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初一语文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过于依赖同伴,自己思考不足。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计划在下次课堂上增加一些个人发言和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次北固山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曾经被某个景色深深吸引?”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王湾是如何通过诗歌表达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思念之情。
4.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仿写诗句,表达自己的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诗句。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歌中的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结构分析和修辞手法的识别。对于难点部分,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的象征意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表达情感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鉴赏:识别并理解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比喻等,以及这些手法对诗歌表达效果的影思想感情,以及这种感情如何与诗歌的背景相结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8张PPT)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对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偶 联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文章释义 次,停宿。
旅人前行的路次。 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课文总结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 中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因两 岸风景引起旅途乡愁,又写出作者 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胸襟。
板书设计
次
首联:青绿山水外前,
—船上想像,暗含 奔波之劳,点题
北 固
颔联:潮风平正岸帆阔悬,—船上所见
山
颈联:生残夜, —写景点时令,时
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
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现 河南洛阳)人。王湾“词翰早著”,其诗流传 不多。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 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次北固山 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 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写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 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 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 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文章解析
1.题目中“次”、“北固山”分别什么含义?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 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 江山”。
2.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 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在船上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 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 波劳苦之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次北固山下》(背景 赏析 常考题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背景+赏析+常考题型)一、作者简介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现存诗不多,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等。
二、故事背景王湾的诗追求壮美的意境,具有北方诗派的风格。
但由于他“尝往来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作于他游江南之时。
三、课文翻译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注释: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青山:指题目中的北固山,也可理解为长江岸边的山。
风正:即风顺江吹来。
译文: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轻快的航船追逐着碧波。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分开阔,顺风行船,船帆高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乡书:家书。
译文: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家书什么时间才能送到啊,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四、课文鉴赏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
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
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
“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15张)

颔联(3-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颔联写船上所见风景。“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
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为颈联“江春”一语做铺 垫。
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画“潮平两岸阔”所展现的画 面。
春潮涌涨,大江奔流,江水浩渺,放 眼望去,江面好像与江岸齐平,使得 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所以,此两句在写景中,点明时令,并暗含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名句分析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此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刻含义?
拟人手法。作者把“海日”和“江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 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和“入”使之拟人化,生动形象, 富有乐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用“残夜”“旧 年”象征旧事物。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深刻的 自然的哲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或:旧事物中孕育着 新事物。)
这两句紧承第三联,呼应首联。全篇笼罩一层淡淡的乡 思愁绪。
此联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直抒胸臆,抒发了思亲思乡之情。
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点明主旨。
结构梳理
次北固山下
(首联)行舟泊:青山外 绿水前 (颔联)望江面:两岸阔 一帆悬 (颈联)观日出:生残夜 入旧年 (尾联)思故乡:望归雁 传乡书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 残冬尾月
2、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 (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
3、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一天一天地过去了),新年和旧年的交 替(一年一年地过去了),而诗人仍旧羁旅他乡,面对此景,情何 以堪?他怎能不产生思乡之情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次北固山下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课件

了解作者
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现河南洛阳)人。王湾“词翰早著”,其 诗流传不多。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写作背景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 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本诗 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王湾此次出行,应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舟 行至北固山下,目睹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无限的思乡之情,于是 吟成了这首诗。
思乡之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合】尾联紧承前三联而 来,遥应首联,表现了诗 人深深的乡思愁绪。
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两句诗。
[答题思路]
考点 赏析名句
语言特点
句子对仗——整齐的美 精于炼字——精细的美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古喻今、托 物言 志……
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 达了这种感情?
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诗(作业本)。 2、本课课时练全部完成
3.预习《雨的四季》,课文读三遍,思考雨的四季有 什么特点?在书上做批注。
次北固山下
新课导入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 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江旅之景 情 深 颔联——江水之景 景 深 颈联——江春之景 交 乡 尾联——思乡之情 融 愁
当堂练习
一、常识填空
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五言律诗 ) 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 王湾 ) ,是 ( 唐 ) 代诗人。
《次北固山下》(讲义)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2024)

《次北固山下》(讲义)-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2024)【素材积累+思维导图+知识精讲+典型例题+答案解析】编者的话:同学们,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的阅读,不断地积累,唯有此才能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本套资料为课前预习,课中巩固,课后提升而设计,对单元内的课文知识点进行全面精讲,易错点逐个分解,强化练习常考易错真题,答案解析非常通俗易懂,可助你轻松掌握、理解、运用单元知识点解决问题!素材积累:关键词“思乡”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2、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
——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3、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4、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何逊《相送》5、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6、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7、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江总《长安九日诗》8、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9、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王维《杂诗三首》10、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11、思乡之情,如同诗中的远方,既温馨又迷人。
身处异乡,我始终怀着一份对家乡的思念,对故土的眷恋。
那里的一切都是我心中永恒的宝藏,值得我用一生去珍藏。
12、思乡,如同品一杯香醇的咖啡,苦涩中带着深深的思念和温暖。
13、思乡之情,如痴如醉,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人,心中都有一盏故乡的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
第一部分——思维导图:文本知识简单且高效的发散性思维呈现,是一种实用性的知识小结。
第二部分——知识精讲:把握文本知识要点,掌握阅读及答题技巧,感悟语文学习的快乐,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第三部分——典型例题:选题典型、高频易错、考试母题,具有理解一题,掌握一类的优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8张PPT)

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 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 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 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 天——时间过得太快了。
当堂训练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D )
A. 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 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 一联也是对仗的。 B. 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D行项舟“作”为,流其逝的人时在光江的象南征、”神对这 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首诗于解字说里错误行。间应,该是与把末“联日”的与 “乡书”“归雁”,遥相照应。“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C. 领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 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 因之开阔。 D. 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 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 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自由朗读,注意,要读出节奏。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自主学习二
——你能说出诗歌题目的意思吗?。
次,停泊的意思。北固山,镇江三山名胜之一,远眺 北固,横枕大江,山势险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三国时 “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北固山。以险峻著称 的北固山,因三国故事而名扬千古。诗歌题目的意思是: 停泊在北固山下。点明诗歌的内容是写人在旅途中。诗歌 是作者在旅途中所作。
自主学习三 【诗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次北固山下》课件

叁 走进诗文
诗词品读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起】首联点题。 “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客路”即
诗人此刻正在船上,正驶向驿“青道山。”意之,外这的与“尾客联路的”“,乡表书明”船到“之归后雁,”他遥还相要照乘应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
诗人此刻正在船上,正驶向“青山”之 外的“客路”,表明船到之后,他还要乘驿 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这 与尾联的“乡书” “归雁”遥相照应。
吟诵出这样的诗句。这两句还有更深远的象征意义,即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
观昂扬。“两岸阔”“一帆悬”是精整的对仗,意境开阔,情绪饱满。(这道题具
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自由发挥,丰富诗中的画面内容,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
受。)
叁 走进诗文
写 1.立意新颖,构思巧妙。
作
该诗写景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尤其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
次
北 固王
湾
山
部 编 版
下
七 年 级 上
册
目
录
第 壹
课
第 壹
走
第 壹
诗
第 壹
课
章 前 章 进 章词 章 堂
知
诗品
总
识
文读
结
壹 课前知识
达外归园成重
,任,之了要
古流职自思诗主
时落的然,歌题
交
外
人
会
因
新 中课 。
通 乡 久 产 此 的导
不
或
不
生
乡
入 一
发在得故愁个
壹 课前知识
理解题目
“次北固山下”
用什么景衬托什么情;以情收束,含蓄隽永
叁 走进诗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练习
• 1.诗歌中直接表达思想之情,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的 句子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 2.诗歌中通过对偶的修辞进行景物描写,并使人心胸宽阔的句子 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客 路、行 舟: 点出在旅途之中。
青 山、绿 水:描写景色,青山与绿水掩 盖不住旅途忧郁的情怀。
语句赏析
潮 平 两 岸 阔,风 正 一 帆 悬。
Hale Waihona Puke 风正:风顺(而和)悬:挂。
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
顺风前进的白帆高高悬挂。
三四两句写江水浩淼、视野开阔的景色。
语句赏析
海 日 生 残 夜,江 春 入 旧 年。 残夜未消,一轮红日却孕育而升, 旧年尚在,江上已是春意盎然。
次北固山下
(唐) 王 湾
名家朗诵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律 诗
律诗 绝句
五言 七言
的 特
1.共有八句
征
2.二、四、六句押韵
3.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4. 颔联对偶句,颈联对偶句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题目解说
思考: 题目中“次”是什么含义?
诗题中的“次”字一般解作“停泊”,但 根据诗意,在这里应解为“经过”,因为 从颔联即可察知:诗人所乘之舟是在江中 行驶的。
• 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
翻译 :家书要传到哪里呢?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问: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 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 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写了诗人淡淡的乡愁。
归纳主题
了解作者
王湾(693~751)唐代诗人。字号 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五年(717) 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 卷,名为《群书四部录》。《全唐诗》存诗 十首。
语句赏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旅途。 青山:指北固山 绿水:长江 意思:客行的道路绕向青青山外,船儿划开悠悠绿 水向前航行 。
语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两句诗表明时序的交替急不可待,作者用 拟人的写法赋予“海日”和“江春”以人的意 志和情思。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 之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两句不仅写景逼真, 而且表现出新生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意 义,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语句赏析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3.诗歌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这两句诗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 4.“江春入旧年”这5个字里边出现了两个节令,一个是“江春”的
“春”,立指春的是
,另一个是“旧年”的“旧年历”年,的指最的后一天
是
。
• 5日.你暮还乡能关想何起处另是外,一烟些波表江现上乡使愁人的愁诗。句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 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 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 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 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 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 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 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 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 是写乡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