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镀铬前工艺尺寸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表面镀铬工艺

表面镀铬工艺

1、铁件镀铬工艺流程:除蜡→ 热浸除油→ 阴极→ 阳极→ 电解除油→ 弱酸浸蚀→ 预镀碱铜→ 酸性光亮铜(选择)→ 光亮镍→ 镀铬或其它除蜡→ 热浸除油→ 阴极→ 阳极→ 电解除油→ 弱酸浸蚀→ 半光亮镍→ 高硫镍→ 光亮镍→ 镍封(选择)→ 镀铬2、锌合金镀铬工艺流程除蜡→ 热浸除油→ 阴极电解除油→ 浸酸→ 碱性光亮铜→ 焦磷酸铜(选择性)→ 酸性光亮铜(选择性)→ 光亮镍→镀铬3、不锈钢直接镀铬工艺1) 电化学除油→热水洗→冷水洗→浸酸活化(1ml/L HCL、10ml/L H2SO4,室温,半分钟;适用于自动线上不锈钢镀铬,不宜镀铜或镍)→水洗→镀铬。

2) 阴极电化学除油→清洗→阳极活化(10A/dm2)→直接镀铬。

3) 化学除油→清洗→阳极电化学除油(0.5A/dm2)→清洗→浸酸活化(1ml/L HCL、10ml/L H2SO4,室温,45S)→清洗→镀铬注:镀铬时,应先用是正常电镀时电流密度的1.5~2倍镀3~5分钟,然后再正常电流密度电镀,要尽量缩短各工序之间的过渡引起的停留时@@@@@@@@@@@@@@@@@@@@@@@@@@@@@@@@@@@@@@@@@@@@@@@@@@镀后处理知识1、前言镀后处理和镀前处理在金属的表面镀工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许多采用表面镀技术制造的产品出现缺陷往往都是由前处理或后处理不当造成的,有关前处理的知识在一般的电镀书中都有比较详细的叙述,但对镀后处理还没有文章进行过系统的论述,镀后处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镀层的耐腐蚀性能或者保持镀层原有的特性,其中最主要的镀后处理是除氢处理和钝化处理[1]。

为了提高镀层的抗腐蚀性能,一般都要同时进行除氢和钝化处理,有些还需要涂有机膜,如镀锌件目前一般要经过除氢和化学钝化处理,仿金电镀要经过化学钝化和涂有机膜处理[2]等。

2、镀后处理2.2钝化处理钝化处理是指在一定的溶液中进行化学或电化学处理,在镀层上形成一层坚实致密的、稳定性高的薄膜的表面处理方法,钝化使镀层的耐腐蚀性能进一步的提高并增加表面光泽和抗污染的能力。

镀硬铬工艺流程

镀硬铬工艺流程

镀硬铬工艺流程镀硬铬是一种将铬层电解沉积到基底材料表面的表面处理工艺。

镀硬铬能够提高基底材料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镀硬铬工艺流程:1. 准备工作:根据所需镀件的尺寸和要求,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和工具,如金属盖板、盐酸溶液、涂带和胶布等。

2. 清洗表面:将待镀件表面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污垢、油脂和氧化物等。

清洗方法包括机械清洗、酸洗和溶剂清洗等。

3. 预处理:在清洗后的表面形成铬层的催化层。

常用方法有化学镀、阴极阳极处理和火热处理等。

4. 表面处理:将镀件表面进行打磨和抛光处理,以去除表面的粗糙度和杂质,提高镀层的附着力。

5. 易中暗:通过钝化处理,将镀件负电极置于电解液中。

在电流的作用下,镀件表面的金属离子逐渐还原并沉积成为金属镀层。

6. 镀硬铬:将清洗干净的镀件放入镀铬槽中,连接电源,并通过调节电流和温度等参数,使铬离子在镀液中被还原并沉积在镀件表面。

7. 清洗和中和:镀硬铬后的镀件需要进行清洗和中和处理,以去除可能残留在表面的杂质和溶液。

清洗和中和的方法包括水洗、酸洗和中和碱液等。

8. 整理和检验:对镀件进行整理和检验,包括去除表面的氢气和碱液残留、检查镀层的平整度和厚度等。

9. 包装和运输:对检验合格的镀件进行包装,并按照要求进行运输。

包装材料要求防潮、耐酸碱和抗碰撞。

以上就是镀硬铬的工艺流程。

该工艺流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可能因不同的工件和要求而有所不同,但基本步骤大致相同。

镀硬铬工艺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要求严格,设备和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只有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并加强质量控制和品管环节,才能确保镀件的质量和性能达到预期目标。

镀铬工艺

镀铬工艺

镀铬工艺镀铬是泛指电镀铬镀铬有两种的,一种是装饰铬,一种是硬铬。

镀硬铬是比较好的一种增加表面硬度的方法,但是它的优缺点很多,所以好多情况下都没采用。

优点一,表面光洁度好,优点二,不会生锈,一点锈斑都不会有;三,镀的过程中原零件变形小。

四,如果零件尺寸不到位,可以通过加几丝铬来达到尺寸(如12楼所说的修补,当然了,这是优点,也是个缺点,所以要镀铬的零件都要放余量了)。

优点五,表面比较美观。

等等缺点一,价格高,不光镀的费用高,而且镀后还要再加工。

缺点二,不适合表面比较复杂的零件,缺点三,厚度太薄,一般只有0。

05-0。

15mm左右,缺点四,对零件表面的光洁度要求比较高。

等等镀硬铬一般采用比较多的是常在高温条件下使用的机械,如:模具等镀装饰铬顾名思义,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表面光亮、外形美观、防锈等等。

根据其目的来判断要镀那种铬1.铬酐浓度和硬度的关系在其它工艺条件相同的时候,铬酐浓度低时硬度高。

但浓度低,镀液变化快,不稳定。

2.硫酸含量和硬度的关系在正常的镀铬工艺规范中。

铬酐与硫酸的比值应该保持在100:1。

在其它浓度不变时,提高硫酸含量,铬层的硬度也相应增高。

但在二者比值为100:,再提高硫酸含量硬度值又会下降。

3.电流密度和硬度的关系在正常温度下,铬层硬度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而提高。

当电流密度达到一定极限时硬度趋向稳定。

4.镀铬液稳定和硬度的关系在较高温度(65~75℃)下,由稀溶液镀出的铬层比由浓镀液镀出的铬层硬度高15~20%;在较低温度(35~45℃)下,由稀溶液镀出的铬层比由浓镀液镀出的铬层硬度没有多大差别。

5.镀铬层厚度与硬度的关系一般硬铬镀层硬度是随厚度提高而提高的,硬度的最高值在㎜左右。

以后,即使在提高厚度,硬度也不会再增加。

6.铬镀层随着受热温度的提高,硬度显着下降。

本文所讲的非正常失效主要是指活塞杆在使用—年内即产生锈蚀及镀铬层的破坏。

我们发现,在同一工程中泄洪深孔油缸的活塞杆很快锈蚀了,可相同直径、长度还稍长的导流底孔的活塞杆却没有锈蚀,所以对这种活塞杆很决失效的真正原因应作深入的探讨。

21987172

21987172

的结构 中,有一些轴类 、套类 ,为了增大其 耐磨性 ,常
材料 4 钢,其局部示意图 ( 5 如图 1 )要求 : 点划线部分 必须镀硬铬,镀层厚度必须 00 00 m .3 .5 m,所以,机
加时就需要给出万能磨磨 至的最终量 即镀 前尺寸 ( 光 抛

常需要在其表面镀硬铬。但在设计中,往往给出的是镀
() 3
所以镀前  ̄6f 应磨至 j6 -:6 m ,5 2 7 I 5 o醯 。 2 im 5
x R ̄ 镀铬前工艺尺寸计算亦如此 t , L
例2 :小松压力机 E S3A—M 460 B的平衡缸体,其
局部示意 图如图 3 :
- 减环公 称尺寸 『 —— 卜 代表 上偏 差
要求 :点 划 线 代 表 的 面 镀 铬 ,镀 层 厚 00 .3 00m . m,材料 为 Q 3 ,按上述 理论 : 5 25
为减环。
分尺得到再度利用。 ② 此检具一次制造长期使用,节约了大量的工装制
造 费用 ,每年可节约成本 5 万多元 。
()由式 () 3 1 、式 ( )求出 2
Z2= F —Z1 3 5 =1 2. mm
寸 ( 这些尺寸常是由加工直接得到的) 。
增环 :凡其尺寸的增大 ,会使封 闭环 尺寸随之 增大
( )上下偏差 ,由式 ( ) 2 4 1 、( )有 :
的组成环 ( z表示) 用 。 减环:凡其尺寸的增大,反使封闭环尺寸随之减小 的组成环 ( ' 用 , 表示) 。
③ 在小砧与表头后方装有可调整位置的定位螺钉,
其 目的是限制工件径 向位 置 ,使小砧 和表头处 于密封槽
的直径位置 ,节约测量的时间。
(8。,J 08i ) = :8 :

镀铬表面处理标准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镀铬表面处理标准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镀铬表面处理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镀铬表面处理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表面涂层技术,通过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铬镀层,可以提高其耐腐蚀性能、装饰效果和机械强度。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家具、电器等领域,并对产品的外观质量和使用寿命产生重要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对镀铬表面处理标准进行全面概述和解释。

文章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引言、镀铬表面处理标准、常见镀铬技术和标准、镀铬表面质量检测方法和标准以及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整篇文章的背景和结构安排,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主题的重要性和文章内容布局。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提供有关镀铬表面处理标准的全面介绍和说明。

通过阐述镀铬工艺流程、表面性能要求以及常见的镀铬技术和标准,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该行业中相关知识,并为实际应用中的产品设计与生产提供参考。

此外,本文还将介绍镀铬表面质量检测的方法和标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镀铬表面处理标准的主要内容,并能够进行相关技术选择、产品设计与质量控制。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呈现一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以上是“1. 引言”部分的详细内容描述,请查阅。

如有任何进一步问题,请随时告知。

2. 镀铬表面处理标准2.1 定义与背景镀铬表面处理是指将铬金属镀覆在物体的表面,以提高其耐腐蚀性、耐磨性和装饰效果。

镀铬工艺常用于汽车零部件、家具、五金工具等领域。

2.2 镀铬工艺流程镀铬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准备工作(清洗、退火等)、活化处理(去除氧化物)、电解液配制(包括硫酸铜溶液等)、电解槽操作(包括阳极和阴极的安装)、电镀条件设定(温度、电压等参数调节)和后处理(漂洗、干燥等)。

2.3 镀铬表面性能要求镀铬表面应具备以下性能要求:- 厚度均匀且符合规定标准;- 良好的附着力,不易剥落或剥离;- 裂纹、孔洞及其他缺陷数量有限;- 满足所需的耐腐蚀性能,并能抵御氧化作用;- 具备较高的硬度,耐磨性优异;- 镀层光洁且无明显的污染或杂质。

零件表面处理工艺尺寸的计算

零件表面处理工艺尺寸的计算

( )在不 牺 牲 高温 性 能 的情 况 下 ,适 当 降低 淬 1 火 温度 能有效 遏 制 P对 材 料 的脆 化 效 应 ,从 而 改善 材 质的 冲击韧度 。 ( )淬火 时将 油 冷改 为水 淬 油 冷 ,提 高 了 冷却 2 能 力 ,促 进 了 贝 氏体 组 织 快速 充 分 地 转 变 ,能 有效
式中

H… 、H 、 …—— 最大 极 限尺寸 ;
日 、
— —


最 小极 限尺寸 。
( ) 内台 阶面 如 图 2 2 b所 示 ,日 ( 内台阶尺 寸 ,
最 终尺 寸 )为 封闭 环 ,H 待求 尺寸 ) 与 t( 层厚 ( 镀
度 )均 为增环 。 因为 = +
2 … =D +2 i t … 一D…
所以
d… = 一 一2… d
d … =d 一2 … ti
所以
h =( t +D 一D … ) 2 … 2 … /
h i=( ti+D a—D m ) 2 2 x i /
2 .工 艺渗 层 深 度 的 计 算 已知零件 的 最终 尺 寸 ( 3为 尺 寸链 简 图 ) 和 图 需要 保证 的 渗层 厚度 以及 零 件 最 终 尺 寸 之 前 的粗 加 工 尺寸 ,求粗 加工 后控 制 的渗层 厚度 。
度 )均 为增 环 。 因为 d = + d … 2…
di =d +2 …
剩余 的渗层厚 度 )为封 闭环 ,h ( 待求 尺 寸) 、D
( 最终 尺 寸 前 粗 加 工 尺 寸 ) 均 为 增 环 ,D ( 孔 直 内 径 ,最终 尺寸 )为减 环 。
匪为 j 2 =D t + ^ 一D… 2
处 理

电镀铬及表面处理

电镀铬及表面处理

H2SO4中用 二邻甲苯基硫脲
(阴离子型)(可适当加入Cl-)
溶解产物铁盐累积到一定程度会降低硫酸侵蚀速度。
通常控制铁含量<60g/L
08 2005 FH
电镀工艺学04-55
26
2 电镀前处理知识
电化学侵蚀 1 阳极侵蚀 硫酸或盐酸,主要靠阳极溶解 2 阴极侵蚀 硫酸,主要靠氢气冲击 3 弱侵蚀 通常为化学侵蚀,
08 2005 FH
电镀工艺学04-55
8
2 电镀前处理知识
氧化铝磨料
08 2005 FH
电镀工艺学04-55
9
2 电镀前处理知识 磨料粒度通常是按筛子的号码来划分的,筛子的号码则用 单位面积(平方厘米)上的孔数来表示,筛子的号码越大,筛 孔越小。人们以磨料能通过筛子的号码来表示该磨料的粒度。 用骨胶、牛皮胶、明胶作为粘结剂 通常将磨料分为三组:即粗磨:(20~40#铬后进行松孔处理,使铬层的网状
裂纹加深加宽。这种镀层具有贮存润滑油的能力,可以提高 零部件表面抗摩擦和磨损的性能,常用于承受较高压力的滑 动摩擦,如内燃发动机汽缸筒内壁、活塞环等。
(5) 黑铬 与其它上黑色镀层(如黑镍镀层)相比,有较高的
硬度,耐磨损及耐热性能好,而且有极好的消光性能。常用
铜及其合金 锌及其合金 铝及其合金 钢铁、镍、铬
08 2005 FH
电镀工艺学04-55
12
3 滚光、震动、离心: 滚光机 通常采用电机带动滚桶进行滚光
2 电镀前处理知识
08 2005 FH
电镀工艺学04-55
13
2 电镀前处理知识 震动机 采用带弹簧的偏轴机构产生震动、
旋转离心
08 2005 FH
(3)镀铬需采用较高的阴极电流密度,又由于阴极 及阳极之间存在大量的氢气及氧气,尽管铬酸的 导电性较好,仍需要采用大于12V的电源,而其他 镀种使用8V以下的电源即可。

镀铬的工艺流程

镀铬的工艺流程

镀铬的工艺流程镀铬是将金属表面覆盖一层铬层的一种工艺,常用于金属制品的表面处理,如汽车零部件、厨具等。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镀铬工艺流程。

首先,准备工作。

确定需要进行镀铬的金属制品,并进行清洗和去污处理。

清洗可以使用碱性溶液、除垢剂等,去污处理一般使用酸性溶液。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去除金属表面的油脂、氧化物和杂质,使得金属表面准备好接受镀层。

接下来,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方法有酸洗、电解抛光等。

酸洗是将金属制品浸入酸性溶液中,通过酸的腐蚀作用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层和杂质。

电解抛光则是利用电解原理,在电解液中通过正、负极的反应,使得金属表面得到抛光,提高表面平整度和光洁度。

接下来,进行电镀。

电镀是将金层沉积在金属制品表面的过程。

在镀铬工艺中,一般采用六价铬盐(如硫酸铬)作为电解质。

首先,将金属制品作为阳极(正极)放入电解液中,铬盐溶液中的Cr6+离子将还原为Cr3+离子。

同时,将铬板作为阴极(负极)放入电解液中,阴极上的Cr3+离子得到电子转化为金属铬,沉积在金属制品表面,形成铬镀层。

电镀的条件需要严格控制,例如电流密度、温度、pH值等。

其中,电流密度是调节电镀速度和厚度的重要参数,一般按照金属制品的尺寸、形状和要求进行调整。

温度的控制可以影响硬度和光泽度,通常在40-50℃之间。

pH值的调节可以改善镀层的均匀性和附着力。

最后,进行后处理。

将镀铬完成的金属制品进行水洗、中和、干燥等处理,以去除多余的电解液和杂质,并保证镀层的质量。

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抛光、打磨等处理,以增加光洁度和光泽度。

需要注意的是,镀铬过程中使用的铬盐及废水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和环境污染性,需要进行合理的处理和排放控制,以保护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健康。

总之,镀铬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制品表面处理工艺,通过准备工作、预处理、电镀和后处理等步骤,可以得到具有良好光洁度、硬度和耐腐蚀性的铬镀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件镀铬前工艺尺寸处理方法
在计算前我们先熟悉下列概念:
尺寸链:我们形象的把互相联系,且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封闭尺寸组合称为尺寸链环:尺寸链中每个尺寸的简称。

环分封闭环和组成环
封闭环:在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后间接形成的,其精度是被间接保证的尺寸(用
F表示)。

组成环:加工或装配时直接影响封闭环精度的尺寸(这些尺寸通常是由加工直接
得到得)
增环;凡其尺寸的增大,会使封闭环的尺寸随之增大的尺寸环(用Z表示)
减环; 凡其尺寸的增大,反之使封闭环的尺寸随之减少的尺寸环(用J表示)
各环公差尺寸,上下偏差的关系如下;
封闭环公称尺寸;F=∑Z-∑J
封闭环的上偏差;Fs=∑Zs-∑Jx 1
封闭环的下偏差;Fx=∑Zx-∑Js 2
封闭环的公差;&F=∑&Z-∑&J 3
F;封闭环公称尺寸
Z;增环公称尺寸
J;减环公称尺寸
S:代表上偏差
X:代表下偏差
据以上理论举两例如下;
例1:小松压力机E2S400-MB中滑块部的承压套,材料45#,其局部示意图如图1:点划线部分必须镀硬铬,镀层厚度0.03~0.05mm,所以机加时就需要给出万
能磨磨至的最终量即镀前尺寸(抛光一般不影响尺寸)。

1.画出尺寸链,以半径画,这里Z2(未知),Z1(+0.03/+0.05)(镀层),F=132.5(-0.028/-0.054)
2.确定增环,减环,封闭环 Z1、Z2为增环,F为封闭环
3.公称尺寸:F=Z1+Z2 Z2=F-Z1=132.5-0=132.5
4.上下偏差;由式1、2:Fs=∑Zs-∑Jx 即-0.028=Z2s+0.05 得;Z2s=-0.078
Fx=∑Zx-∑Js 即 Z2x=-0.084
5.由上知;镀前尺寸为:Z2=132.5(-0.078/-0.084) 即镀前尺寸为;265(-0.156/-0.168) ,所以265f7(-0.056/-0.108)镀前应磨至265(-0.156/-0.1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