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海滨小城》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课文原文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
人们走到街道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
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
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来来往往。
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
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远处响起了汽笛声,那是出海捕鱼的船队回来了。
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还有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
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载了很多树。
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公园更美。
这里载着许许多多榕树。
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小城的街道也美。
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
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教案教学要求: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3.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按不同角度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难点:仿照某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又要到美丽南国来欣赏,地处广东海滨的一座小城的迷人景色。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课文原文及教案

小城(4-6)庭院
花园
街道美丽
整洁 【篇三】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爱家乡、爱大自然的感染教育。
2、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与角度,提高观察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目标1、2
教学时数:1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3.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法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远处响起了汽笛声,那是出海捕鱼的船队回来了。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还有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2)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7.二人互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要分别读出海滩的宁静与喧闹氛围)
四、学习第二部分。
1.过渡:刚才学习了1-3节,了解了海滨是美丽的,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学4-6节。
3.投影显示思考题:
(1)课文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用“”标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标出。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
【导语】《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美文,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分别描绘了大海、沙滩、庭院、公园和街道几处地方,抓住其中景物的特点,展现了海滨小城特有的美丽景色。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课文原文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9《海滨小城》(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9《海滨小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海滨小城》,使学生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通过阅读《海滨小城》,让学生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语文知识: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掌握词语的正确用法,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写作技巧:学习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情感,培养学生写作中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讲解生字、新词:讲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正确用法。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学习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情感。
5. 写作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仿写一段景物描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海滨小城》2. 教学目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提高写作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9海滨小城》优质课教案_0

海滨小城》教学设计【教学设想】理解、体会文中描写小城美丽景色的语句。
懂得怎样按一定顺序观察,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念方法,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会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海滨小城。
(板书课题:海滨小城,学生齐读课题。
)2.鼓励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默读、轻声读、大声读,读完之后,再说说自己通过阅读了解到的海滨小城?2.小组交流:课文通过哪几处景物来写海滨小城的?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并板书:海上、海滩、庭院、公园、街道。
4.课文中描写的这五处景物,哪些内容是写海滨的;哪些内容是写小城的?5.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海滨——大海、海滩;小城——庭院、公园、街道。
三、质疑探究,导学“海滨” 。
1.提出自学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这部分描写的景物。
(2)欣赏了大海的景色,你们觉得美吗?(美)(3)作者写海滨先写了什么景色,再写了什么景色?(海上、海滩)(4)你觉得大海美在哪里?沙滩呢?(色彩绚丽、动静结合)(5)作者在描写景物时,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色彩绚丽、动静结合)谈话过渡:在这样广阔无垠而又绚丽多彩的海滨的衬托下,小城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继续前往------------ 海滨小城。
你会看到另一番迷人的景色。
四,学习小城部分1投影显示思考题:(1)课文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2)抓住关键句体会:它们美丽在哪里?(3).第四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根据第四自然段,完成练习:学校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
2.熟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3.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熟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1.出示课题:海滨小城2.课题由哪两个词组成的?我们一看课题,就知道课文写哪些内容?(课题由“海滨”和“小城”两词语组成。
课文是写海滨和小城的美丽景色。
)3.什么叫海滨?(靠近大海的地方。
)(二)提出学习目标1.海滨小城美丽的风景有什么特色?2.作者是怎样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抓住的特点进行描述的?(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些什么?2.学生交流自学情况。
第1自然段:蔚蓝色的浩瀚的大海上,许多船只来来往往。
天空飞翔着海鸥,飘着云朵。
第2自然段:早晨,海面上到处都被朝阳镶上了一层金黄色。
第3自然段:沙滩上遍地是各种各样的贝壳。
捕鱼的船队归来时,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第4自然段: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许多树。
第5自然段:小城公园里的榕树很美。
第6自然段:小城的街道多,而且用细沙铺成,十分干净。
(四)指导分段1.第一段:1-3自然段。
第二段:4-6自然段。
(提示:课文是根据“海滨”和“小城”不同的类别分段的。
)2.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海滨小城的?明确:从海滨→小城,也就是从远→近的顺序观察的。
(五)学习写“海滨”部分的课文1.自学这个部分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浩瀚:本课指海面辽阔无边。
交界:两地相连的地方。
本课指远远看去海面和天空相接的地方。
水平线:本课指海平面。
镀:使一种金属附着到别的金属或物体表面上,形成一个薄层,如镀金、镀银。
本课指阳光照在物体和人身上,好像镀上一层金黄色。
三年级语文上册三年级上册 - 19 海滨小城(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9 海滨小城|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2.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3.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抓住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理解段意,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孩子们,我们今天来学习19海滨小城二、学习新知(一)学习“海滨”部分出示自读提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圈出你看到的景物。
2.用横线画出表现海滨美丽的语句,反复朗读,品味海滨的美丽。
3.用波浪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体会海滨的色彩美理解“镀”:“镀”是使一种金属附着在另一种金属表面的化学方法。
这里指海面上的景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金灿灿的,像镀上一层金子,形象地表现了色彩之美。
沙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贝壳(寂寞,静态描写)理解“寂寞”:寂寞是用来形容人的孤单清冷,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贝壳的常见。
船队(喧闹,动态描写)指导朗读,体会海滨的美。
总结学法1、读。
认真朗读文段。
2、画。
勾画表现美的语句。
3、品。
抓关键词句品味美。
4、读。
有感情地朗读,再次感受海滨的美丽。
(二)学习“小城”部分出示自读提示:运用读、画、品、读的学习方法,选择第4~6自然段朗读,说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小城的美丽?小城(总—分)庭院:中心句(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树多,种类多,叶香,花美。
公园:中心句(小城的公园更美)——树多、树美(比喻)、人多街道:中心句(小城的街道也美) ——宁静、干净指导朗读,感受小城的美(三)学习末段1. 读出赞美的语气。
2. 最后一段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课外实践请仿照课文第4自然段的写法,采用总分结构,选择你喜欢的一处风景写下来。
注意表现景物的特点。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教学设计

《海滨小城》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2.学习细致观察和抓住特点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3.学会总起句教学重难点: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抓住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海滨小城》,课文先写海滨,再写小城,大家回忆一下,课文写了海滨哪些景物?2.过渡:你们觉得海滨的景色美不美?那么靠近海滨的小城景色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学习“小城景色”(第4—7段)应该是自然段(一)总括(整体感悟)1.课文中最能概括小城景色总特点的句子是哪句话?请找出来读一读。
(课文第七段)2.课文为了表现小城的总特点,具体描写了哪些地方呢?(庭院、公园、街道)(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呢?)3.总起句:(在每节开头、能概括这一节主要意思的句子叫总起句。
)在今后学习中,我们会经常碰到它。
如果我们学习时能迅速找到它,对我们快速理解课文就会有很大帮助的。
(二)课文细读(品读课文)1.第4段第4段总起句是: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围绕总起句,作者写了三句话,请同学起来读一读。
(1)“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树多)这句话告诉我们庭院的树种类有很多。
注意“别的”。
(2)“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园都是。
”(叶香)<1>这句话具体写的是桉树的叶子,桉树的叶子有什么特点?有香味。
<2>香到什么程度?用书上的句子回答:“飘得满街满园都是。
”大家想象一下,深吸一口气,满街满园都是桉树的香味,香气浓郁,让人陶醉。
(3)“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花美)<1>这次作者观察到了树的什么?它有什么特点?<2>凤凰树开花很热闹,“热闹”是什么意思?场面繁盛活跃。
热闹到什么程度呢?请用书上的句子回答:“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运用比喻,突出花又美又多。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9课《海滨小城》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19课《海滨小城》优秀教学设计《海滨小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滨等12个生字,会写滨、载、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3.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意思,感受海滨小城之美。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教学滨字1.话题激趣: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秀丽。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座美丽的海滨小城。
(出示海滨小城图片)揭示课题,指名读课题,读准前鼻音“滨”。
2.学习生字“滨”。
看看图片,看看“滨”的偏旁,猜一猜“滨”是什么意思。
“滨”是水边,靠近水的地方,“海滨小城”就是一座靠近海边的城市。
靠近海的地方叫海滨;靠近湖的地方是湖滨;还有什么滨?(河滨、江滨……)师板书,生书空,一起来写好课题中的生字“滨”。
滨,左边三点水,右边是“宾客”的“宾”,左窄右宽,下横稍长。
3.我们一起跟随作者林遐,去看看这座海滨小城到底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句子归类,识记字词,理清脉络。
课文读得怎么样?一起来检测一下。
人们走到街道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
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
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还有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
(1)自由读:读准带拼音的字词。
(2)抽读:交流不明白的地方,相机解决重点字词。
理解“浩瀚”(偏旁都是三点水,形容水势浩大)。
多音字“臂”,情境练习:“游行的人们挥舞着手臂,朝阳为他们的脸和胳臂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3)发现:这组句子是从1-3自然段中找出来的,请大家把它们送回课文中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这三段写了什么地方。
(板书:大海、沙滩)小结:原来第1-3自然段围绕“海滨”,写了大海、沙滩两处美景。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小城的公园更美。
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
小城的街道也美。
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滩上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海滨小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炼主要问题。
3.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通过质疑提炼主要问题。
给课文分段。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放海浪的录音)同学们,你们听出这是什么声音了吗?对,是海浪翻滚的声音。
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咱们现在就去广东的一个海滨小城看看,那里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齐读课题:《海滨小城》二、在预习中,哪一段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就读那一段。
自由读后,指名读。
三、检查预习情况。
1.音、形老师出示所有生字,让学生找一找哪些字是形声字。
2.义海滨:靠近大海的地方。
(沿海)喧闹:喧哗,热闹。
寂寞:不答理,没有人理睬。
每逢:每次遇到。
3.还有一些词语是经过查字典理解的,向同学们汇报。
四、读熟课文。
1.自由读生字新词所在的句子。
2.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同桌互读互查。
五、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哪几个自然段是同一个意思,关系最密切,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3):写海滨的美丽。
第二部分(4—6):写小城的美景。
第三部分(7):总结海滨小城美丽、整洁的特点。
六、再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画出来。
七、小组讨论,互相解答问题,归纳出解答不出的问题。
八、小组代表发言,提出不懂的问题同学帮助解答。
九、老师与同学一起,归纳出2-3个重点问题。
1.海滨是沿海地带,书上应该只描写海滩,而不应该描写大海。
2.为什么说贝壳是寂寞地躺在那里。
为什么用寂寞这个词?3.为什么说凤凰树开花是“热闹”?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之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2.学习课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并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
3.使学生从对海滨小城的介绍与描绘中,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回顾问题导入课文(如果问题都解决了,可由第一段开始学习。
)二、深入理解课文并有语气地朗读。
(一)学习第一部分(1—3自然段),理解海滨的美丽,并有语气地朗读。
1.默读第一部分,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
2.把书扣过去,说说这一部分描写了哪些景物。
(天、海、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渔民、战士、贝壳、鱼、虾、蟹、海螺)3.帮助学生理清顺序,体会课文是由远及近、由上到下地描写,先描写海面,再描写海滩。
4.再默读第一部分,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用波浪线画出。
5.填空。
(出示投影)()的天()的海()的机帆船()的海鸥()的云朵6.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7.指名读,评读。
(老师可以适当范读)8.再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9.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后指名读,再评读,体会到早晨海面景色迷人。
再自由读。
10.填空。
(出示投影)()的贝壳()的鱼()的虾和蟹()的海螺11.结合句子通过对比,理解“寂寞”,说明沙滩上贝壳太多了。
“喧闹”是因为船队满载而归,人们高兴得大声呼喊,异常活跃。
海滩很热闹。
有语气地朗读。
(二)学习第二部分(4—6自然段),理解小城的美丽,有语气地朗读。
1.默读第二部分,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一个自然段?为什么?这一段描写的景物美在哪里?2.庭院:①树的数量、种类多。
——形象美桉树叶味道香、浓。
——味道美凤凰花多、红。
——颜色美②重点理解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体会“热闹”、“笼罩”在句中的意思。
③边想象边有语气地朗读。
总结特点:树多3.花园:①重点体会“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茂盛的枝叶长得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这句话描写了榕树数多而形美。
②边想象边有语气地朗读。
特点:榕树多而美4.街道:①重点体会街道独特而洁净。
②想象有语气地朗读。
特点:洁净(三)齐读最后一部分(第7自然段),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概括出海滨小城美丽、整洁的特点。
三、小节写法通过板书理解前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海面、海滩的景色,都是描写海滨这一个方面,后三个自然段分别讲了庭院、公园和街道,都是描写小城这一个方面。
课文先写了海滨这一方面,后写了小城这一方面,这就是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今后我们写文章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把文章写清楚、具体。
四、拓展作业学习第一部分的写法,练习写一段话。
1.回忆第一部分的结构,先写了海面,再写了早晨海面景色迷人,最后写了海滩的景色。
2.板书景物,体会作者是按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所描写的景物很有特点。
3.老师举例,学生先想,师生再共同说这个地方有哪些景物。
要有顺序。
4.再回忆,作者是怎样把这些景物写具体的。
用上了颜色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动态。
5.学生先自己想,如何把景物写具体。
师生共同说具体。
6.按这个方法,自己再找内容,试这说具体。
7.同桌互说互改。
8.指名说,全班帮助修改。
9.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
10.落笔。
板书设计:海滨大海白灰金黄(1—3)沙滩贝壳寂寞19 海滨小城船队喧闹赞美小城庭院树多(4—6)花园树茂热爱街道干净(教学反思参考1)海滨小城语文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学法指导,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教学《海滨小城》这篇课文时在此方面下了一番工夫,具体表现如下。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循循善诱在教学第四自然段。
先让学生找出中心句,然后让他们边读课文边品赏出这个自然段的意思,除了写树木的种类多外,还写到桉树叶散发出的香味浓;凤凰树开的花如一片片红云。
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庭院的特点,并会用准确而精练的词“很美”、“树多”归纳出来。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诱导作用,学生做到“多思”、“多读”、“多讲”,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强化语言训练,而且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欣赏文章的能力也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
2.抓住重点,教出特点,交给学生一把自学的金钥匙在这节课里,教师做到有扶有放,半扶半放,扶得自如,放得洒脱,着力于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教给他们一把独立欣赏文章的金钥匙。
如教师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是诱导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品读这一重点段,接着就让学生运用同一方法去自学第五、六自然段,并作出小结。
这样的“扶”、“放”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精讲巧练,抓准训练点在狠抓素质教育和目标教育的今天,教师的精讲巧练符合时代的特点,如教学第四自然段最后一个句子,教师让学生一个接一个有感情地朗读比喻句后,再引导学生品味比喻句内含的形象美和色彩美。
当小结第四自然段后,紧接着让学生完成填空题,这样不但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落实。
是符合大纲中的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的要求。
又如:总结全文后还设计了内容相似,结构相同,要求一致的语言训练,使学生觉得内容丰富有话可写。
进而体现了读写结合的优越性。
(教学反思参考2)海滨小城通过《海滨小城》一文的教学,我感受到了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也让我认识到教师作为课堂教育的引导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自主学习的协助者,还必须具备更高层次的教学理念,掌握更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学要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起来、动起来、活起来,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1.通过课上学习,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知识,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
2.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独特认识,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环节。
3.课上探究式的学习,增加了学生的思维密度,使学生对文章所流露出来的作者对海滨小城的喜爱之情有了深刻的感悟。
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习,砥砺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首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我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语感,而读是基础,没有了这个基础,培养语感就成了无源之水。
读有助于理解,有助于丰富语言材料。
故我主要是要求学生在个性化朗读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读代思、以读代讲、以读代问,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让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让我作为学生学习的导向,当学生遇到难题时适时点拨,从而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19 海滨小城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臂”。
2.学习作者按空间转移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与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片两张,海滨小城图;小黑板两块。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激趣蓝色的大海,蓝色的天,银白色的军舰,白色的或灰色的海鸥;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出海归来的船队。
这一切是多么美丽、多么诱人呵!想去看看吗?临海的小城里那些桉树叶子散发出的清香,凤凰树开出的美丽花朵;小城公园里那一棵棵婀娜多姿的榕树,树下那些笑语欢颜的儿童、青年、老人;小城街道那踩上去就咯吱咯吱作响的细沙路面。
这一切又是那么自然、清新、洒脱。
同学们,不想去瞧瞧吗?好!老师就带你们一同去——海滨小城(板书,学习“滨”)。
二、揭题审题1.什么叫海滨?2.看课题,你能知道文章中写了哪些内容吗?三、初读课文,扫除障碍,了解大意逐节读课文,思考:1.学生字,理解字词。
2.各自然段讲了什么?第1自然段:美丽的海。
第2自然段:早晨的海面。
多音字:胳臂(bei)、臂(bì)膀。
第3自然段:沙滩上的贝壳与捕鱼归来的船队。
第4自然段:小城庭院里的树。
第5自然段:小城公园的榕树。
第6自然段:小城街道清洁。
第7自然段:总结小城美丽整洁。
四、指导分段1.把课文分成“海滨”和“小城”两部分。
(1—3自然段,4—7自然段)2.作者按什么顺序来观察海滨小城的?(从海滨——小城,也即从远——近的顺序)五、读议第一部分:海滨。
1.出示思考题,让学生边读边想。
(1)从这座小城看大海是什么样儿的?(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3)大海什么时候景色最美?(4)海滩有什么特点?2.讨论自学情况。
3.作者怎么写出海滨之美?(画出表示色彩的词)(1)色彩词——把海滨描绘得绚丽多彩。
美!(2)分层练习——写贝壳又多又美和它的寂寞,再写渔船归来时的喧闹,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写静态,后为动态,突出海滨景色美丽、生机勃勃、惹人喜爱。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5.结束语:海滨是这样的美丽,在它的旁边还有更为漂亮、更为吸引人的小城。
我们下节课就去游览。
第二课时一、读议课文第二部分: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