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浸润心灵书香滋养人生 - 淮安市繁荣小学
让经典文化浸润心灵

让书香浸润心灵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文明的终生伴侣;读书,是滋润人生的最好营养。
读书能让浓郁书香溢满校园,增添人文气息;让年轻心灵徜徉书海,积淀智慧金砂!我们爱读书,因为书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我们爱读书,因为书为我们展现了精彩缤纷的世界;我们爱读书,因为书能让我们了解世界悠久灿烂的文化。
读书,愉悦身心,让人智慧!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能使学校成为充满思想、个性和智慧的校园,给教师注入成长的动力和自信的勇气,为学生夯实成才的基础,塑造健全的人格,真正成为师生不断进取的精神家园。
年轻的南关小学勇立潮头,大胆探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理念:办阳光教育,让学生快乐成长。
在这一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开发实施了阳光诵读校本课程系列,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学校注重发挥经典文化载体特有的启迪、渗透作用,让师生与经典为伴,不断从经典文化中吸取养分,获得提升。
面对浩如烟海的巨著名篇、灿若星辰的大贤伟人、犹如天籁的乐章神曲、千古传诵的美文名言,我们见到的,读到的,能为学生提供的少之又少,但我们抱着敬畏之心和敬仰之情,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呈现最好的最经典的最有用的精神食粮,创造最好的条件,提供最大的方便和时间,从而让学生尽可能地感受文化的脉搏,体会文化的神韵,贴近文化的博大和深邃。
古语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也就是说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取其精要;唯有积累深厚,方能有所创新。
读书之星的评选只是一个开端,一种启迪,一种引领。
期望我们南关小学的孩子们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中滋养阳光的心态,期望我们对经典的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和需要,让经典走向经常,从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中收获更多的美德与智慧。
与大师对话,与经典同行,在优秀文化的沁润和滋养中,确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提升审美品位和人文素养,为人生的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的同学中已经有很多人与书结成了最亲密的伙伴,他们有方法,有心得,有积累,有进步,有恒心,他们是南关小学孩子们中读书学习方面名副其实的今日之星。
国学精华浸染童年 诗文经典润泽人生——江苏省淮阴实验小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剪影

国学精华浸染童年诗文经典润泽人生——江苏省淮阴实验小
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剪影
佚名
【期刊名称】《江苏教育:小学教学》
【年(卷),期】2015(0)7
【摘要】诗香浸润我们的心扉,经典成就我们的未来。
江苏省淮阴实验小学以"滋天性,润童心"为校训,持之以恒地开展尚美经典诵读和尚美传承阅读活动。
学校编印了尚美语文经典诵读读本,一至六年级分别诵读《三字经》《弟子规》《成语》《唐诗》《宋词》《论语》,并作为语文课前三到五分钟互动学习的内容。
每月阅读一本不少于二十万字的名著,每个月评比一次星级班级和读书大王。
学校加强诗香校园建设,先后建成了必成广场、中华诗词长廊。
【总页数】1页(P81-81)
【关键词】经典诵读;《三字经》;活动剪影;一本;互动学习;《弟子规》;诗教;三到;国学经典;世界读书日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3
【相关文献】
1.诗文氤氲校园经典润泽人生——湖南省衡东县迎宾完小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经验介绍 [J], 刘秋平
2.书香飘满校园,忠义润泽人生——江苏省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新忠义”经典诵
读活动回眸 [J], 李真;
3.诵读经典润泽心灵——《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推进教育和谐》国学课题总结 [J], 庄严
4.诵读国学经典成就炫彩童年——浅谈小学经典诗文诵读的现状及策略 [J], 冯桂梅
5.经典照亮童年书香伴随成长——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掠影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阅读润泽心灵,书香氤氲校园

阅读润泽心灵,书香氤氲校园摘要:书籍是学习的良师益友,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弘扬校园阅读文化,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是建设有思想、有内涵的校园精神文化的必要举措,更是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书香校园的建设必须立足于书香环境建设,深入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让好书浸润心灵,书香萦绕校园。
文章分享了推进校园阅读、建设书香校园的有益经验,和广大教育同仁商榷。
关键词:书香校园;阅读活动;校园精神文化;阅读环境21世纪已经进入全民阅读时代,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个人综合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
“阅读要从娃娃抓起”,必然需要从学校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通过书香校园建设来为“娃娃”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2017年,福建省莆田市教育局成立加强中小学阅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中小学阅读工作办公室和阅读中心指导组,旨在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建设教育强市。
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福建省莆田市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华林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也顺应阅读时代潮流,积极开展校园阅读活动,在书香校园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书香校园建设的环境支持环境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书香校园建设的前提是书香校园环境的建设。
正如有位哲人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
”为了营造书香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场所和环境,我校加大了对图书室的建设力度,新建学生阅读活动中心,并且在图书室藏书的引进与购买、更新与维护方面加大了资金和人力投入,极大地丰富了图书室的藏书种类,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阅读选择空间。
学校还将逐步加大数字化图书馆的打造力度,加强数字阅读的软硬件建设,以为学生提供更方便的图书检索和借阅渠道,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在外部环境建设上,我校充分利用宣传窗栏、书香角、校园广播、长廊楼道等进行书香校园建设的宣传。
例如,在教室前班级文化窗上张贴名人名言挂图;在楼道展示书画作品;在教学楼设置教育格言和警句走廊;开辟图书角、艺术文化长廊,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受到教育和熏陶,更好地实现学校“处处皆育人”的文化建设目标。
读书经验交流活动--《阅读》

读书活动经验交流阅读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修养,拓展人生;阅读可以丰富生活,增长知识,愉悦身心。
我们认为:只有每位教师和学生都觉得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的时候,才会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书香校园的建设。
为此我校将教师读书、学生读书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校园——教师——学生——家长”四位一体的阅读文化体系。
播撒读书的种子,强化阅读理念,营造阅读氛围,构建阅读课程,开展阅读活动?努力使阅读成为师生的自觉习惯,成为师生的生活方式。
一、翰墨飘香,承载梦想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要让读书真正成为最能让师生津津有味的精神食粮,就得让书的香气像花香一样弥漫到学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静心阅读,感受文字之美;体验情境,尽享读书之乐!品读经典,传承文明;欣赏美文,陶冶情操!经典故事,引导师生不断学习、不断奋进;时时处处营造书香的氛围,师生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深深地滋养着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孩子。
二、发展个性,涵养人格著名学者朱永新教授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一个民族阅读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阅读水平的高低,没有高水平、好阅读的教师,也就不会培养出高水平、好阅读的学生。
”承担着立人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读书。
唯有读书,才能让教师更加丰富;唯有读书,才能让教师更具魅力;唯有读书,才能让课堂更加多彩。
读书,让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思想更加厚重;人格得到升华!教师读书更为书香校园的建设扎好根,立好茎。
三、浸润书香,滋养心灵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则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
在开展的大阅读活动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唤醒着学生,让读书融进学生的精神生命,滋养他们的心灵。
四、沐浴书香,精彩生活学校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地方,家庭是孩子栖息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学校是孩子一生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将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书香浸润心灵,阅读点亮人生

书香浸润心灵,阅读点亮人生
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学习,它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认知能力,更能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书中所蕴含的灵魂,能够浸润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无尽
的乐趣。
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它不仅能够给我们带来平静、冥思的感觉,更能够让
我们忘却生活中的烦恼,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阅读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收获,它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和文化,更能够提升我
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从阅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化,掌握不同的知
识领域,并且从中学习到成功的秘诀和人生的智慧。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是慢慢地沉浸在其中,体验其中的情节和氛围,理解
其中的道理和哲理,体悟其中的精神和思想。
只有这样,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真
正地领悟到书中所蕴含的精神和文化价值,从而增强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阅读是一种通向知识的大门,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知识内容,让我们能够从中
学习到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和知识领域。
同时,阅读也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潜质和能力,带来人生的转变和成功的机会。
因此,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阅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我们的心灵定下了博大精深、厚重且长远的基础。
总之,阅读能够点亮人生,丰富我们的知识和文化,提升我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让
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更加自信、自在、自强。
让我们珍惜每一次的阅读机会,让书香浸润
我们的心灵,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有价值追求的人,展现更充实有意义的人生。
书香浸润心灵阅读陪伴成长作文

书香浸润心灵阅读陪伴成长作文书房里飘着淡淡的书香,这是一种特别的味道,像是有无数个故事在空气中轻轻拂过。
小时候,我总喜欢窝在沙发里,翻看那些封面有点儿褪色的旧书。
记得有一次,我拿着一本《小王子》,正看得入迷,妈妈走过来,笑着问:“你是不是又在和小王子一起冒险了?”“嗯,”我抬起头,一脸认真地说,“我在跟他一起探讨宇宙的奥秘呢!”妈妈笑了笑,拍拍我的头:“书香真的能把人带到另一个世界。
”上学的时候,我有一个好朋友小李。
他也是个爱看书的人,每次一起聊天,基本都是在讨论各种书籍的情节。
我记得有次,我跟他聊《哈利·波特》的时候,我们俩争论了个不可开交:“你觉得赫敏聪明还是妙丽厉害?”小李摊开双手,一脸严肃地说:“赫敏绝对更厉害,她的知识面广得让人恐惧!”我眨巴着眼睛反驳道:“不对不对,妙丽那种勇气和决断力才是关键!”我们争了个不可开交,但最后都笑了。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书籍像是一个无形的朋友,特别是在烦恼的时候。
那时,我的生活似乎被琐事压得喘不过气来。
一个周末,我坐在书桌前,决定读一本厚厚的经典名著。
翻开书页的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作者在耳边轻声细语,讲述那些人生的智慧。
慢慢地,那些烦恼仿佛被书中的文字吸走了,心情也变得舒畅起来。
书香真的能浸润心灵,让人变得更加从容。
就像有一次,我在图书馆遇见了一个看起来很沮丧的同学。
我跟他聊了几句,他说自己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而感到无比疲惫。
我就推荐给他一本励志的书,他拿着那本书,眼睛亮了起来:“谢谢你,这本书的封面看起来就很有力量感!”阅读的陪伴让我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了很多东西。
记得小时候,我和哥哥总爱一起看《西游记》。
每次看到孙悟空的精彩表现,我们俩都忍不住大笑。
哥哥总会模仿孙悟空的口气,一边摆弄着“金箍棒”,一边说:“妖怪们,我来也!”笑得我们俩肚子都疼了。
到了现在,我依然觉得书籍是成长路上的好伙伴。
无论是感受到挫折还是体验快乐,书中的文字总能给我带来新的视角和思考。
经典浸润心灵 书香滋养童年——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实践思考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兴趣;文化素养;小学生【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0)21—0124—02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就提出“把整本书做主体,把单篇短章做辅佐”[1],但遗憾的是这种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思想并未引起教育界的足够重视。
历史发展到今天,阅读已被全世界所重视,2011年出版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语文学习的关键在于阅读,而阅读效果的达成又离不开整本书的阅读,整本书的阅读是改善当下碎片化、浅表化、快餐式阅读的良药,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
一个学生如果在中学之前还没有养成读整本书的习惯,进入大学乃至进入社会以后再去补救就很难了。
如今的基础教育阶段,一些学生不喜欢读整本书,成为教育的一大顽症,我们当然可以把青少年的阅读问题归咎于应试教育,但中国儿童的阅读起步晚,整本书阅读指导缺位,整本书阅读未能“挤进”课堂,长期处于课外和“散养”状态也是重要原因。
近年来笔者在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整本书阅读的启蒙阶段开展有趣、有意义的亲子阅读,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的整体框架中,实现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发挥教师的“引路人”和“监督人”作用,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保障阅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兴趣培养从早期亲子阅读抓起小学生书面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段在6~7岁,但这个时候他们识字量很小,难以独立阅读。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一个学生在入学的前一两年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到了高年级要让他热爱读书就会异常困难,甚至这种与书疏远的状况还有可能伴随他一生。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应要求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经常在家中与父母一起进行亲子阅读。
在学生识字不多,无法自己读书时,家长应该与学生共同阅读绘本,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促进听的阅读逐渐向书面阅读转化。
书香溢满校园经典浸润人生演讲稿(精选5篇)

书香溢满校园经典浸润人生演讲稿(精选5篇)演讲稿1:书香溢满校园,培育经典人生尊敬的校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学生,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书香溢满校园,培育经典人生”。
书香溢满校园,意味着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我们学校有一个图书馆,馆内陈列着各类优秀的图书。
我们可以在这里找到文学名著、科学百科、人物传记等等。
馆内的书籍数不胜数,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
书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们告诉我们历史的发展,让我们感悟生命的意义,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
经典浸润人生,意味着学校致力于传承和弘扬经典文化。
从小,我们就接触到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
这些作品塑造了众多优秀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丰富的人性和智慧的结晶。
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经典,我们可以得到启迪,了解到世界的复杂和真谛,掌握和运用人生的道理和智慧。
同学们,书香溢满校园和经典浸润人生正是我们成长的桥梁,它们不仅培养我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还传递给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
因此,我们要珍惜这个机会,努力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有思想有人格的人。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书香在校园里飘扬,培育经典人生!谢谢大家!演讲稿2:书香溢满校园,伴我成长尊敬的校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中学的学生,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的主题:“书香溢满校园,伴我成长”。
书香溢满校园,意味着学校给予了我们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术氛围。
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是一个宝藏,里面蕴藏着无数珍贵的经典著作。
每当我走进那里,就仿佛进入了一个知识的海洋。
我可以选择任何一本我感兴趣的书籍,沉浸其中,与作者的思想交流。
这种体验让我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和力量,帮助我不断成长。
经典浸润人生,意味着学校通过经典文化的教育,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我们学校的课程中注重了经典著作的学习和解读。
我们读过《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作品,他们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故事情节,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和哲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中华经典为学生人生奠基
淮安市繁荣小学是“江苏省中华经典诵读基地学校”“江苏省诗教先进单位”。
早在2007年我校就在学生中开展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唐诗宋词”等为主要内容的经典诵读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传承中华经典文化,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基,努力建设“学生有书生气,老师有书卷气,学校有书香气”的书香校园。
我们的做法是:
一、建立机制,落实措施。
经典诵读活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建立机制,形成制度,对活动有序深入开展是十分重要的。
为此,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制订诵读计划,精选诵读内容,保证诵读时间,开展教学研究,组织多样活动,保证诵读活动有序开展。
我们坚持学生全员参与,只要诵读,就一定有收获;坚持做到诵读经典不增加学生负担,不布置笔头作业;创新诵读形式,将诵读经典与朗诵、写字、文体活动等校园活动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素质。
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学校在校园大环境、班级小环境、课程软环境中,努力探索营造能与孩子对话的经典诵读环境,让校园“处处皆经典,无处不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教学楼的楼梯、走廊、墙壁、橱窗、教室随处可见历史典故、经典诗词、名人名言;校园经典文化长廊更是把师生引向书香世界。
每年一次的成果展示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通过舞蹈、书画、朗诵等形式再现经典名篇震撼
感人的魅力,学生的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表演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学生在校每天有读书时间,每周有诵读课,走进校园,朗朗的读书声,浓浓的书香文化氛围会让你陶醉。
三、专家引领,培养队伍。
教师是经典诵读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文化素养直接关系活动效果。
为提升教师素质,学校购买了许多教师阅读书籍,成立“荣乐轩”教师读书社,组织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活动。
开展教师朗诵比赛、诗词创作比赛、经典诵读赛课,每年组织一次经典诵读公开研讨活动等。
邀请教育专家成尚荣、王栋生、李庆明,电视台主持人、诗词协会专家等来校对教师进行面对面培训。
组织教师到山东、河南、深圳、浙江、南京、扬州、海门、无锡等地参观学习,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经典诵读骨干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四、编写教材,落实课程。
经典诵读是我校语文课程校本化建设一次尝试。
我们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诵读目标,精选诵读内容,编写实施计划,落实教学时间,探索教学模式,经过多次修改编写了一套《经典诵读》教材,保证了经典诵读顺利有序进行。
为了保障经典诵读的时间,每周开设一节经典诵读课。
我们还适时地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结合。
与写字结合,开展古诗词书写比赛;与计算机课结合,设计经典诵读电子小报;与美术课结合,开发美术剪纸校本课程;与音乐相结合,唱响古诗词;与体育相结合,丰富了大课间活动。
五、文以载道,健康成长。
经典诵读带给我校师生的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
诵读经典,对学生道德品行、性情气质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
孩子们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中懂得了母爱;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中懂得了珍惜时间;从“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中学会了尊重;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懂得了读书的重要。
妈妈病了,孩子知道问寒问暖。
孩子是在践行“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经典诵读像一阵和煦的风,清新的雨,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在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精神得到升华。
教师在经典诵读中,能力素养得到了提升,变得更加宽容大度,心灵更加阳光,工作更有思想,发展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
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说: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
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我们将以这次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发挥学校优势,小手拉大手,推动中华经典进家庭、进社区,为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