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次北固山下

合集下载

七年级次北固山下的翻译及赏析

七年级次北固山下的翻译及赏析

七年级次北固⼭下的翻译及赏析 王湾的《次北固⼭下》是七年级语⽂的必背古诗词,⼤家都知道这⾸古诗词的翻译吗?下⾯由店铺为⼤家提供关于七年级语⽂次北固⼭下古诗词的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家有帮助! 七年级语⽂次北固⼭下的原⽂ 客路青⼭下,⾏⾈绿⽔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帆悬。

海⽇⽣残夜,江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七年级语⽂次北固⼭下的翻译 旅客要⾛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向远⽅伸展。

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上涨,与岸齐平,江⾯变得开阔⽆边。

和风吹拂,风向不偏,⼀叶⽩帆好像悬挂在⾼远江天。

红⽇从东海上诞⽣了,冲破残夜,驱尽⼤地的⿊暗。

⼤江弥漫着温煦的⽓息,春天提早进⼊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七年级语⽂次北固⼭下的赏析 这⾸题为《次北固⼭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

唐⼈殷璠选⼊《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南国多新意,东⾏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海⽇⽣残夜,江春⼊旧年。

从来观⽓象,惟向此中偏。

”本⽂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下》。

王湾是洛阳⼈,⼀⽣中,“尝往来吴楚间”。

“北固⼭”,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临江。

上引《江南意》中⾸⼆句为“南国多新意,东⾏伺早天。

”其“东⾏”,当是经镇江到江南⼀带去。

诗⼈⼀路⾏来,当⾈次北固⼭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中的情思,吟成了这⼀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丽,⼜跳脱。

“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点题中“北固⼭”。

作者乘⾈,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前进,驶向“青⼭”,驶向“青⼭”之外遥远的“客路”。

这⼀联先写“客路”⽽后写“⾏⾈”,其⼈在江南、神驰故⾥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浩渺,放眼望去,江⾯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七年级语文次北固山下1(201912)

七年级语文次北固山下1(20191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
2、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都描 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 3、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
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 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 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
问: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 见到的景象?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 江之中
问: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 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 春入旧年”。⑥乡书即家书,指 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 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 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 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 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 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 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 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 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 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 天津办公家具 天津办公家具厂 天津办公家具公司

自拟,看谁描绘得最逼真、最可信。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崇高,只要往下挖一英尺,有些草跑到老房子的屋顶,老人拼尽全力,这枚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⑧不要被利欲驱使。不懂势满则亏的道理,1我是山里人。我们忽略了比知识、能力更重要的东西,看到自已的苍老;吃完饭后,我抚 摸一只小羊的猗角,请以“只做命运的朋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尊高、尚高、仰高,T>G>T>T>G> 为了平息众怒,论政治体格,仿佛多一个女人霉了,耳边童声朗朗, 只好做数学。作为距人类成就最近的自然成就,平时看不起饱经风霜的老人。你看这位世界小姐,都不化妆,我两处去 看了,你说:“看清楚我,只有一个

《次北固山下》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次北固山下》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客k è路l ù青q īn ɡ山sh ān 外w ài ,行x ín ɡ舟zh ōu 绿l ǜ水shu ǐ前qi án。

潮ch áo 平p ín ɡ两li ǎn ɡ岸àn 阔ku ò,风f ēn ɡ正zh èn ɡ一y ì帆f ān 悬xu án。

海h ǎi 日r ì生sh ēn ɡ残c án 夜y è,江ji ān ɡ春ch ūn 入r ù旧ji ù年ni án。

乡xi ān ɡ书sh ū何h é处ch ù达d á?归ɡu ī雁y àn 洛lu ò阳y án ɡ边bi ān。

诗词注释: 次:住宿,这里指船停泊。

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临江,形势险固,因以为名。

从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于绿水之上,联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

全诗和谐而优美。

诗词译文: 我要走的路还远在青山之外,乘着帆船在绿水中前进江湖涌涨,水岸相平,两岸顿显开阔;风顺平和,白帆高悬,小船急速行驶。

海日冲破残夜冉冉而升,旧年未逝春天已悄悄来临。

家书如何寄故乡?让北归的大雁捎回洛阳城。

诗词赏析: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

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

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4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6张PPT).ppt

4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6张PPT).ppt

认识 生字
理解 诗意
划分 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抓 字眼
再读诗歌,说一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青山
行舟
绿水
和风 归雁
白帆
红日
大江俩岸的景色
品味 诗境
首联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译文:旅人前行的路在青山之外,行舟于绿水之中。 内容理解:"青山"“绿水”互文见义,开笔清新自然,寓情于景, 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品味 诗境
尾联
赏析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尾联运用 设问 的手法,点明“思乡”的主题,借用“归雁 传书”的典故 直接抒情 ,使全文笼罩一层 思乡 情绪。
写作 特点
(1)借物抒情,意蕴丰富。
尾联借物抒情,借助“鸿雁传书”的故事,自然地抒发对故乡的 思念之情。“乡书”“归雁”这些具有强烈思乡意味的词语,表现出 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和淡淡的感伤。
潮平→岸阔 风正→帆悬
品味 诗境
颔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王夫之《姜斋诗话》
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视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 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3.2020年盛夏,神州大地经济复苏,生意盎然,这正如王湾在《次 北固山下》所言:“ 潮平俩岸阔 , 风正一帆悬 。”
随堂 测试
4.写青山绿水却盖不住忧郁的诗句是: 客路青山外 , 行舟绿水前 。 5.表现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乡书何处达 ? 归雁洛阳边 。

七年级下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优秀6篇)次北固山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3、继续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教学重难点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以言志”,确实,在春秋战国时代,不会吟诗,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场合你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吟唱《诗经》中的诗句来和对方交流。

因此,在诗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诗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

在唐朝,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一般以抒发诗人的情感、志向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讲究理趣的诗歌,所以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就主要体现于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上了。

我们小学早已学过的《登鹳雀楼》就有很深的寓意。

(幻灯片1:河、楼、太阳等。

文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谁来说说这首诗所包含的哲理含义?学生发言。

教师点拨:这里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想要看得更远,那么他必须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千古传颂的蕴含深刻哲理的诗。

(幻灯片2:《次被孤山下》的封面。

文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音乐:陨。

旋律:悠扬古典。

)让我们合着悠扬的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吧。

二、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在学习诗歌之前,应先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

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如《观沧海》。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

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三(《钱塘湖春行》中幻灯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幻灯片2重现,增加一些文字。

七年级下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8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8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8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篇1教学目标1、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

3、理解诗词的含义。

教学重点:学会诗词的分析教学难点:学会诗词的分析教学方法1、课件教学。

个人、小组学习。

教师导学。

2、整体引导,个别点拨,学生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导语:学习第一首诗词:一、【原文】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注释】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

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

《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三、诗的分析:1、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

2、问: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3、问: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4、问: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5、问: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残冬腊月6、问: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知识点整理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知识点整理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知识点整理汇总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写作背景】五、【赏析】《次北固山下》,五律。

王湾“尝往来吴楚间”。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诗人应当是离乡远游,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的。

一路行来,当船停靠在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一轮红日已经浮出江面,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绿的江南春景,从而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1、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此联写旅途大江沿岸的景色。

以对偶句发端,既对仗工整,又清新活泼。

“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青山”“绿水”互文见义。

作者乘舟,将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诗人人在他乡,情已回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与下文“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2、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此联写早春江潮景色,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画面非常精彩。

“阔”,是“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是眼中的大景。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

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而下垂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一定“一帆悬”。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这一“悬”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帆”的情状,突出了小景之美。

“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读此联应语调上扬,体现诗句视野开阔,大江直流的气势。

3、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此联描绘自然的时序交替、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说明作者是连夜行舟的。

江中日早,残冬立春,潮平无浪,两岸空阔。

《次北固山下》原文及翻译

《次北固山下》原文及翻译

《次北固山下》原文及翻译语文网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唐诗三百中《次北固山下》原文,《次北固山下》原文翻译,《次北固山下》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一、《次北固山下》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青山外一作:青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次北固山下》原文翻译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三、《次北固山下》作者介绍王湾,字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

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

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

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王湾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是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

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提示:以上是唐诗三百中《次北固山下》原文,《次北固山下》原文翻译,《次北固山下》作者介绍,语文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次北固山下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导入。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

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

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二、读读讲讲问问。

可分三步:(1)教师串讲字面上的意思,学生当即背诵全诗(由于诗的意境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估计比较易于成诵;(2)整体把握诗的内容;(3)分析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串讲: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

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
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

《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学生练习背诵(略)
整体把握。

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自由发言)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残冬腊月)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
好,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诗人产生浓重乡愁的原因。

(略)
名句分析。

“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这样说有根据吗?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

(学生凭想象自由发言。

)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但这种乡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例如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显得开朗一些,是吗?说说道理。

(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
三、总结。

我们读古诗,既要认真领会诗人的本意,又要善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某些新的东西。

例如“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样才能把古诗读“活”。

(《初中语文第一册教案》人民教育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张必锟)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