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的发展.ppt

合集下载

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ppt

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ppt

02
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书籍的生产 速度大大加快,降低了制作成 本,使得更多的人能够获得知 识。
03
印刷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 推动了中国的文化繁荣,也促 进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知 识传播。
思考
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得人们不再依赖手抄书籍,而是通过印刷 书籍进行大规模传播和交流。
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
汇报人:XXX 20XX-XX-XX
目 录
• 印刷术的起源与发明 • 印刷术对社会的影响 • 印刷术在各领域的应用 • 现代印刷术的发展与趋势 • 印刷术的未来展望 • 总结与思考
01 印刷术的起源与发明
印刷术的起源
01
印刷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 国,但具体发明时间存在争议。
印刷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宗教、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印刷术的发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它不仅推动了出版业、教育业的发展 ,也促进了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印刷发明者是中国人毕昇,他发 明了活字印刷术。
毕昇的发明经历了多次试验和改进, 最终取得了成功。
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印刷术在宋代得到了 广泛应用,成为当时 重要的文化传播工具 。
印刷术在清代得到了 普及,成为当时文化 传承的重要途径。
等都将采用更加新颖的印刷技术。
02
包装与装饰
在包装和装饰领域,印刷术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产品包装、
礼品包装、家居装饰等方面都将有更加新颖的印刷产品出现。
03
教育与培训
在教育和培训领域,印刷术将为学习材料、教材、教辅等方面提供更加

印刷术的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

·第一代为手动式照相排字机。它的基本工作原 理是:借助透镜成像原理,与打字机的机械结构 相结合,进行文字排版,把所需要的文字,经过 选字装置选择,由光源将文字通过透镜系统成像 在感光材料上。 ·第二代为自动光机式照相排字机,它的基 本工作原理是:文字编排及字体交换等主要排版 功能均由计算机自动控制。
是 么 是版印刷雕版的材料 雕版印刷所用的雕版材料主 要是选用纹理较细的木材,如枣 木、梨木、梓木、黄杨木等。至 于选用那一种木材做雕版,一般 是要根据印刷品的精细程度,再 选用硬度不同的木材。
雕 版 印 刷 雕版印刷的别称
雕版印刷的“雕版”在我国古代有各种各样 的叫法,最为常见的有“镂版”、“刻版”、 “刊版”、“墨版”、“椠版”、“梓版”等。 其中“椠”是延用了古代片牍的名称;而“梓” 则是因为梓木是雕版印刷中的重要材料而得名。 雕版印刷有时也称“付椠”、“付梓”或“梓 行”、“刊行”等。在“版”字方面,在古代的 出版、印刷的文献中,往往是“版”、“板”通 用,而较多的则是运用“板”字。到了清代,在 出版、印刷的著作中,才普遍使用“版”字。
走向激光技术时代 由于激光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它在许多 行业都有所应用,印刷行业也不例外。 在印刷中的应用有:激光照排技术、激 光雕刻技术等。例如,我们可以从印刷 中很重要的一个设备照相排字机的发展 来了解激光技术在印刷中的应用。
活字印刷术是在十一世纪中期,中国北宋庆历年 间(1041-1048年)天才工人毕升所发明的活 字以泥为原料制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它 比谷腾堡应用的活字早四百多年。 有关毕升发明的活字版技术的记载很少,只 有科学家沈括在他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 作了较详细的记载。这一记载的历史作用,就在 于启发了后来的有志者,沿着毕升的道路继续前 进,从而使这一技术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最终成 为占统治地位的印刷方式。 活字版发明的历史意义 在印刷技术领域里,人们往往是以印版的不同来区分其 印刷方式。在印刷史上,有时也以印版的发展来划分其时代。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活字版的发明,标志着印刷技术已从 雕版的时代逐步跨入了活字版的时代。虽然在活字版发明的 初期,其本身的技术还不成熟,还未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而且往往还是以传统的雕版印刷占着统治地位,但作为一种 新技术,它必然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一旦它在技术上得到改 进和完善,必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印刷方式。

印刷术的起源发展

印刷术的起源发展

柔版印刷也常简称为柔性印刷,是包装常用
的一种印刷方式。根据中国印刷技术标准术语 GB9851.4-90的定义,柔版版印刷是使用柔性版, 通过网纹辊传递油墨的印刷方式。柔版版印刷是 在或聚酯材料上制作出凸出的所需图像镜像的印 版——就像是小孩玩耍的土豆印。油墨转到印版 (或印版滚筒)上的用量通过网纹辊进行控制。 印刷表面在旋转过程中与印刷材料接触,从而转 印上图文。
二 毕昇简介
毕昇
(约970年—1051年),中国 古代发明家,活字版印刷术 发明者。汉族。北宋蕲州 (今湖北英山县人)。初为 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 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 印刷技术。宋朝的沈括所著 的《梦溪笔谈》记载了毕升 的活字印刷术。
三 现代印刷
形式
(一) 柔版印刷
印 刷 术
一 印刷术发明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人民经过长期实践 和研究才发明的。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 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 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 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 要。
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公元172-178 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
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的唐朝,人们从 刻印章中得到启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 明了雕版印刷术。
知识拓展
பைடு நூலகம்沉 浮
知识应用
改变形状
死海
借助漂浮物
水中含盐量高
知识拓展 你能让细线在水中立起来吗?
知识拓展
通过今天的探究, 你有什么收获?
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 办法让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二) 活字印刷
中国古代人民早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就发 明了活字印刷。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 大发明”之一,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 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活字印刷的发 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是一 种印刷方法,通过使用可以移动的金属或 胶泥字块,来取代传统的抄写,或是无法 重复使用的印刷版。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 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 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 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 时再次使用。北宋庆历间中国的毕昇发明 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的诞生。

印刷术的发展演变过程

印刷术的发展演变过程

印刷术的发展演变过程
中国的印刷技术可以追溯到前21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用竹和
木材制成的图形和文字印刷术已经发展成一定的规模,晋朝把印刷术发展
到了一定的程度。

唐朝是中国最早的印刷机械之一,当时已经有丝织物版、石版和铁版的印刷机器,并且把文字印刷到纸上。

到第十二世纪,印刷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印刷机已经
用水蒙成印刷汁,而且采用蒙版印刷,用水蒙的方式把文字印刷出来,这
样既可以提高效率,又能保持质量。

到了明清时代,印刷机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木活版和纸活
版印刷技术正在发展,把文字印刷到纸上。

另外,从清朝开始,印刷机也
开始发展出跳色印刷的技术,把彩色文字和图案印刷到纸上,以增强设计
效果。

19世纪后期,印刷技术发展迅速。

在伦敦1814年世界印刷展览会上,英国的印刷技术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已经可以把彩色的图案和文字印刷
到纸上,这是当时最先进的技术。

20世纪以来,印刷技术发展迅速,从木版印刷、纸版印刷到铜版印刷、晒版印刷,再到数码印刷技术。

印刷术发展历史课件

印刷术发展历史课件

白纸或白布上“实现自己的印刷梦想”。古人对文献复制的早期探索
活动,以及作为第一种印刷技术的雕版印刷术,不过是这种游戏的放
大。
感谢您下载平果兔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平果兔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平果兔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XX
从印章到印刷雕版的“进化”,耗去了数百年的时间。晋代的道士曾经使用一 种刻有120个字的大木印来印制符咒,这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一块小型的雕版了。 而真正意义上的雕版印刷术,到了隋唐时期方才出现。最早的一批雕版印刷作 品大多是佛经,这是因为当时中国信佛者众多,佛教宣传品需求量很大,所以 最适合用印刷的方法来复制。

来随着考古发现研究,12世纪至13世纪初的西夏文的活字印刷 品不断地呈现出来。这些西夏文印刷品既有木活字也有泥活字。 其中最早的一件是甘肃武威天梯山石窟出土的3页木活字本《大 藏经》,根据其上的题款,其印制时间为1139年6月至1141年8 月之间.
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后,元代的农学家王祯改 进了活字印刷刻字和排版的工艺流程。王祯 选择了更容易取得的木材来制作活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省
感谢您下载平果兔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平果兔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平果兔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雕版印刷术
感谢您下载平果兔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平果兔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平果兔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的时光,以及无数人智慧的结晶。



大统一的汉朝

《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ppt课件

《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ppt课件
手工抄写的方法
研讨2:我们的发现
(1)从模拟活字印刷的过程中,你知道了活字印刷术包括哪些步骤?
(2)你们知道印刷术给记录和传播信息带来了哪些改变吗?
印刷术加快了知识的传播,也促进了工具和技术的发展,工具的改进和新技术的涌现,也推动着印刷术不断创新发展。
检字、刷墨、拓印、晾制
印刷术的出现使书籍快速而大批印制成为可能。印刷术本身在不断地发展。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从人工拓印到用蒸汽机做动力的机器印制,从大型印刷机到家庭打印机,每一次变化,都让知识的普及和交流更为快速有效。
印刷术的历史
毕昇
活字印刷发明者——毕昇
毕昇,约1051年,北宋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布衣出身,原是杭州肆坊的刻工,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宋朝庆历年间1041~1048年发明活字印刷术,其方法还未来得及推行他就去世了,他对木活字排版亦有研究。
探索1:模拟活字印刷
材料和工具:
墨盘
现在生活中出现的印刷术有速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
活字印刷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让文化、知识的传承更加便捷,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今天这个科技创新节奏快时代,科技创新可以强国富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自主研究,创新运用,创造发明,实现自我价值。
学习完了这节课,请同学们课后搜集资料,想一想世界上还有什么伟大的发明呢?下节课请同学们交流讨论。
墨汁刷
字模
墨汁
探索1:模拟活字印刷
材料和工具:
宣纸
探索1:模拟活字印刷
检字
刷墨
拓印
晾制
探索1:模拟活字印刷
检字:先认识字模上的汉字,然后把字模按照顺序横向排放在印刷盘上。刷墨:用刷子蘸取适量的墨汁,在排好的字模上来回刷,把墨汁均匀地涂抹在字模上。拓印:把裁剪好的宣纸展平,铺在字模上,然后用拓印圆盘均匀的压印。晾制:拎住宣纸的一角,然后缓缓地把宣纸揭开,放到通风处晾干。

印刷术ppt课件

印刷术ppt课件
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 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既阻碍了文 化的发展,又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印 章和石刻给印刷术提供了直接的经验性的启示,用 纸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 向。中国的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 段的发展,给人类文明的发展献上了一份厚礼。
5
❖ 隋唐之际(7世纪左右),出现雕版印刷术。早期印刷 活动主要在民间进行,多用于印刷佛像、经咒、发愿文以及 历书等。唐初,玄奘曾用回锋纸印普贤像,施给僧尼信众。 中国采用雕版印书约始于唐朝初年,唐朝后期逐渐普及,长 安、四川、淮南、江浙等地民间盛行雕印出售日历、佛经、 字书、诗文、阴阳和占卜等书。雕版印刷术是中国的发明, 雕版印刷文献在现存中国古典文献中占居主要地位,直到清 末雕版印刷才逐渐被西方传入的铅印、石印替代而退居次要 地位。雕版印刷术发明后,逐渐传到东方和西欧各国。9世 纪末朝鲜已有雕版印书,11 世纪初刻成著名的《高丽藏》。 日本有确凿年代的最早雕版印刷文献是宽治二年(1088)刻 《成唯识论》。13世纪在中亚、西亚地区出现了古维吾尔文、 梵文雕版印书和波斯印纸币。14世纪,德国纽伦堡出现雕版 印刷的宗教版画。
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密密地排满活字,满一铁框为一版,再用火
在铁板底下烤,使松香和蜡等熔化。另外用一块平板在排好的活字
上面压一压,把字压平,一块活字版就排好了。它同雕版一样,只
要在字上涂墨,就可以印刷了。 为了提高效率,他准备了两块铁板,
组织两个人同时工作,一块板印刷,另一块板排字;等第一块板印
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铁板互相交替着用,印得很快。
10
11
12
谢谢观看
13
4
❖ 印章在先秦时就有,一般只有几个字,表示姓 名,官职或机构。印文均刻成反体,有阴文、阳文 之别。在纸没有出现之前,公文或书信都写在简牍 上,写好之后,用绳扎好,在结扎处放粘性泥封结, 将印章盖在泥上,称为泥封,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 这是当时保密的一种手段。纸张出现之后,泥封演 变为纸封,在几张公文纸的接缝处或公文纸袋的封 口处盖印。据记载在北齐时(公元550-577年)有 人把用于公文纸盖印的印章作得很大,很像一块小 小的雕刻版了。

印刷的发展演变过程

印刷的发展演变过程

印刷的发展演变过程嘿,朋友!你知道印刷这玩意儿的发展演变,那可是一部超级精彩的历史大片!想当年,老祖宗们要记录点啥,那可真是费了老劲啦。

最开始,只能靠在石头上刻刻画画,就像小孩子在沙地上涂鸦,费劲不说,还不好保存。

后来啊,有了竹简。

把字刻在一片片竹子上,这可比石头方便点,可也重得要命,带在身上累得慌,就跟背着一袋石头差不多。

再往后,蔡伦发明了造纸术,这可不得了!纸张变得轻便又好用,书写记录轻松多啦。

但那时候,字还得一个一个手写,速度慢得像蜗牛爬。

直到雕版印刷术的出现,这才算是向前迈了一大步。

把要印的内容刻在一块木板上,然后涂上墨,一印,好多张就出来了。

这就好像有了个复制粘贴的魔法,是不是很神奇?不过啊,雕一块板只能印一种内容,要是印错了或者要换内容,就得重新刻,麻烦得很!好在聪明的古人又想出了活字印刷术。

毕昇这名字您听说过吧?他把一个个单字做成活字,想印啥就挑出对应的活字排好版,灵活得很呐!这活字印刷术就像是给文字们来了个大换装游戏,想怎么组合就怎么组合。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来到了近代。

西方的印刷技术传入咱们中国,什么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花样越来越多。

现代的印刷技术那更是厉害得让人咋舌!数码印刷、激光印刷,速度快得像闪电,质量高得不像话。

你想想,要是没有印刷术的不断发展,咱们能读到那么多精彩的书吗?能看到那么多漂亮的画册吗?能有满大街的广告和海报吗?那简直不敢想!印刷术的发展,就像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奔跑,从最初的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健步如飞,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它不仅让知识得以广泛传播,还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这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不就是人类智慧不断闪耀的见证吗?所以说啊,印刷术的发展可真是太重要啦,咱们得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刷术的发展
北宋仁宗庆历元年至八年间
北宋仁宗庆历元年至八年间,即公无1041-1048年间,一位名叫毕 升的普通劳动者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沈括比毕升小十几岁,是同时 代的人,而且毕升制造的陶活字后来归沈括的侄子所有,因此,沈括 《梦溪笔谈》中关于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记载是翔实可信的。 然 而,一些欧洲人曾经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归功于谷腾堡。谷腾堡是西 德人。他发明铅活字印刷术,大约是公元1440-1448年间的事,比 毕升发明陶活字印刷术整整晚了400年。 活字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 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 象任何发明创 造一样,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有它的社会需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条 件的。中国社会进步到北宋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和文 化的兴盛,都需要迅速地大量地传播信息。活字印刷术正是为解决这 个社会需要所提出的问题而产生的。印刷术必须用纸和墨。中国早在 汉代就发明了纸和油烟、松烟两种墨。纸和墨的发明为活字印刷术的 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战国秦汉以来出现的印章和拓碑等复制文字、 图画的方法又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技术条件。 顾名思义,印 刷术的“印”字,本身就含有印章和印刷两种意思;“刷”字,是拓 碑施墨这道工序的名称。从印刷术的命名中已经透露出它跟印章、拓 碑的血缘关系。印章和拓碑是活字印刷术的两个渊源。
在唐代的印刷术
在唐代,印章与拓碑两种方法逐渐发展合流,从而出现了雕板印刷术。唐穆宗长庆四年 十二月十日,即公元825年1月2日,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作序,说到当时杨州 和越州一带处处有人将白居易和他自己的诗“缮写模勒”,在街上售卖或用来换茶酒。 “模勒”就是刊刻。这是现存文献中有关雕板印刷术的最早记载。公元836年,唐文宗 根据东川节度使冯宿的报告,下令禁止各道私置日历版。冯宿在他的报告中说:“每年 中央司天台还没奏请颁布新历书的时候,民间私印的历书已飞满天下。”可见当时民间 从事雕板印刷业的人是很多的。1900年在甘肃敦煌县千佛洞发现的藏书中有一卷雕板印 刷的《金刚经》,其末尾题着“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一行字。咸通九 年,即公元868年。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有确切日期的最早的印刷品。这书的形式是 卷子,长约1丈 6尺,由7个印张粘接而成。最前面是一幅扉画,画的是释迦牟尼在只树 给孤独园说法的情景。其余印的是《金刚经》全文。这个卷子图文都非常精美,雕刻的 刀法细腻,浑朴凝重,说明当时刊刻印刷的技术都达到了相当纯熟的程度。 随着印刷 品种和数量的急剧增长,每印一种书就要雕刻一回板,耗费的人力物力相当可观。于是, 就向人们提出寻求一种更简便、更经济的印刷技术。至迟到唐代后期,已经有了用单个 佛象印连续重复印制的千佛象手卷。过去英、法、德、日等国家的考古队在中国新疆各 地曾发现过大量的这种千佛像手卷。英国博物馆藏有一幅这样的手卷,全长17英尺,约 合5.18米,上面印着468个佛像。另外,在雕板过程中,刻错字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刻 错一个字就废掉一块板太可惜、太浪费了。聪明的工匠们想出一个补救的办法,就是用 凿子将错字挖掉,再用一块同样大的木块刻好字补上。这些都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供 了经验、借鉴。由此可见,虽然活字印刷术是毕升个人的发明创造,但这里面确实凝聚 着前朝历代很多劳动者的智慧。 印刷术的发明自从有了纸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 读书的人多起来了,对书籍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了。
在公元前4世纪
在公元前4世纪,即战国时期,私人印章就已经很流行了。那时称为“玺”。秦始皇灭六 国,得楚和氏璧,凿国玺,“玺”字从此被封建帝王所垄断。皇帝的印章才得称玺,一 般人的玺只好称印称章。汉代印章盛行。起初的印章多是凹入的阴文,用于封泥之上, 后来纸张流行,封泥逐渐失去效用,水印起而代之,凸起的阳文多起来。印章创造了从 反刻的文字取得正字的方法,阳文印章提供了一种从阳文反写的文字取得阳文正写的文 字的复制技术。 印章的面积本来很小,只能容纳姓名或官爵等几个文字。东晋时期, 道教兴起。道教的一派注重符录。他们在桃木枣木上刻文字较长的符咒,从而扩大了印 章的面积。据晋代葛洪的《抱朴子》一书中记载,道家有一种刻着120个字的复印。可 见当时已经能够用盖印的方法复制一篇短文了。这实际上就是雕版印刷术的先驱。 拓 碑是印刷术的另一个渊源。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当时儒家典籍全凭经师 口授,学生笔录。因此,不同的经师传授同一典籍也难免会有差异。汉灵帝熹平四年 (公元175年),政府立石将重要的儒家经典全部刻在上面,作为校正经书的标准本。 为了免除从石刻上抄录经书的劳动,大约在公元4世纪左右,人们发明了拓碑的方法。拓 碑的方法很简便。把一张坚韧的薄纸浸湿后敷在石碑上,再蒙上一张吸水的厚纸,用毛 刷轻敲,到纸陷入碑上刻字的凹穴时为止,然后揭去外面的厚纸,用棉絮或丝絮拍子, 蘸着墨汁,轻轻地均匀地往薄纸上刷拍,等薄纸干后揭下来,便是白字黑地的搨本。这 种拓碑的方法,跟雕板印刷的性质相同,所不同的是,碑帖的文字是内凹的阴文,而雕 板印刷的文字是外凸的阳文。石碑上的文字是阴文正写。拓碑提供了从阴文正字取得正 写文字的复制技术。后来,人们又把石碑上的文字刻在木板上,再从而传拓。唐代大诗 人杜甫在诗中曾说:“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这和雕板印刷已经所差无 几了。
晋朝初年 间
晋朝初年,官府有书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南北朝时候,梁元帝在江陵有书籍七万多 卷、隋朝嘉则殿中藏书有三十七万卷,这是我国古代国家图书馆最高的藏书记录。除了 官府藏书,私人藏书也越来越多。比如晋朝郭太,有书五千卷;张华搬家的时候,单是 搬运书籍,就用了三十辆车子。印刷术发明以前,只有官府和郭太、张华那样的富人才 能有这么多的藏书,一般人要得到一两本书也很不容易,因为那时的书都是手抄本。要 抄这么多的手抄本,得花费多少人力呀!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怎么能够满足社会上的 需要呢?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项科学发明,只要社会上迫切需要它,同时又有 产生它的物质条件,那么,它就会很诀出现的。雕版印刷术的出现就是这样。在雕版印 刷术出现以前,社会上已经广泛应用印章和拓碑。印章有阳文和阴文两种,阳文刻的字 是凸出来的,阴文刻的字是凹进去的。“如果使用阳文印章,印到纸上就是白底黑字, 非常醒目。但是印章一般比较小,印出来的字数毕竟有限。刻碑一般用阴文,拓出来的 是黑底白字,不够醒目。而且拓碑的过程比较复杂,用来印制书籍也不方便。但是,拓 碑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石碑面积比较大,一次可以拓印许多字。如果截长补短, 把拓碑和印章的各自特点结合起来呢?情况当然就不一样了。我国劳动人民在拓碑和印 章这两种方法的启发下,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的方法是这样的:把木材锯成一 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画,用刀一笔一 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画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印书的时 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了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着,用自纸复在板上,另外拿一把 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一页一页印好以后, 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成功了。这种印刷方法,是在木板上雕好字再印的,所以大家称 它为“雕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 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 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 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 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 既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又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印 章和石刻给印刷术提供了直接的经验性的启示,用纸在石碑上 墨拓的方法,直接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中国的印刷术经过 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给人类的发展献上了一 份厚礼。印章在先秦时就有,一般只有几个字,表示姓名,官 职或机构。印文均刻成反体,有阴文、阳文之别。在纸没有出 现之前,公文或书信都写在简牍上,写好之后,用绳扎好,在 结扎处放粘性泥封结,将印章盖在泥上,称为泥封,泥封就是 在泥上印刷,这是当时保密的一种手段。纸张出现之后,泥封 演变为纸封,在几张公文纸的接缝处或公文纸袋的封口处盖印。 据记载在北齐时(公元550~577年)有人把用于公文纸盖印的 印章作得很大,很像一块小小的雕刻版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