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青光眼术后眼压不降及其处理
青光眼眼压控制标准

青光眼眼压控制标准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是由于眼内压力过高引起的。
如果不及时控制,青光眼会逐渐损伤视神经,导致视力受损甚至失明。
因此,对于青光眼的治疗,眼压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青光眼眼压控制的标准。
一、眼压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眼压是指眼内液体对眼球壁的压力。
正常情况下,眼内压力在10-21mmHg之间。
眼压的测量方法主要有非接触式和接触式两种。
非接触式眼压计是通过空气吹出的气流来测量眼压,不需要接触眼球,适用于大多数人群。
接触式眼压计是通过接触眼球表面来测量眼压,精度更高,但需要使用麻醉药物。
二、青光眼眼压控制的标准青光眼眼压控制的标准是在眼压对于视神经损伤的影响和患者个体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的。
根据临床实践和研究,青光眼眼压控制的标准如下:1. 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目标眼压应控制在16mmHg以下。
2. 对于闭角型青光眼,目标眼压应控制在12mmHg以下。
3. 对于青光眼伴随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的患者,目标眼压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4. 对于老年人和视野受损的患者,目标眼压应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
5. 对于青光眼手术后的患者,目标眼压应根据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进行调整。
三、青光眼眼压控制的方法青光眼眼压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控制青光眼眼压的主要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前列腺素类似物、碳酸酐酶抑制剂等。
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包括药物种类、剂量和用药时间等。
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无效或难以控制眼压时的选择。
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激光治疗、过滤性手术、玻璃体切除术等。
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四、青光眼眼压控制的注意事项青光眼眼压控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定期复查眼压和视力,以及眼底检查等。
2. 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3. 避免剧烈运动和剧烈眼部活动,以免影响眼压。
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诊断标准

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诊断标准
青光眼是一种慢性眼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视力丧失。
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有时术后眼压可能会失控,这会对
患者的视力和眼部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术后
眼压失控非常重要。
术后眼压失控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眼压测量,术后眼压失控通常是指眼内压过高,因此眼压测
量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通常情况下,眼压超过21mmHg被认为是高眼压,如果术后眼压持续升高,特别是超过30mmHg,则需要引起重视。
2. 视神经检查,通过检查视神经头和视网膜的情况,可以了解
眼压失控对视觉系统的影响。
视神经头水肿、视网膜出血等情况可
能会提示眼压失控的存在。
3. 眼底检查,眼底检查可以观察到视网膜和视网膜血管的情况,有助于判断眼压失控对视网膜的影响程度。
4. 症状和体征,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眼痛、视力模糊等症状,
眼部可能出现充血、角膜水肿等体征,这些都是诊断眼压失控的重要线索。
在诊断术后眼压失控时,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各方面的情况,结合患者的具体病史和手术情况,做出准确的诊断。
一旦诊断出术后眼压失控,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非常重要,以避免对患者视力和眼部健康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因此,医生和患者都应该密切关注术后眼压的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的护理

02
青光眼术后眼压失 控的护理措施
03
青光眼术后眼压失 控的护理要点
青光眼术后眼压 失控的原因
手术操作不当
手术过程中
1 操作不当, 导致眼压升 高
手术过程中
3 对眼压监测 不充分,导 致眼压失控
手术过程中
2 对眼压控制 不当,导致 眼压波动
燥
定期检查眼 部状况,及 时发现问题
定期复查
● 术后1周内每天复查眼压 ● 术后1个月内每周复查眼压 ● 术后3个月内每2周复查眼压 ● 术后6个月内每月复查眼压 ● 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眼压 ● 术后2年内每6个月复查眼压 ● 术后3年内每年复查眼压 ● 术后4年内每2年复查眼压 ● 术后5年内每3年复查眼压 ● 术后6年内每4年复查眼压
预防感染
01
保持眼部清洁,避免 用手揉眼睛
03
定期复查,及时发现 并处理感染症状
05
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 产品,注意用眼卫生
02
避免使用刺激性眼药 水或化妆品
0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高免疫力
保持眼部卫生
避免用手揉 眼睛
保持眼部清 洁,避免感
染
定期更换眼 部敷料
避免使用刺 激性眼药水
保持眼部湿 润,避免干
药物剂量
药物用法:严格按照医 嘱用药,按时、按量、
按疗程用药
手术治疗
01
手术目的: 降低眼压, 保护视神经
02
手术方法: 小梁切除术、 引流阀植入 术等
03
手术时机: 根据病情和 医生建议选 择合适的手 术时机
04
术后护理:遵 医嘱用药,定 期复查,注意 用眼卫生,避 免剧烈运动等
青光眼手术后低眼压及其防治

青 光 眼 手 术 后 低 眼 压 及 其 防 治
中山 医科 大 学 中 山眼科 中心
余 克明
摘
综 述 葛 坚
审 校
要: 近几 年来 , 随着丝 裂霉 素 C在青 光 眼手术 中的 广泛 使 用 , 壁滤 过 泡 及其 产 生 的 术 后 低 眼 薄
压 和低 眼 压性 黄斑 病变 的发 生率 明显 增加 , 影 响青 光 眼患 者 术 后 视力 的重 要 原 因。本 文 就 青 光 眼术 是 后 低 眼压 的概念 及 其对 眼组 织结 构 和功能 的危 害 , 术后 低 眼压 产生 的病理 机制 , 成低 眼 压 的 主要 原 因 造
发症 是抗代谢药物在滤 过性手术应 用后引起 的 最常 见 和 严 重 的 并 发 症 j 。前 者 是 发 生 滤 过 泡感 染 , 而发展成 眼内炎 的潜在高危 因素 , 进 后
4 Ho e a aY ta. p htamo , 9 3; 7: 7 7 t h m e 1J n JOp h l l 1 9 3 2 0
4 Cr wfr e 1 Cu tEy s 1 9 9: 2 8 a o d K ta. r eRe , 9 0; 5 5 4 Cr wfr e 1 I v s h h k o V i S i 1 9 9 a o dK ta. n e tOp t a n  ̄ s c , 9 1;
以及相 应 的 防治措 施作 一综 述 。
自从 抗 代谢 药 物 , 尤其 是 丝 裂霉 素 C( mi
tmyi MMC) 为 辅 助 药 应 用 于 青 光 眼 滤 o c C, n 作 过 性 手 术 以来 , 多 青 光 眼 , 别 是 难 治性 青 光 许 特 眼 的手 术 成 功 率 大 大 提 高 。 与 此 同 时 , 应 的 相 并 发 症 也 明 显 增 多 , 壁 滤 过 泡 和 低 眼 压 等 并 薄
青光眼手术后的护理要点

青光眼手术后的护理要点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患者在进行青光眼手术后需要特别注意术后的护理。
正确的护理可以加快恢复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青光眼手术后的护理要点,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术后护理。
1. 保持眼部清洁手术后的眼部需要保持清洁,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患者在术后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轻柔地用生理盐水或开水冷却后的煮沸水清洗眼部。
使用柔软的无纺布或纱布轻轻擦拭眼睑和眼球周围区域,注意避免用力或摩擦眼睛。
2. 注意眼部的休息和保护青光眼手术后,眼部需要得到充足的休息和保护。
患者需要避免长时间用眼和近距离盯着屏幕或书籍。
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疲劳过度。
当外出时,佩戴合适的太阳镜以防止强光对眼部的刺激。
3. 按时服用药物医生会开具一些眼药水或药物给患者,用于帮助恢复和控制青光眼的症状。
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正确使用这些药物,并且按时定量服用。
同时,注意观察药物的有效期限,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药品。
4. 避免剧烈运动和提重物术后的青光眼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提重物,以免眼压过高。
眼压的剧烈变化可能会加重术后恢复期的不适和延长愈合时间。
对于体力活动,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适度调整。
5. 规范饮食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青光眼术后的恢复非常重要。
患者应该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蔬菜、坚果等。
此外,患者需要适量摄入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
避免过度摄入咖啡因和大量饮酒,因为这些会对眼部血液循环产生不良影响。
6. 定期复诊青光眼手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诊,以确保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医生会根据个人情况决定复诊的频率和着重检查的内容。
患者应如实描述自己的症状和不适,并配合医生的检查和建议。
总结:青光眼手术后的护理要点包括保持眼部清洁、注意眼部的休息和保护、按时服用药物、避免剧烈运动和提重物、规范饮食以及定期复诊。
通过正确的护理,患者可以更好地促进手术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不同,术后护理也可能会有所差异。
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伴低眼压原因分析及处理

复 正常且稳定 , 可停 止治疗 。④ 静 脉推 注 2 0 % 甘露 醇2 5 0 m l
浓缩玻璃体加深前房 。
疗。术 中应用丝裂霉 素 , 在术 后第 1天或第 2天 出现浅前 房 及低眼压 , 视力下降 , 其中 I 级 6例 , 1 1 a级 2例 , 1 1 b级 : 利多卡 因球后麻 醉 , 上直肌 牵 引线 固定 , 做 以穹 窿 为基 底 的结 膜瓣 , 向上 分 离 , 大头 针 止血 , 4 m m× 5 m m板层巩膜瓣 , 0 . 4 m g / n ' a丝裂霉 素棉 片放 在巩膜 瓣下 和
眼 压原 因 , 并提 出 处 理 方 法及 疗 效 。结 果 : 1 2例患 苦经 过 处 理 后 浅前 房 得 到 缓 解 , 眼 压维 持 在 I O~1 5 I l l m H g ( 1 m m H g= 0 . 1 3 3 3
k P a ) , 视 力较 术前无明显减退 , 滤过泡形成 良好 。结论 : 抗 青光眼术后 浅前 房伴 低 眼压应该及 时处理 , 找到 原因 , 对症治疗 , 防止
3 . 4 脱 离脉络膜 : 无滤过 泡 , 眼科超声 检查 显示玻璃 体腔 内 两个相对的半球 型线性 回声 区。可 以明确诊 断。处置 : 首 先
l 0 m l生 理 盐水 冲洗 , 1 5 。 穿 刺 刀透 明 角膜 穿 刺 , 剪 除 小 梁 1 m m× 3 m m及周 切 口, 切穿后分离房角 , 关闭巩膜瓣 , 从穿 刺
术后 眼压 < 5 m m H g 增加 了浅前 房 、 脉 络膜 脱离 的发病率 , 持 续性低 眼压 常出现低眼压性黄斑水 肿 , 可造成视 力下降 , 或其
他 严重 的并 发症 。 3 . 1 常 见原 因 : 滤过泡滤过过强 , 房水漏出较多 , 造成 前 房 较
青光眼滤过术后低眼压的原因、表现、治疗及预防

等 。低 眼压状 况 叮陷入恶性循 环 : 眼压 低 引起血 一眼屏障破坏 , 释放 的炎症介质 又 抑制房水生 成和促 进房水外流 , 使得 眼压 进 一 步 降低 。
青 光 眼 滤 过 术 后低 眼 压 的 治 疗 主要针对 病 因和 并发 症 治疗 。睫状
l
。
置
青 光 眼 滤 过 术 后 低 眼 压 的 原 因 、 现 、 疗 及 预 防 表 治
时 吉 柏 14 0 3 10吉 林 省 通 化 县 人 民 医 院 摘 要 对 青 光 眼 滤 过 术 后 低 眼 压 的 病 因、 临床 表 现 、 疗及 预 防 等 进 行 综 述 。 治 关络膜脱离 : 大多数脉络膜上 腔的液体 可 自行 吸收 , 除 了伤 口渗漏和 睫状 体分 排
离, 通常在 3周 内吸收 。保守治疗包 括包 扎双 眼卧床休 息 , 使用 睫状 体 肌麻 痹剂 、 高渗剂 和激 素治疗 。若 1周 内浅 前房 无 改善 , 前房 消失 4 8小时 , 虹膜晶状体 与角 膜 内皮 相 贴 , 应 立 即 采 用 手 术 治 疗 。 均 引 流 过 畅 : 4周 内 发 生 的 低 眼 压 2~ 不必急 于 对 滤过 泡进 行 处 理。4周 后若 前房深度 正常 , 力维 持 良好 , 可长期 视 也 观察 。但对 视力 下降 明显 , 眼底黄斑 出现 改变者 , 应及时处理 。方 法有单纯加压滤 过泡 , 治疗性 接触镜 如 青光 眼壳 、 膜壳 巩 等 , 过泡 自血注射或局 部光凝等 。如果 滤 保守治疗无效则需 手术探查 , 修复滤过泡 或巩膜瓣 。 滤过泡瘘 : 结膜瓣有渗漏 可导致眼 内
或边缘对 合不 良, 巩膜 瓣缝 线数 目少 , 松 解, 巩膜瓣拆 线时 间过 早 , 使用 抗 代谢 药 物等 引起术后 低眼压 。 滤 过 泡 瘘 : 要 原 因 有 结 膜 缺 损 或 缝 主 合不紧 , 口裂开 , 中烧 灼 引起结 膜 坏 伤 术
青光眼滤过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相关因素分析

青光眼滤过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相关因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02例(374眼)青光眼患者中低眼压性浅前房发生程度及发生率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青光眼滤过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发生率为16.84%;低眼压性浅前房发生率与术前眼压密切相关,术前眼压≤21mmhg时,发生率为7.22%;术前眼压22~30mmhg时,发生率为15.13%;术前眼压31~40mmhg时,发生率为36.67%;术前眼压>40mmhg时发生率为66.67%(p0.05)。
结论:光眼滤过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发生率为16.84%,其发生与术前眼压密切相关,与青光眼类型关系不明显。
关键词:青光眼滤过术低眼压性浅前房【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83-01眼内压力持续或间断升高而导致的眼病成为青光眼,属于致盲性眼病,具有不可逆性,其治疗的主要方法是小梁切除术滤过手术,据报道,其成功率为70%~90%[1],但术后常易出现低眼压性浅前房。
本文就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02例(374眼)青光眼患者中低眼压性浅前房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8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02例(374眼)青光眼患者,男162例(204眼),女140例(170眼),年龄32~81岁,平均年龄55.72±8.93岁,其中右眼195例,左眼179例,先天性青光眼11眼,青光眼术后高眼压21眼,继发性青光眼24眼,混合性青光眼33眼,开角型青光眼40眼,慢性闭角型7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75眼。
1.2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给予全身或(和)局部降眼压药进行降眼压,眼压稳定后,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小梁切除术261例,虹膜嵌顿术41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青光眼术后眼压不降及其处理
•抗青光眼滤过手术目前仍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法
•术后维持正常的眼内压原因
最初设计是通过Schlemm管断端形成滤过通道,而实际上是在球结膜下形成长期有功能的滤过泡
而有些患者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均匀弥散而且明显隆起但眼压还会较高?
有些患者青光眼术后滤过泡不理想但能有效降低眼内压?
问题
•青光眼术后患者因种种原因发生滤过障碍,致眼压升高
如何避免和处理滤泡功能障碍?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眼压不降的原因和有效的处理方法
•方法:对2000—05年本院收治的89例(96只眼)青光眼术后眼压升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临床资料和手术方式
•自2000年至05年,529例接受抗青光眼手术病人,发生术后眼压不降89例(96眼)患者其中男49例女40例,年龄9~78岁
•原发性青光眼62眼其中开角型30眼,闭角型32眼
•继发性青光眼26眼其中新生血管性10眼,植入人工晶体术后5眼,已接受滤过手术后8眼,外伤性5眼,马凡综合征2眼,ICE综合征1眼
•先天性青光眼8眼
•手术方式:常规小梁切除术或改良小梁切除术
结果
分析眼压升高的原因
•发生内滤过口阻塞2眼,术后炎症反应强烈29眼,恶性青光眼2例4眼,滤过泡不形成19眼,滤过泡疤痕化38眼,滤过泡包裹4眼
•通过处理和随访,眼压控制正常水平74眼,需使用降眼压药物才能控制眼压19眼,使用药物仍不能控制眼压3眼
各类型眼压不降患者其眼压随时间变化情况
不同类型青光眼各种原因引起术后眼压不降情况
造成术后眼压不降的相关因素和处理
术前因素
•长期使用降眼压药物
•眼压控制不理想
•眼部炎症较重
•患者自身情况
处理
◆术前控制炎症(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尽可能控制眼压
◆术后全身和局部肾上腺皮质激素
◆睫状肌麻痹剂以恢复血房水屏障,减少血浆蛋白释放
术中相关因素
•滤过口阻塞:后弹力膜、虹膜、睫状体突、血块及等
•玻璃体脱出
◆外伤性晶体脱位,先天性青光眼,高度近视,无晶体眼或假晶体眼(后囊和玻璃体前界膜破裂)
◆巩膜切口位置偏后,不适当对切口后唇加压
•结膜下出血
血清衍生物包括纤维连接蛋白和来源于血小板的生长因子可刺激成纤维细胞移行和增生,被血液激活的巨噬细胞促进伤口纤维化反应,故术后结膜办下出血可增加滤过疤痕发生
术后相关因素
早期
•滤泡不形成
原因
◆巩膜办缝线太紧或内口被阻
◆炎症反应:术前及术后炎症反应可引起纤维蛋白和炎性细胞反应,加速伤口愈合。
•恶性青光眼
易患人群:角膜小、眼轴短、窄房角、前房极浅、晶体较厚并位置偏前等远视眼解剖特征的闭青中
UBM示:环形脉脱、睫状体增厚、睫状突向前旋转引起房角关闭
睫状突与晶体相贴,前房消失,虹膜晶体隔前移
术后浅前房/无前房预防
•术前控制眼压:临床上大多数急闭患者先用非手术方法,至少稳定3天后再手术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停用或少用缩瞳剂
•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术中控制滤过强度
•防止术中骤然降低眼压术中缓放房水,前房穿刺口形成前房,严密缝合筋膜及结膜组织•术后加强皮质类固醇,睫状麻痹剂,注意活动瞳孔
晚期
滤泡疤痕和包裹
•原因:术后结膜及结膜下组织愈合反应与变化,其中成纤维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胶原和氨基葡聚糖)的合成,以及随后发生的结膜下纤维化。
•潜在原因:眼内因素—晶体、虹膜、玻璃体或睫状体脱出阻塞滤过口,巩膜或角膜后弹力膜的残留物使滤过口不畅
包裹性囊样泡
•泡壁致密、薄而几乎无血管
•由活跃的成纤维细胞增生的纤维组织组成,其囊样间隙衬无细胞物质
滤过泡转化
•早期即将失败滤过泡
表现为术后第一个月内,眼压升高,滤过泡平坦充血
早期滤泡血管化是预后较差的征象
多由于巩膜办缝合较紧或炎症反应较重引起
应尽早识别并加以处理,否则将发生永久性结膜巩膜粘连
滤过泡转化
•晚期即将失败滤泡
术后一月后发生的眼压升高,无功能滤泡
其房水阻塞发生于结膜下,结膜下组织纤维化是其最常见原因
好发于术后结膜下出血、缝线反应强、炎症及纤维增殖活跃者
疤痕及包裹滤过泡的预防和处理
•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代谢药物
皮质类固醇激素6-8周后渐停药:抑制磷脂酶A2,减少前列腺素产生,减少血管和细胞组织通透性,减轻伤口愈合反应,利于瘘口开放
抗代谢药物5-FU、干扰素滤泡旁结膜下注射以减少术后结膜下纤维化,抑制纤维母细胞增殖及疤痕形成
疤痕及包裹滤过泡的预防和处理
•指压按摩用于术后无内口阻塞者,通过按摩可促进房水引流使眼压降低
•可调节缝线及缝线松解
•针刺分离术分离结膜下和巩膜表面纤维化滤过泡,自滤泡外5-10mm刺入球结膜下,分离结膜下和巩膜表面粘连恢复房水流出道通畅,联合5-FU、IFN使用效果好
疤痕及包裹滤过泡的预防和处理
•组织纤溶酶激活剂(tPA):丝氨酸类蛋白酶,可在纤维凝块表面激活纤溶酶,纤溶酶再使纤维蛋白降解为可溶性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使纤维凝块溶解。
向前房或结膜下注入3h内有显著效果•激光解除内路阻塞Nd-YAG激光解除虹膜或玻璃体等嵌顿
光动力学治疗控制滤过泡纤维化
•光动力治疗PDT是一种以生物介质光敏氧化原理基础的局部治疗方法,光敏剂作为一种介质可以介导光线诱导细胞毒性反应,抑制纤维细胞增殖
•小梁切除术前15min结膜下注射羧基荧光素乙酸甲酯,术中用弥散荧光照射8min
•光照量、光源波长、照射区域、染料总量、多次剂量还有待进一步摸索
•未发现有滤泡炎、葡萄膜炎、眼内炎或临近组织毒性损伤
具有手术失败高危因素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无晶体眼青光眼
•多次滤过手术失败的青光眼
无晶体性青光眼
•18眼人工晶体眼青光眼发生眼压不降5眼,发生率28%
•失败率高的原因不清楚,推测
手术部位原有结膜疤痕
玻璃体嵌入滤过口
玻璃体内释放成纤维细胞激发剂,引起房水
生物学改变
•处理:去除玻璃体可能增加手术成功率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由于纤维血管组织在房角增生,导致小梁网阻塞
•周边虹膜前粘连和进行性房角关闭
•常见原因有视网膜静脉阻塞、糖网病和颈动脉阻塞疾病(眼缺血综合征)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容易眼压升高的原因
•4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术后眼压不降10眼,发生率23%
•分离球结膜和虹膜切除时出血,刺激术后的疤痕形成
•巩膜切除的内口被来自虹膜的纤维血管增殖膜阻塞
•血-房水屏障破坏,血管蛋白异常渗出,刺激成纤维细胞异常增生
多次滤过手术失败的青光眼
•31眼发生眼压不降8眼,发生率26%
•原因
伤口愈合反应强,炎症反应明显;原导致手术失败的因素仍然存在
小结
青光眼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很多,充分术前准备,仔细的术中操作,及时准确的术后处理会使青光眼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