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心肌病超声诊断
超声心动图对糖尿病心脏病变的研究进展

1‘ey wor‘Is:
e‘:hocardiography;diaI)ctic cardiomyoPalhy;diagnosis
糖尿病(DM)是一组南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 而引起的以高fI}L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 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囚‘r。糖尿病心肌病 (DcM)口。作为一种独立的糖尿病心脏并发症也口益 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超声检查在糖尿病卜的应用 进展认为,采用多个指标联合评价可较早了解糖尿病 患者的心脏改变,现就早期糖尿病心脏结构和功能变 化的超声表达及其在心脏早期损害中的意义作一综 述。
GAO Wei—ran. SUN Zhi・dan
MPdicⅡf
(,)印Ⅱr£脱m
o,f以£,∞ou以,7‰凡rs£蛳地£ed脚池f盯Li80ning
CoffPge,如比幻u
12l()()1,
C^i,18)
文章编号:l()04—3934(2009)02m326_02
中图分类号:R540.4+5;R542.2
AslJun wPjl K,¨lz
um
[3]
ar“pmlP九hr Pf卜f・Is uf Gink鼻o
G,s‘h叩pcr A.Ex旷一menlaJ hyp堋如or蜘2_djabPt沁朋l my肿a,di- biIobaPxlm“.Ⅱ IJJIr础Lruffuml inve蚶i即ljon
254.259.
万方数据
:尘堂篮魉堂堂避!Q塑生笙!Q益盈!翅!生鱼型丝型!旦鱼:!丝丝!Q塑:丝!:!Q:些:1
・327・
1.2.4射血分数(EF):为每搏排』fIL量占舒张期末心 室容积的白‘分比。心脏的大小、个体的差异,以及心率 快慢等,均对EF值影响较小,因f『『i它是反映左室泵血 功能的敏感指标,其计算公式为EF%=(EDV— ESV)/EI)V水100%。现用仪器多采用立方体积法
多参数心脏磁共振评价糖尿病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多参数心脏磁共振评价糖尿病心肌病的研究进展文苗1,杨智2,蒋小凤2,付兵2*1.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四川南充637002;2.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成都611130;*通信作者付兵【基金项目】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20PJ216);成都市科技局课题(19-YF05-00111-SN)【摘要】糖尿病心肌病的主要病理变化表现为心肌细胞肥大、微循环障碍、弥漫性间质纤维化以及局灶性替代性纤维化。
多参数心脏磁共振能够无创性及“一站式”定性和定量评估心肌病变,是识别糖尿病心肌病最有希望和前景的技术。
因此,通过多参数心脏磁共振评价早期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心肌损伤,对糖尿病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文就心脏磁共振对糖尿病心肌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心肌病;磁共振成像;心力衰竭;综述【中图分类号】R587.1;R542.2;R445.2 【DOI】10.3969/j.issn.1005-5185.2023.10.023Progress in Research of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of Diabetic CardiomyopathyWEN Miao1, YANG Zhi2, JIANG Xiaofeng2, FU Bing2*Department of Radiology, Chengdu Fifth People's Hospital, Chengdu 611130, China; *Address Correspondence to: FU Bing; E-mail:【Abstract】The main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are cardiac hypertrophy, myocardial microcirculation disorders, diffuse interstitial fibrosis and focal replacement fibrosis. Multiparametric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promising technique for identifying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due to its ability to provide a non-invasive and “one-stop”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myocardial lesions. Therefore, evaluation of early myocardial injury by multiparametric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s clinically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the long-term quality of life and prognosis of diabetic patient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diabetic cardiomyopathy.【Key words】Diabetes mellitus;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eart failure; Review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2023, 31 (10): 1117-1121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以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改进的解剖M型超声检测Ⅱ型糖尿病患者心肌径向应变率的研究

Dp r n lao o
Gnrl o i l B in 08 3 h a eea H s t , ei 10 5 ,C i pa j g n
a to : IY e u h r L u ,Ema l iu 3 1 1 6 c r i :l e 0 @ 2 . o y n
郭亮 李越 孟 素 云 陈晓英
【 摘要】 目的 验证改进的解剖 M型超声(A M) IM 测量左心室短轴心肌径向应变率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正 常人 2 例 ( 6 正常组) Ⅱ型糖 尿病患 者 2 , 7例 ( 尿病组 ) 分别利用 I M 与斑 点追踪 糖 , AM 成像技术 ( T ) S I测量上述研究对象左心室短轴乳头肌平面 6个节段的径 向应 变率 , 并且评价糖尿病患 者 的左 心室短轴心功能。结果 I MM 与 S I A T 测量 左心 室短轴 径 向应变率 时 的相关 性 和一致 性较
I MM a dseket cigi gn S I eh o g , ep cvl, ntetogop , n ert ee A n pcl r kn ig( T)t nl y rset e i u s adt a sw r a ma c o i y h w r h e
l o u e a s s V n ra i u ci t e DM o p as s d t s e st e L mi o —x sf n t n i h o h o n r g u .Re et T e e h v e n g o o r lt n s s h r a eb e o d c rea i s o b t e h t o s n h n r a i a i tan rt fg o p DM sl w r i s fs g ns ewe n t e t meh d .a d t e mi o — s rd a sr i ae o r u wo x l wa o e n mo to e me t
糖尿病心肌病的诊断标准

1.糖尿病心肌病的诊断标准?
答:糖尿病性心肌病,首先要有糖尿病,且为比较严重的糖尿病,病史通常较长。
其次是有心肌病的证据,比如心脏舒张功能异常,严重时可以出现心脏收缩功能异常,通常心脏扩大较为多见。
心脏舒张功能异常是糖尿病性心肌病的最早表现,在舒张功能异常相当长时间后进一步加重,才会出现收缩功能异常、射血分数减低、心脏扩大。
糖尿病性心肌病,导血管没有太大问题,但微循环的开放受到影响,长期的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会带来视网膜的病变、肾脏的病变,肾活检时会看到糖尿病肾等。
当做心肌活检时,如果能看到有明显的微小血管病变的证据,同时可以看到有PAS染色阳性的糖的沉积,甚至能够进一步看到细胞代谢的问题,此时可以确定为糖尿病性心肌病。
糖尿病性心肌病

加强心血管、内分泌、代谢等多学科的合作,共 同推进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研究和治疗。
提高公众对糖尿病性心肌病的认识
宣传与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糖尿病性心肌病的认识 和重视程度。
早期筛查与诊断
推广早期筛查和诊断方法,及时发现和治疗糖尿病性心肌 病。
患者管理与支持
建立患者管理和支持系统,提供全方位的患者服务,包括 心理咨询、营养指导、运动康复等。
糖尿病性心肌病
03-21
CONTENTS
• 引言 • 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 治疗原则及方法 • 预防措施与生活方式干预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介绍糖尿病性心肌病的概念、危 害及预防措施,提高公众对该疾 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背景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发病率也在逐 年增加,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的 主要原因之一。
鉴别诊断
糖尿病性心肌病需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等进行鉴别诊断。这些疾病与糖尿病性 心肌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存在差异。
辅助检查方法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是诊断糖尿病性心肌病的重要辅助 检查方法。患者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 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定义
糖尿病性心肌病是一种发生在糖尿病 患者中的心肌疾病,不能用高血压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 瓣膜病及其他心脏病来解释。
该病主要表现为心肌广泛灶性坏死、 亚临床的心功能异常,最终可导致心 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等严 重后果。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危害
糖尿病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应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抗癫痫药物血浓度对剂量进行个体化调整。
个体化的主要指标是患者的反应,必要时参考药物血浓度。
这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3.5 抗癫痫药物毒副反应 所有抗癫痫药物都有不良反应,包括急性不良反应和慢性不良反应,其中急性不良反应中的剂量相关性不良反应多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体重改变、头晕、共济失调、嗜睡、精神症状等,一旦发生可通过停药而得到改善[15]。
皮肤反应为与剂量无关的急性不良反应,此外造血系统、肝脏、神经系统、肾脏的损害,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为宿主依赖性的与剂量无关,是药物的特异性反应。
慢性不良反应常常延缓或隐袭发生,可能与抗癫痫药物的累积性作用有关,表现为脑病(认知、精神症状)、周围神经病、骨髓与肝损害、叶酸缺乏等症状,此外还有药物的可能致癌或致畸作用,对患者生活方式和社会的影响。
3.6 疗程与减药、停药 关于减药、停药的时间,各国学者有不同的标准,一般应遵循逐渐减量的原则[16]。
发作可控制者,其疗程2~5年可考虑停药。
主要根据癫痫综合征类型而定,成功地停药因素为:单一型发作,尤以良性综合征,神经系统(一),脑电图正常者,停药时应逐渐减量,从开始减量到停用应不少于半年。
对于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患者,特别是经期发作或发作增多者,减少服药量及停药更应慎重,因为这一时期病情更容易反复,最好延缓停药。
一部分患者需终身用药,停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4 展望 目前药物控制仍是癫痫的主要治疗手段,立足于现有药物,合理选用,充分认识其治疗作用和非治疗作用仍然是最关键的。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不断出现,使难治性癫痫将得到越来越好的控制。
然而新抗癫痫药物如何与传统药或新抗癫痫药物之间如何配伍更好,仍然是一个须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1] 沈新烈.癫痫诊断和治疗的最近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1):36[2] 王 颖.癫痫的药物治疗[J].临床荟萃,1999,14(8):860[3] Ph ili p N.Pats al o s.The mechan is m of acti on of t op iramate.rev.con te mp[J].Phar m aco t her,1999,10:147[4] Xie X,Lancaster B,Peakman T,et al.I n t eraction of the an ti ep ilep ticdrug la mo triginewi t h reco m binant rat brain ty p eⅡA Na+channels and with native Na+channels i n rat h i ppoca m pal neuron s[J].Pflugers Arch,1995,430:437[5] Besag F M,Wallace S,Dulac O,et motri gine f o r the treat m ent ofep il ep sy in childhood[J].J Pediatr,1995,127:991[6] 彭建伟,黄怀均.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J〗。
糖尿病性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心功能比较分析

收治 的 3 5例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进 行分析 , 现报 道如下。
1 资料与方 法
1 . 1 一 般 资料
A组 ( 糖尿病 性心肌病 组 ) : 抽 取该 院于 2 0 0 7年 2月—2 0 1 t 年 3月期 间接 收并 已诊断为糖 尿病性心肌病 的患者 3 5例 , 其 中
男2 5例 , 女1 O例 , 年龄 于 4 5 ~ 7 0岁 , 平 均年 龄为 ( 5 9 . 3 + 5 . 2 ) 岁, 依据 1 9 9 9年 WHO组 织颁发 的糖尿病诊 断标准准 则摒弃一切对 心脏 性能 有所影 响 的病 症 , 如心 脏病病 史 、 遗传 性高血 压 、 甲状 腺性 能亢进等 系列 疾病 : A组 ( 高血压 性心肌 病组 ) : 抽 取该 院于
织颁发 的高血压诊 断标 准准则摒弃一 切继发性 高血压 和合并性 糖尿 病 因素 , 将 左心 室心肌 质量 指数 以男 患者 ≥1 4 0 g / m. , 女患 者 ≥1 1 0 g / m 作为心肌肥厚数据 的标准 ; 对 照组患者 4 5例 , 以健 康志愿 者的身份 自愿接 受该 院胸片 、 心 电图、 超声 心动 图检 测等 系列 检查 , 资料显示 此 4 5 例 健康志愿者 中均无糖尿病 、 高血压 、 心血管 等病史 , 其 中男 2 8 例, 女1 7例 , 年龄 4 2 ~ 6 8岁 , 平均 年龄
结各 自左心功能 的特点 与基 本差异瑚 。为探 讨采用 T e i 指数 和组
织 多普勒方案 对糖尿病性 心肌病患者 以及 高血压性 心肌病患 者
的左 心功能的影响 . 该研究选 取 2 0 0 9 年 2月一 2 0 1 1 年 3月该 院
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

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心肌病是一种由心肌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的心脏疾病,其特点是心肌肥大、心肌纤维化以及心室壁运动异常等。
心肌病可以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两类,遗传性心肌病通常与基因突变有关,而非遗传性心肌病则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有关。
以下是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一、诊断:心肌病的诊断主要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心磁共振等。
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家族史、症状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症状的严重程度等。
2. 体格检查:包括心率、呼吸、血压、颈静脉压力、心音、心尖搏动等检查。
3. 心电图:心电图可以检测心脏电活动,判断心律异常和心肌梗死等情况。
4. 心脏超声:心脏超声可以观察心脏大小、心室壁运动、心脏瓣膜功能以及血流速度等。
5. 心磁共振:心磁共振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可以检测心包厚度、心室肥厚程度等。
二、治疗:心肌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心脏康复。
1. 药物治疗:根据心肌病的类型和临床表现,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抗凝剂等。
2. 手术治疗:对于心肌病伴有心律失常、心室扩大等严重情况,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心脏移植、心脏支架植入等。
3. 心脏康复:心脏康复是指通过运动、饮食、心理干预等方式帮助恢复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
合理的康复计划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再发症的风险。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建议:1. 定期复查:心肌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心功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以及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2. 控制风险因素:戒烟、限制饮酒、控制高血压及糖尿病,这些都是减少心肌病发作的重要措施。
3. 心理支持:心肌病的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及时寻求心理支持是很重要的。
4. 合理饮食: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减少高盐、高脂、高胆固醇等不健康的食物摄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超声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糖尿病性心肌病(dcm)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确诊的dcm 患者42例为观察组,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40例健康体检正常成人为对照组。
均予超声心动图检查。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结构特征及左心室功能各项指标变化。
结果本组42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提示有此病的特征表现。
具体表现为左心房/室扩大,室间隔(ivs)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轻度增厚,且dcm患者左心室后壁与室间隔可见强回声光斑,与正常对照组均差异显著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设备采用美国进口的gevivid7、荷兰phiiipshd15心腹两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取样容积2mm,声束与血流间夹角≤60。
1.2.2 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充分暴露心前区胸壁。
采用标准探测切面,二维超声观察心室内膜情况,重点观察心尖段形态、室壁运动幅度及心内结构。
①监测收缩期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收缩末期左室内径(esd)、室间隔(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
②于四腔心切面分别记录左室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pve)及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pva),算出舒张早期/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pve/pva);测量左室收缩期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分数(fs)。
采用长度-面积法检查左心室功能。
所有参数均
重复测量3次,取均值。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二维心脏左室结构比较本组42例患者,经心脏彩超检查均提示有此病的特征表现。
具体表现为左心房/室扩大,室间隔(ivs)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轻度增厚,且左心室后壁与室间隔可见强回声光斑,见图1,与正常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左心室功能比较 dcm患者左心室舒张期及收缩期功能均降低,舒张期功能减低更明显、发生更早,与正常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0.05或p<0.01),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人口老龄化的加速,dm 的发病率显著上涨,已经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dcm是指发生于dm患者,不能用高血压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及其他心脏病变来解释的心肌疾病。
目前学界多认为dcm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3]。
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发病者主要发生间质性病理改变与微血管病理改变,临床表现为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化以及心肌微小血管广泛的内膜病变等。
有研究发现,细胞因子(tgfβ1)参与了dcm的发病和进展。
患者
tgfβ1分泌的增多,直接使细胞外基质(ecm)增多,并在细胞间沉积,从而导致心肌顺应性降低,舒张功能缺陷,最终演变为心力衰竭,加之dm患者本身会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心肌转运葡萄糖能力发生障碍,也使得甘油三酯(tg)及游离脂肪酸在心肌细胞内的累积[3]。
近年来国内外有报道指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可能参与了dcm的发病;一氧化氮(no)也是dcm发生不可忽略的因素。
但上述说法迄今未有充分的实证,相关病理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临床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dcm在心电图、x线胸片等常规辅助检查中可有阳性表现,但均缺少充分准确的诊断依据,均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导致在未行超声心动图前临床误诊率居高不下,延误了病情,使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及预后[4]。
随着高频彩超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临床上对本病的病理特点有了全新的认识,诊断率得到了明显提高[5]。
本次研究中,42例dcm 患者经心脏彩超检查均提示有此病的特征表现。
具体表现为:左心房/室扩大,室间隔(ivs)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轻度增厚,且左心室后壁与室间隔可见强回声光斑;左心室舒张期及收缩期功能均降低,且舒张期功能减低更明显、发生更早,与正常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0.05或p<0.01)。
综上,dcm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应用超声心动图可在无明显无症状阶段即发现dcm的特征性改变,并可显示心肌的结构和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 高嵩,危春英.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及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8):2796-2799.
[2] 徐小凤,李卫华,黄峥嵘.糖尿病心肌病的电生理改变[j].医学综述,2012(18):3015-3018.
[3] 陈简庆,吴超扬.糖尿病心肌病50例临床特点分析[j].海南医学,2009(3).
[4] 袁亮辉,周启昌.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应用进展[j].当代医学,2012(10):25-27.
[5] 邱前义,吴长君,申庆欣,等.超声心动图对早期糖尿病心肌病探讨的实验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