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族谱世系表新编—如璨公支系

合集下载

李氏族谱世系表新编—如璨公支系

李氏族谱世系表新编—如璨公支系

湖北省阳新县李氏宗谱——如璨公支系解说前言:由于过去陈旧的观念,古人即使自己没有后代,也要找后人沿续香火,这样在家谱编纂过程中,原有的编写体例,谱系仅仅只载明世系的沿续,无法知晓自己是否是嫡传的后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就很难知道自己的真正祖先是谁,有鉴于此,本人创新了编写体例,使后人对自己的祖先真实来源,一目了然。

说明:①本文的宋体字是嫡传后代,用蓝色涂色楷体字的表示是非妔传的后代,是祧子。

②我们的一世祖是唐高祖李渊,三世祖是唐太宗与隋炀帝之女所生的郁林王李恪。

唐朝末年十三世祖道公迁移到江西永修县磨刀山,宋朝时二十一世祖汴公迁移到阳新县龙港镇大桥村李家湾,明朝时三十八世祖如璨公迁移到阳新县浮屠镇下李
二中、浙江平阳、苍南求知文化补习学校任教十几年,桃李遍布鄂闽浙各地。

在《历史大观园》、《中学政史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省和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几十篇论文,与人合作编写了多部作品。

2004年回家乡阳新投资创办了英才高中,任英才高中副董事长。

爱好广泛,精通易经、命理之学。

李氏族谱世系新编—阳新县浮屠镇中李组第四房世系表

李氏族谱世系新编—阳新县浮屠镇中李组第四房世系表

广祖派下璨公支中李庄第四房支谱世系表前言:由于过去陈旧的观念,古人即使自己没有后代,也要找后人沿续香火,这样在家谱编纂过程中,原有的编写体例,谱系仅仅只载明世系的沿续,无法知晓自己是否是嫡传的后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就很难知道自己的真正祖先是谁,有鉴于此,本人创新了编写体例,使后人对自己的祖先真实来源,以及祖先的生卒年月、坟墓地点、子女情况等,一目了然。

说明:①本文的宋体字是嫡传后代,用蓝色涂色楷体字的表示是非妔传的后代,是祧子。

②本表除特别说明外,均指湖北省阳新县浮屠镇下李村中李组第四房兴伯公支谱的世系。

我们的一世祖是唐高祖李渊,三世祖是唐太宗与隋炀帝之女所生的郁林王李恪。

唐朝末年十三世祖道公迁移到江西永修县磨刀山,。

李氏族谱世系表新编—如璨公支系

李氏族谱世系表新编—如璨公支系

湖北省阳新县李氏宗谱——如璨公支系解说前言:由于过去陈旧的观念,古人即使自己没有后代,也要找后人沿续香火,这样在家谱编纂过程中,原有的编写体例,谱系仅仅只载明世系的沿续,无法知晓自己是否是嫡传的后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就很难知道自己的真正祖先是谁,有鉴于此,本人创新了编写体例,使后人对自己的祖先真实来源,一目了然。

说明:①本文的宋体字是嫡传后代,用蓝色涂色楷体字的表示是非妔传的后代,是祧子。

②我们的一世祖是唐高祖李渊,三世祖是唐太宗与隋炀帝之女所生的郁林王李恪。

唐朝末年十三世祖道公迁移到江西永修县磨刀山,宋朝时二十一世祖汴公迁移到阳新县龙港镇大桥村李家湾,明朝时三十八世祖如璨公迁移到阳新县浮屠镇下李村。

始祖道公,唐昭宗时太子太傅,避梁王乱逃到江西建昌之磨刀而居焉。

生轩、辕、并、辂四公,辕公即吾支之祖也,越八世,汴祖由建昌桂唐磨刀里迁居兴国龙港朝阳里历十三传到仕恭公。

生四子曰璘、璞(远迁无从考稽)、圭、璋。

圭公字广卿,其三子为伯佑公,伯佑公之子景回公,吾支之嫡祖也。

景回公分居马湖,生玥(分居连港罗桥下李港湖张冲)、琪(分居大王店李风岐、英山长冲金家桥)、琳(分居浮屠毛家山担丘角)、琅(分居安徽霍山上七市李家河)、佩(入贡太学,授江西袁州府训导)、璨、充(分居李密垅)七公。

璨公由马湖迁居长庆里西仓畈。

生六子,曰斗、申、华、千、准、阜。

斗公支外迁,族大齿繁,另立宗祠;申公分居安乐里南山下李家垅,后又分居湖北汉阳城;准公居西仓畈;千公居下李,其五子承任公又分居中李;华公和阜公合居上李。

申公(居安乐里南山下李家垅,后又分居湖北汉阳,1529-1595年葬鸭二中、浙江平阳、苍南求知文化补习学校任教十几年,桃李遍布鄂闽浙各地。

在《历史大观园》、《中学政史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省和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几十篇论文,与人合作编写了多部作品。

2004年回家乡阳新投资创办了英才高中,任英才高中副董事长。

爱好广泛,精通易经、命理之学。

李氏字辈

李氏字辈

李氏字辈湖北利川团堡李氏派语:珍惜洪昌国,永远乾坤定。

陇西堂李氏派语:国正添必茂,高腾秀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四川南充、德阳中江李氏派语:斯氏本忠,万世兴隆;洪兆先德,永佑后聪。

(续字辈)家国天廷,中华少雄。

东山李氏派语:世开国运,文士宏兴,正心诚意,盛德日新,英才应遇,克建功勋,荣华继美,光宗显亲。

高桥李氏派语:世德相承远,扬泽锡恒光,文明昭裕启,家声庆福长。

善邑曲江李氏派语:本曰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泽。

云湖李氏原派语:义根思远,荣秉丹良,应开永世,枝芳助茂。

新派语:瑞集星垣,祥徵齐宇,德绍前徽,光昭祖绪。

川中江李氏派语:德玉纯熙积,余庆照家祥。

锦潇堂李氏派语:子民享盛世,国祚自长春,祖德周贤士,宗功汉彦臣,贻谋宏远大,文允启开新。

湖南宁乡李氏派语:鞠公口占原派:崇志奉正宗,祖方应兆龙,荣华发达茂,永远曜先公。

一修原派:文光恢世绪,良泽启廷封,长振家声大,祯祥国祚雍。

三修新派:忠孝功名显,诗书道业隆。

派次:宏开景象,家世克昌,承宜祖德,永锡贤良。

湖南沅江李氏派语:景继修凤玉应,春世时之成,大学文名显,鸿勋泰运新,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守训承先志,敦行尚本真,有恒斯建业,能立定增荣。

南郭李氏派语:居均元景,丕基式廓,文献日存,英明代作,规启来哲,道裕先觉,美继西昆,盛传东洛,奕叶香腾,新枝秀擢,甘雨和风,增辉花萼。

龙船港李氏派语:德以仕大,万李春胜,赐隆先光,开联荣荫,人文蔚起,升朝辅政,世泽孔长,家风愈盛。

腾冲叠水河李氏派语:自立根肇守,诚振本性生,天其钟有庆,端显永炳文。

甘肃陇西李氏初定派语:经纶道节展奇才,辅佐天家登相台,宪章祖训扬先泽,洪起心传庆方来。

重定:经纶承祖泽,光裕振家声,肇建洪模永,宗支裔代荣。

通谱班次:享叙传谟典,洪基肇吉安,泰和家政协,鼎甲焕新班。

京江李氏派语:福泽由天定,心田在而耕。

李氏世系考(1至99代)(李仁贵珍藏版)

李氏世系考(1至99代)(李仁贵珍藏版)

李氏世系考(1至99代)(李仁贵珍藏版)《李氏世系考》第一代,黄帝公孙轩辕,生子二十有五,长子玄嚣,次子昌意,其母皆为元妃嫘祖西陵氏。

第二代,玄嚣,少昊氏,己姓。

东夷部落首领。

第三代,娇极,少昊氏,己姓。

东夷部落首领,第四代,帝喾,高辛氏,姬姓。

东夷部落首领,五帝之一。

第五代,皋陶父亲,非嫡子,未知,娶颛顼高阳氏女,女修,生皋陶。

第六代,皋陶,偃姓,又称大业,庭坚。

娶少典氏女华,生伯益。

东夷部落首领。

第七代,伯益,赢姓,佐大禹治水,娶舜女。

大廉,若木,恩成(伯益少子,世袭理官,其后世为理氏)第八代,理恩成,任夏大理之职,生理仲岷,理季安。

第九代,理季安,生理江惠,次子理仲秋。

第十代,理仲秋,娶黄氏,生理父。

第十一代,理父,娶有虞氏,生理公。

第十二代,理公,生理安,第十三代,理安,娶刘氏,生理终。

第十四代,理终,娶吕氏,生理寿。

第十五代,理寿,生理方。

第十六代,理方,娶姜氏,生理睬。

第十七代,理睬,娶曾氏,生理由。

第十八代,理由,娶高氏,生理顺。

第十九代,理顺,娶张氏,生理信。

第二十代,理信,生理庸。

第二十一代,理庸,娶江氏,生理商。

第二十二代,理商,娶修鱼氏,生理珑。

第二十三代,理珑,娶谢氏,生理侯。

第二是四代,理侯,娶商氏,生理叔。

第二十五代,理叔,娶姒氏,生理相。

第二十六代,理相,娶虞氏,生理极。

第二十七代,理极,娶苏氏,生理阳。

第二十八代,理阳,娶连氏,生理敬。

第二十九代,理敬,娶伊氏,生理宜。

第三十代,理宜,娶舒氏,生理庸。

第三十一代,理庸,娶高氏,生理穆。

第三十二代,理穆,娶江氏,生理蓭第三十三代,理蓭,娶方氏,生理途。

第三十四代,理途,娶张氏,生理梁。

第三十五代,理梁,娶阮氏,生理健。

第三十六代,李建,娶柏氏,生理旺。

第三十七代,理旺,娶姒氏,生理修。

第三十八代,理修,娶姚氏,生理幂。

第三十九代,理幂,生理徵,为冀隶中吴伯。

第四十代,理徵,娶妻契和氏,由于得罪商纣王,理氏被灭族,独契合氏带其子理利贞逃脱。

李氏族谱

李氏族谱

xx氏族谱目录1、中华古今大姓——李姓的来历二——三2、族谱源流叙四——六3、xx辈序谱七——九4、xx宗族xx十5、取名艺术十一——十三6、关于五行方位、相生、相克、属相时辰的规定十四——十六7、编辑说明十八——二二8、xx氏族谱整理编辑筹备组成员名单二三9、xx坟墓所在地(一)(二)(三)二四10、xx宗族繁衍图(一)(二)(三)(四)二七——三三11、xx彦家xx各辈所生之女图(一)(二)三四——三七12、从尚修到已故的宪字辈的生死时地三八——七四13、彦勋彦奎彦辉彦才彦光彦桂彦翼各房人员生庚处所七五——九一14、彦彰彦华彦美彦均各房人员生庚处所九二——九八15、彦鼎彦德彦友彦霖彦福各房人员生庚处所九九——一一三16、彦梁彦荣各房人员生庚处所一一四——一一五17、宪忠宪伦宪洲宪泽宪贵宪超宪德各房人员生庚处所一一六——一二六18、彦奎彦龙彦魁各房人员生庚处所一二七——一三五19、彦祥彦刚彦常彦恩彦昌各房人员生庚处所一三六——一五四20、彦海彦镕彦铠彦铸各房人员生庚处所一三五——一七十中华古今大姓——李姓的来历李姓是当今中国第一大姓在全国汉族姓氏中李姓人口约占十分之一在世界上李姓人口中已超过一亿人。

李姓的来历上古时有个叫皋陶的人,在帝尧时期任大理,即司法长官,他的子孙世袭大理之职历虞夏至商代后以官命族,称为理氏,商朝末年理氏裔孙理征,因直言规纣王改焉错误,为纣王所不容而被杀害。

理征的儿子利贞随母契和氏出逃,至伊侯之墟,即今河南西部,饥饿不堪靠采食木子即李子保全性命,为感激李子的保命之功及躲避纣王追缉,又因理李同音通用,自利贞起改理氏为李氏。

李利贞的儿子李昌祖,其十四孙李耳,即老子。

李耳的裔孙李昙有四子,长子李崇为陇西(甘肃临洮县)房始宜,四子李玑之子李牧为赵郡(河北邯郸市西南)房始祖,后来陇西房又分为三十九房,赵郡房又分为东南西三组,有许多支都发展成名门望族,唐代是李姓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王室子孙众多繁衍昌盛,加之赐给许多有功的文臣武将以李姓,因而极大地扩充了李姓人口,历唐代的大发展后李姓支庶蕃盛播迁频繁,流向广泛,至宋明时期已基本上遍布全国大陆各省,从明代起陆续有人迁至台湾,同时有人移居海外。

李氏字辈(1001-1500)

李氏字辈(1001-1500)

李氏字辈(1001-1500)1001、湖北钟祥:洪卫祖德,永裕群方;传家有本,首道乃光。

1002、某地李氏:洪、文、井、运。

1003、某地李氏:洪、先、开、大、运。

1004、某地李氏:红、心、运、双。

1005、山东沂水:洪、修、金、树、学。

1006、某地李氏:鸿业兆开,仁贤继启。

1007、重庆彭水:洪、应、世、棋。

1008、贵州李氏:鸿印文庭开,永志国安邦(开远志国长)。

1009、黑龙江李:鸿、永、树、成。

1010、山东威海:洪、永、锡、丰、盈。

1011、高峰龙文:宏永元如安国昌祖宗,世代上朝庭家中富贵。

1012、某地李氏:洪云春凤广,庆殿国是芳。

1013、河北卢龙:鸿云联(连?)绍,(维)树志福。

1014、某地李氏:宏、振、生、肇、仁。

1015、小李庄李:宏正守凤亘,明永其忠田。

1016、泸州李氏:宏枝儒天广,元含振太光;清朝文学定,世德庆荣章。

1017、山东莱芜:洪、之、承、先、业。

1018、四川泸州:洪之无天光,元汉正太?;清朝文学定,士德敬云章。

1019、贵州遵义:洪芝玉文德,正大光明昌;承先为忠孝,启后有义方;长庚祖泽远,青连绍书香,学士品高尚,治国定安邦。

1020、某地李氏:洪、自、树、延、传、继、增、明、世、永、汇、清、泉。

1021、广西田阳:宏、忠、元、春、馨、新、福。

1022、某地李氏:厚、超、仁、尚。

1023、荆门李氏:厚、传、维、学、永、光、先。

1024、湖北李氏:厚代昌传,家定国宝。

1025、华容幸福:厚德本延长,兆启殷财盛,光辉达常有,幸芬忠孝美,走进蜜花香。

1026、某地李氏:厚、德、金、富、从。

1027、山东郓城:厚的延美玉,树立四家生。

1028、湖北钟祥:厚景风孟文,成世大自启;维永正楚国,代钟仕品乾;滋培裕自发,建树焕先传;显贵耀宗祖,学治理安邦;勤俭家万新,福贵寿茂昌。

1029、山东单县:厚、居、心、和、平、纪、事。

1030、某地李氏:厚泽徵长发,良谟益顯荣;懋昭家乘绪,相继迪贤明。

李氏家谱

李氏家谱

李氏源流序东京名族杨家美千秋江州义门陈氏流芳百代古来世家必以敬宗状族为重国朝圣主仁皇帝圣谕十六条颁示天下第二条曰笃宗族以昭雍睦夫笃兴昭莫大于修谱修则谱万年之渊源,可溯数百世之支派,有条雍睦之义,可德而讲也。

吾邑李氏,则会此意焉。

壬戌夏李兄宗榜以绩修为任,持卷来馆乞余序,余美其志切。

本源爰考五音集韵,李氏乃唐虞之时,皋陶为大理,因官氏焉至殷,有理征固皋陶之裔也,古理与李通,后因未为刑官,改理为李传十余世至周,有伯阳同为李姓之祖,自汉而唐根深枝茂,锦心织口李白之文章,阵马风樯传李贺之诗,思状元则有李文定、李固,言宰相则有李叔翰,李太初推之李勉,拜岭南节度李纲封太子少保,以及六绝翰林则美李邕八砖学士则,称李呈此皆唐代之杰出者也,传至六朝,李棋乃梁时翰林李崇为淮南都督处及五代李恂为生汉御史,李膺称天下楷模历传至宋,李至至为太宗时翰林,李源拜真宗宰相,甲第、蝉联史鉴炳,如李氏之盛,固昭昭在人耳,目迄于元时李宗五郎居江西吉安府配蒋孺人为贵族之始,祖生子一顺和,于明初迁湖南永川府祈阳县今乾坤坪其故址也,传至七世李敬,号肃雍官人,于正统乙亥年列黉序丙子科宴鹿鸣此,又光远有耀者也,至十七世李呈维配刘氏于清雍正年间,自楚来蜀落叶楼房沟生三子应纲、祯、科,祯出继舅父,刘三代还宗,生子六,昌荣、昌凤、昌龙、昌华、昌富、昌贵派分六大房,传兹二十余世,高曾云初历历可考,生没配葬在在可稽,诗曰:本支百世,又曰:于万新年,可为咏之矣,余为之绘系图齿录后为序其源流则知,李氏之振振绳绳发祥未艾,将来兴杨家名族陈氏义门后先辉映也已。

续修序读山海经而知五岳之脉发自昆仑,四渎之脉源导于黄河,山水有本源,犹人之有祖宗,有人欲知祖宗所由始舍谱必然冈据,则族谱之修宜急矣,余族系出皋陶派衍陇西周秦而下代有伟人,唐宗以来不乏显宦,吾不指而录之者,嫌于无据也。

呈玉祖乾隆四十六年定于邑宗祠摘录支谱考自元时李宗五郎居江西吉安府配蒋氏为始祖,子一和顺,元末明初自吴迁楚永州府祈阳县下祈阳乡乾坤坪卜筑而居焉,七世祖敬,正统丙子科举人,子五:志太、志贤、志芳、志震、志能,余族乃志芳祖之裔传至十七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阳新县李氏宗谱——如璨公支系解说前言:由于过去陈旧的观念,古人即使自己没有后代,也要找后人沿续香火,这样在家谱编纂过程中,原有的编写体例,谱系仅仅只载明世系的沿续,无法知晓自己是否是嫡传的后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就很难知道自己的真正祖先是谁,有鉴于此,本人创新了编写体例,使后人对自己的祖先真实来源,一目了然。

说明:①本文的宋体字是嫡传后代,用蓝色涂色楷体字的表示是非妔传的后代,是祧子。

②我们的一世祖是唐高祖李渊,三世祖是唐太宗与隋炀帝之女所生的郁林王李恪。

唐朝末年十三世祖道公迁移到江西永修县磨刀山,宋朝时二十一世祖汴公迁移到阳新县龙港镇大桥村李家湾,明朝时三十八世祖如璨公迁移到阳新县浮屠镇下李村。

始祖道公,唐昭宗时太子太傅,避梁王乱逃到江西建昌之磨刀而居焉。

生轩、辕、并、辂四公,辕公即吾支之祖也,越八世,汴祖由建昌桂唐磨刀里迁居兴国龙港朝阳里历十三传到仕恭公。

生四子曰璘、璞(远迁无从考稽)、圭、璋。

圭公字广卿,其三子为伯佑公,伯佑公之子景回公,吾支之嫡祖也。

景回公分居马湖,生玥(分居连港罗桥下李港湖张冲)、琪(分居大王店李风岐、英山长冲金家桥)、琳(分居浮屠毛家山担丘角)、瑯(分居安徽霍山上七市李家河)、珮(入贡太学,授江西袁州府训导)、璨、充(分居李密垅)七公。

璨公由马湖迁居长庆里西仓畈。

生六子,曰斗、申、华、千、准、阜。

斗公支外迁,族大齿繁,另立宗祠;申公分居安乐里南山下李家垅,后又分居湖北汉阳城;准公居西仓畈;千公居下李,其五子承任公又分居中李;华公和阜公合居上李。

申公(居安乐里南山下李家垅,后又分居湖北汉阳,1529-1595年葬鸭
璨公派下千公—下李世系详表
本文作者:李锦,曾用名李名才,渊公派下52世孙,1991年毕业于咸宁学院历史系,中学高级教师,在阳新二中、浙江平阳、苍南求知文化补习学校任教十几年,桃李遍布鄂闽浙各地。

在《历史大观园》、《中学政史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省和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几十篇论文,与人合作编写了多部作品。

2004年回家乡阳新投资创办了英才高中,任英才高中副董事长。

爱好广泛,精通易经、命理之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