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兑换比率

合集下载

抗日战争时期金条、银元的价值

抗日战争时期金条、银元的价值

抗日战争时期金条、银元的价值
一两银子,铸成币后叫一银元,俗称一元钱。

民初时期,一元兑1400文,大米20文一斤,可买70斤大米。

相当于现在120-140块钱,到抗战时期物价大涨,一元只能买8-9斤大米了.民国时期工人工资最高。

工人月薪15-30元,
民国时,金条分为大黄鱼和小黄鱼。

大黄鱼即上世纪民国中央银行储备金的5市两金条,重158克左右,成色为991.0。

金条的正面图案雕刻的为孙中山的头像,并铸有“中央造币厂制”的字样,背面铸有金条重量、成色、编号、等字样。

小黄鱼即上世纪民国中央银行储备金的1市两金条,重31克左右,成色为991.0。

上海通行的标金,是10市两一条。

其形为长条式,长约四寸,宽约五分,酷似小砖。

上海通行标金每条漕平十两(漕平一两合1.17854盎司。

其成色为978(千分之九七八之意),故曰“九七八标金”或“标金”。

主要用于上海金市交易。

抗战初期,一根小黄鱼大约可以兑换30—40块大洋,兑换比率随着年景好坏上下波动。

抗战后期,黄金越来越贵,兑换银元的比率越来越大。

上世纪三十年代时,杂牌的老式步枪一支约30—40块大洋,一支中正式要50、60块大洋,1枝进口的毛瑟步枪是100块大洋,ZB-26(捷克造)机枪要600大洋以上。

八路军游击队从日占区和国统区购买枪支弹药时,通常一块大洋换一发子弹,一条大黄鱼换一枚迫击炮弹。

[ 小黄鱼即上世纪民国中央银行储备金的1市两金条,重31克左右,成色为991.0。

转自铁血社区 / ]小黄鱼即上世纪民国中央银行储备金的1市两金条,重31克左右,成色为991.0。

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2012-02-05 11:09:50)转载▼分类:旧闻新读·非历史常有哥们儿问我:古代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古代”这个概念实在太大,春秋战国是古代,秦汉魏晋是古代,唐宋元明是古代,鸦片战争以前都算是古代,从有文字记载算起,古代跨越了几千年,这几千年当中银子的购买力怎么可能一成不变?还有,银子跟银子也不一样,有成色很好的“九八足银”(含纯银98%以上),有成色很差的“八五杂银”(含纯银85%左右),也有虚拟的仅作为计价标准的“纹银”(含纯银93.5%),它们的购买力肯定有区别吧?另外我们还得考虑地域差别,同一个时代,同样的银子,在京城可能不值钱,去乡下却可能很值钱。

最后,一两银子在不同朝代的重量也不一样,东汉的“两”很轻,一两不到15克,唐朝的“两”很重,一两超过40克。

所以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加上很多限制条件:请问您指的是哪一年的、哪个地方的、什么成色的一两银子?加上这么多限制条件以后,本来很笼统的一个问题就变得清晰起来,可是对方也会变得头大,人家本来对一两银子值多少钱挺感兴趣来着,一听居然这么麻烦,只好摆摆手说:算了,我不问了。

大多数朋友就是这样子,他们喜欢简单,对太复杂的问题不感兴趣,更不愿意花力气去琢磨。

换句话说,大家的脑子喜欢偷懒。

偷懒的结果是,我们会在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细节上犯下致命的错误。

譬如说古装电视剧里,皇帝赐银5000两,紧接着就有一个小太监托一张木盘子出来,盘子上码着一锭一锭的银子,耀人眼花。

5000两足足有300多斤(16两为一斤),古代的斤又比现在的斤要重(明清时一斤在590克以上,现在的市斤只有500克),一个太监是根本托不起来的,除非他身怀绝世武功。

博学如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写得雅俗共赏意蕴无穷,一样在常识上犯错误:《鹿鼎记》里男一号韦小宝动不动就从怀里掏出一千两一张的银票,事实上他那个时代(康熙年间),根本就没有银票,无论官办钱庄还是私营银号,都要到咸丰年间才开始发行银票。

银元兑美元汇率

银元兑美元汇率

银元兑美元汇率1904-1905年,由于准备金不足,银价加速下跌,华元大幅度贬值。

1905年末,1英镑=10华元=7.2两白银1华元=0.1英镑=0.72两白银实行金本位后,1906-1915年,1盎司(31.1035克)黄金价格稳定在70华元,1华元=0.11英镑=0.5美元=1点1卢布=2点2马克=2点5法郎(注:法郎在1900年后大规模贬值)。

金本位时的1华元大约相当21世纪初的140-180元人民币。

日元、朝元与华元挂钩,汇率固定为1华元=2日元=3朝元。

按1924年汇率,1英镑可兑白银6两多,每两白银约折银元1元4角,1美元在银元2元以内盘旋真实比价 1英镑=8.5银元 1英镑=3.66美元二战期间 1美元=2.5马克 1英镑=4美元 1美元=3.5银元或4银元1925年1英镑=4.88美元二战时期及以前的国际货币汇率一、从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到二战时期,一盎司〔31.1035克〕黄金价格平均是三十五美元。

这个价格很少波动。

二战之后,美元兑换黄金水平一度偏高,直到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确立。

二、帝国马克〔Reichsmark〕与美元的比价,从一九三六年到一九四五年,长期稳定在, (,比,左右。

,美元兑换,(,帝国马克。

,帝国马克兑换,(,美元。

三、英镑和美元的兑换比价,金本位的时候,稳定在,英镑兑换,(,,美元。

一九二? 年,英镑可以兑换到,(,,美元,二十年代晚期,英镑兑换,(,,美元。

一九三一年 ,英镑兑换,(,,美元。

一九三三年为,:,(,,,一九三七年为,:,,之后回落到,:,左右,一九四七年为,:,(,,。

一九四九年英镑贬值百分之三十,汇率变为 ,:,(,,,之后英镑就一路贬值到目前的水平,时有小幅跌涨。

四、当时一美元平均兑换五法郎。

五、当时一美元大约兑换十八到二十意大利里拉。

六、当时一美元大约兑换两日元。

这是二战后期的汇率。

也有日本人称战前日元和美元的汇率大约是一比一左右。

二战时期的一日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三千四百七十五日元。

[古代一两等于多少文]中国古代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钱?

[古代一两等于多少文]中国古代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钱?

[古代一两等于多少文]中国古代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钱?篇一: 中国古代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钱?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现在很多人其实是毫无概念的。

特别以目前热播的不少古装电视剧为极端:其中居然出现“两个馒头一碗汤5两银子”、少奶奶一次赌博输掉一千万两银子”等等荒唐透顶的情节,甚至包括了金庸这样的大师似乎也对银两的货币价值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大家都该记得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一结账,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

看过一些古籍就可以发现,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其实相当的高。

《红楼梦》里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

要知道刘姥姥家当时也算中产阶级的,有房有地还雇得起工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20两银子,千恩万谢的。

《明史》里也提到七品知县一年的正当俸禄只是45两白银。

而《射雕》时代在南宋中晚期,白银流通量还低于明清,其价值只能更高才对,这19两多一餐饭,不管是怎样难得的美味佳肴都似乎太过分了。

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那么现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

以下采用太平年间的大米物价记录为标准,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银两的货币价值答案。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

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

由于《红楼梦》故事虽以清朝为原型,生活状况却以明朝为蓝本,姑且以明朝的银两价值计算,刘姥姥拿到了一万三千多元的过年费,当然很高兴了;而郭靖则付出了超出一万二千元人民币一餐饭钱,还是在张家口这样一个小地方,太夸张了吧。

郭靖就算傻,但穷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钱的价值,黄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这一宰吧。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

货币兑换系数表 (FX)

货币兑换系数表 (FX)

货币兑换系数表 (FX)
简介
货币兑换系数表 (FX) 是一份记录各种货币之间汇率的表格。

汇率是从一种货币转换为另一种货币时所使用的比率。

这个表格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以及对应的兑换系数。

表格内容
以下是货币兑换系数表的示例:
使用方法
使用货币兑换系数表可以很容易地将一种货币转换为另一种货币。

只需要将要转换的货币金额与对应的兑换系数相乘即可得到转
换后的金额。

例如,如果你想将 1000 人民币转换为美元,只需要将 1000 乘
以兑换系数 6.43,即可得到约为 6430 美元的金额。

注意事项
- 货币兑换系数表中的汇率可能会随时间而变化,所以在实际
操作中应该使用最新的汇率信息。

- 对于较大的金额转换,建议参考银行或外汇交易所提供的实
时汇率。

结论
货币兑换系数表是一份帮助人们了解不同货币之间汇率的工具。

通过使用这个表格,人们可以方便地将一种货币转换为另一种货币,从而进行货币兑换操作。

硬币残币兑换标准

硬币残币兑换标准

硬币残币兑换标准是指商业银行在收到顾客所持有的硬币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兑换的规定。

这个标准主要包括硬币种类、数量、面额等方面的规定。

下面就具体来介绍一下硬币残币兑换标准。

一、硬币种类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主要有1分、2分、5分、10分、50分和1元6种面额。

其中,1分、2分和5分面额的硬币已经不再生产,但仍然可以在市场上流通。

商业银行在进行硬币兑换时,应该区分不同面额的硬币,并且对于不同面额的硬币,其兑换比例也应该有所不同。

二、数量商业银行在进行硬币兑换时,对于每种面额的硬币数量都有限制。

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其硬币兑换标准如下:1分、2分、5分:每次最多兑换100枚;10分、50分:每次最多兑换50枚;1元:每次最多兑换20枚。

同时,商业银行也规定了每日兑换数量的限制。

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其每日硬币兑换数量的限制如下:1分、2分、5分:每日最多兑换500枚;10分、50分:每日最多兑换100枚;1元:每日最多兑换40枚。

三、面额商业银行在进行硬币兑换时,对于不同面额的硬币,其兑换比例也应该有所不同。

目前,中国工商银行的硬币兑换比例如下:1分、2分、5分:1元=100枚;10分、50分:1元=20枚;1元:1元=1枚。

需要注意的是,商业银行在进行硬币兑换时,可能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其硬币兑换手续费标准如下:1分、2分、5分:每100枚收取1元手续费;10分、50分:每20枚收取1元手续费;1元:每1枚收取1元手续费。

四、其他注意事项在进行硬币兑换时,商业银行还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

比如说,商业银行可能会要求顾客进行身份证明,并签署相关的协议。

同时,商业银行也可能会规定兑换时间和地点,顾客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兑换。

总之,硬币残币兑换标准是商业银行在处理硬币兑换业务时必须要遵守的规定。

这些规定包括硬币种类、数量、面额等方面的规定,商业银行在进行硬币兑换时需要严格按照这些规定进行操作。

无力回天的国民政府金圆券改革

无力回天的国民政府金圆券改革

2014-11-16 11:47 国家人文历史“不好意思,我们不收法币”1948年,成袋的法币被抬下汽车1935年至1948年期间,国民党为支付巨额的战争费用,开始大量发行法币,市场上没有那么多物资供应,法币必然供大于求。

有钱买不到东西,物价飞涨,法币开始疯狂贬值,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法币的印刷是英美技术,美国机器和纸张,很多在香港印刷。

抗日战争时期香港沦陷,机器被日军缴获,日本人印了大量假币进入市场,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电视剧中的崔中石在南京的茶馆听曲,掏钱点歌时却被跑堂的当场拒绝:“不好意思,我们不收法币。

”在1935年法币发售之初,它与银元的兑换比例是1法币兑换1块银元。

1937年,100元法币可以买两头牛,1945年9月其购买力只剩下了十万分之七。

如果一斤大米有五百粒的话,1948年8月时100法币只能买到1粒大米了。

剧中的曾可达代蒋经国赠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一套紫砂茶具,方步亭一眼就看出是范大生的手艺,并估算说这把壶按眼下的市价,价值五百英镑,“折合成现在的法币,一辆十轮卡车也装不下。

”1948年的北平教育界在物质待遇上也大不如前。

学校的教育经费捉襟见肘,一减再减,仅占政府总预算的3%,其中50%还是“三青团”的活动费。

北京大学“负债近百亿”,“最迫切待还数目为八十亿”。

大学教授的生活也乐观不起来。

以清华大学为例,当时薪水最高的教授,1946年12月底可以领取薪金83万元,够买23袋面粉有余,生活比战时要好。

但因物价陡涨,1947年5月,一个教授的月薪不够买10袋面粉。

1947年底10万元法币大钞出笼后,物价更像脱缰之马,教授薪金虽涨到1000余万元,却不够买5袋面粉。

北平中小学教职员要依靠美国援助的旧衣服才能遮体避寒。

1948年,出纳坐在钞票堆里点钱据《大公报》1948年8月16日的统计,以战前的生活指数为比较,8月上半月的食物价格上涨了390万倍,住房价格上涨77万倍,服装价格上涨652万倍⋯⋯当天报纸用花边新闻的方式圈出一条短讯:“大饼油条,每件10万元。

中国古代金银元宝的收藏与真伪辨别

中国古代金银元宝的收藏与真伪辨别

中国古代金银元宝的收藏与真伪辨别时间:2010-07-10 15:45银元宝资料图片在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现状的电影、电视剧和戏曲中,人们往往能够看到作为财富象征的金元宝和银元宝。

那些光彩夺目、造型圆润的金银元宝令人神往,也因此为现代人所熟悉。

作为中国古代货币,金元宝和银元宝毕竟是登峰造极的大额货币,凸现了拥有者的财富与身价。

其实熔铸成锭的金银锭,作为中国古代货币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

隋唐以前称之为“银饼”、“银笏”,宋金时期称为“银锭”。

不过,银锭作为支付手段流通始于金代。

金代的白银每锭重五十两,值百贯。

到公元1197年(承安二年)12月,“遂改铸银名‘承安宝货’一两至十两,分五等,每两折钱两贯,公私同见钱用”。

至此,白银才成为法定货币与钱、钞一起通用,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这种趋势的影响到了元代,终于使原来以铜钱本位改为银本位,元代起采用白银为价值尺度,产生了我国币制的一次重大改革。

所以元代之银锭通称为“元宝”。

这时“元宝”一词含有“元朝之宝”的意思,是元宝称呼的主要来历,但绝非指形状,而是将金银锭泛称为元宝。

银元宝到了明朝才盛行,但还不是国家的法定货币。

直至清朝,银元宝始为主要的货币流通,因重量不等,所以按“两”为主要的重量单位,故又称银锭为“银两”。

清朝的银锭形状变化为马蹄形的元宝,故亦称为宝银。

经过熔铸后的元宝,又可分为大锭、中锭、小锭,但通称为银块或银锭,此外碎银依然存在。

由于各地均可自行熔铸宝银,以致宝银的种类和名称虽在全国大体一致,但成色与重量却非一律,各地使用不同成色名目的银两,相互之间的兑换也有一定的折算比率。

鸦片战争后,外国洋银(银元)大量流入和自铸银元流行,并没有根本改变或取代银两制度的地位。

直到1933年宣布废两改元后,银两才不再作为货币流通使用。

官铸私铸价格差距大元宝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是人们物质生活中不可少的东西,赏赐、赋税、买卖等都缺不了它,它是一种财富的象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圆时代
20世纪头30年以银圆为本币(1根金条为10两,1两黄金相当于大约100银圆,1银圆大约等于0.7两白银)。

从1912年到1936年24年间,中国的物价是基本稳定的,升降平缓、浮动不算大。

蔡元培和鲁迅所活动的时代,主要在这24年之间,中国市场上流通的主要货币是银圆,而不是后来的纸币;所以,我们把这一时期称为“银圆时代”。

从中华民国成立到20年代初,市场上通用的货币以银圆、铜钱为多,而纸币(国币或兑换券)信誉不佳,还并未成为正宗。

20世纪头30年(1900-1930),以银圆为本币(银本位)的币值是比较坚挺的,没有此后40年代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和“金圆券”那样的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

因此可以对银圆的实际购买力有相对稳定的描写。

1911-1920年间,上海的米价恒定为每旧石(178斤)6银圆,也就是每斤米3.4分钱;1银圆可以买 30斤大米;猪肉每斤1角2分-1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8斤猪肉;这时“一块钱”大约折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民币45-50元;折合今(2007年)人民币60—70元。

1920-1926年间,在上海的大米价格为每市石(160市斤)9.5银圆,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钱;1 银圆可以买18斤大米;猪肉每斤1角4分-1角5分钱,1银圆可以买7斤猪肉;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民币40元;折合今(2007年)人民币48—55元。

1927-1936年间,在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160市斤)10.2银圆,也就是每斤大米6分多钱;1银圆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2角-2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4-5斤猪肉;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民币30元;折合今(2007年)人民币36—40元。

而当时在北京(北平)的物价普遍比上海低些。

例如1934-36年北平市1银圆可以买8斤好猪肉,或买两丈(6米)“蓝士林”布……
20年代30年代在北京,一块银圆可以请一顿“涮羊肉”;在上海,一块银圆可以请两客西菜套餐。

要逛公园,一块钱可以买20张门票;要看演出(戏剧或电影)一块钱可以买2-3张入场券。

至于精神食粮,一份报纸零售3分,一块钱可以订阅整月的报纸;一部《呐喊》售价7角(优惠价5角),一块银圆可以买一本比较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

……当然,各种物价涨落并不是同步(按照同一比例)的。

货币购买力有复杂的计算方法,兹不详述。

这种算法有问题,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银元
购买力比较低,但在内陆落后地区3-4块银元能够买一垧地,相当于3亩,一个人命价常常是一个银元。

如果以55—56年间新人民币为“基准人民币”,人民币也是一个银元,当时就是根据银元的购买力确定人民币一元的价值的,而且由于纸币容易携带,所以在落后地区民间纸币兑换一个银元还不是非常愿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