟踪、尾随。

C.蔡先生的“谋客”一致要求蔡先生辞退陈胡二人以求自保。

D.袁世凯的残余势力乘机兴风作浪,为非作歹。

16.对于蔡元培先生拒绝辞退思想激进的陈独秀、胡适二人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元培拒绝辞退陈独秀和胡适,是为了坚持他所倡导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先进办学思想。

B.这件事体现出蔡元培先生灵魂深处是不惧怕任何危难的。

C.此事也印证了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对蔡先生的影响。

D.蔡先生此举虽然合乎西方理性主义精神,却不合东方传统文化的。

三、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17.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非生异也B.木直中绳,以为轮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中:合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