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针褐斑病
美国火炬松家系对松针褐斑病抗性测定

Ⅷ ew rs J 0 Pl e d e o  ̄ r 船 Ei 口 M, ms . 叫n f oy rS 曲。:PI d a m y ol B d ,
17 9 6,1 2 4 7 —251 4: 9 2
l 盒钦汉等 微波化学 . 京 : 2 北 科学 出版杜 , 9 19 9
维普资讯
衄 用 研 究
参考文献
1 李笃信 , 贾德 民 . 等离 子体技 术对高分 子材料的表面 改性 高分子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99 1( ) 12—15 19 .5 3 :7 7 2 古 忠 云 . 玉珍 . 茂 果 . 波 在 高 分 子 材 料 表 面 处 理 中 的 应 用 粘 马 李 微 接 。99.6 :5— 7 19 ()2 2 3 葛 丽 渡 等 等 离 子体 在纺 织 材 料 上 的探 析 ( ) 高 分 子材 率} 学 与 上 . 科
工 程 ,99 1( )∞ 一 19 .5 5 :
7 李
坚 . 学 增 . 士 杰 砂 磨 提 高 腔台 强度 机 理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赵 韩
报 ,97 1( )6 7 18 ,5 4 :7— 2
8 蔡力平 , 刘志群 , 韩士杰 . 高压蒸 汽处理对刨 花表面 自由基浓度 的
火炬 松 家系和 来 自南 屿林场 的 1 家 系 ; 个 并用 来 自广
东仙 菊 的湿地 松和 五一林 场 的马尾 松 家系作 为对 照 。
各家 系 的来源如 表 1 。
1 2 试 验 地 布 置 .
福建 省 国有林 场 管理 局通过 国际纸业公 司 . 从美 国 引 进 了一批 火炬松 一 代种 子 园 优 良家 系。 这 些优 良家 系在 培育 时大 多数是 以生长特 性 为主要 指标 , 但美 国
松树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松树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作者:祁永利来源:《农业与技术》2014年第02期摘要:松树是园林绿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植物,但是由于一些病虫害的干扰严重制约着我国林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因此,认真研究导致松树常见的病虫害的相关机理,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意义重大。
本文重点分析了松树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和虫害,并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松树;病虫害;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识码:A引言近些年来,我国林木种植中不断应用杂交技术,使得林木的种植范围逐渐扩大,但是也相应出现了很多比较棘手的问题。
例如,当前我国的松树出现了病虫害趋势加重的现象。
因此,加快了解松树的病虫害类别和现象,及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避免因为病虫害而阻碍我国松树种植业的发展,意义深远。
1 松树常见病害类型及防治措施1.1 松针褐斑病的症状、病因及防治措施松针褐斑病的主要表现症状为:在病害初发期,感染松针褐斑病的针叶表面会出现类似圆形的褐色小斑点;在病害加重期,往往同一个针叶表面会被大面积的病害斑点覆盖,逐渐形成黄色、绿色以及褐色等多种颜色夹杂的病害斑纹。
通过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引起松针褐斑病的主要原因是:如果降雨量较大,分生孢子在水中持续2d以上就会到达最高病害萌发期,表现为芽管从气孔进入而致使松针褐斑病的发生。
通常在该病的发病最高期,针叶表面出现的病斑中又会产生黑色的小孢病症,即使是已经枯死的针叶,在已死组织没有病斑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子实体。
防治松针褐斑病的主要措施包括:在种植松树的时候要优先选择抗病和抗水能力较强的优良树种,避免培育感染过松针褐斑病的松树苗木,还可以采取混交林的手段来抑制该病的大范围蔓延。
此外,还要时刻检查苗木是否感染病害,一旦发现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同时,还可以利用百菌清或退菌物来抑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1.2 松树赤枯病的病状、病因及防治措施松树赤枯病的主要表现病状为:一旦松叶感染该病即会出现病斑并呈枯死状态,具体又表现为叶基、叶尖、全针以及段斑等枯死类型。
浅析松针褐斑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松 针 褐斑 病 病原 菌 侵染 松 针后 , 初 产 生 褪色 最
小斑 点 , 草黄色 或 淡 褐 色 , 为 圆形 或 近 圆形 , 呈 多 随
后病 斑 变 为褐 色 , 稍 扩 大 , 径 1 5—2 5 并 直 . . mm, 有
每个细 胞含 有 2个 油球 。病 菌 以分 生孢 子盘 的形 态 着生 于针 叶表 皮 下 , 色 , 裂后 产 生 大 量 分 生 孢 黑 开
文 章 编 号 :0 6— 9 3 2 1 ) 6— 0 7— 2 10 6 9 (0 0 0 09 0
浅析 松 针 褐 斑 病 的症状 及 防治 措 施
王科 何琴琴。陈熙丽 , ,
(. 1 贵州省遵 义市绥 阳县青杠塘镇林业站 , 阳 5 3 1 ; 绥 63 2 2 贵州省赤水桫椤 国家 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 甲子 1 5 4 0 ;. : 6 70 3 贵州省遵义地 区风 岗县土溪镇林业站 , 3 土溪镇 54 0 ) 6 23
2 2 病原 .
受影 响 , 者 整株 枯 死 , 重 在严 重 地 区还 常 造 成 8 a生
以下 幼林 成 片毁 灭 , 在我 国松 针 褐斑 病 除 危 害 湿地 松外 , 炬 松 ( .ad ) 日本 黑 松 ( tu gri , 火 P tea , hne i g) 黄 山松 ( .a a es ) 马 尾松 ( . asna 等 松树 P tw nni , s P m s i) o 也有发 病 , 重要 的植物疫 对象 。 是
针 叶组 织死 亡后 , 病斑 的死 组 织上 也 能 产 生 子实 无
子, 分生孢 子 圆柱 形 , 细长 弯曲 , 多细胞 , 榄青 至淡 橄
褐色 , 以此 不断 的生育 繁殖 侵染传 播 。
松针褐斑病菌和4个球腔菌属真菌毒素杀草活性比较

P ei n r mp rs n o r ii a tvt fMy oo i sP o u e rl mi a y Co aio fHeb cd lAcii o c txn r d c d y b ea o t t cc l n o rS e is i n sMy op a rl y L c n si a a ioa a d F u p ce n Ge u c s h e el c a
朱海峰 , 杨 斌
( 南林学 院 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 西 云南 昆 明 6 0 2 5 24)
摘要 : 以紫茎泽 兰和 湿地松 幼苗为材料 , 究球 腔 菌属 4个 菌种 毒 素粗提 物 活性 , 与松针 褐 斑病 菌 研 并 对 比。结果显示 : 霉 菌和 草莓蛇 眼小球 壳菌对湿地松 幼苗和 紫 茎泽 兰均 具有 伤 害作 用 , 为非 寄 褐孢 且 主专化 }毒 素。在 MS液体 培养基 中 , 褐斑病 菌产毒 高峰 为 1 2 ,0d达 到最 大 ; 孢霉 菌和 生 松针 0~ 0d2 褐
rm a dP nseiti s xe m n ojc .T ersl n i t a tetx rd cd b csh e l l u n iu lo i a p r e t bet h eut idc e t th i pou e yMyo ar l v l t e i s s adh on p ea a adM. rg r ew s am u i s el g f o pce el udMSmeim.A di w sso e a n fa ai a r fl obo s s d n s t sei i t q i du a h t a y e i ob h snh i n a hw dt t t h
湿地松病害

湿地松病害湿地松主要病虫害防冶:一、松针褐斑病,是一种可致毁灭性的病害,可在4-6月、8月中旬-9月中旬,对感病松林每隔15天喷1%等量式波尔多液,75%百菌清500-6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人工防治。
二、马尾松毛虫。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0-30毫米,翅展36-56毫米。
体灰白、黄褐或灰褐色,前翅有3-4条不显著的波状横纹,近外缘有9个黑斑,翅中央有1个白点。
(卵)近圆形,长1.5毫米,粉红色。
(幼虫)体色有黑白与红黄两型;胸部背面有2丛深蓝色毒毛,腹部各节背面有蓝黑色片状毛,体侧有白色长毛;各龄头宽体长见表。
(蛹)长20-35毫米,暗褐色,节间有黄绒毛。
茧灰白色,后期污褐色,有棕色短毒毛。
防治方法:要狠抓越冬代防治。
松毛虫越冬前和越冬后抗药性最差,是一年之中药剂防治最有利的时期,用药省、效果好。
常用药剂有50%马拉硫磷乳剂或50%马拉硫磷乳剂,90%晶体敌百虫2000倍液,2.5%敌百虫粉剂每亩3公斤;超低容量喷雾可使用2.5%溴氰菊酯每亩1毫升、20%杀灭菊酯或20%氯氰菊酯每亩1.5毫升、50%敌敌畏油剂、25%乙酰甲胺磷油剂或杀虫净(40%敌敌畏+10%马拉硫磷)油剂,用量均为每亩150-200毫升;亦可采用20%伏杀磷每项亩10毫升。
以及20%灭幼脲1号胶悬剂10000倍液,即用原药7-10克。
也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三、松梢螟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体长10—16mm,翅展26—30mm;雄成虫略小,全体灰褐色。
触角丝状,雄虫触角有细毛,基部有鳞片状突起。
前翅灰褐色,有3条灰白色波状横带,中室有1 个灰白色肾形斑纹,径脉分4支,R3、R4基部合并。
后翅灰白色,无斑纹,M2与M3共柄,足黑褐色。
卵椭圆形,有光泽,长约0.8mm,黄白色,将孵化时变为樱红色。
幼虫体淡褐色,少数为淡绿色。
头及前胸背板褐色,中、后胸及腹部各节有4对褐色毛片,背面的两对较小,呈梯形排列,侧面的两对较大。
松针的枯病与黄褐斑病发生机理与防治

浅谈松针的枯病与黄褐斑病发生机理与防治【摘要】松树在北方是最常见植物被北方林业部门广泛种植栽培。
但松针的枯病与黄褐斑病发生对松树的种植栽培产生很大的危害 .对松针的枯病与黄褐斑病的防治是至关重要的 ,对林业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位置。
本文对松针的枯病与黄褐斑病发生机理与防治归纳了几点见解。
【关键词】松针枯病;黄褐斑病;防治措施一松针枯病的病原菌为松针散斑壳菌,属于子囊菌。
子囊盘船形,黑色。
子囊棒形,有柄。
子囊孢子单胞,无色,线状。
病菌在25℃至28℃,相对湿度90%以上,酸碱度5.0至6.5时生长良好。
松针枯病的病菌以菌丝在感病的针叶,枝条和球果上越冬,每年3至4月间形成子囊盘,4至5月遇雨或潮湿时,子囊盘吸水膨胀出子囊孢子,借风传播,从针叶的气孔侵入,传染期长达3个月,老叶、新叶都有受害。
8月以后则发病缓慢,当嫩梢未老化前,病原菌能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嫩梢和针叶,嫩梢充分木质化后,病菌只能从伤口侵入,在自然条件下,病害主要发生在嫩梢伸长的后期,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侵入组织后8至14天出现症状,24至28天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新的再侵染,夏季雨水多有利于病菌的侵染与传播,土壤板结,土壤硼素含量低、积水、林分郁闭度大空气不流通、树木生长势衰弱等条件下易发病。
北京市三里河路的大雪松是典型的一例,2007年5月初,养护人员发现有一株大雪松侧枝松针发黄,一周后,相邻几株雪松侧枝也出现松针枯黄症状,针对病症查找资料,带着病枝样本请教专家,最终确定其病症是松针枯病,后经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当年的北京冬季雪水多,春季潮湿阴冷,特别四、五月份阴雨天较往年多,而这些因素促成了病菌子囊盘吸水膨胀出子囊孢子,经风传播致使相邻的大雪松在近期均有染病的现象。
防治方法 :技术人员针对松针枯病防治的最佳药剂、最佳药剂浓度、最佳防治时间做了不同试验。
同一时间内,对不同的感病油松分别喷洒70%代森锌600倍,40%多菌灵1000倍,75%百菌清800倍,2:2:50波尔多液。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对紫茎泽兰伤害的初步研究

过氧化 氢酶的影响. 结果表明: 紫茎泽兰叶片对该毒素最敏感 , 根对毒素只有轻微的反应; 素 毒 粗提 液稀释 2倍 , 然对 紫 茎泽 兰叶 片有 明显 的伤 害作 用 ; MS+ ( ,m ) , 仍 以 6mL 1me L 2 4一D培 / 养 紫 茎泽 兰叶 片分 化 良好 , 伤组 织 生长速 度 快 ; 素 处 理后 叶 片 和愈 伤组 织 C T活性 在6h 愈 毒 A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 2期
西
南
林
学
院
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报
V0 . 6 No 2 12 . Ap . 0 6 r2 0
20 0 6年 4月
J OURNAL OF S OUT HWES T FORES TRY COL EGE L
松 针 褐 斑 病 菌 毒 素 对 紫茎 泽 兰 伤 害 的初 步 研 究 ‘
伤 害试 验 , 步 探 讨 了 毒 素 对 紫 茎 泽 兰 伤 害 的敏 初 感 部位 和 机 制 , 为今 后 开 发 利 用 该 毒 素 奠 定 了基
础.
年 代 由 中缅 边 境 入 侵 我 国 云 南 省 , 目前 , 云 南 、 在 广西 、 贵州 、 四川 等 省 区 广 泛 分 布 和 危 害 . 环 境 其
1 3 试 验方 法 .
来 , 究发 现 松 针 褐斑 病 菌 毒 素 是 一 种 非 寄 主专 研 化 性 毒素 , 仅 能 够 伤 害 寄 主 松 树 也 能 够 伤 害非 不
济南地区松树常见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技术--油松黑松病虫害防治-落针病枝枯病针枯病赤枯病

济南地区松树常见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技术危害松树(如黑松、油松、马尾松、白皮松等等)的病虫害有落针病(又叫针枯病)、枝枯病、褐斑病、松大蚜、松梢螟虫、松褐天牛、松干蚧、松毛虫、根腐病等很多种。
根据济南地区松树病虫害危害情况,主要以松大蚜、落针病、枝枯病为主,其它危害较轻或较少。
一、落针病:初期:针叶黄绿相间的斑纹,以后变为红褐色,脱落。
也有不脱落的。
落针:黑色或褐色的横线纹,之间生黑色或褐色小点。
危害:二年生针叶为主时间:春季开始一直持续到秋季。
二、赤枯病:初期:淡黄色或褐色段斑,后边淡棕红色或棕褐色,最后呈浅灰或暗灰色。
有叶尖枯死、叶基枯死、段斑枯死和全针枯死四种类型。
落针:初期不落针,后期经风雨等影响也会脱落。
危害:新叶为主。
时间:5-11月三、松针褐斑病:初期:草黄色或淡褐色小斑点,后变褐扩大,有时多个病斑连成段斑。
一个针叶上常有多个病斑,病叶明显地分为3段,上段变褐色枯死,中段褐色病斑与绿色健康组织相间,下段仍为绿色。
当年感病针叶,通常到第二年5—6月开始枯死脱落。
新生嫩叶感病时,常不出现典型病斑,针叶尖端迅速变褐枯死。
危害:基部开始往上发展,后期只有顶部针叶是绿色。
时间:4月到11月份四、枯梢病:危害皮层,表现为顶芽枯死、枯叶、枝枯梢、软枝等。
针叶:先变黄绿色,逐渐变褐至红褐色。
枝干:皮层初期红褐色、湿腐,扩展环切后,上部枝叶枝枯状。
发病后期有黑色小颗粒。
时间:春季开始一直到秋季。
五、松烂皮病:主要发生在主干和部分主枝上。
六、松大蚜:危害时间4-11月,以秋季危害最为严重。
之前讲过,在此不再赘述。
不同的松树种类,发生病害的种类不同,比如雪松一般容易发生根腐病和针枯病。
我们在防治时做到以预防为主,及时防治为原则。
10-11月份很多客户都在反馈大量发黄、落针等问题,都是之前并没有预防和防治导致的结果,所以针对松树常发生的这几种病虫害,主要防治如下:春季3月底至4月中旬,气温回升至20°C以上,就需要打药预防一次,未发生病虫害的,建议每2个月预防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松感病的。(南京、江西) 马尾松上也有病斑。
证明病菌是我国原有的
侵染循环:
越冬:病菌在病斑上以菌丝或孢子越冬; 传播:雨水稀释后,风传播。水流也可
传播,种子不能带菌,但苗木可带菌。 侵入:气孔侵入,潜育期18天,生长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病害防治:
美国病害防治方法(火烧、喷药)。 我国:
据病害流行区的划分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 1、主要流行区:种植抗病品种。 2、偶然流行区:在苗木上山时用内吸性杀菌剂 (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根系蘸浆处理。 3、无害区:可不采取任何措施,也不必进行 检疫。
谢谢!
症状:
新叶
老叶
整个树形
和落针病、松赤枯病的区别:
黄斑:
病菌:
Scirrhia acicola 松针座腔菌 (仅在美国北部发现) Lecanosticta acicola 松针座盘孢 中国菌株同美国菌株无差别; 桐棉松菌株差别较大。
病菌的来源问题:
中国菌株同美国菌株无差别;桐棉松菌 株差别较大。
松针褐斑病
Scirrhia acicola Lecanosticta acicola
在我国的危害
1978年首 次在福建发 现
大片国外松 幼林枯死
在我国主要 危害湿地松、 火炬松和黑 松;马尾松 高度抗病
在美国:
在南方主要危害丛 草期的长叶松;
在北方重要危害作 圣诞树的欧洲赤松;
湿地松、火炬松几 乎不受害。
节多次侵染。
发病规律:
苗期和幼树病重:随着树龄的增长,树体高大, 病害渐轻。
温度、湿度高病害重: 根据年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等指标综 合分析,把该病害在我国的流行分为3个区域: 1、主要流行区:可导致5年生以下幼林毁灭。 2、偶然流行区:可使部分植株枯死,在部分 年份和局部地区可造成小面积林分死亡。 3、无害区:可发病,但不能使植株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