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剖析

合集下载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简2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简2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简介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由原郑州粮食学院食品工程系的发酵教研室和生物化学教研室、粮油储藏系的微生物教研室和粮食工程系的饲料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于1998年底合并组建而成的生物工程系发展而来,是一个求实创新、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年轻的学院。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理工农结合,以工为主的一个主要学院。

毕业于全国各重点高校的教师、较为齐全的仪器设备以及科学的管理方式,充分展示出生物工程学院巨大的发展潜力。

[机构设置]学院下设党政办公室、教学办公室、团总支、学工办、档案室、资料室、生物工程系、生物技术系、动物科学系、实验中心等。

[办学指导思想]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为生物发酵、生物制药、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行业及其他生物产业和社会发展服务;以本科教学工作为中心,本科教育为主体;培养宽基础、强专业、懂管理、勇于创新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努力把我院建成省内知名、业内有优势和特色的教学型生物工程学院。

[师资队伍]教职工6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7人、具有硕士学位者2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硕士生导师14人。

国家及省级学会理事、省级优秀教师、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学术技术带头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项目获得者、省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等29人次。

[专业及学科设置]学院现有生物工程(设发酵工程、生物制药两个专业方向)、生物技术、动物科学(设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动物源性食品工程两个专业方向)三个本科专业;发酵工程、微生物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植物病理学五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现有“微生物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

[课程建设]“微生物学”、“生物工程设备”被评为“河南省省级精品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设备”为河南省省级网络课程;“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等为校级多媒体课程。

影响本科生专业生产实习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本科生专业生产实习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就造成了内容较为单一,学生容易厌烦,严重影响了实习的效 果。 学生交给企业,无法保证实习效果。
4 学生 自身重视 程 度不 够 .
()青年教 师实践经验不足。由于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习 3
学生 自身的重 视程度 是决定 生产实习效果 的最 关键因素。 是一件比较耗 费时间和精力的工作 ,很多老教师都不愿意参加,
留在多年前的水平,没有相应 的增加,根本无法满足 生产 实习 生 人数大量增加 ,而师资力量 没有得到相应 的补充,教师指导
生产实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 对于整个生产 过程及管 为了完成任务,有 的老师不得 不指导多名学 生,有的甚至多达
0~3 名 ,指导上就难免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 0 川 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但是 目 前企业 出于种 2 种考虑,大多只让学生承担一些辅助性 的工作 ( 比如笔者所带 的

CE E中国 电力教 育 P
2 1年 第9 总第 10 00 期 期 6
不少年轻教师刚参加工作 ,缺 乏实践经验,就被安排 指导学生 业资金赞助,改善实习经费不足现象 。
生产实习,因此 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不能对 学生的实习进 行有 效的指导。
中国电力教育 C P EE
2 1 年 第9 总第 1 0 00 期 6 期
D I O 编码 : 03 6 / . s . 0 — 0 92 1 .90 7 1 .9 9ji n 1 7 0 7 .0 00 .5 s 0
影响本科生专业生产实习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杨国浩
摘要 : 通过对影响本科生专业生产实习 质量的因 素进行分析, 出 建 立 提 了 长期稳定的实习 基地、 保障实习 投入、 内 样化、 经费 实习 容多 提

对饲料安全概念的思考

对饲料安全概念的思考

地解决这些问题是我国畜牧水产养殖业 、 饲料工 业实现可持 续发展 的必 由之路 。 食用动物产品安全 的控制是一个 系统工程 , 涉及剑动 物 源、 饲养场 的养殖过 稗与环境 、 病 、 料原料 与产品 生产 、 疾 饲 动物运输 、 宰 、 藏 、 工、 屠 冷 加 流通过 程的完整 食品 产链 的 安全控制 。其 中任何一个环节 …现问题 , 都会造成 食用动 物 产品 的不安仝 , 如商品鸡 、 猪本身有疾病 传染 , 动物屠宰点使 用病死 的动物做原料 。 动物尸 体注水 , 某些饲 养厂 中饲 养 在 者在 饲料 中私 自添加 、 滥用各 种抗乍 素 、 激素 、 静剂等 , 镇 饲 料J 一中原料质量控 制不 当 , 用 了微 生物 毒素超 标 的原 料 , 使 或生产 中发生药物 添加 剂的交 叉污染 ; 养鱼户 为防 1值 痫 , 冶 违规超量使用抗生 索或 禁川药 物等 , 都会 引发 不安全事 件 。 其 中饲料 的安全控制是关键环节之一 。 2 饲料安全 既关系到 动物源 食 品的安全 。 影响到 环境 和 也
1 饲料的安全 控制 是 食用 动物 产 品安 全控 制 的关键 环 节
之 一
当前 , 我国畜牧 、 产养殖业 的规模 不断扩大 , 水 肉蛋奶 的 供应 量也不断提高 , 主要得 益于 动物 品种 的改 良, 这 动物 营 养理论研究的深入 , 料添加剂科学应用能力 的提升 以及饲 饲 料加 工技术 的发展 , 物养殖 工业 化程度 的提 高 , 国城镇 动 我 化进程 的大幅度增 长 和农业人 口生 活水平 的提 高。饲料 产 品作 为动物营 养理论成果 、 饲料 原料与添加剂新 技术 以及 饲 料现代加工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 , 无疑对畜牧水 产养殖业作
文章编号 :0 3— 22 20 )2— 0 1 2 10 6 0 (0 6 0 0 0 —0

生物工程专业特色介绍

生物工程专业特色介绍

生物工程专业特色介绍
1.融合学科的交叉性:生物工程专业是理工科与生命科学的交叉学科,涉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学生在学
习生物工程专业时,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加强学科之间
的交叉融合,培养具有多学科综合素养的人才。

2.应用性的工程化思维: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强大的应用性
思维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

他们需要掌握生物工
程技术和工程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能够独立进行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3.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的
结合,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他们需要
学会操作各种生物工程设备,并具备严谨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以
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强调创新和研究能力的培养:生物工程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
研究能力,通过开展科研项目或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学生可以学到科学研
究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5.关注生物医药和生物工业等应用领域:生物工程专业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食品工程、环境工程等。

在学习生物工程
专业时,学生会接触到各种生物工程的应用案例和技术,了解和学习解决
具体问题的方法和技术。

总之,生物工程专业具有交叉学科、应用性、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
特点。

通过学习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将掌握生物工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培养工程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生物医药、生物工业等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等学校生物技术专业“一体两翼”发展模式构建与探索

高等学校生物技术专业“一体两翼”发展模式构建与探索

University Education2014年8月August ,2014University Education生物技术是一门涵盖面广、基础性强的新兴学科,被看作是21世纪科学技术的核心。

人类生活的改善,重大疾病的治疗都和这种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发展生物技术,培养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已经被全球大多数国家列为重中之重。

生物技术属理工农相结合的专业,以理为主进行多角度的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优化,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实践的有用之才,促进我国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已成为高等学校培养高质量生物技术人才的神圣历史使命与重要职责。

[1]1997年我国开始设立生物技术专业,1998年该专业正式被列入教育部专业目录,并在此后几年迅速发展,招生规模和办学规模都得到了迅速扩大。

生物技术专业在21世纪初成为“热门专业”。

2003年,在全国开设生物技术专业的50余所重点本科院校中,有一半以上学校的生物技术专业进入全校各专业录取平均分排名前3名。

[2]然而近些年来我国的生物产业发展较慢,规模较小,技术含量较低,大部分仍处于起步阶段。

再加上各高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模逐年增加,而相关的就业岗位并没有那么多,生物技术专业连续几年遭受“就业红牌”警告。

生物技术专业由21世纪初的“热门专业”迅速降温,招生规模逐年下滑,现已变成了“冷门专业”。

一些重点高校,诸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也有这种现象出现。

我院于2003年开始设立生物技术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教学设施逐步完善,教学资源丰富,2011年被确立为河南省省级特色专业。

然而,从2009年开始,生物技术专业每年仅招到20名学生,生源问题非常严峻。

目前,全国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开设有生物技术专业,如果不同高校的生物技术专业没有自己的特色,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时就很难体现出专业优势。

因此,在全国生物技术专业转冷的大环境下,要使所培养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能够体现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并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就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化改革,突出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培养具备行业优势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

河南工业大学微生物实验报告论文——粮食中真菌的鉴定

河南工业大学微生物实验报告论文——粮食中真菌的鉴定

微生物实验报告实验课题:粮食中真菌的分析学院:粮油食品学院专业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姓名:学号:20104806河南工业大学实验报告系别粮油食品学院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姓名同组者姓名实验组成绩评定完成日期20121106实验题目:粮食中真菌的分析(实验八、九)摘要:粮食的供给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稳定发展,粮食储藏就在粮食安全上起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所以要对粮食进行控制首先得了解粮食中菌种的种类和数量,这样才能在粮食储存中发挥事半功倍的功效,更加高效地控制防治粮食微生物的生长代谢。

关键词:粮食真菌鉴定防治内容:粮食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及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生长的天然培养基。

世界各地所产的粮食、粮食加工产品及饲料上都有大量微生物存在,这些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

其中数量最大、对粮食危害最为严重的是霉菌及其代谢产物。

这一类个体微小不易观察的生物造成的危害却不容忽视。

粮食微生物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粮食中的有机物质,使之变质、霉腐,因而使粮食出现变色、变味、发热、生霉等症状,不但严重影响粮食安全储藏,导致储粮品质劣变,而且还可能产生毒素污染,危及人畜健康。

现在本次试验做了对粮食的菌种进行分离提纯培养等操作,鉴定粮食中主要霉菌的种类,并确定菌种的量。

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食品中真菌含量及菌相分析方法。

2了解检测过程中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控制的机制。

3.掌握粮食中主要的真菌类群的鉴定方法。

4.熟悉常见霉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能够给给微生物特提供一个良好的是生存环境。

营养:碳源、氮源、能源、生长素、水分和无机盐等;适宜的酸碱度(pH值)和一定缓冲能力;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合适的渗透压。

琼脂是从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胶体物质,是应用最广的凝固剂。

加琼脂制成的培养基在98~100℃下融化,于45℃以下凝固,不容易被微生物污染。

但多次反复融化,其凝固性降低。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化学考研 第01章 绪论第02章蛋白质构件----氨基酸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化学考研 第01章 绪论第02章蛋白质构件----氨基酸

2.2.2. 氨基酸的两性解离
– 氨基酸分子中既含有酸性的-COOH,又含有 碱性的-NH2。属两性离子(带相反电荷的极 性分子叫做两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 -COOH的 pK = 2左右;-NH2的pKa = 9 左右( pK 解离常数的负对数)
– Arg: pKa = 12.5; Lys: pKa = 10.5; His: pKa = 6.0; Asp: pKa = 3.9; Glu: pKa = 4.3; Cys: pKa = 8.3; Tyr: pKa = 10.1; Ser: pKa = 13;Thr: pKa = 13
甘氨酸
Glu Glx
E
Gly
G

Histidine isoleucine
组氨酸 异亮氨酸
His
Ile
H
I

leucine lysine
亮氨酸 赖氨酸
Leu Lys
L K

methionine 甲硫氨酸 phenylalanine 苯丙氨酸
Met Phe
M F
符 号
proline serine threonine




苏氨酸
半胱氨酸






天冬酰胺 谷氨酰胺
带正电荷侧链氨基酸
赖氨酸
精氨酸
组氨酸
带负电荷侧链氨基酸
天冬氨酸
谷氨酸
上节课总结
蛋白质的组成与结构(三种分类方法) 氨基酸的种类与结构
2.1.6. 必需氨基酸
人和动物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而又 不能自身合成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essential amino acids)。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生物工程学院一、学院简介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始建于1998年,由原郑州粮食学院食品工程系的发酵教研室和生物化学教研室、粮油储藏系的微生物教研室和粮食工程系的饲料科学与工程教研室合并组建而成的生物工程系发展而来,是一个求实创新、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年轻而又具有底蕴的学院。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

努力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与技能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为办学指导思想。

强化工科背景、理科基础、专业技能深厚、外语应用能力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生物科学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知识素质与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和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能始终把学生成长置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境和过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

现有教职工70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2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2名,还有4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硕士研究生导师18名。

拥有“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动物科学”和“制药工程(生物制药工程)”4个本科专业,以及“生物学”、“药学”2个硕士点一级学科和“发酵工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和“植物病理学”3个硕士点二级学科。

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79名,本科生825名。

学院科学研究与实践教学条件、设施完善。

拥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生物学、畜牧学和药学);2个省级特色专业(动物科学,生物技术)。

拥有河南省高校生物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与保藏工程实验室、农产品产后微生物检测与防控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郑州市饲料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设有教学和科研实验中心,实验室总面积60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300多万元;设有酿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爱顿麦宝酶制剂研究中心、金百合微生态研发中心等企业研发基地。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2012年科学研究(纵、横向)经费金额1194.6万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工程学院一、学院简介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始建于1998年,由原郑州粮食学院食品工程系的发酵教研室和生物化学教研室、粮油储藏系的微生物教研室和粮食工程系的饲料科学与工程教研室合并组建而成的生物工程系发展而来,是一个求实创新、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年轻而又具有底蕴的学院。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

努力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与技能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为办学指导思想。

强化工科背景、理科基础、专业技能深厚、外语应用能力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生物科学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知识素质与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和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能始终把学生成长置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境和过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

现有教职工70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2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2名,还有4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硕士研究生导师18名。

拥有“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动物科学”和“制药工程(生物制药工程)”4个本科专业,以及“生物学”、“药学”2个硕士点一级学科和“发酵工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和“植物病理学”3个硕士点二级学科。

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79名,本科生825名。

学院科学研究与实践教学条件、设施完善。

拥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生物学、畜牧学和药学);2个省级特色专业(动物科学,生物技术)。

拥有河南省高校生物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与保藏工程实验室、农产品产后微生物检测与防控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郑州市饲料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设有教学和科研实验中心,实验室总面积60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300多万元;设有酿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爱顿麦宝酶制剂研究中心、金百合微生态研发中心等企业研发基地。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2012年科学研究(纵、横向)经费金额1194.6万元。

学院注重开放式办学,重视对外交流与校产研结合,分别与河南禾丰牧业有限公司、河南大陆农牧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有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

聘任了十位企业高管及业内专家担任学院的客座教授。

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和业内知名人士来院讲学,而且选派教师广泛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为大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及教师的科学研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保证教学质量及科学研究水平稳步提高。

学生培养成就丰硕。

近5年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均在30%以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8%以上,逐步成为河南省及全国发酵工程、饲料工程、生物制药工程及现代生物技术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培育基地。

二、招生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理工四年制本科)生物工程专业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处于我国发酵工业的快速发展时期,为了使我校粮油食品学科向粮食生物转化、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方面拓展,1991年,在粮油食品学科专业群中增设了发酵工程专业。

1999年,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统一调整的要求,该专业更名为生物工程专业。

河南省农产品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发酵工业的资源优势,我校依托本地资源特点及产业优势,构建了以发酵工程为主体的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体系,面向生产实际,注重实践教学和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重点开展生物质资源的转化与利用研究,成为我校粮油食品学科专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被教育部定位为我校面向全国招生、重点共建的三个特色专业之一。

本学科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2名,其中有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

本学科教学研究团队在粮食产后储藏、运输环节中危害性微生物的类群与危害特点,粮食储运期间抑制危害性微生物活动的方法;粮食储藏过程中微生物活动的快速检测、粮食储运霉菌危害活动的早期预测、预报;消除农产品中霉菌代谢产生真菌毒素的方法,杜绝危害食品安全的可能性等方面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是国内最早涉及储粮微生物研究的单位之一。

完成了“储粮微生物活性快速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与开发”、“饲料防霉保鲜技术”、“粮仓环流熏蒸”技术等多项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星火二等奖等奖项。

本专业培养具有生物工艺技术过程、生物工程设计、生物工业分析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为现代生物工程领域培养能够从事生物细胞培养与选育、生物工艺与工程设计、生物工业产品生产与分析、科技开发、生物新技术研究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普通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工程制图、化工原理、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生物化工工程、酶工程、生物工业分析、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工厂设计、酿酒工艺学等。

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生物工程相关企业、生物制品等领域从事生物工业菌种选育、生物工艺与工程设计、生物工业产品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与经济分析,以及生物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等工作,或继续攻读生物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色盲色弱者限报)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制药工程)(理工四年制本科)制药产业与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是现代医药的两大支柱产业,医药生物工程技术在生物工程产业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生物制药工程是药学和生物工程学交叉融合而发展起来的应用学科,是利用生物学、化学、药学、工程学、管理学及相关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实现制造药物的实践过程,既是工程技术的一个分支,又是生物学、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促进生物制药工程这一新兴学科的产业发展,满足生物制药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我校于2002年在生物工程专业的基础上设立生物制药工程专业方向,开始培养生物制药工程专业方向本科生。

2011年申请增设制药工程专业,上报河南省教育厅,并于2012年2月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制药工程本科专业。

本学科专业现有教师12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人,硕士学位教师1人。

近年来承担和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研究项目,其中完成“莲花菌多糖提取纯化新技术”等省部级研究项目1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研奖励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出版专著2部。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制药工程设计、药物分析检验、生物新药研发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为现代制药工程领域培养能够从事生物细胞培养与选育、制药工艺与工程设计、制药工业产品的生产、分析检验、生物新药研究与开发、制药企业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普通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工程制图、化工原理、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毒理学、生物制药工艺学、药物分析、制药工程设备、制药工厂设计等。

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制药企业、医药卫生、生物制品等领域从事工业菌种选育、制药工艺与工程设计、药物产品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与经济分析,以及制药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等工作,或继续攻读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色盲色弱者限报)生物技术专业(理工四年制本科)21世纪是生物科学与技术的时代。

根据我校粮油食品学科专业群在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同时依靠生物工程专业的办学经验,2003年,申请增设了生物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生物信息学等一批专业课程的开设,以及生物技术实验室的建成,为粮食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防霉与保鲜,以及我校粮油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生物技术的平台。

本学科专业现有教师13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硕士1人。

近年来,本教学研究团队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在食品成分的保健价值、抗病性评估及其机理的研究方面;在肿瘤发生分子机制及心血管疾病药物防治机制等方面;利用细胞模型进行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作物抗逆性机制研究,在小麦抗旱及抗重金属机制,免疫原理及应用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发表SCI收录论文40多篇,核心期刊论文80多篇。

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1项。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创新思维能力,具备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技能。

为生物技术领域的科研、教学、生产管理,以及企事业单位培养能够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生物技术基础实验、遗传学、基因工程原理、免疫学原理、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酶工程、细胞工程等。

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医药卫生、食品、环境保护、生物技术及制品等领域从事教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和行政管理等工作,或继续攻读生物技术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色盲色弱者限报)动物科学专业(理工四年制本科)1980年,为了推动粮油及其副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满足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校在粮食工程专业中开设了“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此后,每年都有部分学生选择饲料工程方面的课题完成其毕业论文或设计。

为了适应这一社会需要,1987年,我校开始单独招收饲料工程大专班;1994年,开始招收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本科生。

1999年,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统一调整的要求,该专业更名为动物科学专业,但仍保持了其饲料加工的专业特色。

目前,饲料工业中将近80%的饲料原料,直接来源于粮油及其副产品。

与国内农业院校的动物科学专业偏重于饲养和动物营养不同,该专业正是从原有的传统粮油加工专业拓展而来,突出了饲料加工特色,重点是如何提高粮油及其副产品在饲料中的利用效率。

该专业一直是我校粮油食品学科专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被教育部定位为我校面向全国招生、重点共建的三个特色专业之一。

本学科专业现有教师18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硕士学位教师8人。

2012年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地厅级及横向科研项目7项。

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发表研究论文45篇,其中核心期刊25篇,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3篇。

出版著作5部,获得授权专利3项。

本专业是国内极具理工特色的专业,为从动物生产到动物源性食品加工的整个领域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是本校就业率、研究生考取率最高的专业之一。

本专业分为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动物源性食品工程两个专业方向。

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专业方向培养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营养价值评定、饲料配方开发与设计、饲料加工设备与工艺、饲料与饲养工程设计及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动物营养与饲料产品研究开发、饲料资源开发与评价、饲料加工工程设计与开发、饲料与动物产品分析、饲料企业与动物养殖企业管理等领域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