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K448双钢琴曲

合集下载

双钢琴演奏技巧的提升方法

双钢琴演奏技巧的提升方法

双钢琴演奏技巧的提升方法作者:汪晶晶来源:《成才之路》 2014年第19期河南洛阳汪晶晶摘要:双钢琴演奏属于钢琴演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十六世纪就已经开始形成。

双钢琴演奏和独奏、伴奏等形式存在明显的差别,它要求两名演奏者具有共同的审美情趣,对音乐作品的处理有内在的默契。

双钢琴演奏属于一种特殊的演奏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钢琴的层次感以及表现力。

而在双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音乐表现能力也会得到明显提升。

双钢琴演奏的形式让我们的音乐语言变得更为丰富,能够非常完美地表达出音乐多声部以及和声,演奏者对于音乐作品的创造和驾驭也有了更开阔的空间。

文章主要就双钢琴演奏过程中的一些演奏技巧进行分析。

关键词:双钢琴演奏;技巧提升;方法措施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双钢琴演奏和独奏、伴奏、钢琴四手联弹之间存在的差别在于,不管在声部、和声,还是作品的创造构思上,都拥有更为广阔的发挥余地。

所以,演奏者的弹奏技术也可以获得充分发挥,能够运用千变万化的音色来展示出作品的内涵。

因此,双钢琴演奏对于演奏者的合作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训练。

双钢琴演奏属于钢琴演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十六世纪就已经开始形成。

双钢琴演奏,要求两名演奏者具有共同的审美情趣,对音乐作品的处理有内在的默契。

双钢琴演奏属于一种特殊的演奏形式,无论是在多声部还是和声等方面,都具有更多的可能性,使作品构思空间更开阔、表现力更丰富。

而在双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音乐表现能力也会得到明显提升。

双钢琴演奏的形式,可以让我们的音乐语言变得更为丰富,能够非常完美地表达出音乐多声部以及和声,演奏者对于音乐作品的创造和驾驭也有了更为开阔的空间。

双钢琴演奏最关键的是两名演奏者之间的默契。

双钢琴演奏注重整体匀称,要求演奏者在起奏、分句、色调变化时,都能够做到准确和协调。

演奏者必须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保持高度的默契,两名演奏者应该就演奏技巧以及个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进行充分交流、练习。

莫扎特k448钢琴曲

莫扎特k448钢琴曲

莫扎特k448钢琴曲莫扎特的k448钢琴曲是他在1783年创作的一部经典作品。

这首曲子是一首双钢琴协奏曲,演奏时需要两位钢琴手进行合作。

它是莫扎特创作的两首双钢琴协奏曲之一,另一首是k365。

这首曲子共有三个乐章,分别是快板、慢板和最后一个快板。

整个曲子以优美、流畅的旋律和优雅的和声为特色,充满了莫扎特的个性与风格。

它结合了交响乐的音乐元素和钢琴独奏的技巧,展示了莫扎特在作曲方面的卓越才华。

在快板的第一部分中,曲子开头以钢琴的激昂奏鸣曲式引入乐曲。

其后的乐章快速呈现了各种音乐主题和对话,两位钢琴手通过音乐的呼应和交替来展示他们的技巧和默契。

而在第二个慢板中,曲子的情感更加深沉而温柔。

这部分乐章的旋律优美神秘,给人一种如同在空中漂浮的感觉。

两位钢琴手交相呼应,奏出一段动人心弦的旋律,让人沉醉其中。

最后一个快板则带有明快的节奏和充满活力的旋律。

两位钢琴手在这个乐章中展示了他们的技巧和速度,彼此呼应交流,整个曲子达到了高潮。

整首曲子中,莫扎特运用了丰富的和声和技巧性的练习,展示了他对音乐结构和演奏技术的深刻理解。

他通过乐曲的构思和创作让钢琴手们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

莫扎特k448钢琴曲在当时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它的色彩丰富,旋律优美,结构完整,技巧性强。

这首曲子是莫扎特在当时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创作的,他希望通过这首曲子来吸引更多的听众。

这首曲子不仅仅是一首双钢琴协奏曲,更是莫扎特音乐创作的巅峰之作。

它展示了莫扎特在作曲和钢琴演奏方面的无与伦比的才能,也展示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莫扎特k448钢琴曲是经典之作,至今仍然受到广泛的喜爱和赞誉。

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作品及合作演奏分析

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作品及合作演奏分析
钱 程
摘 要: 笔者结合实际演奏对莫扎特 《D 大调双钢琴奏鸣曲》 K.448 的曲式结构、 核心材料、 声
部互换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对该作品合作演奏中的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希望通过笔者分析与 总结能给学习者、 演奏者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莫扎特; 《D 大调双钢琴奏鸣曲》 K.448; 作品分析; 合作演奏 中图分类号: J617.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3-7721.2017.02.017
表1
精神抖擞的快板 呈示部 (1- 8 0) 引子 (1- 4) [D] 主部 (5 - 17) [D] 主部主题 (5 - 13) 补充 (13 - 17) 曲 式 结 构 连接部 (17 - 3 3) 连接 (17 - 2 5) [D- E ] 启下 (2 5 - 3 3) [E - A] 副部 (3 4 - 4 9) [A] 副部主题 (3 4 - 4 1) 补充 (4 1- 4 9) 结束部 (4 9 - 8 0) [A] 结束主题 ( I 4 9 - 6 4) 结束主题 II (6 4 - 7 3) 结束主题 III (7 3 - 7 7) 补充 (7 7 - 8 0) ( I 8 1- 9 4) [A- d - A] II (9 4 - 10 2) [A] III (10 2 - 10 9) [A- D] D 大调 4 /4 拍

1781 年, 时年 25 岁的沃尔夫冈 · 阿玛迪乌斯 ·
这首双钢琴奏鸣曲并不是莫扎特唯一的钢 琴二重奏作品——这位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还 有五首为四手联弹而作的奏鸣曲 (K.19d, K358 K381,K 497,K521) 以及一些四首联弹幻想曲、 变 奏曲等——但 K.448 却是莫扎特唯一完整保存 下来的双钢琴作品 (莫扎特还作有为双钢琴而作 的 《小广板与快板》 及 《赋格》 , 但都没有找到完整 的手稿, 为遗作, 由后人补遗完成, 无 “克歇尔编 号” Kv: deest) 。同时, 莫扎特更是维也纳古典风 格三巨头 (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 中唯一作有双 钢琴作品的作曲家。 这首三乐章奏鸣曲历来深受双钢琴演奏者 与听众的喜爱, 也是双钢琴比赛中的常见乃至规 定曲目, 可以说是是双钢琴艺术中的 “瑰宝” 之 作。目前国内对该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 方面: 第一, 莫扎特效应, 音乐治疗方面; 第二, 演

莫扎特的钢琴曲k448介绍

莫扎特的钢琴曲k448介绍

莫扎特的钢琴曲k448介绍
莫扎特的钢琴曲K448是他的D大调钢琴奏鸣曲,也被称为“双钢琴奏鸣曲”,因为这首曲子是为两位钢琴家而写的。

它是莫扎特在1781年创作的,当时他正值创作生涯的巅峰期。

这首曲子有三个乐章,快板-慢板-快板。

这首曲子因其活泼明快的旋律和华丽的和声而备受喜爱。

钢琴曲K448的第一个乐章是典型的奏鸣曲结构,包括两个主题和发展部分。

这个乐章充满了活力和激情,展现了莫扎特无与伦比的旋律天赋和对和声的精湛运用。

第二个乐章是一个柔和、优美的慢板,展现了莫扎特的深情和细腻。

最后一个乐章又回到了活泼的节奏,以强烈的对位和华丽的音乐结尾。

这首曲子之所以备受推崇,除了其华丽的音乐外,还因为它有着独特的特点。

据说,这首曲子可以帮助提高大脑的活跃性,被称为“莫扎特效应”。

一些研究表明,听这首曲子能够暂时提高人的空间认知能力,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的音乐。

此外,钢琴曲K448也因其独特的双钢琴演奏形式而备受瞩目。

两位钢琴家在演奏时需要密切合作,相互呼应,使得演奏过程更加
复杂而又充满乐趣。

总的来说,莫扎特的钢琴曲K448是一首充满活力和魅力的作品,它展现了莫扎特作为音乐天才的无穷魅力,同时也因其独特的音乐
特点和对大脑活跃性的影响而备受瞩目。

无论是从音乐角度还是从
心理学角度,这首曲子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浅析莫扎特钢琴协奏曲k.488

浅析莫扎特钢琴协奏曲k.488

浅析莫扎特钢琴协奏曲k.488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是世界著名的古典音乐大师,他的作品在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作品广泛地涉及到交响乐、协奏曲、歌剧等多个音乐类型,其中钢琴协奏曲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而他的第23号钢琴协奏曲k.488更是他创作的精品之一。

这部协奏曲既有活泼的风格,又有深沉的内涵,深受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k.488进行浅析,探讨其音乐特点及历史意义。

让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k.488。

这部协奏曲是莫扎特在1786年创作的,时年30岁。

在这个时期,莫扎特的音乐创作达到了巅峰期,他的作品在音乐领域掀起了巨大的轰动。

第23号钢琴协奏曲k.488被认为是莫扎特创作的最具表现力和内涵的作品之一,它展现了莫扎特成熟的音乐风格和卓越的创作功力。

这部协奏曲由三个乐章组成,分别是快板-慢板-快板的结构,整体音乐风格优美而充满力量,被视为莫扎特晚期钢琴协奏曲的代表作之一。

接下来,我们将从音乐结构、表现技巧和历史意义三个方面对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k.488进行浅析。

我们来看一下这部协奏曲的音乐结构。

莫扎特的第23号钢琴协奏曲k.488具有典型的三乐章结构,即快板-慢板-快板的形式。

首乐章的快板部分采用了典型的奏鸣曲式结构,旋律飘逸,充满了欢快的节奏和活泼的音乐风格。

而慢板部分则是情感更加深沉,音乐节奏较为缓慢,旋律优美动人,给人以温暖柔和的感觉。

整个协奏曲的音乐结构紧凑且有机地连接了各个乐章,展现了莫扎特深厚的音乐功底和丰富的表现技巧。

我们来谈一谈这部协奏曲的表现技巧。

莫扎特的第23号钢琴协奏曲k.488在表现技巧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

它的音乐风格优美而充满了力量,旋律优美动人,既有着欢快的节奏,又有着深沉的内涵。

在钢琴的演奏技巧上,这部协奏曲要求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能够准确地把握动态和音色的变化,使音乐表现更加生动立体。

试析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第一乐章

试析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第一乐章

当代音乐2020年第8期MODERNMUSIC试析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第一乐章李㊀琛[摘㊀要]莫扎特是古典主义时期重要的一位作曲家ꎬ他创作的作品多为钢琴独奏曲㊁协奏曲㊁歌剧ꎮK448是他为数不多的双钢琴奏鸣曲中最出彩的一首ꎮ人们熟知的 莫扎特效应 就与该曲有关ꎬ据我国科学家证实ꎬ莫扎特这首双钢琴奏鸣曲确实能提高人类的空间推理和记忆能力ꎬ所以本文从曲式结构和演奏方面简要分析该作品ꎬ为演奏者提供一些参考的同时ꎬ也给推广莫扎特音乐所带来一定的益处ꎮ[关键词]双钢琴ꎻ奏鸣曲ꎻ演奏分析ꎻ莫扎特效应[中图分类号]J624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8-0098-02[收稿日期]2020-03-03[作者简介]李㊀琛(1999 ㊀)ꎬ男ꎬ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本科学生ꎮ(开封㊀475000)㊀㊀一㊁莫扎特作品K448简介莫扎特从小就表现出很高的音乐天赋并跟随父亲和姐姐到各地进行演出ꎬ在14~17岁时已经开始写歌剧㊁交响乐了ꎮ作为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ꎬ一生中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ꎬ其中奏鸣曲有«土耳其进行曲»«A大调第十一号奏鸣曲»ꎬ交响曲有«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ꎬ协奏曲有«降B大调第二十七号钢琴协奏曲»ꎬ歌剧有«费加罗的婚礼»«唐璜»ꎮ他一生共有600多首作品ꎬ题材弦乐四重奏㊁小提琴协奏曲㊁宗教合唱曲㊁艺术歌曲等都有涉及ꎮ他的钢琴作品大多纯净㊁温暖ꎬ充满生机ꎬ使人听完之后感到轻松愉快ꎮ这首双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781年(莫扎特25岁左右)ꎬ是莫扎特为他朋友的私人音乐会创作的[1]ꎮ当时莫扎特毅然向大主教辞职ꎬ开始追求自己的自由ꎬ在此之后的十年中他创作的作品也更加深邃ꎮ这首作品正好创作于他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的初期ꎮ从这首作品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单纯轻松的风格ꎬ同时也能体会到他对自由的向往ꎮ二㊁双钢琴奏鸣曲K448演奏分析演奏双钢琴作品的第一点就是要双方都明确作品的乐段㊁句法㊁呼吸以及如何处理ꎮ(一)曲式结构乐曲K448第一乐章是D大调四四拍ꎬ精神饱满的小快板ꎬ奏鸣曲式ꎮ第1~4小节是乐曲的序奏ꎬ乐曲一进入使人感到气势蓬勃ꎬ有种进行曲的力量感ꎬ四手齐奏强劲有力之后引出生动活泼的呈示部第一主题5~33小节ꎬ主题进入之后Piano1的左手一直进行着低音主持续ꎬ给活泼俏皮的旋律带来一丝紧张感ꎬ这时无论Piano1还是Piano2左手都是半分解和弦ꎬ要演奏得十分轻巧ꎬ从17小节开始旋律由Piano1和Piano2相互交替演奏ꎬ同时二度的十六分音符给旋律带来了更多的动力感ꎮ25小节由Piano1的装饰音的微型旋律开始接替到Piano2的左手的三个八分或双十六双八这一段为主要旋律ꎮ第二主题从34小节开始ꎬ动机中出现了升sol将调性转移到A大调ꎬ在Piano2演奏主题时Pi ̄ano1时不时用装饰音来补充旋律ꎬ听起来抒情中带有天真烂漫ꎮ到42小节ꎬ动机开始有所变化ꎬ同时左手开始呼应ꎬ51小节再次出现小二度十六分音型ꎬ将旋律推向高潮ꎬPiano1与Piano2和谐切分式的旋律ꎬ激烈欢腾ꎮ到81~82小节主和弦波音呈示部结束ꎮ呈示部完整反复之后ꎬ进入展开段83~110调性ꎬ依然是A大调ꎮ主题旋律由Piano2引出到90小节发展成向下纯五度的相同旋律ꎮ这时Piano1与Piano2完全相同力度ꎬ也达到了FFꎮ95小节之后开始Piano1与Piano2如同相互竞争一般ꎬ不断演奏出主题动机并加以变形到110的二分音符结束ꎮ再现部与呈示部类似ꎬ从111~190小节调性回到D大调ꎬ第一主题112~136小节ꎬ第二主题137~174小节ꎬ之后出现结束部175~190小节ꎮ曲式分析可以给我们演奏者一个大致的框架感ꎬ同时能够清楚乐曲的高潮部分ꎬ为演奏的处理提供一个依据ꎮ作为一首双钢琴乐曲ꎬ少不了搭档默契的配合ꎬ以下是双方配合方面的演奏分析ꎮ(二)声部的处理主奏声部与伴奏声部并不是一直固定的ꎬ而是要从乐890曲中分析得来ꎮPiano1与Piano2要时刻清楚什么时候由谁在演奏主题旋律谁来伴奏ꎬ同时如都是旋律时该处理之间的平衡ꎮ如序奏1~4小节Piano1与Piano2是相同节奏ꎬ旋律㊁力度ꎬ这时两位演奏者不仅要演奏统一ꎬ同时发挥各声部不同的特质ꎬ低音则需要演奏得厚重扎实ꎬ为高声部提供支撑ꎬ高声部也不能被低声部压住ꎬ要将不同层次的音响融合在一起ꎬ这样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立体效果ꎮ因此ꎬ需要两人对声部共同的控制和把握ꎬ使整体的和声效果更加完美ꎮ(三)音色的处理在清楚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和声部之后ꎬ我们就能很清楚地明白双方的音色应该何时统一何时对比ꎮ如第13小节旋律先由Piano1右手演奏完到la的同时Piano2接着将旋律演奏完ꎬ接下来的几句都是如此ꎬ这需要双方共同的音色处理ꎬ如果一个弹得圆润活泼ꎬ而另一个弹得声音太抒情轻柔ꎬ或力度很大很激动ꎬ都不太合适ꎮ而对于像42~49小节这样的一唱一和式的旋律ꎬ就需要两种不同的音色ꎬ可以想象成男士与女士的对话一样ꎬ一个声音低沉有磁性ꎬ一个声音悦耳灵巧ꎮ如第95~110小节先由Piano2演奏旋律接着Piano1升高纯四度继续演奏该旋律ꎬPiano2又将旋律变奏继续进行ꎬPiano1又高纯四度模仿ꎬ往后一呼一应将乐曲推向展开部的结束ꎬ可以看出莫扎特写作得十分精巧ꎬ令人赞叹不已ꎮ乐曲中包含了大量旋律由两者配合表达ꎬ而不是简单的一个伴奏一个主奏ꎬ这些相互衔接的句子演奏者可以多多磨合重点练习ꎮ(四)技术的处理这首乐曲中包含有音阶琶音跑动㊁装饰音㊁隐伏旋律㊁阿尔贝蒂低音㊁柱式和弦等ꎮ和弦音阶等技术属于我们的基本练习ꎬ在此不多解释ꎮ乐曲第三小节出现了一拍半的颤音ꎬ要注意在演奏莫扎特时期的装饰音时要十分平均和轻盈清晰ꎬ不要做渐强渐弱或由慢到快等过于自由的处理ꎮ乐曲第17小节Piano1左手出现了隐伏旋律ꎬ但同时右手的分解和弦的第一个音也需要突出一下ꎬ这句中还存在了一些复调因素ꎮ阿尔贝蒂低音是莫扎特钢琴曲中的特色之一ꎬ这种伴奏织体非常符合莫扎特奏鸣曲或协奏曲中清新自然的风格ꎬ这种分解和弦伴奏只需要弹奏颗粒清晰即可ꎬ对于这些技术的处理就要求演奏双方水平能力相当ꎬ不应相差太过悬殊ꎮ(五)情感㊁风格以及节奏把握K448这首奏鸣曲属于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ꎬ风格清新活泼ꎮ演奏者要共同体会乐曲风格和情感ꎬ在乐曲情绪比较平稳时双方要保持好节奏ꎻ在乐句情绪波动较大时ꎬ演奏双方在配合好的情况下要突出各自特点推动乐曲高潮ꎬ协调统一乐曲情绪ꎮ如57小节之后Piano1和Piano2的右手都是一样的和弦旋律但节奏和音符时值不同ꎬ要演奏出各自的特点ꎬ营造出欢乐活跃的气氛ꎮ同时最主要的是把握住节奏速度ꎬ如果双方没有默契两个人卡不到一点的话ꎬ就会造成音响上的混乱ꎮ对于弹性节奏和旋律伸缩变化时ꎬ两者都要做到心中有数ꎬ同时仔细倾听对方的声音ꎬ既然作为一个整体就要相互磨合淡化自我ꎮ演奏时要互相聆听对方的声音ꎬ不能太过注重自己的情感释放而做出一些自以为是的处理ꎬ双方都要融入乐曲的情感中ꎬ共同释放一样的情感ꎮ三㊁K448的艺术价值及 莫扎特效应双钢琴这种表演形式的发展始于17世纪初ꎬ这种表演形式对两位演奏家的技术㊁乐感㊁对乐曲的理解以及双方的默契程度都有很高的要求ꎮ最早的双钢琴作品是法国作曲家托马斯克根据歌曲«无与伦比的美丽»改编而成[2]ꎮ门德尔松㊁拉威尔㊁普罗科菲耶夫㊁拉赫玛尼诺夫等作曲家都有很多出众的双钢琴曲目ꎬ然而一提到双钢琴人们最熟悉和最喜欢的一首依然是这首莫扎特的K448ꎮ这首曲子不仅拥有流畅的主题ꎬ在结构方面也很工整ꎬ其中多次巧妙运用装饰音来美化旋律ꎬ整体听起来既不浮躁华丽ꎬ也无干瘪沉寂ꎮ一切都运用得恰到好处ꎬ让人听完就有一种心情舒畅的感觉ꎮ如此出众的乐曲除了对情绪产生影响外还有其他一些影响ꎮ如1993年美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ꎬ叙述了通过播放K448所产生的 莫扎特效应 即 听莫扎特会让人更加聪明 ꎮ目前的研究表明ꎬ听莫扎特的确对认知记忆有一定影响ꎬ对治疗儿童癫病有一定效果ꎮ但事实上聪明这个词是夸张的说法ꎮ虽然并没有 变聪明 这个巨大的效果ꎬ却仍然对我们生活和学习中记忆方面有着积极的效果ꎮ因此ꎬ音乐不仅是带给我们美好的听觉体验ꎬ还能在很多方面影响我们ꎮ结㊀论本文从双钢琴演奏和曲式方面进行了分析ꎬ希望给以后的演奏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ꎬ因为目前很大一部分学习钢琴的学生ꎬ很难有机会去和其他乐器配合演奏ꎮ在独奏中ꎬ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决定其演奏风格㊁速度㊁节奏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等ꎬ主观意识较强ꎬ而双钢琴演奏则要求双方在对作品的表现上达成一致[3]ꎮ这种独特的演奏形式可以使得学习钢琴的学生不必一个人闷头苦练ꎬ不仅促进了钢琴音乐的发展ꎬ同时也有利于钢琴教育的普及ꎬ可以丰富我们的学琴生活ꎮ同时也希望能通过这首乐曲来传播古典音乐ꎬ促进我们的身心发展ꎬ使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古典音乐并感受到它所带来的美好ꎮ注释:[1]廖誉翀.钢琴二重奏经典作品 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赏析[J].大舞台ꎬ2015(01):139 140.[2]刘佳琦.浅析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J].戏剧之家ꎬ2019(27):62ꎬ83.[3]肖丹丹.开展双钢琴教学的意义分析[J].大舞台ꎬ2015(06):222 223.(责任编辑:崔晓光)990李㊀琛:试析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第一乐章。

莫扎特提高记忆力十大著名钢琴曲

莫扎特提高记忆力十大著名钢琴曲

莫扎特提高记忆力十大著名钢琴曲莫扎特是十八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家,他的音乐被认为是古典时期的标志。

他的作品深刻影响了后来几个世纪的音乐历史。

莫扎特的许多著名钢琴曲已被改编成许多不同的乐器,并受到广泛的欣赏。

这些作品也成为很多钢琴初学者和老师的提高记忆力的基础。

以下是莫扎特最著名的十首钢琴曲:1.《降E大调第一号奏鸣曲》K.27:这首曲子的特点是坚实的钢琴和柔和的声音,使人印象深刻。

2.《e小调第五号奏鸣曲》K.14:这首曲子的特点是轻快的曲调和精妙的奏鸣技巧。

3.《d小调第十七号奏鸣曲》K.453:这首曲子的结构简洁明了,而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4.《C小调第一号奏鸣曲》K.279:这首曲子结构精致,melody流畅,充满了乐趣。

5. 《D大调第六号奏鸣曲》K.448:这首曲子特别适合练习,主题有趣,叙事性强。

6.《C大调第十四号奏鸣曲》K.457:这首曲子复杂的旋律和多变的节奏使人印象深刻。

7.《F大调第六号奏鸣曲》K.545:这首曲子是莫扎特最著名的钢琴曲之一,其独特的节奏和华丽的旋律印入许多人的脑海。

8.《A大调第三号奏鸣曲》K.331:这首曲子由一个华丽的慢板和一个诙谐的快板组成,两个板块都非常有趣。

9.《C大调第四号奏鸣曲》K.535:这首曲子把英雄主义和歌舞风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充满了活力和利落。

10.《G大调第七号奏鸣曲》K.545:这首曲子是莫扎特最有名的钢琴曲之一,具有绝佳的技巧和结构。

莫扎特的钢琴曲极富表现力,对学习者的记忆力极为重要。

上面介绍的十首曲子可以逐渐增强学习者的技能,提高记忆力,使学习者既能欣赏音乐,又能提高自身演奏水平。

莫扎特K448双钢琴曲

莫扎特K448双钢琴曲

莫扎特K448双钢琴曲莫扎特的双钢琴奏鸣曲K448,有着许多传奇的经历,首先它是莫扎特效应的代表作品之一。

国外评论为“神乎其神的莫扎特效应”。

“莫扎特效应”一说最初为公众熟悉是在1993年。

当时弗朗西斯?劳谢尔博士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36名心理学专业在校生进行了测试。

在聆听了10分钟的莫扎特《D大调奏鸣曲(K448)》后,接受测试的学生的IQ测试成绩普遍提高了8到9分。

虽然这种提高只是暂时性的、只在听完乐曲后的10到15分钟内有效,劳谢尔博士和她的同事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IQ 成绩的提高正是莫扎特音乐所具有的某些特殊作用的一个表现。

传媒界随即把这一发现冠名为“莫扎特让你更聪明”。

测试结果公布后的第二天,美国各地的音像店里挤满了满怀期待的顾客,他们把货架上的莫扎特作品一抢而空。

”“从1993年开始,普通美国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把音像店货架上的莫扎特作品一抢而光,拿回去给自己的宝宝听。

因为当时各大媒体都登出这样的头条:“莫扎特让你更聪明。

”这条新闻的根据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戈登?肖和弗朗西斯?劳谢尔的一项测试结果:听10分钟的莫扎特《D大调奏鸣曲(K448)》,受试者的智商平均提高8至9分。

这就是所谓的“莫扎特效应”。

”另外,把莫扎特的音乐应用到癫痫病治疗中是简金斯教授身体力行的第一项实验。

简金斯教授再次选用了莫扎特的《D大调奏鸣曲(K448)》。

结果参加实验的癫痫病患者脑部的典型癫痫病活动症状大多都得到了控制。

利用计算机对数位作曲家的作品进行分析后,简金斯教授发现了莫扎特与巴赫的音乐的共同点:它们的“旋律周期”都较长,即:同一作品中旋律有规律地重复,但重复的间隔较长;对空间判断思维或癫痫病无效的音乐则不具备这些特点。

简金斯教授的结论是:音乐对健康的益处不只体现在莫扎特的音乐上。

不管所谓“莫扎特效应”的证实现在还需要多少实验证据,进一步研究音乐与人体身心健康的联系都是必要的。

“所谓“New Age”音乐因为与莫扎特的《D大调奏鸣曲(K448)》拥有类似的曲式结构而具有类似的治疗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扎特K448双钢琴曲
莫扎特的双钢琴奏鸣曲K448,有着许多传奇的经历,首先它是莫扎特效应的代表作品之一。


外评论为“神乎其神的莫扎特效应”。

“莫扎特效应”一说最初为公众熟悉是在1993年。

当时弗朗西斯?劳谢尔博士对美国加利福
尼亚大学的36名心理学专业在校生进行了测试。

在聆听了10分钟的莫扎特《D大调奏鸣曲(K448)
》后,接受测试的学生的IQ测试成绩普遍提高了8到9分。

虽然这种提高只是暂时性的、只
在听完乐
曲后的10到15分钟内有效,劳谢尔博士和她的同事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IQ 成绩的提高正是莫扎特
音乐所具有的某些特殊作用的一个表现。

传媒界随即把这一发现冠名为“莫扎特让你更聪明”。


试结果公布后的第二天,美国各地的音像店里挤满了满怀期待的顾客,他们把货架上的莫扎
特作品
一抢而空。


“从1993年开始,普通美国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把音像店货架上的莫扎特作品一抢而
光,拿回去给自己的宝宝听。

因为当时各大媒体都登出这样的头条:“莫扎特让你更聪明。


这条新闻的根据是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戈登?肖和弗朗西斯?劳谢尔的一项测试结果:听10分钟的莫扎特
《D大调奏鸣曲(K448)》,受试者的智商平均提高8至9分。

这就是所谓的“莫扎特效应”。


另外,把莫扎特的音乐应用到癫痫病治疗中是简金斯教授身体力行的第一项实验。

简金斯
教授再次选用了莫扎特的《D大调奏鸣曲(K448)》。

结果参加实验的癫痫病患者脑部的典
型癫痫
病活动症状大多都得到了控制。

利用计算机对数位作曲家的作品进行分析后,简金斯教授发
现了莫
扎特与巴赫的音乐的共同点:它们的“旋律周期”都较长,即:同一作品中旋律有规律地重复,

重复的间隔较长;对空间判断思维或癫痫病无效的音乐则不具备这些特点。

简金斯教授的结
论是:
音乐对健康的益处不只体现在莫扎特的音乐上。

不管所谓“莫扎特效应”的证实现在还需要多少实
验证据,进一步研究音乐与人体身心健康的联系都是必要的。

“所谓“New Age”音乐因为与莫扎特的《D大调奏鸣曲(K448)》拥有类似的曲式结构而
具有类似的治疗作用。

新近进行的大脑扫描表明,人脑中有很大一片区域被分配给聆听音乐:
节奏
与音高属左半脑管辖,音色与旋律属右脑管辖。

负责空间思维的大脑区域恰好与处理音乐的
这些区
域部分重合。

简金斯教授由此推测:聆听音乐显然有益于空间判断思维的发展。

简金斯教授
还进一
步建议,应当把“莫扎特效应”应用到比儿童启蒙更广泛的领域里。

今天音乐治疗学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特别是在莫扎特音乐运用上,历史上没有任
何时候像
今天这样重视莫扎特的音乐对儿童的启蒙和身心的调节和疾病的治疗的作用了,相信它一定
有着非
常光明的前景,为了我们的孩子大家应该予以更广泛的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