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九年级课件

合集下载

语文 九上 第25课《论语十则》 课件(共50张PPT)

语文 九上 第25课《论语十则》  课件(共50张PPT)

《论语》六则
《论语》是怎样一部书呢?谁能
给大家介绍一下?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共 20 篇 ,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有语录体(也 叫格言体)、对话体、叙事体三种体式。它 的语句大量化为成语(全文 11750 字,出成
语 147 条)。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
《论语》治天下”。
孔子(前 551 —前 479),
九年级上第六单元

授 课 陈 加 彬

鹤 庆 一 中 初 中 部 校 内 孔 像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当堂成诵。
2.学习并积累重点词语、格言、警句。 3.感受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
在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中,
我们学习了从《论语》中节选有关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的六则论语。请大家一 起听范读,轻声诵读 。
坏的、恶行 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 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
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遵守、奉行 宽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子贡问:“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 身遵守的准则吗?孔子说:“是宽容啊!自 己不想承受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请同学们欣赏 配乐范读,在听的 过程中请认真的参 照范读,感受其诵 读的节奏、语速、 停顿,并注意生字 生词的读音。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 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合作探
讨,疏通文意。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

诚心诚意 反省检查 自己
为解决别人的难题出谋划策
诚信
为人谋而不忠乎? 信乎?传不习乎?”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市)人。他是我国古代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共36张)ppt175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共36张)ppt175

——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 和 《中庸》; 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 书》、 《礼记》、《周易》和《春秋》, 简称为 “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 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 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 只剩下了五经。
孔子 ( 前 55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 国陬(zōu)邑( yì )(今山 东曲阜 [fù] )人,是我国历 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 “万世师表”、“千古圣 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进行了整 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 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 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 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重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 明。 6、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刚强,勇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 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 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 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上课)精选课件PPT

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上课)精选课件PPT
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 不优秀的人也要(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着)检查自己。
(2)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把实现 ‘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 不也很重大吗?
3.熟读1—5则,小组内互相检查背诵。
第二课时
一、检查1—5则背诵情 况。
二、继续学习后面五则
(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对比。崇高的志向,比如为振兴中华 而努力诗书……
(八)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 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应该成就别人的好事,不 应该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你认为在自己班里边,可以做 些什么成人之美的事情?
(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 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任务:
1、自由反复朗读全文,了解每一则 的内容。
2、在每则旁边空白处简要地写下自 己的理解或感悟。
3、小组交流自学心得,讨论自学中 的疑难。
三、理解1—5则的 内容。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 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 别人谋划不尽心竭力吗?与朋友交往不诚 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去复习
吗?这”则里作者强调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1.人要经常反思。2.工作要尽心尽 力。3.交友要诚实。4.要按时复习。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 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 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 照着)检查自己。” 本则是孔子“以人为鉴”的态度。你 认为它对自己有什么启发意义?
“别那么大口,小心烫着。” 我点点头。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共18张)ppt94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共18张)ppt94

学法总结
(1). 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 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
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
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
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继续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有 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 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
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
2.词句对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古人对男子的尊称。 按一定的 《论语》中“子曰” 时间温习 的”子”都是对孔 子的称呼,义同 “先生”。 悦的古字, 志同道合 愉快。 的人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按一定时间复习,不 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 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有修养 的人吗?
道理:对学习要认真, 要按时复习;对人要 热忱,要大度。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个人修养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习方法
道理:正确的学习方法: 复习旧知识,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道理:正确的学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法: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才能有所得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了解 生气, 发怒 这里指道德上 有修养的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共22张)ppt75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共22张)ppt75
4、多义词: 了解 可以为师矣。 人不知而不愠。 可以凭借。 知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故而知新。 知道 可以凭借。 诲女知之乎…… 士不可以不弘毅。 智慧 能够
可 以
5、文言虚词: 学而时习之。 诲女知之乎。 之 之,代词。 知之为知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替。 ( wè i) 项为之强。为,因为。 为之怡然称快。为,为了。 为 以丛草为林……。为,作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被。 (wé i) 可以为师矣。 为,做。 知之为知之…… 为,是。 仁以为己任。 为,作为。
学而时习之 传不习乎 温故而知新 学习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早是由儒家提倡的 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有人曾经有过不同的 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怎样看待“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 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 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 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 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 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 法维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 我们要像竹子一样谦虚,善于 向身边的人学习。 “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个士子 (读书人)的人生理想。
读了《论语十则》, 我懂得了……
理解: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与为人态度:
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 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共33张)ppt121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共33张)ppt121

可以

凭 (这一点) 做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常复旧课,领悟新知。
下一则 返回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不解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下一则 返回
5、 子曰:“由, 诲

知之乎?
教导 通“汝” 认识事物 教诲 你 (的道理)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 是 知 也.” 代词,这 通“智” 固定句式:“……也”译作“……是……” 聪明智慧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 聪明 以……为耻 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以是,因此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勤奋好学,谦虚好问 下一则
返回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 人记 满足 不倦,何有于我哉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默记成诵,积累知识, 好学不止,热情教导。 下一则
文言知识积累
3、一词多义 学而时习之 表示顺接,可译为“然 后” 人不知而不愠 表示转接,可译为“可 是、然而、但是”
成语归纳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 择善而从 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拓展阅读
仔细阅读理解内容
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 谓之 =以何,为什么 叫做
总之,学习是为了做人
文言知识积累
1、通假字——古汉语中,有些字可 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 这种语言现象叫“通假”,这些 字叫“通假字”。“通”即“通 用”,“假”即“假借”。 说——通“悦”,愉快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智慧
文言知识积累
2、古今异义 子 传 信 是 三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共39张)ppt72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共39张)ppt72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按时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通“悦” 愉快
而 不 愠,
但 怨恨,恼恨
不亦君子乎?”
有道德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 吗?”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 恕——仁者,慈悲也、 爱人也;恕者,宽容也、 宽恕也。
儒家的思想影响了中 国两千多年,其精华 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 神财富。
《论语》和四书五经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一。
据说为儒家门徒所写,是记录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的书。为语录体。
•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
庸》、《论语》、《孟子》四种儒家 经典。五经何谓?谓《易》、《尚书》、 《诗》、《礼》、《春秋》也。
孔陵:孔子墓地
听读课文,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论语 不亦说乎 不 愠 三省吾身 不思则罔 不学则殆 诲 女 是知也 弘 毅 死而后已 后凋 己所不欲
再读课文,注意节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 于人。” 1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 《论语》十则 (共42张PPT)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 《论语》十则 (共42张PPT)

学以致用
读了这五则《论语》 我懂得了……
(一) 重视品德修养: 每天自我反省——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真诚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功课。
(二) 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
多向贤德的、 有大智慧的人学习。
(三)
思想品德修养: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
思想品德修养: 为理想而奋斗,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1、士不可以不弘毅。 2、虽执鞭之士。
背离,抛弃 距离
指读书人 小官
解释下列句中的“成”:
1、春服既成。 2、成人之美。
做好 成全
解释下列句中的“恶”:
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厌恶
2、不成人之恶。
坏的,不好的事
解释下列句中的“而”: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表承接
2、富而可求也。
表假设
解释下列句中的“为”:
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态
不善者而改之。”

作者及作品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 家、儒家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先后 编修、删订《诗》《书》《春秋》等经典,为传播 我国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 行的记录。它是一部语录体的书。
曾点的这段话,形象地描画出一幅 阳光和煦,春回大地,一群活泼的青年 说说笑笑、载歌载舞的游春图,刻画精 细,诗意盎然。“喟然叹曰”是对夫子 的细节描写,十分生动形象。不仅写出 孔子对曾点的赞赏,也表明孔子提倡亲 近自然。
吾日三省吾身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而道远 富贵取之有道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君子成人之美 富可求,吾亦为之 不可求,从吾所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 一
3分钟
•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 国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整理了《诗》《书》,并且 编修了《春秋》。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流传起了 重大的作用。
❖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二十 篇,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的 散文集。


”。
2、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
”。
不懂之处可相互讨论,也可做上记号, 4分钟后交流。
自学检测
料想
9、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
音乐
这,如此
乐之至于斯也。”
欣赏
[译]孔子在齐地听了《韶乐》,三个月吃肉 都吃不出肉味,感叹道:“没有想到对音 乐的欣赏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第九则讲孔子听了美好音乐后,也要 求人应该有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
第十则是通过孔子对点的赞许,来提倡人要有自 然常态,赞同和大自然亲近,享自然之乐。
读的九人至生十道则理,?课说堂说总主要结讲了哪方面
讲《做<论人语要>十有则艺》术都修是养孔,子要与多其亲弟近子 讲自学然、,从锻容炼答身对的体记。录,所答只表
见解、不述论据,又不少阐释,因 而言简意深,皆是充满睿智的经验 和真知灼见,是儒家的修身之言, 阐明了做人的道理。
不懂之处可相互讨论,也可做上记号, 6分钟后交流。
检测(三)
5分钟
每天,名词作状语 反省
谋划,商量办法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泛指多次
wèi,替 转折连词,却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诚心诚意
交往
诚实
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习,复习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不是诚心诚 意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 呢?”
三、省略句。小人反是。“是”前面省略了介词 “于”。
当堂训练
10分钟
一、把句子补充完整。
1、曾子曰:“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子曰“

。小人不可求,从吾所好。”
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

”。
二、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句子。
1、曾子认为人应有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的句子是
如果不能获得,我就从事所爱好的事业。”
第八则,孔子认为做官不论大小,也应该尽 职尽责去做好,否则,就从事自己喜欢的事 业。
6分钟
读四至八则,说说主要讲了哪方面的人
生道理? 故为今用: 结合实际谈谈
从理想你读抱了负4-方--8面讲做人 的道理:则取后的之感有受道。,成人 之美。
第三教时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放声读熟课文9---10则,至少 二遍,然后结合书下注释和相关资料疏通 每一则的意思,并能说出每一则讲述了什 么道理。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低贱
厌恶,讨厌 背离,抛弃
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译】孔子说:“富裕和做官是人们追求的,可 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取得的,就不应该占有。 贫穷和低贱是人们厌恶的,讲仁义之道反而受 穷而卑微,也不应该抛弃仁义之道。”
第五则讲孔子赞成人们追求富贵,但要取之 有道。
第三则讲孔子认为对人要提倡恕道。(这一则讨
论品德修养问题。)
当堂训练一
背诵3分钟 检查2分钟
一.背诵1---3则 要求:会背诵,会默写。
二、把句子补充完整。 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2、其恕乎,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3、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三、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句子。
• 内容有孔子的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们之间的相 互谈论,真实地反映出孔子的言行,思想和学说。 全书几乎无所不谈,涉及众多方面。
• 《论语》大概包括的以下几种思想,即仁、义、礼、 智、信、忠恕、孝悌。“仁者爱人”“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都是这些思想 的表现。
•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大学》《论语》 《中庸》《孟子》)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1、文中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相同
的句子是“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2、孔子认为对人要宽容,要推己及人的句子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当 堂 训 练 二:
5分钟
再读一至三则,说说主要讲了哪方面
的人生道理?有什么现实意义?
从做人的道德修养方面讲: 要多“自省”,讲“恕道”。
你喜欢 这些充 满智慧 的语言 吗?赶 快抢收
吧:
积累 3分钟
①见贤思齐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任重道远 ④死而后已 ⑤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⑥成人之美 ⑦三月不知肉味
通假字
• “莫春者”的“莫”通“暮”
一词多义
• 1、道 任重而道远 (道路) 不以其道得知 (方法)
2、与 吾与点也 (赞赏)
任务,使命 道路
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
坚强的意志,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
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
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第四则讲做人应该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 人担负重任,路还很长。
富裕
显贵
方法
据有
结合身边人事,谈谈你读了前三则 的深刻感受。(不少于30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实词的意思,能快速疏通 4---8则的大意。
2、理解每则的内容,能讲述其中的道 理。
自学检测(一)
3分钟
有胆识有能力的人 宽宏坚毅.这里指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
以仁为己任 停止
2
6、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分
即:子贡问,何为君子。

[译]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先 行动,有关行动的话以后再发表。”
第六则表述了孔子对君子认定的标准是: 先行而后言,要重实践。
2
坏的,不好的



成全 好的
相反
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与吾父居者 (和)
3、去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背离,抛弃) 蓬山此去无多路。 (距离)
4、士 是不可以不弘毅。 (指读书人) 虽执鞭之士。 (小官)
一词多义
• 5、成 春服既成。 •(做好) 成人之美。 (成全)
6、恶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厌恶) 不成人之恶。 (坏的,不好的事)
7、行 终身行之者。 (遵守,奉行) 先行其言。 (实行)
古今异义词
• 1、不去也

古:背离、抛弃。
今:到某一地方。
2、虽执鞭之士。
古:即使。
今:虽然。
3、吾与点也。
古:赞赏。
今:和。
古汉语句式
• 一、倒装句。 • 1、浴乎沂。即“乎沂浴”状语后置。
2、风乎舞雩。即“乎舞雩风”状语后置。 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六七”定 语后置。
二、判断句。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2、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3、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第一则说曾参每天要从诚实、诚信、学习这三个方面来
反省检查自己。(这则讨论道德修养和正确的学习 方法)
指德、行优秀的人,贤人
3分钟
表示承接关系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齐
内心
[译]孔子说:“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 着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 着检查自己。”
第二则是孔子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要求,既 强调自觉地向贤者学习,又要善于反省。
同“暮”
已经
10、(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洗澡
吹风
唱歌
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叹气的样子
赞赏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译] (曾点)说:“到了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
做好了(穿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 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孔夫 子叹了口气说:“我赞赏曾点说的啊!”
•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自学指导(二)
• 请同学们放声练读全文,2分钟后PK一下, 看谁读得准确,节奏分明。
• 1.读准指定的字音; • • 2.大声读课文:不添字,不掉句,合理停顿,
准确流利!!!
检 测二
2分钟
读准下列加点的字音。 ①吾日三省(xǐng )吾身 ②传( chuán )不习乎 ③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chù )也 ④贫与贱是人之所恶( wù )也 ⑤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è) ⑥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hào ) ⑦不图为乐( yuè )之至于斯也 ⑧莫( mù )春者 ⑨浴乎沂( yí),风乎舞雩( yú ) ⑩夫子喟( kuì )然叹曰
[译]孔子说:“君子应该成就别人的美德, 不应该促成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相反。
第七则讲孔子主张“成人之美”。
如果 做官
即使
做、干
3 分
8、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钟
从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低微的官职
[译]孔子说:“做官如果能够通过修养仁德
而求得,即使是低微的官职,我也尽力为。
8、而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表承接) 富而可求也。 (表假设)
一词多义
• 9、为 为人谋而不忠。(替,给) 吾亦为之。 (做) 不图为乐。 (作,这里指欣赏)
词类活用
1、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2、见贤思齐焉。 •形容词作名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