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拓展资料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5篇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5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一、导入课文,学习首节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1、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配乐欣赏”。
2、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三、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1、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⑴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⑵静:①请同学们来看插图: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演示:“桂林的水”。
(点击略缩图可放大)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
(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②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③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活动教案(3篇)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活动教案(3篇)桂林山水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看录像、学文,了解桂林山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1.了解桂林山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录像、收集有关桂林山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启发情感。
1、见过山吗?能用词语概括其特点吗?二、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
板书:山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小黑板出示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2、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板书:奇、秀、险3、朗读指导描写奇的语句。
(1)这段话该怎样读?请你从中选择一句,试着读一读。
(2)谁来读读描写奇的语句?(指名读)(3)找到奇的感觉了吗?从哪儿找到的?(4)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仅此而已吗?(5)生:不是的。
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奇峰罗列、形态万千)(6)完成练习纸上的作业。
能干的可以尝试写更多的。
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推荐最优秀的全班交流。
桂林的山真奇啊!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7)老师也写了一首诗。
师朗诵诗歌。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
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
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姑娘织布,有山似耕作的老农。
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
(8)你再试试,能不能读得更奇呢?自由读后齐读。
4、朗读指导描写秀的语句。
(1)描写山秀的语句谁来试试?(2)听了你的朗读,使人眼前一亮,有一种清新的感觉。
桂林山水教案(15篇)

桂林山水教案(15篇)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
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出示挂图,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投影或录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体课件,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
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或录像,同时配乐教师范读;或用多媒体课件,先后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3)指名配乐朗读。
5.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师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导读课文。
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
(1)引导学生质疑。
(2)引导朗读、感悟、解疑。
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质疑,拓展延伸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
2.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利用集体交流,即时解决;二是存疑,第二课时相机解决;三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课外书籍(如为什么桂林的山会如此奇特)。
4.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桂林山水 教案4篇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桂林山水教案4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下面是收集的桂林山水教案4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供大家品鉴。
桂林山水教案1【教学内容】教学课文的2、3、4节,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能背诵这3小节。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理解桂林山与水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将山与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2、能够背诵课文的2、3节。
3、积累有关描写桂林的好词、好句、好段。
4、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能抒发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理解桂林山与水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将山与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2、能够背诵课文的2、3节。
3、积累有关描写桂林的佳句。
【教学难点】怎样将桂林山与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回忆一下,甲是什么意思?二、新课传授过渡:人们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看课文。
(打开书,看第二节)1、学第2节:⑴ 桂林有一条玉带似的漓江环绕其间,它有些什么特点呢?请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漓江的特点是什么?请各用一个字概括出来。
(听录音、看录像)看录象时配上理查德的钢琴曲,让学生从音乐与画面中感受桂林之美。
真美啊!它有些什么特点呢?(静、清、绿)⑵ 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老师读前半句,全班一起读后半句。
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翡翠。
① 作者为什么要在静、清、绿前加上真字呢?② 比较句子。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③ 用赞美的语气读第二句。
⑶ 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将这些特点写具体的呢?那么文中将什么比作了什么?(出示翡翠,介绍光泽,颜色)这样比有什么好处?⑷ 这句话除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还运用了什么方法?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能使人加深印象,读起来郎郎上口。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分句,有感情地读。
⑸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分句,读一读:① 水真静啊,想一想哪些词应该读轻点?再读一遍。
② 读得真好,将江底的沙石读成重音,还有哪个字应该读得拖一点?③ 很好,将一块翡翠读成重音,突出了真绿。
2023年优质课教案《桂林山水》

2023年优质课教案《桂林山水》2023年优质课教案《桂林山水》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独特的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析题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树多)。
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 (桂树多)桂林位于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今天我们就去了解桂林的山水。
二、初读课文,理清结构1、检查预习:词语掌握得怎么样?2.理解词语:“波澜壮阔”你能读出它的气势吗?同法理解“峰峦雄伟”3、出示: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教师指导读好“啊”字的变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理清楚了课文的结构。
(边引领学生小结边板书)三、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1、整体把握特点:__的重点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这部分,、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别有哪些特点?过渡:作者在写这篇__的时候大概是有意而为之,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用得那么精当,让我们读起来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
2、品读漓江的水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具体漓江的水的静、清、绿的? (指名一人读)(1)、找依据理解“静”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2)、找依据理解“清”作者在谈到漓江水清的时候,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说话训练:假设是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这样的表达句式来说?(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现在把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3)、读表现漓江“绿”的句子。
桂林山水的资料

桂林山水的资料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桂林,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40~600米,为石灰岩岩溶地区。
最早是在儿时的课本“桂林山水”一文中得知的。
至今还隐约记得书中的描述──“桂林山水甲天下” ﹑“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这样的山。
”而今,在我亲临桂林之际,桂林以其旖旎的风光向我证明了这一切,书中所述实不为过。
2009年,桂林漓江风景区以83公里岩溶水景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岩溶山水风景区。
成为中国旅游的又一世界之最。
桂林处处皆胜景,漓江山水堪称其中的典范。
听闻“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的佳话,我们选择了从阳朔到桂林的路线,逆流畅游漓江。
船驶出不久,远远地见到一座峰顶悬挂着一轮初日,缕缕阳光从云中穿过,江中波光粼粼,与群山倒影交相辉映,令人疑是到了仙境。
如果说北方的山是豪迈﹑厚重的,那么桂林的山则显得妩媚﹑秀美。
玉女峰婷婷玉立,巧梳云鬓;望夫崖凝神远眺,深情守候;赶考的书童,跳龙门的鲤鱼,盘旋的田螺,绿洲的骆驼,形态各异,变化万千,令游人目不暇接。
“画山”的九匹马,在导游的引导与娓娓讲述中,更是令桂林的山出神入化到了极点,使游人真切地领略到了桂林山水的神奇﹑秀美。
如果说桂林的山是“鸟呜山更幽”,那么,桂林的水则是清澈透明﹑绿得欲滴。
俯首看去,江水泛着细细的涟漪,玉塔微澜,水色晶莹剔透,加之两岸竹林婀娜多姿,山水相映成趣,怎么看都是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凝重中透露着灵动之气,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站在船头,凭栏望去,漓江上烟波浩渺,令人神思不知所往,冥冥间,在历史的轮回中,我仿佛看到了刘三姐当年对歌的地方,几百年的古树枝繁叶茂,渔舟在水中欢快地游走,人们在田间辛勤地耕种,播撒着收获的希望,往近处一瞧,金发碧眼的外国朋友也来踏青,言语中满含惊羡,欢声笑语不断……这一切不正是一道道更加亮丽的风景线吗?虽然欣赏不到“万户炊烟暮霭浓”的田园风光,但我却看到一个现代化的桂林正在茁壮成长。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教案7篇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教案7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教案篇1一、创设情景,诱发美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
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处你印象最深的景色?学生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色(设计意图: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生活中,是那么可亲可近,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师: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
(板书课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播放桂林山水录像片)学生欣赏,然后谈感受。
(设计意图:有声有色的录像是真实的生活情景的再现,给了学生直观形象的情景,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1、师:这么美的景,怎能让人不喜欢呢?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从文字中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我相信同学们能读得好!遇到难读的地方,向同桌请教,并多读几遍。
(此遍朗读,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正确、读流畅)2、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1、自由读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的同学听。
4、回答: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设计意图:1、学生边读边感知课文,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2、“让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这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享受激励、鼓舞和鞭策,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探究课文,品味美(一)读中感受美1、感受“水”美(1)播放多媒体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
(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漓江水的独特美。
)(2)你能把漓江的水美美地读出来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3)说一说: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漓江的水静、清、绿。
)2、感受“山”美(1)用多媒体课件先后展示: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
(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桂林山的独特美。
)(2)你打算怎样来读桂林的山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文)(3)播放课文配乐(学生配乐读文)(4)说一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桂林的山奇、秀、险。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教学方案(精选7篇)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教学方案(精选7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教学方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媒体素材和课文有机的结合,使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运用媒体素材、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入情入境地朗读去体会。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桂林吗?那可是个景色秀丽的地方。
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去游一游。
揭题:桂林山水甲天下。
2.选择部分精彩图片和一段视频素材播放给学生观看,再让学生说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过渡语: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体会作家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桂林山水,他主要赞美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点。
二、整体感知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再想想人们为什么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初读课文1.出示桂林山水图、指导学生按照先局部后整体,先山水后其他的顺序观察画面、谈感受(水:平静、清澈;山:姿态万千;远处云雾迷蒙;近处小船、竹筏浮在江面)2.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图文对照找出课文中与画面相对应的语句。
3.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字音读准,解决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质疑问难。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漓江水”。
思考:漓江的水到底与别处有什么不同呢?多媒体演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同桌互谈感受。
2.自读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静、清、绿)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①带着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自读揣摩。
②指名读,并点评。
③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1.自由读文,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桂林山”。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概括桂林的山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山水》拓展资料
导读:桂林简介
地理位置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地处湘桂走廊南端,东经109°36′至111°29′、北纬24°15′至26°23′,平均海拔150米,北、东北面与湖南省交界,西、西南面与柳州地区相连,南、东南面与梧州市、贺州市相连,毗邻广东省。
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65平方公里。
市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华侨旅游经济区六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十二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7809平方公里。
人口和民族
桂林市现有总人口476万人,市区人口62万人。
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居有壮、瑶、回、苗、侗等几十个民族,共有少数民族68万人。
汉族人口最多,占人口总数85.22%。
自然条件
地形条件: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150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浸蚀,形成了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被世人美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
气候条件:桂林市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眀,气候条件十分优越。
年平均降雨量
1900毫米,平均温度19.3℃。
最冷的月份为一月,平均温度4℃~8℃。
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桂林山水的由来
朋友,一提起桂林,你也许马上就会想到她那如簪之山,如带之水,幽深的洞府,嶙峋的奇石,进而联想那细雨空朦、烟岚缭绕,如情似梦的绝妙佳境吧!我想,假如你能进一步了解到一个个与山水相关的优美动听的故事,那么,你会对桂林山水的美妙神韵更加心神领会的。
很久很久以前,桂林这个地方既没有山,也没有水,更谈不上人烟繁盛,桂树成林。
那时,桂林这个地名都还没有呢!
那么,桂林这个地方,为什么会生长出成林的桂花树?为什么会有奇山秀水而名满天下呢?这还得从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说起。
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被孙悟空搅乱后,开不成了,天上四位鼎鼎大名的仙女――嫦娥、织女、麻姑、和元女便呼朋引伴,包览瑶池的风光去了。
一路上但见那仙山琼阁,玉树银花,天池荷开,凤鸾和鸣,好一派仙家胜境。
麻姑突发奇想说:“转了一圈,瑶池不过如此,凭我等的法力,也可造一座出来。
”嫦娥当即赞同:“说的是,我等何不找个地方,各施法力,也造座瑶池乐乐。
”元女小心地说:“触犯了天条,可不是闹着玩的。
”织女心生一计:“那我们到人间去,远离是非之地。
”
嫦娥道:“我等不如即刻分头下界,各造一园,看谁技高一筹。
”
三位仙女听了,抚掌称妙。
于是商定,看谁三天之内能在人间造一座最美丽的林园。
第一天过去了,麻姑选中了今属于云南省路南县的一个去处,造出一座云南石林来,堪称“天下第一奇观”。
麻姑喜不自胜。
第二天过去了,织女选中了现在叫杭州的地方,造出西湖美景,织女禁不住笑靥如花。
第三天来了,元女选中了后来叫洛阳的地方,拂尘一挥,劈出了龙门石窟,玉手一指,遍地盛开姹紫嫣红、雍容华贵的牡丹。
她对自己的佳作也得意万分。
唯有嫦娥,下凡三天,总选不中一处尽如人意的地方。
眼看所剩的时间不多了,她焦急地往南飞去。
当她来到如今叫做桂林的地方,但见赤地荒野,无水无山,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嫦娥不觉动了恻隐之心。
于是,嫦娥从月宫中取来桂花树种,仙袖一拂,便植下漫野桂花树来。
“桂林,桂林,桂树成林。
”此后才有“桂林”这个地名。
嫦娥又驾着五彩祥云,来到北方的崇山峻岭之间。
她向群山吹了一口仙气,一座座大山立刻变成了一匹匹高头骏马,她骑上一匹快马领头,马群便乖乖地跟他向南方奔去。
经过长途艰难跋涉,终于把马群赶到了桂林。
嫦娥按照自己设计的图样,将马群变成石山并作了巧妙的安排:这里放三座,那里垒五堆,东边置一座大山,西面摆一排小山,如今你看――那高高的猴山就是当年的领头马啊,那马鞍山就是当年嫦娥
坐过的马鞍呢……那些石马也像是领会了嫦娥的心意,变成一座座挺拔俊俏而又姿态各异的青山。
山上长满绿树,浓荫覆盖,桂林的山就一天比一天更美丽更奇巧啦。
嫦娥巧摆石山,使桂林群峰耸立,奇洞幽深,配上原来的桂花树林,真成了百里大花园。
遗憾的是没有水,比起杭州西湖来,就显得美中不足,略逊一筹了。
嫦娥想仿效织女,到瑶池“借水”,可是王母娘娘早已发觉,将织女监禁起来,并派天兵天将把瑶池看管得严严实实;就连那偌大的天河,也把守得滴水不漏。
这天,嫦娥正在桂林花林中绞尽脑汁想办法,赶巧南海观音正从桂林上空经过,被桂花的冲天香气吸引,便循香察看,见到这里处处奇峰林立,挺拔秀丽,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禁不住喜形于色,赞口不绝。
可当她环视四野,纵目八方,也不由得感叹道:“善哉、善哉!只可惜少了一条江河,损折了许多灵气。
”
嫦娥一听,正中下怀,忙不迭跑到菩萨面前道:“大师所言极是,我正为此发愁呢!”
菩萨闻言玉口一开:“这有何难,你只在群山之中开出一条河道,再将我这净瓶里的水倒入河中,便会清波荡荡,水到渠成。
”
嫦娥听了,顿时愁云尽扫,笑逐颜开,谢过观音,接过净瓶,就要去开河道。
菩萨一再嘱咐嫦娥,时日五更,一定送还净瓶,否则将被关在蟾宫,不许擅离一步。
仙姑满口答应。
在群山之间选择了一条理想的河道,形成一个水绕山环,交相辉映的绝妙佳境。
接着,她飞回月宫,取来种树的花锄,
按照选定的走向,落锄开去。
于是,一条不大不小的河道,就奇迹般地开了出来,有如游龙走蛇,曲曲弯弯。
当嫦娥从兴安经桂林,把河道开到阳朔后,已是四更光景。
往南,沟通西江水系,还有几百里路程,五更前是完不成的了。
如果河道到此为止,那么阳朔以南的大片土地将永远干旱。
她沉思良久。
左右为难……天鸡高啼,打破了嫦娥的沉思.她玉牙一咬,豪气陡生,决心冒着被观音惩罚的危险,将河道向如今梧州的方向赋去。
当嫦娥开出北起兴安,南通西江的数百里逶迤长河之时。
太阳神曦和的车轮已跃上东山,她大吃一惊,慌忙把净瓶水注入河道,一泓清流缓缓南去,桂林顿时水光潋滟。
倒影生辉,增添了千种姿态,万般妩媚,变成山水甲天下的宝地啦!
可是观音老母的净瓶,此刻也失去法力,从兴安随波而下,漂到桂林斗鸡潭就不动了。
从此,净瓶化为石山,就是现在的净瓶山。
为此,观音大为生气,责令嫦娥归天。
桂林的百姓与嫦娥分别时,真是哭声百里,泪满江河。
为了记住这次离别,就把这条河取名离江。
江从水,后人就改写“漓江”。
嫦娥回宫后,只能倚窗俯视人间,欣赏自己一手建造的桂林山水。
有时禁不住悲从中来,泪水涟涟。
那泪珠落在桂林的土地上,形成了美丽的榕湖和杉湖。
此后,桂林人一代接一代地苦心经营,桂林山水就逐渐扬名天下啦。
芦笛岩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7公里,原是一条古老的地下河道,东西长240米,南北宽50-90米,约形成于60万年以前,下层河道仍在发育中。
芦笛岩呈马蹄形,洞口高于山下平地26米,洞深240米,最高处18米,最宽处93米,游览路程500米,洞底面积1.49公顷。
芦笛岩以玲珑、瑰丽、虚幻、雄伟著称。
洞中石乳、石笋、石柱。
石幔、石花玄妙无穷,变化多姿,景物密集,曲折萦回,洞天高阔,气势雄奇,极造化之神妙,素有”大自然艺术之宫”的盛誉。
芦笛岩原来入口狭小,1959年后重新发现,经精心设计,装了色彩缤纷的灯光,1962年正式开放。
洞内著名景点狮岭朝霞、塔松傲雪、高峡飞瀑、原始森林、盘龙宝塔、帘外云山。
远望山城、云台揽胜、红罗幔帐、幽景听笛、双柱擎天、雄狮送客等数十处。
岩内存有唐宋元明乃至民国初年壁书70余件,是研究桂林古代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