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小学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
部编版小学生必背文言文(最新版14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铁柱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少年中国说(节选)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
注释:①鹰隼试翼,风尘吸张:雄鹰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隼,一种凶猛的鸟.吸张,收缩与扩张.②矞矞皇皇:形容生机勃勃.③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出,发着耀眼的光芒.干将,古代宝剑名,常和莫邪并说,泛指宝剑.硎,磨刀石.④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头顶着青天,脚踏着黄土大地.古人谈读书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_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文言文阅读。
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②以为轮,其曲中规③。
虽有④槁⑤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⑥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释】①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
③规:圆规。
④有,通“又”。
⑤槁,枯。
⑥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1.请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1)学不可以已:________ (2)水为之,而寒于水:________ (3)虽有槁暴:________ (4)使之然也:________2.《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中“知”的意思是“智慧”,所以文中“知明而行无过”的意思可能是________。
3.请根据节选内容,填写作者表达的观点和运用的事例。
文言文阅读。
怀素练字怀素居零陵①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②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零陵:今湖南零陵。
②庵:住所。
4.联系上下文,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乃种芭蕉万余株_______ 盘板皆穿_______名其庵曰“绿天”_______贫无纸可书_______5.“乃漆一盘书之”中“之”的用法和下面相同的一项是()A.通国之善弈者也B.书之再三,盘板皆穿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6.小学阶段我们欣赏了怀素的草书作品《_____》,还认识了很多有名的书法家,如:_______和_______。
7.请写出一个与“盘板皆穿”意思相近的成语,再写下你最想对怀素说的话。
______ ________阅读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春日寻芳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①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院。
小姊②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④。
寻芳水滨③,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寓言成语故事阅读

•度 duó:动词 测量 •度 dù:名词 量好的尺码
•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
无自信也。”
24.曰:说。 25.宁(nìng):宁可。 26.无:不。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 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 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 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 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 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 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去的剑,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静止的,剑沉水底,在船的落剑处刻上记 号顺着记号下水找剑,自然有可能找到。无奈剑沉水底就不动了,船却在不 断移动。这个客观事实没在求剑的人的头脑里得到反映。他一心以为剑从哪 里落下去,就从哪里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认识同客观事实不一致,结果自 然只有失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讽刺死抱着教条的人,非常有力。这则成语 包含着两层道理。一层是,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会把事 情做成功。另一层是,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把陈规旧章当成解 决新问题的法宝,也要闹笑话。
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用而 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 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 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
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 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 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 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 徒无益,而又害之。(闵 通:悯)——先 秦·佚名《揠苗助长》
俄:一会儿,不久
部编版六下语文小学文言文阅读50篇详解基础篇

部编版六下语文小学文言文阅读50篇详解基础篇部编版六下语文小学文言文阅读50篇详解基础篇小学文言文阅读 50 篇详解这些都会,就够了! 1、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翻译: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
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 拓展:本文选自《世说新语》。
作者是南朝宋代的刘义庆。
这是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
注释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甚:非常。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诣:拜见。
乃:就;于是。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曰:说。
未:没有闻:听,听说。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2、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之内善于下围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认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
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注释弈秋:弈:下棋。
(围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古人会把职业和人名连在一起,比如庖丁是叫丁的厨师。
师旷是叫旷的乐师。
通国:全国。
通:全。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天鹅。
(大雁)援:引,拉。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体裁:文言文题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作者:名字:刘义庆年代:南北朝描述:刘义庆(403年-444年2月26日),字季伯,徐州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
南朝宋宗室、宰相、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王刘道怜之子。
为人恬淡寡欲,爱好文史,受封为南郡公。
过继叔父刘道规,袭封临川王。
历任尚书左仆射,出为荆州、江州、南兖州刺史,加位开府仪同三司,在各地清正有绩。
身患疾病,返回京师。
元嘉二十一年,去世,时年四十一,获赠荆州都督,谥号为康。
礼贤下士,汇集门客著有《徐州先贤传》,编有《幽明录》、《宣验记》《世说新语》。
翻译: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原文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译文: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原文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译文: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原文取之,信然。
译文: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世说新语》的编纂成书固然与刘宋家族对魏晋风流的喜好和社会各层人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有关,然而刘义庆之所以对魏晋士人情有独钟化大气力与其门客共襄盛举还有他个人身世的内在原因。
赏析二:思想内容通过王戎的故事,告诉世人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凡事都要多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不犯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赏析三:写作技巧将王戎和其他小孩作对比,突出了王戎的聪明才智。
为下文李子的苦涩结果作了铺垫。
解释:关键词:尝曾经。
关键词:竞走争着跑过去。
关键词:唯只有。
关键词:信然的确如此。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囊萤映读》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囊萤夜读
体裁:文言文
题文: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作者:
名字:佚名
年代:未知
描述:
翻译:
原文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译文: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赏析:
赏析一:思想内容
通过囊萤夜读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劳学习,这样日后必有成就。
解释:
关键词:囊萤
用袋子装萤火虫。
关键词:囊
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关键词:胤恭勤不倦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关键词:恭
谨慎的意思。
关键词:通
通晓。
关键词:练囊
用白色绢子做袋。
关键词:练
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关键词:以夜继日
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完整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完整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后羿①射日逮至尧②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③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④之野,杀九婴于凶水⑤之上,缴大风于青邱⑥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⑦,擒封希于桑林。
万民皆喜。
置尧以为天子。
——(选自《淮南子》)(注释)①后羿:后裔,又称“夷羿”,相传是夏王朝东贞族有穷氏的首领,善于射箭。
②尧:传说中上古的贤明君主。
③猰貐: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跑得快、要吃人、叫声如婴儿啼哭的丑恶可怕的怪兽。
凿齿: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野兽据说有露出口外状如凿子长三尺的牙齿。
九婴: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有九个头的怪兽。
大风: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猛禽,据说飞时伴有能毁坏建筑的狂风。
封豨:大野猪。
修蛇:一种能吞食大象的长蛇。
④畴华:地名,在南方。
⑤凶水:地名,在北方。
⑥青邱:大泽名,在东方。
⑦洞庭:洞庭湖。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逮至尧之时(___)②置尧以为天子(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
译文: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后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_________,_________。
[1]《伯牙鼓琴》选自()A.《山海经》B.《吕氏春秋·本味》C.《论语》D.《史记》[2]请补充横线上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下面字词的意思。
志(____)少选(____)善哉(____)若(____)3. 课内阅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通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通用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滥(làn)竽(yú)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lǐn)食(sì)以数百人。
宣王死,愍(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滥竽:不会吹竽。
竽,一种古代乐器。
②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
③说:通“悦”,喜欢。
④廪食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们。
廪,粮仓。
食,供养。
⑤愍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
[1]下列语句翻译是否正确,正确打“√”,错误打“×”。
(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______)(2)宣王说之:宣王对南郭处士说。
(______)[2]宣王时,南郭处士能为王吹竽的原因是_____,愍王时,南郭处士逃走的原因是________。
(请用原文回答)[3]“滥竽充数”本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现在我们常用这个成语来讽刺那些____________的人。
2. 阅读短文。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①,人咸易②之。
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激愤,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③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书有弗记者乎?(注释)①寝陋:相貌丑陋②易:轻视③迩:近[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调:___________________ (2)劳:_____________________(3)咸:___________________ (4)善: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书有弗记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郑板桥之所以“善诵”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4]用“/ ”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节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满分100分)(一)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11分)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文中“晋平公”、“祁黄羊”、“解狐”、“午”皆为人名。
1.(5分)翻译上文中以隶体字打印的句子。
2.(6分)给上文框出的句子注上标点。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二)王右军诈睡(13分)王右军①年减十岁②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④入,屏⑤人论事。
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⑥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⑦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
于时称其有。
①王右军:即王羲之。
②减十岁:不满十岁。
③大将军:晋朝大将王敦。
④钱凤:为王敦的参军,助敦叛晋,后被诛。
⑤屏:通“摒”,让手下退出。
⑥阳:同“佯”,假装。
⑦从:同“纵”。
1.在读懂上文的基础上,推敲末句横线上应填的字词是()。
(3分)A.智B.谋C.才D.诈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8分)恒须臾觉既诈于是全于时3.给文中框出的语段注上标点。
(2分)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三)柳下季存国(20分)齐攻鲁,求岑鼎①。
鲁君载他鼎而往。
齐侯弗信而反之,为非,使人告鲁侯曰:“柳下季②以为是,请因受之。
”鲁君请于柳下季,柳下季答曰:“君之赂以欲岑鼎③也,以免国也。
臣亦有国于此。
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此臣之所难也。
”于是鲁君乃以真鼎往也。
且柳下季可谓能说矣。
非独存己之国也,又能存鲁君之国。
①岑鼎:鲁国宝鼎。
②柳下季:春秋时鲁国一位大夫。
③赂以欲岑鼎:等于说“赂以所欲之岑鼎”赂,送。
1.解释加点的字词。
(8分)他反为于于是乃说存2.为上文中出现的“之”的三种用法作举例说明:(6分)用法⑴,例句用法⑵,例句用法⑶,例句3.翻译句子:“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此臣之所难也。
”(2分)4.文中柳下季所谓的“臣之国”与“君之国”各指、。
(4分)(四)华、王之优劣(7分)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朗曰:“幸尚宽,有何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华歆、王朗:都是东汉时人。
1.(3分)翻译文中划线句:2.(4分)读了上文你认为华歆、王朗哪一个做得对,并简要分析理由。
(五)醉人击虎(14分)世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
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逸去之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1.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是()项:(3分)A.必坐守之以俟其醒 B. 杖击之C. 之山下月明处D. 而气以盖之矣2.“杖击之”中“杖”应解释为用杖,下列句子中哪一项也有这种用法的词()。
(3分)A.尉果笞广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 弦而鼓之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给文中框出的语段注上标点。
(4分)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逸去之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4.(4分)如果将老虎看作邪恶势力的化身,以你对本文的理解,有什么启示:戎夷违齐如鲁①,天大寒而后门②。
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③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④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叹息曰:“嗟呼!道其不济夫⑤!”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
弟子遂活。
①违齐如鲁:离开齐国到鲁国。
②后门:城门已经关闭。
③国士:国家杰出的人才。
④不肖:不贤。
恶:相当于“何”。
⑤道其不济夫:道义大概是行不通了。
1.(3分)给文中加框的文字加上标点。
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2.(2分)翻译划波浪线的句子。
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3.(4分)试针对文中某一个人言行、观点发表看法(50字):(七)目不见睫(13分)楚庄王欲伐越,杜子①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杜子曰:“臣患之(人)智②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足乔③为盗④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
①杜子:楚臣姓杜者,一本作庄子。
②智:见识。
③庄足乔:战国时楚国农民起义领袖。
④盗:古时对农民起义的蔑称,可译成“造反”。
1.(5分)给文中加框的文字加上标点。
臣患之(人)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足乔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2.本文段虽短,但不失为楚庄王、杜子两人之间的一场辩论会。
辩论的话题是;(2分)楚庄王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杜子进谏时用了什么方法让楚庄王改变了主意:(2分)3.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于文中楚庄王“目不见睫”一样的毛病,请举例说明:(4分50字)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
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
后数月,山中大火。
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
天神曰:“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
”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1.(6分)解释加点字词:集辄去遥足云2.(3分)翻译划线句: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
3.(2分)鹦鹉具有怎样的精神:(2分)文中鹦鹉的哪些举动体现了这种精神:(九)虫负虫版传虫负虫版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持取,昂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虫负虫版:亦作“负版”,小虫名,黑色,背上有隆起部分。
踬:zhì,被绊倒。
1. 给加框句子注上标点: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昂其首负之B. 背愈重C. 其背甚涩D. 为去其负3.翻译划波浪线的句子:虫负虫版者,善负小虫也。
5.虫负虫版的悲剧根源是什么?(十) 直不疑直不疑者南阳人也为郎①事文帝②其同舍或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
已日③,金主觉,妄意不疑。
不疑谢之,买金偿。
而告归者来而归金。
而前郎亡金者大惭。
以此称长者。
①郎:官职名,侍郎。
②文帝:汉文帝。
③已日,相当于“一天后”。
1. 加框句注上标点。
直不疑者南阳人也为郎事文帝2.翻译文中加线句子:金主觉,妄意不疑。
3.选出括号里字词在句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A.(其)其同舍或告归其如土石何B.(舍)误持同舍郎金去舍其船C.(亡)而前郎亡金者大惭吴广故言欲亡D.(以)以此称长者先帝不以臣卑鄙4.如果你是直不疑,在遇到有人误解你时,该怎么办?(十一)许金不酬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③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④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⑤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③?”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①贾人:商人。
②苴:枯草。
③诸:相当于“之于”或“之乎”。
④无乃不可乎:恐怕不行吧。
⑤薄:撞。
1.第一句中的“济”是指山东省的济水,那么“济阴”这个地方当在济水的面。
1.解释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亡号尔则向没3.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两组是:()()A.渡河而亡其舟 B. 渔者载而升诸陆C.而今予十金 C.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D. 匣而埋诸土E. 立而观之2.给文中加框的句子须加标点处用/表示: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3.翻译划波浪线的句子:是许金而不酬者也!5.文中刻画的主人公是,他是个的人。
(十二)醉猩著屐猩猩在山谷,行常数百为群。
里人以酒并糟①设于路侧。
又爱著屐②。
里人织草为屐,更相连结。
猩猩见酒及屐,知里人设张③,则知张者祖先姓字,及呼名骂云:“奴④欲张我,舍尔而去。
”复自再三,相谓曰:“试共尝酒。
”及饮其味,逮⑤乎醉,因取屐而著之,乃为人之所擒,兼获,辄无遗者⑥。
①糟:酒糟。
②屐:木底有齿的鞋子。
③设张:设置诱捕的机关。
④奴:奴仆,混蛋,骂人语。
⑤逮:直到。
⑥遗者:漏网逃脱者。
1. 解释加点字词:①里人以酒并糟设于路侧②又爱著屐③及饮其味④兼获,辄无遗者2. 翻译:①奴欲张我,舍尔而去。
②因取屐而著之,乃为人之所擒。
3.猩既已知道人的设下的圈套,那为何它们还上当被捕呢?(十三) 割肉相啖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
卒然①相遇于涂,曰:“姑相饮乎?”觞数行,曰:“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②求肉而为?于是具染而已③。
”因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
勇若此不若无勇。
①卒然:卒,同“猝”,卒然,即突然。
②革:更,另。
③于是具染而已:于是,在这里;染,调味用的豆酱。
在这里置办点豆酱就可以了。
4.解释加点字词:其涂姑子2.“觞”在句子“引觞满酌”中作本义讲,但在文中“觞数行”一句中词性发生了改变,应作讲为妥。
3.文中表明作者态度的一句话是:4.联系生活实际就“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这一话题谈一点感想。
(十四)晋人好利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
遇物即攫①之,曰:“此吾可羞②也,此物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
”攫已,即去。
市伯③随而索其直④,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
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
”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
旁有哂⑤之者,晋人戟手⑥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之有?”①攫:jué夺取。
②羞:同“馐”,美好的食品,这里当动词用,意为“吃”。
③市伯:市场上的管理官吏。
④直:通“值”。
⑤哂:shěn,讥笑。
⑥戟手:戟,jǐ。
戟手,即“叉手”。
1. 解释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已索予甚于2.下列句子句式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A. 不知为尔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