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时差和自由时差的计算共35页
工作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简易方法

项目组织与管理和实物课程的考试都会涉及网络图的计算,双代号时标网络图自由时差和总时差的计算是经常考到的,我在学习中总结了一些简单的分析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快更准确的解决双代号时标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
一、自由时差,双代号时标网络图自由时差的计算很简单,就是该工作箭线上波形线的长度,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很容易忽略,如下图:其中E工作的箭线上没有波形线,但是E工作与其紧后工作之间都有时间间隔,此时E工作的自由时差为E与其紧后工作时间间隔的最小值,即E的自由时差为1。
二、总时差。
双代号时标网络图总时差教材中的计算公式=紧后工作的总时差+本工作与该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所得之和的最小值这样计算起来比较麻烦,需要计算出每个紧后工作的总时差,我总结的简单的方法如下:计算哪个工作的总时差,就以哪个工作为起点工作,寻找通过该工作的所有线路,然后计算各条线路的波形线的长度和,波形线长度和的最小值就是该工作的总时差。
还是以上面的网络图为例,计算E工作的总时差,以E工作为起点工作,通过E工作的线路有EH和EJ,两天线路的波形线的和都是2,所以此时E的总时差就是2。
再比如,计算C工作的总时差,通过C工作的线路有三条,CEH,波形线的和为4;CEJ,波形线的和为4;CGJ,波形线的和为1,那么C的总时差就是1。
已知工作A的紧后工作是B和C,工作B的最迟开始时间为14,最早开始时间为10;工作C的最迟完成时间为16,最早完成时间为14;工作A的自由时差为5天,则工作A的总时差为()天。
A. 5B. 7C. 9D. 11这道题目的解析:工作B的最迟开始时间为14,最早开始时间为10得出A最早完成时间为10;A最早完成时间为10,工作C的最早完成时间为14,得出C工作持续4天;C工作持续4天,工作C的最迟完成时间为16得出C的最迟开始时间为12;C的最迟开始时间为12,B的最迟开始时间为14,得出A的最迟完成时间为12;工作A的自由时差为5天,A最早完成时间为10,A的最迟完成时间为12,得出总时差为7。
总时差和自由时差的计算

3 自由时差=紧后最早开始时间—本工作 最早完成时间。
二、双代号网络图六时参数
最早开始时间ES 最迟开始时间LS 总时差TF 最早完成时间EF 最迟完成时间LF 自由时差FF
三、六时参数计算简易
A上(ES) B上(LS) 总时差(TF) A下(EF) B下(LF) 自由时差(FF)
双代号网络图参 数计算简易方法
一、非常有用的要点:
1、任何一个工作总时差≥自由时差 2、自由时差等于各时间间隔的最小 值(这点对六时参数的计算非常用)
3、关键线路上相邻工作的时间间隔 为零,且自由时差=总时差 4、在网络计划中,计算工期是根据 终点节点的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
1 总时差=最迟完成时间—尚需完成时间。 计算结果若大于0,则不影响总工期。 若小于0则影响总工期。
最迟完成(LF)、最迟开始(LS)时间计算
0
3
1
A
3
3
8
2
B
5
88
15 15
3
D
5
7
02
68
C
4
6
C工作最迟完成(LF)=紧后D工作的最迟开 始时间=8 C工作最迟开始(LF)=本工作最迟完成-本 工作持续时间=8-6=2
最迟完成(LF)、最迟开始(LS)时间计算
0
3
1
A
3
33
88
2
B
5
88
15 15
最迟完成(LF)先计算最迟完成
从结束点往开始点做
1、终点工作的完成时间(LF)= 总工期=终点工作节点中最大的 最早完成时间(EF)
2、下一个工作最迟完成时间(LF) =上一个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LS)
二建自由时差和总时差的计算方法

二建自由时差和总时差的计算方法1.什么是时差?时差,简单地说是指两地之间的时间差异。
由于地球在24小时内自转一周,而人类为了方便起见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一小时。
因此,我们在跨越不同的时区时,需要根据所在位置和目的地的时区差计算出时差。
2.什么是自由时差?自由时差又叫随意时差或任意时差,是指从一个时区到另一个时区所需的时间差,与不同的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有关,且没有固定规律。
例如,从北京时间9点到纽约时间12点的时差为15小时,但从北京时间10点到纽约时间13点的时差为14小时。
3.自由时差的计算方法计算自由时差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出发地和目的地的时区差、出发和到达时间的差异以及日期的变化。
下面以北京时间为例,介绍计算自由时差的方法:1.确定出发地和目的地的时区差。
以北京(UTC+8)到旧金山(UTC-7)为例,时区差为15小时。
2.确定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在计算时需要将时间转换为24小时制,并将小时数与时区差相加。
例如,从北京时间9点出发,飞行10小时到达旧金山,到当地时间19点。
根据时区差计算,北京时间的19点减去15小时,得到旧金山当地的4点。
因此,自由时差为19-4=15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自由时差的计算方法较为繁琐,容易出现计算错误。
因此,在处理时差问题时,最好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时区转换器或应用程序等。
4.什么是总时差?总时差是指到达目的地时,真实经历的时间与起飞时间的时间差。
在计算总时差时,需要考虑自由时差、飞行时间以及在目的地所处时区的变化等因素。
5.总时差的计算方法总时差的计算方法相对比较简单,只需要将出发时间与到达时间转换为相应的24小时制时间,并计算时间差即可。
例如,从北京时间9点出发,飞行13小时到达纽约,到当地时间22点。
根据时区差计算,北京时间的22点减去12小时,得到纽约当地的10点。
因此,自由时差为22-10=12小时,总时差为13+12=25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在跨越多个时区或日期变更时,总时差可能会更加复杂,需要进行更加精确的计算。
二建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公式

二建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公式
二建总时差和自由时差是在工程测量中常常涉及到的概念。
总时差是指在测量过程中考虑了所有影响因素后的实际时差,而自由时差是指在理想条件下的时差。
对于二建总时差的公式,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总时差 = 观测时差 + 系统误差 + 个人误差 + 环境影响。
其中,观测时差是通过实际测量得到的时差值,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设备等系统性因素引起的误差,个人误差是由于观测者个人技术水平和主观能动性引起的误差,环境影响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误差。
而关于自由时差的公式,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自由时差 = 观测时差 + 系统误差。
自由时差只考虑了观测时差和系统误差,而没有考虑个人误差和环境影响。
在工程测量中,我们通常会对总时差和自由时差进行分析和计算,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通过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际测量结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双代号时标网络总时差自由时差计算

双代号时标网络总时差自由时差计算双代号时标网络是一种有效的项目管理工具,可以用于规划和执行项目任务。
在这个网络中,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任务的时间参数都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来。
总时差和自由时差是双代号时标网络中两个重要的时间参数,对于项目管理者来说,理解它们的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总时差(Total Float)是指在不影响项目结束日期的前提下,任务可以延迟的最长时间。
在双代号时标网络中,总时差的计算方法是:将任务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晚开始时间相减,得出总时差。
计算总时差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任务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晚开始时间。
最早开始时间是指所有前置任务都已完成,任务可以开始的最早时间。
最晚开始时间是指在不延误项目结束时间的前提下,任务可以开始的最晚时间。
2.计算总时差。
总时差 = 最晚开始时间 - 最早开始时间。
自由时差(Free Float)是指在不影响紧后任务的前提下,任务可以延迟的时间。
在双代号时标网络中,自由时差的计算方法是:将任务的最早结束时间和最晚结束时间相减,得出自由时差。
计算自由时差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任务的最早结束时间和最晚结束时间。
最早结束时间是指所有前置任务都已完成,任务可以完成的最早时间。
最晚结束时间是指在不延误项目结束时间的前提下,任务可以完成的最晚时间。
2.计算自由时差。
自由时差 = 最晚结束时间 - 最早结束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在双代号时标网络中,每个任务都有两个时间参数:一个是最早开始/结束时间,一个是最晚开始/结束时间。
这两个时间参数的计算方法会因为任务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同时,总时差和自由时差也不是越大越好,而是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在实际应用中,双代号时标网络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控制项目进度,从而更好地实现项目目标。
通过计算总时差和自由时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任务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从而更好地规划和执行项目任务。
双代号时标网络图总时差和自由时差的计算方法

、自由时差,双代号时标网络图自由时差的计算很简单,
就是该工作箭线上波形线的长度,
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很容易忽略,如下图: 其中E 工作的箭线上没有波形线,但是 E 工作与其紧后工作之间都有时间间隔,此时 E 工
作的自由时差为
E 与其紧后工作时间间隔的最小值 ,即E 的自由时差为1。
二、总时差。
双代号时标网络图总时差教材中的计算公式
=紧后工作的总时差+本工作与该 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所得之和的最小值
这样计算起来比较麻烦,需要计算出每个紧后工作的总时差,我总结的简单的方法如下:
计算哪个工作的总时差,就以哪个工作为起点工作,寻找通过该工作的所有线路,然后计算 各条线路的波形线的长度和, 波形线长度和的最小值就是该工作的总时差。
还是以上面的网 络图为例,计算 E 工作的总时差, 7 K 9 10 H 12 H 14 t IM )
1
1
以E工作为起点工作,通过E工作的线路有EH和EJ,两天线路的波形线的和都是2,所以此时E 的总时差就是2。
再比如,计算C工作的总时差,通过C工作的线路有三条,CEH,波形线的和为4; CEJ, 波形线的和为4;CGJ,波形线的和为1,那么C的总时差就是1。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总时差与自由时差计算方法总结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总时差与自由时差计算方法总结在项目管理中,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是一种常用的项目计划工具。
它通过将项目的活动按照顺序和并行的关系进行绘制,将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清晰地表示,帮助项目团队有效地进行项目计划和控制。
在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中,常常需要计算总时差和自由时差,以评估项目的进度。
总时差是指从项目开始到项目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它是活动最早开始时间与最晚结束时间之间的差值。
总时差的计算方法如下:1.首先,确定每个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结束时间。
最早开始时间是从项目开始到该活动开始的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是从项目开始到该活动结束的时间。
2.然后,确定每个活动的最晚开始时间和最晚结束时间。
最晚开始时间是该活动开始时,项目仍然能够按时完成的最晚时间,最晚结束时间是该活动结束时,项目仍然能够按时完成的最晚时间。
3.最后,计算每个活动的总时差,即最晚结束时间减去最早结束时间。
如果总时差为负值,表示该活动是项目的关键路径活动,项目的完成时间将受到该活动的限制。
如果总时差为正值,表示该活动可以更灵活地进行,不会对项目的完成时间产生影响。
自由时差是指活动可以延迟的时间,而不会对项目的完成时间产生影响。
自由时差的计算方法如下:1.首先,确定每个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结束时间,以及最晚开始时间和最晚结束时间。
2.然后,计算每个活动的自由时差,即最晚开始时间减去最早开始时间。
自由时差越大,表示该活动可以灵活地进行,不会对项目的完成时间产生影响。
自由时差越小,表示该活动的时间控制越紧,需要更加关注以免对项目产生延迟。
总时差和自由时差的计算是项目计划和控制中的重要指标,它们可以帮助项目团队确定项目的关键路径活动和可延迟活动,以及项目的风险和可控性。
通过合理地控制总时差和自由时差,项目团队可以更好地进行项目规划和资源调度,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
总时差和自由时差的公式

总时差和自由时差的公式总时差和自由时差是物理学中用于描述光在空间传播中的概念。
其中总时差是指光线从一个地点传播到另一个地点所经过的时间差,而自由时差则是指光线在真空中传播的时间差。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总时差和自由时差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计算公式。
首先,让我们来介绍总时差的概念。
总时差是指光线从一个观测点传播到另一个观测点所经过的时间差。
当光线传播时,它会受到不同介质的折射和反射等影响,导致光线传播的速度发生改变。
这种速度的变化会导致光线的传播时间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总时差。
为了计算总时差,我们需要知道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以及观测点之间的距离。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折射率越高,光线传播速度越慢。
因此,在不同介质中,光线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假设我们有两个观测点A和B,它们之间的距离为L。
光线从A点传播到B点,经过了不同介质,经历了不同的折射和反射,然后到达了B点。
设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1、v2、v3等。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总时差:总时差=(AB的长度/v1)+(BC的长度/v2)+(CD的长度/v3)+...其中,AB、BC、CD等是光线从A点经过的不同介质界面的距离。
这个公式的核心思想是将总时差分割成不同介质的时差之和。
接下来,让我们来介绍自由时差的概念。
自由时差是指光线在真空中传播到另一个观测点所经过的时间差。
相对于介质中的传播,光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也是最常用来作为基准的速度。
因此,自由时差是光线在真空中传播的时间差。
自由时差的计算公式很简单自由时差=真空中的传播距离/光速其中,真空中的传播距离是光线从一个观测点传播到另一个观测点的实际距离,光速则是光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自由时差是总时差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光线在真空中传播时的时间差。
在总时差的计算中,我们需要考虑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而在自由时差的计算中,我们只需要考虑光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