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生平大事记

合集下载

曾国藩生平简介与评价

曾国藩生平简介与评价

曾国藩生平简介与评价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对于曾国藩这个历史人物,可能了解的人没多少,毕竟他处于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清王朝的衰落时期,与此同时,在封建王朝的腐败堕落时期当代人民只能记得清王朝的腐朽,没人了解这些官员的功勋业绩。

曾国藩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且是之后洋务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

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

即使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

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

曾国藩被誉为修身齐家治国中华第一完人,平天下之言,对于晚清而言可能是正确的,毕竟他拯救了晚晴,打败了太平天国。

让苟延残喘的清王朝在此之后又得以统治中原一段时间,保住了大清江山。

曾国藩的故事

曾国藩的故事

曾国藩的故事曾国藩,字子孝,号忠介,湖南湘潭人,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辉煌,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崇拜的对象。

一、早年经历曾国藩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读书人,对于教育有着很高的期望。

曾国藩从小就显示出了过人的才智和勤奋的品质。

他在家乡读书,后来考入了湖南的府学。

在府学期间,他刻苦学习,勤奋钻研,成绩优异,被誉为“府学之冠”。

二、官场生涯曾国藩在官场上的表现也非常出色。

他先后担任过湖南、湖北、陕西等地的官职,以及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战斗。

他在战场上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被誉为“曾铁军”。

他的军事战略和组织能力使得太平天国起义军遭受了重大打击,为清朝政府稳定了局势做出了巨大贡献。

曾国藩在官场上也是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员。

他坚持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不受贪污腐败的诱惑。

他注重民生,积极推行改革,为人民谋福利。

他还注重教育,提倡儒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有用的人才。

三、晚年生活曾国藩在晚年过上了安逸的生活。

他退休后回到家乡,过上了宁静的生活。

他继续读书,写作,思考人生。

他的著作《曾文正公全集》成为了后人学习的经典之作。

他还致力于家族的兴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后代。

曾国藩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首先,他的勤奋和才智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其次,他的清廉和正直告诉我们,做人要有道德底线,不能被金钱和权力所腐蚀。

最后,他的奉献和忠诚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公仆,要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为国家的繁荣而努力。

总之,曾国藩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进取,追求卓越。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辉煌,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崇拜的对象。

让我们向曾国藩学习,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曾国藩年表

曾国藩年表
道光十四年
1834
24岁
入岳麓书院。秋,参加湖南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冬,入京准备会试。
道光十五年
1835
25岁
会试落第,留京寓长沙会馆读书。
道光十六年
1836
26岁
恩科会试再次不第,出京返家。
道光十八年
1838
28岁
进京会试,中进士,更名国藩,意为“国之藩篱”。同年,进入翰林院。
道光二十年
1840
同治三年
1864
54岁
太平天国覆灭。以“湘军作战年久,暮气已深”为由,主动向朝廷请旨裁减湘军。赏加太子太保衔,赐封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
同治四年
1865
55岁
奉命与捻军作战。因攻克天京有功,被授一等侯,并加“毅勇”二字。
同治五年
1866
56岁
因剿捻无功遭弹劾,11月回任两江总督。
同治六年
同治十年
1871
61岁
与李鸿章联名奏请,选派聪颖子弟,前赴西洋各国学习技艺。上准。
同治十一年
1872
62岁
二月初四,在南京病逝,举国皆惊。朝廷辍朝三日,谥号文正。
咸丰十年
1860
50岁
赏加头品顶戴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六月二十四日,实授两江总督,并授为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咸丰十一年
1861
51岁
钦命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镇以下各官悉归节制。
同治元年
1862
52岁
命以两江总督领协办大学士,正式入阁拜相。
同治二年
1863
53岁
筹建江南制造局,派容闳赴美国购买机器。
纪年
公元
年龄

曾国藩的事迹

曾国藩的事迹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

作为清王朝执掌重权的汉族封疆大吏,他既是封建社会末期最后一尊精神偶像,也是近代思想文化的重要代表。

曾氏服膺程朱理学,又全力研习经世之学,当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交相侵袭,几欲颠覆之时,是他创立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进而平定东南半壁江山,大清始有同治中兴;不仅如此,近代中国首艘兵轮,首炉钢水,首批技术工人的诞生,首批中国学童远赴泰西深造等,均与曾国藩及其同道的倡导与活动紧密相关。

曾国藩也因此成为咸丰、同治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思想驳杂、颇富特色的理学经世派,其经世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和近代文化的变迁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一、整饬吏治方面曾国藩从整顿吏治入手,转变全国官场风气,以应时变。

面对清朝吏治的严重弊端,曾国藩尖锐地指出,现在官场“大率以畏葸为慎,为柔靡为荣”。

京官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

退缩者,即同官互推,不肯任怨,动辄请旨,不肯任咎;琐屑者,斤斤计较,不顾大体。

外官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

“此四者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求振作有为”,“国家一旦有事,则满廷皆疲沓泄,相与袖手”。

在曾国藩主政一方后,更进一步认识到了吏治腐败的恶果,深以吏治腐败和民心不满为忧。

认为要从整顿吏治,挽回民心入手,“若不从吏治人心痛下功夫,涤肠荡胃,断无挽回之理”。

于是他抱定“以吏治人心为第一义”,收拾人心,以缓和“民乱四起”的社会矛盾。

曾国藩在整饬吏治上提出首先要有一定的制度和法规,作为考察和制约官吏的标准。

“窃以为吏治有常者也,可先立法而后求人。

”他以州县为整饬单位,因为“吏治之兴废全系乎州县是之贤否”1。

他亲自制定约束州县官吏的《劝诫规定》十六条,作为官吏廉洁尽职的标准。

其中包括:劝诫州县、劝诫委员、劝诫绅士、劝诫营官等等各四条。

每条下面都以浅近明快的文字加以说明,并刻印成册,州县官吏人手一份,作为不贪财、不沽名的座右铭。

其次,曾国藩力除官僚作风,办事讲求实效。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_描写作文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_描写作文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

他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下面是橙子跟大家分享的曾国藩生平事迹及评价,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曾国藩的人物生平 1.组建湘军1851年(咸丰元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事。

5月,曾国藩在刘蓉、罗泽南等人的推动下,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批评咸丰皇帝。

咸丰帝没有读完,就愤怒地将奏折摔到了地上,立刻召见了军机大臣要定他的罪,若非祁寯藻、季芝昌等人苦苦为他求情,他很可能陷于不测之罪。

曾国藩了解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紧张,立刻对此次谏争之举上奏自责,从此再不敢对皇帝本人和朝廷的根本决策说长道短。

1852年(咸丰二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

这时太平天国运动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军、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已不堪一战。

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太平军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1853年(咸丰三年),借着清政府急于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1 / 17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

8月,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 ,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

在团练湘勇期间,他严肃军纪,开辟新的军队,他先后将5000人的湘勇分为塔、罗、王、李等十营,先后将团练地点由长沙迁至湘潭,避免与长沙的绿营发生直接矛盾。

2.大战太平军1854年(咸丰四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

在这篇檄文里,他声称太平天国运动是“ 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接着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故动员了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

他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曾国藩生平事迹及评价,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曾国藩的人物生平1.组建湘军1851年(咸丰元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事。

5月,曾国藩在刘蓉、罗泽南等人的推动下,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批评咸丰皇帝。

咸丰帝没有读完,就愤怒地将奏折摔到了地上,立刻召见了军机大臣要定他的罪,若非祁寯藻、季芝昌等人苦苦为他求情,他很可能陷于不测之罪。

曾国藩了解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紧张,立刻对此次谏争之举上奏自责,从此再不敢对皇帝本人和朝廷的根本决策说长道短。

1852年(咸丰二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

这时太平天国运动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军、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已不堪一战。

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太平军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1853年(咸丰三年),借着清政府急于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

8月,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 ,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

在团练湘勇期间,他严肃军纪,开辟新的军队,他先后将5000人的湘勇分为塔、罗、王、李等十营,先后将团练地点由长沙迁至湘潭,避免与长沙的绿营发生直接矛盾。

2.大战太平军1854年(咸丰四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

在这篇檄文里,他声称太平天国运动是“ 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接着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故动员了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曾国潘的历史小故事有哪些

关于曾国潘的历史小故事有哪些

关于曾国潘的历史小故事有哪些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曾国潘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一、位高轿低曾国藩在道光年间连年被提拔,升迁极快,十年之间连升十级,这是难得的恩遇:在升为正三品大员后,按规定,轿呢要由蓝色换为绿色,护轿人也要增加俩人,而且乘轿是需要配备引路官和护卫的。

但令百官诧异的是,曾国藩从升为三品官之日起,除身边不得不增加两名护卫外,轿前不仅没有引路官,连扶轿的人也省了去,且轿呢也没有换成绿色,仍乘蓝轿。

不久,曾国藩又升为二品大员,下人就为他荐举了四名轿夫,要把曾国藩的四人大轿换为八抬大轿。

按清朝官制,四品以下官员准乘四人抬的蓝呢轿,三品以上官员准乘八人抬的绿呢轿,俗称八抬大轿。

但这并非硬性规定,官员如达到品级而收入不丰者,是可量力而行的;若品级达不到却乘高品级的轿子就算违制,一旦被人举报,不仅要受处分,严重的还要被革职、充军。

其实,曾国藩早就打定主意,他明晓水满则溢、人满则忌的官场道理,对于可摆可不摆的架势、可坐可不坐的大轿,一律是不摆不坐。

虽然,曾国藩因乘蓝呢轿而被下级官员欺侮,但京城三品以上的大员出行,都知道向护轿的官员交代一句:“长点眼睛,内阁学士曾国藩大人坐的可是蓝呢轿呢。

”曾国藩纵横官场几十载,正是凭借了这种低调、内敛的力量。

二、“不要钱,不怕死”明清京官之苦,时人皆知。

作为七品京官的曾国藩年俸仅为45两,外加作为津贴的“恩俸”和“禄米”也不过135两。

而后来的张之洞曾给京官算过账:“计京官用度,即十分刻苦,日须一金,岁有三百余金,始能勉强自给。

”弥补这样大的收支赤字只有两法:一是收受外官的馈赠,二是借贷。

曾国藩生平简介演讲稿

曾国藩生平简介演讲稿

曾国藩生平简介演讲稿曾国藩先生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他出生于1811年,逝世于1872年,享年62岁。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曾国藩先生的生平。

曾国藩先生出生于湖南省衡州府衡阳县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在他年轻的时候,曾国藩曾经在家族的私塾学习古典文化和书法等各种艺术。

他很早就展示出了卓越的才华和对学问的热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曾国藩的名声逐渐传播开来,得到了朝廷的注意。

曾国藩的政治生涯开始于1850年代,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太平天国起义的威胁。

曾国藩被任命为湖南巡抚,负责镇压太平军。

他制定了一系列战略和战术,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这不仅加强了朝廷的统治,也平息了内乱,为中国政局的稳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曾国藩在政治事务上表现出色,他提倡勤政务实,反对贪污腐败。

他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加强政府的管理和治理能力。

此外,他还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设立学校培养人才。

曾国藩的教育理念注重实用主义和德育教育,他希望通过培养优秀的人才来改变社会的命运。

除了在政治上的成就,曾国藩还是一位文学家和书法家。

他以清新的文风和大气的书法风格著称。

他的作品充满着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

他的书法独特而典雅,成为后来书法界的典范。

曾国藩的一生充满了挫折和困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政务和教育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曾国藩先生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智,在政治、军事和教育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成就。

他的一生充满了奉献和拼搏,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精神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生平大事记
1811年(嘉庆十六年)11月26日【农历十月十一日),生于今湖南省娄底市县荷叶乡天坪村,乳名宽一。

1826年(道光六年),16岁的曾国藩应长沙府试(童子试),名列第七。

1833年(道光十三年),23岁的曾国藩参加湘乡县试,考取秀才。

1834年(道光十四年),24岁的曾国藩入岳麓书院,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

1835年(道光十五年)4月,25岁的曾国藩会试落第,留京寓长沙会馆读书。

1836年(道光十六年)春,26岁的曾国藩,恩科会试再次不第,出京返家。

1838年(道光十八年),28岁的曾国藩会试中第三十八名贡士。

殿试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

授翰林院庶吉士。

年底乞假返家。

1840年(道光二十年)5月,30岁的曾国藩任庶吉士散馆,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4月,33岁的曾国藩升任翰林院侍讲。

7月,钦命为乡试(四川)正考官。

8月,补授翰林院侍讲。

12月.充文渊阁校理。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8月,34岁的曾国藩与江忠源结为师生,派充翰林院教习庶吉士。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10,Ej,35岁的曾国藩升翰林院侍讲学士。

李鸿章人京会试,投其门下受业。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1月,36岁的曾国藩充文渊阁直阁事。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7月,37岁的曾国藩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11月,钦派武会试正总裁,殿试读卷大臣。

1853年(咸丰三年)1月21日,43岁的曾国藩接帮办湖南团练旨。

1854年(咸丰四年)2月25日,44岁的曾国藩奉命率师出征太平军。

1861年(咸丰十一年)8月23日,51岁的曾国藩上《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


1862年(同治元年)1月31日,52岁的曾国藩奉旨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曾国荃补授浙江按察使。

1863年(同治二年)1月28日, 53岁的曾国藩得悉安庆军械所造出我国第一艘木壳小火轮,登船试航后喜而命名为“黄鹊”号。

187()年(同治九年) 6月,60岁的曾国藩奉命前往处理
天津教案。

1871年(同治十年) 8月19t3,61岁的曾国藩挈李鸿章联衔会奏《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

1872年(同治十一年)2月27曰,62岁的曾国藩领衔上奏:促请对“派遣生一事”尽快落实,并提出在美国设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推荐陈兰彬、为正副委员.常驻美国管理。

1872年【同治十一年)3月12日,午后散步于官署西花圃,突发脚麻后逝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