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章姓氏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要略试题

中国文化要略试题

中国文化要略试题第二章中国地理概况1、以下哪个国家不与中国接壤?马来西亚B.老挝C.缅甸D.吉尔吉斯斯坦(华中师大)2、在以下行政区划的简称中,_____的来源与历史名称有关。

赣 B.湘 C.晋 D.浙(厦门大学)3、春秋时期的郑国位于今天的___________省。

4、新疆的全称是_________(南师大)5、判断对错:长江是世界上第二大河流。

()(西南大学)6、南宋的都城临安是在现在的___________市。

(西南大学)7、中国行政区划中,省级区划有______________个。

(2010,西南大学)A.32B.34C.33D.358、判断对错:七大古都有五个位于黄河流域。

(2011,北师大)9、填空:明清时期,中央权力机构由六部、都察院、________、大理寺等组成。

六部为____、_____、____、兵部、_____、______。

(2011,武汉大学)7、中国第一大淡水湖______位于江西。

(2011,中国传媒大学)8、判断:上海西部地区在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地,因此,上海又别称“申”。

(2010,浙师大)9、下列名称不是中国别称的是___________A中州中原B赤县神州C 交趾安南D禹贡禹城(2010,华中师大)第三章中国历史的发展1、最能反映我国母系氏族公社文化的是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的_____________。

(2010,厦门大学)2、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是______。

(2010,浙师大)3、新石器时代最主要的石质工具是________: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细石器D、复合石器(2011,武汉大学)4、发现了世界上最早栽培的稻谷的遗址属于__________ 。

(2011,浙师大)A.大汶口文化B.龙山文化C.河姆渡文化D.红山文化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__________。

(2011,中山大学)6、________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2011,中山大学)A.长江B黄河C珠江三角州D华北平原7、河姆渡遗址是世界闻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的发掘现场位于__________.。

《中国姓氏文化》课件

《中国姓氏文化》课件

姓氏分类
介绍中国最常见的姓氏——百家姓,以及其他一些姓氏的起源和地域特征。
姓氏文化的影响
探讨姓氏文化对人们社交场合中的运用,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变革。
姓氏文化的保护
讲述古代姓氏文化的传承,以及如何保护有代表性的姓氏保护和传承姓氏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姓氏文化》
了解中国姓氏文化的起源、演变以及在中国社会的重要性。
姓氏的定义
姓氏是表示一个人的家族或血缘关系的名称,是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姓氏的起源与演变
探索不同姓氏的起源故事,了解姓氏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
姓氏文化在中国的重要性
深入了解姓氏文化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其对人们认同感的影响。

中国文化要略练习题

中国文化要略练习题

中国文化要略练习简论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中国文化的特点:外在特点(4)和内在特点(3)一是进一步深化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全党全社会的文化自觉。

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三是繁荣文化创作生产,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四是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我国文化总体实力。

五是完善文化体制机制,增强文化发展动力和活力。

六是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壮大文化人才队伍。

七是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第二章地理概况强调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世界屋脊四大盆地四大平原西藏在______元朝___归入中国的版图。

明代设___奴儿干都司________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从秦汉到隋代实行____郡县制_______,从唐宋到辽金实行__道路制_________,元明清三代实行____行省制_______。

《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

《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

《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第一章简论1.《周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2.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即人类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文学艺术和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那些东西。

3.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在历史上的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4.文化的核心是人。

一般把文化分为四个层次: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行为文化层,指人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心态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文化的精华部分。

5、当代哲学家张岱年中国文化“综合创新”的观点。

一、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综合,即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中国文化传统进行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揭示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

二、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与近代西方文化的先进成就的综合,即批判继承两种文化中值得继承的东西。

三、就中国本身的文化传统而言,还要注意儒、墨、道、法四家的综合,即儒家以和为贵的思想,道家的批判精神,墨家重视自然科学与形式逻辑的学风,法家以法治国与肯定“力”的作用的观点。

第二章地理状况1.中国文化所处的地域环境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内陆辽阔,空间巨大,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回旋的舞台,是造成中国文化亘古独立、长生不灭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文化带有封闭保守特点的环境因素;第二是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第三是山河壮丽,景色秀美,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趣味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姓氏名号)

中国传统文化(姓氏名号)

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 姻不可通。” —郑樵《通志》
2.氏的作用
♦ (1)表明父系血缘关系 ♦ (2)区别个人身份的贵贱
(三)氏是怎样形成的
♦ 1.以受封国号为氏的 以受封国号为氏的 ♦ 2.以受封地名邑名为氏的 以受封地名邑名为氏的 ♦ 3.以先代官爵名称为氏 以先代官爵名称为氏 ♦ 4.以祖先的名、字、谥号为氏 以祖先的名、 以祖先的名 ♦ 5.以所从事的职业和技艺为氏 以所从事的职业和技艺为氏 ♦ 6.以事为氏 . ♦ 7.以所居住地特征为氏 . ♦ 8.因种种原因改氏 .
♦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 ♦ 1.同义反复 如诸葛亮字孔明 同义反复 ♦ 2.反义相对 如朱熹(火亮)字元晦 反义相对 ♦ 3.连义推想 如赵云字子龙(云从龙) 连义推想
(三)号
♦ 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 ♦ “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 —《周礼·春官·大
祝》 ♦ 纵观古人命号特点,可以概括为几条: ♦ 1.自号一般都有寓意在内 自号一般都有寓意在内 ♦ (1)以居住地环境自号 如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 1)
♦ 庙号:是和封建宗法祭祀制度相联系的一种称号。帝 庙号:是和封建宗法祭祀制度相联系的一种称号。
王死后,都在根据他在皇族中的世系、奉入祖庙祭祀, 王死后,都在根据他在皇族中的世系、奉入祖庙祭祀, 并追尊为某祖、 以确定、 并追尊为某祖、某、宗,以确定、显扬其在皇族中的 地位,所谓庙号就 制度始于殷代。 制度始于殷代。
第二讲
♦ 一、关于姓氏
姓氏名号
♦ 二、关于名、字、号 关于名、 ♦ 三、关于谥号、庙号、年号 关于谥号、庙号、 ♦ 四、关于避讳
一、关于姓氏
(一)什么是姓氏 “姓,人所生也。” ——《说文解字》 人所生也。 母系社会:姬、姚、姜、姒、瀛、妘 母系社会: 父系社会: 父系社会:姬、姞、酉、祁、己、滕、蒧、 任、荀、僖、儇、依 氏是由姓衍生出来的分支。 姓是氏族的标志,氏是家族的标志。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复习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复习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复习第一章:简论1文化的定义是什么?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中国古代的文化指的是狭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l,它的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

泰勒在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定义,说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一、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含义):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二、文化的层次(结构):1. 物质文化层 2. 制度文化层 3. 行为文化层 4. 心态文化层三、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四、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1、突出人文主义精神2、注重和谐中庸3、安土乐天的情趣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看一看。

P4-P93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即由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民族文化,它历经数千年的演化而汇集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反映了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凝结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并且不断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展。

4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外在特点:统一性、连续性、包容性、多样性。

内在特点;冯友兰先生的“哲学特性说”任继愈先生的“宗教特性说”(儒释道三教合一)李泽厚先生的“美学特性说”(美感和乐感)梁漱溟先生的“伦理特性说”(人伦关系,如父慈子孝等)第二章:地理概况1地理环境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内陆辽阔,空间巨大。

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山河壮丽,景色秀美。

人文地理环境:人口众多,区域繁多,民族融合。

A中国地理环境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自然之基。

B中国地理环境促进中华一统趋势。

C中国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D中国地理环境使中华文化延续,封闭与开放。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1. 地理环境对人和人类社会的影响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4.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保守型的影响2自然地理基本要点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3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区域性组织系统。

中国传统文化(姓氏名号)

中国传统文化(姓氏名号)

四、关于避讳
(一)什么是避讳 避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特有的历史文化
现象。所谓“讳”指的是帝王、“圣人”、长 官、父祖及古圣贤的名字,人们说话、作文时 不能直接使用,必须用各种变通的办法回避; 平时用到同这类人物名字相同的字也必须设法 避开或改写,这就叫避讳。避违是封建礼制的 重要内容之一,如果违反了避讳的规定,就是 大不敬,定遭严惩。
秦国的祖先“嬴姓”,后来分成赵、梁、徐、 郯、江、黄、葛、秦等氏 。
齐国的祖先“姜姓”,后来分成申、吕、许、 纪、州、向、齐等氏。
(二)姓氏的作用
1.姓的作用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
自分。” ——宋朝刘恕《通鉴·外纪》 “所以有氏者何?所以贵功德、贱伎力……闻
其氏,即可知其德,所以勉人为善也。” —班 固《白虎通·姓名》 “氏所以别贵贱……姓所以别婚姻……三代之 后,姓氏合一,皆所以别婚姻。” —宋朝郑樵 《通志·姓氏略序》 “氏焉者,为男别也;姓焉者,为女坊 也。” —顾炎武《日知录》
“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婚生三月而加 名。”——《周礼》
1744,乾隆为孔子后裔定了三十个字为: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垂维佑 钦绍念显扬 1920年,孔令贴又在这30个字后续了二十个字: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二)字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 “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
庙号:是和封建宗法祭祀制度相联系的一种称号。帝 王死后,都在根据他在皇族中的世系、奉入祖庙祭祀, 并追尊为某祖、某、宗,以确定、显扬其在皇族中的 地位,所谓庙号就是已故皇帝在太庙中的称号。这一 制度始于殷代。
谥号:皇帝死后,大臣们根据皇帝生康、景、惠、宣、成、献等;二是恶谥, 如幽、厉、灵、煬等;三是夭谥,如悼、哀、怀、憨、 闵等。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课后习题详解(姓氏与名、字、号)【圣才出品】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课后习题详解(姓氏与名、字、号)【圣才出品】

第4章姓氏与名、字、号1.中国姓氏产生于什么时候?“姓”与“氏”的区别在哪里?答:(1)中国姓氏的产生中国的姓氏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

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

“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

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的功能除了保留那些原有的区别以外,又带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得来的。

姓与氏混合为一,大约在秦汉时代。

(2)“姓”与“氏”的区别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

这就是姓与氏在最初阶段的根本区别。

2.中国姓氏的主要来源有哪些?答:中国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主要有:(1)最早产生的姓,即原有意义上的姓,后人以姓为氏。

它们多带女字旁,如姜、姬、姚、姒、赢等。

(2)以国邑为氏。

如鲁、卫、晋、虞等。

(3)以官职为姓。

如司马、司空、司徒、司寇、史、理、钱、宗、帅等。

(4)以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氏,这是宗法制的明显特点之一。

如牛、关、柯、丰等。

(5)以排行次第为氏,这也是宗法制的一种体现。

周代以孟(伯)、仲、叔、季作为子孙排行的次序,其后裔则可称孟氏、伯氏、仲氏、叔氏、季氏。

(6)以爵号、谥号为氏。

爵号以王、侯二氏最为突出。

谥号如文、武、穆、宣、闵、简等。

(7)以居住地为氏。

这一类人没有资格得到封赏的土地,便以所居住的地方为氏。

如西门、东郭、东方等。

(8)以职业或技能为氏,如屠、陶、甄、卜、巫等。

(9)以事为氏。

这类姓氏不多,但却很有意思。

如李、林、昃等。

(10)避讳改氏和皇帝赐姓。

如姬改为周、淳于改为于等。

(11)由少数民族的称呼转化而来,成为汉姓的一个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练习
汲康赵宋浦刘邵孟朱程 高白吴孙贾田常杨胡王 尼陈李徐张梁邢冯阎
以国为氏
以地为氏 以祖父的名为氏 以官爵册封为氏 以采邑为氏 以排行为氏
赵 宋 朱 吴 贾 常 杨 尼陈徐 汲 康 孙 胡 高 王 李 张
浦 刘 邵 程 白 田 梁 邢 冯阎 孟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姓氏也在不断变化,如复 姓的截音,把公孙截成姓公姓孙,孟孙截成姓孙姓 孟。 那么现在: 1、 子随父姓是不是法定的?
南朝著名史学家裴松之在注《三国志诸葛瑾传》时说诸 葛瑾“其先葛氏”。唐代史学家刘知畿在《史通·曲笔》中 说:“蜀老犹存,知葛亮之多枉。”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哥哥 ,无疑应该同姓。 有人说“葛亮”是诸葛亮的省称,这个不符合省称惯例 的,如不可能将“司马相如”省称为“马相如”。 那么,“诸葛”之说又是怎么来的呢?原来,诸葛亮的 祖先是山东琅岈诸县人,后来迁到琅岈阳都,而阳都姓葛的 人很多,为了区分本地的葛姓和从诸县迁来的葛姓,就在从 诸县迁来的葛姓前面加了个诸字。久而久之,就约定俗成, 承认了“诸葛”这个复姓。
中国传统文化

姓氏和名、字、号
目 录 第一 、姓、氏的产生及其关系
第二、姓氏的发展
第三、姓氏的来源
第四、中国人的名、字、号
第五、全国姓氏的数量
第一 姓、氏的产生及其关系
一、“姓”及其来源 二、“氏”及其来源 二、“姓”“氏”的关系

《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古之神聖母,感天而 生子,故稱天子。从女从生,生亦聲。”《春秋傳》曰:“
姓和氏的同一
第三 、姓氏的主要来源
(一)最早产生的姓 (二)以国邑为氏
(三)以官职为姓
(四)以祖父或父亲名或字为姓 (五)以排行次第为氏 (六)以爵号、谥号为氏 (七)以居住地为氏 (八)以职业或者技能为氏 (九)以事为氏 (十)避讳改氏和皇帝赐姓
姓氏的主要来源
崔 范
卫 鲁




姓氏的主要来源
中国人的号
三、号 1.别号(亦称别字)是名、字以外的别称,与名字不一定有意 义上的联系。 2.后来有人认为称人名字号均不尊,故称官爵,称籍贯。 3.谥号:古代帝王、诸候、卿大夫、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据他 们生平行为给的一个称号。 – 表扬的:文、武、景、惠、昭、康、成、穆…… – 批评的:灵、厉、炀…… – 同情的:哀、闵、怀……
伯、仲、叔、季
姓氏的主要来源
6.以官爵、册封为姓氏
受到封爵或册封是很值得荣耀的,所 以后人便把官爵或者册封的称呼拿来作姓 氏。 史、军、司徒、司马、公、侯等
姓氏的主要来源
7.以技艺为姓氏
有些从事某一专门技艺的家族,干脆就以 自己的职业为姓氏。 算卦的姓卜 杀猪宰羊的姓屠 唱戏的姓优(古时称唱戏的艺人为倡优、优伶)
明清以来,字辈谱命名法最盛行。 民间命名习惯约有以下数种: ①节令法:以生时节令,花卉为名,春花、梅、桃、 李,夏雨、秋实、秋雨、秋艳、冬晓、冬梅、腊梅等。 • ②地名法:纪念孩子的出生地,如杭生、浙生、沪生 、渝生、杭宁。 • ③盼子盼财法:如来娣、根娣、玲娣、招娣、延娣、 来宝、来发。 • ④动物法:阿牛、阿鼠、小鱼、小狗、小龙、阿龙、 小骏(马)、小凤、凤儿。
1.李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94%=95,300,000人。 2.王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41%=88,900,000人。 3.张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07%=84,800,000人。 4.刘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5.38%=64,600,000人。 5.陈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4.53%=54,400,000人。 6.杨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3.08%=37,000,000人。
天子因生以賜姓。”
姓的出现
来源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为
了把各个氏族区分开来,“姓”应运而生。
姓的来源
1.自己出生和成长地的名称
“黄帝长于姬水,以姬为姓。炎帝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姜水,以姜为 姓。” 《国语·晋语》
2.群体崇拜的图腾的名称 《百家姓》中的熊、牛、梅、李、花、石等姓都与 上古氏族图腾有直接的关联
• • •
• •
⑤体重法:九斤老太、九斤姑娘(加护身符的重 量)。 ⑥性变法:女当男养,亚男、冠男、家骏、家雄 ;男当女养,新妹、宝姬、秋月等。 ⑦排行法:大牛、二牛、三小、小牛,大囡、二 囡、三囡;根大、根亮(两)、根山(三);张益 (一)张耳(二)张山(三)等。 ⑧五行法:如前述朱熹一家祖孙五代。 ⑨综合的,如润土(节令加五行)。
中国人的名
• (一)名。 《说文》:“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 ,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 商代崇尚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名 。往往以其生日干支来命名,如太乙,成汤(天 乙),太丁,盘庚,帝辛(纣)外丙、仲壬、太 甲……武丁(盘庚曾孙)。

春秋时期命名有“五则”:“名有五:有信、有义、有 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 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 • 战国时命名有“六不”:(1)不以国(2)不以官(3) 不以山川(4)不以隐疾(5)不以畜牲(6)不以器币。 • 秦汉以后 除遵守“五则”、“六不”外,还有禁忌。如 对一些寓含王霸意义的字眼如龙、天、君、王、帝、上、圣 、皇等字禁止使用。
第二、姓氏的发展
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宗法制度的崩溃,旧有姓氏体系 也逐渐混乱,出现了姓氏合一的倾向。
到了秦汉时期,我国的姓氏体系基本上确立了下来,姓
和氏完全融合不分,并且不再是贵族的专利,平民也能有姓 氏了。
大约到宋代时,中国的姓氏已与现代几无二致了。
第二、姓氏的发展
姓和氏的区别
“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氏所以别贵贱, 贵者有氏,贱者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氏同姓 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 通。”
姓氏的主要来源
8.以德行为姓氏
晋国赵衰跟随公子重耳颠沛流离十九年,最后辅佐他 回国登基。赵衰不仅对公子重耳,而且对一般人也是像冬 天里的的太阳一样温暖,于是他的后裔就以“冬日”为姓 氏 。
汉代的淮南王英布,年轻时犯罪,被处以脸上刺字 的刑法,这在当时叫做黥刑。他的后代不仅不忌讳这一 点,反而以“黥”为姓氏。

1.以祖先的祖号或庙号为姓。如尧的族号是唐,他的 一些子孙后代便姓唐。周朝文王、武王后代就分别姓文、 姓武。

2.以国名地名为姓。如齐、鲁、秦、晋,又如春秋时 齐国公族大夫分别居住在城郭四边,就以东郭、西郭、南 郭、北郭为姓。东门、南宫、欧阳等也是如此得来的。 3.以官职或职务为姓。古代的有司马、司徒、帅、尉 等,担当这些职务的人的后代就以此为姓。以职业为姓的 如管乐器的姓乐,做买卖的姓商,还有陶、屠、巫、卜、 施等。

魏晋南北朝人自命清高,玄学盛行,起名讲究高雅。 如盛行以“之”命名。 • 南北朝佛教盛行,取佛僧名成了时髦。 • 唐宋时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成了时尚。如 朱熹(火),父名松(木),儿名 (土),孙名钜、钩 、鉴、铎(金),曾孙名渊、泠、潜、济、浚、澄(水) ,刚好是五行一个循环。
• • •
2、孩子有没有选取姓氏的自由呢?
第四 、“姓氏”文化
推测姓氏来源 司马迁的后代为何不姓司马
诸葛亮本姓“葛”
在陕西省韩城县续村,居住着许多姓同或姓冯的家族,每到清明时节, 他们成群结队来到太史公祠,为先祖司马迁扫墓。那么,这些司马迁的后代 为何不姓司马呢? 这得从司马迁因“李陵事件”惨遭宫刑谈起。刑余之人,本不欲生,但 为了完成先父的遗志,为后人留下一部信史,司马迁忍辱负重,在困厄潦倒 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不朽的史学兼文学巨著《史记》。《史记》据实而 录,在肯定汉武帝的功绩的同时,也指出他“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汉武帝 对此勃然大怒,将《史记》的手稿付之一炬。 司马迁有一个好友叫任安,因“戾太子事件”被斩。狱吏在搜查其遗物 时发现了一封司马迁写给他的书信,信中直述了自己蒙受奇耻大辱之后还顽 强活下来,就是为了著述《史记》等等。汉武帝见书信后大怒,加上一伙对 司马迁不满的宠臣趁机进谗言,司马迁终被迫害致死。 悲痛欲绝的司马夫人为了保存《史记》,冒险让两个儿子身藏副稿,逃 回故乡韩城。临行时,司马夫人泪流满面的对儿子说:“儿啊,你们一路小 心,快快逃回家乡,将你们父亲的著述深藏龙门山中,以实现你们父亲的遗 愿,留信史于后人。临儿,从今以后,你在“司”字左边加一竖,改姓“同 ”;观儿,你在“马”字左边加两点,改姓“冯”。你们要互爱互助,让司 马氏后继有人。”两个儿子含悲应允。
4.以动植物为姓。杨、柳、林。 5.以数字为姓。如伍、陆、万等。

• •

氏,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物体欲倾倒而将其支撑住的形 象。是“支”的本字。本义: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
氏的出现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随着氏族的发展壮大,就会发生分 解,由姓衍生出它的一系列分支“氏”。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姓、氏同为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标记
• 赠号: • 1、以其轶事特征为号。如谪仙人 、贺梅子 、张 三影。 • 2、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如王临川、杜工 部、贾长沙、王右军、汤临川、康南海 • 3、以封爵、谥号为号。如诸葛武侯、司马温公、 岳武穆。
第五、全国姓氏的数量
收集504个姓 单姓444个 复姓66个
中国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
“姓”“氏”的关系
秦汉以前,“姓”和“氏”不同,“姓”为“氏”之本,“ 氏”自“姓”出。夏、商、周三代,氏是姓的支系,用以区别 子孙之所由出生。 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 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略·氏族》 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氏的出现
随着氏族的发展壮大,就会发生分解,他们以其祖父 的名或字为氏,也可以其他方式命氏,主要有:
(1)以受封的邑名为氏。
(2)以所居的地名为氏。 (3)以官名为氏。 (4)以技艺为氏。 (5)以祖先的谥号为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