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美术史

合集下载

宋代工艺美术史 ppt课件

宋代工艺美术史  ppt课件

ppt课件
32
第二节 天下名窑
6、景德镇窑 CHINA,china, “昌南”,景德镇的历史名称。 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北宋时期,创烧“影
青瓷”。影青瓷又名青白瓷、隐青、罩青,釉色釉色近白, 在积釉处显出湖绿色的青色,青色在若有若无之间,青中带 白,白中闪青,明澈淡雅,历史上有“假玉器”之称。
ppt课件
30
第二节 天下名窑
ppt课件
31
第二节 天下名窑
宋代钧窑创用了以铜为呈色剂的釉料,在还原气氛下烧 制成功铜红釉,由于它掌握了窑变的规律,所烧成的瓷器釉 色变化万千,其色调之美,语言难以表达,历代都被看作珍 品,为我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其中 的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被认为是钧窑最为的名贵红、 紫色,被称为“钧红”、“钧紫”。
ppt课件
23
第二节 天下名窑
《格古要论》说:“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 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好者与汝 窑相类。”北宋官窑的产品釉色以月白为上,粉青次之,天 青,翠青又次之。釉内有冰裂、蟹爪等细小裂纹,还有带鳝 血状的油斑。南宋官窑瓷器釉面上分布着长短、深浅不一的 裂纹。出土的器物主要有青瓷盘、碗、碟、洗、炉及仿商周 秦汉古铜及玉器的造型。官窑瓷器胎土呈黑灰或黑褐色,胎 体较薄,施釉较厚。釉色是官窑瓷器技术和艺术上的最高追 求,它创造出青釉的粉青、月白、米黄等釉色,这些釉色色 泽幽雅,透明感降低,釉层厚而匀净。由于胎体中含铁量较 高,大部分器物的口、足沿等釉层较薄的部位泛出铁红色, 古代文献称为“紫口铁足”。
ppt课件
36
第二节 天下名窑
吉州窑瓷器
ppt课件
37
第二节 天下名窑

7中国工艺美术史——两宋

7中国工艺美术史——两宋

定窑划花缠枝莲纹葵瓣口碗 宋,高6.8cm 口径19.2cm,足径5.7cm
• 碗口呈葵瓣式,镶铜扣, 深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 外壁釉流形成泪痕。碗内刻划 缠枝莲花纹和茨菇纹。外壁光 素。胎体轻薄,胎面洁净。 刻划花是定窑特有的装饰 风格,所刻线条流畅,飘逸潇 洒。此件器物刻划的缠枝莲花 在白色釉的衬托下若隐若现, 反映出宋代陶瓷手工艺的高超 水平。
第二节 陶瓷工艺
宋代是我国瓷器工艺的高峰时期,名窑遍布,
品类繁多,各领风骚,南北各地都涌现出许多生 产优质瓷器的名窑,有“汝、官、哥、钧、定”
五大名窑之称,事实上远不止这五大名窑。宋瓷
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
一、陶瓷发展的原因
1、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以及科技的进步 2、品茶文化的发扬。 3、文人士大夫对书画文玩的欣赏和收藏蔚然 成风。
• 釉面开细碎的冰裂纹,形状如同蝉翼纹。汝窑器釉厚,釉
中有少量气泡,古人称为“寥若晨星”,在光照下时隐时 现,似晨星闪烁。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 • 因而汝瓷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 支钉釉满足”的典型特色。 • 北宋末年,汝窑被毁,技艺失传。
特征:
• (1)“蟹爪纹” • (2)“鱼鳞状开片”,裂纹的角度是斜着的 • (3)香灰胎。胎是浅浅的灰色,如同烧香落下的香灰, 胎非常薄,胎和底同厚;采用“裹足烧”和“芝麻钉” • (4)温度低。为了使釉色漂亮,烧制温度在1200度,因 此,胎为生胎。 • (5)釉色为天青色,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中说:“汝 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 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 • (6)素器。因为釉厚,胎上面不好刻划。 • (7)款识。第一种,甲、乙、丙,烧制完后刻上去。第 二种,写明确的文字,如“奉华”(赵构的宠妃刘贵妃居 住的地方)。第三种,只写一个字,如“蔡”(蔡京,奸 臣)。

中国美术史—宋辽金元美术

中国美术史—宋辽金元美术















土 44
• 赤壁图 武元直 金
45
• 幽竹枯槎图 王庭筠 金
46
• 文姬归汉图 (局部) 张瑀 金
47
第四节 元代绘画
• 元代由于政权的更替,战争引起的社会动荡等方面的原因,绘画出现了 和宋代显著不同的特点。人物画主要成就更多地体现在寺观壁画方面, 宋代院体绘画精密不苟的画风,元代已成衰微之势。
刘松年:水墨青绿兼工,又精于界画。现存作品《四景山水图》《罗汉图》。
马远:尤善于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 大片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旷浓郁的诗意。这种“边角之景”被后世称为“马一 角”。重要传世作品《踏歌图》《水图》《西园雅集图》等。
夏圭:其创作时除师法李唐讲求阳刚之风外,更讲究水墨淋漓、清明透逸的效果,与 马远同为“北方山水画派”的杰出代表。又由于构图常取半边,焦点集中,空间旷大, 近景突出,远景清淡,被世人称为“夏半边”。传世作品有《溪山清远图》《西湖柳 艇图》《山水十二景》等。
• 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的好尚,直接促成了宫廷绘画和士大夫绘画的活跃与 发展。
• 宋代在山水画和花鸟画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山水画在表现自然而 又超乎自然、营造境界方面达到了一个高峰。其所形成的山水画的符号系 统和审美规范成了中国绘画艺术具有特征意义的重要标志。
3
• 宋代画家大体上可分为宫廷画家、士大夫文人画家和民间职业画家三类。
• 继承宋代已成潮流的文人士大夫绘画在元代画坛上占据着显著地位,元 代前期的赵孟頫、高克恭、任仁发等位居显要的馆阁士大夫均以擅长绘 画著称。元代中后期文人画家以集中于江浙一带的画家为代表。“元四 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主要师法董源、巨然和北宋山水诸家, 以水墨或浅绛写江南山水,各自创立自己的风貌。此时文人画与工匠画 有了更明确的分野。花鸟画也向水墨方向发展,梅、兰、竹、石为主要 题材,出现了李衎、管道昇、柯九思、顾安、王冕等代表画家。

浅析宋代工艺美术史

浅析宋代工艺美术史

费市场 , 给工艺美术在 器物品种 也 造型及 图案纹 样、 装饰手法 等方面带来 了一 系列 的变化 , 成 了自由奔放 , 形 简练 潇洒 , 清新
质朴的时代风格 。 宋 代的工艺 美术 成就最 高的就是 陶瓷工 艺 ,无论生产规
模、 制作技术 , 艺术水平 , 处于 高度繁荣和发展阶段 。陶瓷的 都
文学 与 艺 术
第二 卷
第六 期
浅析宋代工艺美术史
刘龙
( 江汉 大学现代 艺术学院
湖北武 汉
400 ) 3 0 0
【 要 】 宋代的工 艺美术以其 清新 、 摘 典雅 而闻名于 而无明暗变化。宋代缂丝仍然有装饰性的 , 书画著 录书中 过去
传世的紫地 鸾鹊 世 , 美 学 角 度讲 , 一 种 理性 的 美 , 从 是 幽雅 的 美 , 谨 含 蓄 常称道宋制缂丝之用于挂轴或卷册的 引首者。 严 的美 。
【 关键词 】 工艺美术 ; 清新典雅 ; 明洁净润; 质朴
宋代的工艺美术 , 以其清新 、 雅而闻名于世 。这一时期 。 典 工艺美术在隋唐的基 础上而有 了飞速 的发展 ,社会相对稳定 、 商 品经济繁荣 、 市民阶级 的兴起 、 对生活 需求和城市 商品交流 不断扩大 , 对工艺 美术 生产和发展提供 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和消
生产遍及全 国, 南北各地均 有名 窑。 方之汝窑、 北 定窑、 钧窑、 官 窑、 州窑 , 耀 南方之龙泉 窑 、 景德 镇窑 、 建窑 、 吉州窑均负盛 名, 且产品独具特色。 宋瓷依然 以青瓷与 白瓷 为主。 青瓷 中最有 名的莫过于汝窑 和 官窑 ; 窑胎 土细腻 , 汝 多呈浅灰 色 . 料稠润清 莹 , 釉 有如雨过 天晴般的淡蓝色 , 隐现出细碎 的开 片。 早期 多素面 无装饰 , 具有 含蓄高雅之美 ; 晚期有印刻花 . 常见有莲 花、 萱草等样式。官窑 胎土呈铁色 , 釉色以粉青为代表 , 时显 如蟹爪纹 的 自然开片 , 又 口沿及足部 因釉 汁较薄而 露胎色 , 称为 “ 口铁足 ”在 匀净幽 紫 , 雅 中显示色质的对比与变化。 白瓷 中最有名的就是定窑和景 而 德镇窑 。 定窑在宋代达 到极 盛 , 定窑 白瓷以白中泛 黄、 温润如象

简述宋代美术发展历程

简述宋代美术发展历程

简述宋代美术发展历程宋代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其艺术发展历程经历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

宋代美术继承了唐代艺术的传统,沿袭了中国美术史上的审美理念,并发展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北宋时期,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和社会的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相当的发展。

绘画成为主流艺术表现形式,主要分为文人画和宫廷画两个流派。

文人画是指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和潮流影响的绘画形式。

画家追求自我表达和内心情感的传达,主要通过山水画和花鸟画来表现。

文人画注重表现意境和情感,追求简约与含蓄,以墨色的运用和构图的布局为重要手法。

代表画家有范宽、李公麟、郭熙等。

宫廷画是指受到皇室赏识和官府需求的绘画形式。

画家主要以绘制人物和宴会场景为主题,注重细节的描绘和富丽堂皇的氛围营造。

宫廷画倾向于华丽和装饰性,同时也注重人物形象的传神和服饰的细致描绘。

代表画家有阎立本、赵孟頫、李峤等。

南宋时期,由于战乱和政权变迁,社会动荡不安,这也对美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南宋时期依然有一些杰出的画家出现,主要表现在文人画和儿童画两个方面。

文人画仍然是南宋时期绘画的主导形式,画家追求的依然是墨色的运用和意境的表现。

然而,与北宋时期相比,南宋的文人画更多地展现了士人游览山水之景的闲逸和文人的隐居思想。

代表画家有文征明、黄公望、王蒙等。

儿童画是南宋时期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这种画由年轻一代的书画家所绘制,其独特性在于具有童真和天真的特点。

儿童画注重线条的自由和色彩的运用,多以动物、植物和幻想的事物为题材。

代表画家有李唐等。

总的来说,宋代美术在继承唐代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既注重传统的表现手法,又有不同的创新。

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成为中国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宋代的工艺美术——《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及真题详解

宋代的工艺美术——《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及真题详解
宋代的工艺美术——《中国工艺美术史》笔…
宋代的工艺美术
一、概说
1.社会政治背景
(1)唐灭亡后的50多年时间里,我国处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十国之中,四川的前蜀、 江南的南唐、浙江的吴越,由于未受战争破坏,经济生产保持发展的趋势。出现了⻄蜀的丝 织、漆器和吴越“秘色瓷”等著名的工艺美术品。 (2)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北宋时期,我国有辽政 权与⻄夏政权。1125年,辽政权被金政权所灭。1127年,金兵攻破开封,宋室定都临安,形 成了宋金对峙的局面。公元1279年,南宋亡于元。
2.宋代手工业的发展概况
(1)宋代官方手工业管理机构比唐代更为庞大。工部所属的文思院中金、银、牙等有42作。 少府监有绫锦院、染院、裁造院、文绣院,掌管染织刺绣服饰的制作。造作所有81作。 (2)宋代的手工业,已经普遍发展成为商品生产部⻔。
3.宋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概况图8-1
宋代工艺美术生产分布图 (1)宋代工艺美术中陶瓷的成就最突出。漆器生产形成了地方中心,创造了戗金、犀皮等技 法。北宋时生产了一批制作精巧、图案优美的铜镜。 (2)宋代各⺠族间的交往,使少数⺠族吸收了汉族较高的文化以及各种工艺制作方法,取得 了出色的成就。如辽代的辽瓷、金银器等。 (3)辽代在燕云地区,建立了手工业组织“作”,其管理者称为“作头”或“都作头”。辽代的金 银工艺比较发达。 (4)辽代的染织工艺有所发展,在上京、祖州等地设有绫锦院。辽代对外赠与的物品有锦、 罗、绮、纱等。赤峰辽墓曾出土有织金的丝织品。
f .磁州窑
第一,概况 磁州窑遍布于中原地区的大河南北各地,是我国北方的一个重要窑系。
第二,特点 河北彭城的磁州窑,胎质粗松,有白釉、黑釉各种瓷器。磁州窑系是运用黑白对

中国美术史——宋代美术ppt课件

中国美术史——宋代美术ppt课件
一、北宋山水画
北宋山水画主要继承五代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 山水画派,多以全景式构图来表现北方山川林木,画风沉 雄壮伟,主要代表为李成、范宽和郭熙。
(一)李成、范宽及其流派
3
李成(919—967),唐宗室,五代时随祖
父避乱徙青州营丘(今山东临淄)。“学不为人, 自娱而已”,不愿侧身画工之列,不轻以画许人。
11
标志山水画“以简代密”转变的“米家山水”
12
(三)界画 与青绿山水
界画是指在 作画时使用界尺 引线,适于画建 筑物,其它景物 用工笔技法配合。 通称为“工笔界 画”。
右图:郭忠恕 雪霁江 行图 立轴 绢本设色 纵74.1厘米 横69.2厘 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 院藏
13
郭忠恕 明皇避暑宫图 立轴 绢本墨笔 纵161.5厘米 横105.6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技法上创造出蟹爪枝和卷云皴,是 其深入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结果,是其 家乡地貌特征的反映。 ❀人与山川的契合达到了空前协调的 程度,含有浓厚的抒情意趣。创造出 “寒林”景象,表现萧条肃杀之气。 ❀与重墨的、沉郁厚重的荆关画法相 比,更注重用笔的精微变化,有惜墨 如金之谓。
4
荒寒的原野、劲拔的 枯树和矗立的石碑,使人 产生对逝去历史的追忆和 时代变迁的感慨。景物气 氛寂寥凝重,在山水画中 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 画中的寒林枯树变化多姿 ,用笔尖利,窠石土坡圆 浑秀润,符合李成“气象 萧疏,烟林清旷,毫端颖 脱,墨法精微”的特色。
第六章 宋代美术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马一
1
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全盛时 期,这一时期绘画题材日益丰富,画科进 一步完备,技法更加成熟,是古代绘画艺 术的一个高峰。本章我们学习宋代各绘画 门类的艺术成就,重点了解各个艺术形式 的代表人物极其主要作品。

中国美术史宋元美术第六讲

中国美术史宋元美术第六讲

而略有发展。另一类则是在继承苏轼、米芾等文人画传统
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占主流地位的水墨花鸟画,大都借梅兰 竹菊之形以寓君子之德。

花鸟图
钱选


墨梅图
王冕


秀石疏林图
赵孟頫

三、道释壁画和人物画
• 元代人物画成就远不如唐宋时期。唯有肖像画成绩比较突 出。同时,宗教壁画和界画受到元代统治者的偏爱,有了 较快的发展。
泼 墨 仙 人 图 梁 楷 宋

• (三)城市风俗画
• 张择端,字正道,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
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 、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 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 古代的艺术珍品。
• 清明上河图(局部)
武宗元:武宗元擅画道释人物,曾为开封、洛阳各寺观 作大量壁画。功人物、佛道、鬼神,师吴道子法,行笔如 流水,神采活动,大抵如写草书,笔术精高。
• 朝元仙仗图(局部)
武宗元

• 李公麟:北宋著名画家,号龙眠居士。文人士大夫画家,
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
,擅长白描。传世作品有《五马图》等。
(一)宗教绘画和白描人物画 宋代的宗教人物画不及唐代盛行,也不及唐代气势雄伟。但
仍有不少名家参加了寺观壁画的创作与绘制,一定程度上继
承了唐代以来的传统。宋代人物画的表现主题、题材范围比 起唐代、五代的绘画则有明显的变化和拓展,平民市井的乡 村生活,各种社会风俗活动,以及边区少数民族生活,都成 了画家们精心构思和表现的内容。
• 《溪山行旅图》北宋早期山水大家范宽代表作,图画峻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南宋山水画
南宋四家指中国画史上的南宋院体 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 合称,亦称“南宋四大家”,亦有“李 刘马夏”之称。四家画风刚健峻锐,简 略而苍劲,水墨的韵味发挥更加充分。
李唐 万壑松风图
李唐,取法荆关及范 宽雄壮、坚挺的风格又 有所变化。布局多取近 景,突出主峰或崖岸, 气势逼人;多用大斧劈 皴作山石,积墨深厚, 开南宋一代之山水画新 风。
(二)文人山水画
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印等
多种艺术的结合,作者多为具备较全面、较 深厚文化修养的文人。它产生于北宋,成熟 于元代,极盛于明清。 宋代文人画尚未形成足以和宫廷绘画、民间 绘画分庭抗礼的体系,但已开始产生影响, 并有理论先行的特色。
王诜,上承李 成、郭熙,融 入李思训的金 碧画风,自成 一家。丰富的 文人修养,古 拙淡雅,与北 宋前期的重山 复水已有明显 不同。
【名称】雪景寒林图 【作者】范宽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 【文物现状】现藏于天津市博物馆 【简介】 绢本,水墨 纵:193.5厘米,横:160.3厘米。
北宋郭若虚把李成、关仝、范宽称为“三家鼎峙”,三家身后,影
响最大的是李成一派,李成最出色的传人是郭熙,二人并称“李郭”, 其画派亦称“李郭派。

【名称】《窠石平远图》 【年代】宋代 【作者】郭熙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 宫博物院 【画面尺寸】纵:120.8c m,横:167.7cm。 山有三远:自山下 而仰山颠,谓之。‘高 远’;自山前而窥山后, 谓之‘深远’;自近山 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这幅画的主要景物集 中在中轴线上,以全景式 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 之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 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近 景有大石和巨松,背后衔 接中景扭动的山石,隔着 云雾,两座山峰在远景突 起,居中矗立,下临深渊, 深山中有宏伟的殿堂楼阁。 左侧平坡逶迤,令人觉得 既深且远。
三、宋代花鸟画
中国花鸟画的成熟和极盛期

院体花鸟画: 崔白、宋徽宗赵佶

文人花鸟画: 文同、苏轼四、 Nhomakorabea代人物画
道教壁画的发展:玉清昭应宫壁画
李公麟 《五马图》局部
【南宋】李唐 采薇图
梁 楷
谢谢观赏!
故宫博物院藏刘松年《四景山水图》春、夏、秋、冬四景,描绘幽居于山湖 楼阁中的大夫闲逸的生活。全卷书风精巧,彩绘清润,季节渲染十分得体,笔墨 苍逸劲健。其中界画屋宇丝毫不爽,山石多用小斧劈破,可以看出与李唐的渊源 关系,而秀润过之。
马远,南宋人,他与曾祖、祖父、 伯、兄及子马麟均为画院待诏,号称“ 一门五代皆画手”。马远对于山水、人 物、花鸟无一不精,其山水画的成就尤 为突出。马远有“马一角”之称,意指 马远多作边角构图,取舍大胆,往往留 出大幅面的空白以突出主题。
荒寒的原野、劲 拔的枯树和矗立的石 碑,使人产生对逝去 历史的追忆和时代变 迁的感慨。景物气氛 寂寥凝重,在山水画 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 哲理。画中的寒林枯 树变化多姿,用笔尖 利,窠石土坡圆浑秀 润,符合李成“气象 萧疏,烟林清旷,毫 端颖脱,墨法精微” 的特色。
初学荆关,受李成影响亦 大,后“对景造意”,“写山真骨”, 创造出与荆关李都不同的北方山水画样 式。 笔力沉重,用墨浓厚,强调造型 的坚实感,构图上突出主峰,与李成的 旷远幽眇形成鲜明对比。“李成之笔, 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 坐外。” 徐悲鸿: “中国所有之宝, 故宫有其二。吾所最倾倒者,则为 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大气磅礴, 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此幅 既系巨帧,而一山头,几占全幅面 积三分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 舌!”
宋代美术
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全盛时 期,这一时期绘画题材日益丰富,画科进 一步完备,技法更加成熟,是古代绘画艺 术的一个高峰。本章我们学习宋代各绘画 门类的艺术成就,重点了解各个艺术形式 的代表人物极其主要作品。
宋代绘画
❀宋画的繁荣 ❀院画的兴盛; ❀文人画的进展 ❀与唐人异趣 一、北宋山水画

《踏歌图》是马远大幅山水的代 表作,既是“大斧劈皴”的经典 之作,也用了方头尖尾的“钉头 鼠尾皴”。造型于方硬中见秀拔 ,以一当十,给人一睹而终身难 忘的印象。
夏 圭 : 溪 山 清 远 图
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 山水,大小李一变也,荆关 董巨又一变也,李范又一变也, 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 一变也。
标志山水画“以简代密”转变的“米家山水”
(三)界画 与青绿山水
界画是指在 作画时使用界尺 引线,适于画建 筑物,其它景物 用工笔技法配合。 通称为“工笔界 画”。
右图:郭忠恕 雪霁江 行图 立轴 绢本设色 纵74.1厘米 横69.2厘 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 院藏
郭忠恕 明皇避暑宫图 立轴 绢本墨笔 纵161.5厘米 横105.6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建筑规模宏伟壮观, 楼阁结构精密严谨,通过 左侧江水和远处群山映衬 ,使画面疏密得当,辽阔 深远。郭忠恕所作屋木楼 观皆用木工法则,建筑比 例十分精确。《圣朝名画 评》评郭忠恕画:“为屋 木楼观,一时之绝也。上 折下算,一斜百绝。”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青绿山水画的杰出作品: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北宋山水画主要继承五代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 山水画派,多以全景式构图来表现北方山川林木,画风沉 雄壮伟,主要代表为李成、范宽和郭熙。
(一)李成、范宽及其流派
李成(919—967),唐宗室,五代时随祖
父避乱徙青州营丘(今山东临淄)。“学不为人, 自娱而已”,不愿侧身画工之列,不轻以画许人。
❀技法上创造出蟹爪枝和卷云皴,是 其深入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结果,是其 家乡地貌特征的反映。 ❀人与山川的契合达到了空前协调的 程度,含有浓厚的抒情意趣。创造出 “寒林”景象,表现萧条肃杀之气。 ❀与重墨的、沉郁厚重的荆关画法相 比,更注重用笔的精微变化,有惜墨 如金之谓。
范宽
《雪景寒林图》,气势 磅礴,境界深远,动人心魄, 生动地描绘出秦地雪后山川、 林塑如诗景象,为其代表作 之一。笔墨浓重润泽,层次 分明,皴擦、渲染并用。他 以粗壮的线条勾勒山石、林 树,结实、严紧,用细密的 “雨点皴”表现山石的质感。 皴擦烘染时,注意留出坡石、 山顶的空白,以强调雪意。 此外还应注意画出林木浓密、 枝桠锐利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