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合集下载

活字印刷术的由来

活字印刷术的由来

1.活字印刷术的由来?
答: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升用胶泥制字,把胶泥做成四方长柱体,一面刻上单字,再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一个字为一个印。

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印的字印,摆满就是一版。

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进行印刷。

用这种方法,印二、三本谈不上什么效率,如果印数多了,几十本以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了。

为了提高效率常用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排字。

印完一块,另一块又排好了,这样交替使用,效率很高。

毕升怎样发明活字印刷术_毕升发明了什么东西

毕升怎样发明活字印刷术_毕升发明了什么东西

毕升怎样发明活字印刷术_毕升发明了什么东西毕升发明了“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什么是活字印刷术呢?毕升又是怎样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毕升怎样发明活字印刷术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毕升怎样发明活字印刷术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升用胶泥制字,把胶泥做成四方长柱体,一面刻上单字,再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一个字为一个印。

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印的字印,摆满就是一版。

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

便可进行印刷.用这种方法,印二、三本谈不上什么效率,如果印数多了,几十本以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了.为了提高效率常用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排字.印完一块,另一块又排好了,这样交替使用,效率很高。

常用的字如“之”、“也”等字,每字制成20多个印,以备一版内有重复时使用.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则临时刻出,用草木火马上烧成.从印板上拆下来的字,都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内,外面贴上按韵分类的标签,以备检索。

毕升起初用木料作活字,实验发现木纹疏密不一,遇水后易膨涨变形,与粘药固结后不易去下,才改用胶泥。

毕升发明了什么东西毕升发明了“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什么是活字印刷术呢?就是在胶泥片上刻好字,一个印泥片上只刻一个字,用火烧硬后,便成了活字了。

正因为毕升是长期做雕版的工作,所以发现了雕版最大缺点:每印一次就要重新雕一次,花费的时间非常长,还加大了成本。

虽然活字的制作工程比较大,但以后就不会再这样麻烦的排印书籍。

于是,毕升在这样的启发下便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别看这样的一个发明好像不足为奇,但是却为了后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毕升的这项发明使得我国成为第一个拥有印刷术的国家,也为印刷业大大提高了效率。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提到了毕升的活字印刷术。

毕升是借鉴了前人版印书籍的基础以及自己多年的经验才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的科学知识

活字印刷术的科学知识

活字印刷术的科学知识活字印刷术是一种用活字印刷的技术,它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重要技术发明,也是印刷术的重要发展阶段。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不仅推动了印刷业的发展,也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本文将从科学角度探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其科学知识。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活字印刷术最早的发明者是中国的毕昇。

据《太原志》记载,毕昇在北宋时期(公元990年-公元1051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用木头雕刻文字,然后将文字组合成版面,再用印刷机印刷。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印刷速度,减少了印刷成本,使书籍的出版得以大规模化,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二、活字印刷术的科学知识1. 版面制作活字印刷术的版面制作是其最基本的环节。

版面制作需要使用木头或金属等材料,将文字或图形雕刻成凸起的形状。

版面制作的过程需要考虑文字或图形的大小、形状、精度等因素,以确保版面的质量和印刷效果。

2. 印刷技术印刷技术是活字印刷术的核心技术之一。

活字印刷术的印刷技术需要使用印刷机,将版面放入印刷机中,然后施加压力,使版面上的文字或图形印刷到纸张或其他材料上。

印刷技术需要考虑印刷速度、压力、墨水的使用等因素,以确保印刷质量和效率。

3. 墨水的配制墨水是活字印刷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墨水的配制需要考虑墨水的颜色、粘度、干燥时间等因素,以确保墨水的质量和印刷效果。

墨水的配制需要使用化学知识,如颜料的选择和配方的调整等。

4. 材料的选择材料的选择对活字印刷术的质量和效果有重要影响。

版面制作需要使用木头或金属等材料,而印刷需要使用纸张或其他材料。

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材料的质量、耐久性、适用性等因素,以确保印刷质量和效果。

三、活字印刷术的影响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不仅推动了印刷业的发展,也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书籍的出版得以大规模化,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也为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升级。

总之,活字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重要技术发明,它的发明和发展推动了印刷业的发展,也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传统故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传统故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传统故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传统故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要说我国古人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那是对中国和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后世印刷技术的发展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有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那是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2008年北京奥运会幵幕式上大型团体操活字印刷的表演场面壮观,令人震撼。

让全世界人都知道中国印刷技术给世界历史做出的贡献。

毕升,是宋代初年时候的书次刻工,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以后,来不及普及就英年早逝了。

不过,他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发明介绍给了师弟,民间流传着一个小故事。

毕升的师弟们都十分敬佩他的才华,一位小师弟说大藏经五千多卷,雕刻了三百一十三万块板,那一大间屋子都装不下, 得花多少年心血呀?如果用师兄的办法,几个月就能完成了。

师兄,你透露一下你是怎么想出用着巧妙地办法呀?毕升说实际上,我也是那俩儿子教我的。

你儿子?他们怎么可能教你呢!?那两个小不点只会玩捉迷藏过家家之类的。

你说对了,就是这过家家的游戏给我的灵感。

去年清明我带着妻儿回家祭祖,有一天俩儿子用过家家,用这泥做成了桌椅板凳,还有猪呀,小人儿之类的,在哪里拍来摆去的。

我看着看着,眼前一亮,来了灵感。

当时我就想我也可以像过家家似的,用着泥刻成单字的章,在哪排来排去的排版印刷呀。

师兄们听了是又惊又喜,纷纷的点头称赞,那位小师弟呀还在那念叨呢,说是你说这过家家啊,谁家孩子都玩过,也都看过,怎么偏偏只有你毕升发明了这印刷术呢?过了好一会他们的师傅幵口了在你们的师兄弟中,毕升是最有心的,他早就琢磨提高功效的新方法了。

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师兄们听了顿时茅塞顿幵。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故事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故事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故事》同学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要印书可麻烦啦。

那时候用的是雕版印刷,就是在一块木板上把字一个一个地刻出来。

这可费劲儿了,要是刻错一个字,整块木板就都废了。

有个叫毕昇的人,他就一直琢磨着怎么能让印刷变得更简单。

有一天,毕昇看到两个儿子在玩泥巴,用泥巴做出了各种形状。

他突然灵机一动,心想:“我能不能用泥巴来做字呢?”于是,毕昇开始试验。

他先用泥巴做出一个个小方块,然后在上面刻上字,晾干后放在一个框子里。

印书的时候,就按照需要把字挑出来,排在框子里,刷上墨,再铺上纸,一压,字就印在纸上啦。

可是一开始,试验并不顺利。

泥巴做的字容易坏,印出来的效果也不好。

毕昇没有放弃,他又尝试了很多材料。

终于,他发现用胶泥做字效果特别好。

胶泥做的字不容易坏,印出来的字也很清晰。

就这样,活字印刷术诞生啦!这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发明,一下子让印刷变得简单多了,能印出更多的书,让更多的人学到知识。

同学们,毕昇是不是很聪明很厉害?我们也要像他一样,爱动脑筋,不怕困难!《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故事》同学们,咱们来说说活字印刷术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

以前啊,印书可难了,得花好多时间和力气去刻一整块木板。

这要是刻错一点,那就全白费劲了。

有个叫毕昇的人,他就总想着怎么能改变这个情况。

有一回,毕昇走在路上,看到一个工匠在刻石头,他就站在那看了好久。

突然,他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要是字能一个个分开,想印啥就挑啥字,那不就方便多了?”回到家,毕昇就开始动手做。

他用木头刻了些字,可木头容易变形。

后来,他又换了好几种材料,都不太满意。

有一天,他看到自己孩子玩的黏土,一下子有了主意。

他用黏土做出字来,放在火里烧,结果做成了坚固的活字。

可是新问题又来了,活字排不好,印出来的字歪歪扭扭的。

毕昇就不断地改进,调整活字的大小和形状。

经过好多好多次尝试,毕昇终于成功啦!活字印刷术出现了,人们印书方便多了。

同学们,毕昇的坚持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故事》同学们,今天来讲讲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有趣过程。

北宋谁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多年

北宋谁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多年

北宋谁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多年活字印刷术是毕昇发明的。

毕昇(972-1051),出生于淮南路启州市岐水县(现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北宋发明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毕昇初是杭州书店的雕刻师,擅长手工印刷。

在印刷实践中,毕昇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在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和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发展的一次根本性变革,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补充内容: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

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北宋庆历间(1041年-1048年)中国的毕昇(970年—1051年)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的铅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

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

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得到较多的应用。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

它开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术,经宋仁宗时代的毕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再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唐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而且唐朝中后期已经普遍使用雕版印刷术。

宋朝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宋朝没有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术。

宋朝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

中国宋代的一介布衣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德国人古登堡最终集大成发明了铅活字。

铅活字印刷术经济实用,促进了欧洲出版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欧洲的现代化,风靡全世界。

(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科学家成长故事_活字印刷的发明者毕升

(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科学家成长故事_活字印刷的发明者毕升

毕昇是徽州人,我国宋代伟大的发明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毕昇小的时候就非常爱动脑筋。

毕昇家里很穷,没钱供他上学。

小毕昇非常羡慕那些在学堂里读书的小朋友们,便经常站在学堂窗外偷听先生讲课。

每次偷听、偷看学到的字,他都牢牢记在心里。

家里没钱买纸、笔和墨,他就在地上写,用树枝当笔;在墙上写,用硬石灰或木炭当笔;在桌子上写,舀一碗水,用手指汲水当笔,天长日久,练得一手好字。

毕昇还爱好雕刻,经常跑到店铺里看匠人们操作。

父亲见他用心好学,就在他十五岁那年,把他送到杭州万卷堂书坊的印刷作坊里当学徒。

在当学徒的过程中,毕昇发现,在当时,每印一页书,就得刻一块板,如果印一部书,有一百页,就得刻一百块板;有三百页,就得刻三百块板。

如果在一块板上刻错一个字,那么整块板就作废了,还得重新刻,十分麻烦。

真是既费时间,又费力气。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毕昇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将每一个字做成一个小方块,用无数个小方块,排一页书,再将这些小方块用胶或者蜡黏合加热,制成一块版,印完之后,烤一烤,便又可以把每个字分开,重新制版。

有了这个设想,毕昇开始着手刻字了。

他先找来一些小方木块,分别刻上字,刻了足够的字以后,排在一块板上,再找一个铁框框起来,用绳子捆紧便可以印刷了。

这次小小的成功不但没使毕昇高兴,反而使他陷入更深的思考:这只是一个小型试验,字很少,当然是很容易找到所需要的字。

如果是大部头的书,文章很长,需要的字很多,那又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让他颇费脑筋,他日思夜想,吃不下,睡不着,终于又想出一个好办法:按字的偏旁部首来排。

把同一偏旁部首的字排列在一起,在同一偏旁部首的字里,再按笔画的多少,先后排列,这样找起字来就容易了。

这个问题刚被解决,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做那些小方块字的材料上哪里找呢?如果用木头,到哪儿去找那么多的小木块呢?用整个的木材做小木块又大浪费了。

于是他想起小时候玩的胶泥,用胶泥做字块,不但比较省钱,而且在上面刻字,也比较省力,刻好后,还可以进行烧制。

【史学纵横】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

【史学纵横】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材料庆历中,有布衣毕异,又为活版。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

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①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烀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注释】①炀:熔化。

【解读】宋仁宗庆历年间,布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他生活在当时雕版印刷业中心之一——杭州,曾经试过用木头做活字,但发现木活字因受木纹疏密的影响,沾水后就会膨胀,以致版面高低不平。

木活字加蜡和松香等固着剂后,更会粘连,不易取下。

因此他又改用胶泥来做活字。

《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毕昇的这一发明。

毕昇的发明当时未受重视,毕昇死后,他发明的部分泥活字被沈括的侄子辈获得,引起沈括重视,将该发明记录下来。

中原的活字印刷技术,后来传到宁夏、新疆等地,在西夏和回鹘的社会中均见有应用。

1991年宁夏出土的《吉祥遍至口和本续》西夏文活字印本,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品,刻于1160——1205年。

约13世纪,我国的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半岛。

朝鲜高丽王朝末期,已经开始使用金属活字印刷,到李朝时获得大发展。

15世纪,我国的活字印刷术传到欧洲,是从我国新疆沿中亚、西亚逐步传入欧洲的。

1450——1455年,德国谷腾堡用金属活字印出了欧洲第一套《拉丁文文法》。

日本直到16世纪才开始有活字印刷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明: 考古表明,可能在西汉早期。在西汉,帛、 竹、木、纸四种文书用品并存。 改进: 东汉的蔡伦研制成“蔡侯纸”。 影响: 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 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 用也最为显著。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 性的进步。
(2)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a---b) 发明:
今 天 的 指 南 针
指南鱼
指南龟
缕悬法指南针 北宋四种指南针之一。 其结构是:以独根蚕丝用 蜡连接磁针中部,悬挂于 木架上;架下放置方位盘, 静止时,因地磁作用,其 两端分指南北。
指南车(模型)
记里鼓车(模型)
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简述火药的发明历程。
商周时期,人们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木 炭。
(1)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 (b---c) (2)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a---b) (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a---b) (4)印刷术的进步及其影响(a---b)
纸的发明
1、你知道在纸发明之前人们曾经使用过哪些材料 来记录信息书写文字?这些材料有什么样的缺点?
价格昂贵、不易收藏流传
“学富五车”由来
雕版使用木材图
泥活字实物图片
泥活字排版图
雕版制版图
印版刷墨图 泥活字仿制品图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术及其传播
•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 化的传播和发展,是我 国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 献。 •活字印刷术后来传到 朝鲜、日本、埃及和欧 洲。 •欧洲到15世纪才有活 字版,比毕昇的发明晚 400年。
泥 活 字 板
阅读思考:
指南针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 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 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 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为哥伦 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 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司南 (战国)
宋· 指南针
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 经为人们所熟知。 据说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硫磺、 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对炭、硫、硝三种 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发明准备了条件。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 仙药》中已提到“火药”。
2、火药的应用
唐末宋初战争中已经 使用火药箭 北宋时除了火药箭外,还发明 了火炮、火球、火蒺藜;《武 经总要》记录了当时三种火药 配方。 明朝时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 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这些都是世界最先进的。
大约出现在战国,叫“司南”。
应用:
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 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 意义特别重大.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 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为 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 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a---b) 发明:
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发 明准备了条件。东晋葛洪的《抱朴子 仙药》中已 提到“火药”。
元代王祯发明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
明清时出 现了铜铅 铸的金属 活字
今天的印刷技术
• • • •
印刷术: 印刷术的传播:朝鲜-西域-欧洲 影响: 提高了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 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 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1)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b ---c)
战国时有个思想家叫惠施,人称他 博学多才、学富五车。原来,他旅行 时也爱学习,随车装着爱看的书。其 实这些书是一捆一捆的竹简和木牍, 一共装了5辆车,“学富五车”的成语 就是这么来的。不过,要用现代的眼 光看,这5辆车竹简上的字数加起来, 顶多也不过我们现在阅读的这本书的 字数.
西汉时有个叫东方朔的人,想给汉 武帝提安邦定国的建议,就用竹简写 奏章,因为有满肚子的话要说,一下 子就用了3000来根竹简。东方朔面对 这3000根竹简发了愁,因为他手无缚 鸡之力,无法拿动这么庞大的奏章, 最后只好请了两位大力士抬进宫里去。 据《史记· 滑稽列传》说,汉武帝花了 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那一大堆竹简。
印刷术 1、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唐咸通九年,也就是公元868年,雕版印 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 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改进 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节省了雕版的费用, 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动了文 化的传播。以后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 明了转轮字盘;明代中期,铜活字得到较多的应 用。 3、印刷术对欧洲的影响 见课本(重点 要求掌握)
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纸哪一时期的?造纸 术后来又由谁进行了重大改进?造纸术的 改进有何意义与作用?
西汉时期已经有了纸的应用,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意义和作用:略(见课本内容)
指南针:
1、发明及应用: • 战国时期,我国就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 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此后又出现了 指南车、指南鱼等。 • 北宋时,进而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 南针,应用于航海。 2、传播及影响: 在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然后传入欧洲。在地理发现中起了重要 作用。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项目 发明过程 传播 影响
造 纸 术 指 南 针
火 药 印 刷 术
西汉:植物纤维纸 向东:朝鲜、日本 使信息的记录、传 播和继承都有了革 东汉:“蔡侯纸” 向西:西亚、欧洲 命性的进步。 战国:司南 对军事、经济、航 12C 末 13C 初传入阿 北宋:指南鱼 南宋:指南鱼、 拉伯,后传入欧洲 海意义重大;推动 近代的地理大发现 指南龟 唐末:应用于军事 推动欧洲火药武器 13C中期传入阿拉 宋朝:火药武器广 发展;及采矿业、 伯,后传入欧洲 泛运用 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隋唐:雕版印刷术 向东:朝鲜、日本 为世界文明作出重 北宋:活字印刷术 向西:埃及、欧洲 大贡献,为文艺复 兴运动准备条件 (毕升)
使用:
①唐末宋初战争中已经使用火药箭。 ②北宋时除了火药箭外,还发明了火炮、火球、 火蒺藜;《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三种火药配方。 ③明朝时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 和定时炸弹,这些都是世界最先进的。
(4)印刷术的进步及其影响(a--- b)
进步历程: ①公元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 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 刷品。 ②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③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 轮排字盘。 ④明代中期,铜活字得到较多的应用。 影响: 提高了印制效率,推进了文化的传播。印 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 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神火混元球 炼丹引爆图
南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宋 军发明此种管状火器。以巨竹筒为枪身, 内部装填火药与子窠——子弹。点燃引 线后,火药喷发,将“子窠”射出,射 程远达150步(约230米)。这是世界上 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
元至顺三年铜炮
“火龙出水”是我国古代 明朝时期水陆两用的火箭,也 是二级火箭的始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