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尽的意思是什么
江郎才尽的成语故事

江郎才尽的成语故事江郎才尽的成语故事1成语释义:江郎的'文才没了。
比喻才思减退。
________追溯:《南史·江淹传》: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
”淹乃探怀中,得五色彩笔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故事江淹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年轻时就已经声名鹊起,他的诗和__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但是,安富尊荣的生活渐渐磨光了他的才情。
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__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逊色不少。
他写诗往往提笔吟哦好久,也写不出一个字来,即使写出来了,也是文句枯涩,内容平淡。
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回家,停船禅灵寺,梦见一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掏出几尺绸缎还给他。
从此,他的__便不再精彩了。
也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身边说:“我的笔在你那里多年,现在可以还给我吧?”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枝五色笔来还他。
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__了。
学以致用:刘老师年轻的时候才思敏捷,发表了许多精彩的作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仿佛江郎才尽,渐渐地没有新作了。
江郎才尽的成语故事2【成语】:江郎才尽【拼音】:jiāng láng cái jìn【解释】:江郎:指南朝江淹。
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
比喻才情减退。
【成语故事】:南北朝时,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他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江淹年轻的时候很有才气,会写__也能作画。
可是当他年老的时候,总是拿着笔,思考了半天,也写不出任何东西。
因此,当时人们谣传说: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
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候了。
江淹摸了摸怀里,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他就把笔还给郭璞。
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美妙的__了。
江郎才尽的意思_江郎才尽造句_江郎才尽的反义词

江郎才尽的意思_江郎才尽造句_江郎才尽的
反义词
江郎才尽[jiānglángcáijìn]
【解释】:江郎:指南朝江淹。
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
比喻才情减退。
【出自】:《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
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黔驴技穷、江淹才尽
【反义词】:出类拔萃、初露锋芒
江郎才尽造句:
01作家难免会有文思枯竭,江郎才尽的时候。
02最近写作老是没灵感,颇有江郎才尽之感。
03这几位作家久未有作品问世,是否已经江郎才尽?
04如果不持续努力,即使是有点天份,也会江郎才尽。
05老王近年眼力不行,作品极少,而他却说自己是江郎才尽了。
06有些时候所以会感到江郎才尽,也许是因为我们对生命的热情消退了。
07本来是一个有才华的青年,就这样被捧得晕头转向,最后弄得江郎才尽。
08这位作家年轻时十分出色,得奖后不再努力,现在看来已经江郎才尽,写不出什么好东西了。
10个带人名成语的经典故事传闻

10个带人名成语的经典故事传闻10个带人名成语的经典故事传闻1-东施效颦【读音】dōng shīxiào pín【意思】:东施为人名,与西施相对应。
效:仿效;颦:皱眉头。
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
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
【出处】:《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成语故事】: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无论举手投足,还是言谈微笑,样样都惹人喜爱。
西施稍用淡妆,身着衣服朴素,但是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她实在太美了,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但是,西施有心痛的毛病。
犯病时手扶住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
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着她。
皱着眉头,比平时更美丽。
村东有一女孩叫东施,长得十分丑陋,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
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有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的矫揉造作使她样子更难看了,可用扭捏作态一词形容。
结果,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子和孩子远远地躲开。
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
2-沆瀣一气【读音】:hàng xièyīqì【意思】: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
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出处】:出自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江郎才尽的故事

江郎才尽的故事江郎才尽的故事篇1【江郎才尽的历史故事】江淹是南朝时的一位诗人,他出身贫穷,从小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艰苦,以砍柴为生。
他每一天忙于砍柴,根本没时间读书。
之后,在13岁那年,他在去山上砍柴的途中拾到一顶大官戴过的貂皮帽子。
貂皮很珍贵,能够卖不少钱,这样就能够买好多米、面、油、盐等。
江淹高兴地把帽子拿回家,母亲看了也很高兴,说:“孩子啊,咱捡到这帽子是好事,是个好兆头,以后你必须能做大官。
要好好把它留着,将来做了大官你好戴它。
”听母亲这么说,江郎打消了原先的想法,把帽子好好地收藏起来。
从此后,他开始刻苦读书,一心想将来当个大官。
他一边砍柴,一边默默背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进步很快。
不几年工夫,写起文章来下笔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如《别赋》、《恨赋》等都得到了好评。
当时,有个叫檀超的人,喜好才学,读了江淹的诗,赞不绝口,还特地去拜访江淹,并请江淹到他家去做客。
江淹见檀超热情好客,性情豪放爽直,又不拘礼节,从心里很敬佩他。
于是,两人成了意气相合的好朋友。
檀超赏识江淹的才华,逢人便讲,言辞不免有些过头,近似为其吹嘘。
这样,江淹的名声渐渐大起来,也成了有名的诗人。
不久后,他受到了建平王刘景素的赏识和提拔,在南兖州做了官。
但是没想到,不多时,他便被一名犯了罪的县令诬告,被捕入狱坐了大牢。
这真是福到祸也至。
幸亏之后刘景素给他洗清了冤情,出了狱,又提升他做了官,与刘景素一齐去镇守京口。
之后刘宋被齐朝代替,江淹和檀超又做了史官,负责编写历史。
不久,一个襄阳人发掘出一座古墓,里面有一面玉镜和一些竹筒。
竹筒上的古体字没有人认识,有人提议说,让江淹来看看。
后朝廷派人把竹筒拿给江淹看。
江淹一看,这是西周时候的钟鼎文,当年他为了当大官还苦学过这种文字。
江淹看了一会儿,明白了其中的资料,写的是周宣王时候的事。
看后,他给来人讲着,周围听的人很惊讶。
一下子传开了,江淹认识西周时候的文字,从此,名气更大了。
于是,朝廷更加看重他,他的官也越做越大,最后官至梁朝的光禄大夫。
汉韩语同形同义成语对比研究

汉韩语同形同义成语对比研究随着中国与韩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汉韩语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
在汉韩语中,很多成语都有相似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下面就来对比分析一些汉韩语同形同义的成语。
一、同形同义的成语1.身外之物(신외지물)汉语和韩语中的“身外之物”都是用来表示不属于自己,与自己无关的东西。
在语义上,两个成语的意思非常相似。
2.临渊羡鱼(임연연어)汉韩两种语言中的“临渊羡鱼”都是形容一个人看到别人得到的优势或好处而羡慕的心理状态。
在语义上,两个成语的意思相同。
3.江郎才尽(강랑재진)汉语中的“江郎才尽”是指一个人的才华用尽了,韩语中的“강랑재진”则是指一个人的才华不如以前了。
虽然在语义上有些许区别,但是两个成语的基本意思是相同的。
4.七上八下(칠상팔바지)汉韩两语的“七上八下”都是形容一个人内心焦虑不安的状态,相似之处较多。
5.张冠李戴(장관이대)汉语中的“张冠李戴”是指把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淆在一起,韩语中的“장관이대”也是类似的意思,表示混淆不清。
两个成语在意思上基本一致。
6.蜜里调油(밀리뜨요)汉韩两语的“蜜里调油”都是形容人讨好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虽然在表达方式上略有不同,但两个成语的基本意思是相同的。
7.目不转睛(목마치향)汉语中的“目不转睛”和韩语中的“목마치향”都是形容人眼睛一直盯着某个目标或者某个人。
两个成语在语义上基本相同。
8.一言难尽(일언난인)汉韩两语的“一言难尽”都是表示情况复杂,言语难以表达清楚。
两个成语的基本意思是相同的。
9.虎头蛇尾(호두뱀신)汉语中的“虎头蛇尾”和韩语中的“호두뱀신”都是用来形容事情开始很有势头,但结局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
两个成语在意思上基本相同。
二、总结通过以上汉韩语同形同义成语的对比发现,在基本的意思上,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大。
虽然汉韩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基本语义和用法都相似。
这说明汉韩两种语言之间存在很多的相通点,文化交流能够促进两种语言之间的交融和发展。
高考语文考点清单——成语意思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考点清单——成语A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是。
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爱莫能助:心里原因帮助,但是力量做不到。
爱,同情,怜悯。
3、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4、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安,安闲。
5、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
6、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7、嗷嗷待哺: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B1、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
2、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3、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5、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辛。
筚路:柴车。
褴褛:破衣服。
6、便宜行事: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斟酌处理。
7、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苦或简朴。
8、不卑不亢:既不自卑,有不高傲,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
卑,低下;亢,高傲。
9、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
孚,使人信服。
不即不离10、不即不离:现指人的关系或所持的态度不接近也不疏远。
即:接近。
11、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
经,正常。
12、不胫而走:没有脚却能跑,形容传播的快。
胫,小腿。
(消息不胫而走,东西不翼而飞)13、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刊,消除,修改。
14、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喻,使明白。
15、不落窠臼:比喻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的风格,不落俗套。
16、不容置喙:不容许比尔插嘴说话。
喙,嘴。
17、不为己甚:不做太过分的事,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已甚,过分。
18、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之意)。
然,对,正确。
19、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虞,料想;誉,称赞。
江郎才尽成语故事

江郎才尽成语故事江郎才尽成语故事江郎才尽成语故事1源于《南史·江淹传》。
江淹是南北朝时期的才子,幼年家境清贫,读起书来非常用功,诗文都做得非常好。
由于他早期生活在社会的下层,能够接触到社会的真实生活,所以写出来的文章能够深刻地抒发忧谗畏讥和郁郁不乐的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许多贫困知识分子共同的动荡不安的生活,道出了许多知识分子郁郁不得志的思想感情,所以他的作品能引起许多失意者的共鸣,从而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作家,人们称之为“江郎”。
后来,他的文才大不如前。
他之所以才尽,是因为附南齐高帝萧道成等人,做了大官,成为南齐的“帮闲文人”,从此过着富贵荣华的生活。
由于他的地位和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所以文思渐衰,写出的诗文当然平淡无味。
后来,人们用“江郎才尽”来比喻才思减退。
江郎才尽成语故事2【成语故事】:南北朝时,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他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江淹年轻的时候很有才气,会写文章也能作画。
可是当他年老的时候,总是拿着笔,思考了半天,也写不出任何东西。
因此,当时人们谣传说: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
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候了。
江淹摸了摸怀里,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他就把笔还给郭璞。
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了。
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
【成语解释】:四字成语:江郎才尽出自:《南史·江淹传》尝宿守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
可以见还。
”淹乃探怀中,得玉色彩笔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解释:“江郎”,指南朝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很有才气,到晚年文思渐渐衰退。
“尽”,完,没了。
江郎的文才没了。
比喻才思减退。
造句:(1) “这这这……”他突然江郎才尽,心慌意乱,舌根子发短了。
(2) 他已经江郎才尽,已经放弃了希望和改变,还指望以"不作为"来赢得20xx年的选举。
江郎才尽读后感

江郎才尽读后感
《江郎才尽》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了南朝文学家江淹在年轻
时才华横溢,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文思逐渐枯竭的故事。
故事中的江淹年轻时凭借出众的才华而声名远扬,但后来却逐
渐失去了创作的能力。
这让我想到了才华的脆弱性。
才华固然重要,但如果不加以培养和锻炼,也可能会逐渐消逝。
这个故事也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
江淹的文思枯竭可能是
因为他没有持续学习和充实自己。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学习的
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
故事中的江淹在失去才华后并没有放弃,而是努力寻找新的创
作灵感。
这让我想到了坚持的力量。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
该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逐渐恢复。
这个故事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
它让我明白了才华的脆弱性、
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坚持的力量。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希望能够将这
些道理牢记于心,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轻易放弃自己的
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郎才尽的意思是什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江郎才尽的意思是什么》的内容,具体内容:江郎才尽的意思:指年轻时很有才气,到晚年文思渐渐衰退。
"尽",完,没了。
比喻才思减退。
江郎指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
江郎才尽的意思:
指年轻时很有才气,到晚年文思渐渐衰退。
"尽",完,没了。
比喻才思减退。
江郎指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人。
钟嵘《诗品》: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
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
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
淹探怀中,得五色笔授之。
而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
《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
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
英文解释
The imaginative power in writing has declined.;The inspiration has dried up. ;
【解释】:江郎:指南朝江淹。
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
比喻才情减退。
【出自】:《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
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
【示例】:不,他不能和菊子散伙。
散了伙,他必感到空虚,寂寞,无聊,或者还落个~,连诗也写不出了。
◎老舍《四世同堂》五十五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出处
钟嵘《诗品》:"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
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
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
淹探怀中,得五色笔授之。
而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
"
《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
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
老舍《四世同堂》五五:"不,他不能和菊子散伙。
散了伙,他必感到空虚,寂寞,无聊,或者还落个~,连诗也写不出了。
"
成语典故
《南史》中除了记载以上故事外,还记载了一个类似的"索锦"的故事,发生在张协与江淹之间。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人,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
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 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
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
一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掏出几尺绸缎还他。
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
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
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江淹曾不无得意地对弟子说:吾本素官,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
在这种养尊处优的环境下,江淹再也没有写出好的文章。
江淹的文思枯竭,江郎才尽。
其实并不是江淹的才华已经用完了,而是他当官以后,一方面由于政务繁忙,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无需自己动笔,劳心费力,就不再动笔了。
久而久之,文章自然会逐渐逊色,缺乏才气。
(节选自《应用写作》1995年第8期《但愿"江郎"才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