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移动的背景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移动行业分析

中国移动行业分析

中国移动行业分析中国移动是中国电信业最大的运营商之一,也是全球移动通信业最大的运营商之一。

以下是中国移动行业分析。

一、市场概况中国移动的市场份额约为70%,是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领导者。

中国移动服务覆盖全国,拥有庞大的移动用户基数。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移动用户数超过9亿,移动通信渗透率也达到了约70%。

二、竞争环境中国移动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

与竞争对手相比,中国移动的用户数和市场份额都远远超过了其他运营商。

竞争对手在提供移动通信服务时面临一些挑战,如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资费、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等。

三、增长动力中国移动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首先,中国移动不断扩大4G网络的覆盖范围,提高网络速度和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上网体验。

其次,中国移动利用巨大的用户基数,推出各种手机套餐和增值服务,吸引用户继续使用并增加收入。

四、挑战中国移动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随着移动市场的饱和,新用户增长的速度逐渐减缓,因此如何吸引和保留现有用户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其次,随着5G网络的推出,中国移动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建设5G网络,以满足高速网络的需求。

此外,互联网和OTT服务的兴起也给传统运营商带来了竞争压力,中国移动需要不断创新和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来保持竞争优势。

五、未来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仍然具有较大的潜力。

未来,中国移动将继续推动4G网络的升级和覆盖范围的扩大,积极布局5G网络,提供更快速和稳定的移动通信服务。

同时,中国移动也将加大对互联网和OTT服务的投资和创新,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挑战。

总结起来,中国移动作为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领导者,面临着不少挑战和机遇。

随着移动市场的饱和和5G网络的到来,中国移动需要继续创新和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以保持竞争优势并继续增长。

中国移动环境分析

中国移动环境分析

返回
购买者讨价还价的 能力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购买商有两种是中国移 动代理点和广大消费群。代理点所购买的产品不 属于大量购买,则购买商的交易地位不高,而且 购买商相对分散 。 在该行业购买的业务属于基本无差别产品,无线 业务在通信和短信方面都具有,其他的业务均属 于辅助业务,所以移动公司的购买商在选择产品 时可以有多种选择。且购买商的利润很低 所以 综上所述购买商相对移动公司的讨价还价能力比 较高。
3.社会环境 从20世纪末到本世纪,人们逐步接受和认 识了“信息社会”的概念,“时间就是金 钱”的观念,在信息社会得到了最好的体 现。人们对于信息消费的态度和习惯悄然 发生了改变,而这种改变是一种适应信息 社会的反映,客观上也对电信企业的进一 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4.技术环境 在中国移动持续快速发展的几年时间内, 通信技术的演变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行业 发展前景不明朗。通信网与计算机网、广 播电视网呈现“三网融合”的趋势,以宽 带、分组交换为主要特征的IP电话技术、软 交换技术逐渐取代电路交换,对传统话音 业务的分流作用十分明显;IPTV,Wi-MAX, SKYPE等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多元 化的发展趋势带来了通信产品的多元化。
返回
新进入者的威胁
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 将逐步开放电信市场,未来极有可能 发达国家的电信公司陆续进入中国电 信市场。发达国家由于电信市场的开 放和竞争环境已日趋完善,企业已形 成一套科学和完善的体系,技术先进, 资金雄厚,使其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返回
替代品的威胁
中国移动开发WLAN无线宽带业务后腾讯QQ的手 机版就登陆中国市场。瓜分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 无限手机通信业务市场,随后中国移动公司则开 发出飞信业务与腾讯公司竞争。而当银行业务与 通信业务挂钩时,几乎所有的银行业务均可以再 手机上办理,这就影响了中国移动基本无限通讯 的业务收入,所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又开发 出新的产品手机钱包与网上银行竞争。 无线手 机上网业务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用户使用手机浏览 网页,查看新闻。而实体版的报刊杂志等均会影 响其无线手机上网业务,因而中国移动则开发出 手机报的业务与各大新闻网站和实体媒体媒体竞 争。

中国移动套餐营销策划方案

中国移动套餐营销策划方案

中国移动套餐营销策划方案一、市场背景分析1.1 中国移动的市场地位中国移动是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国内广泛的覆盖网络。

根据中国电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10月,中国移动的移动用户总数达到9.7亿户,占据了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

1.2 移动用户需求变化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用户对移动通信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用户对于通话、短信和流量的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流量的需求快速增长。

此外,用户对通信费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希望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通信服务。

1.3 竞争对手分析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是中国的主要移动通信运营商,与中国移动竞争激烈。

他们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套餐和服务,争夺中国市场的份额。

此外,随着互联网科技公司如腾讯和阿里巴巴进入移动通信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二、目标市场分析2.1 目标市场选择在中国,移动通信服务的主要用户群体是年轻人和移动办公人群。

年轻人对于流量和价值套餐的需求较高,而移动办公人群更注重通话和短信服务的质量。

因此,中国移动的套餐营销策划方案应该重点关注这两个目标市场。

2.2 目标市场需求年轻人更多地使用移动互联网服务,对流量的需求较高。

他们希望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很大的流量,并且还希望能够享受到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

移动办公人群则更注重通话和短信服务的质量。

由于职业需求,他们需要进行频繁的电话沟通和信息传递。

因此,他们希望能够获得稳定的通话和短信服务,并且通话质量好,信息传递快速可靠。

三、产品定位3.1 产品特点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中国移动的套餐产品应具备以下特点:- 高性价比:提供较低的通信费用,同时满足用户对通信服务质量和流量需求的要求。

- 流量优势:重点提供大容量流量套餐,满足年轻人对移动互联网服务的需求。

- 通话质量优势:提供稳定的通话质量和快速可靠的短信服务,满足移动办公人群的需求。

3.2 套餐定价套餐的定价应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定价进行合理的定位。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介绍和历史背景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介绍和历史背景

中国移动通信既是一个财务稳健、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盈利性公司,又是一个充满发展潜力、具有发展前景的持续成长性公司。面向未来,中国移动通信确立了“争创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中国移动通信全力实施“服务与业务领先”的近期战略重点,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新跨越,确保企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中国移动通信是国内唯一专注移动通信发展的通信运营公司,在我国移动通信大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移动通信已建成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综合通信网络。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列全球第一。截止到2003年底,网络已经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县(市),主要交通干线实现连续覆盖,城市内重点地区基本实现室内覆盖,GSM 移动电话交换容量达到2.22亿户,客户总数超过1.77亿户,与15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家移动通信运营商开通了国际漫游业务。目前,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是我国在境外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
企业管理规范化
开展管理创新,建立集团母子公司内部产权纽带关系,实行经营者绩效考核制度,推动以省(区、市)公司为单位的财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开展财产和债务惯例,控制财务风险。加大清缴欠费和清理不良资产的力度,核销非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
企业合作扩大
与14 个国家32家运营公司新开办了国际漫游业务,使得与中国移动开通自动漫游业务的国家和地区达到63个,运营公司达到116个。积极与国内其他电信企业展开合作,先后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宇通信等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适应移动互联网市场特点,推出具有共赢效应的"移动梦网创业计划",得到社会广泛响应。
中国移动通信是国内唯一专注移动通信发展的通信运营公司,在我国移动通信大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移动通信已建成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移动通信网络。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列全球第一。截至2004年底,网络已经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县(市),主要交通干线实现连续覆盖,城市内重点地区基本实现室内覆盖,客户总数超过2亿户,于184个国家和地区的235个运营公司开通了GSM国际漫游业务,与73个国家和地区的51个运营商开通了GPRS国际漫游,国际短信通达106个国家和地区的214家运营商,彩信通达4个国家和地区的14家运营商。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的PEST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的PEST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的PEST分析PEST分析报告: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本文档旨在对中国移动通信企业进行PEST分析,以评估其外部环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PEST分析主要涵盖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以及技术(Technological)四个方面。

一、政治因素分析政治因素对中国移动通信企业的经营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以下是政治因素的详细分析:1.1 政策:对通信行业的政策法规,例如许可证要求、频谱分配和竞争政策等,会直接影响中国移动通信企业的发展。

1.2 政治稳定性:政治稳定与否对企业的经营和投资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的变动、政策的调整等政治因素都需要被考虑。

1.3 法律法规:法律和法规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起到指导和约束作用。

例如,通信监管、竞争法和数据保护等法律,会对中国移动通信企业的业务运营产生影响。

二、经济因素分析经济因素对中国移动通信企业的发展情况至关重要。

以下是经济因素的详细分析:2.1 国内经济情况: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消费能力、劳动力资源等因素,会对中国移动通信企业的市场需求和规模产生影响。

2.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会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对于中国移动通信企业的资本投资以及融资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2.3 全球经济环境:全球经济形势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会对中国移动通信企业的国际业务和贸易产生影响。

三、社会因素分析社会因素对中国移动通信企业的市场需求和形象产生重要影响。

以下是社会因素的详细分析:3.1 人口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影响通信服务的需求,例如城市化、老龄化等社会趋势。

3.2 消费行为和需求:人们对通信服务的需求和消费行为在不断变化,例如移动支付、社交媒体和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对中国移动通信企业具有重要影响。

3.3 文化影响:文化价值观念变化对企业经营和市场定位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性逐渐加强。

中国移动行销整合方案

中国移动行销整合方案

中国移动行销整合方案一、前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中国移动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之一,不仅需要应对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还要适应用户需求日益多样化的挑战。

为了提高市场份额并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中国移动需要制定一个行销整合方案。

二、背景分析1.1 市场环境分析中国移动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其他移动运营商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同时,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不断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用户需求日益多元化,对通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2 竞争对手分析中国移动的竞争对手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它们也在市场份额和用户服务方面展开激烈竞争,各自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和增值服务,不断吸引用户的眼球。

1.3 目标受众群体分析中国移动目标受众群体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包括企业用户、个人用户、移动互联网用户等。

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需要提供不同的定制化服务和产品。

三、行销整合方案2.1 品牌定位中国移动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之一,应坚持“以人为本,科技为先”的发展理念。

强调用户体验,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和个性化的增值服务,打造品牌的信誉和口碑。

2.2 渠道分析中国移动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与用户接触,包括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

线上渠道可以通过移动应用、官网以及社交媒体等平台与用户进行互动;线下渠道可以通过实体店、营销活动等方式与用户接触。

2.3 产品策略中国移动应继续完善现有的通信服务体系,同时积极推进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发展,例如提供高速、稳定的移动网络服务、推出定制化的套餐服务等,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2.4 价格策略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中国移动可以提供不同的价格政策和套餐选择,以及个性化的服务定价。

同时要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竞争性定价,以吸引更多的用户。

2.5 促销策略中国移动可以通过多种促销手段吸引和留住用户,如推出送话费、流量的活动、合作推出联名套餐等,以及与各种机构合作提供会员福利等。

四、实施方案3.1 建立专业团队中国移动应组建一支由市场营销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负责整个行销整合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监测。

中国移动战略分析报告

中国移动战略分析报告

中国移动战略分析报告
中国移动是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强大的网络运营能力。

以下是对中国移动战略的分析报告:
1. 超大规模用户基础:中国移动拥有数亿的用户,市场占有率居于首位。

这为公司提
供了庞大的用户数据和市场份额,可以通过有效的市场推广和差异化服务来保持竞争
优势。

2. 高速网络技术:中国移动在4G和5G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可以提供更快速和稳定的移动通信服务。

这使得中国移动可以满足用户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并促进新
技术应用和创新。

3. 多元化业务发展:除了移动通信服务,中国移动还逐渐拓展到其他业务领域,如互
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

这有助于提高收入多元化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4. 优质客户服务和运营能力:中国移动注重客户服务,并不断提高用户体验。

他们具
有强大的网络覆盖能力和运维团队,可以及时解决用户问题,并提供高效的服务。

5. 合作伙伴关系:中国移动与国内外众多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这为公司提
供了更多的机会与其他行业的优秀企业合作,开展创新业务和产品。

6. 市场份额保持优势:中国移动通过具有竞争力的定价策略和优质的服务,保持了在
中国市场上的市场份额优势。

该优势使得公司能够稳定和持续地获取高质量的用户。

尽管中国移动在中国市场上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中国市
场竞争的加剧,中国移动需要继续推动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并积极应对新的市场变
化和技术发展。

此外,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也是一个关键问题,中国移动需要不断寻
找新的增长点和市场机会。

中国移动战略管理分析

中国移动战略管理分析

中国移动战略管理分析
一、中国移动市场环境分析
(一)竞争对手分析
中国移动作为中国第三大运营商,面临着多家竞争对手的挑战。

中国联通是中国最大的运营商,拥有超过2.37亿用户;中国电信在中国是最大的电信运营商,拥有2.42亿用户;中国移动是中国第三大运营商,拥有2.51亿用户。

不仅仅是运营商,中国移动还面临来自中国的低价卡服务提供商和互联网企业的挑战。

此外,中国移动还面临着来自全球的挑战。

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移动运营商,相互竞争,形成了一个全球竞争环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二)市场环境分析
中国移动是受中国政府直接控制的,以获得有利的租约和政府支持的优势。

然而,中国移动也将面对国家政策的变动及其带来的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民的收入也越来越高。

这为中国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条件,也为中国移动提供了更多的消费者机会。

此外,政府在消费者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政策,加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为中国移动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三)科技环境分析
中国移动的技术环境也正迅速发展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背景:
动感地带是中国移动通信为年轻时尚人群量身定制的移动通信客户品牌,不仅资费灵活,还提供多种创新的个性化服务,给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移动通信生活。

动感地带广告:
一直以来由周杰伦代言,2006年S.H.E、潘玮柏加盟组成“精彩5人行”,2009年热力兄弟加盟,成为的5+2组合。

2010年韩庚加盟,成为动感地带一员。

动感地带营销大事件:
2003年3月,中国移动推出子品牌“动感地带”,宣布正式为年龄在15~25岁的年轻人提供一种特制的电信服务和区别性的资费套餐。

2003年4月,中国移动举行“动感地带”(M—ZONE)形象代言人新闻发布会暨媒体推广会,台湾新锐歌星周杰伦携手“动感地带”。

2003年5~8月,中国移动各地市场利用报纸、电视、网络、户外、杂志、公关活动等开始了对新品牌的精彩演绎。

2003年9—12月,中国移动在全国举办“2003动感地带M—ZONE中国大学生街舞挑战赛”,携600万大学生掀起街舞狂潮。

2003年9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M—Zone网上活动作品在新加坡举办的著名亚洲直效行销大会(DMAsia)上,获得本届大会授予的最高荣誉——“最佳互动行销活动”金奖,同时囊括了“最佳美术指导”银奖及最佳活动奖。

2003年11月,中国移动旗下“动感地带”与麦当劳宣布结成合作联盟,此前由动感地带客户投票自主选择的本季度“动感套餐”也同时揭晓。

2003年12月,中国移动以“动感地带”品牌全力赞助由音乐电视频道(Channel[V])联袂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新闻传媒集团主办的“未来音乐国度一U and Me!第十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评选活动。

神州行:
品牌定位:自由、实惠、便捷、亲切、大众化。

品牌口号:“轻松由我”。

品牌主张:“神州行,我看行”。

代言人:葛优
全球通:(我能系列性广告)
2006年:王石;刘翔;贾樟柯
2008年与奥运接轨:邓亚萍
2004年《天下无贼》植入式广告
动力100(集团业务)广告为刘正导演作品
G3:
09年中国移动3G宣传片:四海一家
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3G山寨竞争性广告《我的3G我的团》
未来计划:
突围3G布局4G
目前,中国移动受制于TD-SCDMA技术劣势,终端数量相对较少,这反过来又限制了
技术普及,因此在3G发展上不温不火。

被寄予厚望的4G制式TD-LTE仍不成熟,开花结果尚待时日。

青黄不接之下,中国移动在一整年延续了突围3G,铺垫4G的发展态势。

在3G发展上,终端将是重头戏。

中国移动2012年还将拿出300亿元来进行补贴,力求用户数呈千万级别的增长。

据悉,2012年发展TD将有三大举措。

首先是推出更多的TD-SCDMA的智能手机,让手机具备电脑的大部分功能。

第二是力推低价手机,并要普及。

第三则是鼓励固定的3G网络终端,让3G业务进入家庭和办公室市场,迅速扩大TD的市场规模,使TD走向普及。

其次是无线城市。

无线城市内涵广阔,不仅孕育位置服务、移动支付等众多移动互联网应用,还将带来行业信息化的纵深发展,辐射运营商信息服务。

截至2011年11月底,中国移动已有30个省公司与地方政府签约建设无线城市,其中27个省公司已完成平台建设并陆续上线推广。

在物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被提升至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无线网络将成为重要支撑。

中国移动总裁李跃表示,“WiFi不是一个过渡产品,而是一个面向未来的长久之计。

”WiFi是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网络,中国移动未来将会建设超过600万个WiFi热点,并将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无线城市,打造2G+3G+4G+WLAN四网协同模式。

此外,中移动将TD-LTE作为抢占下一阶段“高地”的关键。

据悉,TD-LTE第二阶段测试的覆盖规模会在一阶段基础上扩大,并在北京建立TD-LTE示范网络,预计最快到2012年可在手机终端实现试商用。

明年上半年中移动将新建约1万-2万个TD-LTE基站。

调查目的:
调查消费者对于动感地带的认知和了解程度,以及其市场状况。

调查竞争对手市场状况,广告投放,以及其对于动感地带的威胁。

调查不同性别、年龄段、月收入的人群对动感地带业务的期待和需求,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推出不用的子业务品牌满足不同需求。

并对今后的市场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调查消费者对于动感地带业务的知晓程度、满意程度等及信息来源途径进行调查,对该业务的广告投放改进提供依据。

调查内容:
受访对象的人口统计特征。

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月收入、月资费、月通讯费、居住区域等的调查。

竞争对手状况调查。

通过对竞争对手以往移动通讯领域的经验调查,同类业务的推出时间、资费状况、终端及渠道的调查,分析其业务优势及劣势。

广告投放信息调查。

调查消费者对于动感地带业务及其他印象深刻的手机业务的了解途径。

消费者对手机业务的消费倾向。

对消费者的业务功能需求,资费及套餐满意程度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为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方式:街访
调查对象和样本的确定:
调查区域:武汉市汉阳区
受访对象:本次调查的总体为武汉市汉阳沌口开发区的有自主认知度和辨别能力的手机用户。

样本数量:2份/人*10人*5000 = 100000份。

样本量分配:
考虑到性别、年龄、职业、月收入、月消费、居住区域等的不同,基本均匀分布的基础上随机抽样。

可行性建议:
见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