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
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
所以这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教育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启智七年级是有六名学生组成,全部都是男生,年龄在14—19岁之间,学生的自理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较强。
本班学生可分为两类:A类:朱海龙、车明浩、胡钧豪。
能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且完成效果较好,识字能力强、阅读分析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
B类:宋明富、高铭、任崇彬。
能够完成基本的教育教学任务,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在老师的帮助和提示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差。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看图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
学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难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运用教学分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环境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以及课文的语言美,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3、学习并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和运用对比、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注意修辞手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策略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美的熏陶。
2、图文并茂,学习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注意修辞的妙用。
3、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展开丰富的想象,入情入境的去读,去体会山水的自然之美。
教学准备:1、生字词卡片、不同的课文彩图、影视彩图及资料。
2、朗读录音。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一谈自己都游览过哪些地方?感受如何?(学生各自畅谈)教师评价小结:从各位同学的谈论中得出,我们伟大祖国的风景十分优美。
可是,在我国南方有一个游览者不能不去的地方,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它就是桂林。
(播放录音并放映多媒体课件)2、教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玩一番。
(板书课题:桂林山水)“坐好了,开车出发!”(学生做坐车样子)“各位同学,桂林游览胜地到了,请下车!让我们好好游览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谈感受。
a:看啊,景色真美呀!b:真是山青水秀,优美动人!c:有山有水,山水辉映,千姿百态,美不胜收!4、教师肯定学生评价并引导,“桂林到底有多美,不妨亲身去体会。
”二、指导学文第一自然段。
1、教师指名读第一句。
学生读文: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教师引导:“都”说明桂林山水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从这句话中也知道桂林以山水而闻名。
(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学生:“天下第一”。
2、教师:桂林山水真是天下第一吗?让我们乘木舟来欣赏一下。
学生:集体读第一自然段。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设计简案]桂林山水教案第二课时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设计简案]桂林山水教案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4d8d7c77b9d528ea80c779bf.png)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设计简案]桂林山水教案第二课时》摘要:、汇报集信息教师吸收反馈,提出学习建议组合用学习,)、学习成展示引导评价拨
【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充分利用集信息进行创造性练习深入地领悟语言容及其蕴含思想感情
、结合组合作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合作识锻炼语实践能力通促进学生审美情趣发展
【教学重】实践真正体会桂林山水美
【教学难】把课容与集材有机结合起相作用促进学习感悟
【教学流程】、观看录像引入进行尝试背
、汇报集信息教师吸收反馈
3、提出学习建议组合用学习
组学习建议⑴ 选择己喜欢语句练习感情朗
⑵ 结合课和集写简短体会
⑶ 如你是桂林人你怎样介绍己乡?⑷ 哪部分容给你印象深试着说明学生可以根据能力和喜由选
择其或行设计题目
)、学习成展示引导评价拨
5、整体领悟容促进情感升华
.。
桂林山水教案第二课时【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案第二课时【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
计】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自由朗读课文,写出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A、作者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乘船去观赏桂林山水。
B、写漓江的水有三个特点:静、清、绿。
C、写桂林的山有三个特点:奇、秀、险。
D、作者由衷地赞美桂林山水美如画。
三、读了本课,同学们可能被文中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
深深感染。
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先让学生酝酿一下,然后集体交流,教师要及时给以鼓励,肯定。
)
四、检查背诵课文情况。
五、布置作业:
1、继续背诵课文。
2、把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很美的句子抄到积累本上。
3、小练笔:选一处风景,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然后写一段话。
可以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
感谢您的阅读!。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了解桂林山的特点。
2.背诵全文。
3.检查生字、新词。
4.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1.读文,看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点画下来。
特点:奇(拔地而起,形态万千)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2.结合课文解释: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渐高上去,而是仿佛从地面上突然高出来的似的。
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连: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连绵起伏,接连不断。
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连。
奇峰罗列:罗列:排列。
奇形怪状的山峰沿江排列。
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
有的像,有的像……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
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挡着这一带。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耸立着。
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3.练习朗读(可小组中互相读)读出桂林山的特点和喜爱之情。
4.小结:作者在观察桂林山时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时又用了什么方法?观察:抓特点。
观察时[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注意了山的形与色并进行了丰富的想象。
描写: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点,比喻句、排比句式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人读起朗朗上口,富有诗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朗读第四自然段。
想象一下:“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说一说。
(三)检查生字预习。
漓lí澜lán注意门里是“柬”瑕xiá注意与“假”和“段”对比。
(凡韵母为“ia”的字右上应是;凡韵母为“an”的字右上应是翡fěi上下结构峦luán注意上半部“亦”不带钩。
障翘舌音字,不要误读为平舌音。
筏fá注意右下不丢撇。
绵与“棉”音同形近偏旁不同。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北京市东城区一师附小李辉【设计理念】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意义。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基础上,获得体验和感受。
【教学目标】1.边读边想象,感知桂林山水的独特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课文的优美语言,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具体地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感知桂林山水的独特美景,借助提纲进行背诵;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具体地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制作CAI课件,准备桂林山水影像、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以谈话导入教学,整体感知课文(一)以谈话导入教学,交待学习目标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桂林山水》,跟随作者一起去桂林玩赏,感受那里的独特美景,感悟作者的表达之妙!(二)检查课文阅读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师:请四位同学分别来读课文的四个自然段,大家听一听他们是否把字音读正确了,语句是否读通顺了,并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设计意图:从检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读书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二、感知漓江美景,体会表达特点(一)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探究师:我们根据课文的顺序,先来畅游漓江。
大家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句子。
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出漓江水的特点的。
[设计意图:通过勾画相关语句、思考表达特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 (二)交流汇报,探究课文的表达方法1.请学生汇报,读相应句子。
2.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师:很多到过桂林的人都说:“到了桂林,就进入了诗的意境。
”同学们勾画的课文里的文字,被老师重新分行排列,节奏不一样了,大家读一读,它像不像一首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设计意图:用诗的形式再现文本语言,既是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也凸现了这几句话在表达上的特点,拓展了不同文学体裁知识。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语言美!《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吧!《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2、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点拨提升:1、通过朗读课题,预习课文,我们知道作者要写的是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那通过预习,你认为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江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
(板书:静、清、绿)一起欣赏一下漓江的水的图片:3、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2桂林山水第二课时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互动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例如,可以让每个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段落,通过讨论和分析,总结该段落的主题和表达手法。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观点,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你们听说过桂林山水吗?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接着,我会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风光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丽。通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详细解读课文《桂林山水》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桂林山水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技巧。我会重点分析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如“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等,让学生学会欣赏和理解课文的语言美。同时,我会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介绍桂林山水的地理特点和形成原因,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每节课结束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首先,让学生自我反思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然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的建议。通过反思与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状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持续成长。
此外,本课时还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意写作。例如,可以让学生尝试用课文中的句子结构、修辞手法来描绘自己身边的景物,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
在过程与方法层面,本节课时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如阅读、讨论、探究等,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体会漓江的水的静、清、绿;感受桂林的山的奇、秀、险。
2.了解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仿照例段写话。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描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句子的幻灯片。
2.描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句子的幻灯片。
一激趣导入
1.齐读课文题目并提问:桂林山水怎么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桂林山水甲天下。
)
2.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桂林山水的美是天下第一的。
)
3.正因为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作者才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们也随作者一同去尽情欣赏那美丽的桂林风光吧!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我们荡舟在漓江上,首先吸引我们的是什么景色?(漓江的水。
)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请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词语。
3.汇报交流:静、清、绿。
4.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先用感叹句概括,再具体描述。
)
(2)读出作者的感叹。
(自读,指名读)指导突出“真”字,声调稍高。
(3)师生互为引读,接读前后句,男女生互相读。
这样的水使你产生了什么想法?
(4)请你在每句后面用“我真……”进一步写出漓江水的特点。
第一句,我真不忍心把船桨伸入水中,唯恐打扰这静静的江水。
第二句,我真想跳入水中,尽情游泳,再采几块江中的小石子。
第三句,我真想采下一块,做成美丽的首饰,那感觉一定很好。
(5)波澜壮阔的大海固然美,水平如镜的西湖也美,而漓江的水更美。
请你再读一遍,体会漓江那不同寻常的美。
(6)请你试着用先赞叹再描述的句式,说说漓江水的其他特点。
漓江的水真甜哪,甜得喝一口就让你永远也忘不了。
漓江的水真凉啊,凉得坐在船上都能感觉到阵阵的清爽。
(7)总结学习方法:体会特点,感情朗读,感悟写法,想象仿写。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仿照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我们再来和作者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
提示:
(1)自读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语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
(3)体会写法,欣赏图画,仿照写法再写一写。
2.汇报交流。
(1)特点:奇、秀、险。
出示相应的句子。
(2)指名读,说说应该怎样读。
师生互读。
(3)写法:先赞叹再描述。
(4)仿写:
桂林的山真多呀,一座座,一层层,放眼望去,看不见边,望不见头。
桂林的山真高哇,像巨大的画笔,像钻天的大树,像庞大的石狮……直插云霄,高耸入云。
(5)作者写山时,为什么先写泰山和香山?(对比,突出桂林山的特点。
)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不仅如此,你仔细看,还有什么景物——“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哇。
2.请一个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这幅画卷描绘的景象。
五总结全文
1.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你和作者游玩的感觉相同吗?(先感叹赞颂,再具体描述来介绍。
)
2.小结。
我们随同作者欣赏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我们就像是进入了画卷,走进了仙境。
3.在写法上你学到了什么?
对比写法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还有先赞叹再具体描述的描写方法。
1.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注重语言的积累,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知道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将语文课和作文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2.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导学生充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桂林山水
1.看拼音,写词语。
wúxiá(无瑕) pān dēng(攀登) tài shān(泰山)
luòtuo(骆驼) píng zhàng(屏障) bōlán zhuàng kuò(波澜壮阔)
fēng luán xióng wěi(峰峦雄伟) lián mián búduàn(连绵不断)
2.将下列搭配适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漓江的水有静、清、绿的特点;桂林的山有奇、秀、险的特点,所以人们称桂林山水甲天下。
4.请仿照例句为你熟悉的景色写一段话。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陈淼1949年毕业于华北联大文艺学院文学系研究生部。
历任全国文协创作员,中央文学研究所教务所秘书、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秘书室主任,鞍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鞍山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辽宁分会专业作家。
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散文集《早晨集》《春雨集》,中篇小说《劳动姻缘》,短篇集《炼钢工人》《红榜的故事》,话剧剧本《红旗歌》(合作)等。
2.阳朔“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
”这句话高度概括了阳朔的自然风光所占有的重要位置,这里“山青、水秀、峰奇、洞巧”,为天下四绝。
阳朔百里山川,处处奇山秀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被誉为“中国旅游名县”。
阳朔人心灵手巧,制作的大量书画作品、画扇、大理石、滑石制品、山水盆景、文化衫、戏剧脸谱、仿古陶器等工艺精湛,畅销国内外旅游市场。
3.象鼻山位于桂林市东南漓江右岸,酷似一只大象站在江边伸鼻吸水,因此得名,是桂林的象征。
山上有象眼岩,左右对穿,酷似大象的一对眼睛,由右眼下行数十级到南极洞,洞壁刻“南极洞天”四字。
山顶有一座古老的砖塔矗立山头。
远看,它好像插在象背上的一把剑柄,又像一个古雅的宝瓶,所以有“剑柄塔”“宝瓶塔”之称。
此塔建于明代,高13米,雕有普贤菩萨像,因此得名“普贤塔”。
4.桂林三宝指的是桂林三种传统土特产:桂林三花酒、桂林辣椒酱、桂林豆腐乳。
桂林三花酒古时叫“瑞露”,宋代来桂林做官的范成大饮后称赞它“乃尽酒之妙”。
三花酒的酿制要蒸熬三次,曾称三熬酒。
因酒质量好,装入瓶中,用手摇动,酒面上会泛起三层泡花,因此,人们称它为三熬堆花酒,简称三花酒。
桂林辣椒酱通常是选用优质红辣椒、大蒜头等剁碎,拌入豆豉,加入三花酒和细盐等,密封入坛,数月之后始成。
桂林辣椒酱油润鲜辣,香醇可口,既可食用佐餐,还可作调味用。
桂林豆腐乳是白腐乳的代表,远在宋代,桂林的豆腐乳就已出名。
桂林豆腐
乳制作工艺细腻严谨,制出豆腐乳块小,质地细滑松软,表面橙黄透明,味道鲜美奇香,营养丰富,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5.如何写景状物
首先,动物和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写好它们必须注意:①通过观察抓住特点,写清楚植物的外部形态。
形态要完整,要是一个整体,不可缺枝少叶。
②局部描写要具体。
动物是多种多样的,植物也是千姿百态的;动物与动物之间,植物与植物之间,都存在或大或小的
差别。
只有把细微部分描写具体了,才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③要注意抓住动植物的特点。
每种动植物都有显著的特点,要是能准确地抓住它们的不同特点、不同习性,进行详细描述,
就能栩栩如生地把动植物描绘出来。
④动植物与人的关系很密切,在描写时,一定要把自己对它们的好恶之情写出来,并且要学会联想,从它们身上联想开去。
这样,文章内容才会显得充实。
⑤要注意用词准确,比喻恰当,也可适当穿插写一些有关动植物的知识及它们的象征意义。
⑥要注意写好动植物的动态和静态。
不同的动植物有不同的动态。
动植物的大小、形状、颜色和气味在静态中容易表现,而它们的特征则往往在动态中才容易显露。
其次,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喜爱的物品和建筑物也有很多,写它们要注意:①抓住所要描写
物品的形状、大小、色彩及其特点,采用由表及里的方法,把它的大致轮廓较准确地描写下来。
②对物品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细致的观察,把那些最具代表性的特征详细描绘出来,以加深
人们对它的印象。
③要挖掘出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蕴含在物中的某种给人以启迪的
生活哲理和美好情趣,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
④要揭示出自己与物之间的关系,必须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移进物中,写出真情实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