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 (下)
外国文学史下

(一)选择1、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是英国在20世纪最有成就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
代表作:《福尔赛世家》三部曲、《现代喜剧》。
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
阿加莎·克里斯蒂《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惨案》。
罗琳的《哈利·波特》。
萧伯纳《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芭芭拉少校》。
2、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安德烈·纪德的《背德者》《窄门》《田园交响曲》《伪币制造者》;米兰·昆德拉的《玩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3、德国现实主义文学: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4、美国:杰罗姆·大卫·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威廉斯《欲望号街车》。
黑人诗人兰斯顿·休士被誉为“哈莱姆的桂冠诗人”。
5、捷克作家哈谢克的政治讽刺小说《好兵帅克》。
意大利姜尼·罗大里《洋葱头历险记》。
6、英国劳伦斯:《白孔雀》(第一部长篇)、《逾矩的罪人》、《儿子与情人》(成名作)、《虹》《恋爱中的妇女》、《迷失的少女》、《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7、《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主人公:克利福特、麦勒斯、康妮。
8、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1913年获得法兰西学院文学奖,19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9、德国托马斯·曼:第一部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中篇小说《威尼斯之死》是“艺术家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中的主人公:老约翰·布登勃洛克,小约翰,布登勃洛克家的第三代孙子托马斯、克利斯蒂安和孙女安东妮,第四代小汉诺。
10、德国布莱希特:1922年他的剧本《夜半鼓声》荣获克莱斯特奖。
代表作品:《飞越大西洋》、《说是的人和说不是的人》、《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是一部为反法西斗争服务的作品;主人公有女主人公名叫安娜·菲尔琳,号称“大胆妈妈”;两个儿子和一个哑女:长子哀里夫,次子施伐兹卡司,哑女卡特琳。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

1、长河小说:是一种卷帙浩繁的多卷本小说,或叙述一个人的全部生命历程,或叙述一个家族的兴衰史,或叙述众多人物的生活经历,以此来折射整个社会的历史变迁。
首创者是罗曼罗兰,代表性作品《约翰克里斯多夫》和《母与子》。
2、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出现,后在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欧美具有极大影响的一种文学思潮。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突出特点就是真实和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深刻地揭露现实矛盾和批判社会罪恶;同情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反映他们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痛苦;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注意细节的真实。
但不少作家以抽象的人道主义为出发点来批判黑暗现实,难以找到准确变革社会的道路。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各种文学体裁均有佳作,其中尤以长篇小说为最。
优秀作家众多,如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易卜生等。
3、自然主义19世纪6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自然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孔德的实证主义,泰纳首先把它应用到文学上。
自然主义文学的理论创始人左拉在《实验小说》和《自然主义小说家》等著作中提出一整套创作原则:强调文学创作的科学性,否定典型化原则;主张超越政治和道德,以遗传学和生理学原理去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现象;要求作家对社会进行冷静客观的、照相实录式的描写。
严格按照这种原则创作的作品往往缺乏提炼、思想、想象和情感。
比较典型的体现自然主义风格的作品是龚古尔兄弟合写的《翟米尼·拉赛德》等小说。
左拉虽提倡自然主义,但在实际创作中仍接近现实主义。
4、唯美主义唯美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在法、英等国流行的一个文学流派。
唯美主义作家愤世嫉俗,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但又采取逃避现实、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
他们反对“附庸美”,既反对艺术受制于金钱,也反对艺术为人生服务,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
他们认为艺术不应反映生活,无需顾及道德,艺术要追求的就只是感觉和印象,是绝对的和至高无上的美。
然而在实际创作中,唯美主义作家还是创作了一些从独特的角度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外国文学史(下)笔记

第1講:雨果一、簡介1.生平: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 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法国人眼中的雨果:诗人-戏剧家-小说家。
中国读者眼中的雨果:小说家-戏剧家-诗人。
2.代表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3.《巴黎圣母院》中译本乾隆年间(19世纪中后期):《活冤孽》新文学运动中被改编成话剧:《钟楼怪人》1948年,出版了著名女诗人陈敬容翻译的《巴黎圣母院》4.《巴黎聖母院》的介紹和鑒賞(1)创作意图“宗教、社会、自然,是人类三大斗争的对象;这三者同时也是人类的三种需要。
……人生的神秘的苦难,就来自这三种斗争里。
人类进步须克服迷信、偏见和物质的三种形式的阻碍。
三种沉重的枷锁套在我们的脖子上,那便是教条、法律和自然的桎梏。
在《巴黎圣母院》里,作者控诉了第一种桎梏;在《悲惨世界》里,作者指出了第二种桎梏;在这本书里,作者将阐述第三种桎梏。
”——《海上劳工·序言》思考:1.雨果是怎样以艺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的?具体说:如何从《巴黎圣母院》的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艺术手法的运用来透视这部小说蕴涵的思想内容。
2.为什么作家给小说定名为“巴黎圣母院”?(2)情节设置《巴黎圣母院》的情节主线是克罗德四次陷害和爱斯梅哈尔达四次遇险的曲折过程。
敲钟人:加西莫多诗人:甘果瓦贵族军官:法比《巴黎圣母院》的情节设置的特点:1、多变。
2、奇巧。
3、幻想。
(雨果:“这本书如果有什么优点,只在想象、多变、幻想方面”)问与答:1.《巴黎圣母院》的情节设置是否渗透了雨果的创作意图?2.为什么作家给小说定名为“巴黎圣母院”?而不是“爱斯梅哈尔达”、或者“克罗德”、或者“一个女人与四个男人”,等等?補:游离故事情节的篇幅《巴黎圣母院》有两大部分似乎完全游离了故事情节。
一是小说的第三卷,作者用了整整一卷,描写圣母院的建筑、并以圣母院的建筑为基点回顾巴黎城市的历史风貌。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汇总

长河小说1.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时期产生的,通过一两个人的一生经历去反映一个时代的变迁的多卷本小说。
优点是描写集中,容量较大。
2.罗兰认为,生活就像一条长河那样,连续不断地流动,小说也应反映这种丰富、博大、不停地发展的状态。
3.这种“长河小说”,气势雄浑,具有史诗的规模。
同时,发展脉络清楚,一气呵成,从结构上来说显得更为完整。
愤怒的青年1.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文学派别。
这个派别的作家塑造了一种新的任务类型:他们是出身工人家庭或中下层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所受的教育高于所出身的阶层,可是他们并不想成为绅士;他们对掌权者的特殊享受津津乐道,但又把权力看成可笑而又不道德的游戏。
这是一种反英雄人物。
2.代表作品有艾米斯的《幸运的吉姆》,约翰·奥斯本的《愤怒的回顾》迷惘的一代1.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文学流派,海明威在《太阳照样升起》的题词中引用斯泰恩的一句话: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该流派因此而得名。
2.特点是痛恨帝国主义战争,关心战后青年一代的命运,反映当时美国青年普遍的迷惘情绪,以此为出发点,表现帝国主义精神危机。
3.代表作家海明威和菲次杰拉德,代表作品是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
冰山原则A.1932年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B.即用简洁的文字塑造鲜明的形象,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最大限度地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丰富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且隐而不晦,让读者通过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C.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构成冰山原则的四要素,也是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D.代表作品有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硬汉形象1.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1、威塞克斯小说威塞克斯是英国后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家乡-----英国西南部农村的古称。
哈代以此为背景,写了一系列小说,反映资本主义入侵农村的情况以及广大破产农民的悲惨生活。
1912年,哈代在编撰自己的散文全集是,把这些小说称为“性格和环境小说”。
其中著名作品有《绿萌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
2、“多余人”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个艺术形象.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
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
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于无奈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
著名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俄国文学史的“多余人”形象系列第一个“多余人”典型代表是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第二个“多余人”是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第三个是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最后一个塑造“多余人”形象的是冈察洛夫的《奥勃洛摩夫》“奥勃洛摩夫性格”:懒惰、麻木、没有自信、贪图享乐、对生活缺乏激情3、小人物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典型形象。
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地位极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儒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小人物”统治下被侮辱的牺牲者。
俄国文学史上的“小人物”系列:1.普希金《驿站长》中的淮林2.果戈理《外套》中的亚卡基3.陀斯妥耶夫斯基《穷人》的杰武什金4.契诃夫《万卡》的万卡4、忏悔的贵族主要出现在19世纪俄国文学史中,一般是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们思想进步,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但是由于腐朽堕落的贵族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有意无意也就会做下一些事,伤害了别人。
当他们在特殊事件的触发下,认识到自己自私行为的恶果后,即会产生忏悔的心理变化,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最终转本立场,批评贵族阶级的罪恶本质,如《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1.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指15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人们对古典文化的重新研究和追求对文艺、哲学和科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追求个人独立思考和表达,注重描写人类的尊严和活力。
2. 巴洛克(Baroque):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期的艺术和文学风格,特点是丰富、夸张和复杂的形式,着重宏大的叙事、高度感性和矛盾冲突的表现手法。
3. 古典主义(Classicism):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主导风格,追求简洁、平衡和秩序,并以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为理想。
古典主义文学作品着重规则、理性和正确的表达,反对夸张和感性的表现。
4. 浪漫主义(Romanticism):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文学和艺术运动,强调个人情感、幻想和对自然、民族和历史的热爱。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追求创造性和超越现实的体验,注重独特的个人感受和想象力。
5. 现实主义(Realism):19世纪后期兴起的文学运动,注重真实和客观地描绘社会生活和人物性格。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行为,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呈现现实世界。
简答:1. 简要介绍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幻想和对自然、民族和历史的热爱。
浪漫主义作品追求创造性和超越现实的体验,注重独特的个人感受和想象力。
其特点包括:强调自我抒发和情感表达、崇尚自然和对自然界的描绘、赋予民族和历史以重要性、追求超脱现实和理想的愿景、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2. 简要介绍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和客观地描绘社会生活和人物性格。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呈现现实世界,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行为。
其特点包括: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生活,呈现真实的社会环境和人物性格、注重描绘细节和个体的日常生活、追求客观和客观真实的写作风格、拒绝浪漫主义的幻想和逃避。
外国文学史(下)

外国文学史(下)※填空题□海涅的组诗:《抒情插曲》、《归乡集》、《北海集》。
□海涅的游记:第一部《哈尔茨山游记》、第二部《观念—勒?格朗特文集》、第三部《从慕尼黑到热那亚的旅行》和《璐珈浴场》、第四部《英国断片》。
□海涅的叙事故事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和诗集《时代的诗》。
□狄更斯的代表作是流浪汉小说《匹克威克先生外传》。
□狄更斯第一时期的小说:《奥列佛?推斯特》、《尼古拉斯?尼古贝》、《老古玩店》、《巴纳比?拉奇》。
□狄更斯第二时期的小说:《圣诞故事集》、《董贝父子》、具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第三时期的小说:《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伟大的期望》。
□狄更斯最后一部小说是《我们共同的朋友》。
□狄更斯的《艰难时世》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神话。
小说中的反面人物是:葛雷硬、庞得贝。
□福楼拜三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萨朗波》、《情感教育》。
□《包法利夫人》的内容是描写爱玛?包法利堕落的悲剧。
□19世纪后期,德国出现了一个唯意志论者尼采和叔本华,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孔德。
法国文艺理论家泰纳。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
□巴黎公社文学,小说方面最有成就的作家是茹尔?瓦莱斯和克拉代尔。
□19世纪后期西欧最有成就的作家,是法国的左拉、莫泊桑、法朗士、英国的哈代、肖伯纳和挪威的易卜生。
□法朗士晚年的重要作品:《企鹅岛》、《诸神渴了》、《天使的反叛》。
□1921年,法朗士被授予诺贝尔奖金。
□肖伯纳创作三个戏剧集《不愉快的戏剧》、《愉快的戏剧》、《为清教徒写的戏剧》。
这些作品中以《不愉快的戏剧》中的《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最为出色。
□左拉在龚古尔兄弟的对人进行病理分析的小说的影响下,提出了自己的自然主义理论。
□龚古尔兄弟的小说《日尔米尼?拉赛尔特》被认为是一部典型的自然主义作品。
□左拉《实验小说》、《戏剧中的自然主义》、《自然主义小说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自然主义理论观点。
外国文学史下

《呼啸山庄》1、内容:叙述了发生在呼啸山庄中三代人的爱与恨的故事,通过爱情与复仇的描写,客观上揭示了阶级之间的对立,反映了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和反抗压迫的斗争。
2、特色:1)打破流行的奋斗—成功的情节模式,代之以复仇—毁灭的新情节;2)打破流行的“绅士淑女”型的人物模式,代之以狂野不羁的新人物;3)打破流行的从容体面的风格,代之以狂热恐怖的歌特式风格。
整部小说充满了阴森恐怖的气氛。
俄国文学:奠基人:普希金。
(高尔基称其为“俄国文学之父”,俄罗斯现实主义奠基人)他创作了19世纪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叶甫盖尼·奥涅金。
(14行诗)另创作有长诗《茨冈》。
什么叫“多余人”?“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贵族知识青年的一种典型。
都是贵族青年知识分子,受过良好教育,对庸俗的上流社会生活感到厌倦和不满,但又摆脱不了贵族社会的习惯和偏见,不能与这个社会决裂,他们希望有所作为,但远离社会生活和人民,缺乏坚定的生活目标和实现理想的毅力,结果一事无成,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在感情上都是失败的。
他们既不满沙皇专制政府,同时也不会和群众结合,所以称为“多余人”。
如《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
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女主人公形象。
(杜勃罗留波夫的“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针对她所写)卡杰琳娜热爱自由,勇敢争取生活权利与黑暗的封建宗法社会的道德观念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她的悲剧是对“黑暗王国”的控诉与抗议。
普希金的《驿站长》开创了俄国文学小人物形象先河。
普希金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形象分析。
(为什么说他是多余人,其特点在主人公身上是怎么体现的?)(网)奥涅金是书中的中心人物,他是俄国贵族革命时期开始觉醒又找不到出路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
①他受到西欧民主思想的启蒙,具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品格和气质都高于周围的贵族子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上)第一节概述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特点思想上:第一,20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看到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展开,社会主义思想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使他们对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们之中大多数同情和支持社会主义革命和人民群众为争取自由解放而进行的斗争,在作品中不遗余力地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和垄断资本地种种罪恶;他们正视现实的发展变化,力求真实地反映时代风貌,在描写生活上具有传统现实主义的广阔性、真实性和深刻的批判性;人道主义精神依然是他们认识和批判现实的基本武器,但不时仍能闪现出新的斗争精神,或多或少地用阶级观点或者社会主义思想去观察问题,站在崭新的时代高度去描绘现实。
第二,不少现实主义作家借鉴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经验,力图全面地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他们或者以当代社会为对象,或者对历史进行再认识,充分展开社会背景的描绘,上至王公贵族,下至社会底层,五光十色,包罗万象。
第三,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越来越多地成为他们反映的对象,无产阶级的贫困化与资产阶级的财富迅速增长,成为20世纪上半叶社会生活的突出现象。
第四,两次世界大战,因其规模的巨大、战争的激烈,残杀和迫害人民或犹太民族的酷烈,政治斗争的复杂等等,都是以往的战争不可同日而语的。
艺术上:第一,频频出现“长河小说”,这种多卷本小说能够较好地反映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
第二,20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无疑受到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使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变化。
第三,越来越淡化情节,越来越淡化塑造典型人物。
第二节英国文学和劳伦斯的创作名词解释:费边主义:1894年伦敦知识分子组成的团体,体现了中产阶级倾向社会主义团体,政治纲领的改良主义,主张用渐变的方法进入社会主义,反对暴力革命。
(一)生平与创作、第一时期:(1906——1910)《白孔雀》自然生命与文明的冲突《逾矩的罪人》《儿子与情人》(恋母情结,工业文明批判)畸形情感2、第二时期:(1910——1920)《虹》《恋爱中的女人》《迷失的少女》注:《虹》中的人物形象:第一代:汤姆·布兰温;第二代:安娜·布兰温;第三代:厄秀·布兰温。
3、第三时期:(1920——1926)《亚伦的藜仗》《袋鼠》《羽蛇》4、第四时期:(1926——1930)《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人性探讨与社会批判的主题,贫乏阉割的生活、自然生命的压抑扭曲,生命复归,自然人,最有争议的小说。
(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创作特色是劳伦斯的代表作,性爱描写是这部小说的中心,是一个具有深刻和丰富意义的主题,作品中对性爱的描写构成这部小说的重要内容,作家借对性爱的艺术表现探索人生的价值,劳伦斯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性爱场面加以描写其宗旨是歌颂人性的复归,这种对人性复归的浓墨重彩的正是作家对现代工业社会扼杀人性的强有力的抨击。
比喻和象征是这部小说艺术上最大的特色。
(三)劳伦斯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1、从内容上看,从良性关系的探讨寻求建立和谐的性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肯定健全的生命意识,以自然人行的复归作为拯救现代人的根本途径。
批判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扭曲、异化。
构成劳伦斯的基本内容。
2、在艺术上社会批判与心理分析相结合,注重展示复杂的心理体验,采用象征主义手法。
写景状物的写景和灵性。
3、重要作品:成名作《儿子与情人》——畸形情感关系,工业文明批判。
(四)怎样看待劳伦斯的性爱描写,以及劳伦斯性爱描写的历史进步性1、从人性的完整性(单独的男人或单独的女人只能代表人性的一方面,人性完整、人类和谐是以男女和谐为标志的)。
2、和谐的最高形式是男女两性的和谐。
3、歌颂性爱并不是肉欲至上,而是建立在道德基石上的情爱与性爱,即灵与肉的结合。
4、反对性爱中利己主义、占有欲。
——是对传统观念的反叛,以一种新的理性眼光来看人的性爱。
历史进步性:1、劳伦斯作品中的性爱描写是对传统观念的反叛2、劳伦斯以一种新的理性眼光来看待性爱。
另:萧伯纳1、生平与创作萧伯纳是英国20世纪杰出的剧作家。
他的喜剧创作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戏剧的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代表作品:《巴巴拉少校》作品:《鳏夫的房产》揭露中产阶级的虚伪和金钱的丑恶与万能。
《华伦夫人的职业》哲理喜剧《人与超人》政治喜剧《英国佬的另一个岛》《圣女贞德》2、戏剧思想内容:第一,批判讽刺了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各种社会现实问题,包括中产阶级的文明习俗和伦理道德。
第二,描写了中产阶级一代人的软弱。
第三,思考了更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态度与人性问题。
3、戏剧创作的艺术创作特征:第一、以“机智”为中心的特色的幽默风格。
萧伯纳的剧中对白,善于运用机敏的诙谐、尖酸而得体的俏皮话、翻旧出新的典故、信手拈来的借题发挥,因此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显现为一种智慧的光彩。
第二,有意识地扩大语言技巧在现代戏剧舞台上的作用,相对压缩或简化动作与情节。
第三,对固定的喜剧程式进行了谐谑模仿。
第四,在写实手法的基础上引入、结合了梦幻、象征、神话等非写实手法。
第三节法国文学与罗曼·罗兰名词解释:音乐小说:弥漫作品的音乐气氛,音乐是贯穿作品的灵魂,以音乐家的生平为题材,主人公内心活动大多通过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出来的,只有音乐的流畅性、抒情性,穿插大量对音乐的描述,对音乐家作品的评点,作用于听觉的美感,四卷犹如交响乐的四个乐章,分为序曲、发展、高潮和结尾,因此被称为音乐小说。
一、法国文学杰出作家法朗士:长篇小说《企鹅岛》、《诸神渴了》杜伽尔:“长河小说”《蒂博一家》莫里亚克:《和麻疯病人的亲吻》、《蝮蛇结》安德烈·纪德:《背德者》、日记本小说《窄门》、《伪币制造者》杜拉斯:《情人》二、生平与创作1、与托尔斯泰的关系、反战思想2、信仰悲剧《圣·路易》、《阿埃特》、《理性的批判》3、革命戏剧:《群狼》、《丹东》、《七月十四日》、《罗伯斯庇尔》4、名人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甘地传》5、小说:《母与子》三、《约翰·克利斯朵夫》1、人物:克利斯朵夫是A、贝多芬式的英雄、平民音乐家,,反抗堕落文化精神的知识分子形象。
B、反抗、妥协、失败的道路,以理想主义、人道主义反抗社会虚伪与理想文化堕落。
C、生命力,人格尊严,个性独立原则,人道主义博爱。
D、精神矛盾与痛苦E、精神意义:帝国主义时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探索,重建社会道德与文明过程中经历的精神矛盾与痛苦。
肯定了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揭示现代欧洲的社会矛盾,抨击堕落的资产阶级文化精神。
反抗一种不健全的文明。
2、主题:多重性A、通过平民音乐家克利斯朵夫顽强、奋斗的一生,反映了十月革命前进步知识分子追求到反抗的心灵历程,讴歌了他们孤军奋战,反映一种不健全文明的英雄主义精神。
B、通过主人翁遭遇反映了当时以德、法两国为主的黑暗现象,抨击了依赖金钱和权势的虚伪堕落艺术,提倡能够净化心灵的真诚的艺术,以此创建健全的文明。
C、主人翁为之奋斗社会理想是反对战争,作者企图以博爱精神来实现人类和平。
3、艺术:A、史诗性、长河式的结构。
B、音乐小说。
C、传统性和现代性的交融。
采用内心独白,自我对话,梦境、联想等艺术手法去反映主人翁的生命的流程,特别对人物心理状态描写出现潜意识。
第四节美国文学与海明威名词解释:1、迷惘的一代: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文坛上崛起的一代作家,他们大多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带着战争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创伤进入创作,其创作主题为反战和对理想的幻灭及战争对人的身心摧残,对美好生活理想的破坏,表达出孤独、迷惘、幻灭的心里情绪,代表人物是海明威、菲兹杰拉德。
2、硬汉子的形象(性格):海明威笔下一系列硬汉子形象的精神特点,以桑提亚歌为代表,硬汉子形象精神内涵是抗拒、逆境、厄运、在暴力死亡面前保持尊严、勇气、不妥协的抗争精神,恪守“人生来并不是要打败的,你尽可能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败不了它”的格言。
3、冰山理论(原则):美国作家海明威在作品《死在午后》中提倡含蓄、凝练的创作主张,以冰山作喻,只表现事物的八分之一,而让其余留在冰下,意在作品内容的充实、含蓄、让读者感受到更多的省略和隐含的东西。
一、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有两大主题:1、对帝国主义战争的谴责,表达反战思想。
2、揭露剥削内幕,金元帝国的梦想。
代表: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铁蹄》、《马丁·伊登》德莱塞:《嘉莉妹妹》、《珍妮姑娘》、《欲望三部曲》、《美国悲剧》辛克莱:《屠场》――“揭发黑幕运动”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二、海明威的创作(一)、生平与创作1、“迷惘的一代”文学特点:(1)大多以亲身经历的战争生活为背景、题材,以感伤悲苦笔调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心理创伤,具有强烈的反战情绪。
(2)揭示战后美国青年信仰失落、内心空虚、消极遁世与放荡不羁的生活,无法使他们摆脱道德上的困境与精神危机。
普遍反映出战后现代人的生活境遇,弥漫西方世界的孤独感和绝望心理。
(3)借鉴现代注意创作方法,摒弃全知叙事方式。
结构上打破物理时空顺序,淡化情节,采用隐喻、象征、意象等手法表现人物的心理体验,同唱采用开放式结尾。
2、主要作品:反战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迷茫的一代文学)《丧钟为谁而鸣》哲理小说:《老人与海》意识流小说:《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3、创作主题:强烈的反战思想和悲观意识;暴力和死亡;硬汉子精神4、艺术风格:简约、含蓄、凝练的风格;“电报式”风格;“冰山理论”;写实象征和意识流手法的运用;简约有力的文体。
5、海明威创作特色(书上)P61~P63(三大点)《老人与海》艺术风格:(1)“迷惘的一代”――“迷惘”的文学主题。
(2)“硬汉子”――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海明威的作品里,最富有魅力和打动人心的,是他塑造了众多的迷惘中顽强拼搏的“硬汉子”形象。
海明威在选择人物时特别喜欢斗牛士、拳击家、猎人、渔夫、士兵,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旺盛的精力,在同充满敌意的世界对抗中殊死搏斗,表现出共同的性格特征:坚强刚毅、勇敢正直,无为地面对痛苦和死亡,无论情况多么严重,困难多么巨大死神多么可怕,他们都不失人的尊严,不失勇气和决心,表现出临危时的优雅风度。
(3)“冰山”风格――独特的形式美。
6、《老人与海》的哲理象征意义A、硬汉子形象的性格:刚毅,在逆境、厄运、暴力与死亡面前,保持尊严、勇气,勇敢、顽强的抗争。
B、存在主义人生哲学: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7、海明威创作中的“硬汉子”的形象(书上)P62(三类)“硬汉子”形象随着海明威思想和创作观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在的表现,大致可分为三类:早期:早期的硬汉子多出现在斗牛场或拳击场上,他们孤独、倔强、争强好胜,为了人格尊严和事业的荣誉不惜孤注一掷,以死相搏,夺取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