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里的变化》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四上《口腔里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口腔里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口腔里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口腔里的变化》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课,主要介绍了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牙齿、舌头和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口腔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阐述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口腔消化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牙齿、舌头和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掌握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增强学生关注口腔健康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2.难点:牙齿、舌头和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口腔消化过程。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牙齿、舌头和唾液的作用。

3.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4.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面包、水、牙膏等。

2.准备教学课件:图片、动画等。

3.准备口腔模型:展示牙齿、舌头和唾液的作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知识,如人体消化系统的基本组成。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食物在口腔中是如何消化的吗?”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牙齿、舌头和唾液的作用。

同时,教师讲解牙齿的分类、舌头的功能以及唾液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实验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将面包放入口中,模拟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口腔里的变化》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口腔里的变化》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口腔里的变化》教案课件教学设计《口腔里的改变》教案课件教育规划一、教育方针:科学概念:1、人体运动需求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养分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有杰出的开端消化进程,会利于全体消化器官的作业。

2、牙齿、舌和唾液一起参加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进程,他们的功用各不相同。

3、牙齿有三种,门齿、犬齿和臼齿,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用,要维护好牙齿,利于身体健康。

进程与方法:1、能够在查询和已有经历的的根底上,做出食物在口腔内部改变和牙齿形状特征和散布的记载,并能够在不断完善知道的进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查询记载进行弥补完善。

2、乐意与同学彼此沟通、协作,完善查询研究结果。

情感、情绪与价值观:1、能够认真细致的查询牙齿的形状特征。

2、乐意与别人共享研究结果,乐意协作沟通。

二、教育要点:人体运动需求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养分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有杰出的开端消化进程,会利于全体消化器官的`作业。

三、教育难点:能够在查询和已有经历的的根底上,做出食物在口腔内部改变和牙齿形状特征和散布的记载,并能够在不断完善知道的进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查询记载进行弥补完善。

四、课前预备:儿童牙齿模型、馒头、镜子、五、活动进程:口腔是食物消化开端的当地,那么口腔在消化中发挥了什么效果呢?它是怎样作业的呢?1、查询口腔请学生别离渐渐咀嚼一小块馒头,把他们的感觉说出来,从食物形状和咱们的感觉两个方面查询,并剖析呈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馒头会越嚼越甜。

在不同的时间内,食物可能在口腔中发生了改变。

体会牙齿、舌和唾液在食物消化进程中的效果及彼此和谐的作业方式。

要特别重视“平安问题〞,在不能够确保卫生的状况下,不要操作“进口〞的试验。

能够让学生在家中完结体会活动,在讲堂中进行报告。

2、查询牙齿①查询牙齿,评论牙齿的不同形状,并画牙齿散布摆放图,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及标名。

②评论牙齿的效果。

知道牙起着切碎、研磨食物的效果,不同牙齿承当着不同的作业。

《口腔里的变化》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口腔里的变化》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口腔里的变化》教案课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口腔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3. 培养学生爱护口腔卫生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口腔的结构、功能及食物消化过程。

2. 教学难点: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口腔结构及食物消化过程。

2.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兴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及教学素材。

2. 口腔模型或图片。

3. 食物样本(如馒头、水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口腔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2. 新课导入:介绍口腔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案例分析:分析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4. 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口腔健康。

6. 课后作业:1. 绘制口腔结构图。

2. 列举口腔卫生的重要性。

3. 探究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绘制口腔结构图,评估学生对口腔结构的理解和记忆。

2. 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口腔卫生重要性和食物消化过程的掌握情况。

3.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探究食物在口腔中消化过程的发现,以此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1. 学生对口腔结构和功能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食物在口腔中消化过程的理解情况。

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需要调整。

4. 学生参与度和课堂氛围是否理想,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牙医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正确刷牙方法和口腔保健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牙科诊所,实地了解牙齿检查和治疗的过程。

3. 开展“口腔卫生宣传周”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关注口腔健康。

九、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口腔结构、食物消化过程和口腔卫生知识的掌握。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口腔里的变化》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口腔里的变化》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口腔里的变化》教案课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牙齿的种类、功能和生长变化。

2. 使学生了解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以及牙齿、舌头和唾液腺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口腔健康的关注。

二、教学内容1. 牙齿的种类与功能2. 牙齿的生长变化3. 口腔内的消化过程4. 牙齿、舌头和唾液腺的作用5. 口腔健康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牙齿的种类、功能、生长变化以及口腔内的消化过程。

2. 教学难点:牙齿的生长变化和口腔内消化过程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口腔内的变化。

2. 结合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牙齿的形状和功能。

3. 采用小组讨论和动手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4. 设置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有关口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口腔内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介绍牙齿的种类、功能和生长变化,讲解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3. 实践:让学生观察牙齿模型,了解牙齿的形状和功能;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口腔内消化过程的原理。

4. 互动:设置问答环节,让学生回答与口腔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强调口腔健康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口腔卫生。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牙齿模型、食物模型等实物教具。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牙齿的生长变化、消化过程等图文并茂的幻灯片。

3. 准备口腔健康宣传材料,如海报、宣传册等。

七、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牙齿种类、功能、生长变化和口腔消化过程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口腔健康的理解和关注程度。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牙科诊所,了解牙齿检查和治疗的过程。

2. 邀请牙科医生进行专题讲座,分享口腔健康知识和预防口腔疾病的方法。

3. 开展口腔健康主题活动,如制作口腔健康手抄报、举行口腔健康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对口腔健康的重视。

最新[五年级其他课程]《口腔里的变化》课件讲学课件

最新[五年级其他课程]《口腔里的变化》课件讲学课件

护肝治疗
括促进肝脏解毒功能的药物如谷胱甘肽、葡 醛内酯等;
促进肝细胞再生的药物,如促肝细胞生长因 子多烯磷脂酰胆碱等,以及门冬氨酸钾镁、 异甘草酸镁以及甘草酸二铵等。
利胆治疗
主要包括熊去氧胆酸等的替代治疗。 其作用机制主要为促进内源性胆汁酸的排泌
并抑制其吸收,改变胆汁组成,加强胆汁的 流动性,从而改善胆汁淤积。 另外还可以有保护肝细胞膜、抗炎、抑制细 胞凋亡等作用
同时具有肝病表现,即肝脏肿大或质地改变以及丙 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异常增高。
活产婴儿发病率为1/2500~1/5000之间。
其中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和胆道闭锁是引起 小儿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儿童肝脏 移植的主要指征。
胆道闭锁的预后与手术年龄密切相关:手术年龄越 早,效果越好。在45日内进行手术能较好恢复胆 流和提高长期存活率。
诊断
血生化及遗传代谢病筛查; 病原学(血CMV-IgM,CMV-IgG,尿CMV等); 肝胆超声检查:观察有无胆囊,若有胆囊,观察进
食前后胆囊大小变化,肝门处有无纤维块,有无胆 总管囊肿等; 动态持续十二指肠引流:观察十二指肠引流液颜色 (黄、浅黄、白色)及十二指肠液胆汁生化检验(若 无胆汁,持续引流24~48小时,或在1周内不同时 间段多次引流);
病因治疗 护肝治疗 利胆治疗 营养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病因治疗
感染引起的胆汁淤积性肝病,则应针对病原 进行治疗,例如巨细胞病毒相关性胆汁淤积 等,可应用更昔洛韦治疗;
肠外营养引起的胆汁淤积性肝病则应通过逐 步减少肠外营养的使用改善症状;
citrin缺乏引起的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则应 通过无乳糖奶粉的使用改善患儿的一般情况 等。
诊断
核素肝胆显像:评估肝摄取和排泄功能,注 意肠内有无放射性物质;

口腔里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教案 小学科学教案

口腔里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教案 小学科学教案

⒍口腔里的变化一、教材简析:本课的教学将学生从对消化系统的整体认识引入到一个具体的消化器官—口腔的功能与结构的认识。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将有机会了解食物在口腔中在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化。

牙齿的分类与功能也是学生将要深入观察研究的主要内容。

希望学生能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食物只有经过在初步消化中被很好地磨碎、捣烂,才容易被身体吸收”这个观点,以利于学生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在对于人体各个器官功能与结构的认识活动中,处处都能够体现人体器官协同工作的特征。

口腔本身就是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内部的结构又是一个小系统,能够共同完成食物的初步消化。

作为口腔的一部分——牙齿,又可分为三类,也是相互协作的关系。

教科书通过呈现这样一个系统化的人体结构,主要是让学生逐步在发现各种联系的过程中建立系统的认识,这一点在下节课将表现得更加充分。

二、教学背景:在课堂上,结合亲自体验咀嚼食物让学生感知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再利用实物资源——镜子观察牙齿,了解其形状特征、分布以及功能;体会到牙齿在人体的重要,渗透保护牙齿的意识;通过探究、描述,再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保护好自己身体的重要器官之一——牙齿。

三、教学设计:四、教学反思:《口腔里的变化》一课,是让学生了解食物在口腔中在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化,并深入观察研究牙齿的分类与功能。

与张素姗老师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对这一课进行课堂展示和交流研讨。

对比两堂课,真正让我体会到科学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有结构的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

课堂教学中,组织不同的材料或对相同材料的不同组织,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就截然不同,学习材料的选择与组织往往会影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形成。

因此,在探究学习中,选取和应用好材料是何等的重要。

《口腔里的变化》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口腔里的变化》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口腔里的变化》教案课件教学设计xx年xx月xx日•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及分析•教具准备与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目录01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口腔结构及牙齿的分类和特点。

掌握牙齿生长、更换和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探究牙齿生长、更换和保护的方法。

利用图示、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和口腔保健的意识。

增强学生对家庭成员进行口腔保健指导的能力和责任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02教学内容及分析1教学内容23 1. 了解口腔结构及牙齿的种类和作用。

2. 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认识牙刷和牙膏的使用。

3. 了解口腔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学习保护口腔健康的方法。

1. 重点让学生了解口腔结构、牙齿的种类和作用,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认识牙刷和牙膏的使用,以及了解口腔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 难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学会使用牙刷和牙膏,并理解口腔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以及学会保护口腔健康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03教具准备与教学环境教具准备具备详细知识点和例题,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讲解课程内容。

教材PPT课件视频资源实验器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看专家讲解、实例展示等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用于展示口腔中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教学环境提供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设备,有助于更好地展示PPT课件。

多媒体教室保证教师和学生们有足够的空间进行交流和学习。

宽敞明亮的教室保证教室内的空气质量,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舒适。

良好的通风条件为学生们提供必要的学习工具,方便学生们进行学习和实践操作。

桌椅和电脑设备04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口腔结构、功能及常见疾病。

讲授法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口腔问题。

互动探究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4.6《口腔里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4.6《口腔里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4.6《口腔里的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口腔里的变化》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以及牙齿、舌头和唾液在消化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掌握了食物的基本消化过程,对于牙齿、舌头和唾液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食物在口腔中的具体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身体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掌握牙齿、舌头和唾液在消化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牙齿、舌头和唾液在消化中的作用。

难点:食物在口腔中的具体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身体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以及牙齿、舌头和唾液在消化中的作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食物,如面包、水果等,让学生观察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

2.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放大镜、显微镜等,让学生观察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3.准备一些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以及牙齿、舌头和唾液在消化中的作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带来的食物,让学生思考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验、图片等方式,呈现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以及牙齿、舌头和唾液在消化中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以及牙齿、舌头和唾液在消化中的作用。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对身体的影响,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以及牙齿、舌头和唾液在消化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有良好的初步
消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

2、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3、牙齿有三种,门齿、犬齿和臼齿,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要保护好牙齿,利于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和已有经验的的基础上,做出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形状特征和分布的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合作,完善观察研究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认真细致的观察牙齿的形状特征。

2、愿意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点:
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有良好的初步消
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

三、教学难点:
能够在观察和已有经验的的基础上,做出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形状特征和分布的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四、课前准备:
儿童牙齿模型、馒头、镜子、
五、活动过程:
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那么口腔在消化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它是怎样工作的呢?
1、观察口腔
请学生分别慢慢咀嚼一小块馒头,把他们的感觉说出来,从食物形状和我们的感觉两个方面观察,并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馒头会越嚼越甜。

在不同的时间内,食物可能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体验牙齿、舌和唾液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协调的工作方式。

要特别关注“安全问题”,在不能够保证卫生的情况下,不要操作“入口”的实验。

可以让
学生在家中完成体验活动,在课堂中进行汇报。

2、观察牙齿
①观察牙齿,讨论牙齿的不同形状,并画牙齿分布排列图,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及标名。

②讨论牙齿的作用。

知道牙起着切碎、研磨食物的作用,不同牙齿承担着不同的工作。

由于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食物由大变小,加快了消化的.速度。

③体验三类牙齿在咀嚼活动中的协调工作。

3、讨论对牙齿的保护
①讨论什么是蛀牙(龋病牙)?
②通过课前调查,让学生讨论交流:
(1)想一想,自己平时是怎样护牙的?
(2)你觉得哪些坏习惯是会影响牙齿生长的?
③.以下是老师预设的问题。

(1)怎样选牙刷和牙膏?
(2)在换牙时期,要多吃些什么,少吃些什么?
(3)你发现班里的小朋友存在哪些坏习惯?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4)如果发现你的同桌有这些坏习惯,你会怎么办?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师生的对话交流,纠正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参与面也比较广。

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在真实生动的画面前,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如果不及时改掉这些不良习惯,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而且,学生的交流能力也得到锻炼与提高。


4、作业
板书设计:
口腔里的变化
牙齿、舌和唾液
切碎、研磨食物
龋病牙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