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肾衰竭病人越来越多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 chronic renal failure , CRF)为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
它是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和全身各系统症状为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我国慢性肾衰竭发病率约为100/百万人口,男女发病率分别占55%和45 %,高发年龄为40一50岁。
【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一)定义和分期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60m1/min)超过3个月,称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目前国际公认的慢性肾脏病分期依据美国肾脏基金会制定的指南分为1~5期,见表5-13-1。
该分期方法将GFR正常≥90ml/min)的慢性肾脏病称为CKD 1期,其目的是为了早期识别和防治CKD;同时将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 ESRD)的诊断放宽到GFR< 15 ml/min,有助于晚期CRF的及时诊治。
应当指出,单纯GFR轻度下降(6015~2989m1/min)而无肾损害其他表现者,不能认为存在CKD;只有当GFR<60m1/min时,才可按CKD 3期对待。
同时,慢性肾脏病的病因分类和白蛋白尿分级对肾脏预后和死亡率也有密切关系,需加以重视。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 CRF)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GFR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
慢性肾脏病囊括了疾病的整个过程,即CKD 1期至CKD 5期,部分慢性肾脏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GFR可逐渐下降,进展至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则代表慢性肾脏病中GFR下降至失代偿期的那一部分群体,主要为CKD 4~5期。
2024年中国专家共识:肾脏病的防治新策略

2024年中国专家共识:肾脏病的防治新策略前言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提高肾脏病的防治水平,推动我国肾脏病事业的发展,中国专家共识组织了一批在肾脏病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学术造诣的专家,共同探讨和研究肾脏病的防治新策略。
本共识综合了近年来肾脏病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临床实践,旨在为我国肾脏病的防治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
肾脏病的流行状况与危害流行状况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成年人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已超过10%,而儿童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此外,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导致的肾脏病发病率也有所增加。
危害肾脏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终末期肾病(ESRD)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新策略与研究方向早诊早治提高肾脏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是降低肾脏病并发症和减轻患者痛苦的关键。
新的生物标志物、影像学技术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应用,有望提高肾脏病的早期发现率。
综合管理针对肾脏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实施综合管理策略,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多方面的干预,以达到控制病情、减缓病程进展的目的。
创新治疗发展新型治疗手段,如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为肾脏病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同时,积极探索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慢病管理加强慢性肾脏病的一体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肾脏病的防治能力。
政策支持与公众教育加大对肾脏病防治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公众对肾脏病的认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肾脏病的发病率。
实施与推广为确保本共识的实施和推广,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医疗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肾脏病的诊疗水平。
2. 开展肾脏病防治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
3.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肾脏病研究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4. 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开展公众教育和健康宣传。
呵护肾健康远离肾脏病

龙源期刊网 呵护肾健康远离肾脏病作者:徐璧云等来源:《保健与生活》2012年第03期名家讲坛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达到8%~9%,肾脏病已成为我国第三大慢性疾病。
近年来该病发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不少患者仅有二三十岁,如得不到有效治疗,其中一部分患者将发展成尿毒症。
尿毒症患者只能依靠维持性血液净化或肾脏移植来延续生命,这给患者的生命带来严重威胁,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为“世界肾脏日”。
为此,本刊3月号特设专题邀请专家撰稿,同大家一起——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不仅负责每天排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和毒素,还对维持整个身体的内环境平衡、调节血压、骨髓造血、骨骼发育等有着重要影响。
肾脏任劳任怨,默默地扮演着体内清道夫的角色,过滤并清除代谢产物。
由于肾脏病的特殊性,大多数肾脏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而且易混同于其他疾病,因而往往得不到及时的诊治,约有20%的肾脏病患者首次到医院就,诊时,病情已到晚期。
唐小姐身高1.63米,体重53千克。
其实,唐小姐并不胖,但她渴望能在夏天到来之前拥有更加苗条的身材,于是开始服用减肥药。
为了达到快速瘦身的目的,她还加大了减肥药的剂量,体重很快下降了。
但与此同时,她开始感到头晕恶心、腰酸乏力。
有一天,她晕倒在办公室里。
到医院一查,她的肌酐等各项肾功能检查指标大大超标,医生诊断唐小姐患了急性肾衰竭。
唐小姐万万没有想到,减肥会对肾脏造成如此大的伤害。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人们不太注意的细节,与肾脏健康息息相关。
1乱服药,肾受伤肾脏是人体的“过滤器”,人体产生的很多“垃圾”均通过肾脏从尿液排出体外,其中包括许多药物的代谢产物,因此盲目服药会对肾脏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
常见的肾毒性药物为各类止痛药、某些抗生素及显影剂等。
糖尿病患者、老年人、轻微肾功能衰退者、体内水分不足(大量出汗、腹泻呕吐、饮水不足等)者,更容易受到肾毒性药物的损害。
专家提醒:身体有不适,应在医师指导下服药。
腹膜透析现状

张明艳1.前言目前,世界上患肾病的人口已经超过了5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不久前发表的一份报告声称:目前全球至少有190多万慢性肾衰竭病人,他们必须定期接受肾透析,否则就会危及生命。
据联合国医疗机构统计资指出“肾衰竭发病率占人群的万分之五”,按此计算,我国肾衰竭患者达65万。
但是,目前我国不到10%的肾衰竭患者能够得到透析的治疗,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日等发达国家95%以上患者已经使用透析治疗。
我国肾病现状呈现“高患病率,低知晓率,低救治率”的状态。
随着2010年全国肾脏疾病透析产品研讨会的召开,为全面了解国内肾脏疾病透析产品研发、产业化及临床需求情况,做好“十二五”肾脏疾病防治重大产品的组织实施工作,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会同卫生部科教司和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于2010年5月25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肾脏疾病透析产品研讨会。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领导强调,在“十二五”的科技布局中,将更加重视临床需求与产品开发的对接,积极探索产学研用紧密合作的组织实施模式,瞄准制约我国医学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加强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应用示范。
肾脏疾病领域是其中一个试点。
力争通过新的组织实施方式,加快肾脏疾病重大产品的研发,满足广大肾脏透析患者对安全有效产品的需求。
以上信息充分显示了血液净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目前透析的方式主要为两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以其自身的优势更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发展,2011 年 6月卫生部启动全国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工作,确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 31 家医院作为第一批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确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 28 家医院作为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培育单位。
因此,腹膜透析事业在我国的发展迫在眉睫。
2.腹膜透析腹膜透析发展史腹膜透析最早始于20世纪20年代,但限于技术原因,未能大规模开展。
随着20世纪70年代tenckhoff管的发明及腹膜透析液的改进,腹膜透析开始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
世界肾脏病现状分析报告

世界肾脏病现状分析报告引言肾脏病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全球范围内都有不同程度的患者。
本报告旨在通过分析全球肾脏病的现状,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促进肾脏健康意识的提升。
1. 肾脏病的定义和分类肾脏病是指肾脏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包括急性肾损伤、慢性肾病、肾小球肾炎等。
根据病程和发展速度的不同,肾脏病可以分为急性肾脏病和慢性肾脏病。
2. 全球肾脏病患者数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估计有超过2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肾脏病。
其中,慢性肾病是最常见的肾脏病类型,估计有1.4亿人受到影响。
肾脏病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在增加,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
3. 肾脏病的风险因素肾脏病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些是可控的,例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
其他非可控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等。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和缺乏健康教育也会增加肾脏病的风险。
4. 肾脏病的社会和经济影响肾脏病不仅对患者本人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还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负担。
患者需要进行长期治疗,并且可能需要洗肾或肾移植等高成本的治疗手段。
此外,肾脏病还会导致早逝和残疾,给家庭和社区带来心理、经济上的压力。
5. 肾脏病的预防和治疗在肾脏病的预防方面,健康教育起着关键作用。
提高公众对肾脏健康的认识,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控制血糖和血压等,可以降低患肾脏疾病的风险。
对于已经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
医疗机构和医生应加强对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6. 全球肾脏病研究和合作为了更好地应对肾脏病的挑战,全球范围内的研究和合作至关重要。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共同努力,加强肾脏病的研究,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改进肾脏病的预防和治疗手段。
此外,加强国际间的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促进全球肾脏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论肾脏病是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其患病人数持续增加。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应提高公众的肾脏健康意识,改善生活方式,预防肾脏疾病的发生。
中国肾脏病的现状

中国肾脏病的现状绪言在中华医学会的支持下, CSN成立于1980年。
至2012年, CSN已成长壮大至超过5000名会员。
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均已成立省级肾脏病学会。
过去30年间, 经济的快速增长促使中国的临床流行病学也发生着变化, 且这种变化的速度和规模可谓史无前例。
具体而言, 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中国公共健康资源的沉重负担。
尽管CKD的负担代表了一种巨大的挑战, 但同时也为中国肾脏病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
慢性肾脏病的负担中国的CKD患者约有1.195亿。
一项横断面、全国性的中国成人代表性样本调查显示, 不同地区间的CKD患病率差异较大, 总患病率为10.8%。
尽管中国CKD的估计患病率与美国(13.0%)和挪威(10.2%)等发达国家相近, 但却存在病因学上的差异。
据对透析患者进行登记的一个国家级系统——中国肾脏数据系统——数据显示, 肾小球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SRD, 57.4%)的最常见病因, 其次为糖尿病肾病(16.4%)、高血压性肾损害(10.5%)和囊性肾脏病(3.5%)。
这些数据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不同, 导致这些国家ESRD的主要病因是糖尿病肾病(图1)。
但值得注意的是, 已有报告显示, 中国肾脏病的流行病学正发生着转变。
在中国老年患者中, 导致CKD的主要病因是糖尿病和高血压, 而非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此外, 鉴于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快速增长, 中国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有可能将继续增长。
实际上, 在香港和台湾等中国比较发达的地区, 糖尿病肾病如今已分别占ESRD病例的46.2%和43.2%。
中国大多数大型医院的肾内科均常规进行肾活检, 为流行病学数据提供组织学证据。
根据这些数据, 61.7%~68.6%的肾活检样本证实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IgA肾病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45.3%~54.3%, 其他病因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1.1%~25.6%)、膜性肾病(9.9%~15.0%)、微小病变(10.9%)和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7.75%)。
2024年慢性肾病医院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慢性肾病医院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
慢性肾病作为一种长期、进展缓慢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慢性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医院市场需求也随之增加。
本文将对慢性肾病医院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为相关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2. 慢性肾病的定义和分类慢性肾病是指肾脏结构和功能长期受损,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的一类疾病。
根据慢性肾病的病因和病理特点,可以将其分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等不同类型。
3. 慢性肾病医院市场规模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慢性肾病患者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根据国内慢性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我国慢性肾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且呈上升趋势。
这说明慢性肾病医院市场潜力巨大。
4. 慢性肾病医院市场竞争格局目前,慢性肾病医院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医院数量增加随着慢性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涉足慢性肾病领域,导致市场上医院数量逐年增加。
4.2 医院服务水平提升为了吸引患者和提升市场竞争力,许多医院开始加大对慢性肾病的投入,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技术实力,以获得更多的患者信赖。
4.3 医疗费用竞争慢性肾病的治疗费用较高,因此医院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价格竞争。
一些医院通过降低医疗费用来吸引患者,从而抢占市场份额。
5. 慢性肾病医院市场发展趋势5.1 多学科协作模式慢性肾病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肾内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等。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多学科的合作,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诊断和治疗。
5.2 个性化治疗每位患者的慢性肾病病情和病因都有所不同,因此个性化治疗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医院将更加注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5.3 康复护理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患者对康复护理的需求也在增加。
慢性肾病医院将逐渐提供更完善的康复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和生活能力。
肾功能不全发病率

肾脏疾病发病率、高钾血症发病率及聚苯乙烯磺酸钙散物价一、肾功能不全发病率21世纪以来,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危害全世界人民健康的公敌之一。
国际肾脏病学会(ISN)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IFKF)提出,每年3月第二个星期四为“世界肾脏日”,希望引起人们的重视,重视预防,减少肾病发病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避免发展到肾衰竭,尿毒症。
1、全球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和荷兰),普通人群中约有 6.5%~1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肾脏疾病,其中美国的肾脏病患者数已经超过2000万,医院每年收治肾脏病患者高达100多万(其中25万是新增肾病患者),而身患肾脏病未去就医的人数要比收治的患者人数大得多。
据国际肾脏病协会统计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在自然人群中的年发病率为98-198/100万,经济发达国家发病率更高,美国和日本的发病率分别达802/100万和996/100万。
在西方国家中,肾功能衰竭以继发性因素为主要原因,已经公认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两大首位因素,糖尿病人中至少40%有肾脏疾病,高血压病人中约50%有肾脏病。
美国每年大约有5万人死于尿毒症。
2、我国发病率中国目前尚无详实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初步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为8%~9%,其中肾功能衰竭占大约1%~10%。
在我国仍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但继发性因素引起肾功能衰竭在逐年递增,其中高血压是主要的继发行因素。
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是常见病和多发病。
据不完全资料统计,肾小球疾病在我国患病率约2%--4%,患病人数较多,尤好发于生活和劳动条件较差的青少年。
由于肾脏病变的发展和恶化,每年每百万人中约有96—100人死于肾功能衰竭,可见肾脏疾病对人民身体健康危害之大。
我国肾病的发病率是美国的6倍多,每年因为尿毒症死亡的人数不下百万,而每个尿毒症患者平均每年医疗花费超过10万元。
这是一组让人倍感沉重的数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肾衰竭病人越来越多
2013-02-24 23:07 作者:张凌
居高不下的慢性肾衰患病率及发病原因
根据国际肾脏病协会对部分国家和地区发病率及患病率的统计,表明慢性肾衰竭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持续增高趋势,尤其是美国发病率(每年新发生慢性肾衰竭病人)增长最快,达7.6%。
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统计数据表明,近几年发病率也有明显的增长。
从患病率(每年新发生和原有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总和)来分析,日本有着最高的平均患病率增长率(7.4%),这与日本肾衰竭患者长期透析后存活率高,并且很少进行肾移植有关。
就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地区来说,其总的患病率增长趋势亦是显而易见的。
有人初步统计全球透析患者6年前已超过100万,其每年发病率为20余万人。
我国国内的统计资料不够完整,大约每年新发生慢性肾衰并得到透析治疗的患者约为1万人左右,维持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的总人数约为5-6万人。
我国的透析医疗技术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我们的最长存活透析病人已超过20年,和美国、日本相当。
但是全国大陆的透析总人数却和台湾大致相当,是日本透析总人数的四分之一(2002年日本透析人数统计为24万人,透析病人最长存活时间23年)。
这说明我们经济还不发达,多数病人得不到应有的治疗,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
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普及,近几年我国慢性肾衰透析病人肯定会有大幅度增长。
慢性肾衰的患病人数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医疗费用的大幅度攀升,这不能不让人担忧,最近美国根据现有实际统计数据,利用回归方程推测出美国在未来10年内每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患病总人数及新发病人数,截止到2010年,无论患病人数还是新发病人数仍将呈明显上升趋势,以此推测2010年美国的慢性肾衰竭总人数为66万多人。
有人预测,未来10年世界慢性肾衰治疗费用至少需要1.1万亿美元,如此庞大的数据使政府感到棘手。
在美国这种重复使用血液透析器的国家都是如此,日本这种透析病人很多,并且还一次性使用血液透析器的国家更难以承受,目前日本政府每年用于透析的医疗费用投入90亿美元,以至于日本厚生省也在讨论是否推广重复使用血液透析器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是什么原因致使慢性肾衰患者数量居高不下,而且还有如此高的增长速度呢?主要的原因有:一是一般人群的寿命增长,患肾衰病人中以老年人为主;二是引起肾衰的主要原发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明显增多,而对这两种病的防治不力,致使进展成慢性肾衰的病人增多;三是其他肾损害增多,如中草药肾病、药物性肾损害等,四是通过肾替代疗法延长了肾衰患者的生命等多种因素综合所为。
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慢性肾衰病因依次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病、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然而,在我国及亚洲其他一些国家的病因则依次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间质小管肾病(包括马兜铃酸肾病)等。
怎样才能降低肾衰的发生率与患病率呢?关键的措施是:早发现易发生慢性肾病的危险人群,如糖尿病病人;高血压病病人;先天尿路畸形的儿童;反复尿路感染的中年妇女;前列腺肥大的老年人等,积极预防和治疗原发疾病,防止或延缓进展成肾衰竭。
还要防止病人自身不重视、不去就诊以及一些基层医生的防治意识不够,导致丧失了很多防治机会,结果使肾衰病人不断增加。
就像控制非典型性肺炎的源头感染病人一样重要,基层医疗单位的非肾科医生应该意识到,找他就医诊的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慢性肾衰的高危人群,很好控制其危险因素就能减少或延缓肾衰发生,尽管他们来就医的主诉可能并非肾病本身的症状。
美国有一报告指出,慢性肾病患者肾功能降低的速度经过积极控制能减少10%~30%,若这样从2000到2010 年的美国医疗费用就分别可减少186~606亿美元,这笔数字是很惊人的。
病情延缓对病人的好处自然会非常明显,但实际上病人常常不理解这些,他们不是减少随访次数,就是不按医嘱服药,多数病人到肾科诊治时的肾功已很差,出现了较多合并症,如严重贫血,心力衰竭,肾性骨病等,甚至需要紧急透析。
如有一统计指出,透析患者中,透析前三个月未看病的占81%,透析前一个月未看病的占47%,这些病人都因诊治得太晚而后果极坏,一些病人因为严重合并症等原因而无条件接受肾替代疗法而死亡。
因此我们提出”推迟开始透析时间,就等于防止死亡”的观念,可见延缓慢性肾病的进展具有多
大的意义。
除了大家都熟悉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原因以外,在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间质小管肾病,主要指药物性肾损害,已知的西药有抗生素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等,非甾体类消炎药,止痛剂,造影剂等。
近日肾病界学者对个别种类中草药导致的肾病已日益重视,北京一家大医院统计的数据是惊人的,在这家医院2000-200 2年收治的慢性肾衰竭透析病人中,因长期服用中草药导致肾病的患者约占1 0%,此现象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其实,在1993年比利时学者就首先报告服用中草药制成的减肥药后出现慢性肾衰竭和弥漫性肾间质纤维化,认为这些病例的肾间质纤维化与中草药有关,并将这类肾病命名为“中草药肾病”。
此后,欧洲和亚洲(包括中国、日本等)又报告不少类似病例。
由于文献报告的这些中草药的主要毒性成分是马兜铃酸,故国内一些学者建议将其称为马兜铃酸肾病。
马兜铃酸的中药用途涉及止咳化痰、利湿消肿、行气、除风湿等方面,多为常用中药,其中关木通在著名的龙胆泻肝丸,八正散,冠心苏合丸中为主药,而该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很普遍,其他像天仙藤,青木香,广防已,寻骨风等都属于马兜玲类植物也有肾毒性。
所以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药引起的肾损害有些甚至是急性或者亚急性进行性肾功能损害,这种损害呈不可逆性,停药后肾功能仍然不能恢复,往往在数月或者1年至2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悄悄到来的杀手,它的危害性并不次于心、脑血管病,它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我们只有更多地了解它、认识它,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有效治疗,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