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对经济影响[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文化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浅谈文化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浅谈文化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摘要:从文化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战略地位、助推作用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说明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潜在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文化产业;经济社会;推动作用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标志。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

从中国词源意及延伸来看,文化的本意除了“以文教化”这样一个主题之外,还兼容包括了大量的有关哲学、伦理、社会等方面的意义。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中将文化的涵义表述为“文化是一个复杂体。

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从社会上学得的能力与习惯”。

此定义较完整地描述出文化的本质特征。

也说明文化是一种具有流体特征的物质与精神的组合,随着时空的转换,它的意蕴也会不断发生变化。

《大英百科全书》中说,文化是“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是一种渊源与历史的生活结构的体系,这种体系往往为集团和成员所共有”,它包括“语言、传统、习惯和制度,包括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以及他们在物质工具和制造物中的体现”。

因此,文化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有激励作用也有阻碍作用。

1文化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只有人才能创造历史。

文化的创造当然也离不开人,人是文化创造的惟一的主体,是文化的真正主人。

文化的发展取决于文化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创造文化的主体,也是传播文化的载体。

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文化不但不能发展,反而会枯竭。

因为,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积淀过程。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人民群众不断扩大及丰富物质生产实践内容的过程。

生产实践活动是蕴藏文化原料的宝库,是文化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惟一源泉。

它既能为文化发展提供丰富的必需材料,又能为文化创造者提供推进文化发展的最新信息。

由此说明,文化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经济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

观中国文化一带一路发展论文

观中国文化一带一路发展论文

观中国文化一带一路发展论文摘要本文将探讨中国文化对一带一路发展的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重要政策,旨在加强国际合作和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中国文化因其独特性和影响力,对一带一路的推动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语言、文化传播、艺术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分析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沟通和交流的基础。

中国的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

汉语的普及和推广,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二、文化传播的关键文化传播是促进各国之间互相了解和友谊的桥梁。

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儒家思想、___和等,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较高的影响力,能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得到传播和接受。

同时,中国的电影、电视剧、音乐和书籍等文化产品也能够通过一带一路的渠道传播到更多的国家,推广中国文化,促进人文交流。

三、艺术的窗口艺术是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能够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感共鸣。

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中国画和古典音乐等,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通过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中国的传统艺术得以展示和传承,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的艺术之美。

四、人文交流的纽带人文交流是不同文化间相互交流、研究和借鉴的重要途径。

中国的文化资源丰富多样,通过一带一路的合作和交流,能够为参与国家和地区提供了解中国文化和研究中国经验的机会。

同时,中国也能够从其他国家的文化中汲取营养,促进自身文化的多元发展。

结论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通过加强语言交流、推广传统文化、展示艺术之美和促进人文交流,中国文化能够为一带一路的合作与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和资源。

同时,一带一路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认同对经济合作的关系

文化认同对经济合作的关系

文化认同对经济合作的关系引言:全球化的进程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但经济合作并非仅仅是利益的追求,而是需要建立在共同理念和文化认同的基础上。

本文将探讨文化认同对经济合作的影响,并分析其在不同层面上的作用。

第一部分:文化认同对经济合作的基础意义文化认同是两个国家之间建立互信和合作的基础。

当两个国家拥有相似的文化价值观和认同感时,彼此间的交流和合作就更加容易产生。

例如,华人华侨在海外的经济活动中,通常更倾向于与同胞进行合作,这是因为他们与同胞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和认同感,更容易建立起有效的合作关系。

第二部分:文化认同对商业决策的影响文化认同影响着商业决策的方向和方式。

一个企业在进入一个陌生文化的市场时,如果能够了解并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就能够更好地进行商业决策。

例如,一家国际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如果能够理解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就能够更好地制定营销战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获得更好的市场份额。

第三部分:文化认同对经济合作的可持续性影响文化认同对经济合作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当两个国家之间存在文化认同时,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更容易互相理解和信任,从而增加合作的稳定性。

相反,如果缺乏文化认同,合作往往会陷入误解和信任危机中。

例如,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之所以比较成功,就是因为欧洲各国共享类似的文化价值观和认同感,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协同合作。

第四部分:文化认同对跨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文化认同不仅对经济合作有着直接影响,还对跨文化交流有着促进作用。

当两个国家之间存在文化认同时,人们更愿意进行文化交流,了解对方的文化,促进人文交流和教育合作。

这种跨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理解,进一步为经济合作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环境。

结论:文化认同是经济合作的基础,它通过影响商业决策、增加合作的可持续性、促进跨文化交流等方面,深刻地影响着经济合作的发展。

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注重文化认同的建立和培养,通过各种方式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交流,为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

浅析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论文

浅析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论文

浅析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论文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古代中国文化的传播、中国文化对世界其他文化的影响以及中国文化的当代表现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首先,古代中国文化的传播促使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古代中国以其先进的农业、制造技术、文学艺术和哲学思想等,为世界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例如,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些发明曾经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世界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中国文化对世界其他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

中国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传统医学和武术等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例如,中国的儒家思想对日本、韩国、越南等东亚国家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这些国家的重要精神支柱。

中国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

中国的传统医学和武术也受到了许多国家的广泛关注和学习。

最后,中国文化在当代世界依然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太极拳、功夫、中国画等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追捧。

同时,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认同和庆祝,成为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一部分。

中国的电影、音乐、时装等也开始走向国际舞台,并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追捧和喜爱。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汉语也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对世界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中国文化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世界其他文化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并且中国文化在当代世界依然具有重要地位与影响。

随着世界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相信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将继续扩大,丰富人类的文化多样性。

形势与政策期末论文—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

形势与政策期末论文—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历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遗传因素,这种文化遗传因素深深的融入到了中国人的骨子里面,而且这种因素还在中国如今的现代生活各个领域。

可以这么说,在如今的中国建设现代化的过程当中,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指引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明灯,它在如今我们的生活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

简单一点来说,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是我们社会整体的的精神财富,他还是我们今天经济增长的巨大的潜在动力,还未我们的道德建构抒写新的篇章。

正是因为它,我们被这个残酷的社会所打击的人才能够找到正确的导向。

接下来我就在几方面深刻的分析一下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巨大意义。

首先就是,传统文化国经济增长上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推动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未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动力”。

它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中国经济不偏离原来的设想,不让中国经济出现巨大的偏差,因为经级不出现偏差,那么在很多时候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面保证社会各个方面的运转,维护国家安定繁荣。

现如今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还是不是发育的比较健全的,成熟的市场规则还没有被建立起来,这种情况就导致了我们国家的经济生活,在很多时候会出现各种负面的现象,就会有很多人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去维护自己的利益。

这样就很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

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在这种情况发生之前,对有这种美好想法的人进行及时规劝,警戒这些人,比保证这些人额能够不失去原本的初心,从而在最大成俗上保证我们的市场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在一个就是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塑造公民的现代形象和人格魅力精神上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上都是被作为教育人民百姓的典型,这种被传统文化年华所教育出来的的“德性文化”,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都是其最有价值的品行人格。

如果我们仔细的品味一下,我们的传统道德文化一直都已它独特的内在精华,为我们整个社会在构建道德体系方面提供优秀的灵魂资源。

民族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民族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民族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这些民族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对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民族文化不仅激发了创新创业的活力,也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产品和品牌。

本文将从企业创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品等方面探讨民族文化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首先,民族文化对企业创新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充满了智慧和创造力,这些传统的智慧经验和技艺在现代经济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企业在创新产品和技术时,都融入了传统的民族文化元素。

例如,中国传统的陶瓷工艺和蚕丝织造技术,通过现代科技的加持,成为了国内外消费者追捧的文化产品。

这不仅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其次,民族文化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国拥有众多独特而多样化的民族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成为了吸引游客的热门旅游景点。

例如,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情和西北的丝绸之路文化,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到访。

旅游产业的兴盛不仅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游客对当地特色文化的认知和消费也促进了传统手工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

此外,民族文化对于创造独特的文化产品和品牌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文化为企业创造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通过挖掘和发扬民族文化中的特色元素,企业创造了一批受到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的文化产品和品牌。

例如,中国的茶文化、传统医药文化和功夫文化,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建立了广泛的知名度和消费群体。

这些文化产品和品牌的成功,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回报,也增强了中国文化在国际间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民族文化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无论是推动企业创新、促进旅游产业的兴盛,还是创造独特的文化产品和品牌,民族文化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在利用民族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要保护和传承好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

浅析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论文

浅析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论文

浅析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院系: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姓名:***学号:*********浅析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摘要:浅要分析一下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日本、朝鲜、亚洲其它国家、欧洲、美洲及非洲国家)的影响关键词:中国文化;佛教;儒学;丝绸之路;日本;朝鲜等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分析一下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一、中国文化对亚洲的影响1、对日本的影响。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中日两国有文化记载的文化交流,也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日本,远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大陆移民进入,也把汉字带到那里。

1981年10月1日,日本政府公布实行了“常用汉字表”,规定1945个常用汉字作为“一般社会生活中使用汉字的大致上的标准”。

佛教自公元538年正式传入日本,50年后发生了崇佛与排佛的论争。

在崇佛派取胜之后,天皇大兴佛教之诏,推动并加速了佛教在日本的传播。

《日本书记》说:西晋时王仁到日本教太子菟道稚郎子读书,带去《论语》十卷,相传是儒学传入日本之始。

隋唐时期日本到中国的留学生主要学习经学。

日本人模仿唐代教育制度,也把经书作为士大夫的必读书,日本学校里设有大经、中经和小经。

另外,中国建筑对日本建筑也有影响,主要表现在都城建设上,在唐的影响下日本开始营建永久性首都,藤原京、奈良、京都、东京等城市的共同格局都是仿照当时唐代长安的条坊制建立起来的。

2、对古朝鲜的影响。

中国与古朝鲜之间的政治联系和文化交流,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末初期。

汉字大约在公元前四世纪传入朝鲜半岛,大约公元后三世纪开始流行。

从汉字传入开始,慢慢很多汉语词汇取代了本身的纯韩词汇。

现在韩语多于一半的词汇是由中文借过去的,汉语词汇共占日常韩语词汇的五至六成,而韩国人的姓名差不多全是中文来的。

新儒学在高丽时代(918-1392)末期开始引起注意,最终发展成为在朝鲜王朝时代(1392-1910)占主要地位的哲学思想。

探究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中国文化为例

探究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中国文化为例

探究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中国文化为例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探讨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首先,文章概述了文化的概念和作用,证明它对社会捍卫的持久稳定和进步贡献了许多。

然后,文章以中国文化为例,着重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和影响力。

最后,文章提出了在全球化时期保持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建议,以促进全球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社会发展,中国文化,保持文化自信Introduction(引言)文化作为人类发展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中国文化为例。

本文将以以下内容为主线进行讨论:首先,对文化的概念和作用进行阐述;其次,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最后,探索在全球化时期保持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建议。

Chapter 1 Concept and Role of Culture(文化的概念和作用)文化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具有广泛的定义。

在本文中,我们使用较为笼统的定义:文化是指一个社会共同遵循的,传培有序的思想观念、价值规范、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

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例如:1.文化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文化作为一种共同遵循的思想观念,价值规范和生活方式,能够提高社会各方面的互信和互助,从而使整个社会更加稳定和和谐。

2.文化可以促进科技的发展。

文化对知识、教育和研究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可以促进科技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3.文化能够提高社会的文化水平。

文化传承了人类几千年的智慧精华和文化财富。

通过学习文化,制定适合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生活规范,提高对生活的理解。

Chapter 2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f Chinese Culture(中国文化的特点和影响)中国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推崇。

中国文化有以下独特的特征:1.礼仪之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摘要:中国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本文通过对此两方面的阐述,并结合相关的数据提出中国的文化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此外,还对中国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中国文化经济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文化产业
一、前言
经济和文化历来就是密不可分的,然而两者的关系从来没有像现代这样密切。

在封建社会,我国主要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不像现代商品社会这么重要。

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这时候就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对于当代中国来说,经济变革所造成的社会变化是全方位的,这必然要导致社会的精神生活和文化认同的根本性的变化,打破既定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评价体系。

这种变化了的文化结构与文化意识伴随经济变革而产生,反过来又将影响甚至决定未来经济变革的走向与趋势。

二、中国文化对经济的积极作用
中国经济学的文化受到中国文化强烈的影响:一方面,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中国经济学不可避免地受制于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墨家、道家文化,能够为中国经济学提供丰富的文化营养。

其精髓成为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基础。

另一方面,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也与中国文化哲学有着明确的渊源关系[1]。

此外,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深层推动力,并渗透在经济发展的
全过程。

无论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还是精神文化,对经济发展都有巨大的意义。

一个地区从经济发展战略的确定、方针政策的制定、体制机制的创新,到社会成员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经济行为,均会受到一定的文化影响。

文化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支持作用,当然这种支持作用主要是通过文化对经济活动的主体-人的影响来实现的。

文化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为一种“文化力”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2]。

我国的经济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和成果,与30年来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是紧密相关的。

因为思想大解放为经济变革准备了深厚的思想文化资源,成为经济变革取得成功和胜利的前提与基础,构成产生巨大经济变革的社会文化背景。

五次思想解放运动为经济变革准备了深厚的思想文化资源,使得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认识上、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认识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中心任务认识上、社会主义动力机制和发展条件认识上、会主义经济体制认识上、社会主义工作衡量标准认识上、社会主义改革方法论认识上发生重大的转变。

思想解放形成的思想文化资源成为我国经济变革的持久动力和不竭源泉,为改革取得成功和胜利提供了前提与基础[3]。

三、中国文化对经济的消极意义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促进”和“阻碍”两种。

当上层建筑维护的经济基础是进步的时候,促进经济基础的完善,推动社会的前进;当上层建筑维护的经济基础已经落后腐朽,需要变革的时候,上层建筑不让经济基础发生变革,阻碍社会的进步。

上层
建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文化的一种具体形式。

所以说,文化对经济的影响还是有消极的一面的。

张明军分析了中国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法律和政策上的模棱两可、严重的官僚主义、太多的政府干预、封闭保守、自立性差等消极因素与中国经济滞后性二者之间的关系[4]。

甄风荣通过对传统文化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亲族主义、祖宗崇拜、等级身份制度和注重人伦价值等特点的剖析,认为传统文化同中国经济又消极的一面:文化的封闭性对中国经济有一定影响;等级观念阻碍了经济效率的提高;家庭观念使我们缺乏协作精神,不利于国际竞争。

中国经济受封建传统文化影响很深,要想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摆脱某些传统观念的束缚,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文化因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5]。

四、中国经济最大的增长点-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资源作为资本投资,以市场需求为产品导向,以文化产品服务于社会,并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新型行业;包括影视业、图书报刊发行业、文化旅游业、娱乐业、电子出版发行业等;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而发展起来的。

一方面,经济始终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商品化和产业化,另一方面,文化又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对物质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

此外,文化产业的发展适应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趋势。

文化
产业是以精神为基础的产业,对自然资源、环境不构成威胁,甚至不造成消耗,具备了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素。

知识经济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的文化产品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但欠缺开发,潜力无限。

中国拥有5千多年辉煌的传统优势,文化产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文化资源。

同时,中国文化产品市场广阔,拥有13多亿人口,具有巨大的市场优势[6]。

有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经营性文化机构27.2万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6%,从2004年起中国文化产业增长速度每年都在17%以上,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超过5%,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

据统计,2008年,仅中国出版业就创下了自1996年后12年间纯销售数量的最高增幅;出版物印刷业销售总产值976.9亿元,企业利润总额50.2亿元。

此外,2008年中国电影产量达到406部,跻身世界前三名。

同年,中国的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8.38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76.6%。

中国的网络游戏用户数达到4936万,比2007年增加了22.9%[7]。

现实情况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文化消费与日俱增,中国的文化产业与发达国家一样,是个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五、总结
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可以从它们之间的双向互动中表现出来。

在当代,文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源泉。

中国的文化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但是,中国文化产业还存在着与人民
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应用不相适应,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不相适应等问题,中国的文化产业与国际水平有差距,缺乏明显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发展潜力很大。

参考文献:
[1]畅会珏.试论中国经济的几个基本问题.江西社会科学.2001,(7):36-38
[2] 杨素青.市场经济文化与中国经济现代化.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83-85
[3]刘勇.浅谈中国经济变革的社会文化背景.潍坊学院学报,2011,11(5):83-88
[4] 张明军.中国经济的滞后性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2,6(10):14-18
[5] 甄风荣.试析传统文化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62):19-20
[6]吕前昌,王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1):24-27
[7]魏霄.浅谈发展文化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南方桥,2009:28-29
作者简介:
姓名:徐云远;工作单位:嘉兴市方圆公正检验行;地址:嘉兴市祝家港路66号;邮编:314000;毕业学校:上海交通大学网络
教育学院;职称:工程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