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合集下载

设计原理:色彩搭配与情感表达

设计原理:色彩搭配与情感表达

设计原理:色彩搭配与情感表达1. 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是设计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因为它具有独特的表现力,能够直接传递情感和意义。

在学习和应用色彩搭配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原理:1.1 色轮理论色轮是指由各种颜色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而组成的圆环图。

常见的色轮包括RGB、CMYK以及RYB等。

通过色轮,我们可以了解到颜色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1.2 色彩属性除了颜色之外,每种颜色还具有不同的属性,例如亮度、饱和度和纯度。

这些属性对于表达特定情感非常重要。

1.3 色彩的情感联想不同的颜色会引发人们不同的情感联想。

例如,红色常被认为代表活力和激情,蓝色则经常与冷静和稳定相关联。

2. 色彩搭配原则了解了基本原理后,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几个原则进行有效地进行色彩搭配:2.1 对比原则对比是通过差异来引起注意的一种方式。

在色彩设计中,我们可以使用对比来创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

常见的对比方式包括互补色、对立色和明暗对比等。

2.2 类似原则类似是指将具有相似颜色属性的颜色放在一起,构成某种主题或氛围。

这种搭配方式可以产生和谐、平静或温暖的感觉。

2.3 调和原则调和是指将不同颜色进行柔和地结合,形成一种柔美的效果。

通过调和,我们可以避免过于鲜艳或突兀的搭配。

3. 色彩搭配与情感表达不同的颜色搭配会引发不同的情感响应。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色彩搭配及其情感表达:3.1 红 + 黑这种搭配常被用于传递力量、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意义。

它往往被运用于运动品牌以及具有冲击力需求的设计中。

3.2 蓝 + 白蓝白相间往往给人一种清新、冷静的感觉,常被用于健康、科技和教育相关领域。

它可以传递专业、稳定以及可信赖的情感。

3.3 黄 + 橙黄橙搭配常被用于传递活力和温暖的情感。

这种颜色组合往往在娱乐、旅游和食品行业中被广泛使用,因为它能够引发快乐和愉悦的联想。

结论色彩搭配是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运用基本原理和搭配原则,可以准确表达出所需情感。

产品包装设计色彩搭配

产品包装设计色彩搭配

产品包装设计色彩搭配一、引言在产品包装设计中,色彩搭配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恰当的色彩搭配不仅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还能传达产品的核心价值和品牌形象。

本文将深入探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色彩搭配原则、技巧以及实际应用,以期为设计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1. 色彩和谐:在产品包装设计中,色彩的和谐性是至关重要的。

设计师需要确保所选色彩在色调、明度和饱和度上相互协调,形成和谐的视觉效果。

2. 突出主题:色彩搭配应围绕产品的主题和定位进行。

例如,对于环保主题的产品,设计师可以选择绿色调来强调其环保属性。

3. 吸引注意力:色彩具有吸引注意力的特性。

设计师可以通过使用对比强烈或鲜艳的色彩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4. 传达情感:色彩能够传达特定的情感和信息。

设计师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目标受众的喜好,选择能够引发积极情感的色彩。

三、色彩搭配的技巧1. 对比与协调:通过对比和协调不同的色彩,可以营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设计师可以尝试使用补色、类似色或渐变色等搭配方式,以达到对比与协调的平衡。

2. 色彩层次:在包装设计中,通过调整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可以形成色彩层次感。

这有助于增强包装的立体感和视觉效果。

3. 色彩面积:合理控制不同色彩在包装上的面积分布,可以突出产品的重点信息。

一般来说,主色调应占据较大面积,而辅助色彩则用于点缀和衬托。

4. 色彩与文字:色彩与文字的搭配也是产品包装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设计师需要确保文字与背景色彩的对比度足够高,以保证文字信息的清晰可读。

四、实际应用案例分析1. 食品包装:在食品包装中,色彩搭配通常用于强调食品的口感、营养成分或品牌形象。

例如,对于健康食品,设计师可以选择绿色调来强调其天然健康属性;对于甜品,则可以使用粉色或黄色调来激发消费者的食欲。

2. 化妆品包装:化妆品包装中的色彩搭配通常用于展现产品的质感、功效和品牌形象。

设计师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来突出产品的特色,如使用粉色或紫色调来表现女性的柔美和浪漫。

色彩构成的形式美原则

色彩构成的形式美原则

19
色彩的层次
精选ppt课件
20
精选ppt课件
21
五、点缀色
点缀是面积对比的一种形式。点缀色在色彩构成中能起到画 龙点睛的作用。
所谓画龙点睛的“点睛” 指出了点缀色布局位置要恰当,不 点在眼睛之上,就会变成画蛇添足;“点睛”还表明点缀色在 面积上也要恰到好处,面积太大则使统一的色调遭到破坏,面 积太小则容易被周围的色彩所同化而不能起到作用。点缀之色 都具有醒目、活跃的特点,有经验的配色师总是十分慎重、十 分珍惜地将最鲜明、最生动的色彩用到最关键的地方,让点缀 之色真正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
色彩的层次表现主要依靠明度对比。所谓“层次”从一定意 义上讲即“明暗也”。
要表现色彩的层次感必须遵循自然色彩明暗变化的规律,只有 当色彩建立深、中、浅或浅、中、深的明暗渐变关系时才能构 成层次。色彩中黑色明度最低,白色明度最高,它们常常被用 来衬托和加强色彩的层次。
精选ppt课件
18
精选ppt课件
色彩构成
精选ppt课件
1
色彩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色彩构成,狭义就是色彩的布局。色彩艺术设计要求各种色彩 在空间位置上必须是有机的组合,它们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 有秩序、有节奏地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呼应,从而 构成和谐的色彩整体。现就其构成的基本法则阐述如下。
一、色彩的均衡 均衡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之一,各种色块的份量将会在人们审
精选ppt课件
22
点缀色
精选ppt课件
23
精选ppt课件
24
六、色彩的衬托
色彩的衬托是指图色与底色(或背景色)的关系。
衬托依赖于面积对比,没有面积对比就谈不上衬托。衬托主要 有下列形式:
1.明暗衬托 用较大部分的亮色(或暗色)把较小部分的暗 色(或亮色)包围起来。如浅色地配深色图,深色地配浅色图。

ui设计的色彩搭配及原则

ui设计的色彩搭配及原则

ui设计的色彩搭配及原则在UI设计中,色彩搭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用户体验和界面美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色彩搭配可以让用户感到舒适和愉悦,同时也能传达出产品或品牌的特点和个性。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常见的色彩搭配原则,帮助你设计出生动、有吸引力的界面。

1. 对比度原则:对比度是指两个颜色之间明暗程度的差异。

在色彩搭配中,合理的对比度可以增强界面的可读性和可视性,提高用户体验。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一个明亮的主色调,并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深色或浅色的辅助色调。

2. 类似色彩搭配原则:类似色彩搭配是指选择色相相近的颜色进行搭配。

这种搭配方式可以创造出柔和、和谐的效果,常用于传递温暖、柔和、舒适等感觉。

例如,选择不同深浅的绿色来搭配,可以给人一种自然、生机勃勃的感觉。

3. 互补色彩搭配原则:互补色彩搭配是指所选颜色在色相上呈180度的关系。

这种搭配方式对比强烈,使色彩更加鲜明,常用于突出重点或引起注意。

例如,红色和绿色是互补色,它们的搭配可以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感。

4. 色彩分割原则:色彩分割可以通过在界面中使用不同的颜色区块来达到。

这种方式可以清晰地分割页面的不同部分,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信息的层次结构和组织方式。

例如,在设计一个网页时,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背景来突出不同的内容区块。

5. 色彩渐变原则:色彩渐变可以通过在相邻的颜色之间平滑过渡来达到。

这种方式非常适合传达某种变化或色彩层次感。

可以使用线性渐变或径向渐变来实现。

例如,可以通过在按钮上应用渐变来增强立体感。

综上所述,色彩搭配在UI设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掌握对比度、类似色、互补色、色彩分割和色彩渐变等原则,我们可以设计出生动、吸引人的界面。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设计风格和目标用户群可能需要不同的色彩搭配方式,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色彩设计的基本原则

色彩设计的基本原则

色彩设计如装饰设计的其他部分设计一样,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室内外空间的功能与色彩的关系,以及色彩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等,创造出美观、和谐、舒适的色彩环境。

色彩设计遵循的原则如下。

1.满足功能要求由于色彩能从生理、心理方面对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从而影响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因此,色彩设计应充分考虑空间环境的性质、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等等。

例如,教学楼、办公楼是人们学习、工作的场所,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色彩对人们视觉的调节作用,色彩变化不宜过多,以柔和、明亮、淡雅的中性色构成室内简洁、明快、稳重的色调,营造出一个安宁、平静、轻松的色彩环境。

商场、商店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示出售商品,色彩设计应以突出商品为目的,其界面、货柜架等色彩应以简洁淡雅的中性灰色为主,并以此来衬托出色彩丰富、琳琅满目的商品。

副食店鲜肉部的墙面,不宜用红或偏红的色彩,因为色彩的对比与补色残像作用会产生绿色补色,使鲜肉看起来不新鲜。

相反,若用浅绿色墙面,这样的对比可使鲜肉看起来更新鲜红润。

满足功能要求不能仅仅从概念或一般理解中去考虑,现代科技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致使许多环境也改变了原来固有的某种模式或概念。

在设计中,应认真分析空间环境的性质、用途,分析人们对色彩的感知过程和变化因素,只有认真分析,才能找出适合的色彩。

譬如,医院应该是清洁、干净,传统的色彩概念以白为主的,但现代科学证实,人们长期在白色的环境中,容易造成精神紧张、视力疲劳,并且会联想到疾病与死亡,对人心理、生理都是不利的。

2.符合形式美原则色彩设计也应该遵循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处理好统一与变化、节奏与韵律、平衡与稳定等关系。

(1)基调与辅调。

室内外色彩的基调,也称为主调,是指空间的界面、家具以及陈设中,面积最大,感染性最强的色彩,它在室内外空间的环境气氛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空间的冷暖、性格、气氛等都要通过主调来体现;辅调是指与主色调相呼应的,在空间中起到点缀、平衡作用的小面积的色彩。

建筑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与规范要求

建筑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与规范要求

建筑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与规范要求在建筑艺术设计中,色彩是一种强有力的表现手段,它能够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提升建筑的艺术价值。

色彩的运用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还能够影响人们的心理感受。

为了保证色彩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准确表达和统一规范,我们需要了解色彩运用的原则和规范要求。

一、色彩运用的原则1. 色彩环境的协调性原则在建筑艺术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应考虑到整体环境的协调性。

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应当遵循色彩搭配的原则,如冷暖色搭配、对比色搭配、相近色搭配等。

通过合理的色彩组合,创造出和谐、舒适的建筑环境。

2. 色彩的表现力原则色彩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用于表达建筑的功能、特征及内在的含义。

在建筑的不同功能区域中,可以运用不同的色彩来体现其特点,如用明亮的色彩来表达开放、活泼的空间,用低调的色彩来表达稳重、庄重的空间,以及用温暖的色彩来表达温馨、舒适的空间等。

3. 色彩与光线的相互作用原则光线是建筑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色彩的表现也受到光线的影响。

因此,在色彩的运用中,应注意光线的影响因素,如自然光、人工光和照明设施等。

合理利用光线与色彩的相互作用,可以达到细致、丰富的色彩效果。

二、色彩运用的规范要求1. 建筑风格与色彩的一致性建筑的整体风格与色彩应相互匹配,以保持建筑的整体统一性。

不同风格的建筑应运用相应风格特征的色彩,如传统建筑可以采用较为鲜明、深沉的色彩,现代建筑则多采用简约、明亮的色彩。

2. 色彩与功能的适应性建筑的不同功能区域对色彩有着不同的要求。

公共空间通常需要明亮、热情的色彩来提升人们的活力与积极性;私密空间则需要安静、温暖的色彩来营造放松、舒适的氛围。

色彩的运用应与功能相适应,并起到相应的辅助作用。

3. 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建筑的色彩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避免过于突出或与周围环境产生冲突。

建筑所处的自然环境、城市环境,以及周围建筑的色彩都应考虑在内。

合理选择与周围环境融合的色彩,能够使建筑更好地融入整体环境。

设计的颜色搭配与配色原则

设计的颜色搭配与配色原则

设计的颜色搭配与配色原则在设计中,颜色的选择和搭配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视觉效果,还能够传递出特定的情感和信息。

因此,在进行设计时,深入了解颜色的搭配原则和配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设计的颜色搭配与配色原则,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建议。

一、颜色搭配原则1. 色彩相近原则色彩相近原则是指选择颜色时,可以选择相似色系或相邻色系的颜色进行搭配。

相近色搭配可以使整个设计看起来和谐平衡,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例如,在设计一个自然风景的插画作品时,可以选择绿色、黄色和棕色等相近色系进行搭配,以展示出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2. 对比原则通过对比使用颜色,可以产生鲜明的对比效果,吸引人的眼球。

常见的对比方式包括互补对比、对比对比和冷暖对比。

互补对比是指使用两个互补色进行搭配,如红色和绿色、蓝色和橙色等。

对比搭配让色彩更加鲜明,增加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3. 色彩均衡原则色彩均衡是指在设计中合理地分配和使用不同颜色,避免过多地使用某一种颜色,使整体呈现均衡美感。

在进行色彩均衡时,可以根据颜色的明度、饱和度和色相来进行合理的搭配。

色彩均衡的搭配方法可以包括使用主色调、辅助色调和中性色调等。

二、配色原则1. 色彩三分法色彩三分法是指在配色中使用三种色调,分别为主色调、辅助色调和强调色调。

主色调是整个设计中占主导地位的颜色,辅助色调则是用来衬托主色调或增加整体色彩层次感的颜色,而强调色调则是用来进行突出和吸引注意力的颜色。

2. 色彩四分法色彩四分法是在色彩三分法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个基调色。

基调色是整个设计的基础色,用来给整体设计增添一种稳定和统一的感觉。

三、实用的配色技巧和建议1. 色彩心理学了解色彩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选择和搭配颜色。

例如,红色代表热情和活力,绿色代表和谐和平静,蓝色代表冷静和信任等。

根据不同的情感和目标,选择合适的颜色搭配能够更好地传达出所希望的信息和情感。

2. 色彩工具的应用使用色彩工具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进行颜色的搭配和选择。

环境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与规范要求

环境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与规范要求

环境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与规范要求色彩是环境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感受以及对环境的认知。

因此,在环境设计中,正确运用和规范要求色彩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环境设计中色彩运用的原则,以及一些常见的规范要求。

一、色彩运用的原则1. 色彩搭配原则在环境设计中,色彩的搭配是十分重要的。

色彩的搭配需要考虑整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以及与设计目的相符合。

常见的色彩搭配原则包括对比法、类比法和同色系法。

对比法是指运用对比色进行搭配,以达到产生强烈对比的效果;类比法是指使用颜色相近或有某种关联的颜色进行搭配,以柔和的方式展现设计意图;同色系法则是在同一颜色系列内进行搭配,以营造一种和谐统一的感觉。

2. 色彩心理学原则色彩心理学是研究色彩对人的心理、情绪和行为的影响的学科。

在环境设计中,运用色彩心理学原则可以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例如,红色能够激发人们的注意力和活力,适合运用在活动场所;蓝色有一种冷静、安静的感觉,适合运用在休息区域。

通过合理运用色彩心理学原则,可以更好地调动人们的情感和体验。

3. 色彩与功能的结合在环境设计中,色彩的运用需要与具体的功能和设计目标相结合。

不同的功能对色彩的需求是不同的,例如医院需要运用冷静安静的色彩,办公场所需要运用激发创造力和专注力的色彩。

因此,在色彩运用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使用场所的功能,以及用户的需求和感受。

二、规范要求1. 色彩选择的规范在环境设计中,对于色彩的选择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首先,需要考虑到色彩的饱和度和明度,以免造成眩目或黯淡的效果。

其次,需要遵循不同场所的色彩规范,例如医院通常倾向于使用淡雅的色彩,而儿童乐园则可以使用明亮鲜艳的色彩。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色彩的持久性和稳定性,以及与其他设计元素的协调性。

2. 色彩运用的安全规范在环境设计中,色彩运用需要考虑到安全因素。

例如,在紧急逃生通道和应急出口处,需要使用明亮的色彩,以便人们能够清晰地辨认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设计的依据与原则是什么?一、形式和色彩服从功能充分考虑功能要求室内色彩主要应满足功能和精神要求,目的在于使人们感到舒适。

在功能要求方面,首先应认真分析每一空间的使用性质,如儿童居室与起居室、老年人的居室与新婚夫妇的居室,由于使用对象不同或使用功能有明显区别,空间色彩的设计就必须有所区别。

二、力求符合空间构图需要室内色彩配置必须符合空间构图原则,充分发挥室内色彩对空间的美化作用,正确处理协调和对比、统一与变化、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在室内色彩设计时,首先要定好空间色彩的主色调。

色彩的主色调在室内气氛中起主导和润色、陪衬、烘托的作用。

形成室内色彩主色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室内色彩的明度、色度、纯度和对比度,其次要处理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

有统一而无变化,达不到美的效果,因此,要求在统一的基础的求变化,这样,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为了取得统一又有变化的效果,大面积的色块不宜采用过分鲜艳的色彩,小面积的色块可适当提高色彩的明度和纯度。

此外,室内色彩设计要体现稳定感、韵律感和节奏感。

为了达到空间色彩的稳定感,常采用上轻下重的色彩关系。

室内色彩的起伏变化,应形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注重色彩的规律性,切忌杂乱无章。

三、利用室内色彩,改善空间效果充分利用色彩的物理性能和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空间尺度、比例、分隔、渗透空间,改善空间效果。

例如居室空间过高时,可用近感色,减弱空旷感,提高亲切感;墙面过大时,宜采用收缩色;柱子过细时,宜用浅色;柱子过粗时,宜用深色,减弱笨粗之感。

四、注意民族、地区和气候条件符合多数人的审美要求是室内设计基本规律。

但对于不同民族来说,由于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历史沿革不同,其审美要求也不同。

因此,室内设计时,既要掌握一般规律,又要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理环境的特殊习惯和气候条件。

色彩包围出的好心情作为装饰手段,墙面色彩因能改变居室的外观与格调而受到重视。

色彩不占用居室空间,不受空间结构的限制,运用方便灵活,最能体现居住者的个性风格。

色泽功能色彩的心理作用每一种颜色都具有特殊的心理作用,能影响人的温度知觉、空间知觉甚至情绪。

色彩的冷暖感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界某些事物的联想。

例如,从红、橙、黄等暖色会使人联想到火焰、太阳,从而有温暖的感觉;从白、蓝和蓝绿等冷色会联想到冰雪、海洋和林荫,而感到清凉。

色彩与空间感基于色彩的彩度、明度不同,还能造成不同的空间感,可产生前进、后退、凸出、凹进的效果。

明度高的暖色有突出、前进的感觉,明度低的冷色有凹进、远离的感觉。

色彩的空间感在居室布置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在空间狭小的房间里,用可产生后退感的颜色,使墙面显得遥远,可赋予居室开阔的感觉。

色彩与人的情绪色彩的明度和纯度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情绪。

明亮的暖色给人活泼感,深暗色给人忧郁感。

白色和其它纯色组合时会使人感到活泼,而黑色则是忧郁的色彩。

这种心理效应可以被有效地运用。

例如,自然光不足的客厅,使用明亮的颜色,使居室笼罩在一片亮丽的氛围中,会使人感到愉快。

墙壁用色墙面的色彩,构成了整个房间色彩的基调,其次,如家具、照明、饰物等色彩分布,都受到它的制约。

墙面色彩的确定首先要考虑居室的朝向。

南向和东向的房间,光照充足,墙面宜采用淡雅的浅蓝、浅绿冷色调;北向房间或光照不足的房间,墙面应以暖色为主,如奶黄、浅橙、浅咖啡等色,不宜用过深的颜色。

墙面的色彩选择要与家具的色彩、室外的环境相协调。

墙面的色彩对于家具起背景补托作用,墙面色彩过于浓郁凝重,则起不到背景作用,所以宜用浅色调,不宜用过深的色彩。

如果室外是绿色地带,绿色光影散射进入室内,用浅紫、浅黄、浅粉等暖色装饰的墙面则会营造出一种宛如户外阳光明媚般的氛围;若室外是大片红砖或其它红色反射,墙面以浅黄、浅棕等色为装饰,可给人一种流畅的感觉。

色彩心理学家认为,不同颜色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的影响有差别。

暖色系列:红、黄、橙色能使人心情舒畅,产生兴奋感;而青、灰、绿色等冷色系列则使人感到清静,甚至有点忧郁。

白、黑色是视觉的两个极点,研究证实:黑色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使人产生郁闷、乏味的感觉。

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瞳孔极度放大,感觉麻木,久而久之,对人的健康、寿命产生不利的影响。

把房间都布置成白色,有素洁感,但白色的对比度太强,易刺激瞳孔收缩,诱发头痛等病症。

正确地应用色彩美学,有助于改善居住条件。

宽敞的居室采用暖色装修,可以避免房间给人以空旷感;房间小的住户可以采用冷色装修,在视觉上让人感觉大些。

人口少而感到寂寞的家庭居室,配色宜选暖色,人口多而觉喧闹的家庭居室宜用冷色。

同一家庭,在色彩上也有侧重,卧室装饰色调暖些,有利于增进夫妻情感的和谐;书房用淡蓝色装饰,使人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研究;餐厅里,红棕色的餐桌,有利于增进食欲。

对不同的气候条件,运用不同的色彩也可一定程度地改变环境气氛。

在严寒的北方,人们希望温暖、室内墙壁、地板、家具、窗帘选用暖色装饰会有温暖的感觉,反之,南方气候炎热潮湿,采用青、绿、蓝色等冷色装饰居室,感觉上会比较凉爽些。

音乐与色彩的关系声色迷离色彩与视觉◆颜色感觉要素一个物体在视觉上引起的颜色感觉是由以下三种因素决定的:(l)物体表面将照射光线反射到主间的性质,这种性质决定于物体表面的化学结构与组成、表面物理与表面几何特性。

(2)照明光源的性质即光源的波长构成特性一光能在相关视觉波段范围内的能量分布,从光源的色品质量而言,也就是它的色温。

(3)眼睛的感色能力,主要决定于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系统的光线感受能力和处理与传送光刺激的能力。

◆色彩视觉的三要素1.色相色相是色彩的一种最基本的感觉属性,这种属性可以使我们将光谱上的不同部分区别开来。

即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感觉采区分色谱段。

缺失了这种视觉属性使无所谓色彩了就像全色盲人的世界那样、根据有无色相属性,可以将外界引起的色感觉分成两大体系:有彩色系与非彩色系。

(l)有彩色系即具有色相同性的色觉。

有彩色系才具有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三个量度。

(2)非彩色系即不具备色相属性的色觉。

非彩色系只有明度一种量度,其饱和度等于零。

2.饱和度饱和度是那种使我们对有色相属性的视觉在色彩鲜艳程度上做出评判的视觉属性。

有彩色系的色彩,其鲜艳程度与饱和度成正比,根据人们使用色素物质的经验。

色素浓度愈高,颜色愈浓艳,饱和度也愈高。

描述饱和度感觉的程度词是浓、淡、深、浅。

非彩色系是饱和度等于零的状态,正如同我们在彩色显示器上将色彩逐渐调淡,到最后便成了黑白画面一样。

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眼睛对色彩的饱和度感觉也不一样。

眼睛对红色的光刺激强烈,对绿色的光刺激最弱,饱和度低。

因此,中国满大街小巷里跑的红色出租车。

从视觉科学来讲,其实是一种视觉污染,没有人喜欢长时间盯着红色的出租车,这么多的红色会引起人的烦躁不安的情绪。

而司机之所以选择红色的理由无非有两条,一是红包车价格便宜(红色染料易得到),另一个理由即是所谓中国人喜欢红色的吉利。

其实真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误解,毫无科学道理。

3.明度明度是那种可以使我们区分出明暗层次的非彩色觉的视觉属性。

这种明暗层次决定于亮度的强弱即光刺激能量水平的高低。

请注意:不要对这一定义产生误解,即并非有彩色系便没有明度属性,只是强调明度这一视觉属性是排开色相属性,只涉及明暗层次的感觉,就像用黑白全色胶卷拍照片,只记录明暗层次而不记录色相那样。

根据明度感觉的强弱,从最明亮到最暗可以分成三段水平:白-高明度端的非彩色觉;黑-低明度端的非彩色宽;灰-介于白与黑之间的中间层次明度感觉。

绘画中的素描和不着色的雕塑就是利用这种明度层次来表现艺术主题的。

科学研究发现,我们眼睛的明暗层次感随光线变暗而急剧变得迟钝起来。

当光线弱时,我们不太能分得清明暗层次。

同样在强光下,眼睛对明暗层次也会变得迟钝。

研究也发现,人眼睛在555nm的黄绿色段上视觉最敏感。

因此,从打动知觉能力的强弱角度看。

略带黄绿色光最醒目。

人们还发现。

人眼的光谱敏感度也是与亮度水平有依赖关系的在低亮度水平下这条光谱机敏度曲线将会向短波方向平移。

使人眼对短波系列的色彩变得相对地更为敏感起来。

这使得拂晓之前和日暮之后,室外景色变得幽蓝,蓝紫色的花草或物体变得醒目起来。

夜色总是一派乌蓝景象便是这个道理。

这为我们设计户外广告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可以根据各个地方的日照特点和不同的环境,设计选择醒目的色彩基调,同时根据广告的面积和高度选择合适的光照强度。

◆视觉适应效果视觉适应主要包括距离适应、明暗适应和色彩适应三个方面。

l.距离适应人的眼睛能够识别一定区域内的形体与色彩。

这主要是基于视觉生理机制具有调整远近距离的适应功能。

眼睛构造中的水晶体相当于照相机中的透镜,可以起到调节焦距的作用。

由于水晶体能够自动改变厚度,才能使映像准确地投射到视网膜上。

这样,人可以藉水晶体形状的改变来调节焦距,从而可以观察远处和近处的物体。

2.明暗适应这是日常生活中常有的视觉状态。

例如,从黑暗的屋子突然来到阳光下时,人的眼前会充满白花花的感觉,稍后才能适应周围的景物,这一由暗到明的视觉过程称为“明适应”。

如果暗房亮着的灯光突然熄灭,眼前会呈现黑黝黝的一片,过一段时间视觉才能够调整到对这种暗环境的适应上,并随之逐渐看清室内物体和轮廓,这是视觉的“暗适应”。

视觉的明暗适应能力在时间上是有较大差别的。

通常,暗适应的过程约为5~10min,而明适应仅需0.2s.人眼这种独特的视觉功能,主要通过类似于照相机光圈的器官-虹膜对瞳孔大小的控制来调节进入眼球的光量,以适应外部明暗的变化。

光线弱时,瞳孔扩大;而光线强时,瞳孔则缩小。

因而在任何光亮度下,人们都能较容易地分形辨色。

3.颜色适应这里有个有趣的故事。

法国国旗为红白蓝三色,当时在设计时,该旗帜的最初色彩搭配方案,为完全符合物理真实的三条等距色带,可是这种色彩构成的效果,总使人感到三色间的比例不够统一,即白色显宽,红色居中,蓝色显窄。

后来在有关色彩专家的建议下。

把一者面积比例调整为红:自:蓝= 33:30:37的搭配关系。

至此,国旗显示出符合视觉生理等距离感的特殊色彩效果并给人以庄重神圣的感受、这说明光的颜色会使人的眼睛产生形状大小的错觉。

受色光影响而发生视错的现象还有著名的柏金赫现象。

据国外科研机构测定,红色在680nm波长时,其在白色光照中的明度要比蓝色为480nm波长时的明度高出近10倍。

而在夜晚,蓝色明度则要比红色的明度强出近16倍。

对视觉来说,白天,光谱上波长长的红光其色感显得鲜艳明亮,而波长短的蓝光则显得相对平淡逊色。

但到了夜晚,当光谱上波长短的蓝光色感显得迷人惹眼时,而波长长的红光色感则显得惨淡虚弱。

换句话说,随着光亮条件的变化,人眼的适应状态也在不断地被匡正与调整,对光谱色的视感也与之同步转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