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公开课)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1课件

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大致了解了北京春 节的丰富文化和传统庆祝活动。下节课,我们 将带领大家更深入地探究北京春节的相关内容。
其他
课外阅读推荐
推荐课外阅读:《围墙里的秘密》,这本书 围绕着一个关于春节的故事展开。
作业布置
同学们回到家里后,请写一篇文章介绍您家 乡的春节庆祝活动,并分享您家庭过年的特 别经历。
春节期间,北京的饺子 是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 有人说饺子是人们吃出 的新年好运。
糖葫芦是北京传统小吃, 春节期间特别受到欢迎。 她是把葫芦切成块,用 竹签扎好,蘸在糖稀里, 连着籽一起裹上糖。
年糕是北方年节时必备 的食品之一,寓意幸福 美满,年年有余。
北京春节文化活动展示
1
京剧表演
春节期间,京剧艺术家们会在北京各大剧院和文化中心上演高水平的春节晚会, 深受广大市民和游客的欢迎。
结束语
对今日课程的总结
今天的课程相信大家都学到了很多,北京春节 的文化传统和庆祝活动是多样而丰富的。
预告下期内容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北京春节的相关知识, 更深入地了解春节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传统文化活动
春联
对联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传 统习俗,家家户户都要挂上对 联,对联意味着欢庆新春,祈 求幸福。
年画
年画是流传甚广的传统文化, 也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装饰 之一,寓意着五福临门。
祭祖、守岁、舞龙舞狮
祭祖、守岁、舞龙舞狮等民间 文化活动在春节期间也隆重举 行。
美食
1 饺子
2 糖葫芦
3 年糕
2
灯笼展览
灯笼是春节期间的必要装饰品之一,春节期间,在北京的各大公园和广场,人们 常会见到五颜六色的灯笼。
3
《北京的春节》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问题探究
请你说说“零七八碎儿”“杂拌儿”“玩意儿”是什么意思?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各种杂拌儿
v
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俗民风。
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探究任务
探究过程
默读课文第3至14自然段, 学习“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几部分,想想作者重点写了哪些风俗?又是如何写出风俗特点的?
初一的热闹、美好。
分角色朗读,感受正月初一与除夕不同的热闹。
问题探究
成语送祝福
三羊开泰
福星高照
……
五谷丰登
这些成语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初一拜年”这一风俗中包含着人们对亲人的真情祝福和对生活的美好期待。
问题探究
看花灯最能体现元宵节的高潮。
作者重点描绘了元宵节的哪些风俗活动?最能表现元宵节高潮的是哪个活动?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四至腊月二十九
除夕
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节
正月十九
根据填写的表格,说一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问题探究
时间
人们的活动
腊八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四至腊月二十九
除夕
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节
正月十九
小组合作,顺着时间顺序,找出春节里人们的活动,填写在学习单上并汇报。
《北京的春节》课件第一课时课件ppt课件

传统习俗
民间文化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 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
包括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舞龙 舞狮、吃年夜饭、压岁钱等,这些习 俗象征着喜庆、吉祥和团圆。
北京地区的特色春节活动
庙会
北京春节期间,各大庙会热闹非 凡,有舞狮、舞龙、踩高跷、跑 旱船等传统表演,还有各种小吃
用法。
创设语境
通过创设与春节相关的语境,让学 生在具体场景中学习和运用词汇, 提高记忆效果。
对比与联想
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节日的异同, 联想与春节相关的其他词汇和表达 ,扩大词汇量。
04 文化内涵与拓展延伸
CHAPTER
春节习俗和民间文化
春节的起源和历史
春节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岁首祈年祭祀 ,经过演变成为集拜神祭祖、祈福辟 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 体的民俗大节。
除夕夜的描写
作者详细描绘了除夕夜家家户户的忙 碌和喜庆氛围,通过贴春联、放鞭炮 、吃团圆饭等习俗,展现了人们对新 年的期盼和祝福。
作者情感和表达技巧
情感丰富
作者在文中表现出对北京春节的深厚 感情,通过对各种习俗的生动描绘, 传达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表达技巧高超
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 人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同时, 通过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营造出浓 郁的节日氛围。
一。
关键句型结构和用法
1 2
“春节期间,人们喜欢……”
用于描述春节期间人们普遍的行为或活动。
“……是春节最重要的……”
用于强调春节中某个特定习俗或活动的重要性。
3
“……来庆祝”
用于表达某个行为或活动的目的。
语境中词汇的运用技巧
北京的春节 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节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北京的春节(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写了老北京人如何过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
本文作者——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使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习惯。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详略得当,语言简洁,耐人寻味,反映了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
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
课后,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教学目标】1.会写“醋、饺、摊"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热情、风筝、”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并能划分课文层次。
3.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教学重点】阅读课文,自主识字,初步感知内容。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理清思路。
【教学难点】结合关键语句,了解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北京春节"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揭示单元主题1.人文主题:民风民俗2.语文要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3.习作要求: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本单元的主题、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
二、学习活动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情境激趣1.知识链接。
春节是指农历新年。
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
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春节才结束,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公开课课件

(课后第一题)
详写: 腊八 除夕 正月 初一 元宵 略写: 过小年 正月初六 正月十九
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快速浏览课文1-2自然段,说说春 节开始时(腊八)有哪些习俗?
熬腊八粥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打比方 粥材料丰富
泡腊八蒜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 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 个饺子。
我会写 cù jiǎo bàn cā zhǎ xiāo dàn
醋 饺 拌 擦 眨宵旦
rán
qī fàn tān jiào luò
tuó hǔ
燃戚 贩 摊 轿骆驼 浒
cù
易写错
左边里面有一短横
醋 一种调味品,起源于
中国。古时用酒作为 发酵剂酿制食醋,所 以从“酉”。
qī
戚
这里是“上+小”
亲戚
词语解释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画
出来,并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时间顺序
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默读 课文,完成这张表格。
日期
腊月初九—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夕 初一腊八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活动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放鞭炮、吃糖 大扫除、预备年货 元贴宵对节联、年画,放鞭炮,守岁 拜年、待客、逛庙会 春张节灯结结束彩、放花炮、吃元宵
(课后第四题)
不同点
老舍:语言通俗易懂,写出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对除夕这一天热闹场景的描写井然有序。
舒乙:详细地介绍了祭灶的风俗和春节的食物,
人教版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一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共21张PPT).ppt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画
出来,并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腊八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夕 元旦 元宵 正月十九
时间顺序
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默读 课文,完成这张表格。
日期
腊月初八 腊月初九—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夕
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 的印象呢?
忙乱
热闹
喜庆
团圆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0/12/172020/12/17Thursday, December 17, 2020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0/12/172020/12/172020/12/1712/17/2020 5:56:44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0/12/172020/12/172020/12/17Dec-2017-Dec-20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0/12/172020/12/172020/12/17Thursday, December 17, 2020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0/12/172020/12/172020/12/172020/12/1712/17/2020
杂拌儿 玩意儿 零七八碎儿
儿化音。后面的“儿”只做卷舌的动作,音不要读出来就可以了。
陈醋 燃放 轿车 店铺源自饺子 亲戚 骆驼 水浒传元宵 小贩 擦黑
元旦 摆摊 眨眼
杂拌儿 玩意儿 零七八碎儿
易写错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1一、读童谣导入1、出示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2、师: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
3、师:这首童谣写的是什么内容?自由说4、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课文结构1、认真默读全文,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预设:腊月、初旬、麦芽糖、江米糖、空竹、逛天桥、逛庙会)指名交流,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北京人过春节哪些地方你最感兴趣?预设一:生在练习纸上完成表格,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
预设二:在交流中,学生贴纸条(黑板条)、作记录,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
(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一种操作策略。
)三、合作研读1、引导找出写得详细的部分。
(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2、全班分为12小组,每3个小组就一个部分展开研究,研究问题如下:(1)详细写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2)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交流研讨:分为腊八队、除夕队、正月初一队、正月十五队展开竞赛。
(1)解决第一个问题。
小组派代表复述研讨的部分,组员可以补充。
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叙述顺序(腊八是用并列的方式写的;除夕是用总分的`方式写的;正月初一是用对比的方式写的;正月十五是用总分总的方式写的);反馈评分。
(2)解决第二个问题。
生生、师生互动,师注意引导学生品出京味语言的特点,必要时作示范;反馈评分。
4、引导学生体会详略处理的好处。
四、读中学写1、快速浏览,找出描述小孩过春节的地方,指名读。
2、启发学生谈谈自己春节是怎样过的或说说其他地方的春节习俗。
五、总结,布置作业1、总结全文,复现童谣。
腊八粥,腊八蒜,色味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北京的春节公开课课件

三、渗透学习:春节前
自由读“过腊八”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 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的干果熬 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 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
二、通读全文,理清脉络
默读全文,概括课文大意
• 《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 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
二、通读全文,理清脉络
边听课文朗读,边思考:北京春节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文中最能反映北 京春节特点的句子是哪一句话?(提示:读散文要学会抓文眼) “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 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三、渗透学习:春节前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 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欢喜
团圆 隆重
美味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想知道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老 舍先生描绘的北京的春节,感 受热àn
不许间断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又甜又黏 灯火通宵 灯火辉煌 华灯初上 万家灯火 悬灯结彩 火树银花 歌舞升平 万人空巷
四、品读结尾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作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 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按时间顺序
时间
腊月初八
风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俗
习
惯
腊月初九至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腊月二十二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 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除夕 正月初一 初六 元宵 正月十九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圈划生字词。 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 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我会读
旬
熬
蒜
醋
饺
翡 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拌 麦
榛 寺
栗 逛
筝
读准这些词语
轻声:饺子 规矩 榛子 掺和 栗子 红火 风筝
儿化:杂拌儿 多音:万象更新
零七八碎儿 正月 间断
玩意儿 分外
我会积累
腊月 初旬 榛子 栗子
展览 爆竹
锣 鼓 喧 天 辞 旧 岁
爆 竹 声 中 迎 新 春
锣 鼓 喧 天 辞 旧 岁
爆 竹 声 中 迎 新 春
老北京春节童谣: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春节结束
诵读课文 升华感受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北京的春节 —独特的民俗文化
课后作业
1、课后再将课文美美的读一读,背诵 喜欢的段落。下次课继续品一品老北京 过春节那浓浓的年味。 2、阅读链接,比较本文与梁秋实先生 的《过年》有何不同之处
腊月初旬开始 正月十九结束
思考 2、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本文的重要日子有:腊月初、腊 八、二十三小年、除夕、大年初一、 正月初六、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重点写了开始和高潮即腊八、除夕、 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小组合作
下面我们再具体地理一理,北京人过春节的活 动历时这么长,那他们每段时间到底有哪些风俗习 惯的活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以小组合作 的形式填下表。 时间 风俗习惯
锣 鼓 喧 天 辞 旧 岁
老舍
爆 竹 声 中 迎 新 春
老舍(1899~1966)原
名舒庆春,字舍予,满 族,中国现代小说家、 戏剧家、著名作家,因 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 艺术家”称号。主要作 品有:长篇小说《骆驼 祥子》《四世同堂》, 话剧《龙须沟》《茶馆》 等。作品收在《老舍文 集》里。
初读课文
蒜瓣
饺子 翡翠
风筝 逛庙会
走马灯 杂拌儿 色如翡翠 零七八碎
日夜不绝 张灯结彩
色味双美
万象更新
万不得以
灯火通宵
娴熟技能
空竹
整体感知
说说北京的春节整体上给你留 下什么印象?
热闹、喜庆、 祥和、团圆
再读课文 理清脉络
1、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的?
2、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思考
1、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的?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