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曹建林) 习题答案:第7章

合集下载

电工电子技术(2)习题册参考答案

电工电子技术(2)习题册参考答案

第二部分
模拟电子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教材第15章)
1、解:(1)作直流通路
IB U CC U BE U CC 12 0.05 mA 50 A , RB RB 240
I C I B 40 50 2000 A 2 mA U CE U CC I C RC 12 2 3 6 V
CB结正偏。 (3)解:
U BB 3 V
I B 0 IC 0
所以此时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 BE结电压: U BE U BB 3 V ,反偏 CB结电压: U CB U CE U BE 15 (3) 18 V ,正偏 5、电路如图所示, 试分析晶体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4、如图所示电路,在给出的三组条件下,分别求出晶体管两个P-N结的电压 U BE 、 U CB 之值,并说明晶体管工作在何种状态。 (1) U CC 15 V, U BB 5 V, R B 10 k, RC 5 k, U BE 0.7 V, 60 ; (2) U CC 15 V, U BB 5 V, R B 300 k, RC 3 k, U BE 0.7 V, 60 ; (3) U CC 15 V, U BB 3 V, RB 300 k, RC 5 k, 60 。 解:(1) IB + RB UBB IC R
(2)作微变等效电路
ib
RS
ic
b ¦ iÂ
+ ui RB _ rbe
RC RL
+ es _
+ uo _
(3)根据微变等效电路,且有
第4页
共 15页
电工学(第7版)下册-电子技术习题册参考解答—西华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电工电子教学部版权所有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第7章答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第7章答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第7章答案第7章直流稳压电源习题参考答案7.1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如图7.1所示。

已知负载电阻RL=600Ω,变压器副边电压U2=20V。

试求输出电压UO、电流的平均值IO及二极管截止时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UDRM。

解:U0=0.45U2=0.45某20=9(V)I0= 9U0==15(mA)RL600UDRM=2U2=2某20=28.2(V)7.2有一电压为110V、负载电阻为55Ω的直流负载,采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不带滤波器)供电。

试求变压器副边电压和输出电流的平均值,并计算二极管的电流ID和最高反向电压UDRM。

如改用半波整流电路,重新计算上述各量。

解:采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时∵U0=0.9U2∴U2=U0110==122(V)0.90.9110=2(A)I0=5511ID=I0=某2=1(A)22UDRM=2U2=2某122=173(V)当采用单相半波整流电路时U2=110U0==244(V)0.450.45110=2(A)I0=55ID=I0=2(A)UDRM=2U2=2某244=346(V)7.3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中,不带滤波器,已知负载电阻R=360Ω,负载电压UO=90V。

试计算变压器副边的电压有效值U2和输出电流的平均值,并计算二极管的电流ID和最高反向电压UDRM。

解:采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时∵U0=0.9U2∴U2=U090==100(V)0.90.915590=0.25(A)36011ID=I0=某0.25=0.125(A)22I0=UDRM=2U2=2某100=141.2(V)7.4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如图7.4所示。

已知负载电阻RL=360Ω,变压器副边电压U2=220V。

试求输出电压UO、电流的平均值IO及二极管的电流ID二极管截止和最高反向电压UDRM。

解:U0=0.9U2=0.9某220=198(V)I0=ID=U0198==0.55(mA)RL36011IO=某0.55=0.275(mA)22UDRM=2U2=2某220=311(V)7.5在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中,若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对电路正常工作有什么影响?①负载开路;②滤波电容短路;③滤波电容断路;④整流桥中一只二极管断路;⑤整流桥中一只二极管极性接反。

电子电工技术习题参考答案6-11章[1]1

电子电工技术习题参考答案6-11章[1]1

第6章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电压、电流、阻抗2. 反向击穿3. 反向击穿、可以 4. 变压、整流、滤波、稳压 5. 45V、45m A 、90V 、90m A二、选择题1. A 2. C 3. A 4. A 5. C 6. A 三、计算题1. 2. (1) O D 18V 45mAU I ==(2) O 24VU =(3) CD R M 2828V2828VU .U .==第7章 第1次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 NPN 硅、②、③;2. 10mA 、20V ;3. u i =0、I B 、I C 、U CE ;4. 计算(估算)法、图解法 ;5. 变大、饱和区 ;6. 陡、平 ;7. 直流、交流、微变等效 ;8. 增大 ; 二、选择题1. B ;2. A ;3. C ;4. C ;5. B ;三、计算题 1.(1)AR U U I BBECC B μ19=-=mAI I B C 9.1==βVR I U U C C CC CE 3.6=-=(2)Ω=≈K r r be i 7.1Ω==K R r C o 36.117-='-=beL u r R A β50-=⋅+=u si us A R r rA2. (1)近似计算 VU R R R V CC B B B B8.2212=⋅+=mAR R U V I I E E BE B E C 7.15.15.221==+-=≈A I I CB μβ34==VR R R I U U E E C C CC CE 8.38.47.112)(21=⨯-=++-=1B i R r =‖2B R ‖11])1([B E be R R r ≈++β‖2B R ‖Ω=+K R E 4.4])1[(1βΩ=K r o 38.854.4102506.04.44.4250)1(11-=⨯⨯-=+⋅-≈+⋅++'-=E si i E be Lus R R r r R r R A βββ(2)近似计算静态值C I 、CE U 与β值的大小无关而不变,B I 会随之减小。

电工与电子技术之电工技术课后答案完整版

电工与电子技术之电工技术课后答案完整版

电工与电子技术之电工技术课后答案完整版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1 试求图1-1所示电路的电压U ab和U ba。

图1-1解(a)电压U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已知U=10V,故有U ab=U=10VU ba=-U ab=-U=-10V(b)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参考方向如图所示,故有U ab=5VU ba=-U ab=-5V1-2根据图1-2所示的参考方向和电压、电流的数值确定各元件电流和电压的实际方向,并计算各元件的功率,说明元件是吸收功率还是发出功率。

(a)(b)(c)(d)图1-2解 (a)因为电流为+2mA,电压为+5V,所以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电阻元件的功率为P=UI=5×2×10-3=10×10-3=10Mw电阻元件的电压与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计算结果P>0,说明电阻元件吸收功率。

(b)因为电流、电压随时间t按照正弦规律变化,所以当电流i>0、电压u>0时,它们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当电流i<0、电压u<0时,它们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电阻元件的功率为p=ui=5sin(ωt)×sin(ωt)=5sin2(ωt)W电阻元件的电压与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计算结果p>0,说明电阻元件吸收功率。

(c)因为电流为-2mA,所以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电压为+5V,所以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直流电压源的功率为P=UI=5×(-2×10-3)=-10×10-3=-10mW直流电压源的电压与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计算结果P<0,说明直流电压源发出功率。

(d)因为电流为+2A,电压为+6V,所以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直流电流源的功率为P=UI=6×2=12W直流电流源的电压与电流取非关联参考方向,计算结果P>0,说明直流电流源发出功率。

《电工电子技术》(曹建林) PPT课件:7.3 基本运算电路

《电工电子技术》(曹建林)  PPT课件:7.3 基本运算电路

解:由式 uO= 1+ —Rf uI 可得 R1
uO=
1+ R—f R1
uI =
20
1+——
×1=11(V)
2
iF Rf
i1 R1 u-


uI
R2 u+ +
+
uO
图7.3.2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7.3 基本运算电路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加法、减法运算电路
1.加法运算电路
在反相输入端增加若干个输入信号组成的 电路,就构成反相加法运算电路,如图7.3.3所 示。根据“虚短” 、“虚断”、 “虚地”得
i11=
—uI1 R11
i12=
u—I2 R12
iF=
i11+i12
=—u—I1 + R11
—uI—2 =R12
—uO— Rf
于是,输出电压为
uO= − —RR—f11uI1+ —RR—1f2uI2
(7.3.7)
当R11=R12 =Rf时,则uO=−(uI1+uI2)。
uI1 i11
R11
iF
Rf
uI2 i12
uO=uI2− uI1
(7.3.11)
7.3 基本运算电路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加法、减法运算电路
例 图7.3.4减法电路中,设Rf=R1=R2= R3,UI1=3V,
UI2=1V。求输出电压UO。
解:因为Rf=R1=R2= R3,故可得 UO=UI2−UI1=1−3=−2(V)

i1= iF

i1
=
—u—I , R1
iF
=

电工电子技术技能教材习题答案

电工电子技术技能教材习题答案

第一章直流电路复习与考工模拟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12 V、24 V、36 V2.5 W3.2.178×108 J4.并联5.12 KΩ二、选择题1.D 2.A 3.D 4.D 5.C三、判断题1.×2.×3.×4.√5.√四、分析与计算题1.0.01 A;10 mA;1.0×104 μA5〔或0.45 A〕〔2〕5.6 KW•h〔3〕2.8元2.〔1〕A11第二章电容与电感复习与考工模拟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106;10122.耐压3.储能;磁场;电场4.103;1065.电阻〔或欧姆〕二、选择题1.D 2.A 3.C 4.B 5.A三、判断题1.√2.×3.×4.√5.√四、简答题略第三章磁场及电磁感应复习与考工模拟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安培定则〔或右手螺旋定则〕2.安培;BIlF3.软磁物质;硬磁物质;矩磁物质4.电磁感应现象5.楞次二、选择题1.B 2.A 3.C 4.A 5.B三、判断题1.√2.√3.√4.×5.×四、分析与作图题1.略2.电流方向:BADCB第四章单相正弦交流电复习与考工模拟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振幅〔最大值或有效值〕;频率〔周期或角频率〕;初相2.V220〔或311 V〕;s2.0;rad/s)02(或100314rad/s3.有效值4.电压与电流同频同相;电压超前电流900;电流超前电压9005.正比;反比6.在电感性负载两端并联一容量适当的电容器二、选择题1.B 2.B 3.B 4.D 5.C三、判断题1.×2.√3.×4.×5.√ 6. ×7. ×四、分析与计算题1.最大值:10 A ;有效值:A5;周期:0.2 s;频率:5 Hz;初相:150022.440 W3.〔1〕R=6Ω;L=25.5 mH 〔2〕0.6第五章三相正弦交流电复习与考工模拟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线电压;相电压;相电压;线电压2.220 V;380 V3.3 ;等于4.使不对称负载获得对称的相电压5.3 ;等于二、选择题1.D2.C3.A4.B5. A三、判断题1.√2.√3.√4.√5.×四、分析与作图题1.星形和三角形两种;画图略2.星形联结承受220V 相电压;三角形联结时则承受380V 线电压。

电工技术第7章课后习题及详细解答

电工技术第7章课后习题及详细解答

电工技术第7章课后习题及详细解答篇一:电工技术第7章(李中发版)课后习题及详细解答第7章磁路与变压器7.1某磁路气隙长的磁阻和磁动势。

分析由磁路的欧姆定律,,其中解磁通Φ为:磁阻Rm为:(1/H)磁动势F为:7.2有一匝数(A)的线圈,绕在由硅钢片制成的闭合铁心上,磁路平均长度为,,截面积,气隙中的磁感应强度,求气隙中可知,欲求磁动势F,必须先求出磁阻Rm和磁通Φ,而为空气的磁导率,H/m。

(Wb)截面积,励磁电流,求:(1)磁路磁通;(2)铁心改为铸钢,保持磁通不变,所需励磁电流I为多少?分析第(1)小题中,因为磁通,故欲求磁通Φ,必须先求出磁感应强度B,,所以得先求出磁场强度H。

H可由均匀磁路的安培环路定律求出,求出H后即可从磁化曲线上查出B。

第(2)小题中,磁通不变,则磁感应强度不变,由于磁性材料变为铸钢,故磁场强度不同。

根据B从磁化曲线上查出H后,即可由安培环路定律求出所需的励磁电流I。

解(1)根据安培环路定律,得磁场强度H为:(A/m)A/m时硅钢片的磁感应强度B为:(T)(Wb)T,在图7.1上查出对应于在图7.1上查出当磁通Φ为:(2)因为磁通不变,故磁感应强度也不变,为T时铸钢的磁场强度H为:(A/m)所需的励磁电流I为:(A)可见,要得到相等的磁感应强度,在线圈匝数一定的情况下,采用磁导率高的磁性材料所需的励磁电流小。

7.3如果上题的铁心(由硅钢片叠成)中有一长度为且与铁心柱垂直的气隙,忽略气隙中磁通的边缘效应,问线圈中的电流必须多大才可使铁心中的磁感应强度保持上题中的数值?分析本题的磁路是由不同材料的几段组成的,安培环路定律的形式为。

其中气隙中的磁场强度可由公式求出,而铁心(硅钢片)中的磁场强度可根据B从磁化曲线上查出(上题已求出)。

解因为磁感应强度保持上题中的数值不变,为T,由上题的计算结果可知硅钢片中对应的磁场强度H为:(A/m)气隙中的磁场强度为:(A/m)所需的励磁电流I为:(A)可见,当磁路中含有空气隙时,由于空气隙的磁阻很大,磁动势差不多都用在空气隙上。

电工学概论习题答案第七章——电工习题及答案资料文档

电工学概论习题答案第七章——电工习题及答案资料文档

7-1 填空题(1) 在多级放大电路中,常见的耦合方式有(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和(变压器)耦合三种方式。

(2) 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只能放大(交流)信号,不能放大(直流)信号;直接耦合放大电路,既能放大(直流)信号,也能放大(交流)信号。

(3)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级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和零点漂移严重),解决的有效措施是采用(差分)放大电路。

(4)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主要特点是电压放大倍数(小于1但接近于1)、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

(5)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因为输入电阻高,所以常用在多级放大器的(第一)级,以减小信号在(内阻)上的损失,因为输出电阻低,所以常用于多级放大器的(最后)级,以提高(带负载)的能力。

(6) 差模信号是指两输入端的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信号,共模信号是指两输入端的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同)的信号。

(7) 差模信号按其输入和输出方式可分为(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和(单端输入单端输出)四种类型。

(8) 交流负反馈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和(电流并联负反馈)四种类型。

(9) 对于一个放大器,欲稳定输出电压应采用(电压)负反馈、欲稳定输出电流应采用(电流)负反馈、欲提高输入电阻应采用(串联)负反馈、欲降低输出电阻应采用(电压)负反馈、欲降低输入电阻而提高输出电阻应采用(电流并联)负反馈。

(10) 正弦波振荡器振幅平衡条件是(||1AF =)、相位平衡条件是(2A F n ϕϕπ+= 0,1,2,n =±±);正弦波振荡器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基本放大器A)、(正反馈网络F)、(选频网络)和(稳幅环节)。

(11) 逻辑变量只有(逻辑1)和(逻辑0)两种对立的状态。

(12) 三种基本的逻辑运算是指(与)、(或)和(非)。

(13) 1+1=1是(或)运算,1+1=10是(二进制加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