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铁路新技术

合集下载

重载铁路

重载铁路

世界铁路重载运输技术的最新进展1. 世界铁路重载运输发展的新水平1.1 重载列车最高牵引重量的世界记录已达10万吨,最高平均牵引重量达3.9万吨世界各国重载铁路借助于采用高新技术,促使重载列车牵引重量不断增加。

2001年6月21日澳大利亚西部的BHP铁矿集团公司在纽曼山—海德兰重载铁路上创造了重载列车牵引总重99734t的世界纪录。

2004年巴西CVRD铁矿集团经营的卡拉齐重载铁路上,开行重载列车的平均牵引重量已达39000t。

南非Orex铁矿重载线是窄轨铁路(1067mm轨距),开行重载列车的平均牵引重量为25920t。

美国最大的一级铁路公司联合太平洋铁路(UP)经营的铁路里程为54000km,其所有列车的平均牵引重量已达14900t,一般重载列车的牵引重量普遍达到2~3万t,其复线年货运量在2亿t以上。

2005年国际重载运输协会(IHHA)的巴西年会上已对重载运输的定义作了新的修订:重载列车牵引重量至少达到8000t(以前为5000t);轴重(或计划轴重)为27t及以上(以前为25t);在至少150km线路区段上年运量超过4000万t(以前为2000万t)。

1.2 重载运输推广范围日益扩大,欧洲已在客货混运干线上开行重载列车重载运输技术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推广应用。

不仅在幅员辽阔的大陆性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国)重载铁路上大量开行重载列车,而目前在欧洲传统以客运为主的客货混运干线铁路上也开始开行重载列车。

德国铁路从2003年开始在客货混运的既有线路(如汉堡—萨尔兹特)上开行轴重25t、牵引重量6000t的重载列车,最高运行速度80k m/h(重车),同时开行200~250km/h速度的旅客列车。

2005年9月开始,法国南部铁路正式开行25t轴重的运送石材的重载列车。

芬兰铁路正在研究开行30t轴重的重载列车。

欧盟经过研究认为,欧洲铁路客运非常发达,每年运送90亿人次、6000亿人公里。

铁路四新技术应用施工方案

铁路四新技术应用施工方案

铁路四新技术应用施工方案一、引言铁路四新技术是指在铁路建设和运营中,采用的一系列新兴的科技手段和方法。

这些新技术包括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

在铁路建设和维护过程中,采用铁路四新技术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安全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铁路四新技术在施工方案中的应用。

二、智能化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智能化技术在铁路施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智能化技术主要包括、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准确性和效率。

1.:在铁路施工中,可以利用技术进行施工现场的监测和控制。

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实时收集施工现场的数据,并通过算法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大数据分析:铁路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工程测量数据、施工记录和设备运行数据等。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快速的分析和处理,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为施工过程做出科学的决策。

3.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技术可以通过训练和学习,使计算机程序具备自主学习和适应能力。

在铁路施工中,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施工工艺和流程进行优化,提高施工效率。

三、自动化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自动化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机械设备等自动化设备来完成施工任务的技术。

自动化技术在铁路施工中广泛应用,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

1.自动导向车辆:在铁路施工中,常常需要使用机械设备进行工作。

传统的做法是由人工驾驶机械设备进行施工,但这种方式效率低下且存在安全隐患。

利用自动导向车辆技术,可以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导航和自主工作,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2.自动控制系统:铁路施工中常常需要进行精准的控制,如测量、定位和调整等。

利用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精确控制,提高施工的准确性和效率。

3.自动化生产线:铁路建设中常常需要大量的构件和设备,传统的生产方式效率低下且成本高。

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实现大规模的高效生产,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重载铁路的特征与关键技术分析

重载铁路的特征与关键技术分析

2016年第23卷第12期技术与市场技术研发重载铁路的特征与关键技术分析李柯雨(四川省双流中学,四川成都61029)摘要:重载铁路是近年来各个国家铁路运输技术的发展趋势,总结了我国重载铁路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运营实践分析现有的技术问题,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探讨我国重载铁路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重载铁路技术;应用;发展doi:10. 3969/j.issn.1006 - 8554. 2016.12.059〇引言重载铁路具有运输量大、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受到一些煤炭和矿石产量大国如美国、加拿大和南非等国家的高度重视。

在欧洲一些以客运为主的客货货运铁路上也逐渐加大了重载列车的通行量。

各国不断探究新的科技,促使载重列车的牵引重量不断增加,提高运输量,降低运输成本和维修成本。

同样在我国,重载铁路运输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两条典型的重载铁路是大秦线和朔黄线。

大秦线在2015年运量超过了3.6亿t,朔黄线超过了 2.2亿t。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所以煤炭运输需求很大。

我国在重载铁路的维修和轴重技术上与国外技术有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增加轴重是我国重载铁路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1重载铁路技术特点和发展方向1.1技术特点为了提高运输量、降低运输成本,可以充分运用重载铁路的运输集中、运输距离长,全天候运输的优势,在铁路技术装备一定的条件下,加大列车的编组长度。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轴重。

对于铁路运输而言,大轴重列车能够实现铁路重载化、提高铁路运量、提升运输效率,达到多拉快跑、节能降耗的目的。

②扩大列车编组,加大牵引质量。

单元式重载列车又分成组合式重载列车和整列式重载列车两种类型。

前者是把两列或者两列以上开往同一方向的普通货物列车首位连在一起,占用一条运输线运行,后者是在列车头部集中编挂超长超重列车。

通过这种手段,重载列车的牵引质量达到了 20 000 t。

③加强基础建设,改造运输线路、改进营运模式,通过这些对原有设施的改造和提高,达到重载应用的标准,实现重载营运。

铁路运输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铁路运输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铁路运输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时代的进步,铁路运输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

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让铁路运输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安全化。

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下铁路运输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是一种将传感器、无线通信、数据处理和云计算技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铁路运输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安全化。

基于物联网技术,铁路运输在列车安全、物流信息追踪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铁路公司获取实时的车辆、路况等数据,可以让列车运行更加精准、高效。

二、机器人技术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机器人技术是用于实现某些人力工作自动化的综合技术。

机器人技术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智能化检修,二是自动化运输。

在智能化检修方面,机器人技术可以完成车辆和线路的清洗、检测、维护等工作。

机器人可以辅助工程师检查车辆,提高运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自动化运输方面,机器人可以帮助铁路公司运输货物和器材,提高运输效率。

三、大数据技术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大数据技术是指通过强大的计算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对多种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挖掘和应用。

在铁路运输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对车辆、运输和基础设施进行监控和管理,帮助铁路公司进行决策和优化。

以列车故障为例,车辆故障信息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整合在一起,将数据分析,用于维修和改进对策。

这些故障和改进措施的信息可以被铁路公司收集,应用于车辆和基础设施的生命周期管理中,以实现更好的优化效果。

四、人工智能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是指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和决策的技术。

在铁路运输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帮助铁路公司进行优化决策、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监控。

例如,在铁路运输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制定列车调度方案提供帮助。

根据铁路公司的运营数据,人工智能可以推出最佳的列车调度方案,以保证运输的效率和安全。

总结在铁路运输领域,新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应用,为铁路公司的运输效率、安全和质量带来了很大的提升。

浅析重载铁路技术发展趋势64

浅析重载铁路技术发展趋势64

浅析重载铁路技术发展趋势摘要:目前,重载铁路因其多种优点而在世界范围内备受重视,也是我国目前铁路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的重载铁路技术兴起的较晚而且发展相对缓慢,应在发展中不断引进新技术改进、优化重载铁路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重载铁路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本文通过分析重载铁路技术的创新原理,探讨几项重载铁路的关键技术,进一步阐述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重载铁路;技术创新;轴重20世纪20年代重载铁路技术首次出现在美国,其因列车总重大、轴重大、行车密度及运量大等优点而引起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尤其是在运输大宗材料货物方面具有重大运输意义。

我国在重载铁路运输方面起步晚,发展比较滞后而且还遇到很多问题,所以我国在重载铁路方面的发展和提升空间还很大,会给我国的铁路事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要想提高我国铁路技术的发展水平,就必须利用铁路新技术对重载铁路进行创新和完善。

一、重载铁路技术的创新原理(一)开放式原理重载铁路的创新理念自20世纪20年开始出现后,就受到很多企业的青睐并在随后的时间不断向前发展。

重载铁路技术要想在社会不断进步中积极发展,就必须紧跟发展趋势在原有技术基础上不断创新改进。

一般有关企业负责重载铁路方面的创新技术而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各创新技术之间往往存在很大差异,而所涉及的学科知识之间也会出现较大的交叉状况,在现实因素作用下表现出很多的独特性,因此许多类型技术之间的联系较少。

重载铁路技术发展的客观情况就要求,其必须在不断发展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分析解决,吸取经验,必须有各种技术部门的相互协调合作,实现重载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

(二)集成式创新集成式创新方式注重将本来没有关系的各种要素进行系统的重新组合,使新系统具备新的功能。

重载铁路是一项具有较高要求的技术,工程建设比较复杂,需要多种高难度技术的协助才能完成。

这种情况就要求所依靠的企业必须实现自己的创新发展,充分利用集成式创新理念重新组合各种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与开发,提高重载铁路的技术发展。

重载铁路货车转向架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重载铁路货车转向架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重载铁路货车转向架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摘要:目前,我国转向架技术已经在国际上占据前列地位,技术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原创性基础与一些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因此,要强化铁路货车转向架技术,尤其是重载铁路货车转向架技术。

为了适应铁路运输发展新要求,中国的一些制造企业要逐步成为货车转向架技术引领者,要提升铁路货运能力,满足铁路获取运输增长的需求,突出核心技术发簪,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成果,实现自主创新,实现重载铁路货车转向架技术的突破。

关键词:铁路货车;转向架技术;应用及趋势转向架是重载铁路货车的关键部件,目前已经发展为40t轴重,载重质量的逐步增加和运行速度提高导致转向架损坏加剧,因此,对于转向架的要求逐步提高。

重载铁路货车转向架要具备低动力、准径向、低磨耗等优良特点,采取增加一系轴箱柔性弹性悬挂、侧架摆动、双作用常接触弹性旁承、非金属磨耗件等技术。

铁路货车转向架技术未来要朝着降噪、轻量化等技术发展。

一、我国铁路货车转向架发展概况(一)国内铁路货车转向架概况上世纪90年代,我国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加强自主创新,逐步研发出速度120km/h、21t轴重的转K2型、转K1型转K3型和25t轴重的转K6型、转K5型、转K7型转向架。

1998年,装用转K2型转向架的P65型行包快运棚车进行线路动力学试验,最高时速度达138km,创造了当时铁路货车的最高速度。

2003年-2007年,铁道科学研究院环行试验线进行转K2型转向架120km/h的可靠性试验,历时4年,行36万km,验证了转向架“120km/h长跑”动力性能的稳定,为后来的货车采用转K2型转向架的全面提速改造提供了支持。

2005年8月,陇海线进行70t级列车综合性能试验,装用转K6型转向架的70t~80t级货车在120km/h运行条件下对线路桥梁的影响低于速度60km/h、装用转8A型转向架的车辆,验证了转K6型转向架的低动力性能。

世界铁路重载运输技术

世界铁路重载运输技术
3 % 减 到 1 %。 5 0
k / g W k ,机 车 单 位 重 量 功 率 接 近 7 5 k / 。 2 I T大 功率 牵 引变 流 器 。 W t ( )GB
比 ,轮 轨 冲 角 减小 7 %,有效 地 降低 术 5 了轮 轨 间 的 横 向 作 用力 ,减 少 轮 轨 磨 耗 及 阻力 ,提 高 了运 行 稳 定 性 ,机 车 车 轮 寿命 延 长 1%, 0 3 黏 着 系 数 0 在 .5 利 用值 条 件 下 ,转 向 架 的轴 重转 移 从
轮对 与轨 道 的冲 角 ,与 传 统 转 向架 相
1 4 重载内燃机车柴油机节油技 .
先 进 的 重 载 内 燃机 车均 采 用柴 油 机 泵 管 嘴 式 电子 控 制 喷 射 系统 ,对 降 低 柴 油机 燃 油 消耗 和 排 放 效 果 良好 。 我 国 批量 生产 的柴 油 机 没 有 安 装 电子 控 制 喷 射 系 统 , 燃 油 消 耗 率 一 般 在 2 4 0 / W ・ 。美 国进 行过 统计 , 0 ~2 8 k h g 18年 重载 内燃机车未 装 电子控制 喷射 90 系统 ,1 仑燃 油平 均产 出 5 0tk , 加 2 ・m 而安 装 后 ,平 均 可产 出 6 8tk 4 ・m。
量 化 。电机 单位 重量 功 率 达 0. 1 1 8~
拿 大 、澳 大 利 亚 等 国家 ,径 向 转 向架
I E 17 y 车 通 信 网 络 的 国 际 标 准 。 C 6 35  ̄ J
技术 日臻成 熟。美 国 GM— MD、G 北美 模 式 可 以分 为 有 线 列 车 通 信 网络 E E
养护 维修 采 用专业 化 的大型 养路 机械 , 新型 的轨 道结 构和 可动 心轨 道岔及 其他 新型 道岔 。安 全监 测技 术 采用 集成 型路 旁安 全监 测 系统等 。重 载铁 路 的运 营 由

铸造新技术在高速重载铁路货车上的应用

铸造新技术在高速重载铁路货车上的应用

3 智能下芯技术 .
下 芯 工序 是 保 证 摇 枕 、 侧架 产 品 质量 的 重 要过 程。长 期以来,摇枕 、侧架制造过程 中依靠人工下芯 , 不但起 吊装备稳 定性 不能满足高质量产 品的生产要求 , 而且对操作者的技艺等人为 因素依赖度高 ,因而 过程 质 量 波动较大 。将原来 的人工下芯改造为整体芯机械手 智 能下芯 ,有利于全面提升摇枕 、侧架制造技术水 平,提
二、新技术应用
1造型技术 .
我 国铁 路货车 摇枕 、侧架 、车钩 等铸 钢件采 用 了
潮 模砂抛 砂造型 、气 冲造型 、酯硬化 水玻 璃砂造 型 、
高生产过程控制水平和产品质量 ,是对摇枕 、侧架下 芯 技 术的重要 改进 。智能机械手 ( 工业机器人 )本体采 用 六轴旋转关节式设计 , 器人三维激光扫描定位能精确 机
旋 转角度等 ,下芯 综合精 度 ≤±0 5 . mm,系统重 复定 4
艺 , 枕、侧架 也 已推广使用连续式热处理工艺 。 摇
位精度 ± . mm。工艺流程:下芯机器人等待砂芯及 01 5
砂 箱到达工位一视觉系统对砂芯及砂箱进行 定位 一机器 人抓取砂 芯放入 砂箱内一机器人通知 系统输 出下好 芯的 砂箱 一机 器人回到原始位置 ,下芯周期结束 。
的传统缺陷——砂 眼大量减少 ,铸件质量明显提 高。
目前 ,在 世界 经济不 景气的 情况下 ,我 国经济得 到快速发展 ,以动车为代表的铁路运输装备的飞速 发展 更是振奋人心 。铁路货车在高速 、重载的发展方向上同 样取得 了 长足 的进步 ,究其原因就是大量采用 了先进的
新技术, 这再次用实践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如摇 枕、侧架 由转K2 4 、K 型到转K5 、K6 ,车钩 由1 型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种重载运输的基本模式 组合列车(单元列车):列车由几个单 元组成,机车分布于列车中。
问题:机车同步操纵? 解决的方法:LOCOTROL
国际重载运输发展的主要技 术特征是: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 Locotrol多机车无线同步控制系统、 ECP电控空气制动系统、高载重 率轻量化铝合金敞车、大轴重低 动力货车转向架、调度集中系统 等。
分布式动力
制动: 双向空气排放 - 600 米/秒 传输 牵引时的车钩受力
优点:动力分散布置,采用无线同步控制方式,牵引动力可以分步在列车不同位置,具有 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车辆编组有利于按不同目的解编,易于维护管理。
结论:采用分布式动力牵引方式符合中国国情,适合大秦线 重载特点
动力分布式控制系统有以下优点:
重载铁路技术
重载铁路
• 什么是重载铁路?

用于运载大宗散货的总重大、轴重大的列车、 货车行驶或行车密度和运量特大的铁路。列车重 量5000吨,轴重达到或超过25t以上,在至少 150km的线路区段单线年运量至少2000万吨以上。 重载铁路是一种效率甚高的运输方式。重载列车需 着重研究的问题是运行管理、轨道的适应性,以及 大宗散货的装卸等。
系统创新之二:加装可控列尾
加装可控列尾,可加速后部列车排风速率,缩短制动距离,减小 列车纵向冲动。
2 LOCOTROL技术
为在大秦线开行无线同步操纵重载组合列车,自主研发了800 MHZ无线 数据传输设备、GSM – R(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全球移动系统)系统配套
的地面应用节点、车载通信单元和网络化的监测等新设备实现了Locotrol技术
与800 MHz数据电台, Locotrol技术与GSM - R技术的集成创新,以及在GSM一 R系统下列车调度通信、调度命令传送、可控列尾数据传输等功能。通过系
统集成创新,通信系统良好地满足了在大秦铁路开行多种方式编组2万吨重载
组合列车对通信的需求,实现了: (1) 2x10000t,l+1+可控列尾动力布置方式,2台HXD型电力机车牵引重载
组合列车;
(2)2x10000t,1+2+1动力布置方式,4台SS4改机车牵引重载组合列车; (3) 4 x 5 000t,l+1+1+1动力布置方式.4台SS4机车牵引重载组合列车.
(三)重载车辆技术 1 电空制动技术
电空制动技术是用微机系统直接控制副风缸向制动缸充风制动及制 动缸缓解,空气是制动力产生的来源,但空气不作为制动指令传递的 介质。 电空制动原理 在整列车上安装一根双股(直径为8mm)电缆纵贯机车和车辆。利用 该电缆,可将机车上的230VDC电源传到车辆,还可通过电源线上的收 发器,在机车和车辆之间进行双向数据传递。通过电缆制动指令以数 据的形式从牵引机车传出,同时作用在每辆车上。利用传统的副风缸 和制动缸,空气任然是制动作用的力量来源,当处于ECP制动模式时, 制动管成总风管,且不同于传统的空气制动系统使列车操作li'c和速度 控制更为灵活。
ECP原理图
电空制动的优点
①保证前后车辆制动和缓解的同步作用,使纵向冲动大为改善; ②减少空气压力波传播需要的制动空走时间,缩短列车制动距离 30%~ 70%,在闭塞区间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可提高列车速度18~30km/h,增加 线路的通过能力; ③具有良好的阶段制动和阶段缓解作用,便于司机操纵; ④因为列车管充气加快,装、卸载时间也加快,缩短了列车停留时间,使列 车周转时间缩短,节约能源5%,降低车辆维修成本,手制动控制更精确, 减少车轮损伤; ⑤ECD装置具有监测车辆制动系统的功能,有利于车辆维护,并可取消守车。
各种牵引方式优缺点对比
传统
制动: 空气排放 - 300 米/秒 传输 牵引时的车钩受力
传统方式受列车的牵引力和制动波速的限制,车钩强度、牵引重量受限。
ECP
制动: 电子命令 - 9,000 米/秒 传输 牵引时的车钩受力
优点:机车车辆同步制动、缓解,最大程度减小了列车的纵向力,冲动最小。
缺点:车辆编组必须固定。造价高。
车辆、6台机车 牵引。
南非:重载列车的牵引重量一般为 18500吨~20000吨
澳大利亚:哈默利斯铁矿铁路重载列车一般编组为226辆货车,牵引重量为 28000吨
㈡国外铁路重载运输编组概况
第一种重载运输的基本模式 长大列车:机车位于列车的首尾
故。
问题:列车纵向冲击严重,容易引起断钩等事
解决的方法:电空制动(ECP)
LOCOTROL系统的采用 对于制动作用而言,相当于把 一列长大列车拆分为若干短编组列车。制动控制命令的传输 距离缩短,进而提高了命令响应速度。 列车制动时,主控机车通过LOCOTROL系统的通 讯 设备给各从控机车发送制动命令及目标压力等信息,各从 控机车接到信号后实施空气制动。由于列车中存在多个制动 信号产生源,因此,制动波在列车中的传播是双向的,而不 是传统空气制动系统中的由列车首部向尾部顺序传播。因此, 各个车辆接收到制动信号的时间差相对于传统空气制动而言 大大降低,有利于降低列车纵向冲动。
• 使动力分配和制动操作最佳提高牵引能力(增加列车长度), 减少列车内部受力,减少对乘务员的需求(使用长列车时);
• 减少列车在陡坡运行时的车钩受力,不需要有人驾驶的补机;
• 使加速和减速更快,改善铁路通过能力,减小列车间隔,加快 循环周期,减少停车制动距离(30%),减少停车时间22%);
• 使制动缓解动作更快,有效地减少制动管充风时间(60% ),
㈠世界重载铁路概况
重载运输已有近50年的 历史,美国、加拿大、 巴西、南非、澳大利 亚、俄罗斯等10多个 国家开展了重载运输, 列车牵引重量不断提 高,目前一般为1~3 24辆货车,牵引重量为16000吨
美国重载运输
美国是世界重载运输首创国,当前美国拥有全部铁 路里程23万km,居世界首位。列车平均牵引重量达 9632t,货物平均运距1199km。其中开展重载运输的Ⅰ 级线路约16万km,其中初期运煤列车长6500m,重44000t,500
LOCOTROL工作原理
LOCOTROL技术是一种DP (动力分布)控制系统。它利用 无线网络传输控制信号,可以实现多台机车的同步遥控,LOCOTR OL系统的工作原理见图。空气仍然是制动力产生的来源,由于列车中 多台机车在不同位置同时向列车管进行工作,相当于多个风源,因此可 以缩短列车管空气波的传播距离,提高空气制动系统的工作效率。将动 力分散布置在列车中,还可以降低列车头部牵引力,有利于改善列车纵 向冲动。
从而减少循环时间改善对低速列车的控制,制动动作更平稳, 改善对列车间隙效应的控制;
系统集成创新之一:系统网络通信传输
为有效解决山区铁路中的通信可靠性问题、长大下坡道的周期 制动问题和长大列车的纵向冲动问题,大秦铁路在世界重载铁路 领域率先实现了Locotrol技术和GSM-R平台的有机结合,把机车 分布式同步操纵Locotrol技术由过去的点到点通信传输,依靠改进 GSM-R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发展为系统网络通信传输,使得 近3公里长的重载车辆,实现了前后同步控制,操纵误差仅为0.6 秒。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大秦铁路前后历经了63项技术改造, 先后攻克了万吨和两万吨重载列车不明原因紧急制动和车钩分离 惯性故障等技术难题,使列车分离事故锐减90%,一跃跻身世界 铁路重载先进行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