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解答题答案图文稿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安全简答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安全简答题参考答案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与环境配置1. 网络攻击和防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答:攻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监听:自己不主动去攻击别人,而是在计算机上设置一个程序去监听目标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通信的数据。

(2)网络扫描:利用程序去扫描目标计算机开放的端口等,目的是发现漏洞,为入侵该计算机做准备。

(3)网络入侵:当探测发现对方存在漏洞后,入侵到目标计算机获取信息。

(4)网络后门:成功入侵目标计算机后,为了实现对“战利品”的长期控制,在目标计算机中种植木马等后门。

(5)网络隐身:入侵完毕退出目标计算机后,将自己入侵的痕迹清除,从而防止被对方管理员发现。

防御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操作系统是网络安全的关键。

(2)加密技术:为了防止被监听和数据被盗取,将所有的数据进行加密。

(3)防火墙技术:利用防火墙,对传输的数据进行限制,从而防止被入侵。

(4)入侵检测:如果网络防线最终被攻破,需要及时发出被入侵的警报。

(5)网络安全协议:保证传输的数据不被截获和监听。

2. 从层次上,网络安全可以分成哪几层?每层有什么特点?答:从层次体系上,可以将网络安全分成4个层次上的安全:物理安全,逻辑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和联网安全。

物理安全主要包括5个方面:防盗,防火,防静电,防雷击和防电磁泄漏。

逻辑安全需要用口令、文件许可等方法来实现。

操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必须能区分用户,以便防止相互干扰。

操作系统不允许一个用户修改由另一个账户产生的数据。

联网安全通过访问控制服务和通信安全服务两方面的安全服务来达到。

(1)访问控制服务:用来保护计算机和联网资源不被非授权使用。

(2)通信安全服务:用来认证数据机要性与完整性,以及各通信的可信赖性。

(感觉如果说是特点的话这样回答有点别扭。

)3. 为什么要研究网络安全?答:网络需要与外界联系,同时也就受到许多方面的威胁:物理威胁、系统漏洞造成的威胁、身份鉴别威胁、线缆连接威胁和有害程序威胁等。

《计算机网络》习题课(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习题课(含答案)

【答案】C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网络
19
网络层习题10-3
一个主机有两个IP地址,一个地址是 192.168.11.25,另外一个地址可能是( ) A.192.168.11.0 C.192.168.13.25 【答案】C B.192.168.11.26 D.192.168.11.24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网络
W=30000/log210001
log210001=log1010001/log102≈4/0.301=13.29 W=30000/13.29 ≈ 2257Hz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网络
11
数据链路层习题6-1
1、面向比特同步的帧数据段中出现位串011111101, 则比特填充后输出是什么? 解答:因为是以0111 1110作为帧的开头和结束, 发送端在每连续出现五个“1”后就自动插入一个 “0”,把数据字段和标志区分开。 比特填充后输出是:0111 1101 01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网络
17
网络层习题10-1
假设有两个主机 A 和 B 通过一个路由器 R 进行互联,提供 主机 A 和主机 B 的应用进程之间通信的层是(①),提供主机之 间通信的层是(②),具有互联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的设备是 (③);在 A 与 R 和 R 与 B 使用不同物理网络的情况下,A 和 R 之间传送的数据帧头部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与R 和 B 之间传 送的数据帧头部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④),A 与 R 之间传送的 IP数据报头部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和 R 与 B 之间传送的IP数据报 头部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⑤)。
现某个站点收到的线性叠加码片序列(-1-1-1-1-1-3+3+1)。 问哪个站发送数据了?发送数据的站发送的是0还是1?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2)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2)

计算机⽹络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2)21某单位分配到⼀个B类IP地址,其net-id为129.250.0.0.该单位有4000台机器,分布在16个不同的地点。

如选⽤⼦⽹掩码为255.255.255.0,试给每⼀个地点分配⼀个⼦⽹掩码号,并算出每个地点主机号码的最⼩值和最⼤值4000/16=250,平均每个地点250台机器。

如选255.255.255.0为掩码,则每个⽹络所连主机数=28-2=254>250,共有⼦⽹数=28-2=254>16,能满⾜实际需求。

可给每个地点分配如下⼦⽹号码地点:⼦⽹号(subnet-id)⼦⽹⽹络号主机IP的最⼩值和最⼤值1: 00000001 129.250.1.0 129.250.1.1---129.250.1.2542: 00000010 129.250.2.0 129.250.2.1---129.250.2.2543: 00000011 129.250.3.0 129.250.3.1---129.250.3.2544: 00000100 129.250.4.0 129.250.4.1---129.250.4.2545: 00000101 129.250.5.0 129.250.5.1---129.250.5.2546: 00000110 129.250.6.0 129.250.6.1---129.250.6.2547: 00000111 129.250.7.0 129.250.7.1---129.250.7.2548: 00001000 129.250.8.0 129.250.8.1---129.250.8.2549: 00001001 129.250.9.0 129.250.9.1---129.250.9.25410: 00001010 129.250.10.0 129.250.10.1---129.250.10.25411: 00001011 129.250.11.0 129.250.11.1---129.250.11.25412: 00001100 129.250.12.0 129.250.12.1---129.250.12.25413: 00001101 129.250.13.0 129.250.13.1---129.250.13.25414: 00001110 129.250.14.0 129.250.14.1---129.250.14.25415: 00001111 129.250.15.0 129.250.15.1---129.250.15.25416: 00010000 129.250.16.0 129.250.16.1---129.250.16.25422..⼀个数据报长度为4000字节(固定⾸部长度)。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2)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2)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2)(2009-12-14 18:26:17)转载▼标签:课程-计算机教育21某单位分配到一个B类IP地址,其net-id为129.250.0.0.该单位有4000台机器,分布在16个不同的地点。

如选用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试给每一个地点分配一个子网掩码号,并算出每个地点主机号码的最小值和最大值4000/16=250,平均每个地点250台机器。

如选255.255.255.0为掩码,则每个网络所连主机数=28-2=254>250,共有子网数=28-2=254>16,能满足实际需求。

可给每个地点分配如下子网号码地点:子网号(subnet-id)子网网络号主机IP的最小值和最大值1: 00000001 129.250.1.0 129.250.1.1---129.250.1.2542: 00000010 129.250.2.0 129.250.2.1---129.250.2.2543: 00000011 129.250.3.0 129.250.3.1---129.250.3.2544: 00000100 129.250.4.0 129.250.4.1---129.250.4.2545: 00000101 129.250.5.0 129.250.5.1---129.250.5.2546: 00000110 129.250.6.0 129.250.6.1---129.250.6.2547: 00000111 129.250.7.0 129.250.7.1---129.250.7.2548: 00001000 129.250.8.0 129.250.8.1---129.250.8.2549: 00001001 129.250.9.0 129.250.9.1---129.250.9.25410: 00001010 129.250.10.0 129.250.10.1---129.250.10.25411: 00001011 129.250.11.0 129.250.11.1---129.250.11.25412: 00001100 129.250.12.0 129.250.12.1---129.250.12.25413: 00001101 129.250.13.0 129.250.13.1---129.250.13.25414: 00001110 129.250.14.0 129.250.14.1---129.250.14.25415: 00001111 129.250.15.0 129.250.15.1---129.250.15.25416: 00010000 129.250.16.0 129.250.16.1---129.250.16.25422..一个数据报长度为4000字节(固定首部长度)。

计算机网络(作业)附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作业)附参考答案

作业1-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1-2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有哪些?1-4由n个结点构成的星状拓扑结构的网络中,共有多少个直接连接?对于n个结点的环状网络呢?对于n个结点的全连接网络呢?答:采用星状、环状、全连接拓扑结构的网络如图所示。

星状、环状、全连接拓扑结构网络如上图,在n个结点的星状网络中,直接连接数为n-1;在n个结点的环状网络中,直接连接数为n;在n个结点的全连接网络中,直接连接数为n(n-1)/2。

1-5.假设一个系统具有n层协议,其中应用进程生成长度为m字节的数据。

在每层都加上长度为h字节的报头。

计算为传输报头所占用的网络带宽百分比。

解答:在同一结点内,当应用进程产生数据从最高层传至最低层时,所添加的报头的总长度为nh字节,数据部分仍为m字节。

因此,为传输报头所占用的网络带宽百分比为:nh/(nh+m)×100%1-6.什么是体系结构?在设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时,引入了分层思想带来了哪些好处?在网络体系结构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协议和服务,试谈谈对它们的理解。

2-1 物理层主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2 对于带宽为4000Hz通信信道,如果采用16种不同的物理状态来表示数据,信道的信噪比S/N为30dB,按照奈奎斯特定理,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是多少?按照香农定理,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是多少?2-3.假设需要在相隔1000km的两地间传送3kb的数据。

有两种方式:通过地面电缆以4.8kb/s的数据传输速率传送或通过卫星通信以50kb/s的数据传输速率传送。

则从发送方开始发送数据直至接收方全部收到数据,哪种方式的传送时间较短?已知电磁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率为光速的2/3,卫星通信的端到端单向传播延迟的典型值为270ms。

解答:从发送方开始发送数据直至接收方收到全部数据的时间T=数据发送时延+信号传播时延。

对于通过地面电缆的传送方式,电磁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率=3×105×2/3=2×105(km/s),则T=3/4.8+1000/200000=0.63(s)。

计算机网络_第3章习题解答

计算机网络_第3章习题解答

第三章习题解答3.1简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答:数据链路层是在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流传送服务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控制和管理,构成透明的、相对无差错的数据链路,向网络层提供可靠、有效的数据帧传送的服务。

其主要功能包括:链路管理,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数据和控制信息的识别,透明传输,寻址。

3.2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电路,数据链路,主站,从站,复合站。

答:数据电路是一条点到点的,由传输信道及其两端的DCE构成的物理电路段,中间没有交换节点。

数据电路又称为物理链路,或简称为链路。

数据链路是在数据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传输控制的功能构成的。

一般来说,通信的收发双方只有建立了一条数据链路,通信才能够有效地进行。

在链路中,所连接的节点称为“站”。

发送命令或信息的站称为“主站”,在通信过程中一般起控制作用;接收数据或命令并做出响应的站称为“从站”,在通信过程中处于受控地位。

同时具有主站和从站功能的,能够发出命令和响应信息的站称为复合站。

3.3 数据链路层流量控制的作用和主要功能是什么?答:流量控制简称“流控”,是协调链路两端的发送站、接收站之间的数据流量,以保证双方的数据发送和接收达到平衡的一种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中,由于接收方往往需要对接收的信息进行识别和处理,需要较多的时间,通常发送方的发送速率要大于接收方的接收能力。

当接收方的接收处理能力小于发送方的发送能力时,必须限制发送方的发送速率,否则会造成数据的丢失。

流量控制就是一种反馈机制,接收方随时向发送方报告自己的接收情况,限制发送方的发送速率。

保证接收方能够正常、有序地接收数据。

3.4 在停止-等待协议中,确认帧是否需要序号?为什么?答:在停止-等待协议中,由于每次只确认一个已经发送的帧,确认帧可以不需要序号。

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会出现问题。

如果发送方在超时重发一个帧后又收到了迟到的确认,就不能确定该应答是对哪一个帧的确认,并可能导致随后的传送过程重新差错。

3.5 解释为什么要从停止-等待协议发展到连续ARQ协议。

计算机网络习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计算机网络习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计算机网络习题和参考答案解析计算机网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1.1写出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指明涉及到的知识点。

答:计算机网络是通过传输介质、通信设施和网络通信协议,把分散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系统。

涉及到的知识点:1)传输介质;2)通信协议;3)不同地点.;4)计算机设备;5)资源共享;6)数据传输;7)系统。

1.6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基本功能有哪些?答:1)数据通信。

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设备,终端与计算机、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数据传输,实现数据和信息的传输、收集和交换。

2)资源共享。

用户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共享系统内的硬件、软件、数据、文档信息,以及通过信息交流获取更多的知识。

3)给网络用户提供最好的性价比服务,减少重复投资。

4)提供大容量网络存储,不断增加新的多媒体应用。

5)提供分布式处理,使得协同操作为可能;平衡不同地点计算机系统的负荷,降低软件设计的复杂性,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内的资源,使得网格计算成为可能,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效率。

6)对地理上分散的计算机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实现对网络资源集中管理和分配。

7)提供高可靠性的系统,借助在不同信息处理位置和数据存储地点的备份,通过传输线路和信息处理设备的冗余实现高可靠性。

1.13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体系结构什么特征?答: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进行通信、数据交换时需要制定算双方都要遵守的通信规则和约定就是协议。

协议是按层次节后世界的,协议层次的集合构成了协议体系结构。

网络协议层次结构包含两个基本内容:1、网络实现的功能分解到若干层次,每个功能用同等层协议或对等层协议实现,不同系统中的对等层要遵循对等层协议,通过对等层协议理解和完成该层的功能。

2、相邻层次之间通过接口交互必要的信息,构成下层为上次提供服务的关系,也成为接口关系。

网络服务靠服务原语进行描述,网络协议软件根据网络协议结构进行设计和开发。

1.19 A1.26通信1.27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第二章2.7写出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的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一、绪论计算机网络是指在多个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回答《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并提供详细的解答。

二、物理层1. 什么是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是什么?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模型中的第一层,主要负责传输比特流。

其任务包括确定物理传输媒介的规范、数据的编码认证、物理连接的建立和维护等。

2. 传输媒介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传输媒介可分为有线传输媒介和无线传输媒介两种类型。

有线传输媒介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其特点是传输速度快、传输距离较长、抗干扰能力强。

无线传输媒介包括无线电波和红外线等,其特点是灵活性高、易于扩展和部署,但传输速度和距离受到限制。

3. 什么是调制和解调?其作用是什么?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解调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调制和解调的作用是在发送端将数字数据转换为适合在传输媒介上传输的模拟信号,然后在接收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理解的数字数据。

4. 什么是信道复用?常见的信道复用技术有哪些?信道复用是指通过合理地利用通信线路,将不同用户的数据流合并在一起传输的技术。

常见的信道复用技术包括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和码分复用(CDM)等。

三、数据链路层1. 数据链路层有哪些基本的功能?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包括封装成帧、物理寻址、错误检测和流量控制等。

封装成帧将网络层交付的数据分成适当的数据帧进行传输;物理寻址通过物理地址标识源和目的设备;错误检测使用帧检验序列等方法检测传输中的错误;流量控制通过控制数据的发送速率来保证接收端能够正确接收数据。

2. 什么是差错控制?常见的差错检测技术有哪些?差错控制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机制来检测和纠正传输中发生的差错。

常见的差错检测技术有纵向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检验(CRC)和海明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解答题答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三、简答:
1.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各包含些什么内容
2.
答:物理层的接口有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

(1)机械特性说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2)电气特性说明在接口电缆的哪条线上出现的电压应为什么范围。

即什么样的电压表示1或0。

(3)功能特性说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4)规程特性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3.简述TCP协议在建立连接时使用三次握手的原因。

答:TCP协议使用三次握手建立的原因是因为TCP协议运行在不可靠的IP子网上,为防止重复报文和重复连接建立的出现,要求发送在接收到接受方返回的应答报文,再对该应答报文给出确认信息发送给接受方,以便接受方进行进一步的确认
4.CSMA/CD的含义是什么该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
答: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协议的主要内容:CSMA/CD是为防止连接在总线上的各站点之间发生冲突,协调总线上个计算机工作而设计的协议。

6.试简述RIP和OSPF路由选择协议的主要特点。

答:RIP协议是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是跳数,最大跳数是15跳,如果大于15跳,它就会丢弃数据包。

OSPF协议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是带宽,延迟7.端口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端口要划分为三种
8.
答:端口的作用是对TCP/IP 体系的应用进程进行统一的标志,使运行不同操作系统
的计算机的应用进程能够互相通信。

熟知端口,数值一般为0~1023.标记常规的服务进程;
登记端口号,数值为1024~49151,标记没有熟知端口号的非常规的服务进程;
9.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试比较其优缺点
10.
11.什么是NAT?NAT的优缺点有哪些
特点:多台计算机共用一个或较少数IP地址访问互联网。

优点,安全,节约资源,减少用户投入。

缺点:违背了互联网对等,互联的原则,某些特殊运用无法实现。

12.域名系统的主要的功能是什么域名系统中的本地域名服务器、根域名
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以及权威域名服务器有何区别
13.
域名系统的主要功能:将域名解析为主机能识别的IP地址。

因特网上的域名服务器系统也是按照域名的层次来安排的。

每一个域名服务器都只对域名体系中的一部分进行管辖。

共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域名服务器。

即本地域名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授权域名服务器。

当一个本地域名服务器不能立即回答某个主机的查询时,该本地域名服务
器就以DNS客户的身份向某一个根域名服务器查询。

若根域名服务器有被查询主机的信息,就发送DNS回答报文给本地域名服务器,然后本地域名服务器再回答发起查询的主机。

但当根域名服务器没有被查询的主机的信息时,它一定知道某个保存有被查询的主机名字映射的授权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

通常根域名服务器用来管辖顶级域。

根域名服务器并不直接对顶级域下面所属的所有的域名进行转换,但它一定能够找到下面的所有二级域名的域名服务器。

每一个主机都必须在授权域名服务器处注册登记。

通常,一个主机的授权域名服务器就是它的主机ISP的一个域名服务器。

授权域名服务器总是能够将其管辖的主机名转换为该主机的IP地址。

因特网允许各个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将本域名划分为若干个域名服务器管辖区。

一般就在各管辖区中设置相应的授权域名服务器。

14.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5.
16.从IPv4过渡到IPv6的方法有哪些?
1 、 2、技术
隧道技术包括 GRE隧道,手工隧道,6TO4,ISATAP隧道,6PE
协议转换包括静态动态NAT-PT
17.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它工作在哪一层
18.
答:网络适配器能够对数据的串行和并行传输进行转换,并且能够对缓存数据进行出来,实现以太网协议,同时能够实现帧的传输和接受,对帧进行封闭等。

网络适配器工作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19.试简述RIP、OSPF和BGP路由选择协议的主要特点。

RIP:内部网关协议,路由信息协议,基于路由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和相邻路由交换信息;
OSPF:内部网关协议,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用洪泛是交换信息,交换的信息是本路由相邻的所有的路由的链路状态(rip是到所有网络的距离和下一跳的路由器),只有链路发生改变是才用洪泛法发送消息(rip是每隔30秒);
BGP:是外部网关协议。

20.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
21.
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标准或约定。

有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22.假设主机1(IP1,E1)与主机2(IP2,E2)在同一个子网内,当主
机1需要与主机2通信时,简要说明ARP的工作原理。

答:(1)当主机1要向主机2发送数据时,必须知道主机2的MAC地址,为此,先根据主机2的IP地址在本机的ARP缓冲表内查找,如找到E2,则把E2填到MAC帧中,并把数据发送给主机2;(2分)
(2)如果在本机的ARP缓冲表内找不到主机2的MAC地址,则主机1产生一个ARP询问包,其中包含主机1的IP地址,MAC地址E1,主机2的IP地址,并广播到网络上询问有谁知道主机2的MAC地址(3分)
(3)主机2收到ARP询问包后,根据询问者的IP和MAC地址E1立即向主机1回送一个ARP响应包,其中包含主机1的IP地址,MAC地址
E1,主机2的IP地址和MAC地址E2,从而主机1获得了主机2的MAC地址E2,进而可向主机2发送数据。

(3分)
23.
答:(1)应用层:HTTP:WWW访问协议,DNS:域名解析
(2)传输层:TCP: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建立连接,提供可靠数据传输(3)网络层:IP:IP包传输和路由选择,ICMP:提供网络传输中的差错检测,ARP:将本机的缺省网关IP地址映射成物理的MAC地址。

24.简述ISO/OSI RM的七层协议,并简要说明每一层的功能(6分
由低层至高层分别称为、数据链路层、、运输层、、和应用层物理层:为其上一层(即)提供一个物理连接,以便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 负责建立、维持和释放数据链路的连接
网络层: 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
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

这就是网络层的寻址功能
运输层: 根据的特性最佳地利用网络资源,并以可靠和经济的方
式,为两个端系统(即源站和目的站)的会话层之间,建主一条运输连接,透明地传送报文
会话层: 在两个互相通信的应用进程之间,建立、组织和协调其交互(Interaction)
表示层: 主要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

表示层将欲交换的数据从适合于某一用户的抽象语法,变换为适合于OSI系统内部使用的传送语法. 对传送信息加密(和解密)也是表示层的功能之一
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程操作,而且还要作为互相作用的
应用进程的,来完成一些为进行语义上有意义的信息交换所必需的功能25.局域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局域网采用广播通信方式而广域网不
采用呢
26.
27.在以太网中,什么是冲突CSMA/CD协议是如何解决冲突的(6分)
28.
29.IP地址的作用是什么采取什么样的结构DNS域名的作用是什么IP地
址与DNS域名有什么关系(8分)
30.试简单说明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计算机网络采用哪种交
换方式这种交换方式有什么特点(8分)
电路交换:由于电路交换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由通信双方之间的交换设备和链路逐段连接而成)
报文交换:报文交换是以报文为数据交换的单位,报文携带有目标地址、源地址等信息,在交换结点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仍采用存储转发传输方式,但将一个长报文先分割
为若干个较短的分组,然后把这些分组(携带源、目的地址和编号信
息)逐个地发送出去
31.下图是TCP报文段和UDP数据报的格式,根据图示,请指出这两个协议各
有的功能。

在为上层提供的服务上它们有什么区别。

(8分)
32.简述 ARP 协议的工作场合和所起的作用。

ARP协议工作在局域网环境下,负责将因特网中的IP地址转换为局域网
主机的物理地址(MAC地址)实现局域网的主机与因特网的联系与数据传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