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1课时认识平行与相交
《平行与相交》教案(精选12篇)

《平行与相交》教案(精选12篇)《平行与相交》篇1《平行和相交》这一课内容看似很简单,但是要让学生弄透彻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正是因为自己开始对于教材内容过于轻视,导致这部分知识学生掌握的非常不扎实,一直处在似懂非懂的状态,后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
为了吸取经验,我进行了反思,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避免再犯此类错误。
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要怎样才能非常到位,怎样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带着这些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精心营造一个学生熟悉的空间,引导他们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
这节课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围墙的栏杆、操场的跑道、足球场的球门、篮框的支架,都是学生在学校里经常能看见的,通过对这些图形的形象演示,让学生直观看到真实世界中的“平行与相交”,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研究图形特征和关系的丰富情境,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用身边的数学现象理解数学知识,在探讨、交流、分析中获得数学概念,拉近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实际的距离。
虽然直观情境创设的还不错,但是我忽视了学生从抽象到具体,真正转化为知识所需要的时间,自以为学生已经掌握了,所以加快了速度,结果导致学生没有真正的消化吸收好,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被老师拖着走,根本没有真正的理解。
2、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到位,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平行概念中的“同一个平面”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于是我非常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环节来化解这个难点。
先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场景充分感知今天研究的每组都是两条直线,再过出示教室里的门框上的两条线(一个画有绿直线,在门上;一个画有红直线在门上面的窗上)摆放两种位置。
问:这时这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吗?把门打开后在同一个平面内吗?几名学生上来摸,感知“同一平面”的含义。
这部分知识学生理解起来不费劲,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能真正的'灵活运用才是难点。
《认识平行》平行和相交 精品PPT课件(共11张)

你能用下面的方法画出一组 平行线吗?
画(线)
靠(直尺)
平移
分别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经过A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A
·
A ·
梦想的力量 当我充满自信地,朝着梦想的方向迈进
并且毫不畏惧地,过着我理想中的生活 成功,会在不期然间忽然降临!
名言摘抄 3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7、散文就是渴望自由的心灵,自由的表达,自由的形式,自由的来来去去。——王蒙 38、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39、天 才出于勤奋。——马克思 40、人之所以错误,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己以为什么都懂。——卢俊 41、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东西。——约翰· 洛克 42、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郭沫若 43、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44、爱学出勤奋,勤奋出天才。——郭沫若 45、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46、求知是一条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路。——福柯 47、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弗兰西斯· 培根 48、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弗兰西斯· 培根 49、一个人应该为知识不广博而害羞。——张衡 50、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 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苏霍姆林斯基 51、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 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末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 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 52、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谷超豪 53、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名 54、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佚名 55、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佚名 5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佚名
数学《平行和相交》教案

数学《平行和相交》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平行和相交的概念,识别平行线和相交线。
2. 学生能够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平行线和相交线。
3. 学生能够判断给定的线段是否平行或相交。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培养坚持不懈、细心观察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平行和相交的概念及识别。
2. 画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方法。
难点:1. 理解平行和相交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2. 熟练运用画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具:1. 直尺、三角板。
2. 黑白板或大屏幕。
3. 练习题纸。
学具:1. 直尺、三角板。
2. 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际情境,如交通路口、走廊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平行和相交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3. 知识讲解:讲解平行和相交的定义,并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和相交的概念。
4. 画图实践:利用直尺和三角板,引导学生动手画出平行线和相交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5.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平行和相交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课后作业2. 设计一些关于平行和相交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3.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和相交现象,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练习题评价: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平行和相交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画图技巧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评价: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纪律、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等方面。
数学《平行和相交》教案

数学《平行和相交》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平行和相交的概念,识别平行线和相交线。
2. 学生能够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平行线和相交线。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平行和相交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2. 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平行和相交的概念及识别。
2. 画出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方法。
难点:1. 理解平行和相交的内在联系。
2. 运用平行和相交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直尺、量角器、彩色粉笔。
3. 练习题和答案。
学生准备:1. 笔记本、笔。
2. 练习本、彩色铅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停车场、马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平行线和相交线。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平行线和相交线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作用?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平行和相交的概念,解释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定义。
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平行线和相交线的例子,让学生辨认。
3. 实践操作: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直尺和量角器,自己画出平行线和相交线。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画线的方法和经验。
4. 课堂练习: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题包括识别平行线和相交线、画出指定角度的平行线和相交线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平行线和相交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何设计一个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图案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作业包括: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平行线和相交线,拍照片或手绘图片,下节课分享。
《平行与相交》教案

《平行与相交》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学会用合适的方法画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的概念,建立平行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平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等作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认识平行与相交1、游戏激趣,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大家手里都有两根小棒,如果我们把这两根小棒看成是两条直线,那么,请你摆一摆,看看这两条直线会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呢?请同桌两人合作摆一摆,并把它们的位置关系画下来。
学生同桌合作,边摆边画。
教师把学生所画的位置关系画到黑板上。
2、分类感知,初步认识平行与相交。
谈话:根据信息窗一中的每幅图画出相应的位置关系,然后再用小棒摆一摆,同学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请你说出理由。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根据两根小棒是否靠在一起分类,把(1)、(3)、(6)分为一类;(4)和(5)分为一类,而且这两组两根小棒都形成了一个角,根据两根小棒代替的是直线,直线是可以延长的,把(2)分为一类,它们延长之后是交叉在一起的;(1)、(3)、(6)分为一类,它们延长之后是不会交叉在一起的。
学生交流各自的分法,对出现的不同分法暂时不予评价。
反思:刚才我们说把两根小棒看作两条直线,也就是每个图中的两条线都应看作是——直线。
直线有什么特点?提问:如果把每个图中的两条直线都向两端无限延长,结果会怎样?(把图中的直线两端延长)追问:现在再让你来分类,你会怎样分?(分为两类,一类是相交,另一类是不相交。
)小结:像图(2)、(4)、(5)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称它们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像图(1)、(3)、(6)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称它们是两条不相交的直线。
《平行与相交》PPT课件

7 平行与相交
平行与相交
平行与相交 平行与相交
位置关系? 返回
平行与相交 平行与相交
探究新知 试着给图中的几组直线分类?
平行① 没有相交
② ③
相交④
⑤
⑥
(交点) 这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返回
平行与相交 平行与相交
①
③
⑥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返回
平行与相交 平行与相交
用两支 笔画
试着画一组平行线。
返回
平行与相交 平行与相交
试着画一组平行线。
用直尺画
返回
平行与相交 平行与相交
试着画一组平行线。
用两把直 尺画
返回
平行与相交 平行与相交
试着画一组平行线。
在点子图 上画
(1)不想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 )。 (2)可以画出无数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 √ ) 过一点只能画出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已知直线的 平行线。(× )
返回
平行与相交 平行与相交
4.
①
②
③
④
两条直线相交:___①__④_______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__②__③_____
返回
平行与相交 平行与相交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 平行两种情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 线叫作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返回
平行与相交 平行与相交
课后作业 课本: 第68页第2、3、4题。
返回
返回
平行与相交教案

平行与相交教案标题:平行与相交教案教案概述:这是一节关于平行与相交的数学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学生将能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的方法,同时理解相交线的性质和判断两条线是否相交的方法。
教学目标:1. 理解平行线的定义,掌握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的方法。
2. 理解相交线的定义,掌握判断两条线是否相交的方法。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平行和相交有关的问题。
4.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1. 平面几何教科书及教学课件。
2. 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3.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教学活动:活动一:引入概念1. 教师将黑板上分别画两条平行线和两条相交线,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提问学生,让他们说出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定义,并记录在黑板上。
活动二:平行线的性质及判断方法1. 教师通过课件或讲解,介绍平行线的性质,如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它们之间的距离在任何地方都保持不变等。
2. 示范给学生几个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的方法,如观察角度、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等。
3. 学生分组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活动三:相交线的性质及判断方法1. 教师通过课件或讲解,介绍相交线的性质,如两条相交线必定在交点形成一对对顶角等。
2. 示范给学生几个判断两条线是否相交的方法,如观察角度、利用相交线的性质进行推理等。
3. 学生分组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活动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解答,并与全班分享他们的解决思路和结果。
活动五:巩固练习和课堂总结1.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或练习册中的巩固练习。
2. 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对学生的工作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情况。
2. 练习册和作业本的完成情况及正确率。
3. 学生在问题解答和分享中的表现。
《认识平行》相交与平行精品ppt课件

97.有三个人是我的朋友爱我的人.恨我的人.以及对我冷漠的人。 爱我的人教我温柔;恨我的人教我谨慎;对我冷漠的人教我自立。――[J·E·丁格] 98.过去的事已经一去不复返。聪明的人是考虑现在和未来,根本无暇去想过去的事。――[英国哲学家培根] 99.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只是为了寻找全新的景色,也为了拥有全新的眼光。――[马塞尔·普劳斯特] 100.这个世界总是充满美好的事物,然而能看到这些美好事物的人,事实上是少之又少。――[罗丹] 101.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发生巨大的作用,在这种令人愉快的影响之下,我觉得更加聪明了,各种想法,以异常的速度接连涌入我的脑际。――[托尔斯泰] 102.人生过程的景观一直在变化,向前跨进,就看到与初始不同的景观,再上前去,又是另一番新的气候――。[叔本华] 103.为何我们如此汲汲于名利,如果一个人和他的同伴保持不一样的速度,或许他耳中听到的是不同的旋律,让他随他所听到的旋律走,无论快慢或远近。――[梭罗] 104.我们最容易不吝惜的是时间,而我们应该最担心的也是时间;因为没有时间的话,我们在世界上什么也不能做。――[威廉·彭] 105.人类的悲剧,就是想延长自己的寿命。我们往往只憧憬地平线那端的神奇【违禁词,被屏蔽】,而忘了去欣赏今天窗外正在盛开的玫瑰花。――[戴尔·卡内基] 106.休息并非无所事事,夏日炎炎时躺在树底下的草地,听着潺潺的水声,看着飘过的白云,亦非浪费时间。――[约翰·罗伯克] 107.没有人会只因年龄而衰老,我们是因放弃我们的理想而衰老。年龄会使皮肤老化,而放弃热情却会使灵魂老化。――[撒母耳·厄尔曼] 108.快乐和智能的区别在于:自认最快乐的人实际上就是最快乐的,但自认为最明智的人一般而言却是最愚蠢的。――[卡雷贝·C·科尔顿] 109.每个人皆有连自己都不清楚的潜在能力。无论是谁,在千钧一发之际,往往能轻易解决从前认为极不可能解决的事。――[戴尔·卡内基] 110.每天安静地坐十五分钟·倾听你的气息,感觉它,感觉你自己,并且试着什么都不想。――[艾瑞克·佛洛姆] 111.你知道何谓沮丧---就是你用一辈子工夫,在公司或任何领域里往上攀爬,却在抵达最高处的同时,发现自己爬错了墙头。--[坎伯] 112.「伟大」这个名词未必非出现在规模很大的事情不可;生活中微小之处,照样可以伟大。――[布鲁克斯] 113.人生的目的有二:先是获得你想要的;然后是享受你所获得的。只有最明智的人类做到第二点。――[罗根·皮沙尔·史密斯] 114.要经常听.时常想.时时学习,才是真正的生活方式。对任何事既不抱希望,也不肯学习的人,没有生存的资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1课时:认识平行与相交
年级:四年级教材版本:北京版
授课教师单位及姓名:北京市顺义区裕龙小学赵莹指导教师单位及姓名: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鲁静华
一、教学背景简述
“认识平行与相交”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它是认识和研究图形的基础。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能辨认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学生在第二学段又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学习了角、角的度量等知识,这些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提供了认知基础。
另外,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的现象在生活中应用也很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平行和垂直的表象。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概念教学要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摆在突出位置,而想象却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进行想象的基础则是之前对直线可以无限延长的充分感知,以此为起点引导学生借助想象明晰两条直线相交和不相交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中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重在体现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学会抽象和描述概念,为后面学习画平行线和垂线以及研究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打好基础。
教材以“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会有哪几种情况?”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贯穿全课,突出了数学教学的开放性和探究性。
认识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动手操作画图;第二层次:分类想象辨析;第三层次:抽象概括概念;第四层次:举例加以验证。
在此过程中渗透分类思想,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二、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建立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
2.在观察、分类、想象、概括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分类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从实物中抽象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出示主题图,一步步抽象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初步建立平行与相交概念的表象。
(二)动手画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活动:
想一想,任意画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是什么样呢?会有多少种情况呢?想好了,就把你想到的情况在白纸上画下来。
提示:
1.用准备好的笔和直尺画一画。
2.把想到的情况尽可能画出来。
展示:
(三)分类中感悟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探究分类标准
展示:
(1)按照是否有接触来分类,分成有接触、快要接触、没有接触这三类。
(2)理解接触是什么意思?找一找两条直线在哪接触了。
(3)揭示相交的概念。
说明实际上是按照是否相交来分类的,分成相交、快要相交、不相交这三类。
互动:
(1)有不同分类标准和结果的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认为快要相交的情况应该放到相交的那一类里。
(2)延长情况⑤和情况⑦中的两条直线,学生也找到自己的作品中这种快要相交的情况,然后将两条直线延长。
帮助学生理解这样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也是相交的。
(3)延长情况②和情况③中的两条直线,学生发现这两个作品中的两条直线延长之后也是不相交的。
(4)确定统一的分类标准,按照是否相交来分类,分成相交、不相交两类。
反思:
通过生生交流,确定出统一的分类标准之后,学生查看自己的分类结果,进行反思调整。
2.认识平行线
(1)像情况②和情况③中的两条直线,在数学上还有自己专门的名字,叫做互相平行。
(2)揭示平行线的概念。
(3)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平行线的理解。
3.认识垂直
(1)产生分类需求。
引导学生观察相交的这些作品,学生产生分类研究的想法。
(2)确定分类标准。
互动交流,确定分类的标准。
学生观察、测量后会发现情况⑥和情况⑨中的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是直角,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其它作品中的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都是有两个锐角和两个钝角。
(3)认识垂直。
揭示垂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4.理解垂直和相交的从属关系
动态演示一条直线进行旋转的过程,学生观察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当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夹角是直角的时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体会到垂直是相交中的特殊情况。
5.沟通平行、相交、垂直之间的关系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先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是否相交为标准分成了相交和平行这两类。
而垂直又是相交中的特殊情况。
(四)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
课件演示生活中平行与垂直的现象,如:地砖、练习本、尺子、十字路口、桌面等。
学生欣赏平行与垂直带给我们的美和实用价值。
(五)作业
这些图形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学习了平行与相交的知识,就又多了一个认识它们的视角,对他们的了解也变得更加深入了。
课下就请你在图中找到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线段。
(六)总结回顾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能够主动思考、认真倾听、不断反思,相信大家对平行与相交的知识有了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