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学第七章习题答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第7章答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第7章答案第7章直流稳压电源习题参考答案7.1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如图7.1所示。
已知负载电阻RL=600Ω,变压器副边电压U2=20V。
试求输出电压UO、电流的平均值IO及二极管截止时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UDRM。
解:U0=0.45U2=0.45某20=9(V)I0= 9U0==15(mA)RL600UDRM=2U2=2某20=28.2(V)7.2有一电压为110V、负载电阻为55Ω的直流负载,采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不带滤波器)供电。
试求变压器副边电压和输出电流的平均值,并计算二极管的电流ID和最高反向电压UDRM。
如改用半波整流电路,重新计算上述各量。
解:采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时∵U0=0.9U2∴U2=U0110==122(V)0.90.9110=2(A)I0=5511ID=I0=某2=1(A)22UDRM=2U2=2某122=173(V)当采用单相半波整流电路时U2=110U0==244(V)0.450.45110=2(A)I0=55ID=I0=2(A)UDRM=2U2=2某244=346(V)7.3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中,不带滤波器,已知负载电阻R=360Ω,负载电压UO=90V。
试计算变压器副边的电压有效值U2和输出电流的平均值,并计算二极管的电流ID和最高反向电压UDRM。
解:采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时∵U0=0.9U2∴U2=U090==100(V)0.90.915590=0.25(A)36011ID=I0=某0.25=0.125(A)22I0=UDRM=2U2=2某100=141.2(V)7.4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如图7.4所示。
已知负载电阻RL=360Ω,变压器副边电压U2=220V。
试求输出电压UO、电流的平均值IO及二极管的电流ID二极管截止和最高反向电压UDRM。
解:U0=0.9U2=0.9某220=198(V)I0=ID=U0198==0.55(mA)RL36011IO=某0.55=0.275(mA)22UDRM=2U2=2某220=311(V)7.5在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中,若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对电路正常工作有什么影响?①负载开路;②滤波电容短路;③滤波电容断路;④整流桥中一只二极管断路;⑤整流桥中一只二极管极性接反。
电工电子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电工电子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一章测试1.二极管的使用与电阻类似,无需判断管脚的极性。
()答案:错2.电路如图所示,电路元件A()。
答案:吸收功率16W3.已知某电路中有a、b两点,电压U ab=10V,a点电位为V a=4V,则b点电位V b为()。
答案:-6V4.实际电感线圈在任何情况下的电路模型都可以用电感元件来抽象表征。
()答案:错5.反映实际电路器件储存电场能量特性的理想电路元件是电感元件。
答案:错6.当电阻R上的u、i参考方向为非关联时,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应为()。
答案:u=-Ri7.在下列选项中,哪幅电路图的电压U ab = 7 V? ()答案:8.双极型三极管包含()个PN结。
答案:29.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是发光二极管。
答案:错10.将图中的电阻R短路,电路有稳压作用。
答案:错11.图示二极管的工作状态是()。
答案:导通12.二极管是一种非线性器件。
答案:对13.一二极管为理想二极管,则该二极管导通时等效为开路,截止时等效为短路。
答案:错14.电路如图所示,已知U S=3V,I S=2A,则I= () A。
答案:515.电容器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逐渐增大,并将电能转化为电场能量。
答案:错16.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流I= ()A,电压源发出的功率为() W。
答案:5;7517.电路中有5个元件,如果已知其中4个元件功率分别为 P1= −205 W,P2=60 W,P4 = 45 W,P5 = 30W, 那么元件3的功率是70 W。
答案:对18.反映实际电路器件储存磁场能量特性的理想电路元件是元件。
答案:电感第二章测试1.根据戴维宁定理,下图可以等效成()。
答案:电压源串联电阻2.如图,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电流I=-0.2A;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电流I=0.4A,则电流I=()A。
答案:0.23.叠加定理可以直接用于计算电路中的()。
电工学概论习题答案第七章——电工习题及答案资料文档

7-1 填空题(1) 在多级放大电路中,常见的耦合方式有(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和(变压器)耦合三种方式。
(2) 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只能放大(交流)信号,不能放大(直流)信号;直接耦合放大电路,既能放大(直流)信号,也能放大(交流)信号。
(3)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级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和零点漂移严重),解决的有效措施是采用(差分)放大电路。
(4)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主要特点是电压放大倍数(小于1但接近于1)、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
(5)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因为输入电阻高,所以常用在多级放大器的(第一)级,以减小信号在(内阻)上的损失,因为输出电阻低,所以常用于多级放大器的(最后)级,以提高(带负载)的能力。
(6) 差模信号是指两输入端的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信号,共模信号是指两输入端的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同)的信号。
(7) 差模信号按其输入和输出方式可分为(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和(单端输入单端输出)四种类型。
(8) 交流负反馈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和(电流并联负反馈)四种类型。
(9) 对于一个放大器,欲稳定输出电压应采用(电压)负反馈、欲稳定输出电流应采用(电流)负反馈、欲提高输入电阻应采用(串联)负反馈、欲降低输出电阻应采用(电压)负反馈、欲降低输入电阻而提高输出电阻应采用(电流并联)负反馈。
(10) 正弦波振荡器振幅平衡条件是(||1AF =)、相位平衡条件是(2A F n ϕϕπ+= 0,1,2,n =±±);正弦波振荡器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基本放大器A)、(正反馈网络F)、(选频网络)和(稳幅环节)。
(11) 逻辑变量只有(逻辑1)和(逻辑0)两种对立的状态。
(12) 三种基本的逻辑运算是指(与)、(或)和(非)。
(13) 1+1=1是(或)运算,1+1=10是(二进制加法)。
电工学第七章习题答案

第七章 交流电动机7.4.1 已知Y100L1-4型异步电动机的某些额定技术数据如下:2.2kW 380V Y 联结1420 r/min cos 0.82ϕ= 81%η=试计算:(1)相电流和线电流的额定值及额定负载时的转矩;(2)额定转差率及额定负载时的转子电流频率。
设电源频率为50Hz 。
解:(1) 效率%81=η,输出功率 kW 2.22=P输入功率 kW 72.281.02.221≈==ηP Pϕcos 31l l I U P =A 03.582.03803100072.2cos 31=×××===ϕl l P U PI I 额定负载时的转矩:m N 80.1414202.295509550N2N ⋅===n P T(2)额定转差率:053.01500142015000N 0N =−=−=n nn s额定负载时的转子电流频率:Hz 67.21N 2==f s f7.4.2 有台三相异步电动机,其额定转速为1470 r/min ,电源频率为50Hz 。
在(a )起动瞬间,(b )转子转速为同步转速的2/3时,(c )转差率为0.02时三种情况下,试求:(1)定子旋转磁场对定子的转速;(2) 定子旋转磁场对转子的转速;(3)转子旋转磁场对转子的转速(提示:o sn p f n ==/6022);(4)转子旋转磁场对定子的转速;(5)转子旋转磁场对定子旋转磁场的转速。
解:(a )起动瞬间:n =0,s =1(1) 定子旋转磁场对定子的转速 min r 1500250606010=×==p f n (2) 定子旋转磁场对转子的转速 min r 1500015000=−=−n n(3) 转子旋转磁场对转子的转速 min r 150002==sn n(4) 转子旋转磁场对定子的转速 min r 15000=n(5) 因为转子旋转磁场和定子旋转磁场总是以同一转速在空间旋转着,所以转子旋转磁场对定子旋转磁场的转速为零(b ) 转子转速为同步转速的2时:(1) 定子旋转磁场对定子的转速 min r 1500250606010=×==p f n (2) 定子旋转磁场对转子的转速 min r 50015003215000=×−=−n n (3) 转子旋转磁场对转子的转速(4) 转子旋转磁场对定子的转速 min r 15000=nmin r 500150015001000150000002=×−=×−==n n n n sn n(5) 转子旋转磁场对定子旋转磁场的转速为零(c ) 转差率为0.02时:(1) 定子旋转磁场对定子的转速 min r 1500250606010=×==p f n (2) 定子旋转磁场对转子的转速(3) 转子旋转磁场对转子的转速(4) 转子旋转磁场对定子的转速(5) 转子旋转磁场对定子旋转磁场的转速为零7.4.6 某四极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30kW ,额定电压为380V ,三角形联结,频率为50Hz 。
电工学课后答案_第7章习题

练习题7.1.1某生产机械采用Y112M-4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拖动, 起动不频繁,用熔断器作短路保护,试选择熔体的额定电流。
电动机的I N = 8.8 A。
7.2.1下列电路能否控制电机起停?SB stp SBst KM SBstp SB st KMKMKMSB st SB stp KM SBstp SB stKMKMKMKM器-7.2.2画出即能长期工作又能点动的三相笼式异步电动 机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
7.2.3画出能分别在两地控制同一台电机起停的控制电路。
7.4.1两条皮带运输机分别由两台笼式电动机拖动 ,用一套起停按钮控制它们的起停,为了避免物体堆积在运输机上 ,要求电动机按下述顺序启动和停止 :启动时, M 1启动后, M 2才随之启动;停止时, M 2停止后, M 1才随之停止。
7.5.1图 7.10 (教材图 7.5.2 )时工作台能自动往返的行程控制电路,若要求控制台退回到原位停止,怎么办?7.5.2如图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控制要求是: 在正转和反转的预定位置能自动停止,并且有短路、过载和失压保护。
请找出图中的错误,画出正确的电路,并阐述从KM1 线圈通电换到KM2线圈通电的操作过程。
Q3~SB1KM R KM F SB2KM1SB3 KM23 ~ ST1KM1KM1ST2KM2KM27.5.3试说明图中所示电路的功能及所具有的保护作用。
若KM1通电运行时按下SB3 ,试问电动机的运行状况如何变化?3~Q FU1 FU2SB1FRKM1 KM2SB2 KM1 SB3 KM2 FR3 ~ST A1KM2KM1ST B1KM1KM27.5.4如图是一个不完整的起重电动机升降点动控制电路。
该电路应具有短路、过载和限位保护,且升降到位时能自动停车并有灯光显示。
请将电路补充完整,并说明ST的功能。
3~ FRSB1 SB2Q FU1 FU2KM2 KM1 STST2 HL1KM1 KM2FR3 ~7.6.1试说明图7.15所示电路的功能和触点KT1、KT2是什么触点。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应用 第2版第7章 习题解答

第7章习题解答1.答:对于理想运放,由于A U=∞,因而如两个输入端之间加无穷小电压,则输出电压就将超出其线性范围,不是正向最大电压,就是负向最大电压。
因此,只有电路引入负反馈,才能保证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区。
2.解:电路如图7-34所示a)b)7-34 第2题图a)所示电路中,除放大电路外,输出与输入间通过R f与R2共地,因此没有输出量传回输入端,电路无反馈。
b)电路中,有R2、C组成的反馈通路,利用瞬时极性法可以判定为负反馈,直流信号能反馈回来,交流信号能反馈回来,交流信号被电容接地了,所以只有直流负反馈。
3.解:理想运算放大器组成如图7-35所示,各自的输入、输出的关系式。
a)b)图7-35 第3题图a)电路有负反馈。
fo f o f R uR u u i -=-=- i f o u R R u 1-=b )电路有负反馈f of R u u i -=-,i f o u R R u )1(1+=4解理想运算放大器组成如图7-36所示,图7-36 第4题图第1级运放A1组成反相比例运算电路,i f o u R R u 111-=。
第1级运放A1组成电压跟随器,所以i f O o u R R R R R u R R R u u )()(4314114342+-=+==-5.. 解:如图7-37所示,已知u i1=﹣0.1V ,u i2=﹣0.8V ,u i,3=0.2V ,R 11=60kΩ,R 12=30kΩ,R 13=20kΩ,R f =200kΩu i1u i2u i3图7-37 第5题图根据:u+=u-=0i1=u i1−u−R11=u i1R11i2=u i2−u−R12=u i2R12i3=u i3−u−R13=u i3R13i-=0i f=i1+i2+i3=u i1R11+u i2R12+u i3R13u o=−u i1R11R f−u i2R12R f−u i3R13R fu o=−u i1R11R f−u i2R12R f−u i3R13R f=3.67VR2=R11//R12//R13//R f=60//30//20//200=9.52kΩ6. 解:图7-38所示电路中u o-u i的关系式图7-38 第6题图虚地得11R u i i=212R u i o -= i 1=i 2211R u R u o i -= i u R R u 1201-= 对于A2构成的电路,u -=u +=u o1i u R RR R u R R u )1()1(341201340+-=+=。
电工学(下册)电子技术基础 第7章 习题解答

第7章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7.1 如图所示的基本RS 触发器的电路图以及D R 和D S 的工作波形如图7.1所示,试画出Q 端的输出波形。
(b)DR DS图7.1 习题7.1的图解:DR DS Q7.2 同步RS 触发器电路中,CP ,R,S 的波形如图7.2所示,试画出Q 端对应的波形,设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0。
QQCP(a)(b)CPSR图7.2 习题7.2的图解:CPSR Q7.3 图7.3所示的主从结构的RS 触发器各输入端的波形如图(b )所示。
D S =1,试画出Q 、Q 端对应的波形,设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a)(b)CPD R SR图7.3 习题7.3的图解:CPD R SRQ7.4 试分析如图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
图 7. 4习题7. 4的图解:11n J Q K Q JQ KQ Q+===+=所以构成T ’触发器,具有计数功能。
7. 5 设JK 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0,画出输出端Q 在时钟脉冲作用下的波形图。
QQCP1CP图7.5习题7. 5的图解: JK 触发器J 、K 端均接1时,计数。
CPQ7.6 在图7.6所示的信号激励下,画出主从型边沿JK 触发器的Q 端波形,设触发器的初始态为0。
CPJ K(a)(b)图7.6 习题7.6的图解:CPKJQ7.7 一种特殊的同步RS 触发器如图7.7所示,试分析其逻辑功能。
QQCP图7.7 习题7.7的图解:CP 为0时,保持;CP 为1时,R=S=0,则保持,R=S=1时置0,当R=0,S=1时,置1,当R=1,S=0时,置0。
7.8如图所示的D 触发器的逻辑电路和波形图如图所示,试画出输出端Q 的波形图,设触发器的初始态为0。
(a )(b )DCP图7. 8习题7. 8的图解: DCP Q7.9 图7.9所示的边沿T 触发器,T 和CP 的输入波形如图7.9所示,画出触发器输出端Q 和Q 的波形,设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0。
T QQCP CPT(a)(b)图7.9 习题7.9的图解: T=1时计数,T=0的时候保持。
邓允主编《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第二版)》第七章习题详解

题图 7-6 【解】 (a)图具有放大作用。只要基极偏置电阻阻值合适,三极管就能可靠 地工作在放大区。 (b)图不能放大。因为没有设置基极偏置电阻,基极电流、集电极电 流都会较大,三极管进入饱和状态。 7-7 从输出特性曲线上看,三极管有几种工作状态?各有哪些特点? 【解】从输出特性曲线上看,三极管有三种工作区域,即三极管工作在截止 区、放大区、饱和区。 截止区:两个 PN 结均截止, iB 0, iC 0 , uCE U CC 饱和区:两个 PN 结均导通, iB 超过某一值以后, iC 达到饱和值不再增加, uCE U CES ,C、E 之间近似短路。 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iC iB ,uCE 也随 iB 、iC 的变化而变化。 7-8 场效应管和三极管的结构与特性有哪些异同点? 【解】相同点:都是三个电极,都是放大元件,都是基本半导体器件。
不同点:1. 三极管是双极型器件,工作时内部由空穴和自由电子两种载流 子参与导电, 场效应管是单级型器件,工作时内部要么由空穴要么由自由电子一 种载流子参与导电;2. 前者是电流控制器件,后者是电压控制器件;3. 前者的 输入电阻小,后者的输入电阻大;4. 前者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不能互换,后者的 漏极与源极可以互换;5.前者的频率特性优于后者。 7-9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热激发使得本征半导体产生 ○ A. 自由电子; B. 空穴; C. 自由电子—空穴对; D. 束缚电子 2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 3 价杂质元素后形成 ○ A. N 型半导体; B. P 型半导体; C. PN 结; D. 不能确定 3 温度增加,三极管中各种物理量的改变正确的是 ○ A. ICBO↓; 4 硅稳压二极管 ○ A. 是工作在正向特性区的二极管; B. 是工作在反向特性区的二极管; C. 是工作在反向击穿区的二极管; D.不能确定。 5 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时,其外加偏置电压为 ○ A.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 C. 发射结反偏,集电结正偏; B.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D.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B. ICEO↓; C.β↑; D.UB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分离元件放大电路
7-1 判断图所示电路中的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计算电压U ab。
设图中的二极管都是理想的。
解:图(a)VD导通U ab= —12V
图(b)中VD1导通,VD2不导通。
U ab=0V
7-2 在图所示电路中,E=5V,u1=10sinωtV,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u0的波形。
解:(a)图和(b)图的u0如图所示,输出波形是一样的。
图(a)中,当u i小于E时,VD不导通,u0=u i;当u i大于E时,VD导通u0=E。
而图(b)中,当u i小于E时,VD导通u0=u i;当u i大于E时,VD不导通u0=E。
7-3 现有两个稳压管VZ1和VZ2,稳定电压分别为4.5V和9.5V,正向压降都是0.5V,试求图中电路的输出电压U。
解:U0=4.5+9.5=14V U0= 10V<14V U0= 4V<(4.5+0.5)V U0=9.5-4.5=5V
两稳压管正常工作两稳压管不通两稳压管不通VZ1和VZ2分别导
7-4 分析图示电路中各晶体管的工作状态。
(放大、饱和、截止或损坏)。
解:(a )管处于饱和状态 (b )管处于放大状态 (c )管损坏 (d )管处于截止状态
U CE =0.3VU BE =0.71V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U EB =4V 发射结集电结均反偏7-5 测得某放大电路中的晶体管的三个电极A 、B 、C 对地电位分别是U A =-9V ,U B =-6V ,U C =-6.2V 。
试分析A 、B 、C 中哪个是基极b ,发射极e ,集电极c ,并说明此晶体管是NPN 管还是PNP 管。
解:B 为发射极、C 为基极、A 为集电极。
此管为PNP 管。
根据U E >U B >U C ;EB 极之间为0.2V 可判定是PNP 管;A 极电位最低=-9V 为集电极、B 极电位最高为发射极。
7-6
试判断图示各电路能否放大交流信号?为什么?
解:(a )图不能,因为电源接反。
(b )图不能,因为无基极偏置电路。
(c )图不能,因为输入回路被短路(无基极偏置电阻)(d )图不能,因为输出回路被短路(无集电极电阻)。
7-7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U CC =12V ,R C =4k Ω、R B =300k Ω、R L =4k Ω;晶体管40=β ①试求出静态值I B 、I C 、U CE 、。
②画出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 ③计算A u ,r i 和r 0 解:①
Ω=++=++==⨯-=-==⨯===-=
-=
K I r r V R I U U m A I I m A R U U I EQ b be C CQ CC CEQ BQ CQ B
on BE CC BQ 01.15
.126)401(30026)
1(65.14125.1038.040038.0300
7
.012')
(
ββ
②微变等效电路如右图所示 ③.求2.7901
.14440)(0-=⨯-=-==be C L i u r R R U U A β r i =1.01k Ω r 0=R C =4k Ω
7-8 放大电路如图(a )所示,图(b )是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
放大电路的交、直流负载线
已画于图中。
①试求R B 、R C 、R L 和β
;②不失真的最大输出电压峰值为多少?
解:从输出特性曲线中可求出。
Ω
=⨯=⨯-=Ω==--=
Ω==--=∆∆==⨯=⨯-⨯-=∆∆=------k R k R k i U R i i B L C C B C 5.28210403.1110407.012122
024632
6
024105010201010)2040(10)12(6
66
3
63β ②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6-4=2V
7-9 在图示电路中,输入正弦信号,如图(a)所示,问输出波形分别为图(b)(c)所示时,各
产生了什么失真?怎样才能消除失真?
解:(b )图为截止失真。
Q 点太低,致使I BQ 太小,产生截止失真。
减小基极偏置电阻R B ,使I BQ 增大,即可消除截止失真。
(C )图为饱和失真。
Q 点太高,致使I BQ 太大,产生饱和失真。
增大基极偏置电阻R B 或减小集电极电阻,使Q 点右移,均能消除饱和失真。
7-10 图所示电路中,R B1=20 k Ω,R B2=10k Ω,R C =2 k Ω,R E =2 k Ω,R L =4 k Ω,U CC =12V ,U BE =0.7V ,β=50,求 ①静态工作点; ②A u ,r i 和r o ; ③不接电容C E 时的Au ,画出此时的微变等效电路; ④若换一个β=100的晶体管,求静态工作点和Au 。
解:①求Q
点
Ω=+=++=++==-=+-=+-==-=
-=
=+⨯=⨯+='K I r r V R R I U U m A R U U I V
U R R R U EQ b be E C CQ CC CEQ E
on BE B EQ CC B B B B 1.180430065
.126)501(30026)
1(4.56.612)22(65.112)(65.12
7
.044102012
10)
(212β
②A u ,r i 和r o ;微变等效电路如右 A u =
5.601
.133.150-=⨯-='-be L r R 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