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读后感800字的范文孔子世家读后感600字

合集下载

孔子世家读后感(共7篇)

孔子世家读后感(共7篇)

孔子世家读后感(共7篇)篇:孔子世家读后感的孔子世家读后感《孔子世家》读后感800字的范文孔子世家读后感600字【导语】通过学习,了解孔子的生平与事迹伟大的人格与坚持理想的不懈精神,大了“孔子世家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孔子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仁者何以乐山,智者何以乐水?山水是天地自然的象征,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和万物栖息之所;是仁者对生命的寄托,是智者对自然的依恋。

这是孔子对天人相结合境界的最高体验。

孔子的一生追求仁,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仁者,但是他更是智者。

因为他更钟情于水。

孔子观赏东流的水,子贡问道:“君子只要看见大水都要观赏,原因是什么?”孔子答道:“因为大水流动永不停息,而且滋润世间万物却不自认为有功,就像人的德行一样。

水有时在低处流动,有时在高处流动,这都有其遵循的规律,就像人的仁义一样。

大水浩浩荡荡,永不枯竭,这就像人的道德一样。

水流向百仞高的大山中而不惧怕,这就像人的勇敢一样。

装满了却用不着用盖子削平,这就像人的正直一样。

水的柔弱无所不至,就像人的明察一样。

水从源头必定流向东方,就像人的志向一样,所以君子看见了必定要观赏它。

”孔子用滔滔江水比做人的德行,勉励我们进德修业应像奔流不止的河水昼夜不舍,永不停息。

这不仅体现孔子的智慧,而且不也暗示了孔子的一生如流水一般吗?孔子一生仕途不顺畅,如流水般曲曲折折。

孔子35岁去齐国,见到齐景公。

由于受大臣晏婴的阻止,没有得到齐景公的重用,37岁返鲁。

孔子从51岁起,先是做了鲁国得县官,后来官至鲁国的最高法官,并代理丞相。

可是只有三个月的功夫,由于鲁王不听他的意见,孔子只好辞职,离开鲁国。

在55岁到68岁这14年间,奔走列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在宋国、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厄困。

于是又返回鲁国。

社会现实却是让人痛心。

周王室统治微弱,“礼崩乐坏”,诸侯纷纷崛起,*秩序失控,社会纲常紊乱。

孔子想到自己的先祖弗父何禅让君位,正考父曾接连辅佐宋国三公,父亲叔梁纥勇猛震三鲁,母亲颜徵含辛茹苦地教育培养自己。

孔子世家读后感

孔子世家读后感

孔子世家读后感
《孔子世家》是一部以孔子家族为主线,叙述了孔子家族世世代代的历史和传承的著作。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对孔子及其家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首先,通过《孔子世家》,我对孔子的家族背景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家族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

书中介绍了孔子的祖先,以及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让我对孔子的家族和他所处的历史环境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其次,通过阅读这部书,我对孔子家族的家风家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孔子家族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家风家训的传承,这也是孔子能够成为伟大思想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孔子家族世世代代的传统和家风,让我深受启发。

孔子家族所倡导的忠孝、仁爱、诚信等传统美德,对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通过阅读《孔子世家》,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人物,他的家族历史和家风家训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了解孔子家族的故事,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更加珍惜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总而言之,《孔子世家》是一部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通过阅读这部书,我对孔子及其家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部书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中国传统文化。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书,感受其中的魅力,也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孔子世家》读后感(通用7篇)

《孔子世家》读后感(通用7篇)

《孔子世家》读后感《孔子世家》读后感(通用7篇)《孔子世家》读后感篇1今天把《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学琴原文找出来看了看,准备将文言文背下来,刚读一句,发现方向性错误,我学这个故事是为了三大,最有价值的就是孔子学琴的态度、方法,而不是文言文本身,既然如此,会复述完整的意思即可,没必要浪费时间背诵别人听不懂的文言文!孔子学琴,体现了牛人惯有的特质,他们的行为其实很简单,就是单爆,把一件事情做透,做到极致,即专注。

学琴,孔子专注把每一个环节做到极致,给自己大量的时间练习,甚至于师襄子都觉得是在浪费时间。

结果是很戏剧的,也是很合理的,师襄子在催促孔子多次后拜服于孔子。

对快、慢、多、少的理解的差异,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在孔子眼里,慢就是快,少就是多,慢慢的雕琢每一个环节,达到技艺纯熟,每天理解一点,一段时间后便会看到整个森林。

师襄子认为要快速的练习大量曲目,短时间能弹奏众多曲目,因为时间限制,均只能在同一个层面上泛泛而弹,难以突破,其认为的快就是快、多就是多最终会是快就是慢、多就是少。

中美篮球教练的理念很能诠释这点:美国教练教学生时,会告诉学生要慢慢的将某个动作正确的练熟,哪怕一个正常只需1秒的动作,现在就是做10秒也得正确,然后大量练习。

他们认为,开始慢没关系,动作熟了,自然就快了。

国内教练呢,刚好相反,相同的动作,不要求正确掌握与否,相似即可,只求一定要快,正常1秒,练习时一定要半秒做完。

结果很多学员一辈子也没掌握好这个动作,总是失误,更别提快了。

前段时间国家篮球队集训,长时间大量练习基本的动作,很能说明问题。

《孔子世家》读后感篇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的仁爱、礼仪和君子之道早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儒家文化已深深的溶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

但这样一位“至圣先师”,也是由一个平凡的人逐步成长起来的。

孔子诞生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十七岁时,母亲也故去了。

后来,他到周去学礼,回来后门下的学生就多了起来。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通用5篇)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通用5篇)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通用5篇).doc》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duhougan/1150777.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史记·孔子世家》是司马迁所著的中国古代纪传体通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编年体通史。

作为孔子的经历和思想的专门记述,这部史书对于了解孔子的时代背景、人物形象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传承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读完《孔子世家》,我不禁为孔子所倡导的儒家思想的伟大和他个人的思想深度而感叹,也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孔子世家》通过详细记载了孔子的生平、教育和思想,揭示了孔子对于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独特见解。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对人伦道德的追求,对修身立德的重视,深刻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他不仅关心人伦与政治,还关注个体的修养和道德修养,力图通过个体的修养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孔子世家》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视。

孔子提倡“仁者爱人”的道德观念,认为人应该以仁爱他人为基础,以友善亲切待人,以人伦道德来调整人际关系。

他强调君臣、父子、兄弟和朋友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上下级、老幼之间的敬爱与尊重。

这种以仁爱他人作为基础的道德观念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化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另外,孔子在思想上主张“中庸之道”。

他认为凡事都应该有所度,不可偏激或过分,从而达到和谐和平。

他主张人应该保持中道而行,不偏不倚地发展个性特长,也不过分追求功利或名利。

他认为只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达到和谐稳定的社会状态。

这种“中庸之道”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石,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此外,《孔子世家》中也记载了孔子的政治观。

孔子主张君主制度,并强调君主应该具备仁德和智慧,才能为民众做出正确的决策,保证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

孔子追求的是一种理想的治国模式,他相信通过道德教育和正确的政策,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的福祉。

这种政治观念对于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思想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读完《孔子世家》后,我对孔子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深度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孔子世家读后感800字

孔子世家读后感800字

孔子世家读后感800字《孔子世家》是一部以孔子家族为主线,展现了孔子一家人的风采和传承的历史小说。

通过对孔子及其家族的故事的讲述,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孔子及其家族的风采和传承。

在这部小说中,孔子被塑造成一个有着卓越智慧和高尚品德的圣人形象。

他一生追求道德的完美,不断努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待学生和家人都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他的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

他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奉为圣贤。

孔子的家族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家族,他们代代传承孔子的思想和家风,为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读完《孔子世家》后,我对孔子及其家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不仅仅是一家人,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他们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行为,影响了整个社会,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他们的家风、思想和品德都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需要像孔子一家人一样,传承优秀的家风和思想。

我们需要尊重长辈,孝敬父母,注重家庭和睦,注重道德修养,注重教育子女,注重社会责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习孔子的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追求道德的完美,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通过阅读《孔子世家》,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孔子及其家族的伟大和影响。

他们不仅仅是一家人,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他们的家风、思想和品德都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需要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传承他们的思想和家风,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好家风,弘扬正气,让孔子的思想和家风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发扬光大。

孔子世家读后感范文

孔子世家读后感范文

此处呈上模板供参考:模块一:导言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为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思想影响深远,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不少人,特别是中国人,也许会对他有所了解,但是,直到我读完《孔子世家》,才真正体会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所处的时代又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模块二:本书简介《孔子世家》是东汉时期人物班固所著的一本史书,它记录下孔子的世家谱系、史实及后人对孔子的评价等等。

阅读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孔子的风范、孝道和敬天信神的思想。

模块三:读后感1.孔子的思想影响深远孔子被誉为“制礼之人,也是志之人”,能够影响后世的不仅仅是他那至理名言,还有他的思想。

他提倡“仁爱之道”,认为仁者必有勇,非仁者不可勇,执仁者必有信,非仁者不可信。

这些思想,深入人心,至今仍有着深远的影响。

2.孔子的孝道观令人感动孔子的父亲早逝,母亲日就,孔子却一直保持着对母亲的孝心。

本书中有这样一件事情,当时孔子在外求学,母亲病重,孔子却不顾千里迢迢,一路恳请几位大夫护送,才赶回家中看望母亲。

最终,母亲去世了,孔子流下了热泪,更加坚定了他信仰的向心力和对家庭、对家风、对天下的责任感。

3.孔子的敬天信神的思想孔子在《论语》中有许多至理名言,“事父母,谏以道不听,不如去;”“君子不器,于其所不器;”其实这些都是他“敬天信神”的思想的体现。

思想者而不行,是无益的;做事情而不问心所欲,也是无用的。

因此,孔子崇尚“敬天”,表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育后人“敬天爱人”,从而使他的名言思想通过不断的流传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和言行举止。

这可谓是孔子的最大贡献。

4.孔子世家的历史价值《孔子世家》相当于见证了一部分孔子的生平事迹,内容全面,让人了解到孔子的家世、故友、学问、日常生活、不倦之志等,既给人们带来了知识上的欣喜,也使得人们更加珍视孔子这样的正统文化人物。

不仅如此,本书还记录了荀子、颜回等人对孔子的评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站在历史高度回顾、认识、评价孔子的机会,值得一读。

孔子世家读后感

孔子世家读后感

孔子世家读后感说实话,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孔子的印象还停留在中学课本里的那些之乎者也上。

总觉得他是个高高在上、严肃刻板的老夫子形象。

但真正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孔子的形象在我心中彻底颠覆了。

孔子出生在鲁国的一个小贵族家庭,但他幼年丧父,家境逐渐没落。

不过,这并没有阻挡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他年少时就勤奋好学,对各种礼仪制度特别感兴趣,常常自己琢磨研究。

孔子年轻的时候,为了谋生,曾经做过不少工作。

他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吏,把仓库管理得井井有条;还当过管理畜牧的小官,牛羊都被他养得肥肥壮壮。

这些经历看似普通,但对孔子来说,却是他积累人生经验、了解社会百态的重要途径。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孔子的教学。

他打破了当时只有贵族子弟才能接受教育的传统,广收门徒,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心向学,他都愿意教导。

他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有富家子弟,也有穷人家的孩子;有聪明伶俐的,也有资质平平的。

但孔子对他们一视同仁,用心教导。

孔子教学可不是照本宣科,他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

有一次,他给学生们讲“仁”的道理,没有直接给出定义,而是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去讨论。

一个学生问:“老师,什么是仁?”孔子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反问他:“你觉得呢?”学生想了想说:“我觉得对人友善就是仁。

”孔子微笑着点了点头,说:“不错,但还不够全面。

那你再想想,还有什么表现可以算是仁呢?”就这样,通过不断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们自己领悟到仁的真谛。

孔子不仅教学生知识,还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他常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意思是君子心胸开阔,光明磊落,小人则总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他还教导学生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些道理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但孔子的学生们都铭记在心,并努力践行。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希望能够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却四处碰壁。

他在卫国的时候,卫灵公表面上对他很尊重,给他优厚的待遇,可实际上却并不采纳他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世家》读后感800字的范文孔子世家读后感600字【导语】通过学习,了解孔子的生平与事迹伟大的人格与坚持理想的不懈精神,大了“孔子世家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孔子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仁者何以乐山,智者何以乐水?山水是天地自然的象征,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和万物栖息之所;是仁者对生命的寄托,是智者对自然的依恋。

这是孔子对天人相结合境界的最高体验。

孔子的一生追求仁,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仁者,但是他更是智者。

因为他更钟情于水。

孔子观赏东流的水,子贡问道:“君子只要看见大水都要观赏,原因是什么?”孔子答道:“因为大水流动永不停息,而且滋润世间万物却不自认为有功,就像人的德行一样。

水有时在低处流动,有时在高处流动,这都有其遵循的规律,就像人的仁义一样。

大水浩浩荡荡,永不枯竭,这就像人的道德一样。

水流向百仞高的大山中而不惧怕,这就像人的勇敢一样。

装满了却用不着用盖子削平,这就像人的正直一样。

水的柔弱无所不至,就像人的明察一样。

水从源头必定流向东方,就像人的志向一样,所以君子看见了必定要观赏它。

”孔子用滔滔江水比做人的德行,勉励我们进德修业应像奔流不止的河水昼夜不舍,永不停息。

这不仅体现孔子的智慧,而且不也暗示了孔子的一生如流水一般吗?
孔子一生仕途不顺畅,如流水般曲曲折折。

孔子35岁去齐国,见到齐景公。

由于受大臣晏婴的阻止,没有得到齐景公的重用,37
岁返鲁。

孔子从51岁起,先是做了鲁国得县官,后来官至鲁国的最高法官,并代理丞相。

可是只有三个月的功夫,由于鲁王不听他的意见,孔子只好辞职,离开鲁国。

在55岁到68岁这14年间,奔走列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在宋国、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厄困。

于是又返回鲁国。

社会现实却是让人痛心。

周王室统治微弱,“礼崩乐坏”,诸侯纷纷崛起,*秩序失控,社会纲常紊乱。

孔子想到自己的先祖弗父何禅让君位,正考父曾接连辅佐宋国三公,父亲叔梁纥勇猛震三鲁,母亲颜徵含辛茹苦地教育培养自己。

孔子叩心自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像传说中的盘古一斧劈开混沌的世界,令天地分开、泾渭分流?为什不能像文武周公那样文治武功,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太太平平?自己虽没有君王之位来施展政治抱负,也没有威武之师可以征伐世上*,但是自己有知识、有智慧,可以用教育开启人的心智,用“六艺”来培养“上事君以忠,下使民以惠”的贤臣,改造这种“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实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太平盛世。

于是孔子不怕困难,如流水般,坚持自己的信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他下定决心,走上杏坛,传先王之道、授六艺之技、育天下之才。

哀公三年,孔子当时60岁。

孔子周游列国到宋,和*们在大树下“习礼”。

桓魋扬言要杀孔子时,砍倒大树。

*们让孔子快跑。

孔子却安慰*们,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之后,孔子以及他的*们秘密地离开宋国。

等到桓魋得知孔子师徒出行的消息,派兵追赶时,孔子一行早已消失在茫茫的夜幕中。

孔子师徒先后来到新郑。

当时孔子风尘仆仆、疲惫不堪,非常狼狈。

子贡等人四处寻找孔子。

有一位老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老头,长相不凡。

脑门子像尧帝,脖颈似尧时的名法官皋陶,双肩类似郑国大夫子产,腰以下不及禹三寸,脊背微曲,又瘦又乏,累若丧家之犬。

”子贡见到孔子后,便把老人的话学给孔子听。

孔子听后,见大家失魂落魄的模样,不禁大笑,说:“说我形状像贤相,那可不敢当。

说我像一只丧家之犬,倒是很像,很像!”像这种坦坦荡荡、从容不迫地对待挫折、坚持自己的信仰,孔子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最后,假如将孔子和庄子相互比较的话,在主观上,我更向往庄子那样逍遥自在的精神境界;但是在客观上,我更提倡孔子的处世智慧。

尽管孔子曾提出“刑不上大夫”这一不平等的法律。

但人生孰能无过?孔子还是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孔子的思想包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为人处世的智慧,给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如流水不绝,激励着万代子孙。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