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管道护理常规-共性

合集下载

ICU管道安全管理制度

ICU管道安全管理制度

ICU管道安全管理制度一、ICU管道的种类和作用1. 静脉输液管道:用于输注生理盐水、葡萄糖、药物等液体,保持病人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和满足治疗需要。

2. 营养管道:用于营养液的输注,帮助危重病人维持营养平衡和促进康复。

3. 氧气管道:用于输送氧气,满足病人的呼吸需求。

4. 引流管道:用于排除体内积液(如胸腔积液、腹水等),保持病人的体液平衡。

5. 互联管道:用于连接监护设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等数据。

以上五种管道在ICU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管理不当或出现故障,将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危害。

二、ICU管道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1. 管道使用规范:实施管道使用的标准化操作流程,明确每种管道的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防止因误操作导致的事故发生。

2. 管道检查与维护:定期对各种管道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安全性。

对于损坏或老化的管道及时更换,并保持清洁卫生。

3. 管道标识与归档:为不同种类的管道做出明显的标识,方便医护人员识别。

对管道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归档,记录管道更换、维修等情况。

4. 管道培训与考核:对ICU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管道使用培训,确保他们熟悉管道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定期进行考核,评估医护人员的操作水平。

5. 管道应急处理:建立管道故障应急处理方案,对常见故障如漏液、堵塞等情况进行应急处理,保证病人的安全。

6. 管道质量监控:建立管道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管道的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7. 管道安全记录:建立管道使用的安全记录,全面记录管道的使用情况,为日后的管理和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以上是ICU管道安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健全的管道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ICU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

三、建立ICU管道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ICU病人病情多变,需要长时间的监护和治疗,管道安全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2. 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健全的管道安全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流程,减少误操作和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81853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81853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一、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二、昏迷患者护理常规三、休克患者护理常规四、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常规五、气管插管患者护理常规六、使用呼吸机患者护理常规七、深静脉置管患者护理常规八、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护理常规九、上消化道大出血护理常规十、呼吸衰竭护理常规十一、心力衰竭护理常规十二、急性肾衰竭护理常规一、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⒈热情接待病人,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或重症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入院(科)宣教。

⒉及时评估: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皮肤情况,阳性辅助检查,各种管道,药物治疗情况等。

⒊急救护理措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视病情及药物性质调整滴速),吸氧(视病情调整用氧流量),心电监护,留置导尿,保暖,做好各种标本采集,协助相应检查,必要时行积极术前准备等。

⒋卧位与安全⑴根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

⑵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病人应及时吸出口鼻及气管内分泌物,予以氧气吸入。

⑶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舌后缀。

⑷高热、昏迷、谵妄、烦躁不安、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应加用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防止坠床,确保病人安全。

⑸备齐一切抢救用物、药品和器械,室内各种抢救设置备用状态。

⒌严密观察病情,专人护理,对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出血情况、SpO2、CVP、末梢循环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动态观察,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抢救,做好护理记录。

⒍遵医嘱给药,实行口头医嘱时,需复述无误方可使用。

⒎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脱落、扭曲、堵塞,严格无菌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⒏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潴留者采取诱导方法以助排尿,必要时导尿、便秘者视病情予以灌肠。

⒐视病情予以饮食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满足机体对营养的基本需求,禁食病人可予以外周静脉营养。

⒑基础护理⑴做好三短九洁、五到床头(三短:头发、胡须、指甲短;九洁:头发、眼、身、口、鼻、手足、会阴、肛门、皮肤清洁;五到床头:医、护、饭、药、水到病人床头)。

ICU护理常规

ICU护理常规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一、危重患者的一般护理1. 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室内温度20~24度为宜,相对湿度60~70%。

2. 抢救设置备齐一切抢救物品、药品和器械,室内各种抢救设施处备用状态。

3 及时评估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状、各种管路、阳性辅助检查和治疗用药等。

4、按医嘱及时、准确留送各种检验标本,了解化验结果以加强相关的病情观察。

5. 卧位与安全根据诊断和病情采取适当卧位,确保舒适与安全。

6. 监测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及有关检查的生化指标。

7. 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皮肤颜色和肢体活动。

8. 气道护理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给予气道湿化及吸氧。

9. 静脉管路护理保持静脉管路通畅,按医嘱给予输液、输血和注射药物。

10.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其正确位置和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

11. 营养支持根据医嘱及病情给予饮食。

12. 保持大小便通畅定时观察尿量变化;便秘者根据医嘱予以灌肠。

13. 基础护理根据病情协助病人翻身和四肢活动。

15. 记录及时填写特护记录单,准确记录出入量。

16. 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监测的目的及重要性,稳定患者情绪。

二、危重患者的监护(一)、体温监护(二)、循环功能监护1. 心电监测经床旁监护仪实施持续心电监测,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心电图波形及节律的动态变化。

2. 血压监测1)保持测压管道通畅。

2)正确掌握测压方法。

3)严密监测与准确记录监护仪屏幕上所显示的血压数值。

4)必要时记录压力波形变化。

3.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行血流动力学监测4. 皮肤颜色、温湿度监测外周灌注是否良好是反应心排出量的有效指标,故应随时观察患者的四肢皮肤有无湿冷、苍白和出现花斑等症状。

(三)、呼吸功能监护1. 严密观察有无呼吸困难以及呼吸的频率、节律和深浅度。

2. 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正常值:95%~98%)。

3. 注意观察有无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等表现。

icu常见管道的护理

icu常见管道的护理

ICU常见管道的护理一、五常(5S)法管理五常法--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

五常法是源于五个日本字:(管理)、(整顿)、(清扫)、(清洁)、(自律)、全部是“S”开头,故亦称为“5S”。

五常法是为管理企业空间而产生的,但目前国内护理管理领域普遍实施“5S”管理,它可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患者满意度,减少浪费,保障护理质量,营造团对精神。

1、常组织:对科室护士全员培训各种管道的护理常规,加强管道护理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

新护士逐一考试通过。

2、常整理:在走过、路过的时候,不要错过随手检查,查管道放置的位置、通畅等情况。

能及时、有效的发现问题。

3、常清洁:保持各个管道表面、患者皮肤、粘膜的清洁。

及时去除不洁因素,防止因面部泛油、皮肤潮湿等因素导致的感染、意外脱管的危险。

4、常规范:护士长及责任组长对组员护理时存在的各种问题按标准随时进行整改,制定各个管道护理流程,使大家的行为更标准化、程序化。

5、常自律:培养每位护理人员主动检查自己护理管道的工作方法,并积极学习管道护理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能力。

二、人工气道固定:①胶布、牙垫固定器②每日更换牙垫及胶布,并行口腔护理③适当约束④定时测量气管插管与在门齿前的刻度,并记录⑤气管导管保留72h后应考虑气管切开保持通畅:①吸痰护理②选择适宜的吸痰管③注意无菌操作④吸痰时间少于15秒。

加强气道湿化:①氧浓度≤2L/min②氧管深度--气管导管内一半③痰液粘稠时,每4h雾化1次④24h连续气道内滴液,≤250ml三、气管切开套管预防感染:24h渗血较多,勤更换切口周围纱布,以后2/日更换,保持清洁干燥;经常检查切口及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湿疹等;局部涂抗生素软膏或用凡士林纱布。

加强湿化(同气管插管护理):人工鼻概念:由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构成。

通过呼气与吸气之间的热湿能量的交换,使吸人气体加温加湿,亦称热湿交换过滤器;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的机制,将呼出气体中的热和水分收集和利用,以温热和湿化吸人气体,保证气道获得有效、适当的温湿度。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武穴市中医院外二科 戴明霞
一、危重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 1、落实危重患者手腕带使用规范,病危患者24h内 上报制度。 • 2、根据护理常规、护理操作规程落实相关护理措 施。 • 3、根据分级护理管理制度落实相关护理措施。 • 4、认真实施压疮评估上报管理制度。 • 5、落实危重患者坠床、跌倒、导管滑脱的防范预 案及处理流程。 • 6、认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制度,预防危重患者院 内感染的发生。
④高体温、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因素均可进一步 促使颅内压升高,应予以重视。 ⑷昏迷患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必要时行 气管切开,防止二氧化碳蓄积而加重颅内压增高。。 ⑸对呼吸骤停者,在迅速降颅压的基础上按脑复苏技术进行 抢救: 呼吸支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加压给氧,予呼吸气囊或 呼吸机支持呼吸; 循环支持:如心跳停止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保持心脏泵血 功能; 药物支持:遵医嘱给呼吸兴奋剂、升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 等综合对症处理。 ⑹严格记录出人液量,注意电解质平衡的情况。
二、危重患者基础护理常规
• 1 、将患者安置于抢救室或监护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 2、卧位与安全:根据病情给予卧位,使患者舒适,便于 休息,对昏迷、神志不清,烦燥不安的患者,应采用保护 性措施,给予护栏、约束带、气垫床等。 • 3、严密观察病情: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护和神志、 瞳孔等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处置。 • 4、保持静脉通道通畅,遵医嘱给药,保证治疗。 • 5、加强基础护理,做到患者卫生三短六洁,即头发、胡 须、指甲短;口、鼻、手足、会阴、皮肤、头发清洁。
七、气管插管患者护理常规
• ⒈环境要求: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持室温22~24度 左右,相对湿度60%。

危重疾病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疾病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疾病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疾病患者的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以下是几个常规的护理措施:
1. 监测生命体征:定期测量和记录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监测心电图等必要的指标。

2. 呼吸管理: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持氧气供应充足,并根据需要进行辅助呼吸。

3. 静脉通路管理:确保患者有准确可靠的静脉通路,以便给予药物、输液和营养支持等治疗。

4. 疼痛管理:及时评估和缓解患者的疼痛,使用合适的药物和措施进行疼痛管理。

5. 患者定位:危重疾病患者通常需要保持特定的体位,以促进呼吸、脏器功能和舒适度。

6. 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感染、血栓等。

7.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及其家属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应对危重疾病的困难和压力。

8. 定期评估:定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情变化、治疗效果、护理措施的效果等,并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以上是危重疾病患者护理的常规措施,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患者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护理,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效果。

管道护理规范

管道护理规范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管道护理规范管道护理原则:通畅、在位、有效、安全一、管道标识管理1、首次负责护士负责管道标识的核对和正确粘贴2、管道标识按要求统一安放在相关管道的固定位置3、管道标识污染、脱落及时更换和粘贴4、告知患者及家属管道标识的重要性,注意保护二、管道标识使用要求1、用于护理单元中各种管道较多的的病人2、用于留置管道大于24小时以及需要定期更换的管道管理3、用于需要明确认知管道名称,有一定风险因素的管道4、护士长定期检查落实和执行情况,加强管道标识的管理,使其管理制度三、不同管道标识的意义1、标记管道名称如:硬膜外引流管。

2、区分不同管道如:腹部留置2-4根不同位置的引流管3、标记日期(提示更换或拔除时间)如:尿管、胃管、深静脉等4、标识字迹颜色提醒高危性或严格无菌观念:气管插管,深静脉等。

5、根据管道粗细的不同,选择大小不同的标识和粘贴方式,是为了保持协调和美观6、管道标识粘贴位置不同,是为了既醒目又避免频繁更换四、管道的标识1、材料:红色和绿色标识.2、项目:置道名称,置管日期,备注(供特殊管道、特殊情况应用,如感染管道备注G即可;胃管注明置管深度,如:胃管50cm 10.12 ;气管插管注明距门齿、距鼻尖的外露长度)3、红色标识:应用于深静脉置管,周围浅静脉置管,动脉置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输入型无菌性管道;或警示性标识如:膀胱冲洗、空肠造瘘输入肠内营养液的同时,正在静脉输入液体,可在进入静脉输液管的冒菲氏滴管旁粘贴红色标识,并注明通道名称,避免更换错误。

4、绿色标识:应用于头部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心包纵隔引流管、腹部引流管、腰大池引流管、肌间隙引流管、胃管、尿管等各种输出型引流管。

5、粘贴方式:均对折于管腔上(或根据具体情况而定)6、粘贴位置:如:①深静脉置管:标识对折于深静脉置管前端的任意细管腔中端,更换敷贴时间贴于敷贴上;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对折于气囊细腔上;③周围浅静脉留置针贴于留置针敷贴上;④头部引流管、腹部引流管、腰大肌引流管、胸腔引流管、胃管等管道,对折于引流管与引流袋或引流瓶接口上或下约10cm处(或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粘贴位置);⑤尿管对折于分叉处充气囊腔上。

危重患者的护理

危重患者的护理

危重患者的护理医院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有一类患者需要医护人员重点关注,那就是面临生命威胁的危重患者。

此类患者在诊疗期间,只有医生与护士共同努力,多个科室加强配合,才能有效控制风险,帮助患者渡过难关。

具体到护理工作中,有哪些注意要点呢?以下对此进行简要介绍。

1.危重患者的定义和判断标准医学上将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变化快,两个以上的器官系统功能减退或衰竭,可能危及到生命安全的患者称为危重患者。

判断危重患者的标准,通常包括神志、呼吸、心跳、瞳孔、体温5个方面:(1)神志。

神志是人的意识和面部表情的综合表现,最简单的检查方法是观察表情和问话。

当患者昏倒时,呼唤和轻推若没有反应,说明患者已经丧失意识,病情严重。

(2)呼吸。

呼吸是生命存在的象征,检查呼吸时一般观察胸廓的起伏情况。

如果患者呼吸微弱,胸廓起伏变化很小,可将一张纸条放在他的鼻孔前,如果纸条不动,说明患者病情严重。

(3)心跳。

人体某个器官发生病变时,心脏跳动会有快慢、强弱的变化,并在脉搏上表现出来。

检查脉搏通常是手指按在手腕部桡动脉搏动处,病情危重者可触及颈动脉,搏动很弱或没有搏动说明病情严重。

(4)瞳孔。

正常人的两眼瞳孔等大、等圆,会随着光线的强弱变化而调节,反应非常灵敏。

检查患者的瞳孔,用手电筒从眼外侧照射移至瞳孔,若瞳孔的反应迟钝,说明病情严重。

(5)体温。

人体生命活动正常时会有稳定的体温,体温过高或过低均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正常人体温在36.2℃~37.2℃之间,体温超过39°C是高热,多见于严重感染;低于35°C是低体温,多见于全身衰竭,说明患者病情严重。

2.危重患者的护理常规危重患者救治时,实行首诊负责制,严禁各科室、各专业间互相推诿扯皮;并且落实多科会诊、二唤会诊制度,提高急诊医疗质量,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结合临床实践,该类患者的护理常规包括:(1)病情监测。

评估患者的病情、自理能力、配合程度、心理状态、社会支持力,注意保护其隐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